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事件,防止网络安全舆情蔓延。
2. 科学合理,依法依规。
遵循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基本规律,依法依规进行管理。
3. 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应对机制,快速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处置网络安全舆情。
4. 强化责任,明确分工。
明确各部门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2. 设立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处置和上报等工作。
3. 各部门、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
四、网络安全舆情监测1. 建立网络安全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空间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2. 加强对重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平台的监测,及时发现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3.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进行分类、分析,为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五、网络安全舆情处置1. 对监测到的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包括:(1)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2)采取技术手段,消除安全隐患;(3)约谈相关责任人,督促整改;(4)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2. 对重大网络安全舆情,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有效处置。
六、网络安全舆情上报1. 各部门、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舆情上报机制,及时、准确上报网络安全事件和舆情。
2. 上报内容包括:事件概述、影响范围、处置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七、责任追究1. 对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 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_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办法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_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办法网络舆情管理制度_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办法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篇1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特别是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校园的侵害,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领导成立学校网络监评工作小组,具体实施网络舆情搜集、监评、上报和处理工作。
组长由学校新闻言人兼任,副组长由学校新闻言人助理、团委书记、副书记兼任,成员有专业部团总支部书记、专业副主任和行政部相关处室、传播中心、信息中心人员。
二、内容与范围网络舆情中所发布内容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应予以高度关注:(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二)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三)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校园秩序;(四)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五)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六)损害学校、教师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违反以上规定的,在网络散布不实言论的,学校可依规进行处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网络舆情关注范围为各大网站,及其论坛、贴吧和微博,或按照上级相关部门及时发布网址,现阶段主要有:(一)奥一网(奥一网络问政、奥一报料、奥一论坛);zz新闻网(zz论坛、网络问政、投诉直通车);zzXX网(XX论坛);社区--天涯社区、猫扑社区、百度校园贴吧。
(二)新浪、腾讯微博,及各大媒体官方微博。
三、程序与方法(一)实时监测网络监评工作小组成员须每天监测网络舆情动向,根据监测信息进行研判,并及时分析、评定舆情等级。
评定舆情等级应根据相关信息的围观度(跟帖)、跟帖量(率)、发送目标地址的敏感度进行评定。
(二)敏感度评定1.A级:发帖后3小时内围观度(跟帖)10次以下的。
2.B级:发帖后3小时内围观度(跟帖)10-50次,或围观度、跟帖率已达到A级条件,但发送目标地址为各主流媒体发帖平台的。
学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保障学校网络环境的稳定与安全,维护学校声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及学校网络信息平台。
第三条学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快速反应,妥善处理;3. 依法依规,公开透明;4. 责任明确,协同配合。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四条学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网络舆情安全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
1. 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2.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网络舆情监测、收集、分析、报告、处置等工作。
1. 每日对学校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2. 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分级,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3. 建立网络舆情档案,定期进行总结分析。
第六条各部门、各班级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班级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1. 加强网络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2. 及时发现并报告本部门、本班级的网络舆情事件;3. 配合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做好网络舆情处置工作。
第三章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第七条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对学校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第八条网络舆情事件分为以下等级:1. 重大舆情:涉及学校重大利益、严重影响学校声誉的事件;2. 一般舆情:涉及学校一般利益、对学校声誉有一定影响的事件;3. 辅助舆情:涉及学校一般利益、对学校声誉影响较小的事件。
第九条网络舆情事件处置程序:1. 发现网络舆情事件,立即报告学校网络舆情安全管理领导小组;2.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分析;3. 根据舆情事件等级,制定处置方案;4. 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处置,并及时公布处置结果。
第四章奖励与处罚第十条对在网络安全舆情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舆情管理,提高公司应对各类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全体员工,旨在规范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确保公司网络舆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及时应对,快速处置;3. 科学引导,正面宣传;4. 依法依规,公正公开。
第二章舆情监测与报告第四条公司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小组,负责对公司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收集、整理和分析。
第五条舆情监测小组应定期对以下网络平台进行监测:1. 公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2. 行业论坛、社交平台、新闻网站等;3.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官方发布平台。
第六条舆情监测小组发现异常舆情时,应立即向公司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提供相关证据。
第七条舆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舆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2. 舆情的主要内容、传播范围、影响程度;3. 舆情对公司形象、利益的影响;4. 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三章舆情应对与处置第八条公司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舆情应对策略,指导各部门、各子公司开展舆情应对工作。
第九条舆情应对措施包括:1. 及时回应,澄清事实;2. 引导舆论,正面宣传;3. 加强沟通,化解矛盾;4. 协调资源,共同应对。
第十条舆情处置流程:1. 舆情监测小组发现异常舆情后,立即向公司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报告;2. 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分析舆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3. 各部门、各子公司按照应对策略开展舆情处置工作;4. 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舆情处置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舆情得到妥善处理。
第四章舆情总结与改进第十一条舆情处置结束后,公司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对舆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第十二条公司每年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定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定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定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应对和引导工作,树立良好网络舆论氛围,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相关单位和人员应严格遵守。
第三条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公开、高效的原则,依法执政,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
第二章网络舆情监测第四条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应建立定时、定点、定责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掌握乡镇网络舆情动态。
第五条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乡镇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热点问题、矛盾纠纷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等。
第六条监测部门应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形成报告,并上报乡镇相关领导。
第三章网络舆情应对第七条对于涉及乡镇政府利益、政策解读、矛盾调处等方面的网络舆情,乡镇政府应及时明确态度,积极回应。
第八条回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发布权威解读、召开发布会、组织专家解答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第九条对于谣言、虚假信息等有害于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网络舆情,乡镇政府应及时澄清、辟谣,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
第四章网络舆情引导第十条乡镇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第十一条乡镇政府应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加强舆论引导力度。
第十二条乡镇政府应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机制,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和指导意见。
第五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三条乡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督查和评估,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第十四条督查和评估应包括对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如果乡镇政府有关单位和人员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本工作制度,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违反法律法规或本工作制度导致严重后果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宗旨,充分发挥网络舆情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三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及时、有效的原则,确保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处置等环节高效运行。
第四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体制应建立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作,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机构第五条设立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领导机构,负责舆情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和指导。
领导机构组长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负责人。
第六条设立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日常舆情监测、收集、分析、处置等工作。
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宣传部门,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
三、舆情监测与收集第七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监测范围包括:境内外主流新闻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直播等新兴网络平台。
第八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监测内容应涵盖民生问题、政策解读、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特别是涉及乡镇街道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重要举措和敏感话题。
第九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收集渠道包括:主动搜索、订阅、关注网络平台,与网络媒体、自媒体人士建立联系,以及通过舆情信息员、群众来信等方式收集。
四、舆情分析与处置第十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分析应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及时捕捉舆情动向,分析舆情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十一条乡镇街道网络舆情处置原则:(一)对于正面舆情,积极回应、宣传解读,放大正能量;(二)对于负面舆情,及时回应、妥善处理,减少负面影响;(三)对于敏感舆情,加强监测、谨慎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四)对于虚假舆情,果断处置、澄清事实,维护网络秩序。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学校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学校网络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
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关于学校及教职员工、学生的言论、观点、事
件等信息。
3.学校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定相关
制度,开展监督检查。
二、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预防和化解网络舆
情危机。
2.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提出
工作建议。
3.建立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
4.加强对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管理,确保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及
时。
5.加强对师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高师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批判意识。
三、责任追究
1.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或个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2.对未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网络舆情的单位或个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对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存在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将依法依规严
肃处理。
四、附则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和引导工作机制;2. 及时发现、报告、处置网络舆情事件;3. 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4. 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网络传播正能量。
三、组织架构1.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网络舆情管理工作;2. 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处置和引导工作;3. 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工作职责1.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1)研究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规划;(2)协调解决网络舆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3)对网络舆情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2)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分析舆情发展趋势;(3)制定网络舆情处置方案,及时处置网络舆情事件;(4)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引导舆论走向;(5)总结网络舆情工作经验,不断提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水平。
3. 各部门:(1)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处置工作;(2)积极配合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3)加强内部网络舆情管理,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五、工作流程1. 网络舆情监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 舆情研判: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评估舆情风险等级。
3. 舆情处置:根据舆情风险等级,制定处置方案,及时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4. 舆情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回应社会关切。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 加大经费投入,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4.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网络舆情监测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及时性: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动态,确保信息传递迅速、准确。
(二)准确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准确判断,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全面性:全面收集网络舆情信息,确保信息来源广泛、全面。
(四)保密性: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监测信息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领导。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六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一)制定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范围、内容、方法等。
(二)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四)根据舆情报告,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七条网络舆情监测内容:(一)涉及本单位及本单位相关人员的网络言论。
(二)涉及本单位业务领域的网络舆论。
(三)涉及国家利益、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网络舆情。
(四)其他可能影响本单位形象和利益的网络舆情。
第八条网络舆情监测方法:(一)网络搜索:利用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网络舆情信息。
(二)舆情监测平台:利用专业舆情监测平台,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三)人工监测:组织专人进行网络舆情监测,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四)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舆情报告。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九条发现网络舆情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一)分析舆情性质,确定应对策略。
网络舆情处置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处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公司声誉和合法权益,提高公司应对各类舆情的处置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包括负面报道、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投资取向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司股票及衍生品交易价格的信息。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遵循快速反应、真诚沟通、勇敢面对、系统运作的原则,确保公司声誉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担任组长,负责统一领导和部署网络舆情应对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处置策略和方案,组织、协调、监督舆情处置工作的实施,评估舆情处置效果,对舆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六条公司设立舆情信息采集组和董事会办公室,共同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控和管理。
第七条舆情信息采集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向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舆情动态。
第八条董事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外宣传报道,向证券监管机构上报信息,并与投资者、媒体进行沟通。
第三章舆情处置流程第九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接到舆情报告后,应立即召开会议,根据舆情性质和影响程度,确定舆情处置方案和责任人。
第十条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调查,了解舆情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制定应对措施,并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一条对于一般舆情,舆情信息采集组和董事会办公室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必要时向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二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评估舆情处置效果,对舆情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第四章舆情处置措施第十三条公司应保持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制定应对方案,并向投资者、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第十四条公司应加强与投资者、媒体的沟通,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引导舆论走向,维护公司声誉。
公司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网络舆论动态,提高公司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维护公司声誉和利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子公司及全体员工。
第三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发现并应对负面舆情。
2. 全面性:对各类网络平台、媒体及社交媒体进行全方位监测。
3. 准确性:确保舆情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4. 保密性: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严格保密,防止泄露。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第五条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2. 组织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协调各部门、子公司共同参与。
3. 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对建议。
4. 负责制定和修订公司网络舆情应对预案。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职责:1. 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配合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2. 及时向网络舆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本单位网络舆情动态。
3. 按照网络舆情应对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负面舆情。
第七条公司全体员工职责:1.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公司声誉。
2. 积极参与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发现负面舆情及时报告。
第三章监测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内容:1. 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公司进行的负面报道。
2. 社会上存在的已经或将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的传言或信息。
3. 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
4. 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九条公司网络舆情监测方法:1. 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 收集、整理和分析网络舆情监测数据,形成舆情报告。
3. 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级,确定应对措施。
公司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本公司在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应对能力,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可能对公司声誉、商业信誉及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的网络舆情,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渠道传播的关于本公司的负面信息、社会传言或评论;(二)可能或者已经影响社会公众投资者投资取向,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的信息;(三)其他涉及公司信息披露且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信息。
第三条本公司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应对: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分析舆情,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2. 快速反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确保及时发现并应对网络舆情;3. 突出导向: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维护公司正面形象;4. 注重实效:及时处理舆情,确保公司利益不受损害。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网络舆情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 舆情监测组:负责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相关舆情信息;2. 应对处理组:负责制定应对策略,协调各部门开展舆情应对工作;3. 信息发布组:负责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4. 法律事务组:负责提供法律支持,协助处理涉及法律问题的舆情事件。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公司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工作;2. 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舆情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3. 法务部:负责提供法律支持,协助处理涉及法律问题的舆情事件;4. 市场营销部:负责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5. 各业务部门:负责配合应对处理组,及时处理涉及本部门的舆情事件。
第三章舆情监测与处理第七条舆情监测组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渠道,全面、及时地监测网络舆情动态。
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高网络舆情处置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关内部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关内部涉及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
三、机关网络舆情管理机构1. 设立网络舆情处置小组,负责机关网络舆情的日常管理工作。
网络舆情处置小组成员由机关领导任命,包括主管领导、网络舆情处置负责人、舆情分析员等。
2. 网络舆情处置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并回应机关内部及外部涉及机关的网络舆情信息。
3. 网络舆情处置小组应建立完善的舆情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处置以及回应机制,确保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机关网络舆情管理职责1. 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了解机关相关舆情信息,并对敏感舆情及时报告并处置。
2. 舆情信息分析: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舆情的真实性、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应处理方案。
3. 舆情事件回应:对网上出现的涉及机关的舆情事件,应及时进行有效回应,积极引导舆情走向,维护机关声誉。
4. 舆情风险防范:针对可能引发舆情的事件,提前进行预警,避免舆情事件的发生或扩大。
五、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流程1. 舆情信息采集: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及时收集与机关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
2. 舆情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制作舆情信息报告。
3. 舆情信息分析: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判断舆情的真实性和严重性,并提出处理建议。
4. 舆情事件处置: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5. 舆情回应及引导:对于已经发生的舆情事件,应及时进行回应,并积极引导舆情走向,维护机关声誉。
六、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1.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网络舆情管理相关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小组成员的专业能力。
2. 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机关网络舆情管理制度,保障网络舆情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舆情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定期对网络舆情处置小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舆情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事业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网络舆情管理行为,增强事业单位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维护事业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被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范围包括微信、微博、线上论坛社区等网络平台。
第三条事业单位应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对所属网络信息进行监测,合法、合规发布信息。
同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保障自身利益。
第四条事业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应依法、诚信、公平、健康原则,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安全保障。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加强队网络舆情管控技能培训,提升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意识、能力和水平。
第六条事业单位应定期检查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制度。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政策的约束性。
第二章网络舆情监测第八条事业单位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网络舆情监测岗位,定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
第九条事业单位应当利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关键词和热点话题进行监控,做到信息及时有效获取。
第十条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的辨别和甄别,严禁传播虚假信息,不得恶意炒作、造谣传谣。
第三章网络舆情发布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合规、合理发布网络舆情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合法。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程序,建立信息审批和发布责任制度,加强对信息发布的内部审核与把关。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发布应急预案,有效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发布公告或紧急通知。
第四章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应建立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机制,针对不同网络舆情事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应加强网络舆情事件的跟踪和研判,对事件动态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网络舆情应对危机公关预案,明确事件处理责任部门和人员,做到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应开展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演练,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舆情风险,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
3.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4.依法规范网络舆情管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隐私权,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
2.设立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3.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网络舆情的监测、分析、报告和处置工作。
4.各新闻媒体单位要加强自律,遵守新闻宣传纪律,自觉维护网络舆情的良好秩序。
三、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1.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运用技术手段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
2.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敏感话题、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等关键信息进行重点关注。
3.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分析,判断其性质和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4.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处置,对违法违规信息进行清理,对恶意传播和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四、网络舆情引导与传播1.加强网络舆情的正面引导,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舆论导向。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传播机制,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网络舆情。
3.加强与网络名人和意见领袖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其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4.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舆论,防止不良舆论的扩散。
五、网络舆情管理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网络舆情管理培训,提高网络舆情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考核机制,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专项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协同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三条本单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
第四条本单位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网络舆情管理职责第五条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一)每天上网浏览单位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了解网络舆情动态。
(二)对发现的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及时进行核实、调查和处理,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三)针对网络舆情热点问题,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四)定期分析网络舆情,提出工作建议,为单位决策提供参考。
(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能力。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规章制度,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三章网络舆情处置流程第七条发现负面信息、不实言论、谣言等,应当立即报告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一)核实情况:确定信息真实性,分析影响范围和程度。
(二)制定方案:根据情况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措施。
(三)采取措施:迅速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手段、舆论引导等措施,控制不良信息传播。
(四)舆论引导: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网络舆论,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五)总结经验:对处置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应急预案。
第四章违规行为处理第八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单位相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违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
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形成的、与单位有关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评价评论等。
第三条单位网络舆情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公开透明、注重预防、及时处置的原则,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单位应设立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及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第六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开展,研究解决网络舆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办公室设在单位宣传部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门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第八条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监测、收集、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及时报告重要舆情;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组织应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定期向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三、网络舆情管理措施第九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定期对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发现涉及单位的负面舆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第十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重要舆情,提出应对建议。
第十一条单位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明确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应对流程、职责分工、措施方法等,确保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第十二条单位应开展网络舆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网络素养,引导员工理性、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第十三条单位应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反应灵敏、忠诚可靠的网络舆情管理队伍。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等单位和个人。
三、舆情监测1.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分析舆情动向,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舆情监测部门要定期发布舆情分析报告,对重点舆情进行跟踪研究,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四、监管责任1.各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网络舆情进行监管,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对违规发布虚假信息或煽动谣言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处理,维护网络秩序。
五、舆情处置1.对于煽动、误导或恶意攻击他人的网络言论,要及时进行舆情处置,传播正确信息。
2.对于重大舆情事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1.通过网络媒体发布正能量信息,引导公众积极向上的情绪。
2.设立专门栏目,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七、文明互动1.倡导网络用户发表理性言论,杜绝恶意攻击、辱骂等行为。
2.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八、监督检查1.各级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舆情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2.建立舆情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
九、奖惩措施1.对积极维护网络秩序、传播正能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十、附则本制度由国务院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解释。
制度生效后,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确保网络环境和谐稳定。
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网络舆情秩序,推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学校规章制度之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之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和积极的舆论氛围,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1.1 确立网络舆情管理的核心目标网络舆情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学校声誉,保护学生权益,促进正能量传播,提升学校形象。
通过规范网络言论,引导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1.2 确定网络舆情管理的原则网络舆情管理应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对于负面言论应及时回应,对于正面评价应予以鼓励和传播。
同时,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确保网络舆情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1.3 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具体指标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具体指标,如舆情监测指标、舆情评估指标、舆情应对指标等,用于衡量网络舆情管理的效果和成效,为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二、建立网络舆情管理的组织机构2.1 设立网络舆情管理的职责部门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负责舆情监测、信息采集、舆情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2.2 确定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流程建立网络舆情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包括舆情监测、信息核实、舆情评估、舆情应对等环节,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专业性。
2.3 培养网络舆情管理人材学校应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人材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三、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评估3.1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学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信息。
3.2 开展网络舆情评估学校应建立网络舆情评估机制,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评估,分析舆情的影响和趋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在现在社会,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制度1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校BBS,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的个人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
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
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
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
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
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
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
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
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
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
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6.立卷归档。
办公室对网民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的原始材料、有关单位的办理情况、交办回复记录、领导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7.监督检查。
对各单位网民留言答复情况进行跟踪登记,对未及时办理的留言要进行催办,对超过规定期限既未作回复,又未作说明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四、办理要求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网络舆情工作是新形势下畅通民意渠道、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基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工作举措。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办理,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求真务实、及时办理。
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坚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纳言,实实在在解难题,扎扎实实办实事。
对于诉求合理、有条件解决的,要立即给予解决;对于应该办理但一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于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以实际行动解民之忧、取信于民。
3.善于总结、不断提高。
网络舆情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各单位要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办理经验,探索办理规律,完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
4.注重引导、注意保密。
在办理工作中,要注重引导网民提供真实身份,通过合法途径、合理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问题、表达利益诉求。
各单位及网络舆情网评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保密制度等有关规定,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不宜公开的信息。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