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明沟集水井降水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市XX区,建筑总面积为XX平方米,地下水位较高,为保证基坑开挖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进行明沟集水井降水处理。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位埋深约为1.5米,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地下水量较大。
二、降水目的1. 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确保基坑开挖质量和施工安全。
2. 防止基坑边坡失稳,确保边坡稳定性。
3. 防止基坑涌水,确保基坑开挖顺利进行。
三、降水方案1. 明沟设置:在基坑四周设置明沟,明沟宽度为0.5米,深度为0.6米,明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米,沟壁采用砖砌结构,确保明沟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2. 集水井设置:在基坑四周每隔3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直径为1.0米,深度为1.2米,井底设置滤网,防止杂物进入集水井。
集水井底面比明沟底面低0.5米,确保集水井的集水能力。
3. 降水设备:采用潜水泵进行降水,水泵型号为QJ100-20/4,扬程为20米,流量为100立方米/小时。
潜水泵放置于集水井内,通过排水管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4. 降水流程:基坑开挖过程中,首先进行明沟和集水井的设置,然后利用潜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适当增加集水井的数量和深度,确保降水效果。
四、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明沟和集水井的放样,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
2. 明沟和集水井开挖: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明沟和集水井,确保沟井的尺寸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明沟和集水井支护:对明沟和集水井进行支护,确保其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4. 水泵安装:将潜水泵放置于集水井内,连接排水管,确保水泵的正常运行。
5. 降水运行:启动潜水泵,进行降水作业,确保基坑开挖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监测与调整1. 监测地下水位:定期监测地下水位,及时了解降水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水方案。
2. 监测边坡稳定性:监测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确保边坡稳定性。
3. 监测排水设备:定期检查潜水泵的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明排降水施工方案1. 引言明排降水施工方案是为了有效排除降水过程中产生的雨水,确保道路和建筑物在降雨情况下保持通畅和安全。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明排降水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明排降水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2.1 排水设计根据工程区域的地形、降水情况以及排水需求,对明排降水进行设计。
设计应考虑到地势高低、道路和建筑物的布局以及水流的流向等因素。
2.2 材料准备根据排水设计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排水管道、排水口、水泵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2.3 人员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明排降水施工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3. 施工过程明排降水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 清理工作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杂物和垃圾、清理积水等。
3.2 排水管道安装根据排水设计的要求,安装排水管道。
在安装过程中,要保证管道的坡度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流入下水道或水源。
3.3 排水口设置根据需要,设置排水口,通常设置在地势低洼或水流集中的地方。
排水口要安装牢固,确保水流能够顺利排出。
3.4 排水导流根据施工区域的情况,设置水泵或其他排水设备,将积水导流到排水管道或排水口。
3.5 检查与测试在施工完成后,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水效果。
4. 安全措施在明排降水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设备,包括安全帽、防滑鞋等。
必要时还需使用防护服和口罩。
•施工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秩序,确保道路交通畅通。
5. 施工后维护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些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清理排水口和排水管道,以保持畅通。
•监测并解决可能出现的排水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修复。
6. 结论明排降水施工方案是确保道路和建筑物在降雨情况下保持通畅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明沟集水井降水方案

明沟集水井降水方案明沟和集水井是常用的降水方案,主要用于排水系统中。
明沟和集水井的设计和施工对于有效降低地表积水、减少排水系统的负荷以及保护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明沟和集水井的设计和施工原理。
明沟是一种地面排水系统,由混凝土、石块、沙土等材料构成,用于收集和排除雨水。
明沟一般位于建筑物或道路的周围,起到收集雨水、引导雨水流出的功能。
明沟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到地面的结构、水流的方向、排水的速度等因素。
在设计时,需要确定明沟的宽度、深度和坡度。
明沟的宽度应根据降雨量来确定,一般宽度在0.5米到1米之间。
明沟的深度应确保能够排除雨水,并且比周围地面低。
明沟的坡度应根据水流速度和倾斜角度来确定,一般坡度在1:200到1:500之间。
明沟的底部应平整,以便水流顺畅。
集水井是明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收集和储存雨水。
集水井可以分为雨水集水井和污水集水井两种类型。
雨水集水井主要用于收集和排除雨水,污水集水井主要用于收集和排除生活污水。
集水井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到容量、材料和防渗漏等因素。
在设计时,需确定集水井的容量,以满足预定的排水需求。
集水井的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预制砖砌块,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耐压性。
集水井的防渗漏措施包括采用防渗漏胶、防渗漏涂料等材料进行处理,以保证集水井的密封性。
明沟和集水井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首先,需要确定明沟和集水井的位置和尺寸,并进行标示。
然后,进行开挖工作,包括明沟的开挖和集水井的挖掘。
开挖时需要注意保持明沟和集水井的平整,并与周围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差。
接下来,进行排水管道的敷设和连接,确保水流顺畅。
在敷设排水管道时,需要进行斜度调整以利于排水。
最后,进行明沟和集水井的验收和调整,包括检查明沟和集水井的坡度和深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
总之,明沟和集水井是常用的降水方案,用于排水系统中。
明沟和集水井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地面结构、水流方向、排水速度等因素。
浅谈河道基坑外存在高水头明水时降排水施工方案

浅谈河道基坑外存在高水头明水时降排水施工方案在河道工程施工中,为保证施工作业面的干场施工条件,须做好基坑排水工作,把明水、渗水及雨水及时排除出场外,合理配置排水设施及布置排水系统,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有力保障。
现浅谈在基坑外存在高水头流动明水时的基坑降排水方案,简单介绍如下:在上下游围堰施工完成,围堰内明水完成抽排后,开始进行降排水施工。
在进行施工降水时,视基坑内明水情况,必要时进行表水明排。
结合基坑开挖,在基坑底部四周挖一临时集水、截流明沟,并设集水坑,把基坑内的少量渗水及降雨,明水及时排除,降低地下水位,若该处区域土质大部分是粉质壤土,则采用真空井点降水和深井降水的方法,井点布置在截流明沟与基坑之间,保证整个基坑开挖完全在干态下进行。
一、初期排水初期排水时间与积水深度和允许的水位下降速度有关如果水位下降太快,围堰边坡土体的动水压力过大,容易引起坍坡;如水位下降太慢,则影响基坑开挖工期。
基坑水位下降的速度一般控制在0.5~1.5m/d为宜。
在实际工程中,应综合考虑围堰型式、地基特性及基坑内水深等因素而定。
对于土围堰,水位下降速度应小于0.5m/d。
根据初期排水流量即可确定水泵工作台数,并考虑一定的备用量。
水利工程常用离心泵或潜水泵。
为了运用方便,可选择容量不同的水泵,组合使用。
水泵站一般布置成固定式或移动式两种。
二、经常性排水当基坑积水排除后,立即进行经常性排水。
对于经常性排水,主要是计算基坑渗流量,确定水泵工作台数,布置排水系统。
经常性排水的排水系统包括主导流沟、支沟和集水井等。
一般情况下,排水系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坑开挖中的排水,另一种是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排水。
前者是根据土方分层开挖的要求,分次下降水位,通过不断降低排水沟高程,使每一个开挖土层呈干燥状态。
排水系统排水沟布置在基坑中部,以利两侧出土。
沿干沟垂直方向设置若干排水支沟。
基础范围外布置集水井,井内安设水泵,渗水进入支沟后汇入主导流沟,再流入集水井,由水泵抽出坑外。
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天津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八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条件 (3)四、施工安排 (2)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方法 (6)七、进度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贵州省有关施工规定。
2、《望谟布依枫林三期高层商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基础平面布置图5、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本企业现有的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
7、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建设地点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望谟县医院西700米;住宅A栋,-2+1+32F; 住宅B栋,-2+1+32F地上33层,地面以上高度住宅A栋 98.9 米 ; 住宅B栋 99.9 米;地下 2 层,地下室埋深4.26米(相对于室外标高点557.56);地下室埋深9.6米(相对于室外标高点562.90);总建筑面积:地上 72823.72 m2,地下 14919.49 m2,总用地面积:13055.14 m2 。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

排水与降水措施等基础施工方案或方法<1>排水与降水措施<1.1>排水措施<1.1.1>场地排水场地开挖常会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场地浸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进行,因此必须做好现场场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尽可能减少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设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防洪沟或挡水堤,山坡地段应在坡顶或坡脚设环形防洪沟或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2、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水,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3、在有条件时,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
4、现场道路应在两侧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8%,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5、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散水沟或截水挡土堤,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二侧筑0.5~0.8m高的土堤截水。
6、大面积的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7、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8、湿陷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有临时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
施工用水、废水应设有临时排水管道;贮水构筑物、灰池、防洪沟、排水沟等应有防止漏水措施,并与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一般在非自重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怀黄土地区不小于20m;搅拌站设置离建筑物应不小于10m。
距建筑物的四周,对非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15m以内,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在25m以内不应设有集水井。
(完整)集水明排与降水做法

第三章基坑与土方工程第一节集水明排与降水在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地下水渗入和地表水流入坑内,土体经水浸泡后,会造成边坡失稳、坍塌,以及地基承载力下降,影响正常施工等.因此在基坑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排水、降水和地面截水工作。
排水一般采用明沟排水,降水一般采用井点降水.(一)施工准备1。
基坑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地质水文条件及周边环境,制定排水或降水方案。
2.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坑壁土体比较稳定、不易产生流砂、管涌和坍塌、土粒不致被带走时,可采用集水坑明沟排水法.水沟或集水井的截面应根据基坑涌水量的大小确定,其排水量应满足下式要求:V≥1.5Q式中 V--排水量(m3/d);Q-—基坑涌水量(m3/d).3.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较差(如粉砂、细砂等),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多种类型,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含水层分布及类别、土层渗透系数、降水深度、设备条件,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适当的井点降水方法。
通常可按下表选用。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表3.1.1适用条件降水类型土层渗透系数(m/d)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m)轻型井点0。
1~503~6多级轻型井点0.1~506~12喷射井点0。
1~28~20电渗井点<0.1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管井井点20~2003~5深井井管10~250>154.依据方案内容,做好人力、材料、机具的配置准备;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二)操作工艺1.集水坑明沟排水(1)在基坑底或开挖面,沿基坑边一侧、二侧、四周或中央设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坑边设置集水井,使地下水沿排水沟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抽水设备抽出基坑外。
(2)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流向的上游。
排水沟边缘离开基坑坡脚应不少于0.3m,排水沟底宽不宜少于0。
3m,纵向坡度宜为0.1~0。
2%,沟底面应比基坑底或开挖面低0。
降水排施工方案

降水排施工方案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降水排处理措施来保障城市排水系统的
高效运行。
工程概述
本工程计划在城市下水道管道及排水井中安置电动降水泵,通
过电动降水泵将管道内的降水提升至指定位置,建设排水池并将提
升后的降水导入排水池,达到合理分流与污水处理的目的。
工程步骤
1. 对现场环境进行勘测与规划,确定降水泵等安装的位置;
2. 开展电动降水泵等设备的采购和交付安装;
3. 进行对降水泵等设备进行相关系统的调试和检验;
4. 进行排水池的施工工作,包括挖掘、混凝土浇筑、防渗等,
确保排水池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5. 连接降水泵和排水池,进行系统联调,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
6. 完成设备调试及施工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处理;
7. 完成工程验收并交付使用。
安全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乱扔垃圾等行为且无资质、无授权者禁止接近施工区域。
并附
上相关的保护措施,做好对安装设备及使用及维护管理等完善的相
关记录档案。
结束语
本方案综合考虑了成本、效益、环保等方面,选择了电动降水
泵和排水池相结合的方案,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量小,经济实用
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统处理。
建筑工程排水降水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排水降水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期限:确定排水降水工程范围和施工期限,包括施工区域、施工范围、施工时间等。
2.编制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编制施工方案,明确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方法。
3.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方案需求,准备排水降水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管道材料、施工工具、机械设备等。
4.人员培训和安全措施:进行施工人员的必要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同时,落实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5.协调相关部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如相关审批手续、施工许可等。
二、施工工艺1.现场勘察:在施工前,对施工区进行现场勘察,确定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为后续施工工艺做好准备。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区域进行土方开挖,确保排水降水工程的管道能够顺利铺设,并满足相关坡度和深度要求。
3.管道铺设:在土方开挖完毕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排水管道的铺设,确保管道的连接牢固,无渗漏现象。
4.接头处理:管道铺设完成后,进行接头处理,包括接头的密封和防水处理,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密封性。
5.施工验收:在排水管道的铺设和接头处理完成后,进行施工验收,确保排水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6.降水工程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降水工程的施工,包括雨水管道的设置和雨水篦子等设施的安装。
7.排水系统测试:在排水管道铺设和降水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排水系统的测试,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流畅性。
8.维护和保养:完成排水降水工程后,进行相应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使用和长期稳定。
三、施工安全1.安全培训: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要求和规定,以及相关应急措施和安全操作流程。
2.施工现场管理: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巡视检查、安全预防等工作。
3.安全设施设置: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2024降水施工方案

2024降水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在降水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现场勘查和施工计划制定两个部分。
现场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以便为后续的井位设计和井身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管线等进行清理和移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安排。
二、井位设计井位设计是降水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依据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降水区域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在井位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井位,以确保降水效果和施工方便。
一般来说,井位布置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选择适当的井深和井径;考虑降水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合理布置井位,确保降水效果;考虑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避免在危险区域布井;确保井位安全、经济、合理。
三、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是降水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井径选择和井深设计两个方面。
在井径选择中,需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工艺和降水需求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井径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容易造成坍塌和泥石流等灾害,过小则会影响降水效果和施工效率。
在井深设计中,需要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降水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井深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确保能够穿透含水层;保证井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难度和成本等因素。
四、降水设备选择与安装降水设备的选择与安装是降水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选择标准和安装步骤两个方面。
在选择标准中,需要根据降水需求、施工条件和设备性能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选择标准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设备性能稳定可靠;适合于施工场地和降水需求;价格合理、经济实用。
在安装步骤中,需要根据设备特性和施工计划来确定。
一般来说,安装步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确保设备安装牢固稳定;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测和调试。
集水明排施工方案豆丁

集水明排施工方案1. 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集水明排施工方案,该方案是针对集水、明排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详细方案。
2. 方案背景集水、明排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之一,主要用于收集和排除降水、废水等。
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保证,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 方案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集水、明排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通过科学、可行的方案,提供全面的施工指导,使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方案内容4.1 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准备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确定施工场地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培训:组织合适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安全意识。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准备:根据工程需求,统筹采购和准备工程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4.2 施工流程本方案中规定了集水、明排工程施工的详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清理工程现场及开展地质勘察:清理工程现场,确保施工场地的整洁,并开展必要的地质勘察工作,确保施工的可行性。
2.地面开挖和土方回填:根据工程设计和布置,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地面开挖工作,并及时进行土方回填,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3.排水系统的铺设和连接:按照工程设计,合理布置排水系统,确保其畅通并与相关系统连接好。
4.设备安装和调试:将采购准备好的设备进行安装,并进行必要的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5.施工现场的清理和整理:施工完成后,组织人员进行现场的清理和整理工作,确保工程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4.3 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充分利用各类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本方案提出以下建议:•合理安排和利用施工队伍:根据施工计划和工作量,合理分配施工人员和时间,确保施工进度的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优化材料使用:合理控制材料的消耗,尽量减少浪费,确保材料的充分利用。
•设备优化配置: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置施工设备,同时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
沟槽集水明排施工方案

沟槽集水明排施工方案1. 引言沟槽集水明排施工是一种常用于道路、建筑物等场所的雨水排放系统,旨在有效收集并排除降雨引起的积水。
本文将介绍沟槽集水明排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细节。
2.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具体准备工作如下:•清理施工区域:将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杂草等清除干净,以确保施工的整洁。
•进行土质调查:对施工区域的土质进行调查,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承载力,以便做出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确定排水需求:根据场地降雨情况和使用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能力和设备选型。
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沟槽位置选择根据场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槽位置。
通常应选择地势较低、积水较多的区域作为沟槽位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对场地使用的影响。
3.2 沟槽尺寸设计根据场地降雨情况和预计的排水能力,确定沟槽的尺寸。
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应能满足预计的排水量,并保证排水畅通。
3.3 集水设施设计根据沟槽位置和地势变化,设计合适的集水设施,以便将降雨水导入沟槽中。
集水设施可以包括入水口、铺装表面和斜坡等。
根据沟槽的尺寸和排水需求,设计合适的排水设施,以确保沟槽中的积水能够有效排除。
排水设施可以包括出水口、管道和溢流口等。
4. 施工过程根据施工方案设计,进行相应的施工过程。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4.1 清理施工区域在施工开始之前,先清理施工区域,将垃圾和杂物清除干净。
4.2 Mark沟槽位置根据设计方案,在场地上标出沟槽的位置,以便进行后续的施工。
4.3 挖掘沟槽使用挖掘机等工具,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挖掘出沟槽的形状和尺寸。
按照设计方案,安装集水设施,将降雨水导入沟槽中。
确保集水设施的连接牢固和密封良好。
4.5 安装排水设施按照设计方案,安装排水设施,确保沟槽中的积水能够顺利排除。
排水设施的连接应牢固,不漏水。
4.6 验收和测试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和测试。
确保沟槽的尺寸、排水设施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能正常运行。
施工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住宅小区基坑开挖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6.5米,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地下水位埋深约为2.5米,地下水位高程约为25.5米。
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顺利,需进行降水施工。
二、降水目标1. 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0米;2. 保持基坑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3. 防止基坑底板涌水、流砂现象;4. 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三、降水方法1.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明沟,将地下水引至集水井,通过水泵排出。
2. 轻型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轻型井点,通过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3. 喷射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喷射井点,通过喷射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4. 电渗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电渗井点,通过电渗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四、施工方案1.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1)在基坑周边设置明沟,明沟宽度不小于1.0米,深度不小于0.5米。
(2)在明沟内设置集水井,集水井间距不大于30米。
(3)在集水井内设置水泵,通过水泵将地下水排出。
2. 轻型井点降水(1)在基坑周边布置轻型井点,井点间距不大于5米。
(2)井点埋深不小于1.0米,井点深度不小于2.0米。
(3)通过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3. 喷射井点降水(1)在基坑周边布置喷射井点,井点间距不大于5米。
(2)井点埋深不小于1.0米,井点深度不小于2.0米。
(3)通过喷射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4. 电渗井点降水(1)在基坑周边布置电渗井点,井点间距不大于5米。
(2)井点埋深不小于1.0米,井点深度不小于2.0米。
(3)通过电渗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五、施工注意事项1. 降水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下水位、地质情况,确定降水方案。
2. 降水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地下水位变化,及时调整降水方案。
3. 降水施工期间,应做好排水、防渗、防坍塌等工作。
4. 降水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回填井点、集水井,恢复原状。
降排水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202-20183.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4.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 工程水文勘察报告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XX建筑工程2. 项目地点:XX市XX区XX路3.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4. 施工工期:XX个月三、降排水方案1. 降水目的: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防止基坑边坡失稳、涌水涌砂等事故发生。
2. 降水范围:基坑周边及基坑底部。
3. 降水方法:(1)明排法: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引入集水井,通过水泵排出。
(2)井点降水法:在基坑底部及周边设置降水井,通过井点降水系统将地下水抽出。
4. 降水设备:(1)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尺寸为500mm×500mm,埋深0.5m。
(2)集水井:采用C20混凝土浇筑,直径为1.5m,深为2m。
(3)水泵:选用QJY-60/15型污水泵,扬程为15m,流量为60m³/h。
(4)井点降水系统:选用JDY-50型井点降水系统,直径为50mm,长度为20m。
5. 降水施工步骤:(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对基坑周边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排水沟、集水井及降水井的位置。
(2)开挖排水沟:按照设计尺寸开挖排水沟,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3)开挖集水井:按照设计尺寸开挖集水井,并进行混凝土浇筑。
(4)设置降水井:按照设计要求,在基坑底部及周边设置降水井,并安装井点降水系统。
(5)调试水泵:将水泵与井点降水系统连接,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6)运行降水: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根据水位变化,调整水泵运行,确保降水效果。
6. 降水注意事项:(1)降水过程中,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水泵运行。
(2)排水沟、集水井、降水井等设施应保持畅通,防止堵塞。
(3)基坑周边地面应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基坑5大降水方法及8步施工方案

基坑5大降水方法及8步施工方案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
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
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基坑降水方法和降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方法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明沟加集水井降水是一种人工排降法。
它具有施工方便,用具简单,费用低廉的特点,在施工现场应用的最为普遍。
在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中,这种方法往往作为阻挡法或其他降水方法的辅助排降水措施,它主要排除地下潜水、施工用水和天降雨水。
在地下水较丰富地区,若仅单独采用这种方法降水,由于基坑边坡渗水较多,锚喷网支护时使混凝土喷射难度加大(喷不上),有时加排水管也很难凑效,并且作业面泥泞不堪阻碍施工操作。
因此,这种降水方法一般不单独应用于高水位地区基坑边坡支护中,但在低水位地区或土层渗透系数很小及允许放坡的工程中可单独应用。
2.轻型井点降水轻型井点降水(一级轻型井点)是国内应用很广的降水方法,它比其他井点系统施工简单、安全、经济,特别适用于基坑面积不大,降低水位不深的场合。
该方法降低水位深度一般在3-6m之间,若要求降水深度大于6m,理论上可以采用多级井点系统,但要求基坑四周外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放坡或挖槽,这对于场地受限的基坑支护工程一般是不允许的,故常用的是一级轻型井点系统。
轻型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位0.1-50m/d,当土层渗透系数偏小时,需要采用在井点管顶部用粘土封填和保证井点系统各连接部位的气密性等措施,以提高整个井点系统的真空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喷射井点降水喷射井点系统能在井点底部产生250mm水银柱的真空度,其降低水位深度大,一般在8-20m范围。
它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与轻型井点一样,一般为0.1-50m/d。
但其抽水系统和喷射井管很复杂,运行故障率较高,且能量损耗很大,所需费用比其他井点法要高。
明沟、集水井降水方案

明沟、集水井降水方案一、工程概述门卫及消防泵房为单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地下一层),属于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消防泵房为一级)。
门卫总长为12.31m,总宽6.41m,建筑高度4.55m,室内外高差150mm。
建筑物占地面积83.5m!,建筑面积149.8m!(地上83.5m!,地下泵房66.3m!)。
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烈度为七度。
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编制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施工图纸4、现场实际勘察三、施工准备根据工程结构特点、进度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投入足够的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按种类和数量组织进场。
合理规划,暂时未用设备应未修完好待命。
四、施工现场降水及明沟排水简介计划基坑内基础外围采用开挖明排水沟、沟底用2-4cm石子满填,集水井采用红砖砌筑,以进一步降低地下水位,以及消除雨水对基础施工影响。
五、基坑明沟排水及集水井方案总述在开挖基坑过程中,预留出施工作业面的同时,对基坑边坡进行加宽处理。
沿基坑钢板桩底根挖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内分层填充2-4cm石子排水沟宽400mm,深于基础垫层以下500mm-600mm。
在基坑四周各设置一个集水井,基坑边坡土层中渗出的孔隙水及雨水将沿排水沟流向集水井,再有水泵将集水井内地下水通过降水干管排出。
1、明沟排水线路及集水井个数、为主的布置沿钢板桩底根贯通设置排水沟。
在基坑四周个设置一个集水井的原则,集水井均由排水沟外壁向边坡方向砌筑。
2、明排水沟的开挖排水沟按宽400mm,深500-600mm,沟外壁距钢板桩根部300mm,采取人工开挖方法。
排水沟上平为基底土平,底平采取两集水井之间距离中为最高点,按1%坡向集水井,保证排水沟排水通畅。
3、集水井的开挖和砌筑集水井底低于排水沟底500mm,保证潜水泵能全部没入水中,集水井开挖位置偏向边坡,保证后期施工基础筏板不受影响。
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指南

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指南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集水明排降水施工的指南与建议。
1. 引言
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旨在有效地收集和排放降水,以防止水浸和水患。
本指南将为施工人员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施工步骤
2.1 集水系统安装
在施工前,应对集水系统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确保集水系统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并能有效地收集降水。
安装各个集水设备,如雨水收集桶或地下管道,并确保其质量和密封性。
2.2 排水系统建设
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如地下排水管道或明渠,确保其能够迅速有效地排放积聚的降水。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水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并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和稳定性。
2.3 监测与维护
在施工完成后,应定期监测和维护集水明排降水系统。
清理和清洗集水设备,清理积聚的污物和杂物,并检查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
及时修复任何损坏或堵塞的部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集水明排降水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施工符合法律和环保标准。
- 在施工现场确保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 遵循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确保施工按照规范进行。
- 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集水明排降水施工的指南和建议,包括施工步骤、注意事项和监测维护等内容。
在进行施工时,请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要求,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集水井明沟排水方案

集水井明沟排水方案1. 引言集水井明沟排水方案是指通过建设集水井和明沟的方式,以实现对降水的有效集水和排水。
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建设中,有效的排水系统对于防止水灾和保障城市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集水井明沟排水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2. 方案设计2.1 集水井设计2.1.1 集水井位置选择集水井的位置应根据地形、道路布局和降水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集水井应位于低洼地带或降水较多区域的最低点,以便实现降水的快速集水。
同时,集水井的位置应便于施工和维护。
2.1.2 集水井尺寸集水井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降水量、集水面积和排水能力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集水井的尺寸应根据设计降雨量和集水面积进行计算,并留有一定余量,以防止排水不畅。
集水井的尺寸应满足规范要求,并考虑后续维护工作的需要。
2.2 明沟设计明沟是指用于将集水井收集到的降水快速引导到排水管道或水体的渠道。
明沟的设计应能够保证降水的快速排水,同时考虑渠道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2.2.1 明沟位置选择明沟的位置应与集水井相连,并在地势较低或排水困难的地方进行布置。
明沟的路径应尽量缩短,减少降水流失和水体外溢的可能性。
2.2.2 明沟尺寸明沟的尺寸应根据设计流量、土壤类型和坡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明沟的宽度和深度应满足排水需求,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塌方。
3. 施工要点3.1 集水井施工3.1.1 集水井基础施工集水井的基础施工包括挖掘基坑、浇筑混凝土底板和建立集水井壁。
基坑的深度应根据集水井尺寸和地下水位确定,底板和壁体的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3.1.2 集水井设备安装集水井设备包括进水口、泵站和出水口等。
设备的安装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2 明沟施工3.2.1 明沟挖掘明沟的挖掘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保证明沟的宽度和深度满足排水需求。
挖掘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边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并及时清理挖掘出的土方。
3.2.2 明沟护砌明沟的护砌应采用耐水、耐腐蚀的材料,以防止明沟的塌方和侵蚀。
集水明排降水方案初级版

宇业·天逸华府1、2、7、8#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华新建工集团**编制日期:10:22 PM目录1. 工程概况12. 场地工程地质情况12.1地层构造及岩性特征12.2场地水文及气象情况23. 基坑降排水设计33.1降水设计33.2排水设计34.施工方法54.1施工顺序及方法54.2考前须知75.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及处理方案96.抽水监测与管理97.平安文明施工措施97.1平安保证措施97.2文明保证措施10附录一:基坑涌水量计算书11附录二:1、2、7、8#布孔图线表13附录三:1、2、7、8#地质剖面图141.工程概况拟建**宇业·天逸华府工程位于**市高港区港城路北侧、通江路西侧、春城路南侧、王营路东侧,场地交通方便。
场地地形较为平坦,绝对标高变化*围为4.700~5.100m。
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详细位置见"工程位置示意图〞。
工程位置示意图本工程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基坑呈长方形,1#楼24×63m,基坑面积约1510m2;2#楼21×39m,基坑面积约820m2;7#楼21×69m,基坑面积约1500m2;8#楼21×69m,基坑面积约1500m2;基坑埋深为3.8m(从自然地面算起),最深处为6.8m〔集水井〕,个别部位深度5.1m。
由于基坑深度不大,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开挖时以进展坑内集水明排,降水深度在基底不小于0.5m。
2.场地工程地质情况以下数据均引自"宇业·天逸华府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1.地层构造及岩性特征分析据试验资料及地区经历,各土层渗透性详见表1:表1 各土层渗透性评价一览表该场地底层在基坑深度影响*围内自上而下分部依次为:0.0~1.0m:素填土〔地层编号①〕;1.0~2.1m:粉土夹粉砂〔地层编号②〕;2.1~22.0m:粉砂夹粉土〔地层编号③〕;以上数字参考详见"附录二:1、2、7、8#布孔图线表"及"附录三:1、2、7、8#地质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天津中铁建业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八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条件 (3)四、施工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方法 (6)七、进度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1、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贵州省有关施工规定。
2、《望谟布依枫林三期高层商住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贵州省建筑工程勘察院)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基础平面布置图5、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分析。
6、本企业现有的劳动力、技术、机械设备能力和施工管理经验。
7、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望谟枫林小城三期高层商住楼工程建设地点为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望谟县医院西700米;住宅A栋,-2+1+32F; 住宅B栋,-2+1+32F地上33层,地面以上高度住宅A栋米 ; 住宅B栋米;地下 2 层,地下室埋深米(相对于室外标高点);地下室埋深米(相对于室外标高点);总建筑面积:地上 m2,地下 m2,总用地面积: m2 。
2、施工工程条件:(1)、基坑底有明水由于基坑为中风化岩石层原因,设计的降水井不能满足降水要求,基坑底有明水出现。
由于基坑石方开挖时施工时,特别是人工捡底后更是不允许水的浸泡,因此本工程基坑施工时还需对基坑底明水进行处理。
(2)、地下室周边回填后仍需降水基坑降水工作在主体施工完成及地下室顶板回填土工程完成后方可停止,由于基坑为中风化岩石层原因,南面设计的明排水沟不能满足降水排水要求,加之排水沟位置还有孔桩急需施工,因此应确保地下室基础顺利施工,后应采取更有效的降水措施。
3、独立柱基、条形基础、地梁等开挖后松散层孔隙水较多。
为有效保障地下主体结构施工,预防积水较多对结构施工造成影响,需对基坑降水明排水进行设计,特编制此方案。
三、水文气象及场地水文条件1.水文气象(1)、该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总的特征: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暖湿共节。
(2)、测区多年平均气温为℃,春季多年平均气温℃,夏季多年平均气温℃,秋季多年平均气温为℃,冬季多年平均气温为7℃。
区内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7月最高平均为℃,1月最低平均为℃。
(4)、测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但月季分配不均,雨季平均降雨量为,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85,7%,日降雨量最多可达 mm(1991年7月9日),一般降雨量较少,其中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6月至7月为多雨期,故有“三月生春旱,六月有洪涝”之谚语。
年平均降雨强度为日 mm,6月可达每月 mm,一般情况是夏季有暴雨,冬季为绵长细雨,有时冬季会产生冻雨,对交通、电力和农业影响很大。
(5)、测区年平均蒸发量为 mm,其中,春季为 mm,夏季为 mm,秋季为 mm,冬季为 mm。
2、场地水文条件场区处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地带,气候温热湿润,雨量充沛。
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场地位置北东高南西低,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溶洞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溶洞裂隙水:含水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该地下水分布受岩溶管道和裂隙控制,水系较为丰富;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一般为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大,一般水量较小,无统一稳定地下水位。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由北东向南西排泄。
基岩裂隙承压水,粉质粘土、全风化片岩及强风划片岩富水性差,透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中风化片岩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有水蚀现象,为富水性良好的基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四、施工安排1、施工目标2 、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1)、针对基坑底有明水的措施本工程采用截、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截即是在沿地下室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再间隔30m 设置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φ100)将水抽出基坑。
地下室基坑底周边的排水沟底比地下室周边挡土墙条形基础清底完成后的面低600mm。
独立基础、电梯井、集水井等基坑内出现明水时应设置排水盲槽和集水坑,将明水通排水盲槽引入集水坑后,采用污水泵(出水口径φ100)循环排水,最终将水抽到基坑周边的集水坑内。
(2)、针对排水槽回填后降水措施确保地下室基坑回填后仍能降水,因此先在排水沟内用人工先填直径50mm的卵石层,深度为排水沟底至地下室条形基础顶面,用于过水,再在卵石层上铺一层土工布后再回填,集水坑内填直径50mm的卵石层,并在集水坑内设置内径为300mm,壁厚30mm水泥滤管接到基坑顶自然地面以上400mm,水泵改放到滤管内。
3.施工进度计划注:以实际发生的为准。
五、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1、技术准备(1)、施工前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工长和班组长熟悉基础施工图纸。
(2)、熟悉图纸后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同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
2、现场准备(1)、材料计划2天进场,临时设施完备。
(2)、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2资源配置计划(1)、机械需求计划(2)、劳动力需求计划(3)、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六、施工方法1、排水槽布置在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及集水坑(1)、沿地下室基坑底四周设置500mm宽的排水沟,并间隔30m左右设置800mm×800mm×1000mm的集水坑,共计10个集水坑,集水坑内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φ100)将水抽到坑顶。
排水沟和集水坑均采用M5水泥砂浆Mu15页岩砖砌筑,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
(2)、排水沟和集水坑石方采用挖掘机凿除,凿除的石方同剩余石方一起外运出场。
(3)、排水沟与集水坑的布置见“基坑明排降水平面布置图(基础平面布置图)”,集水坑位置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适当调整,以实际实施的为准。
(4)、由于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渗水较多,需要反复移泵,清理疏通临时水沟,根据开挖至今的前期出水经验,基坑明排降水时每日按2班,每班至少安排2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清理疏通临时水沟、移泵);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改为每日按1班,每班至少安排2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
2、排水沟做法基坑底排水沟剖面图3、集水坑做法基坑底集水坑平面图1-1剖面2-2剖面3-3剖面4、基坑明排降水管网排水系统中,集水井处的各泵采用DN100布料管排水管,将水抽到周边排水沟内;5、基础坑内的排水由于本工程基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属弱透水层,基础在施工过程会有很小的明水,遇明水垫层施工固难、防水层无法施工,因此必须将明水排除。
我公司计划采取如下措施:(1)、在基础垫层浇筑时,在基础垫层浇筑内用木方预留50mm×50mm的排水槽,排水槽从基础地梁或条形基础中间向两边对称布置,间距≤1500mm,最边上排水槽距基础边线50mm,通过排水槽将表面小明水流入排水沟最后引入集水坑内抽掉。
排水槽上盖100mm宽的木模板并用钉子固定,形成排水盲槽。
排水盲槽的做法如下图“排水盲槽大样图”所示:排水盲槽大样图(2)、独立基础相对较多,因此就在基坑开挖比开挖方案多挖300mm且比独立柱基底部底300mm,向一角排水作为排水积水坑,积水坑在浇筑基础混凝土时用基础混凝土回填,独立基础坑内抽水泵不固定,移动抽水。
(3)、集水井及电梯井排水的设置原则同独立基础,其临时集水坑位置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适当调整,以实际实施的为准。
七、进度保证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1)、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关键工期要严格控制,将总工期控制列为项目经理的主要责任目标,充分行使总包的责任及指挥、协调的职能。
(2)、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各工种设立专职工长,建立专业工长责任制,与项目经理签订责任书,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把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确质量、工期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业绩与经济利益挂钩。
(3)、坚持现场每晚工作会议制度。
每晚下班后,项目经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全体班组长,召开碰头工作会议,总结当天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详细部署第二天的安排,对可能发生的人员、机具、材料以及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困难充分估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第二天的工作顺利进行。
(4)、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全体施工人员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地进行工程施工。
2、工期的奖罚措施(1)、项目部制订施工工期奖罚措施及方法,采取工期奖罚直接与经济挂钩,调动施工班组的积极性,实现控制施工进度的目的。
(2)、进度考核分三阶段来实施以达到充分反映各施工班组的工期控制能力和施工速度。
第一阶段为以总进度计划编制楼层计划和日工作量计划;第二阶段为当第一个阶段不能完成的班组制订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计划;第三阶段为第一、二阶段未达到的班组进行总工期考核。
在原总进度计划的要求上,控制全部施工工期,并最终能够达到施工工期的班组,应得到控制总施工工期规定的工期资金。
(3)、多次达不到施工进度的班组,要求进行措施上的压力,项目部应及时采用强制调换或增加施工人员、停工整顿、责令加班加点弥补的有效措施。
八、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班组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
经过“三检”的工序最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2)、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
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
施工技术人员、测量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同时办好验线、验桩手续。
(4)、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员进行质量控制。
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槽开挖下口线测放到槽底,并及时控制开挖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