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意义论文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王 兵(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潍坊 262611)【摘要】目的 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C H D)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采取心血管造影检查(ACG),分析其在医疗实践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借助心脏彩超确诊患有本疾病的患者80例,对这些对象实施介入治疗。
这些患者中有27例具有室间隔缺损症状(VSD),有46例具有动脉导管未闭症状(PDA),有7例具有肺动脉狭窄症状(PS)。
在实施手术之前,对所有病人进行ACG检查,同时实施超声心动图测量(CDFI),记录患者缺损以及狭窄的直径大小。
在手术期间,借助ACG,观察患者封堵器以及球囊的存在状态,此外,借助心脏彩超检查,观察有没有残余分流的情况。
结果 借助ACG和CDFI检查病变的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按照造影结果,合理改变封堵器以及球囊的的放置区域,经过24小时之后,这80例患者没有残余分流情况的发生。
结论 对患有CHD的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时运用ACG和CDFI,对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的普及。
【关键词】ACG;CHD;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4.75.02CHD是先天性的畸形病,主要分为VSD、PDA以及PS这三种。
现今,介入治疗的应用逐渐普遍,尤其是在医治CHD时效果突出,与过去实施的常规手术相比,它的手术创伤较小,手术后患者容易康复,大多数患者愿意接受此项手术。
医院随机选择了80例借助心脏彩超确诊的CHD患者,采取ACG和CDFI检查,具有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借助心脏彩超确诊患有本疾病的患者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4~13岁,平均(6.9±1.50)岁。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分析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心血管造影(ACG)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均给予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35例、动脉导管未闭54例、肺动脉狭窄11例。
手术前,所有患者均通过ACG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对缺损和狭窄处直径进行测量。
术中,应用ACG,对封堵器/球囊安放情况进行监测,同时,通过心脏彩超,查看是否存在残余分流。
结果对比ACG 与CDFI测量的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以造影为依据,对封堵器/球囊位置进行适当调整,24 h后,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现象。
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与CDFI一样,ACG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ACG;临床应用先天性心脏病(CHD),属于先天性畸形范畴,其中,常见的类型有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肺动脉狭窄(PS)。
近几年,介入治疗呈现出不断发展趋势,并在CHD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和认可。
然而,正确评估患者病情是介入疗效的保障[1]。
为探究介入治疗CHD中ACG的临床应用,本院以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ACG与CDFI检查,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的CHD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7例,女53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1.49)岁。
其中,VSD 35例、PDA 54例、PS 1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CHD诊断标准。
1.2 方法(1)ACG检查:采用日本东芝DSA造影机,将其调至ACG模式,并调整相对应的参数。
应用Seldinger技术,实施造影检查,待导管校正后,使用自带软件,获得以下数据: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
心血管数字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

心血管数字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
杨旋彪;庄娘妥;罗娘波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5)004
【摘要】目的了解心血管数字造影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46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146例中,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率为71.2%(104/146),心血管数字造影的诊断率为97.3%(142/146),经x2检验,P<0.01.结论对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血管数字造影优于超声心动图.
【总页数】2页(P459-460)
【作者】杨旋彪;庄娘妥;罗娘波
【作者单位】广东汕尾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尾,516600;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广东汕尾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尾,51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2
【相关文献】
1.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在大动脉错位诊断中的作用 [J], 江菊芬;孙立军
2.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 [J], 林锦仕;林晓锐;李安莲
3.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J], 费维敏;李庚武;陈冰清
4.64-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患者
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J], 王培培; 申淑景
5.CT血管造影在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分析 [J], 刘双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 心脏病的应用研究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接收并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血流速及心胸比。
结果:经对比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由于治疗前,P<0.05,总体看手术较成功。
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及疗效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又称先心病,是小儿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但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技术也得到了较高的改善和提高。
我院近几年来接收并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计31 例,取得较为靠的临床资料,现做如下详细报告:1 一般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我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7月接收并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计31 例,其中男性患儿有17 例,占总患儿的54.83%;女性患儿有14 例,占总患儿的45.17%,年龄均位于1.5 岁至11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9±2.37)岁。
所有患儿入院经相关科室共同检查,尤其是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后,其中13 例被确诊为动脉导管未闭(PDA),16 例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VSD),2例患儿被确诊为肺动脉瓣狭窄(PS)。
1.2 治疗方法行经导管介入治疗前所有患儿均给予术前对症治疗以及抗炎治疗,而伴有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则用内皮素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选定麻醉方案,常规下若患儿年龄大于6 岁可以配合手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而年龄小于6 岁不能配合手术的患儿则选用静脉麻醉,相关静脉在麻醉前必须用肝素化(80.100U/ kg,若手术时间大于1h 则需追加200U/次);此次有2例患儿被确诊为肺动脉瓣狭窄(PS),患儿经麻醉后于腹股沟管处行右股静脉穿刺,鞘内将导管送入右室,过程中做右室造影可发现肺动脉瓣后扩张以及肺动脉区返流征。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对比

61
【临床医学】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 造影检查的应用对比
焦学昌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 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与心血管造影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119例先天性心 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均给予超声心动图(心动图组)与心血管造影检查(造影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心动图组与 造影组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检测值(5.23±2.67mmvs17.32±1.05mm)、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检测值(5.72±2.04mmvs18.56±2.78mm)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 >0.05);心动图组的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检测值(3.90±1.02mm)高于造影组(3.23±1.45mm)(P <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 病介入治疗中,心血管造影对病变直径的测量更为准确。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 DOI:10.16833/j.cnki.jbmc.2018.08.025
Comparisonofechocardiographyandangiocardiographyininterventionaltherapyforcongenitalheartdisease
JIAO Xuechang (AnyangThirdPeople'sHospital,Anyang4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echocardiographyandangiocardiographyininterventionaltherapyofcongenitalheart disease.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19patients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wereanalyzedbyretrospectiveanalysis.Allpatientsweregiven echocardiography(cardiographygroup)andangiocardiography(angiographygroup).Theresults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re 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cardiographygroupandtheangiographygroupin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5.23±2.67mm vs 17.32±1.05mm)andpulmonarystenosis(PS)(5.72±2.04mmvs18.56±2.78mm)(P >0.05).The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of thecardiographygroup(3.90±1.02mm)washigherthanthatoftheangiographygroup(3.23±1.45mm),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Angiocardiographyadoptedinthemeasurementoflesiondiameterismoreaccurateininterventionaltherapy forcongenitalheartdisease. KEY WORDS Congenitalheartdisease;Interventionaltherapy;Echocardiography;Angiocardiography
右心声学造影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右心声学造影在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硕士研究生:陈立新导师:王新房教授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摘要,右心声学造影自六十年代末在临床应用以来获得了很大发、、展,己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无创性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八十年代中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问世,它既能实时显示,11,脏解剖结构,又能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在先心病及各种瓣膜疾、v,—>—一一+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J本研究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和彩色多普勒对先心病心内及心外分流的分析,旨在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对先心病由右向左分流的半定量诊断,以及右心声学造影在心内与心外分流诊断的价值。
本研究分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右心声学造影对心内由右向左分流的半定量研究.,f对34例先心病患者经静脉注射声振50%葡萄糖,根据左心显\影情况进行半定量分级:0级:造影剂局限于右心显影,左心无造影剂反射;I级:左心有稀疏、范围局限的造影剂反射;II级:左心有较浓密、范围较大的造影剂反射;III级:左心腔及流出道充满浓密造影剂,其浓密程度与右心基本一致。
对上述患者穿刺取股动脉血液测定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
结果显示:0级与I级显影之间,平均SaO。
无显著差异(P>0.05):I级与II级显影之间,平均Sa0。
有明显差异(P<0.05):II级与IⅡ级显影之间,:{z均SaO,亦有碌著差异r})<().05),日庀心造影剂越浓密.动脉血氧饱和度越低。
该结果说明:采用右心声学造影对心内『i11右向左分流的诊断的方法是可行的。
根据造影在左心显影情况,即可、大致判定心内由右向左分流程度。
},第二部分:右心声学造影对心内及心外分流检测的价值。
/(对161例先心病患者采用声振50%葡萄糖行右心声学造影及\CDFI检查,观察心内及心外分流情况。
CDFI结果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四种:①左向右分流:②右向左分流:③双向分流;④分流不明显。
结果表明:CDFI显示左向右分流100例,声学造影显示负性造影区74例。
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 0 1 2年 2月第 1 5卷第 1期 C h i nJ C l i nH e a l t h c , F e b r u a r y 2 0 1 2 , V o l . 1 5 , N O . 1
·2 5 ·
2月至 2 0 1 0年 1 2月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 V S D和 P D A1 3 9例, 男5 1例, 女8 8例, 年龄 7个月 ~ 6 4岁, 3 . 2岁。其中 V S D6 5例、 P D A7 4例, 所 平均年龄 1 有病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1 . 2 方法 1 . 2 . 1 U C G检查 采用美国 P H I L I P S5 5 0 0型超声 诊断仪对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病 变位置、 形态、 大小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组 V S D 、 P D A均重复超声检查进行术前诊断、 术中检测 和术后评估, 观察封堵器与临近组织的关系及其对 相关血流的影响。 1 . 2 . 2 心血管造影技术 应用美国 G E公司 D S A 造影机。以 S e l d i n g e r 技术穿刺右股动、 静脉, 以5 F 猪尾导管分别对 V S D和 P D A行左心室造影和主动 脉弓造影[ 碘普罗, 先灵( 广州) 药业有限公司产, 1m l / k g 体质量, 速度 l 2~2 0m l / s ] 。测 量 病 变 直 径: V S D测量缺损出口直径, P D A测量最窄处直径。 1 . 2 . 3 封堵器选择 V S D封堵器直径一般选择所 3m m , 若缺损处有膜部瘤 测缺损大小基础上加 2~ 形成而右室面有多处破口则适当增加封堵器型号, 或选用不等边偏心伞。 P D A封堵器型号选择是最 4m m , 婴幼儿加 6m m 。 狭窄处直径加 2~ 1 .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4 . 0统计软件处理数 据, 数据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组间数据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 t 检验。 2 结果 2 . 1 U C G检测与评估 U C G检测对 V S D及 P D A 的部位、 形态及局部异常血流均能良好显示, 确诊率 均为 1 0 0 %。V S D封堵术中超声监测可观察封堵器 位置对左房室瓣、 右房室瓣及主动脉瓣瓣膜启闭的 影响, 并通过观察术后残余分流情况而决定是否更 换封堵器型号。 P D A封堵术中 U C G检测可观察封 堵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及 P D A处残余分流等 情况, 评价封堵器型号选择及手术效果。 2 . 2 心血管造影 V S D 封堵术前左 心 室 造 影 和 P D A封堵术前主动脉弓造影可明确其形态和血流 情况, 可观察到 V S D处是否存在膜部瘤和多出口分 流以及 P D A是管型还是漏斗型等, V S D处膜部瘤形 成1 8例, 2个或以上出口 9例, P D A 呈漏 斗 型 2 1 例; 术后造影观察封堵器的形态及位置, 并明确是否 存在残余分流, 必要时行升主动脉造影以明确是否 新出现主动脉反流等。本组病人中共发现术后残余 均未新出现主动脉反流。次日 慢速细小分流 4例,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表 l 患者经 A G和 E H C C O检查后病变直径的 比较 ( r) m-
Ta e 1 Co a i o ft e d a t ro a in s bl mp rs n o l imee fp te t AC a d E I G n CHO x l i a e aT n ・ l
12 1 A G检查 . . C
自带测量软件 ,采用 A G模 式 ,经导 管校准后 ,分 别进行 病 C 变直径测量 :室间隔缺损 ( S V D)测量缺损直径 ,动脉导管未 闭 (D P A)测量最窄处 直径பைடு நூலகம்,肺 动脉瓣 狭 窄 ( S 测量瓣 环 P)
直径。
床上诊断 C D较 为有效和重要的检查方法 ,其对 C H HD的治疗
低于 E H C O所得数据 ;两种方法在介入术前后测量的 V D缺损和 P S S瓣环 直径 ,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 P>00 ) .5 ;测 量的 P A 最窄处直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0 D P< .5 。12例 患者均成功进 行介入 治疗。结论
治疗 中,A G检查测量病 变直径 比较准确 ,E HO在术前诊 断和 术后 疗效观察 中较为准确 。 C C
也具有非 常重要 的指导 价值 。本研究 结果 显示 ,运用 A G和 C E HO联合 检查 对 C D的诊断 率高 ,一致性 好 ,对 病变 的部 C H
12 2 超 声心动图检查 ..
患者均进行二 维超声心 动图 ( D ) 2 E
位 ,大小 ,形态都 能很好 的显示 。两种方法 测量 V D缺损 和 S P s瓣环直径 比较无 明显差 异。运用 A G检查 C D的病 变直 C H 径普遍要 比 E HO低 ,可能 是 由于 超声 检查 受操作 者水 平 的 C 限制 ,再加上对 P A测量 的是 最窄处 的直径 ,由于病变 呈漏 D
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

广P医科大学。
羔报2010D e c27(6)J O U R N A I O F G U A N G X IM E D I C A IU V E R S I T Y.915.。
N l 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陈丽嫒严华郑战传黄军章何东明陈林(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钦州535000)摘要目的:分析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面及提供生理资料的重要性。
方法:用左,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对28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
结果:288例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法洛四联征、法洛五联征8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5例。
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共159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是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可靠的方法,对了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变性质、部位及程度。
明确有无手术适应证及制定手术方式起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 541.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930X (2010)06—0915—02心导管检查是由外周血管插入各种功能的导管至心腔及血管进行生理资料的检测及选择性血管造影。
为外科手术术前提供精确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资料。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行28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资料,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288例.男138例。
女150例;年龄2~60岁。
平均20岁。
术前超声诊断法洛四联征71例(其中法洛四联征并动脉导管未闭、体一肺侧支血管及左上腔静脉永存15例;右位心合并法洛四联征1例)。
法洛五联征13例。
动脉导管未闭65例(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室间隔缺损48例(其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房间隔缺损3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6例)。
肺动脉瓣狭窄13例;以及术前超声诊断不明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5例。
1.2仪器:北京万东公司800m A C G O 2000大型C 臂数字减影X 线机;河南华南医电科技多导生理仪。
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本科室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都有很好的作用,超声心动图在对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诊断,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作用不可提到,二者有效结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在母亲怀孕过程中,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可能原有的一些家族遗传方面的问题,造成出生后患儿出现心脏发育方面的异常,就叫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心脏病有很多种类型,分为简单先心病和复杂先心病。
一般最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都属于简单型先心病。
这种简单型先心病大部分都能根治,都能治好。
还有一种就是复杂的先心病,复杂的先心病包括法洛氏四联症,包括肺动脉闭锁,大动脉转位等,通过外科手术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和姑息治疗的目的[1]。
本次研究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本科室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15±1.41)岁。
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7.58±1.5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心脏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1 治疗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好转率分析。治 疗后 77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好转率高于治疗前 (P< 0.05),见表 1。
表 1 治疗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好转率分析 [n (%)]
项目
心脏功能好转率
治疗前(n =77)
0(0.00)
治疗后(n =77) χ2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大力运动 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呈现出显著上升发展趋势, 静动脉血趋于混合状态,面色呈青紫状态 [5]。随着医学的发 展和进步,介入诊疗手术逐渐取代传统手术 [6]。在进行介入 手术之前,使用心血管造影检查或者心脏彩超检查方式能够 准确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具体病变位置,继而为临床诊 断提供可靠依据。现阶段大部分学者认为心血管造影是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的金标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77 例先天 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好转率高于治疗前(P < 0.05),77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平均舒张压水平、平均收缩压水 平、心率水平等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5)。上述研究结果 显示心脏彩超能够有效监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彩超能
42(54.55) 12.65325
P
<0.05
2.2 治疗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水平比较。77 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平均舒张压水平、平均收缩压水 平、心率水平等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见表 2。
表 2 治疗前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水平比较
项目
平均舒张压 (mmHg)
3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有:①房间隔缺损;②动脉导 管未闭;③室间隔缺损 [2]。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半侧同时血流从左向 右分流 [3]。介入手术被广泛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现 阶段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4]。心脏彩超 在介入手术中起着重大作用,对手术是否成功起着重大作用。 通过心脏彩超能够精确测量心脏缺口范围,继而选取适合先 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封堵器。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分析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9期在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医院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有四种最为常见的症状类型: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目前对上述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儿情况采取介入治疗[1]。
本文主要研究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0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心脏病患儿,经过超声检查并确认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室间隔缺损(VSD)40例,房间隔缺损(ASD)3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肺动脉狭窄(PS)5例;室间隔缺损疾病中,男性25,女性15;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0岁,平均年龄5.13岁。
房间隔缺损疾病中,男性12,女性18;最小年龄1个月,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6.04岁。
动脉导管未闭疾病中,男性11,女性9;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年龄12岁,平均年龄6.17岁。
肺动脉狭窄疾病中,男性3,女性2;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10岁,平均年龄5.13岁。
100例患儿症状均满足临床研究标准,都是在活动后出现气喘、胸闷和心慌等状况入院,同时都是通过超声检查筛选确诊。
1.2 治疗方法心血管造影技术能准确诊断出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并了解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程度,并为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2]。
所需设备与技术:X线影像系统和心电图检测仪、多导生理仪,压力换能器、除颤器、起搏器、吸引器和麻醉剂等,选用18~20号穿刺针,鞘管型选用5~7F,导管选用5F猪尾导管。
操作步骤:经皮穿刺股动脉和静脉送入导管,将导管动送入到选择造影的部位。
导管在血管及心腔中时要用肝素盐水(500ml中含肝素40mg)冲洗滴注于心导管内以防导管凝血,如做左心系统造影,导管置入动脉系统中即应从导管中推入0.5ml/kg的肝素进行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栓塞。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58例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采用导管介入治疗。
通过随访,观察患儿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体检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及心电图结果。
结果:经过治疗发现,本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6)min,平均曝光时间为(29.1±9.2)min,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9±2.2)d。
在治疗期间,患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心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压力显著低于手术前右心室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导管未闭(PAD)患儿封堵后左心房内径、舒张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期左心室内径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时,利用导管介入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创伤极小,并且患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康复,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病,比如患儿的动脉导管没有完全闭合、心房之间缺少间隔以及心室之间缺少间隔等[1]。
如果未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患儿心脏发生扩张现象或者患儿呼吸道受到感染等情况发生。
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患儿心功能不全,导致患儿出现肺动脉高压、心衰等,这些情况都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导管治疗被应用在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上,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创伤面积小、微创,给患儿造成的瘢痕比较小,并且恢复起来比较快等。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本组患儿采用导管介入治疗,效果较显著。
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8例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经过心脏B超、CT等相关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且对本组患儿进行诊断后,均符合导管介入治疗的指征[3]。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X线透视、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6个月~ 2年,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PDA、ASD、VSD的封堵成功率分别为95.68%、91.23%和98.67%,随访6个月~2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发现患者的右心房、右心室内径缩小,心室功能得改善;发生心包填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9%。
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器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标签: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效果,观察Transcatheter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LIU YI1;QI Wen-juan2;LI WEI3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Rizhao City;2. Donggang District, Rizhao People’s Hospita 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3. Rizhao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North Hospital Pharmacy, Rizhao 2768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Cathe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 In the X-ray, angiography and echocardiography under the surveillance by the occluder catheter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trial septal defect,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ostoperative echocardiography,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2 years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Results PDA, ASD, VSD’s closure success rate was 95.68%, 91.23% and 98.67%,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o 2 years, echocardiography, found that patients with right atrial, right ventricular diameter reduced ventricular function was improved; cardiac tamponade occurred in 1 cas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79%.Conclusion Transcatheter interventional occluder method is simple, the success rate, trauma, low complication rate, etc.,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Key words:catheter interventi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reatment; Observation先天性心臟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是由于胎/婴儿的心脏或大血管的结构发生异常,影响了心功能的一组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来针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的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并发症随着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心脏介入术已成为目前诊治CHD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的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现将我院近年来针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的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者266例,其中男170例,女96例,年龄8个月—40岁,平均年龄12.6岁,室间隔缺损(VSD)10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33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房室间隔都有缺损者20例。
且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无介入治疗禁忌证。
2 方法2.1介入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对年龄<6岁者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对年龄≥6岁者采用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要先行心脏和大血管造影,明确室间隔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对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患者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合适封堵器。
经试封堵器的大小合适无残余分流后,释放封堵器,撤除输送装置,加压包扎。
2.2护理方法2.2.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认真解释患者及家属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疑虑,详细介绍介入治疗术的具体方法、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应对术前、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手术。
2.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掌握幼儿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客观地评价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表现,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与近期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经过上级医院手术后,再转回我院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49例患儿中,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7.96%,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平均住院天数是(5.23±1.29)天。
结论:先天性心脏病采用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有利于患儿预后,安全性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安全性先天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简称CHD)作为临床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又称胎儿先心病,主要是因为胎儿在发育期间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血管和心脏出现异常。
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但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该治疗方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研究选择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经过上级医院手术后,再转回我院治疗。
时间段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参与研究的患儿均采用介入治疗。
其中,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的年龄范围在1岁至12岁,平均年龄是(7.69±2.38)岁;体质量范围在9千克至30千克,平均体质量范围在(12.28±2.19)千克。
其中,18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9例房间隔缺损患儿、7例房室隔缺损患儿、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短管未闭患儿、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2)以手术后疗效较好,转回当地行内科治疗的病例;(3)患儿均采用介入治疗,不存在禁忌症。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的患儿;(2)体质量低于4千克的患儿。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实施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护理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结合介入术治疗方法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针对性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康复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评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护理措施本文主要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相应的护理方法,研究出有利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模式,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护理措施,详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6例,女性3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体征、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检测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经临床诊断确诊包括室间隔缺损患者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1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14例,房室都有间隔缺损患者15例。
随机分组后2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介入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介入术治疗,取患者于卧位,针对患者手术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上无菌巾,对于6岁以下的患者采用予以胺酮进行麻醉,6岁以上的患者采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室间隔缺损患者结合心脏和大血管造影选择封堵器,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患者结合超声心动图选择封堵器,封堵器应用没有分流残余以后,释放封堵器,撤除输送装置并进行加压包扎。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左维嵩;卢文燕【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0(019)003【摘要】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与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探讨联合应用的指导意义.方法 162例经超声筛选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5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6例、肺动脉狭窄(PS)16例,介入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重复超声检查,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介入术后重复造影及超声检查评价封堵器位置、球囊扩张效果等.结果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均能明确诊断,对其部位、形态均能良好显示.上述两种方法测量50例VSD缺损直径分别为(4.93±2.73)mm 和(5.66±2.77)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96例PDA最窄处直径分别为(3.22±1.45)mm和(3.96±1.42)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16例PS瓣环直径,分别为(16.16±4.26)mm和(17.94±5.5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术中超声监测发现封堵器影响瓣膜开闭者9例,并经超声监测下重新调整位置直至正常.VSD及PDA介入术后造影共发现残余细小分流7例,24 h后超声检查残余细小分流全部消失.16例PS患儿经球囊扩张后,右室-肺动脉压差均较术前下降超过50%,达到临床治疗标准.162例中除3例外均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病变直径测量与封堵器选择需以造影检查为标准,但在介入术前病例筛选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超声检查更具优势.【总页数】4页(P177-180)【作者】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左维嵩;卢文燕【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10008,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10008,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10008,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210008,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1【相关文献】1.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J], 郭予洁;韦金儒;杨进;陈世忠2.依托咪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J], 孟利刚3.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分析 [J], 杨新建;4.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分析 [J], 杨新建5.超声诊断及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联合应用研究 [J], 王宁;王瑜;林晓丹;杨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肌的损伤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肌的损伤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现的一类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心脏疾病。
目前该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而心脏病儿童普遍存在心功能低下等问题,为此,广泛进行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
但是,介入治疗对心肌的损伤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研究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肌的损伤程度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治疗给患儿造成的心肌损伤。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介入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肌的损伤程度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通过对参与研究的患儿进行心功能评估和心肌组织学检测,以研究介入治疗的实际效果并分析其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研究对象及标准研究对象为年龄在6个月~14岁之间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其中心脏疾病种类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常见疾病。
同时,患儿要求没有其他明显器官或系统损害,均未接受过介入或外科治疗。
2、基本信息采集及检测方法(1)采集临床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和治疗方案等。
(2)心功能评估: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患儿进行心功能评估。
(3)心肌组织学检测:在介入治疗前后,对患儿的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等。
3、数据处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均数、标准差等数值描述性统计。
4、伦理问题本研究涉及涵盖人类的问题,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保证研究严格遵守“知情同意”、“自愿参加”、“隐私保护”、“信息传递”等原则。
四、预期研究结果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对介入治疗对先心病儿童心肌损伤程度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同时,还可以为如何更好地利用介入治疗等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从而更好地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为患儿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造影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造影(acg)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方法对80例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24例、动脉导管未闭50例、肺动脉狭窄6例。
所有患者手术前进行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cdfi)检查,测量缺损和狭窄处直径;术中进行心血管造影监测封堵器/球囊是否安放到位。
术后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有无残余分流。
结果采用acg和cdfi测量得到的病变直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术中根据造影显示调整封堵器/球囊位置,24小时后所有患者都不存在残余分流。
结论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一样能准确测量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变处直径,并能指导封堵器/球囊的安放,在先天性心脏病中介入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先天性畸形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而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又是最常见的chd。
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chd治疗手段,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的畸形患儿,虽然费用高但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介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病情、选择合理的介入方法和正确的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0.17-14周岁,平均年龄(3.1±8.9)岁,其中vsd24例,pda50例,ps6例。
患者主要以心脏杂音,活动后或哭泣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症状入院。
所有患者经采用超声筛选确认为chd。
1.2 方法
1.2.1 心血管造影(acg)检查方法将日本东芝dsa造影机,调至acg模式,调整参数。
常规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造影检查,经导管校正后,利用自带软件分别测得:vsd,缺损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直径。
1.2.2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采用美国philip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对患者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观测判断心室、心房及主要血管的位置、结构和连接关系,再运用多普勒血流图测量心内、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2 结果
2.1 acg和echo检查后病变直径的比较经造影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均略低于超声检测所得值,但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2.2 acg和echo诊断chd的准确性比较及acg在介入手术中的指导作用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均能准确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准确率为100%,两者均能较为准确的显示病变位置、形态和大小。
采用acg监测能清晰指导介入手术的实施和封堵器/球囊的正确选择,手术完成发现有2例患者存在残余分流。
对这两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跟踪检查,24小时内都恢复正常。
所有患者术后2天卧床静养,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42±1.3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后遗症。
出院2周后电话随访78例患者的入院症状(四肢末端青紫并伴有心慌、胸闷、气喘等)消失。
3 讨论
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s)三者都属于潜伏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这类心脏的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
静息状态由于心脏体循环(左半侧)的压力大于肺循环(右半侧)压力,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运动量大、啼哭、屏气时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动静脉血混合,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其中以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为明显。
vsd、pda、ps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及时治疗。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和器材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介入治疗已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被广泛运用于部分chd的治疗。
介入手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心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chd诊断的金标准[1]声心动图以其简单易行、无创伤的优点而被临床普遍采纳。
本次研究发现心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都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
而且两种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检查测得的vsd缺损处直径、pda最窄处直径、ps瓣环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心血管造影(acg)仍是值得推荐的chd诊断手段。
文献报道[3]echo诊断所测得的病变直径略大于acg测得值,这是由于超声受“多普勒溢出效应”和胸骨障碍造成的,因此acg能较为准备的评估的病变直径,相对较为正确的指导封堵器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惠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751.
[2] 张晓军,张新荣,唐文伟,等.心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3):177- 180.
[3] 孙立军,江海寿,李军,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数字造影和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729-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