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和胶体.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64649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9.png)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胶体和溶液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种混合物。
虽然它们看起来相似,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胶体和溶液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讨论,并介绍一些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一、胶体和溶液的定义1、胶体胶体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两种或多种物质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这些被悬浮在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称为胶体粒子。
这些颗粒通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
2、溶液溶液是一种混合物,其中一个物质(溶质)被另一个物质(溶剂)完全溶解。
在溶液中,溶质的颗粒大小通常在1纳米以下。
二、胶体和溶液的性质区别1、性质胶体和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很不同。
例如,胶体的粘度通常比溶液的粘度高,而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而胶体则表现出浑浊或乳白色。
2、导电性溶液中的离子可以传播电荷,因此溶液的导电性很高。
然而,在胶体中,胶体粒子太小,不能传播电荷,所以胶体的导电能力很小。
3、沉淀溶液在静止状态下通常是稳定的。
当两个液体混合时,一些物质会溶解,而另一些物质会沉淀下来。
但胶体在静止状态下并不稳定,因为粒子会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颗粒。
这就是为什么胶体需要被持续搅拌或震动以保持其分散状态。
4、光学性质溶液是透明的,而胶体通常呈浑浊或乳白色。
这是因为当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粒子会散射光线,使胶体呈现出不透明的外观。
三、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1、运用Tyndall效应鉴别胶体和溶液Tyndall效应是一种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简单方法。
当光线穿过溶液时,光线被完全吸收而不会散射,因此没有可见光散射。
但光线穿过胶体时,胶体中的颗粒会散射光线,这导致胶体呈现出浑浊外观。
因此,通过观察光线在混合物中的散射,在混合物中检测到光线的射线可以确定混合物是胶体还是溶液。
2、运用表征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鉴别胶体和溶液迈克尔斯-明兹曼散射光谱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胶体和溶液的光学性质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测量在散射角度的变化中光线的强度。
溶液和胶体
![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231ade8271fe910ef12df876.png)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溶液和胶体是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命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大的江河湖海就是最大的水溶液,生物体和土壤中的液态部分大都为溶液或胶体。
溶液和胶体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状态。
例如NaCl溶于水就成为溶液,把它溶于酒精则成为胶体。
那么,溶液和胶体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要了解上述问题,需要了解有关分散系的概念。
2.1分散系及其分类2.1.1 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简称分散系。
例如粘土分散在水中成为泥浆,水滴分散在空气中成为云雾,奶油、蛋白质和乳糖分散在水中成为牛奶等都是分散系。
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叫做分散质(或分散相),而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或分散介质)。
在上述例子中,粘土、水滴、奶油、蛋白质、乳糖等是分散质,水、空气就是分散剂。
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不同,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分散系的性质也不同。
我们可以按照物质的聚集状态或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将分散系进行分类。
2.1.2分散系的分类物质一般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聚集状态,若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进行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九类,见表2-1。
表2-1 分散系分类(一)若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进行分类,则可以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见表2-2。
表2-2 分散系分类(二)分子与离子分散系统中,分散质粒子直径<1nm,它们是一般的分子或离子,与分散剂的亲和力极强,均匀、无界面,是高度分散、高度稳定的单相系统。
这种分散系统即通常所说的溶液,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它包括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两种类型。
一类是溶胶,其分散质粒子是由许多一般的分子组成的聚集体,这类难溶于分散剂的固体分散质高度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系称为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溶胶、硫化砷溶胶、碘化银溶胶、金溶胶等。
《溶液和胶体溶液》课件
![《溶液和胶体溶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e4df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c.png)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可以将溶液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当水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酸溶液、碱溶液、盐 溶液等;当有机物作为溶剂时,溶液可分为有机酸溶液、有机碱溶液、有机盐溶液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溶液的 浓稀程度、是否饱和等进行分类。
02
胶体溶液的特性
胶体的定义
01
02
03
胶体的定义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 径在1nm~100nm之间的 分散系。
05
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溶液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溶剂、反应介质、萃取剂等。
化学工业中,溶液和胶体溶液的精确 控制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
胶体溶液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于制备涂 料、粘合剂、胶水等,其稳定性、粘 度和流变性等特性使得胶体溶液成为 这些产品的关键成分。
THANK YOU
超声波法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将固体物质分 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溶液。
蒸馏法
通过蒸馏技术将物质分离成纯品 ,再将其分散于液体中制备胶体
溶液。
分离与提纯方法
过滤法
通过过滤介质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实现固液分 离。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实现分离和提纯。
蒸馏法通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再将蒸汽冷凝回 收,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分散质的差异
分散质
溶液和胶体溶液中的物质被分散的程度。在溶液中,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 均一稳定的体系。而在胶体溶液中,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化 学特性。
分散质的差异
溶液和胶体溶液在分散质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溶液中的分散质被完全或近乎完全地分散在溶剂中, 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而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以微小的颗粒形式存在,这些颗粒保留着原有的物理和 化学特性,因此胶体溶液具有不稳定性。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841c3f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4.png)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它们的本质特征如下:
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不会沉积或浮起,因此溶液通常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溶液的特征是分子级别的混合,即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散。
2. 胶体: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微粒子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浑浊状态。
胶体的特征是粒子级别的混合,即微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微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分散不均,形成浑浊状态。
3. 浊液:浊液是一种由大颗粒物质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颗粒大小通常大于1000纳米,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混浊状态。
浊液的特征是颗粒级别的混合,即颗粒物质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颗粒物质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形成混浊状态。
总的来说,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混合状态和混合物中的分散相的粒径大小不同,导致它们呈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现象。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4cd156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7.png)
14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原因
3.溶液的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当P 液 = P 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当P外=P标时的液体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2024/9/30
15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数值
p溶液= p*-⊿p = 2.338kPa - 0.021kPa = 2.317kPa
溶液的通性 — 凝固点下降
2.液体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某物质的液相蒸汽压与固相蒸汽压相等时 的温度。用Tf表示 或在一定外压下,物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温 度。
如 :H2O(l) 273K,101.3kPa H2O(s)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束缚一部分高能水分子
P↓
占据了一部分水的表面
2024/9/30
8
溶液的通性 — 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溶剂的 摩尔分数(xA )。
p
p* A
xA
xA
nA nA nB
1.蒸气压下降 2.凝固点降低 3.沸点升高 4.渗透压力
p
p* A
xB
ΔTf=kf • bB
ΔTb =kb• bB
= CBRT
的数值与溶液中质点 的个数成正比
2024/9/30
23
第 4 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电解质溶液 4.2 酸碱理论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医用化学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
![医用化学 第二章 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06598ce7b8f67c1cfad6b8c7.png)
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正常的体积和形态 红细胞膨胀,易破裂,溶血
红细胞在高渗溶液中
红细胞皱缩,易成栓塞
临床上大量输液时,应用等渗溶液!
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
1. 生理盐水(0.154mol· L-1或9.0g· L-1NaCl溶液), 渗透浓度 为308mmol· L-1。 2. 0.278mol· L-1或50g· L-1葡萄糖溶液,溶液的 渗透浓度为 278mmol· L-1(近似于 280mmol· L-1)。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盐 平衡起重要作用
维持血液与组织液之间 的水、盐平衡起重要作 用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1. 渗透现象: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 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自发 过程
渗透压
溶液 半透膜 纯溶剂
渗透进行 渗透平衡
•半透膜
半透膜是只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不允许另外一些 物质通过的薄膜
具有选择透过性 常见半透膜有: 人工制造 机体内
随着溶液液面的升高,静水压增加,溶 液中的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中的 速度加快,当单位时间内半透膜两侧透过的 溶剂分子数相等时,液面不再升高,此时体 系达到了渗透平衡。
4. 渗透浓度
定义:
是指溶液中渗透活性物质的质点(分子、离子)
的总浓度。 用符号“Cos”表示 单位是: 摩尔· 升-1mol/L或 毫摩尔· 升-1 mmol/L
渗透浓度实际上反映了溶液的渗透压的大小。
例题1:
求50g/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浓度( mmol/L )
解: CB = ρB / MB 50 × 1000 = 278 mmol/L 180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4033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f.png)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在大一的化学学习中,溶液与胶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和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溶液具有以下特点:1. 透明度: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能够使光线通过。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3.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等。
二、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水溶液: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盐水和糖水都属于水溶液。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作为介质的溶液称为非水溶液。
例如,乙醇溶液和二氧化碳溶液都属于非水溶液。
3. 气溶液:气体在液体中的溶液称为气溶液。
例如,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气体在水中的溶液。
三、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浊液之间的一种混合态物质。
在胶体中,溶质以极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
胶体的特点包括: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状态,不易发生沉淀。
2. 散射性:胶体溶液能够散射光线,呈现浑浊的外观。
3. 过滤性:胶体溶液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离。
四、胶体的分类根据溶剂与溶质的相态、形状和粒径大小等,胶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溶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的胶体称为溶胶。
例如,颜料溶液就是一种溶胶。
2. 凝胶:在溶胶基础上,加入适量的胶态剂后形成的胶体称为凝胶。
凝胶具有较高的黏稠度和凝固性质,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乳胶。
例如,牛奶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等组成的乳胶。
4. 气溶胶:溶剂为气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气溶胶。
5胶体与溶液
![5胶体与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5c8f980459eef8c75ebfb300.png)
Tb=373.15+0.28=373.43(K)
例2 2.76 g甘油溶于200 g水中,测得凝固点
下降值为0.279 ℃ ,求甘油的摩尔质量。
解:水是溶剂,查表得到水的kf = 1.86 K· kg· mol-1
(一)质量分数 在混合物中,物质B的质量(mB)与混合物总质 量(m)之比,称为物质B的质量分数(wB)。 wB = mB / m (二)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物质的量 浓度。单位mol· L-1 cB = nB / V
物质的量浓度与微观基本单元的选择有关。
(三)质量摩尔浓度
加于溶液上的最小的额外压力。
试验表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及绝对温度成正比。
n c R T RT V
n:物质的量 V:溶液体积 T:溶液的绝对温度 R:同气体状态函数, 8.314 kPa· L· mol-1K-1
•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渗透压只与溶质的粒子数有 关,而与溶质溶剂的本性无关 。
带正电荷移向→阴极
带负电荷移向→阳极
• 电渗:溶胶在电场作用下,使固体胶粒不
动而使液体介质在电场中发生定向移动现
象。
溶胶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
(1)吸附作用:氢氧化铁溶胶,该溶胶是FeCl3 溶 液在沸水中水解而制成的。在整个水解过程中, 有大量的FeO+存在,由于Fe(OH)3 对FeO+的吸附
bB = nB / mA = 0.1 mol / 0.050 kg= 2 mol· kg-1
三、稀溶液的依数性
• 稀溶液: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 如果没有给出密度值,稀溶液的密度可以取1。 • 稀溶液与电解质溶液都属于真溶液分散系。 • 溶液的性质有两类:Ⅰ.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如溶 液的颜色、导电率等 ——溶液的个性;Ⅱ.取决于 溶质的数量,即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只与溶质的 数量多少有关——溶液的通性。
溶液与胶体
![溶液与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bb087a05ff00bed5b9f31df7.png)
溶液与胶体考点1 溶液1.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组成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等。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①升高温度;②增加溶剂①降低温度;②增加溶质;③蒸发溶剂不饱和溶液温度对Ca(OH)2等少数物质的溶液的影响与上述规律相反。
[温馨提示](1)“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的,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还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多选)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振荡一会,静置后,能够形成溶液的是()A.四氯化碳、水B.乙醇、水C.汽油、水D.乙酸乙酯、乙酸考点2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3)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定义:压强为1.01×105 Pa和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压强、温度。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2.推导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100%=溶解度S溶解度S +100 g ×100%[温馨提示](1)固体物质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a06d452ddccda38376baf5d.png)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本讲主要内容】胶体和溶液【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分散系中的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注意:△粒子——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也可以是离子、分子的集合体△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散系是混合物二、胶体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特征,这是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发生光的散射。
常用于胶体的鉴别,区分胶体和真溶液。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撞击,形成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并且需要在超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所以一般不用于胶体的鉴别。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某些离子而使其带有电荷引起的。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注意:“胶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4、胶体的制取(1)物理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如制蛋白胶体制NaCl(分散剂是酒精)胶体(2)水解法如制 F e(O H)3胶体(3)复分解法如制AgI胶体5、胶体的聚沉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同性相斥,胶体粒子之间不易聚集沉降。
加入某些物质,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发生沉降,这个过程叫聚沉。
(1)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171e7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9.png)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及特点1.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新物质。
其中,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称为溶质,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称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共同组成的溶液称为多组分溶液。
2. 溶液的特点(1)均匀性: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溶液。
(2)透明性:溶液是透明的,因为溶质和溶剂的颗粒大小相仿,不能散射可见光。
(3)不能析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因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析出溶质。
(4)不可过滤:溶质颗粒尺寸小,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分离。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最大量溶质,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通常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常常用曲线表示。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溶质再原料形成颗粒,导致溶液过饱和。
(3)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 按溶剂的性质分为气体溶液和固体溶液。
气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不稳定,易溢出和失去溶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固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常见的金银二十合金等。
三、溶液的制备方法1. 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将固体溶质加入至液体溶剂中,搅拌并加热或者冷却,待溶质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2. 液体溶解于液体中:两种液体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液体。
3.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气体呈溶解状态,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改变溶液的浓度。
四、胶体的概念及特点1. 胶体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新形态的分散系统,是由微粒或宏观大分子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一种新物质。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693b8a0d03d8ce2f006623c7.png)
Tb Tb Tb* Kb b
Tb* 为纯溶剂的沸点; Tb 为溶液的沸点 Kb:溶剂沸点上升常数,决定于溶剂的本性。与溶剂的摩尔质量、沸 点、汽化热有关。 Kb:溶液的浓度m = 1 mol · kg-1时的溶液沸点升高值,其单位是 ℃·kg·mol-1或K·kg·mol-1。
从蒸气压曲线上看沸点升高
例题
例4: 计算由1.00g CO(NH2 )2 尿素溶于48.0 g水所 配成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解: CO(NH2 )2摩尔质量M=60.0g/mol nB=1.00g/60.0(g/mol)=0.167mol
n[CO( NH 2 ) 2 ] 0.167 b[CO( NH 2 ) 2 ] 0.348m ol/ kg 3 m( H 2 O) 48.0 10
二、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理想气体:忽略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R:摩尔气体常数,8.315 Pam3 mol-1K-1; kPaLmol-1K-1 ;Jmol-1K-1
实际气体处于低压(低于数百千帕)、高温(高于 273K)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另一些形式:
质量摩尔浓度(mol/kg)
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除以溶剂的质量m,单位为kg, 称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用符号bB表示,单位是mol·kg1 。表达式为:
nB bB (m ol/ kg) mA
nB m bB mA M B mA
在1000g溶剂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摩尔浓度与体积无 关,故不受温度改变的影响。这个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 准确的称重法来配制溶液,不受温度影响。 若溶液是稀的水溶液,则: c B bB
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
![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ca48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5.png)
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
胶体和溶液那可是两种不同的家伙呀!分离它们有啥办法呢?嘿,那就是渗析啦!把混有胶体的溶液装在半透膜袋子里,再放到纯水里。
哇塞,小分子、离子啥的溶液成分就会穿过半透膜跑到水里去,胶体颗粒可就被留在袋子里啦。
这过程简单得很呢!那操作的时候有啥要注意的呢?可得选好半透膜呀,要是半透膜质量不行,那可就白忙活一场喽。
这就好比你想装水却找了个有洞的桶,那能行吗?
说到安全性和稳定性,那绝对杠杠的。
整个过程没啥危险操作,安安稳稳地就能把胶体和溶液分开。
不像有些实验,又是火又是爆炸的,吓人得很。
渗析就不一样啦,温和得很,完全不用担心出啥乱子。
那这分离方法啥时候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在制药行业,要把药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渗析就大显身手啦。
还有在食品加工中,也能把有用的成分和不需要的东西分开。
这多棒呀!它的优势也很明显呢,操作简单,成本低,还能高效分离。
这就像有个魔法棒,轻轻一挥,胶体和溶液就乖乖分开啦。
咱来举个实际案例吧。
有个化工厂,生产过程中要把一种胶体和溶液分开。
他们就用了渗析的方法,嘿,效果那叫一个好。
不仅分离得干净彻底,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省了不少事儿呢。
所以呀,胶体和溶液的分离就用渗析,准没错。
简单安全又高效,谁能不爱呢?。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3c0b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c.png)
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胶体和溶液是常见的两种混合物,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然而,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离。
本文将介绍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分离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过滤。
过滤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过滤介质,将胶体和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地分离胶体和溶液。
另外,离心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离心是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将胶体和溶液中的固体颗粒或液体分离的方法。
这两种物理方法都是简单易行的,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的分离操作。
除了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也可以用来分离胶体和溶液。
其中最常见的化学方法是沉淀法。
沉淀法是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沉淀物与胶体或溶液中的物质发生作用,使其沉淀下来,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沉淀法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下进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和条件。
另外,电泳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电泳是利用电场作用于胶体或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使其在电场中移动,从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电泳可以根据粒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来进行选择合适的电场条件,从而实现高效的分离。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离方法,如超滤、逆渗透等,这些方法都是根据胶体和溶液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操作。
总的来说,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操作。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ec5a191c5a8102d276a22f69.png)
=KfbB
应用:
1、测分子量。
△Tf =KfbB= Kf mB/(mAMB) MB=KfmB/(mA△Tf)
2、往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 3、汽车水箱中加甘油等。 4、建筑工人冬天在沙浆中加盐(CaCl2)。 5、植物的抗寒性。
回本节目录
四、 溶液的渗透压
1。半透膜:只允许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而 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薄膜称为半透膜。动物 的膀胱膜、肠膜、植物细胞原生质膜、羊皮纸、 等都是半透膜。
图 1-2 渗透和渗透压示意图
2.渗透:单位时间内由纯水侧透过半透膜进入 溶液侧的水分子数大于由溶液侧进入纯水侧水 分子数,总结果是水分子由纯水侧进入溶液侧, 使溶液液面上升的过程。
由物质粒子通过半透膜单向扩散的现象叫渗透。
3.渗透压:为阻止渗透作用发生所需加给溶液 的最小压力。
渗透压与浓度有关,溶液浓度越高,其渗透压 越大。反之,溶液浓度越低,其渗透压越小. 等渗溶液:渗透压相等的两种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的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的溶液,
渗透压的有关计算
溶液体积
溶质物质的量
V nRT
cRT bRT
体积摩尔浓度
温度 气体常数
渗透压
质量摩尔浓度
与理想气体方程形式相同,但无本质联系。
渗透压平衡与生命过程的密切关系: ① 给患者输液的浓度;② 植物的生长; ③ 人的营养循环。
CuSO4溶液 分分 散散 剂质 :: 水硫 (酸 液铜 )晶 体 固 ( )
泡 沫 塑 料 拖 鞋 ( 气 - 固 )
干燥剂吸潮 分分 散散 剂质 :: 干空 燥气 剂中 (的 固水 )( 液 )
彩色玻璃 分分 散散 剂质 :: 玻氧 璃化 (亚 固铜 )( 固 )
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eb163ce79b89680203d8258a.png)
胶体、溶液能力目标(1)了解胶体的制备方法,掌握胶体的有关性质(2)初步学会胶体的提纯方法(3)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4)掌握有关溶液、溶解度概念及其计算能力培养一、分散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1、微粒——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例如:Fe(OH)3(胶体)、淀粉胶体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2、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思考:分散质、分散剂是相对还是绝对的?举例说明3.根据分散系定义可知:分散系一定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是否一定是液体?二、胶体(一)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思考:⑴如何验证FeCl3饱和溶液滴到沸水中煮沸后形成的液体与我们所熟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不同?⑵如何验证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大?⑶如何验证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悬浊液分散质的小?⑷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它们各自微粒有多大?(二)胶体1、胶体的定义:2、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由于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可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将胶体提纯。
例1:如何将碘化钾从淀粉胶体中分离出来?分离后怎样证明碘化钾溶液中没有淀粉?又怎样证明淀粉溶胶中没有KI?例2:下列物质分离的方法中,根据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是()A、结晶B、过滤C、蒸馏D、渗析气溶胶(云、烟、雾):分散剂为气体3、胶体的种类较多:按照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Fe(OH)3等):分散剂为液体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分散剂为固体4、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请填写下表:小结:胶体是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特征的,它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如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分散在酒精中可形成胶体。
可见,同种分散质在不同的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
(三)、胶体的性质:⑴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因此是鉴别胶体与其它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https://img.taocdn.com/s3/m/8e776513ff00bed5b9f31db0.png)
溶解过程是个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并且通常伴 随着颜色变化、体积变化和能量变化等。
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叫做溶解度,通常用100克溶剂中 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来表示。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2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假设溶液中有A、B两种组分,其中A为溶剂,B为溶质。溶液的浓度 是指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溶液的浓度有以下几 种表示方法: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13
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例题2:某浓度的蔗糖水溶液,其Tf =-0.2℃,已知25℃时 纯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9 Pa,求该溶液的沸点和25℃时的蒸 气压。
T K m,T K m b b f f T K K b b ,T T T 100 b T 100.05(℃) b b b f T K K f f f m T / K 0.2 /1.86 0.1075(mol kg 1) f f (1 x ) P (1 n / n ) 3169 1 0.1075 ) 3162( Pa) PP ( B B A 1000 /18
《工程化学》 溶液和胶体 化学化工学院 14
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3)应用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 炒菜时油中加盐防炸锅、撒盐除积雪等。 B 防冻剂:在汽车的水箱(散热器)中加入乙二醇、酒精、甘油等可使凝固 点下降,防止因结冰使得体积膨胀而引起水箱破裂;在水泥砂浆中加入食 盐、亚硝酸钠或氯化钙,冬天可照样施工而不凝结。 C 冷却剂:用盐和冰的混合物可以获得低温以作冷却剂。 食盐-冰 (30g NaCl + 100g H2O(s)) -22℃ CaCl2-冰(42.5g CaCl2 + 100g H2O(s)) -55℃ D 低熔合金的制备:利用固态溶液凝固点下降原理, 可制备许多有很大的 实用价值的合金。如33%Pb(mp.327.5℃)与67%Sn(mp.232℃)组成的焊 锡, 熔点为180℃, 用于焊接时不会使焊件过热, 还用作保险丝。 E 摩尔质量的测定:凝固点下降的规律来测定非电解质的摩尔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溶液和胶体
§ 2- 1溶液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
2•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3•掌握溶液的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4•掌握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1•各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换算。
2•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基本单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卜分散系
概念:
分类:
(二卜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1•物质的量(n)
重点讲“基本单元”,举例后让学生练习。
2•物质的摩尔质量
3•物质的量的计算
(三)、溶液的组成量度
1•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强调:无量纲,不能用基本单元表示。
2•质量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C B
一般地,有Q B = 1C B
a
4•质量摩尔浓度b B
1kg溶剂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溶质 B的质量摩尔浓度。
对于浓度较稀的水溶液来说,b B~ C B
(四)、有关计算
例2- 1已知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 mL —1,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6.0%,试计算c(H2SO4)及c(l H2SO4)。
2
例2 —2欲配制c( H2SO4)=0.10mol L -1的溶液500mL,问应取密度为 1.84g mL 1质量分数为2
96.0%的硫酸多少毫升?如何配制?
例2 —3 有一质量分数为4.64%的醋酸,在20C时,p= 1.005g mL — S求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五)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对于任意反应:
aA + bB = cC + dD
若各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别为aA、bB、cC、dD,则:
n (aA) = n (bB) = n (cC) = n (dD)
例2—4 有一种未知浓度的 H2SO4溶液20mL,如用浓度为c(NaOH)=0.100mol • L —1的溶液25mL恰好中和完全,试问 c ( 12H2SO4)为多少?
七、小结:
1.认真领会“基本单兀”。
2.正确进行各物理量的换算。
3.在解题中始终贯穿“等物质的量”的基本思想。
§ 2 —2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稀溶液依数性及其应用。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 教学时数:2学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依数性概念
(二)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饱和蒸气压:
拉乌尔定律:・巾=P A - p 二Kb B
应用:植物抗旱
(三)溶液的沸点升咼和凝固点降低
沸点:
凝固点:
n T?
K n
'17 K
图2-1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 AB 为纯水的蒸气压曲线, A 稀溶液的蒸气压曲线, AC 为冰的蒸气压曲线
溶液的沸点上升:^T b = T b -T b = K b b B
凝固点下降: T f = T f - T f = K f b B
例2-5 2.60g 尿素[CO (NH 2)2]溶于50.0g 水中,试计算此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
已知
[CO (NH 2)2]的
摩尔质量为 60.0gmol - 1
O
应用: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2-6 10.0g 蔗糖(C 12H 22O 11)溶解于100.7g 水中,实验测得溶液的冰点为 272.61K ,求蔗糖的摩尔 质量?
11
101. 325 ------------ )5 —1 也
弓
、d
罔
L 堆
(三)溶液的渗透压
半透膜:
图2-2渗透压示意图
产生渗透压的条件:(1 )半透膜;(2)浓度差
范特荷夫渗透压公式: n = C B RT
对于稀溶液来说,物质的量浓度约等于质量摩尔浓度,故式上式又可表示为
n= C B RT ~ b B RT
例2- 7有一蛋白质的饱和水溶液,每升含有蛋白质
5.18g ,已知在298.15K 时,溶液的渗透压为
413Pa,求此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应用举例:
七、小结:
1•通过依数性的学习,应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2.四个依数性之间相互转化的计算。
§2-3胶体溶液
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胶体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的书写。
二、 教学重点:胶团结构的书写。
三、 教学难点:胶团结构的书写。
四、 教学方法:讲授法
五、教学时数:2学时
六、教学过程:
(一)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1•分子吸附 2•离子吸附
(1) 离子选择吸附
(二) 、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一丁达尔效应
隔
K
溶胶
(2 )离子交换吸附: 土壤Ca ^Ca 4NH 4 ? NH 土壤NH NH NH + 4 + 4 + 2Ca 2+
洞口 灯泡
2•动力学性质一布朗运动
3•电学性质一电泳
胶粒带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吸附带电:
(2).电离带电:
(三)、胶团的结构
+ —x+ —{(Agl) m nAg (n-x)N03 } XNO3
吸附层扩散层
胶粒
胶团
W
胶
电
溶
AgN0 3过量时Agl胶团的结构示意图
同理,氢氧化铁、三硫化二砷和硅胶的胶团结构式可表示如下:
+-x+-
{[Fe(OH) 3]m nFeO (n-x)CI } xCI
-+x -+
{(As 2S3)m nHS (n-x)H } . xH
-+x-+
{(H 2SiO3)m nHSiO3 (n-x)H }x xH
(四)、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 加.入.电.解.质.
使一升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低浓度,叫做这一电解质的聚沉值电解质的聚沉值大则其聚沉能力小,聚沉值小则其聚沉能力大。
(2). 加入相反电荷的溶胶
(3). 加热
七、小结:
1.会写胶团结构。
2. 能判断电解质聚沉能力的大小。
§2-4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自学)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高分子溶液性质、乳浊液的分类。
二、教学重点:高分子溶液性质、乳浊液的分类。
(一)、高分子溶液
1.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2.高分子溶液的盐析和保护作用
(二)、乳浊液
乳浊液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油” (通常指有机物 )分散在水中所形成的体系,以油/水型表示,如牛奶、豆浆等;另一类是水分散在“油”中形成的水/油型乳浊液,如石油。
三、小结:
1.了解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2.能例举不同类型的乳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