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作为说话者,我们自己说话时要防止歧义;作为旁观者, 我们既要去伪存真、态度审慎地对待流言,同时,更不可随意传 播流言,要做生活的“智者” 。
(五)结语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希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做 一个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中国人!这节课我们学习到这里,下课!

对:专指上级对下级的回答。
(三)明晰脉络,溯本追源
看完了这则寓言故事,我想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丁家的这 个人说的“吾家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呢?
教 wenku.baidu.com 过 程
明确:我家打井之后得到了一个劳动力,这里的“得一人“是” 得到一个劳力“的意思。 那么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所以呀,一件很正常的琐事就这样在以讹传讹中变得“惊悚”了 起来。
《穿井得一人》教学设计说明 授课名称 适用对象 谣言止于智者,让事实说话——《穿井得一人》微课 七年级学生(上)
人教 2011 课标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 24 课
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第三则《穿井得一人》
知识与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了解寓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意,感知故事发展脉络,理解寓言内 教学目标 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寓言中的智慧,结合实际,防微杜 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了解寓言的特点。 感知故事发展脉络,理解寓言内涵;结合实际,防微杜渐。 以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名言导入,结合上节课的两则寓言 体裁特点引入本则寓言——《穿井得一人》 。 设计思路 按“是什么(谣言)——为什么(原因)——怎么做 (启示) “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 讲授过程中通过图文并茂地讲解,从翻译文本、梳理文意入 手,对谣言产生的几个阶段进行详细讲解,让同学们直观的 感受到谣言的快速发展,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 学 过 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消息的前后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消息一旦被以讹传讹,就会 衍生出不可想象的后果。幸好, “谣言止于智者” ,宋君出面调 查,终止了流言继续传播。
(四)联系实际,防微杜渐
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联系你的 生活,结合本文所学,你觉得,作为说话者或是旁观者,怎么避免 “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寓言故事的特 点吗?没错,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
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 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 ”那 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 可以传递给我们怎样的灵魂。
(二) 、翻译课文,梳理文意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对本课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梳
教 学 过 程
理文意,看看这则寓言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
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溉,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我家打水井得到一
个空闲的人力。” 及,等到。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这个消息):“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
人。”居住在国都中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 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道:讲述

国人(古今异义词):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学 过 程
翻译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注意,这里的于和“闻之于宋君”的于是同一个意思,介词,向、 对。 5、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无闻也。 我们看看姓丁的怎么回答的?

翻译
他回答说,“我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
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的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