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精品】【实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单元单元测试(23套,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单元单元测试(23套,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1.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①②③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

……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

”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5.每到春节,农村人挂的灯笼上会有“五谷丰登”的字样,预祝农业丰收,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

以下四幅图中,属于“五谷”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7.《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历史⾮选择题 ⼆、⾮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中击⿎三百声⽽众以会,⽇⼊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作坊。

晚间有夜市⾄三更,到五更⼜再开张。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的地⽅出现各种集市,如“⼭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盐茶农具”问题。

“民计每岁种⾷之外,余⽶尽以贸易” (叶适《⽔⼼⽂集》),明州农民,同时“为⼯、为匠、为镊、为负贩”。

草市镇内⼩⼉学、义塾、镇学的兴办⽇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了书院。

──傅宗⽂《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唐代“市”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发⽣了什么变化。

(2分) (3)⽐较材料⼀、⼆、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

“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27.得天独厚的⾃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休息,⼜私⾃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1]

高一历史检测试题(一,二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下列工具用于播种的是:A B C D3.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铁农具B.牛耕C.曲辕犁D.筒车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社生活6.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的A、票号B、飞钱C、交子D、柜坊8.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 西汉时期B 东汉时期C 唐朝时期D 明清时期9.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10.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我国瓷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是在()A东汉 B 唐代 C 宋代 D 明青时期1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3.中国古代商业最繁荣的时期是A隋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14.古代中国瓷器享誉世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西汉农书《氾胜之书》中载:“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里所说的耕作工具主要是( )解析:《汜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由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工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项正确。

其他三项是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答案:D2.(2015·南京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

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

答案:C3.(2015·扬州高一期中考试)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耕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一般是指其耕织结合、自给自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见其生命力的顽强,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是指其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破产,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简单的劳动工具只是小农经济组织生产的最基本的需求,并非仅仅限于简单的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B4耕作方式时间(天) 面积(担田)锄耕 1 1木牛 1 4牛耕 1 14A.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主题应该是中国古代()A.农业的发展B.印刷术的改进C.商业的繁荣D.陶瓷业的进步【解析】题中图片自左至右分别是二牛一人犁耕法、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翻车,均与农业生产相关,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2.《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解析】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答案】 B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

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

”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材料“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内容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A4.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为此明清皇帝采取的政策是()A.断绝中西贸易的往来B.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C.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D.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检测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3.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4.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其中,兴建于2250年以前,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D.白渠5.关于汉代以前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一直到汉代末年,牛耕技术才在发达地区稀疏出现C.汉代以前的牛耕为一牛一犁牛耕法D.牛耕法在汉代以前一直在集体劳动中加以使用6.2008年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提到,“朱开山一家……将山东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当地人也与他们结成了生死弟兄。

”朱家传过去的农耕技术中使用的工具基本定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铁农具——春秋时期 B.耧车——战国时期C.犁——西汉 D.曲辕犁——唐朝7.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8.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9.相传,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最为有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word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word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这副对联中的“牛”与农历纪年相配。

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3.湖南卫视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站拍摄地在都江堰虹口。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形成于(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4.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5.“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

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考试制度不公平B. 经济重心南移C. 商品经济发展D. 中央集权加强6.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说明(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7.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8.与“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9.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C 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2、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3.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农具 B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技术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 、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 ①②B ①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 .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7、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 A 都江堰的修建 B郑国渠的开凿 C坎儿井的修建 D白渠的修建8、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屯田制D .授田制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 .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 .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10、“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 .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 .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D .商品经济的发达11、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脆弱性 D.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2006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 ( )A.南朝时期 B.唐朝前期 C.唐朝后期 D.北宋时期.10、.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夏朝到春秋时期 B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从原始社会到战国 D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交通便利B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靠近政治中心D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到了接近⾼⼀历史必修⼆的考试时候,我们要加强对⾼⼀历史的复习,其中多做⾼⼀历史的单元检测题是⼀个不错的选择!下⾯店铺就和⼤家分享⼈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家有帮助! ⾼⼀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墨西哥的征服者迪亚斯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废除了印第安⼈中间的盲⽬崇拜和其他令⼈憎恶的东西之后,上帝保佑了我们的努⼒,我们给男⼈、妇⼥和所有征服后出⽣的孩⼦施洗礼,要不然他们的灵魂可能已下到地狱。

”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宗教因素D.技术因素 2.新航路开辟中,到过好望⾓的是 ( ) A. 亚⼠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船队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 3.“美洲的发现,绕过⾮洲的航⾏,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命因素迅速发展。

”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 ( ) A.满⾜了欧洲⼈对⾦银的渴望 B.使得欧洲各国⾛上殖民扩张道路 C.推动了欧洲⼩农经济的发展 D.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4.以下三幅图对应的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 A.⼤河⽂明、海洋⽂明、草原⽂明 B.⼤河⽂明、草原⽂明、海洋⽂明 C.海洋⽂明、草原⽂明、⼤河⽂明 D.草原⽂明、⼤河⽂明、海洋⽂明 5. 15、16世纪以来⼈们通常使⽤“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和所有民族都并⼊欧洲⽂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组织主张以“两个⼤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明史观 6. 19世纪中叶,⼀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①水利工程的修建②生产工具的进步③耕作技术的进步④私有土地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5、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6A、①唐朝②南宋D、①唐朝②元朝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青铜酒樽、唐三彩马、青花大瓷罐、大量棉织品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以下哪些说法符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③官营手工业在我国手工业行业中长期居主导地位④明中期在某些私营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10、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必修二 第一二单元)

高一历史考试试题(必修二 第一二单元)

青岛格兰德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历史模块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白居易有诗曰:“机梭声轧轧,牛驴去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 .土地兼并B .豪强地主拥有强权C .国家授田D .土地私有 3、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 、周王室的衰弱 B 、井田制的破坏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诸侯的强大4、、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加迷人。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 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 ①②③D 、②③④ 5、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 ( ) ①缂丝技术 ②白瓷生产技术 ③松江特产棉布 ④用煤冶铁技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 、孙吴 B 、东晋南朝 C 、中唐时期 D 、南宋 7、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

这说明 ( )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B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D 、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精耕细作D、铁犁牛耕2、中国的耕犁达到完善阶段的标志是A、耦犁的出现B、代田法的出现C、曲辕犁的出现D、耕耙技术的出现3.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指的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大运河 D.赵州桥、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古代中国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是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7、从哪一时期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美誉?A西汉时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8、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9、.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宋代四川地区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氏——“交子”D隋唐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开始打破坊市界限,市分散在城中。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精品文档第一单元测试题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一、选择题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1. 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性农具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A. 石犁B.铁铲C. 耒耜D. 铁锄 6. 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2. 我国古代制造的耒耜主要用于 A. 扩大了耕作面积 B. 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A. 原始灌溉B. 松土挖土C.锄草培土D.开沟播 C. 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 积累了生产经验种7.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3. 右图中所反映的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A. 农耕定居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半坡居民的房子复原图B. 原始时代人民就已经学会建筑房屋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C. 由游牧过渡到定居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D. 原始农业出现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脆弱性 D. 连续性4. 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体系最早形成于8. 明清之时的帝王每年春天都要在北京先农坛亲自下地进A. 关中地区B.华北地区行象征性的耕作,这一活动反映了①农本思想根深蒂固②抑商C. 中原地区D.黄河—长江流域传统仍然盛行③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④统治者对农5.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业的高度重视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精品文档A. 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

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A.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水平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C. 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10. 下图反映了明清11.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A. 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棉花图·收贩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 鎏金术 B 、水排 C.灌钢法 D.铸钢法13. 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B.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C.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D.中国瓷器从汉代已输出国外14. 右图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精品——四羊方尊。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二模块)模块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二模块)模块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模块)模块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注意事项:1、2、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辽宁锦州模块考试)从战国到清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庄园经济B、小农经济C、井田制D、集体经济【解析】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我国的农业经济始终是以小农经济为主。

【答案】B2.(辽宁锦州模块考试)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①君主私有土地制②地主私有土地制③自耕农私有土地制④贵族私有土地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必修二里边就提及土地私有制有三种主要形式,君主、地主和自耕农。

【答案】A3.(辽宁锦州模块考试)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

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加迷人。

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①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②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③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④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关于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

既有北方的原因,也有南方的因素。

【答案】B4.(辽宁锦州模块考试)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解析】从题目中的珐琅彩得出不早于清代。

【答案】D5.(辽宁锦州模块考试)私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已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在A、宋朝B、明朝C、元朝D、清朝【解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私营手工业取代了官营占据统治地位。

【答案】B6.(辽宁锦州模块考试)租佃制下,地主和佃农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A、剥削与被剥削关系B、合作伙伴关系C、平等竞争关系D、商品交易关系【解析】佃农通过租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租,受到地主的剥削。

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及答案

D.市场需求
7. 广州三十行是 A.清政府的对外驻办机构 B.清政府的外交机关 C.清政府的特许的对外贸易机构 D.清政府从事纺织业经营的商业组织 8.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9、当看到“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秦朝 B.西汉 10、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A.邸店 B.柜坊 C.南朝 C.票号 D.北宋 D.商号
11.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一些劳动产品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假如你要拍一部有关唐朝历史的电影,下列哪个素材可以采用 A.富商经营棉花挣了上百万的白银 B.市场上正在出售青花瓷 C.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 D. 市场上交易使用的是纸币 1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 《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 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
高中历史必修Ⅱ第一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84 分) 1.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犁牛耕的出现 2. 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C.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D.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4.殷墟甲古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恊田”的卜辞, “恊”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该甲骨文反 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耕作方式 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 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了 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6. 下列生产工具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16 年 3 月)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00 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在答题卡上)1.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C.漕渠D.白渠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候 ) 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 ,,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C.脆弱性 D .连续性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更名天下田为王田”5、 2006 年,中国农民依法彻底告别“皇粮国税”。

从历史上征收农业税至今,中国农民缴纳农业税这一“皇粮国税”已经延续了()A 、近一千年B、一千五百多年C、近二千年D、二千多年6、“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 租佃关系B. 自给自足C. 互助关系D. 雇佣关系7、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 .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8、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按照这种划分,当时的都城属于哪一经济区域()A .山东B .山西C.江南 D .龙门碣石以北9、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A .南朝时期B.唐朝前期C.唐朝后期 D .北宋时期.10、 .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指的是()A 夏朝到春秋时期B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C 从原始社会到战国D 从商朝到春秋末期11、被称作古代冶金史的一大飞跃的事件是()A木炭的使用B煤的使用C焦炭的使用D石油的使用12、下列陶瓷制品不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白瓷13、.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A .夏朝B .商朝C .春秋D .战国1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②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④ 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关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前提条件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B .导致了封建城市的兴起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形成D .得益于各诸侯国的重商政策16、明清江南五府地区市镇大量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 交通便利B 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C 靠近政治中心D 经济重心所在17、中国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A闭关锁国的政策B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化专制的政策D腐朽的封建制度18、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 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闭关锁国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A 、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20、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 ?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 D .③①②④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A. 对黄金、香料的狂热追求B.《马可 .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C.原来的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D.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22、 17 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A. 阿姆斯特丹B. 伦敦C. 威尼斯D. 巴黎23、17世纪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A.海盗劫掠B.组建商业公司C.贩卖黑人 D. 发展种植园24、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 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A.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B.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C.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D.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26、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而后推广到其他国家B.英国由此变成“世界工厂”C.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D .内燃机技术应用到交通业,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27、工业时代到来的标志是A.蒸汽机的发明使用B.电力的发明和使用C.工厂制度的建立D.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第Ⅱ卷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40 分)42、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下》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请回答: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498 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达·伽马回答说:“基督教和香料。

”赫尔南多·科特斯在准备征服墨西哥时宣称;“我为获取金子而来,而不是来当农民种地的。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材料三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请回答:⑴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先后顺序在材料一图中标出①②③④。

⑵简要叙述每一次航行的具体线路。

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条件。

⑷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二单元考查试卷一卷:1、 B2、 B3、C4、 B5、D6、A7、 D8、B9、C 10、 A11、 B 12、 D 13、B 14、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C20 、 B 21、D 22、 A 23、 B 24、 B 25、B 26、 D 27、 D 28、C29 、 B 30、C 31、 A 32 、C 33、 D 34、 D 35、 D 36、 C 37、A38 、 C 39、 C 40、 C41、( 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2) 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之间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2、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3、答案②①③④⑵①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

②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航路。

③从欧洲沿非洲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路。

④从欧洲渡过大西洋绕过美洲南端,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到达欧洲的航路。

⑶动机:欧洲贵族与商人要求与东方进行香料贸易,获得黄金;欧洲君主为了对外扩张;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强化王权,支持远航;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

⑷影响:欧洲与亚非美各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者通过贸易和掠夺,积累巨额的财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全球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