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医学教育不仅是教授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提高其创新能力。但目前医学教育对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属于薄弱环节。由于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1],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研究对象病原微生物与临床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我们可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
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长期以来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对实验教学研究不足,造成实验教学观念落后[2],在教学目标上,实验教学被看做是对理论的验证;在实验内容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且实验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应以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方法、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搭建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平台,注重对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将验证性、单纯操作性实验教学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教学。
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不同实验内容,我们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启发提问式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无暇思考,学生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能使学生在课前对实验目的、实验意义和实验方案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首先课堂提问,督促学生预习,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启发学生互相解答。这样的互动局面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机会,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哪些细菌可以引起化脓性感染?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如何?这些细菌对哪些抗生素敏感?”,通过实验课药物敏感试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抗生素的抑菌环,通过抑菌环的大小来判断哪种抗生素对此病原菌敏感,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即复习了理论知识,又可以讲解实验原理,学生也感到学以致用,极大增长了学习兴趣。再如以病例为中心讨论微生物的致病、诊断和防治,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桥梁学科,与临床学科联系非常紧密。根据课程安排,医学微生物学在基础医学课的后期进行。此时学生尚未接触临床,但对与临床相关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如何从”微”入”宏”,将微生物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呢?我们在实验中引入一些临床典型病例,要求学生由微生物知识入手进行分析,如:”5岁患儿,高热、咽痛、伴膝关节游走性疼痛。查体:T39.5℃,咽峡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颌下及颈淋巴结肿大,右膝关节红肿,小腿内侧可见数个轮廓清晰的环形红斑。血常规:WBC 11×109/L,NEU 0.85,C反应蛋白阳性。”让学生讨论临床诊断为何病?如何通过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证实该诊断?防治原则有哪些?用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自学和讨论,启发学生学习病原微生物学的主要微生物学性状与致病、实验室诊断和疾病控制等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学方式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医学各专业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4年前,我们实验室引进了多媒体设备,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增强了实验课的直观性、重复性和趣味性,通过电脑课件,展示清晰图片,演示关键操作,缩短教师讲述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动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强教师的过程检查力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有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懒惰,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在上面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注意事项等实验内容时,有些学生不注意听,一些操作性实验教师在前面做示范,有些同学也不注意看,在座位上玩手机或互相说话,轮到自己操作时,他们根本就不知如何做,索性就胡乱做,甚至有些同学就不做。微生物实验所用实验材料多,比较复杂,常常用到活菌,如果学生不认真操作,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的污染,那样后果就严重了。为了生物安全,也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我们的教师加强了过程检查力度。如在”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中,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显微镜找到一个标本,并准确描述其形态特征,标本名称,教师记录检查后记录结果,作为平时成绩。又如在”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中,要求学生每人接种一块普通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按分区划线法接种,要求分离出单个菌落,教师根据培养的结果记录成績,这样学生做实验时就非常认真,杜绝了实验课上”糊弄”现象。
4完善考核制度,综合测评学生
实验考核是对学生参加实验学习的综合测评,包括实验考勤、实验操作的考核、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随堂小测验及实验考试成绩。共占医学微生物课程期终总成绩的30%,具体如下:
严格考勤,认真记录,规范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和严格的纪律性;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实验操作的考核非常重要,是衡量学生掌握微生物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我们着重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技术、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革兰氏染色技术、倍比稀释技术等进行考核。每个教师监考一个考场,学生随机抽取一个实验项目,教师在监考时可根据实验内容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综合给出实验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注意事项的综合描述。既是对学生完成质量的反馈,也是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本室教师都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督促学生改进,并杜绝实验报告中学生”抄袭”、”拼凑”等不良行为。
随堂小测验是督促学生认真听讲、认真操作、认真复习的好方法。实验课上教师经常抽出5~10min的时间来个小测验,把实验应该掌握的重点、常见问题考考。
实验考试是所有实验项目完成后实验课的最后一项工作,我们提前在显微镜下摆好10张微生物标本,一次放进10个学生轮流观察这10个标本,把观察到的结果写在纸上。实验考试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5开放实验室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开放实验室,并不是简单的打开实验室的大门,让学生自由进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备实验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学计划外的实验任务,促进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我校每年投入一定经费,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以育人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他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它既是第一课堂的有意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实验室开展的第二课堂项目有”伤寒血清抗体的制备”、”幼儿蛲虫感染率的调查”、”学生螨虫感染率的调查”、”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总之,我们在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正在不断摸索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力图实验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红艳,王桂房.在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J].热带医学杂志,2009,9(6):712-713.
[2]唐朝京,涂瑞斌,库锡树,等.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