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教育资源整合问题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校教育资源整合问题对策研究

依据规模与效益的经济学原理,通过调查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利用和配置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提出“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激活机制、开源节流”、“立足区域、形成特色”的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策略。

标签:河南;高校教育;资源整合;对策;研究

整合教育资源是指将教育系统中诸要素重新组合,形成更为合理、完善、稳定的比例关系。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河南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为河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关系到中原地区高等教育结构的整体效能。谢万华早在1994年就撰文《论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指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分配不均、结构不合理、产权单一、管理僵化、运作粗放、增值低等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现有的教育资源正在发挥着作用。但是,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的现状进行考察,笔者发现上述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仍很突出,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通报》表明:全省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普通高等学校107所,其中,本科院校45所,高职院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15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7.83万人,比上年增加2.09万人,增长4.57%。

由此可见,政府近年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加大了对河南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希冀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强省富民。从统计数据来看,河南省高校数量并不少,但是由于地缘性和历史等诸多因素,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高校数量有限,高端优质高校的分布极不平衡,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也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河南省民众目前极为关注的,也是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怎样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适应社会需求,怎样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是本文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现实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短缺,资源配置不合理

河南省目前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存在矛盾。高中阶段的毛入学(89.08%),远远大于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23.66%)。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教育供求矛盾就更加突出。况且,如今河南的优秀学生众多,而优质高校却如凤毛麟角,民众对高等教育需求不再停留在“有学上”的阶段。“上好学”取代了“有学上”,成了民众关注的焦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家长们争相抢夺的

对象。

在这种资源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就显得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集权计划统一配置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国家作为垄断者,不具有经济人的行为表现,基本上不计算成本效益,规定的价格很低。接受高等教育成本低,导致了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的膨胀。地方政府监管不严,资源流失严重。有限的资源投入不合理,导致一些高校大手大脚、浪费无度,而另一些高校捉襟见肘、举步维艰。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使教育资源不能流向最需要的且能取得最大效益的教育机构,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学校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民办教育发展迟缓,运营机制不灵活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增长点,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由于政府促进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机制的力度不大,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民办教育只是公办教育的附庸。民办教育过于注重谋取回报,而公办教育却不计成本,这是不符合教育经济学原理的。另外,公办学校集中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垄断了优质生源,使教育均衡发展化为乌有。

从资源配置来看,由于过多地受到行政的干预,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主要问题是政府投资决策的机制没有真正恢复,政府投资职能机构的决策不健全,领导追求政绩,只偏好短期见效的项目,真正需要政府关注的教育领域,往往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加之教育投资体制滞后于经济体制,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应当从体制创新入手。

(三)教育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来源渠道不通畅

高等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是限制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依然占主导地位,远未激发社会、个人投资教育的热情;社会力量办学作用被弱化,甚至受到社会歧视,导致民间资本外流。传统体制形成的免费上大学的制度,使家庭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尚不完善,捐赠收入数量少,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还比较薄弱。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应强化危机意识,确定规范的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真正实现高等教育投资的多元化。

(四)教育资源分散、闲置、浪费的现象严重

1资源利用中的分散问题

教育资源利用中的分散、闲置、浪费诸问题,也是影响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资源存在区域上的分散。这种分散主要表现在地区、空间上的非统属性。如某校主校区和分校区分别都有的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物质资源、校园物质文化资源,由于空间距离的存在,这些资源无形中就没有完全被利用因而造

成浪费。校外资源如市内教育资源、省内外教育资源乃至全国教育资源都归不同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所占有、控制、支配,导致资源占有主体的分散性。

另一方面,使用上的分散或各自为政问题很突出。主体使用计划上的不同步往往导致使用上的分散。各高校、院系的不同的主体分别使用教育资源经费,其形式雷同,内容类似,却是分别进行。资源使用上的分散,无形中会导致资源的闲置。

2资源利用中的闲置问题

教育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导致该资源功能未充分发挥,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有些教育资源由于资源使用的主体认识不到某项资源的使用价值而被闲置,或者是因为主体利用资源能力匮乏,如由于经费上的原因而无法使用,或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而无法使用。例如有些高校,为了通过上级部门的项目评估,突击购置了若干套设备,但因缺乏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或是因为设备功能与实验内容不符,崭新的设备在通过评估后就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被永久地搁置起来。教育资源的闲置无异于浪费。

3资源利用中的浪费问题

由不正当或过度的使用所导致的资源使用未达成既定目标或资源可利用的机会减少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高校的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划拨和高校内对教育资源的再分配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行政划拨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行政管理的效益。如果只从政绩出发,而不顾实际需要进行教育经费的划拨和再分配,很容易造成因行政划拨或分配的资源超出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浪费。

(五)区域竞争力薄弱,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优势,形成专业化、多样化的办学体系,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区域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和积累效应。但是,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高校布局不合理,“211”工程和省部共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研究基地都集中在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郑汴洛地区。虽然区域教育集约雏形已现,但是郑一汴一洛一体化区域教育有待进一步扩张,规模效应还未显现。

另外,高校扩招引起的结构性失调,导致“大而全”的“麻雀大学”数量剧增。不少高校追求所谓的跨越式发展,完成“短平快”、“三级跳”,即在专科升本科、本科普通院校升综合性大学的潮流中盲目攀比、盲目扩张,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高校办学趋同,特色和优势弱化,导致人员配置、专业设置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整体不足和浪费。其结果是,非但1+1不能大于2,而且这种“麻雀大学”会互相抵消竞争实力,破坏规模效应的形成。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战略目标之一是“使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