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论文发表期刊
SSCI收录期刊——地理学科
![SSCI收录期刊——地理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0c3b34e1998fcc22bcd10d21.png)
SCI、SSCI均收录地理期刊,截至到2008年10月SSCI收录地理学科期刊58种,SCI、SSCI 共同收录地理期刊3种,其中出版地为英国的地理期刊41种,美国4种,德国3种,荷兰、法国、丹麦、捷克、奥地利、挪威、西班牙、南非各1种。
2000-2008年12月18日SSCI共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作者(不包括台湾)的论文17491篇,其中地理学科论文315篇(1.8009 %),2008年48篇、2007年54篇、2006年42篇、2005年35篇、2004年为34篇、2003年25篇、2002年27篇、2001年26篇、2000年23篇,见图1 2000-2008年SSCI收录地理期刊中国作者发文量。
图1 2000-2008年SSCI收录地理期刊中国作者发文量315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262篇、会议论文20篇、书评19篇、评论7篇、社论5篇、更正2篇。
315篇论文共被引用1730次,平均引用5.49次,平均引用次数/年192.22,H指数为20(有20篇文章每篇最少被引用20次),引用最多的论文为非第一作者单位的国际合作论文(引用为199次),Univ Hong Kong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Volume: 14 Issue: 2 Pages: 131-152 Published: MAR 2000的“Modelling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by the integration of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and GIS”该文被引用68次,平均引用次数/年7.56。
见图2 2000-2008年SSCI收录地理期刊中国作者发表论文被引用情况。
图2 2000-2008年SSCI收录地理期刊中国作者发表论文被引用情况2000-2008年中国研究论文主要发表在40种SSCI收录的地理学科期刊上,其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国际地理信息科学杂志》50篇(15.8730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园林与城市规划》43篇(13.6508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环境与规划A辑》37篇(11.7460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欧亚地理学与经济学》26篇(8.2540 %),URBAN GEOGRAPHY《城市地理学》16篇(5.0794 %),CARTOGRAPHIC JOURNAL《制图杂志》11篇(3.4921 %),GEOFORUM 《地球论坛》11篇(3.4921 %),REGIONAL STUDIES《区域研究》10篇(3.1746 %)。
《人文地理》杂志论文格式须知2017
![《人文地理》杂志论文格式须知2017](https://img.taocdn.com/s3/m/7e45ce5fb307e87101f6967b.png)
《人文地理》论文格式须知1.《人文地理》简介《人文地理》,由中国地理学会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合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地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CN61-1193/K ISSN1003-2398),现为双月刊。
编委会由国内外近百位著名教授和学者组成。
现为国际地理联合会文化地理研究会中国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理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
2.发表领域《人文地理》主要刊发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科研成果。
其他如环境、经济、管理、历史、文学、游记类稿件请作者慎投,除非采用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视角,并有地理学者的成果引用。
二、稿件修改格式要求和说明1. 标题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主标题不要超过20字;主副标题需要有英文对应;2. 作者、单位、课题标注(1)作者——对应汉语拼音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双姓”(包括“夫姓+父姓”、“父姓+母姓”)中加连字符。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多位作者合作文章,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署名顺序请投稿之前商定;本刊作者简介中,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作者简介顺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E-mai等信息。
(2)单位——对应英文作者单位标注需用全称,不要用“××师大地科院”之类简称。
多位作者合作文章,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若一作者属于多个与该文有关的单位,可将其一并列出;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
(3)课题标注凡属国家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请在注明资助来源及项目编号。
文化类期刊发表推荐
![文化类期刊发表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dd9bcf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e.png)
文化类期刊发表推荐文化类期刊是以文化为主题内容的学术刊物,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讨论。
在当今社会,文化类期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学术界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也是传播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因此,选择一本高质量的文化类期刊发表论文对于学者们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推荐《文化研究》期刊。
该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核心期刊之一。
《文化研究》期刊以文化为核心,涉及文化学、文化史、文化地理、文化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该期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文化现象的深入解读,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推荐《艺术研究》期刊。
这是一本专注于艺术领域的学术期刊,以推动艺术研究和跨学科交流为宗旨,内容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多个艺术形式的研究与探讨。
《艺术研究》期刊注重对艺术现象的深度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为艺术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艺术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推荐《历史研究》期刊。
历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类期刊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史研究》期刊是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内容涉及古代史、近现代史、文化史、地方史等多个领域。
该期刊注重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为历史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
最后,推荐《哲学研究》期刊。
哲学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文化类期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研究》期刊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内容涉及西方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方面。
该期刊注重对哲学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批判性思考,为哲学学者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选择一本高质量的文化类期刊发表论文对于学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上推荐的期刊都是在各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它们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了中国文化研究、艺术研究、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发展。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601e2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3.png)
有关中国历史地理论文范文一: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英文标题】WUHong-qi,Shan某iNormalUniverity,某ian710062,ChinaThehitory,preentituationandtrendof development oftudyonChineehitoricalgeography【内容提要】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
近二十年,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化。
【关键词】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发展趋势Chineehitoricalgeography/tageofdevelopment/preentituationofr eearch/trendofdevel2opment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处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一、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两汉时期;说它年轻,主要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本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
地理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地理类核心期刊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a3eefbb9b89680202d82506.png)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那么地理类核心期刊有哪些呢?《》(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由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与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和环境等方面的论文。
《》(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
该刊为学术类期刊,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刊物。
其办刊宗旨是主要介绍我国地理学及各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地理科学事业。
《》(季刊)创刊于1992年,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
主要围绕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这一主题,刊登有关全球的自然、社会、经济、政治事象的空间格局及动态趋势;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要素的空间运动规律;国外区域开发、城乡建设、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变动理论与实践;世界地理教育改革和世界各国地理学发展动态等;同时刊登反映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世界经济、城市与区域、产业布局、地缘政治、教学研究、学科前沿。
《地理学报》(月刊)1934年创刊,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欢迎国内外地理学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
外国现代地理学家:唐纳德·J·博格人物简介
![外国现代地理学家:唐纳德·J·博格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c621c4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69.png)
• 他的论文和著作在国际地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引用次数非常高
• 博格为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博格在国际地理学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 他在地理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发表了大量论文和著作
博格参与的社会活动与公益事务
博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务
• 他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教育等公益活动
• 博格还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如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等
博格的社会活动为地理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他的社会活动提高了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力,为地理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博格的社会活动为地理学界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为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唐纳德·J·博格:外国现代地理学家人物简
介
DOCS
01
唐纳德·J·博格的生平与背景
博格的出生地与成长经历
博格出生在美国的芝加哥
• 1939年,博格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普通家庭
• 他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母亲则是一名家庭主妇
• 博格在芝加哥的公立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他出版了《地理学:科学、文化和社会》、《地理学的文化转向》等
地理学著作
• 这些著作在地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
支持
博格的地理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他的著作在地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被引用次数非常高
• 博格的著作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地理学界的发展
副高论文可发表的期刊有哪些?
![副高论文可发表的期刊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9890ed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副高论文可发表的期刊有哪些?副高论文是指申请副高职称所需要提交的发表文章,因此期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副高论文可发表在学术类、综合类和专业类期刊中。
以下是其中一些适合发表副高论文的期刊。
一、学术类期刊:1.《自然》:这是隶属于自然出版集团的全球知名科学期刊。
发表在这里可以为申请者增加信誉度。
2.《科学》:同上,是一本知名的跨学科科学类期刊。
它以出版基础性与交叉性的科学研究而闻名。
3.《细胞》:属于细胞出版社,主要关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基础研究领域。
4.《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一本具有影响力的医学期刊。
定位为公众健康方面的实践取向期刊。
5.《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上,是一本广受欢迎的医学期刊。
它是医学界的权威期刊,以医学临床研究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
6.《柳叶刀》(The Lancet):同上,是另一家权威医学期刊。
它拥有全球最大的医疗和科学文献数据库和最广泛的医学实践网络。
7.《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属于自然出版社旗下的材料科学类期刊。
它主要关注于材料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
8.《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属于美国化学学会旗下的化学期刊。
它是关于化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二、综合类期刊:1.《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一本面向广大大众的科学期刊。
不仅刊载科学研究成果,还关注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
2.《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是一本有关地理和自然科学、生态保护、人文历史等领域的期刊。
在知识更新和视觉体验方面相当丰富。
3.《时代》(Time):是美国最著名的杂志之一。
它涵盖了国际新闻、政治、时事、文化、娱乐等各个领域。
4.《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国际金融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综合性期刊。
内容包括财经、商业、国际关系、科技等多个领域。
《SCI》、《EI》、《ISTP》、《SSCI》、《CSSCI》、《A&HCI》简介
![《SCI》、《EI》、《ISTP》、《SSCI》、《CSSCI》、《A&HCI》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3ce7a215901020207409c14.png)
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概况美国《科学引文索引》其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综合性检索工具,于1961年创刊,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连网上Web版数据库。
SCI(印刷版,双月刊)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另外也收录一些会议录、专著丛书、图书等;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网络版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每周更新,收录全球5600多种科学技术期刊(即外圈)。
SCI每年收录5600种期刊,组成外圈,从外圈中再精选3500种期刊组成内圈(即核心期刊),这些期刊统称为源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收录的源期刊不断吐故纳新,内圈保持总量不变,外圈每年有所变更和增加。
IS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
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
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的一种依据。
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美国拥有SCI检索系统的ISI数据服务集团创立30多年来,不断地向外界公布与科学论文相关的各类数据,并根据一些特殊需要提供有价值的比较分析与排名。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研究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d4742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c.png)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研究
韩昭庆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要讨论中国环境史现状及趋势这个问题很困难,因为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内容包罗万象。
没有明确的主题和清晰的学科边界,目前从事环境史研究的学者来自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除了题目明确标出环境史研究字样的论文或者著作之外,判断哪篇论文或者哪本著作归属环境史很困难。
【总页数】5页(P46-50)
【作者】韩昭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口述史研究方法在历史地理学中的运用
2.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
3.历史地理学与青海民族史研究
4.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5.为中华民族源流史研究笔耕不辍——访历史地理学专家何光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https://img.taocdn.com/s3/m/3eb43f6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8.png)
历史地理第五辑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渎谭其麋《长水集》竟剑雄{长水集〉将出版了。
这本论文集汇集了谭其釀先生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八一年这五十年间撰写'的主要学术论文六十四篇,约七十万字,是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史研究I丰硕成果的结晶。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他的论文集的出版无疑也是历史地理学界矗一件盛事,对我国历史地理学的进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一九八O年开始,笔者曾协助谭先生做了一些论文集的汇集校订工作。
这几年来,作为他的学生及助手,有机会就校订和研读中的疑问随时向先生求教,因此了解了先生一些论文撰写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先生一些没有写入论文的想法。
在《长水集》出版之前,谨作为学习的札记就正于历史地理学界各位专家、前辈、学长。
自知才力驾钝,非敢谓阐幽发微,但能摭零拾遗,亦于愿足矣。
《长水集》分上、下两册,分别为解放前后的著作,篇帳大致相同。
上、下册都按文章内容分类编排,同一类中则或据时间,或按内容,目的都在便于读者使用。
上册第一组共十五篇文章,内容都是疆域政区地理,也即传统的沿草地理。
我国历来的史学家大多注重沿革地理,尤其是乾嘉时的学者,几乎都是沿革地理专家,著述甚富。
历代疆域政区中的重大问题,没有被论及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对清代以后的学者来说,沿革地理虽然也还是一门显学,但要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要形成一家之言却并非易事。
因为这不仅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披沙淘金,收集到相当数量正确、适用的资料,进行缜密的考据,更帚要有敢于破除前人成说的勇气,对史料和前人的论著加以科学的分析鉴别,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结论。
谭先生从小喜爱地理,在大学时就对地理沿革有浓厚的兴趣,一般同学认为枯燥无味的正史地理志,他已认真读过。
所以他在进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事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时,就巳经对沿革地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僻决了厉来学者所没有解决的难题。
《讨论两汉州制致顾颉刚先生书》是本书中最早写成的论文,尽管过了四十年才正式发表。
期刊名称
![期刊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7c7fb47e31b765ce05081470.png)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ynnuns@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csf@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xuebao@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xuebao@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Ziranb@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zrxb@
山西大学学报
xbbjb@
城市建筑
ua@
《中国地名·旅游地理》
lydl025@;hanchan1983@
silimuka@;silimuka@;silimuka@
欧洲研究
cjes@
拉丁美洲研究
jourlas@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Oyyj-oys@
现代国际关系
cir@
西亚非洲(国家级)
waaa@
民族研究(国家级)
mzyjbjb@
地理论文可以发表的一些刊物
期刊名称
邮件地址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xbg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sdxb198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zsdxb@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kxb@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qfsdxb@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ludongxuebaowk@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udongxuebaolk@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dsyi@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未来与发展(国家级)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国家级)
editoffi@
自然资源学报(国家级)
zrzyxb@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课题申报】《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研究》
![【课题申报】《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4adbf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d.png)
《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研究》课题申报:《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人类活动背后的地理背景和环境条件。
历史教育则是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两者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关系,深入研究这一交叉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历史素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夯实历史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关系,可以为历史教育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这将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历史教育的理解,使历史教育更加系统和科学。
2. 提升历史教育的实践水平:研究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关系可以为历史教育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将历史地理知识融入到历史教育中,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地理认知能力。
3. 增强学生历史素养: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背景,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情怀。
4. 推动地理教育和历史教育的融合发展: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研究将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通过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历史教育中,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合作。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1)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对历史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的交叉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分析,明确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2)历史地理知识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历史地理知识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
通过设计教学实验和案例研究,探讨历史地理知识如何融入历史教育实践,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3)历史地理知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研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历史地理知识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影响因素和程度。
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
![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930ff00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f.png)
历史地理第二辑顾颉刚先生有关历史地理的论著目录王煦华冰询《禹贡》伪证书1924年2月6日《古史辨》第1册下编1926年6月朴社1970年台湾明伦出版社景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尚书研究讲义》丁种三之一1933年燕京大学论禹治水故事书1924年2月26日《古史辨》第1册下编1926年6月朴社1970年台湾明伦出版社景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尚书研究讲义》丁种三之一1933年燕京大学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象1926年5月27日作,6月1日在北京文华学校讲《孔德旬刊》第34期1926年6月21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1集第1期1927年11月1日《古史辨》第2册上编1930年9月朴社1970年台湾明伦出版社景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古代地理研究课旨趣书1928年9月30日《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5集第57-58期合刊1928年空月5日古代地理研究讲义甲种案语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附细目雷神农九州案语《史记•五帝本纪》中之黄帝疆域案语《五帝德》中之颛顼四海案语《尧典》《皋陶谟》中所说之地理案语洪水之传说及治水等之传说案语《禹贡》案语辨《禹贡》及禹治水说书三通案语《禹贡考》案语《尚书地理今释》中之《禹贡》地理案语《五藏山经》案语《海外四经》案语《海内四经》案语《海内经》案语《海内东经》下附录之《水经》案语《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案语《山海经》序跋八篇案语论《山海经》书札三通案语辨昆仑、积石、弱水、勃海诸地案语古代地理研究讲义乙种案语1928年国立中山大学附细目:股虚书契考释地名篇案语说商案语王亥、王恒等与有易之关系案语金文地名考案语周苓京考案语—195—周时天子行幸征伐案语古诸侯称王案语散氏盘考释案语鬼方昆夷沪猊考案语洪水之传说及治水等之传说1930年6月2日(案:此篇的案语和材斜比《古代地理研究讲义甲种》之五均有补充)《史学年报》第1卷第2期1930年11月研究地方志的计划与朱士嘉合著《社会问题》第1卷第4期1931年1月辛未访古日记1931年4月3日一5月29日《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年3月关于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答谭其釀书1931年10月3日《尚书研究讲义》附录1934年燕京大学《复旦学报》1980年第3期1980年5《史学年报》第1卷第5期1933年8月《方志月刊》第7卷第3期1934年3月九薮1934年2月27日《尚书研究讲义》丁种三之二1934年燕京大学《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1期编后1934年2月25日《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1期1934年3月1日《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1981年3月30日古史中地域的扩张1934年3月2日《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3月16日写在细薮泽表粹的后面1934年3月5R 《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3月16日《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2期编后月20H《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关于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再答谭其釀书3月16日1931年10月24日两汉州制考1934年3月9日《尚书研究讲义》附录1934年燕京大学《复旦学报》1980年第3期1980年5《庆祝蔡元培先生65岁论文集》1935年1月《禹贡》第1卷第3期校后1934年3月26月20日汉武帝的十三州问题讨论附说《尚书研究讲义》附录1934年燕京大学《尚书研究第三学期讲义》序1933年1]月2日《尚书研究讲义》1934年燕京大学九州之说是怎样来的?1933年6月29 H《尚书研究讲义》丁种三之二1934年燕京大学州与岳的演变1933年7月6日日《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3期1934年4月1日说丘1934年3月22日《禹贾》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4年4月16日五岳1934年4月19日《尚书研究讲义》丁种三之二1934年燕京大学五藏山经试探《史学论丛》第1期1934年7月《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12期編后1934年—196一8月7日《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12期1934年8月16日读《尔雅•释地》以下四篇《史学年报》第2卷第1期1934年9月从地理上证今本尧典为汉人作1934年10月13日《禹贡》半月刊第2卷第5期1934年11月1日《九峰旧庐方志目录》序1934年11月19日《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72期1935年1月王同春开发河套记1934年12月24日《大公报•史地周刊》第15期1934年12月28日《禹贡》半月刊第2卷第12期1935年2月16日(案;此文重刊前,于1935年1月27日重写)禹贡图说署名桂姜园1935年2月16日《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1期1935年3月1日崔迈之《禹贡》遗说1935年3月1G日《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4期1935年4月16日《中国地方志综录》序1935年3月30日《大公报•图书副刊》第80期1935年5月23日《中国地方志综录》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石印本介绍《中华民国疆域沿革录》《禹贡》半月刊第3卷第6期1935年5月16日介绍三篇关于王同春的文字1935年11月8H 禹贡学会募集基金启1936年1月1日《禹贡》半月刊第4卷第10期1936年1月16日1936年1月禹贡学会禹贡学会研究边疆计画书1936年1月2日1936年1月禹贡学会《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1期1981年3月30日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1936年3月4日与童书业合著《禹贡》半月刊第5卷第3—4期合刊1936年4月16日《河南叶县之长沮桀溺古迹辨》跋1936年5月21日《禹贡》半月刊第5卷第7期1936年6月1日有仍国考1936年7月《禹贡》半月刊第5卷第10期1936年7月16日《古史辨》第7册下编1941年6月朴社1970年台湾明伦出版社景印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印读《尚书•禹贡》篇之伪孔《传》与孔氏《正义》《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3期合刊1937年4月1日中华民族的团结1937年1月1日《申报•星期论坛》1937年1月6日《禹贡》半月刊三周年纪念词1937年3月14―17日《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3期合刊1937年4月1日禹贡学会三年来工作略述《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一3期合刊1937年4月1日《禹贡》半月刊第4卷第7期1935年12月1日禹贡学会此后三年中工作计画1937年3月10日.—197—《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1一3期合刊1937年4月1日九州之戎与戎禹1937年5月26日《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弋一7期合刊1937年6月1日《禹贡研究论集》1974年台湾春秋时代的县1937年6月8日■《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6—7期合刊1937年6月1日《中国上古史论文选辑》1966年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读《周官*职方》《禹贡》半月刊第7卷第6-7期合刊1937年6月1日《禹贡》半月刊通讯一束编者按••《禹贡》半月刊第4卷第4期至第7卷第7期1933年1°月16日至1937年6月1日如何可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1937年11月7日为伊斯兰学会讲演□月8日重写《甘肃民国日报》1937年11月10—14I日边疆教育和边疆文化1937年12月29日《甘肃民国曰报元旦特刊》1938年1月1日英帝国主义与中国边疆:1938年1月170 1938年1月临洗小学教员寒假讲习会讲未发表,帝俄时代与中国边疆1938年1月21日1938年1月临挑小学教员寒假讲习会讲未发表考察西北后的感想1938年10月18日在中政校附属蒙藏学校讲未发表《益世报•边疆》发刊词1938年12月15日昆明《益世报•边疆》第1期1938年12月19日边疆问题1938年9月4日甘粛学院演讲蔡心镒笔记11月4日修改《甘院学生》第8卷第1期1938年12月15日拉卜甥一瞥1938年12月7日作,18日在昆明中法友谊会演讲昆明《云南日报》1938年i2月19-20日撒拉回1938年12月14日1L昆明《益世报•边疆》第1期1938年12月19H r■.《西北通讯》第10期1947年12月15日•■,我中国本部”一名亟应废弃1938年12月23日■I昆明《益世报•星期评论》1939年1月1日I..・•西北1938年12月29日在西南联大燕大♦■校友会演讲■■♦昆明《益世报》1939年1月3日中华民族是一个1939年2月9日■I昆明《益世报•边疆》第9期1939年2月13日■■《西北通讯》第1期1947年3月■■东汉的西羌1939年2月21日《经世战时特刊》第47—48期合刊(学术专号)1939年9月1日甘青史迹丛谈1939年3月17日、■-昆明《益世报•史学》第7期1939年3月21日■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1939年5月2日昆明《益世报•边疆》第20期1939年5月8日我为什么要写《中华民族是一个》?1939年5月2日(案十此文即《续论“中华民族是一—198—个窈的第一部分,但有修改)《西北通讯》第2期1947年4月10日1939 年24日《中国边疆》第2卷第1—3期合刊1943续论“民族黑的意义和中国边疆问题5月23日昆明《益世报•边疆》第23期5月23日燕国曾迁汾水流域考1940年4月《责善》半月刊第1港第5期1940年5 月16日1939 年18日年3月(案書此文的写作日期从日记中查得,出版年月则是刊物所载,两者先后颠倒夕当系刊物后出而仍印作原来的月份所致)八水遶长安《中国边疆》第3卷第5—6期合刊1944年6月双流游记1940年12月《文史教学》创刊号1941年4月30日新津游记1940年12月《文史教学》第3期1941年8月30日 中国边疆学会宣言1941年2月27日《上游集》1949年7月上海合众图书■馆油申本古代巴蜀与中原的关系说及其批判1941年・ ■ ・ ・4月. ♦《齐鲁华西金陵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1卷1941年9月《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1981年5月四 川人民出版社L"西北访古小记(未完)1941年5月2JL 日- • ♦《时事类编》特刊第64—65期合刊1941・L年7月《党军日报•边疆周刊》发刊词1942年3月5日校点《尚书上禹贡篇》《说文月刊》第4卷合订本1944年5月 黄河流域与中国古代文明《文史杂志》第5卷第3—4期合刊一 1945 年4月■ h《中国边疆》复刊词《中国边疆》第3卷第9期(复刊号第1期)1947年3月中国边疆问题及其对策《西北通讯》第3—4期1947年5月10 日一6月10日佛教下之西北■ 1《西北通讯》第7期1947年9月15日 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1950 年 5 月 20 5《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1980 年3月30日《山海经》中的昆仑区1950年3月27日成梆《党军日报》1942年3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1982秦汉时代的四川1942年3月8日《学思》第1卷第8期 1942年4月30日《论巴蜀与中原的关系》1981年5月四年1月《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F的融合1950年4月13日川人民出版社致边疆学会同人公函1942年3月11日《上游集》1949年1月上海合众图书 馆油印本《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 1979年4月《穆天子传》及其著作时代1950年3月4日《文史哲》第1卷第2期1951年7月1《中国边疆学会边疆丛书》总序1943年4月日—199 一《禹贡》中的昆仑1950年3月18日《历史地理》创刊号1981年11月上海 人民出版社昆仑和河源的实定I960年3月18日未发表邹衍及其后继者的世界观1950年3月30日《中国古代史论丛》第1辑1981年《水经》中的河源1950年3月18日未发表酒泉昆仑说的由来及其评价1950年3月23日1981 年1954 年1982 年《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2期6月20日中国古代的城市1953年5月8日未发表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方志目录序3月《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1月息壤考「1957年8月31日《文史哲》1957年第10期1957年10 月1日禹贡(全文注释)1959年1月16日(案*此篇部分注释为贺次君所作)《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第1辑1959年9月北京科学出版社春秋战国地名汇考已完成四分之三附记:r 《禹贡》半月刊自卷四期起,至七卷七期所载《通讯一束》,编者案语都是顾先生 所作,因为数量过多,这里只列了一个总名,下面没有详列细目。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65075ba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4.png)
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与地理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活动、迁徙、定居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利用等问题。
对于考研生来说,选择一本适合的参考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可以提供宝贵的案例和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几本常用的历史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历史地理学原理》是一本由江苏省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教材。
它详细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区域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多个方面。
这本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晰,内容详尽,适合初步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学生阅读。
《世界历史地理》是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综合性教材。
它以世界历史为主线,介绍了不同地理环境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这本书的内容广泛且有深度,适合有一定历史基础的学生阅读。
它不仅包含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地理的关系。
《历史地理学导论》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导论性教材。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特点,以及历史地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联。
它的特点是语言简洁明了,理论与实证并重,适合考研生快速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除了上述的教材之外,还有一些学术专著和论文集也是考研生可以参考的资源。
比如《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历史地理学进展》等期刊,它们发布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考研生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前沿研究动态。
总的来说,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历史地理学参考书对于考研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系统地阅读这些参考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和论文集,了解历史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对考研生有所帮助。
论文期刊列表
![论文期刊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aa81d7c69ec3d5bbfd0a7481.png)
目录文、史、哲 (2)历史、地理 (2)文化 (4)文学 (4)艺术 (7)语言、文字 (10)哲学 (11)第 1 页共11 页文、史、哲历史、地理《文史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贵阳文史》《敦煌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风景名胜》《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西部》《文史杂志》《档案春秋》《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西藏(中文版)》《文史月刊》《广东史志》《中国农史》《中国文化遗产》《文史天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历史教学(高校版)》《中国钱币》《文史精华》《敦煌学辑刊》《中原文物》《中国历史文物》《文史春秋》《东方博物》《历史研究》《中国地名》《文物春秋》《中华文史论丛》《世界历史》《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史博览》《铁军》《史学月刊》《中国地方志》《文博》《党史文苑》《中国史研究》《中国藏学》《四川文物》《党史文汇》《近代史研究》《世界汉学》《丝绸之路》《党史天地》《史学理论研究《时代人物》《收藏家》《安徽钱币》《中国史研究动态》《世界地理研究》《神州》《党史博览》《民国档案》《世界》《南京史志》《沧桑》第 2 页共11 页《安徽史学》《中华儿女》《南方文物》《名人传记(财富人物)》《历史档案》《山西青年.新晋商》《内蒙古文物考古》《军事历史》《史学史研究》《纵横》《岭南文史》《百年潮》《史林》《钟山风雨》《民俗研究》《环球人物》《古代文明》《西北史地》《民国春秋》《中华遗产》《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州今古》《传奇文学选刊.莉莉》《旅游纵览》《西域研究》《殷都学刊》《辽海文物学刊》《南方人物周刊》《文献》《盐业史研究》《江苏地方志》《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文物》《新文化史料》《江淮文史》《文史博览(理论)》《考古与文物》《炎黄春秋》《广西地方志》《江苏钱币》《东南文化》《寻根》《华夏地理》《龙门阵》《农业考古》《抗日战争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世纪》《江汉考古》《史学集刊》《湖南考古辑刊》《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干旱区地理》《新疆地方志》《湖北文史》《China Tibetology》《北方文物》《西藏人文地理》《黑龙江史志》《China's Tibet》《华夏考古》《武汉文史资料》《郭沫若学刊》《故宫博物院院刊》《文物世界》《新闻人物》第 3 页共11 页文化《佛教文化》《文化交流》《粤海风》《炎黄纵横》《中国文化研究》《生态文化》《云南画报》《浙江画报》《中华文化论坛》《民间文化论坛》《文化学刊》《宁夏画报(生活版)》《中国文化》《民间文化旅游杂志》《报刊荟萃》《内蒙古画报》《中国民族博览》《华夏文化》《博物馆研究》《明日风尚(生活态度)》《中国博物馆》《对外传播》《茶博览》《俄罗斯文化评论》《世界文化》《普洱》《大视野》《厦门航空》《悦读文摘》《大理文化》《鄂尔多斯文化》《黄河.黄土.黄种人》《紫禁城》《河北画报》《福建乡土》《中华文化画报》《中外文化交流》《华人世界》《军营文化天地》《青岛画报》《西部人》《江西画报》《世界博览(看中国)》《明日风尚(娱乐名人)》《文明》《上海采风》《武汉文博》《文化时空》《文化博览》《中西文化研究》文学《读书》《延河文学月刊》《长篇小说选刊》《中国诗歌研究动态》《外国文学评论》《鸭绿江(上半月版)》《传奇文学选刊.女人100》《诗歌月刊》第 4 页共11 页《外国文学研究》《雪莲》《东方剑》《书摘》《国外文学》《小说界》《东坡赤壁诗词》《散文诗世界》《外国文学》《厦门文学》《芳草(网络版)》《晚报文萃(B)》《俄罗斯文艺》《西江月》《飞天》《晚报文萃》《当代外国文学》《西湖》《躬耕》《文学前沿》《译林》《西藏文学》《故事世界》《延安文学》《文学评论》《文学自由谈》《广西文学》《椰城》《文艺研究》《文学与人生》《回族文学》《中华散文(我的故事)》《文学遗产》《文学港》《江河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童话世界(A版)》《金沙江文艺》《中国铁路文艺》《鲁迅研究月刊》《太湖》《跨世纪.时文博览》《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B辑》《当代作家评论》《四川文学》《六盘山》《今古传奇(奇幻版上半月版)》《文艺争鸣》《朔方》《民间文学.经典》《今古传奇(故事版下半月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书屋》《岷峨诗稿》《今古传奇(故事版上半月版)》《小说评论》《诗探索》《帕米尔》《上海故事》《新文学史料》《神剑》《青年作家》《星星诗刊(上半月刊)》《中国比较文学》《杉乡文学》《青少年文学.推理世界A辑》《新世纪文学选刊(上半月)》《明清小说研究》《散文诗》《泉州文学》《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文艺理论与批评》《散文百家》《三角洲》《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文艺评论》《青年文学家》《山西文学》《学习博览》第 5 页共11 页《红楼梦学刊》《青海湖文学月刊》《诗林》《剑南文学.经典阅读》《南方文坛》《蒲松龄研究》《诗选刊》《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中国文学研究》《牡丹》《视野》《短小说》《名作欣赏》《民族文学研究》《苏州杂志》《当代小说(下半月)》《人民文学》《美文(下半月)》《吐鲁番》《草原》《当代》《美文(上半月)》《外国文学动态》《鸭绿江(下半月版)》《上海文学》《满族文学》《文艺生活(智慧幽默版)》《北京纪事(纪实文摘)》《中国作家》《绿风》《五台山》《报告文学(下半月)》《清明》《辽河》《西部》《意林(金故事)》《山花》《理论与创作》《星火》《欧美文学论丛》《北京文学(精彩阅读)》《黄河》《扬子江诗刊》《现代小说》《时代文学》《华文文学》《野草》《杂文选刊(上半月版)》《青年文学》《红豆》《意林》《今古传奇(单月号)》《长江文艺》《海燕》《啄木鸟》《黄河文学》《天涯》《故事大王》《作品》《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作家》《福建文学》《诗词月刊》《青春》《民族文学》《飞.奇幻世界》《世界文学评论》《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山东文学》《对联.民间对联故事》《安徽文学(下半月)》《文学界(原创版)》《诗刊》《杜甫研究学刊》《芳草(青春版)》《文学界(专辑版)》《花城》《地火》《乐府学》《小说月报》第 6 页共11 页《剧本》《当代小说》《成功》《书城》《戏剧文学》《当代文坛》《翠苑》《小说月报(长篇小说)》《电影文学》《当代人》《创作评谭》《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时代文学(双月版)》《创作》《当代(长篇小说选刊)》《凉山文学》《中华诗词》《草地》《东方丛刊》《文学教育(下)》《中国韵文学刊》《布老虎青春文学》《滇池》《文学教育(上)》《长江学术》《博览群书》《大众文艺(快活林)》《小说月报(原创版)》《中国校园文学》《边疆文学》《古典文学知识》《小说月报(中篇小说)》《中国诗歌研究》《报告文学》《红岩》《今古传奇(奇幻版下半月版)》《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安徽文学》《骏马》《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章回小说》《版纳》《民间传奇故事(A卷)》《杂文选刊(下半月版)》《雨花》《北大荒文学》《娘子关》《中国校园文学(描写辞典)》《北方作家》《长白山诗词》《诗潮》《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扬州文学》艺术《电视研究》《音乐探索》《民族音乐》《广播歌选》《艺术百家》《音乐创作》《民族艺术研究》《画刊》《民族艺术》《音乐爱好者》《美苑》《甲壳虫》第7 页共11 页《美术研究》《艺苑》《美术之友》《流行色》《美术》《艺术研究》《美术学报》《美术界》《美术观察》《艺术探索》《美术向导》《南腔北调(明星版)》《装饰》《艺术市场》《美术大观》《人像摄影》《世界美术》《艺术评论》《乐器》《世界电影之窗》《中国音乐学》《艺术科技》《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书画世界》《音乐研究》《艺术界》《剧作家》《天津美术学院学报》《中国音乐》《艺术教育》《剧影月报》《戏剧之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艺术广角》《景德镇陶瓷》《新电视》《人民音乐》《艺术导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艺术与设计.理论》《艺术.生活》《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生活》《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艺海》《吉他平方》《浙江工艺美术》报》《舞蹈》《演艺设备与科技》《吉林艺术学院学报》《中国钢笔书法》《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梅戏艺术》《中国美术馆》《戏剧艺术》《新美域》《黄河之声》《中国陶艺家》《中国戏剧》《新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电影画刊(上半月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国际音乐交流》《当代艺术与投资》《戏曲艺术》《小演奏家》《国画家》《草原歌声》《中国京剧》《戏文》《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今日艺术》第8 页共11 页《四川戏剧》《西藏艺术研究》《广东艺术》《流行歌曲》《上海戏剧》《西北美术》《歌曲》《艺术与投资》《电影艺术》《天津音乐学院学报》《钢琴艺术》《杂技与魔术》《福建艺术》《大众文艺(理论)》《当代电影》《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世界电影》《书画艺术》《东方艺术》《数码摄影》《中国电视》《饰》《雕塑》《吉它》《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电影创作》《老年教育.书画艺术》学报)》《电影》《设计视界》《当代小书画家》《曲艺》《电影评介》《上海艺术家》《当代戏剧》《芥子园》《电影新作》《上海工艺美术》《大众电影》《歌剧》《当代电视》《荣宝斋》《大舞台》《中国花鸟画》《中国艺术》《青少年书法》《词刊》《当代中国画》《中国书画》《齐鲁艺苑》《北方音乐》《工会博览(艺苑版)》《安徽新戏》《大艺术》《中国摄影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中国电视戏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音乐世界》《中华艺术论丛》计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南国红豆》《大美术》《中国油画》《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内蒙古艺术》《歌海》《口袋音乐》第9 页共11 页《音乐天地》《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中国美术》语言、文字《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初中版)》《国外外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咬文嚼字》《法语学习》《民族语文》《外语与外语教学》《新东方英语(大学版)》《俄语学习》《语言文字应用》《外语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德语学习》《汉语学习》《现代外语》《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大学英语(学术版)》《语言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国语言文学》《大学英语》《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辞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长喜欢乐英语》《古汉语研究》《外语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方言》《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日语知识》《阿拉伯世界研究》《当代语言学》《中国俄语教学》《日语学习与研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语文研究》《汉语学报》《满语研究》《英语沙龙(初级版)》《语文建设》《中文信息》《科技英语学习》《英语沙龙(实战版)》《修辞学习》《语言科学》《江苏外语教学研究》《英语文摘》《语言与翻译》《语文学刊》《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中国外语》《上海翻译》《语文世界(小学版)》《汉字文化》《外语教育》第10 页共11 页论文期刊目录第 11 页 共 11 页《中国科技翻译》 《语文世界(高中版)》哲学《哲学研究》 《周易研究》 《中国道教》 《青年思想家》 《心理科学》 《世界宗教研究》 《世界哲学》 《美与时代》 《心理学报》 《宗教学研究》 《哲学堂》 《伦理学研究》 《哲学动态》 《法音》 《应用心理学》 《科学与无神论》 《孔子研究》 《中国宗教》 《心理与行为研究》 《金陵神学志》 《中国哲学史》 《中国穆斯林》 《心理世界》 《管子学刊》 《道德与文明》 《世界宗教文化》《五台山研究》《佛学研究》 《现代哲学》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天风》 《第欧根尼》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思维与智慧》 《船山学刊》 《心理学探新》《中国天主教》《社会心理科学》《心智与计算》。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代表团赴台北参加“环境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代表团赴台北参加“环境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https://img.taocdn.com/s3/m/1b03fc02ba1aa8114431d9e0.png)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代表团赴台北参加“环境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7-02-03 来源:作者:]2006年11月8-10日,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刘翠溶院士发起、台湾史研究所具体组织的“环境史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在该院学术活动中心举行。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侯甬坚教授、王社教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
大陆学者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王利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钞晓鸿(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李玉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符友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生)、黄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分11个场次进行,分别是更新世与全新世环境与气候变化、现代气候变化、技术传播与土地利用、比较的视野(Ⅰ)、比较的视野(Ⅱ)、疾病与环境、文献中的自然观与价值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地方资源、政策的执行、综合讨论与闭幕。
3个整天的研讨会共发表34篇学术论文。
侯甬坚教授提交会议的《历史上面向新疆地区的制度和技术移入过程——以引起环境效应的层面为中心》论文、王社教研究员提交会议的《殊途同归:明清时期玉米和番薯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论文,均为会议安排在第3场次(技术传播与土地利用)进行。
在这一个场次,会议还安排侯甬坚教授对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经济学部原宗子教授宣讲的《环境信息转达上有些问题——以居延地方农地灌溉、盐类集积极、沙漠化为例》论文,进行了评论。
环境史研究是二战以来国际历史学发展的一个新潮流。
1993年12月13-18日,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澳洲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生态环境学术讨论会”顺利召开,会后出版的中英文版的《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中文本为上下册),在海内外学术界获得巨大的影响,展现了有关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基本趋向。
历史地理论文800字
![历史地理论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e76f2c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0.png)
历史地理论文800字【内容提要】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
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的文献记载,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的优势。
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已在进行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项目,将使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规律,是地理学的分支。
但由于历史地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必须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学所用,也被看作为历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具有历史地理学的共性,而且具有中国的个性。
这是由于这门学科在中国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过程,也拥有举世无双的优越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学术的进步和人类的未来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的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的新兴学科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于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距今也有二千多年了。
《禹贡》虽然是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却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而且由于其中的内容来源不一,并不排除一部分记载来自战国后期以前的时代,可以说,中国人注意并记录以往的地理现象,开始于战国以前。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既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当时代地理著作,也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专著,因为它所记述的对象并不限于西汉一朝,而是“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对见于历史典籍记载的重要山川地名作了考订注释。
尽管作者班固并不以地理学见长,但由于他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所以还是开创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雏形。
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
![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https://img.taocdn.com/s3/m/32f78f0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c.png)
新书简介--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
吾印
【期刊名称】《历史地理》
【年(卷),期】1982(000)001
【摘要】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1982年6月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黄盛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已三十余年,此集所收,凡三十一篇、四十二万多字,是他建国后三十年间所写历史地理论文一部分的选集,断限迄于1979年。
【总页数】1页(P175-175)
【作者】吾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加强绿洲研究促进绿洲建设和绿洲学创建--黄盛璋先生《绿洲研究》评介 [J], 成文浩
2.学贯古今文史勤著东西地理——读黄盛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 [J], 张宏明
3.学贯古今文史勤著东西地理--读黄盛璋《中外交通与交流史研究》 [J], 张宏明
4.李清照研究中的问题——与黄盛璋同志商榷 [J], 刘忆萱
5.关于染器——答黄盛璋先生 [J], 孙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https://img.taocdn.com/s3/m/46a7981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e.png)
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葛剑雄
【期刊名称】《历史地理》
【年(卷),期】1987(000)001
【摘要】《长水集》将出版了。
这本论文集汇集了谭其骧先生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八一年这五十年间撰写的主要学术论文六十四篇,约七十万字,是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和中国史研究丰硕成果的结晶。
作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主编。
【总页数】9页(P264-272)
【作者】葛剑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长水悠悠:历史地理学界共庆谭其骧院士百年诞辰 [J],
2.悠悠长水、巍巍高山——复旦大学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邹怡;
3.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和发展——谭其骧教授和他领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J], 无
4.谭其骧教授《长水集》出版 [J],
5.从《长水集续编》看谭其骧先生晚年的杰出贡献——纪念谭其骧先生85周年诞辰 [J], 葛剑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简介
《历史地理》创刊于1987年,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一本全国性学术刊物,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负责编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出版。
《历史地理》
主要刊载历史地理及相关领域理论、方法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该刊自20世纪80年
代创刊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谭其骧先生和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邹逸麟、周振鹤、辛德勇先后担任主编,编委包括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主要学者,代表着中
国历史地理学界的最高水准。
从该刊物录用的论文作者队伍来看,国内外历史地理学界的知
名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先后在这一刊物上发表过数量不等的学术论文,从而使《历史地理》成为展现当今历史地理学界前沿研究成果的平台。
从每期所刊论文的质量之高与规模之大上
来看,《历史地理》在现有的历史地理专业学术期刊中可谓是无出其右的,其中多篇论文获
上海市历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各个等级奖。
《历史地理》辑刊的主要宗旨是以发展学术为目的,长期以来保持着专业刊物的特色,
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在海内外学术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早在
20世纪80年代,先后担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的何炳棣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施坚雅教授
就给予高度评价,赞其为“第一流的刊物”,黄宗智等教授称之为“世界水平的杂志”、“国内最
优秀的专业刊物”。
因此《历史地理》历来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历史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
历史地理研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历史地理学术辑刊。
主要刊载历史地理及相关领域
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专题论文,尤为欢迎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优秀稿件。
投稿须知
1、《历史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
究所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历史地理学术辑刊。
主要刊载历史地理及相关领域方面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等专题论文,尤为欢迎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反映学科发展方向和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服务的优秀稿件。
自2013年起已一年出两辑,2017年将视情形改为一年三辑或四辑,
欢迎踊跃赐稿。
2、《历史地理》全文篇幅(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及中英文摘要等)一般不超过12000字,优秀的稿件篇幅可适当放宽。
切勿一稿两投,凡投稿三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另投。
3、文稿需附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题目、关键词(3-5个)及论文摘要,中文
摘要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以篇幅1页(1000字内)为宜。
了解更多优秀学术期刊欢迎登录职称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