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1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2.有助于理解具体内容。有些诗词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中词语的含义。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 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两句中的“故国”“空城”,即题目中的“石头城”。明确这一点,这两句的意思也就 豁然开朗了。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一、思想与感情思想感情常常连用,但还是有区别的,思想就是形成感情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感情必须要说明其原因,也就是思想。

比如诗中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但是必须要说明,是什么造成的。

是远离故乡,是仕途不顺被贬谪,还是国家动荡忧国忧民。

这一点一定要区别写出来。

二、感情的分类(一)感情坐标系我们首先为感情建立一个坐标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区分感情的种类,在描述的时候更加准确。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性质,一端是不愉快,另一端是愉快。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度,一端是弱,另一端是强。

比如我们就可以将下列词在坐标系中标示出来。

恬淡、闲适、轻松、愉悦、欢乐、狂喜,把这些词连起来,就是在性质正半轴的一条线段,由弱到强。

建立这个坐标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分析诗歌感情时,要先判断情感的性质,是悲是喜;再判断情感的强度,是强是弱;最后再确定具体描述情感的那个词。

这样,我们的描述才能称得上是比较准确的。

(二)确定感情1看题目、看注释、看正文1注意题目中的直接涉及喜怒哀乐的词,如《征人怨》《哀江头》《田园乐》《静夜思》。

2要特别注意注释的内容,考试时,试卷的空间极为宝贵,出题人不会写一句废话,有注释就一定会有用,如果我们的答案中和注释一点关系没有,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有问题的。

除了字词上的注释,关于作者作品的注释往往和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

2看关键词:1找“感情词”:找诗词中“喜、笑、怨、泪、哭、怒、气”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或是“思、奠、悼、卧(表示一种闲适、超脱之情)”等描述与感情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词。

2找“属性词”:苦词:孤、残、寒、苦、冷、霜、硬等这些触感寒冷、坚硬、粗糙的,味道苦涩的,气味不好的,视觉残破、破旧的词,我们称之为苦词,都是表达凄凉悲苦哀愁的感情的。

乐词:丽、细、小、柔、暖、轻、香、婀娜、婉转……这些词都是色彩艳丽的,体量轻小的,触感温暖细腻的,气味芬芳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味道香甜的。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公开课课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人生感悟通常表现为对人生的描绘、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诗人 通过深入挖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领悟。
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它表 达了诗人对未能实现抱负和理想的遗 憾和感慨。
壮志未酬通常表现为对理想的追求、 对挫折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焦 虑。诗人通过描绘壮志未酬的苦闷和 遗憾,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 的思考。
魅力。
语言的形象与生动
要点一
总结词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能够通 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思想具体化,使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 、人物、情感等元素,使诗歌更加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比喻可以将抽象 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含 义。拟人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拟人可以将无 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情感,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 染力。
意境的表达
意境的表达方式包括比喻、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意象的叠加和组合来传递诗人的内心世 界。
意象与意境的鉴赏方法
深入分析意象
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分析,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把 握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意境的美感
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独特的 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能力。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了解背景
了解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 及作品风格,有助于理解诗歌
的思想感情。
分析意象

20XX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优秀范文5篇)[修改版]

20XX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优秀范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一)【学习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了解思想感情类考题的题型。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难点:怎样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知识准备】(一)评价内容主旨类试题答题思路:第一步:确定诗词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词)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第三步:揭示诗(词)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评价思想感情类试题答题思路: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三)评价观点态度类试题答题思路: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词)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自主探究】①写景抒情类山水田园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是重点考查的一种题材。

这类题材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就一般而言,景物描写中虽然融注了诗人的情感,但要品出景中之情,必须对全诗传达的情意有一定的把握,才能因景悟情,探明奥妙。

读此类诗直奔抒情句可以快刀斩乱麻,可以较便捷地观照诗人内心世界。

虽然说抒情的形式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之分,但较之写景句,抒情句是诗歌情感之所在,所以,抓住了抒情句,就能够快速地入解。

②酬赠送别类酬赠送别古诗词往往有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点。 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点。试就这首诗的 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 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
提示】该题为全开放性的题目。 【提示】该题为全开放性的题目。扣住 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 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 角度来回答。 角度来回答。
二、“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 情感主旨类” 式
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 1 、 所抒感情 : 通过什么内容 + 表现了什
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 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寄托了什么情怀、 袒 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概括诗歌主旨: 2 、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 1、 阅读欧阳修《 采桑子》 , 分析这 、 阅读欧阳修 《 采桑子 》 首词的内容主旨。 首词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 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 人在舟中便是仙。 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 参考答案 】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 参考答案】 出人物感情变化。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 出人物感情变化 。苍苍霜草, 点出秋色的浓重; 切切虫 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 吟 ,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 ,万籁无声, 鲜明勾 画出村夜的特征,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画出村夜的特征 ,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独出 门前望野田” 一句, 是诗中的过渡, 门前望野田 ” 一句 , 是诗中的过渡 , “ 月明荞麦花如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 雪 ”,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 使他暂时忘却了 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自己的孤寂 ,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种寓 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诗歌鉴赏(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

诗歌鉴赏(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

诗歌鉴赏(高考常考题材)常用主旨(思想感情)、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风格、意境汇总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主旨:1、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向往;2、隐居3、诗人内心的闲适、舒畅、悠闲、悠然自得等4、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凄凉、凄清、悲凉等5、抒发仕途失意,思归之情表达技巧: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对比、衬托、烘托、远近结合、用典、比喻、比兴、以小见大等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明快、飘逸、简练利落、明白晓畅、平淡淳朴、朴素自然、清婉秀丽等意境:营造一种舒适、闲适、恬静、宁谧、和谐、幽静等的氛围营造一种孤独、凄美、凄清、悲凉、凄凉等的氛围二、边塞诗(边塞军旅诗)主旨:1、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2、描绘美满生活、向往和平的3、征人思归、想念家乡的4、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5、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表达技巧:比喻、夸张、用典(化用)、通感(移觉)、双关、想象、联想、衬托(烘托)、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等语言风格:豪迈旷达、雄奇壮美、雄浑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刚健、刚劲等三、怀古诗(咏史怀古)主旨:1、通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2、通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委婉的对现实进行批评表达技巧:借古讽今、借古喻今、触景生情、用典、对比、衬托、烘托、引用等语言风格:委婉含蓄、雄浑、雄奇、语言简洁、境界壮阔等意境:悲凉、苍凉、悲壮、凄凉等四、思乡诗(羁旅乡思诗)主旨:1、对家乡、亲人、友人的思念或留恋2、羁旅的伤感3、仕途失意、被贬他乡的羁旅伤感之情,内心的苦闷常见意象:酒、捣衣、双鲤、红豆、月、柳、大雁、长亭、马、燕子、鹧鸪、芭蕉、沙鸥、梧桐等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想象、联想、渲染、白描等五、咏物诗(咏物抒怀诗)主旨:1、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的高洁、清高的气节2、厌倦官场、归隐田园,过自由自在的生活3、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4、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5、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常见意象:梅(坚韧、坚强、不屈不挠、纯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兰(高洁、高贵)、竹(坚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尚、虚心)、菊(坚强、清高、淡泊、隐士)、松(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莲(爱情、高洁))、蝉(高洁)、蝶(悲欢、沉浮、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凤凰(高洁)等表达技巧:用典、对比、衬托、比喻、拟人、象征、双关、比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等语言风格:委婉、含蓄、隽永等六、抒志咏怀诗主旨:1、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2、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慨叹3、渴望建功立业,精忠报国,施展抱负作者的心情:孤独、焦虑、苦闷感情基调:忧伤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化用)、象征、想象、联想、象征等语言风格:犀利、豪迈、高亢、雄浑刚健、雄浑愤慨、雄健高昂等意境:悲壮苍凉、境界壮阔、凄凉悲凉、沉郁中见豪放等七、送别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留恋)与写景诗有相似之处。

高考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高考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高考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一、概念整合1、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话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二、技巧解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分为七类:离愁别绪、咏史怀古、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物诗、感时咏怀、爱情闺怨。

1、离愁别绪1)概念: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是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4)示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独身漂泊,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孤苦、落寞、忧愁之情。

2、咏史怀古1)概念: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2)基本主题:建功立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理性思考。

3)表达感情: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4)示例:《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3、山水田园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诗统称为山水田园诗。

2)基本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山川美景、热爱河山;厌弃官场、品格高洁。

3)表达感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4)示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要利用高中文言知识去理解诗歌的内容(重点字词、词 语活用、特殊句式——倒装)
2、把握诗歌的结构。(卒章显志)
3、从意象(形象)中去品味诗的意境和基调。(抓住意象 或形象的特点)
4、善于利用辅助信息。(题目、诗人、写作背景、诗眼、 注释、典故) 5、强化分析过程 6、注意答题规范。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诗歌鉴赏 之 内容情感的把握
郑集高三语文组 2013年4月9日 张洁
写什么?
怎样写?
明确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 2004(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 情”,请作简要赏析。 • 2005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2006(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 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2007(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丁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2008(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 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2009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 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 2010(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 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 201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 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2012(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课前预习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 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 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 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 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 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 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 意思?(3分) (2)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1)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
哪几层意思?(3分) 审题不清,内容概括不全,不到位 ((3分)①怀念沦陷的中原;②痛心于百姓的苦难、战 ①思念国都。②点名了地点以及写作的背景。③ 对物是人非,故国不在的感慨。④展现了国家此 争的惨烈;③深信失地终将收复;④决心戍边御敌、为 国尽忠。(评分建议: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 时处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⑤写战事的紧张。 答对三点,3分。) • 2)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梅岭的青子,蒲涧的清泉白石 ⑵(3分)拟人。(1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 责怪我错失约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离家 约,既委婉表达了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又烘托 之久。 不全面 出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战乱连年,山河破碎;亲人离散,生死未卜;老友分别, 难以重逢。
2、颈联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① 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②表 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2)动 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视听结合;(答对两 点即可)。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3分)
“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
合 作 探 究 一
• 展示交流二 • 1、阅读下面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①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②路 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③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 郁闷之情(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合作探究二 • 答题要领: • 1、抓住诗题:
• 2、抓住作者
• 2、抓住关键词 • 3、抓住题材类型 •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 5、抓住典型意象 • 6、抓住注释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 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70 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 峡:位于宜昌之西。 •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 • 2、颈联蕴含了什么思想感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分) • 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 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 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 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 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 开头时,作者遥望中原,面对荒烟城郭,痛心不已,又开始回忆昔 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日美好的生活。从而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恶,又写中原如今的现状描 绘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充满无尽感伤,最后充满信心,希望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收复失地的雄心与壮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 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 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 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 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 忧之情。(只要答对4点即可得满分)
展示交流一
[例1]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 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①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 吴宫长时间没人打理,花草疯长,把道路都遮上了, 丽的自然风物;②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 晋代的坟墓都成了古丘,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易逝, 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年华易老,物是人非的感慨。
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③怨气候酷寒 ④怨景色单调
•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 2、这首诗(某一联,某几句)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介绍写作背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 景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相关诗 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 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