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基本知识
医院心内科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

医院心内科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健康教育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概念】是经皮穿刺动脉的方法,将球囊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扩张狭窄冠状动脉,使血管内径增大,通过改善心肌血供,从而缓解症状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
【重点观察内容】1.心律失常:是PTCA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术后安置在 CCU病房1~2 d,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早搏、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无T波及 ST段等心肌缺血的改变。
2.血压:术后每小时测血压1次,血压异常者每15~30 min 监测1次。
PTCA时低血压的发生常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容量不足、扩血管药物的应用、心包填塞等引起;有些患者会出现高血压,与手术使患者情绪紧张及原有高血压病史有关。
3.拔管综合征:PTCA术后拔出动脉内的鞘管,局部压迫止血。
有些患者在拔管时心理过分紧张及疼痛,反射性引起米走神经兴奋,而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隆、恶心、呕叶、出冷汗,甚至低血压休克。
拔管前应观察患者心理状况并予以安慰。
4.急性并发症:大约有 20%急性血管闭塞发生在术后24h内,故患者回病房后应严密观察神志、心电监护及血压变化,有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状。
【一般观察内容】1.术后抗凝期的观察:PTCA术后患者常规给予抗凝治疗,可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而导致血管栓塞,抗凝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血肿及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如有新鲜出血,评估出血量,画出血肿的范围。
监测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注意尿液的颜色。
2.体温及伤口:拔管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有无红、肿、热、痛,及时更换敷料,早期发现感染征象。
3.卧位:保持平卧休息,下肢制动,如观察到手术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温度改变、疼痛、麻木、刺痛、运动及感觉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饮食:饮食应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素K,防止降低抗凝药物的疗效。
此外,还应避免产气食物,以防腹胀。
【重点健康教育】1.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大致过程及手术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前禁饮食4 h。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介绍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心内科PCI(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的治疗性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脏血管疾病。
它具有微创、高效、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1心内科PCI的基本原理心内科腔内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以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两个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向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确定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狭窄或闭塞部位。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将支架等介入器械送至狭窄或闭塞部位,进行扩张和固定,以恢复血管通畅。
PCI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PCI手术并非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用。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开胸手术。
此外,PCI手术后需要进行一定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
心内科PCI手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体表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进行治疗的介入手术,通过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这一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2心内科PCI的流程心内科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如冠心病和心肌梗塞。
PC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张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评估:在进行PCI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这些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PCI治疗,并确定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
(2)血管造影:PCI的第一步是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介入科室知识点归纳总结

介入科室知识点归纳总结介入科室,是医院内的一种特殊科室,主要从事介入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技术是指以导管、导丝等器械通过血管或其他自然腔道进入体内,对患者进行内部治疗或诊断的一种临床手段。
介入科室也被称为介入室、介入医学科、血管内介入科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介入手术或介入治疗技术,对心血管、神经、肝胆、泌尿、消化、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介入科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当时医学界开始探索内部介入手术和治疗技术。
20世纪60年代,随着医学图像学的发展,特别是X射线摄影和超声波等成像技术的应用,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等的出现,介入科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目前,介入科室已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之一,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介入科室的主要设备及技术1. 介入手术设备:介入科室主要使用的设备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MRI、血管内导管、介入器械、介入材料等。
这些设备和器械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或治疗,实现血管内导管的置入、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栓塞术、封堵术等。
2. 介入治疗技术:介入科室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经皮介入治疗技术、微创介入治疗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泌尿系统、肝胆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3. 医学影像学技术:介入科室依靠医学影像学技术进行影像诊断和引导介入手术。
这些技术包括X射线摄影、CT、MRI、超声波等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准确定位和监测治疗效果。
三、介入科室的主要工作内容及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介入科室可以通过血管造影、CT、MRI等技术进行诊断,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分期。
2. 介入治疗:介入科室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肿瘤、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介入治疗。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ppt课件

放置的支架对动脉起支撑作用
药物洗脱支架:
是指支架表面涂有预防血管再狭窄药物支架。药物洗 脱支架在植入病变位置后,被覆在支架上的药物将缓 慢释放,抑制病变部分细胞的增生,从而有效的预防 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Cypher (雷帕霉素)、TAXUS
(紫杉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革命性的进展
15
支架植入术
导管 医嘱 评估、宣教
术前准备
交代注意事项 入导管室
导管术前护理流程
了解病人病情、治疗、药物过敏情况(女病人 了解月经情况) 介绍导管室环境和导管术的目的、方法、注意 事项、术中配合、术后卧床时间 通知病人及家属交足按金,并在手术同意书上 签字
术前双腹股沟备皮(必要时) 左侧肢体备静脉留置针、留置导尿管(主动脉 夹层病人) 嘱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心理护理:消除紧张,解答疑问,安慰病人 生活护理(如床上浴、洗头等) 观察生命体征
球囊PTCA是最早的冠脉介入治疗,早 期系列改善率>90%。但残余狭窄30~ 35%,6个月内再狭窄30~50%,急性血 管闭塞5~8%
3、冠脉支架(stent)术
在PTCA基础上,将支架(金属或药物洗脱)永久 性地置于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住血管壁,以保 持冠状动脉管腔的开放。
减少PTCA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 使狭窄率由30%-50%降至10-20%。
上腔静脉
大血管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下腔静脉
冠状动脉解剖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右冠开口
左冠开口
主动脉瓣
冠状动脉解剖
升主动脉 Valsalva窦 右冠开口
左冠开口
主动脉左瓣 主动脉后瓣 主动脉右瓣
医院血管介入技术培训

培训标准不统一
各医院血管介入技术培训的标准和质量存在差异,导致培训效果 不一。
培训管理不规范
部分医院的培训管理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受训者技能水平不均
受训者的技能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培训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培训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理论与实践脱节
01
部分培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导致
医院血管介入技术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 录
• 血管介入技术概述 • 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内容 • 血管介入技术培训方式 • 血管介入技术培训效果评估 • 血管介入技术培训的挑战与对策
01
血管介入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血管介入技术是一种在影像设备 引导下,通过导管等介入器材对 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技术。
模拟训练使用高仿真设备模拟血管介入操作过程,学员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操作 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模拟训练还包括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 意外情况的模拟,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处理方法。
远程教育
总结词
远程教育为学员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方便学员随时随地 进行学习。
详细描述
远程教育包括在线课程、视频教程等学习资源,学员可以根 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进行学习。远程教育还提供了与导师和 其他学员在线交流的平台,方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 和交流。
介入治疗。
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消化道 出血、输卵管阻塞等疾
病的血管介入治疗。
02
血管介入技术培训内容
基础知识培训
01
02
03
血管解剖学
掌握人体血管的分布、结 构和功能,为后续介入技 术操作打下基础。
简述血管介入技术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

简述血管介入技术的主要内容及临床应用。
血管介入技术是一种通过导丝、导管、球囊等工具在血管内进行治疗的方法,它通过经皮或经血管途径进入体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管介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扩张术、血管栓塞术和血管支架植入等。
血管造影是血管介入技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
它通过将造影剂注入到血管内,利用X射线透视技术观察血管的形态和功能,以确定血管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
血管造影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肾动脉造影等,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血管扩张术是血管介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置导丝和导管,再将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通过充气扩张球囊来扩张血管。
血管扩张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等血管狭窄病变,可以显著改善血液供应,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管栓塞术是血管介入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它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栓塞物,堵塞病变血管,阻止血液流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管栓塞术广泛应用于肝癌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等,可以有效控制病变的生长和扩散,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血管支架植入也是血管介入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置金属支架,保持血管的通畅,防止再狭窄或再闭塞。
血管支架植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等,可以显著改善血液供应,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血管介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避免了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恢复时间。
其次,血管介入技术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可以精确地定位和处理血管病变,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此外,血管介入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血管介入技术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治疗方法,它通过经皮或经血管途径进入体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教材

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教材第一章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放射防护一放射线损伤确定效应与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相关,并存在阈值剂量概念,人体分次接受相当于阈值剂量的X线辐射,可不出现确定效应;因此确定效应的阈值剂量通常指单次电离辐射致放射线损伤的阈值剂量。
这一阈值剂量并不适用于累积剂量,即使患者接受多次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累积剂量达到或超过阈值剂量,可不出现明显的放射线损伤.皮肤损害、白内障等属于确定效应。
随机效应在自然界中呈概率分布,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并不相关,不存在阈值剂量的概念。
诱发肿瘤以及可遗传的基因异常属于随机效应。
随机效应出现的概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机效应与累积剂量有关,因此,虽然多次接受相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较少确定效应,但并不能减少随机效应。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知识(一)X线成像原理X线是一种电离辐射,其光子能量约为可见光的5000—7500倍,因此产生与可见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X线光子具有穿透性,可不同程度地穿透人体的不同组织。
X线在人体内衰减的程度不仅与X线光子的能量有关,还与人体组织内的化学组成、密度和厚度有关。
X 线光子的能量越高,其穿透性越高,能量越低,其穿透性也就越差。
(二)接入性诊断和操作中X线成像过程1.X线的产生X线管有阴极、阳极;在阴阳电极间电场的作用下,阴极发射的电子加速向阳极移动并高速撞击阳极金属,电子能量的一小部分转换为X线。
阴极电流(mA)决定阴极释放的电子数量;阴阳极间的电压(kV)决定电子撞击阳极的速率。
因此阴极电流决定X线光子的数量,X线管电压决定X线光子的能量.2.X线在人体的衰减及影响成像的因素(1)X线管电压;(2)X线管电量;(3)X线光束滤过;(4)散射;(5)减少图像噪声;三如何减少)X线对患者和介入人员的放射线损伤(一)设备参数相关参数涉及电压、电流量、记录帧数等;现阶段使用的X线接受装置有两种类型:影像增强器和平板探测器.(1)X线脉冲频率;(2)控制图像的放大倍数;X线成像系统的辐射剂量因放大倍数的增加而增加。
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

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1.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冠脉心脏造影和介入手术。
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与疾病诊断

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与疾病诊断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重大威胁。
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的基本概念、技术应用以及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一、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的基本概念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是通过介入手段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通过放射能显像技术进行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它结合了放射学和心血管疾病学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全面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二、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的技术应用1. 血管造影技术血管造影技术是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系统,注入适量的造影剂,利用放射能显像技术观察血管的显影程度和血管内病变的存在情况。
这一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壁的异常情况,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程度和位置。
2. 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是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导管插入患者的心脏,经过精确的定位和导引,进行心脏病变的治疗。
常见的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脉血运重建、心脏瓣膜的修复和置换等。
3. 血栓溶解技术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还包括血栓溶解技术,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以及其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疾病。
通过尽早溶解血栓,可以尽可能地恢复血流,降低心脏损伤的程度,提高存活率。
三、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 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血管影像,可以在早期发现血管内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形成等。
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迹象,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2. 确定病变的程度和位置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能够直观地显示血管内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通过血管造影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流态和病变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3. 指导治疗过程和效果评估放射科心血管介入学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基本知识

(三)导管 常用的主要有右心导管用的端孔导管、造影用的 侧孔导管、猪尾导管、球囊造影导管以及超选择用的冠脉导 管、肾动脉导管等。
(四)导丝 145~180长导丝(0.028、0.035、0.038英寸)。 (五)其他 如进行介入治疗则需要相应的导管、支架或封堵
2.胸腹主动脉,腔静脉及四肢血管疾患。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
3.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前后检查。 4.危重心血管病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测。
禁忌症
碘过敏者。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正常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者。 心力衰竭,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烧,全身感染者。 严重的出血倾向者。
常≧6个月。 (2)合并可以用介入方法治疗的并存畸形。 (3)外科或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者。 合并肺动脉高压,仍为左向右分流者,为介入治疗
适应症;合并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为主,并存 少量右向左分流者,可行试封堵治疗。
2.禁忌证 (1)造影剂过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2)依赖生存的心脏畸形。 (3)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为
术后常规
穿刺动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 卧床12小时以上。
穿刺静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 卧床12小时。
常规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监测血压、心率 注意局部伤口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
几种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 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导管未闭 ()
1.适应证 (1)左向右分流单纯畸形,最窄径≧2.0 ;年龄通
术后处理
(1)卧床12小时。 (2)抗菌素预防感染。 (3)术后2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知识科普大全科普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知识科普大全科普心血管疾病作为健康第一杀手,对于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循环系统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介入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手段,包括冠脉介入性诊疗、心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等。
介入治疗可以达到药物治疗不能达到的效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外手手术,部分疾病能够达到根治效果。
心血管介入治疗有何优势?对于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适用的介入治疗技术不同,如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等,适合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
如冠心病适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病变适合采用栓塞与硬化治疗。
采用介入治疗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其优势非常显著。
首先,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疗法,治疗过程中形成几毫米的小切口可以完成手术,创伤比较小,疼痛程度比较轻。
并且如果第一次效果欠佳,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手术。
其次,在心血管病中采用介入治疗,不仅见效快,并且精准性高,因为介入治疗是在各种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操作的,能够十分精准的到达病灶和病变器官,不会对周围器官组织造成影响。
部分血管疾病溶栓治疗效果欠佳,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如通过脑血管造影进行定性,观察脑血管变异情况,然后实施处理。
另外,介入治疗属于微创疗法,在副作用方面也比较少,相较于手术治疗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最后,介入治疗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手术中出血较少,感染的风险和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对于患者的身体负担更小,不容易引起严重的不适症状或术中并发症,其治疗成功率更高,手术的花费更小。
心血管介入治疗缺点(1)支架内血栓直接结果就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根据心肌缺血范围、有无侧支循环开放、心功能状态和能否迅速再灌注治疗,可能会出现严重心肌梗死,甚至是死亡。
(2)冠状动脉破裂在支架植入过程中,冠状动脉破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支架或后球囊选择偏大,或是植入、后扩的压力过大。
心血管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程

心血管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程1.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基础知识心血管介入治疗,听上去有点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一些小手术、穿刺啥的来解决心脏和血管的问题。
就像给你的爱车做一次大保养,把那些潜在的隐患都一一排查出来,让它能在马路上顺顺畅畅。
别看这个领域听起来复杂,实际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心脏病、动脉硬化等,都是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来治疗的。
1.1 介入治疗的优势说到介入治疗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
首先,它的创伤小。
你想啊,传统手术得开刀,动辄就要恢复好久。
而介入治疗,通常都是用小针头或者导管插入,术后很快就能恢复,基本上能让你吃上个早餐就能回家。
再者,效果也不错。
很多心脏病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后,像是换了个人一样,活力满满,仿佛重获新生。
1.2 适应症与禁忌症当然,介入治疗也不是万能的。
有些病人可能因为合并症、过敏反应等原因,不能做这些治疗。
就像打游戏,有些副本你就是进不去。
但如果你符合条件,那就可以勇往直前,接受这一波“升级”。
所以,在准备接受介入治疗之前,一定要和医生好好沟通,了解清楚自己的情况。
2. 介入治疗的流程介入治疗的流程其实挺简单的,像吃个快餐,虽然快,但也得讲究点。
我们从准备阶段说起吧。
2.1 术前准备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医生会对你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就好比考试前的复习,得看看你哪些地方掌握得扎实,哪些地方需要补习。
医生会给你安排一些检查,比如心电图、超声波等,确保你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别紧张,保持轻松的心态,毕竟你是去做“升级”,不是去“打怪”。
2.2 术中体验到了手术当天,你就可以放轻松了。
其实整个过程就像坐过山车,开始可能会有点紧张,但随着手术的进行,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医生会在你的血管里放入导管,然后通过影像设备来观察你的心脏和血管。
虽然你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但大部分情况下你是可以保持清醒的。
没事,多想想你爱吃的美食,心情会好很多!3. 术后的恢复与注意事项手术完了,大家最关心的当然是恢复了。
心血管造影使用指南最新(3篇)

第1篇一、前言心血管造影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通过对心脏血管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病变情况。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造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心血管造影的最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适应症,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心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心血管造影是一种通过注入对比剂使心脏血管在X光照射下显影的检查方法。
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右心室造影、左心房造影等。
心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如下:1. 对比剂注入:通过静脉或动脉途径注入对比剂,对比剂在心脏血管内流动,使血管在X光照射下显影。
2. X线照射:X光照射通过对比剂使心脏血管在X光片或影像设备上形成影像。
3. 影像分析:通过分析影像,了解心脏血管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病变情况。
三、心血管造影的适应症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夹层等。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
3.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4.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
5. 心肌病:心肌肥厚、心肌缺血等。
6. 心包疾病:心包炎、心包积液等。
7. 心律失常:房颤、室颤等。
8. 肿瘤:心脏肿瘤、心脏旁肿瘤等。
四、心血管造影的禁忌症1. 对对比剂过敏: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对比剂。
2.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3.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者应谨慎使用对比剂。
4.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等。
5. 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颤等。
五、心血管造影的准备工作1.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前禁食4-6小时,保持情绪稳定。
2. 医师准备:检查前医师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介入治疗及相关常识PPT课件

.
8
常规手术术例
冠脉类: n 冠造 n PTCA n PTCA+STENT n 血管内超声 n 血管内旋切
.
9
常规手术术例
心脏的其它疾病: n 射频消融术(RFCA) n 心脏电生理检查 n 起搏器安装、ICD植入 n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n 房、室缺的修补 n 动脉导管未闭(PDA)
.
10
常规手术术例
穿刺入路途经
.
14
介入相关图谱
.
15
.
16
Angiograms showing (left) stenotic branch pulmonary arteries (BPA) and (right) angioplasty balloon inflated across stenosis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周边血管类: n 肿瘤的栓塞/化疗 n 溶栓 n PTA n PTA+STENT n 腔静脉滤器 n 动脉瘤/血管瘤/子宫肌瘤的栓塞
.
11
常规手术术例
非血管类: n 食道/气道狭窄支架术 n 梗阻性黄疸引流术 n 胆道支架术 n ERCP n 尿道/前列腺支架术
.
12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基
本区别
介入治疗特征
外科手术特征
所用器械:导管 借助于影像设备 通道:利用人体已有的管 道系统
优点:不开刀、损伤小、恢 复快、效果好;适宜于外科 不适的患者。 缺点:价格较高,适应症较窄
所用器械:手术刀 直视下 通道:手术刀切口
血管介入相关知识点总结

血管介入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血管介入的适应症1.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2.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适用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 周围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下肢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脚病、下肢血管闭塞症等。
4. 肾脏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肾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适用于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等。
5. 肝胆胰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肝门静脉压力测定、肝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适用于肝动脉瘤、肝静脉闭塞症、胆总管狭窄等。
二、血管介入的检查方法1. 血管造影: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放射透视,以显示血管的形态、腔径和血流情况。
2. 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结构、血栓和斑块等。
3. 血管内压力测定: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压力测定,可评估血管内压力和阻力。
4. 血管内成像: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放射透视和超声成像,可显示血管内病变的形态和位置。
三、血管介入的治疗方法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植入支架,以扩张狭窄血管并恢复血流。
2. 血管内球囊成形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放置球囊并进行扩张,以治疗血管狭窄和闭塞。
3. 血管内血栓溶解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以溶解血管内栓子。
4.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在患者血管内进行栓塞治疗,以停止异常血管的血流供应。
四、血管介入的并发症1. 血管穿孔:因操作不当、血管壁脆弱或病变严重导致的血管穿孔,可出现出血、血肿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2. 血管狭窄:因介入操作或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狭窄,可引起血流减少、缺血和坏死等症状。
3. 血管栓塞:因溶栓药物使用不当或栓子移位导致的血管栓塞,可引起血流阻塞和缺血症状。
4. 感染和出血:因操作不洁或血管损伤导致的感染和出血,可引起发热、疼痛和贫血等症状。
造影剂应基本知识

有机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3. 重度特异性反应 (1)皮肤反应:严重荨麻疹、严重红斑等。 (2)呼吸系统:喉头水肿、重度支气管痉挛、 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3)循环系统:各种心律失常、循怀衰竭、心 室颤动乃至心脏停搏。 此型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可 危及生命。因此必须紧急抢救,行心、肺复苏, 此型预后较差。 造影剂特异性反应不能完全避免,但应事先作 好预防工作,同时抢救应及时。
有机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二)物理-化学反应 其发生与剂量关系明显,为造影剂的毒 性反应。主要由于药物的高渗透性、电荷 和粘滞性引起的反应。可在不同系统引起 不同反应。
有机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 造影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造影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见于神经系统选择 性动脉造影,也可见于心血管造影。轻度神经系统反应表 现为焦虑、头晕、烦燥、恶心、视力模糊,通常在注射时 或注射后即刻发生,停用后自行好转,多数属于可逆的。 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偏瘫、失语、知觉丧失、惊 厥或昏迷。此外,造影剂尚可致脊髓损伤导致瘫痪。造影 剂对神经系统副作用与造影剂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 氧及造影剂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有关。造影剂的神经系统 副作用许多与造影剂的渗透压及离子型造影剂的电荷有关, 所以对于神经系统反应高危人群(如既往有脑血管疾病、 癫痫、老年患者)应尽可能养活造影剂用量,降低造影剂 浓度,选择渗透压低的造影剂。
有机碘造影剂根据渗透压的不同 可分为三类:
(3)等渗造影剂:代表药物为非离子型二 聚体有机碘造影剂碘克沙醇(威视派克)。 其任何临床浓度都与血浆等渗,安全性更 高,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几率低。目前主要 用于造影剂肾病高危人群。
有机碘造影剂的药代动力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PDA并发严重感染,特别是一个月内 发生动脉内膜炎者。
(5)窗型PDA禁用弹簧圈法。
操作方法
1.局麻或全麻下,穿刺股动静脉行左右心导 管检查,行降主动脉左侧位造影,进一步明 确诊断,除外并存畸形;通过造影了解PDA 位置、形态及大小,测量PDA最窄直径。
操作步骤
Amplatzer方法:选择比所测PDA最窄直径大2~4 mm的封 堵器,将其于输送导丝顶端连接,并回收进入装载器备用。 经股静脉将端孔导管送入肺动脉,通过PDA进入降主动脉。 经端孔导管将260 cm加硬导丝送入降主动脉,撤除导管 沿导丝送入输送鞘管。经输送鞘管送入封堵器至降主动脉, 固定输送导丝缓慢后撤输送鞘管,至封堵器远端盘完全张 开,然后将输送鞘管及输送导丝一起回撤使封堵器远端盘 至PDA的主动脉侧。固定输送导丝,回撤输送鞘管至肺动 脉侧,使封堵器腰部完全卡在PDA内,10~15分钟后重复 降主动脉造影,如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形状满意, 无左向右分流或仅残存少量分流,听诊心杂音消失,可操 纵旋转柄将封堵器释放。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适应症
1.先天性心血管疾病,为明确诊断,或了解 血液动力学变化及程度,为手术适应症的选 择提供依据。
2.胸腹主动脉,腔静脉及四肢血管疾患。如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
3.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前后检查。 4.危重心血管病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测。
禁忌症
碘过敏者。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肝功能不正常或肝功能严重损害者。 心力衰竭,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 发烧,全身感染者。 严重的出血倾向者。
(二)鞘管 是由扩张管、外套管及"J"型导丝组成。鞘管型 号从4~12F,小儿一般静脉选用5~7F,动脉选用4F或5F。
(三)导管 常用的主要有右心导管用的端孔导管、造影用的 侧孔导管、猪尾导管、球囊造影导管以及超选择用的冠脉导 管、肾动脉导管等。
(四)导丝 145~180cm长导丝(0.028、0.035、0.038英 寸)。
(五)其他 如进行介入治疗则需要相应的导管、支架或封堵 器等。
操作技术及导管经路
一、穿刺技术:1953年,放射学家Sedinger首先描 述了使用导丝的动脉插管穿刺操作技术,称为 Sedinger技术。仍为目前通用的动、静脉导管插入 方法。
二、导管经路: 1.股动脉、股静脉 2.肘正中静脉 、锁骨下静脉或颈静脉 3.桡动脉、肱动脉
瓣膜性心脏病:PBMV、PBAV、介入瓣膜置换等 外周血管疾患: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 冠心病:冠脉成形和支架置入。 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等
术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 2.常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凝血机
制、肝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丙肝抗 体、梅毒、HIV等 3.心脏X线平片正位及侧位服钡,心电图和超 声心动图检查 4.术前谈话、签字 5.术前备皮,保持浅静脉通路
术后常规
穿刺动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 卧床12小时以上。
穿刺静脉者:术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4小时, 卧床12小时。
常规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监测血压、心率 注意局部伤口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
几种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 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导管未闭 (PDA)
1.适应证 (1)左向右分流单纯PDA畸形,PDA最窄径≧2.0
并发症及处理
1.造影剂过敏反应,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肺水 肿,喉头水肿,甚至死亡。术前应做碘过敏实验, 一旦发生过敏,及时用抗过敏药及对症治疗。
2.局部血管损伤,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撕裂等。严重者应请外科修补。
3.导管打结,导管导丝断裂,造成心血管内异物, 可用介入方法取出。
4.心律紊乱,心衰,可以对症处理。 5.肾功能衰竭,对症处理。 6.血栓栓塞,对症处理。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VSD封堵、ASD封堵、PDA封堵、 PBPV、肺动脉静脉瘘栓堵、主动脉窦瘤破裂栓堵、 冠状动脉瘘栓堵、复杂先心病介入治疗等
大血管疾患:主动脉夹层、胸腹主动脉瘤、假性动 脉瘤、主动脉缩窄等
设备和技术
X线影像系统 :包括X线机、影像增强器、录 象及图象处理系统、换片器和洗片系统、电 影摄象机、高压注射器、导管床和支持系统。
常用器械包括:心电图检测仪,多导生理仪, 压力换能器,除颤器,起搏器,吸引器,麻 醉机等
所需物品
(一)穿刺针 小儿常用18~20号穿刺针,可用普通穿刺针和 套管针。
mm;年龄通常≧6个月。 (2)PDA合并可以用介入方法治疗的并存畸形。 (3)外科或介入治疗术后残余分流者。 PDA合并肺动脉高压,仍为左向右分流者,为介入
治疗适应症;PDA合并肺动脉高压,左向右分流为 主,并存少量右向左分流者,可行试封堵治疗。
2.禁忌证 (1)造影剂过敏或封堵材料过敏者。 (2)依赖PDA生存的心脏畸形。 (3)PDA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
术后处理
(1)卧床12小时。 (2)抗菌素预防感染。 (3)术后2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
复查心电图、X线胸.心导管检查及造影并发症,对症处理。 2.封堵器脱落,主要为操作不当或封堵器选择过小
所致,封堵器可脱落肺动脉或降主动脉。可采用介 入方法,通过鹅颈套圈或异物钳取出。介入方法失 败,则需外科手术取出。 3.溶血,主要因残余分流导致溶血,一般可保守治 疗:主要为降血压,静脉输碳酸氢钠,速尿及激素, 血色素明显减低者可酌情输血;也可再次介入治疗, 用弹簧圈封堵;如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无效应外科 手术治疗。
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基本知识
阜外医院 放射科
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
心导管和造影检查是将导管,经周围血管送 到心脏和大血管的指定部位。
心导管检查是根据心导管的走行途径,各部 压力及血氧含量测定作为基本资料,通过计 算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血管造影检查是将含有碘的造影剂经导管 快速注入选定的心腔或血管,同时进行连续 摄影,观察心脏和血管腔的充盈及运动情况, 了解心脏和大血管的生理和解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