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件
目录
• 历史地理学概述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应用价值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01
历史地理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历史地理学最初以描述性研究为主,随着学科的发展 ,逐渐进入分析性阶段,开始深入探究地理环境变化 的内在机制。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的凸显,历史地理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呈现出跨学科和全球化的趋势。目前,历史地理学 在自然灾害、城市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 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 科学支持。
05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利用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历史时期地理环境重建 和空间分析。
数字人文技术
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历史地理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可视化和交互,提 高研究效率和成果展示效果。
分子地理学技术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迁徙、遗传和基因交流等 。
历史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探究地理现象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它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需要综合运用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结词
历史地理学旨在揭示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地理环境提 供科学依据。
0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感悟
《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知识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疆域、政区、古都、农业、工商业、人口、交通、文化、军事等分支;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历史地理学注定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的特性。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它以人地关系为枢纽,研究社会和历史文化在地理环境作用下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自人类产生以来至当代以前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文环境也有重大改变。
“以大地山川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各具空间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根据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行政区划、都邑聚落、道路关隘、民风习俗,以及伴随这一切而出现的人口、物资流动。
所有历史时期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仅停留在过去时段,成为解读中国地理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时,我们可以系统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掌握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等的分布。
其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军事地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丰富他们的军事知识。
2.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的,而研究资料、时间又多是历史学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隋唐宋元时的地理总志、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史学典籍,可以管中窥豹,提炼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可以理清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脉络,在大脑中建构一部环境视角的中国历史。
3.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最终归结点。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和王朝的兴衰以及地域的变迁,都对中国的历史地理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在战国时期,中国的疆域范围比较狭窄,只包括中原地区和一些周边地区。而在秦朝和汉朝时期,中国开始进行统一和扩张,将辽阔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都纳入了疆域之内。
此外,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也给中国的历史地理带来了重要影响。例如,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的河流演变,造就了中国河流文明;而地震和洪水也在某些时期对中国的历史地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历经漫长岁月的演变和变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地理文化。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南北纵深横跨着广袤的土地,东部与太平洋相连,西部与中亚接壤,北部与蒙古和俄罗斯毗邻,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交界。
中国的历史地理状况多种多样,其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复杂的地貌构成为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拥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长城、故宫、天坛、兵马俑、颐和园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的多样性,也反映在各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上。例如,中国南方的水乡文化、北方的草原文化、西部的丝绸之路文化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中国的山水风景和地理环境也对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黄山的奇特地貌、西湖的秀丽景致等,都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是研究中国境内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的学科。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这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境内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这些地理要素对历史人文活动的影响。
地形起伏不平,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的自然屏障,给中国历史上的战争、迁徙、交通等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长江流经中国南方地区,为南方地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农业条件,使得南方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快。
而黄河则是中国北方地区的母亲河,虽然黄河泛滥频繁,但也为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气候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域横跨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多样。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农业生产和人口聚居;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农业生产条件较为困难。
这也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南方地区相对较为发达,而北方地区相对较为落后。
水文资源在中国历史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这些水系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比如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其流域广阔,水资源丰富,为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位于江西省,为当地的渔业和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中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各地的土壤肥沃程度不同。
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土壤养分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北方地区的土壤则相对贫瘠,较为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这也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南方地区农业相对较为发达,而北方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水土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植被类型多样,有森林、草原、沙漠等。
中国南方地区植被茂密,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北方地区植被稀疏,草原面积较大。
这也为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北方地区则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优势课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意义更大。
为了能使我们达到喜闻乐见的目的,学校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使我们能够通过大量图片了解到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特别是大学生明确在目前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促使我国的社会能够可持续科学协调的发展。
通过老师讲授这门课程,使我们了解我国历史上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演变情况,了解中华民族和我们伟大祖国历史上的变迁和形成过程,激发我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激情,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
既使我们掌握了历史地理知识,又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操。
这门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课程的重点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
这个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学文的不喜欢理,学理的不喜欢文。
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用多媒体生动的表现出来,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也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尽可能多的联系实际,让我们身临其境进行考察。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这门课程与现实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历史上的环境演变对今天的影响、西部大开发理论提出的依据等都与历史地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讲好这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我国国情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正快速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转轨的任务也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了各学科教学面前。
从静态上看,素质构成基本有以下五个因素: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素质。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方面分析,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心理的、劳动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的意义
绪论第一节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现象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概括地说,也就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特点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就其主要凭借的资料(历史文献)和研究的时间(人类历史时期)而论,它基本上与历史学相同;就其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而论,它又属于地理学的范畴。
它是在两个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因而是介于历史科学和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和历史学、地理学的关系都同样密切。
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学研究的客体是共同的,只有时间上的差异,地理学是研究今天人类活动的地理,历史地理学则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地理,因此,历史地理学应属于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历史地理学不同于“考古学”。
后者主要根据历史遗物、遗迹,地理环境只属于它广泛的研究对象之一,其研究的时间包括文字记载之前的原始社会;而历史地理学则主要根据历史文献,研究对象仅限于地理环境并主要是有文字记载的时期。
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早在原始社会即已开始,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要内容的历史地理学,也就不能不追溯到原始社会,并把它作为研究的起点和上限,只是人类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才有能力以自己的经济活动改变地理环境的面貌,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其影响也越来越巨大深刻,以致今天地理环境的面貌,无处不直接或间接地留下人类活动的烙印。
另一方面,即使对有文字记载时期的地理环境的研究,除主要依靠历史文献外,也还必须借助于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及遗物等所提供的资料。
因而,历史地理学与考古学虽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相辅相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地理学也不同于“古地理学”。
后者是研究人类历史以前地质时期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演变规律,也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够通过自己的经济活动,在大地表面引起显著的改变,或留下显明痕迹以前的地理环境变化;而历史地理学所研究的是历史时期主要由于人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地理变化。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感悟
学习《中国历史地理》感悟《中国历史地理》是一门知识性非常强的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涵盖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疆域、政区、古都、农业、工商业、人口、交通、文化、军事等分支;涉及的学科众多,包括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等。
历史地理学注定具有一定的交叉学科的特性。
课程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它以人地关系为枢纽,研究社会和历史文化在地理环境作用下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
自人类产生以来至当代以前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文环境也有重大改变。
“以大地山川为基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各具空间特征的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根据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产生了行政区划、都邑聚落、道路关隘、民风习俗,以及伴随这一切而出现的人口、物资流动。
所有历史时期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仅停留在过去时段,成为解读中国地理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天,成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学习《中国历史地理》课程时,我们可以系统了解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的变迁,掌握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军事地理、文化地理等的分布。
其中,我们通过对历史军事地理的了解和掌握,可以丰富他们的军事知识。
2.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学的,而研究资料、时间又多是历史学的。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以及隋唐宋元时的地理总志、明清时期的地方志等史学典籍,可以管中窥豹,提炼不同时代历史发展的特点;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在不同历史朝代的变迁过程,可以理清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的发展脉络,在大脑中建构一部环境视角的中国历史。
3.有助于我们掌握历史时期中国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PPT课件
13
●《尚书·禹贡》。
全文1193字。被称为“古今地理志之祖”。以天然山脉、河流、海 岸作为划分州境的地理依据。详细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九州的划分, 山川的方位和脉络,物产分布,土壤性质等。
关于《禹贡》的考证专著有23种。所以1934年3月1日创刊了《禹贡》 半月刊,1936年5月成立了“禹贡学会”,从其英文译名来看,就是中 国历史地理学。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网站名为“禹贡网“。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
导
论
主要讲三个问题:
☆历史地理学的含义及其与其相关学科的关 系。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2
一、历史地理学的含义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一切地理现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概括地说,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的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内容为:
不过,本书不论是内容或语言,都显得荒诞奇伟,作为历史资料来 运用,必须经过分析研究,即便是山脉、水道,也要祥加考证。
15
☆正史中的《地理志》类及后人辑佚研究资料 。二十四史中
有《地理志》的共16部,无《地理志》的8部。加上《清史稿》、《新 元史》共18部。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10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 读书报告
我国历史地理概述作者:邹逸麟读书报告1.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地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历史地理概述一书中,作者邹逸麟从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我国地理的特点、我国历史与地理、地理条件与历史事件等多个角度对我国历史地理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2.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样的国家,而这些地理特点直接影响了我国历史的发展。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我国地理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地势、气候、水文、人文等多方面因素,并指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
3. 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
我国的东部地区地势平坦,适宜农业生产,因此这一地区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同时也是政治、经济中心。
而西部的地形崎岖,气候条件恶劣,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
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我国历史上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4. 作者在书中还探讨了我国历史与地理的内在通联。
地理条件的不同直接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的南北分治、统一和分裂、文明的传播和融合等重大事件。
通过深入挖掘我国历史与地理的内在通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
5. 书中还对地理条件与历史事件进行了具体分析。
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地理数据,说明了地理条件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比如黄河的泛滥导致了华夏文明的诞生,长江的流域孕育了长江文明,西部的气候条件限制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等等。
6. 在对我国历史地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后,作者最终得出了我国历史地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的结论。
我国历史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直接塑造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这种深刻的认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和社会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7. 总的来看,我国历史地理概述一书以其严谨的分析、深刻的观点和丰富的实证材料,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历史地理的各个方面,对于了解我国的历史演变、认识我国的历史现实和研究我国的历史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笔记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马年五六千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覆盖有面积广大而丰富的天然植被,根据天然植被分布情况,从东南向西北,大致可分为森林、草原和荒漠两个地带。
【森林原始植被状况】从大兴安岭北段,东南沿嫩江折向西南,经冀北、晋北、陕北、川北至西藏东南一线,此线以南为中国古代主要森林地带,约占中国总面积1/2,可分为四个地区: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寒温带、温带林区。
2、华北暖温带林区。
包括辽东丘陵、辽河下游平原、冀北山地、黄土高原东南部、豫中豫西丘陵、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山东丘陵。
3、华中、西南亚热带林区。
包括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江南丘陵、闽浙江山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贵州高原、云南高原中北部、南岭山地、两广丘陵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4、华南、滇南、藏南热带林区。
包括福建福州以南、台湾、两广丘陵中南部、海南岛、南海诸岛、云南高原南部。
【草原荒漠原始植被状况】原始草原地带:大兴安岭南段、呼伦贝尔草原、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中南部。
原始荒漠地带: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
【植被的变迁】经过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的长期开拓垦殖,大规模地改变了中国天然植被的面貌,生产了不可记数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文化流长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由于对自然界规律认识不足,无计划的滥砍滥伐,尤其是历代统治者无限制地索取,使自然界失去了平衡。
这种破坏越到近代越严重。
5000年来中国植被变迁特点:天然植被逐渐地区缩减,栽培植被代替天然植被。
战国以后,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天然植被迅速遭到破坏。
1、华北平原:是中国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原植被变迁最大、最频繁的地区,也是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干扰最甚的地区。
2、黄河中游地区:3、太行山区、晋北地区:4、豫鄂川陕交接地区:为天然植被破坏较晚而程度极为严重的典型地区。
历史时期水系的变迁一、黄河下游河道变迁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干流全长5464公里。
《中国历史地理》读后感1500字
《中国历史地理》读后感15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中国历史地理》读后感1500字作为一名地理人,最近有在看《中国地名大会》,看后感觉一些地理知识自己还是很有欠缺的,于是把蓝勇编的《中国历史地理》仔细的看了一遍,看后还是很有收获的。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读后感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读后感《<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一开始,我还担心这本书会很枯燥,毕竟历史地理啥的,感觉会很复杂。
可是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住啦!书里讲了好多有趣的地方,就好像带着我穿越了时空去旅行。
比如说,讲到黄河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汹涌澎湃的河水奔腾不息。
它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孩子,到处乱跑改道;有时候又像个愤怒的巨人,发大水淹没好多地方。
这难道不像我们班里那些调皮捣蛋的同学,时不时给老师制造点小麻烦?还有讲到长城的时候,我眼前就出现了那长长的、蜿蜒在山间的巨龙。
它雄伟壮观,保护着我们的祖先。
这长城多像我们身边那些勇敢的大人,为我们遮风挡雨呀!我跟爸爸妈妈分享我读的这些内容,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爸爸说:“孩子,这书里的知识可珍贵啦!”妈妈接着说:“是呀,你可得好好读,多学点。
”我不服气地反问:“难道你们就知道得多?”他们俩相视一笑。
读着读着,我发现历史地理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影响。
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不同的科目,数学能帮助我们解决逻辑问题,语文让我们会表达,它们一起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不是吗?而且,书里还提到了很多古代的城市。
那些城市有的繁华一时,后来却衰落了;有的一直延续到现在,变得越来越美。
这多像人生啊,有起有落,难道不是吗?通过这本书,我好像认识了好多古代的朋友,知道了他们生活的地方,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这感觉太棒啦!我想说,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我对历史地理的好奇之门。
它让我知道,过去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
我以后还要读更多这样的好书,去探索更多的奥秘!你们难道不想也来读一读吗?。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地理历史概括,中国地理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历史概括,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中华地理历史概览: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
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
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
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
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我们的历史舞台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古老的舞台之一,这舞台就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中国疆土。
它位于亚洲东部,介于惊涛万里的太平洋和高耸天际的帕米尔高原之间。
大约纪元前三十世纪前后,遥远的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较近的印度,都在萌芽他们的古文明时,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中国文明。
这文明一直延续,并于不断扬弃后,发扬光大,直到今日。
当时的中国人自以为恰恰地居于世界的中心,所以自称中国,意义是位于全世界中心的国度。
又因为所居住的土地美丽可爱,所以自称中华,华的意义正是美丽可爱。
至于自称和被称为汉民族或汉人,那是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的事。
在纪元前三世纪和纪元前二十二世纪时,也曾自称和被称为秦人或夏人,前者谓秦王朝之人,后者谓夏王朝之人。
中国跟任何一个文明古国一样,从小小的原始部落和小小的地区,不断的联合、融化和扩张,而终于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截至二十世纪初叶,中国疆域面积达1140万平方公里。
最西到帕米尔高原(东经74度),最东到乌苏里江口(东经135度),最北到黑龙江省的漠河县漠河镇(北纬53度),最南到南中国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中华人就在这个空间上降生、成长,中国历史也在这个舞台上演出。
一、太空中国马上中国现在,让我们搭乘可以跟光速相等速度的太空船,从广阔的太平洋向西飞航。
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排日本列岛,安静地斜卧在巨涛之中,它上面几乎全是山脉,而且我们还可能察觉到它不断的在颤动,那里是世界上闻名的火山地带,日本列岛正座落在上面。
王育民著《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介绍
作者: 邹逸麟
出版物刊名: 学术月刊
页码: 79-80页
主题词: 历史地理学;历史自然地理;基本内容;概论;中国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介绍;珠江三角洲;水利灌溉;水经注
摘要: <正> 近几年来,经常收到社会上一些青年同志的来信,希望我们推荐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基本内容的著作,供他们自学之用.我们总是怀着深深的歉意给他们回信说:目前尚没有这样一本著作,希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的著作问世.接着介绍几本有关历史地理的基本典籍,如《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和国内几位前辈学者的一些论文专著,满足他们自学历史地理的需要.。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其辉煌的文化遗产和地理优势,以及悠久的历史,已经让其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家之一、中国
的地理位置也极具影响力,它位于亚洲,北边接壤塞尔维亚,东边接壤朝
鲜半岛,南边接壤越南,西边接壤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被大西洋、太平
洋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洋等多个洋海环绕的地域。
地形上,中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高原和丘陵地带。
其中高原地带是
中国最大的地形特征,主要包括青藏高原、滇黄高原、冀东高原以及广西
桂中高原等。
此外,中国还有大量地区充满山脉,河流,湖泊,火山,沙漠,森林等多元化的地形景观。
在地质构造上,中国大部分为克拉通地块,属于西亚洲地块,位于欧
洲地块和东亚地块之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形边界区。
根据地质结构,
中国被分成了东部主要由古老的坦桑尼亚地块和新近维京地块组成,西部
由古老纳米比亚地块组成,中部由中国和印度地块组成。
气候上,中国总体上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在不同地区也有热带气候
地带,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暖温带气候和西部山地地区的寒带型气候。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第二章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第一节气候与植被主旨: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自然环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每次重大变化,都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反之,人类的活动,也同样影响、改变着周围的自然环境。
了解5000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理解全球性气候变化同人类活动存在什么关系?5000年来东亚大陆气候环境如何变化,与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社会文化形态之间是否有对应的关系?分析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方法:1.考古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前(before 500 BC),依靠地层沉积相、考古、孢粉分析2.物候资料时期:距今2500年至500年前(500BC—1400AD),根据物候、文献与考古实物记载3.方志资料时期:距今500年以来(since1400),利用地方志一.气候变化多年来地理和考古研究已经证实,自更新世晚期(距今2万年前后)末次冰期以后的全新世时期,曾出现过全球性的气候回暖,时间大致在距今7500年至2500年之间,即中全新世时期。
在中国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时期。
距今5000年是一个分界线。
5000年以前气候和温度明显上升,而5000年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干燥度增加。
持续至现在,其间又有若干次以世纪为期的气温回升和复降。
(一)距今5000年前的温暖潮湿气候在不同地区暖湿气候的证据及人类活动的遗迹:地层沉积相,孢粉分析,人类文化考古。
华北京津地区北京西郊,燕山南麓,三河,渤海湾北岸宁河、宝坻、唐山一带孢粉研究发现以栎树为代表的阔叶乔木大量增加,发现目前只能生长于江淮地区田间沼泽的水蕨孢子,发现喜暖湿,栖于沼泽地的梅氏糜鹿(“四不像鹿”)。
说明当时华北地区湖沼丛生,年均温度较今天高出约2度。
如:北京温泉至北安河一带泥炭堆积达1100万立方米,是过去林木繁茂造成的沉积相。
海平面比今天要高,即存在全新世海侵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导论)
顾颉刚、史念海 《中国疆域沿革史》
《 唐 代 历史 史念 地海 理 研 究 》
《 历 史 地 理 学侯 的仁 理之 论 与 实 践 》
《 中 国邹 历逸 史麟 人主 文编 地 理 》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地理学是以探索历史时期自然环 境与人文活动的演变过程、规律和发展趋 向为研究目的,并以给当前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历史参考资料和 有意义的建议为主要宗旨。
● 《汉书·地理志》
《汉书 · 地理志》在沿革地理中简称汉志,至今仍在沿 用,其构成包括《尚书 · 禹贡》及《周礼·职方》,西汉郡 县统计资料及其注记,刘向《域分》和朱赣《风俗》三部 分。 第二部分列出西汉成帝元延(前12——前9年)、绥 和(前8——前7年)间103郡国、1587个县(实际上列出 1578个县,缺9个县),加之历史、地理内容都很丰富的 注记,毫无疑问,是《汉书 · 地理志》的主题部分。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研究方法必然是历史学和地理学的 交叉、也必然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融合。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和考古学成果的利用 。
☆地理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
☆历史文献研究法 历史地理学主要借助文献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上地理现 象的分布、变迁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很多地理现象是人 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如运河的开凿、都城的建置、疆域的形 成、政区的划分。
☆ 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仅在于“复原” 过 去时代的地理景观,而且还必须探索其发展演变的 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 历史地理学更要探究历史时期人类群体为生活如 何组织空间这一现象,也就是“人地关系”,地理 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归根到底在于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珍惜大自然, 人类在利用大自然的同时,千万别忘记了大自然对 我们的一次次警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久远又新近的学科。
说它久远,是因为从《尚书·禹贡》开始,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开辟了一个传统——沿革地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
然而,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它只是其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它不仅包括历史人文地理,还有历史自然地理以及地图编绘等方面。
从那以后,实现了由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的转变,现代地理学为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邹逸麟教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是一本相当详尽的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它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变化与变迁。
在全书开头略为不足的是,它并没有去强调“中国”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应当指出,这里的“中国”并非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而是历史上的中国,它的范围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范围,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全书并不只局限于区域沿革地理,而是与自然地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上篇首先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变迁。
分气候和植被、水系、海岸线、沙漠四方面来讲述,每一方面都按照时间来分析。
总的来说,它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取几个地区进行剖析,然后加以总结,其实本来这样很好,因为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其中的确存在着一个问题,先看几个例子,作者对于植被变迁选取的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地区、太行山区及晋北地区和豫鄂川陕交界区,水系变迁选取的是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海河和黄淮海平原湖沼,海岸线变迁选取的是辽东湾、渤海湾、苏北海岸、长江口和杭州湾,我并不是否认作者所选取的区域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但看看上面例子的无一例外是中原王朝严格控制的范围,那时看来的蛮夷地区一个都没有,没有珠江、没有岭南,也没有青藏地区,或许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但的确不是个别现象,它造成的不仅是分析的不全面,更是反映在潜意识中所谓正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分野存在,中原与江南等区域仍然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中篇讲的是疆域与政区的变迁,也就是悠久的沿革地理。
疆域部分由先秦开始一直写下来,对于重大的由于扩张或战争等造成的边境的改变都叙述得很详细,但稍微缺少总体的分析,而且没有深入探究在这个表面领土扩展趋势下,结合各代的历史地理著作,人们的空间表达有着怎样的观念的变化。
政区部分,先秦的较为粗略,对于重要的著作诸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都只是简单一提,尽管这些都不是夏商周的行政区划,但它们实际上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人们的政区观念,这里完全忽略了。
由秦开始,郡县制施行,一直到元明清三朝的行省时代的区划的改变,都记录得很详尽,而具体到每一部分的统辖范围则没有多说。
这个部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不仅仅将中央王朝的政区罗列,对中央王朝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架构也有具体分析,突破了以汉族为中心的狭隘观念,以更广阔的目光看待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变迁。
下篇讲述社会经济环境变迁,首先阐述农牧界限变迁,再分析农业、纺织业的产业发展,但缺少了对畜牧业的讨论,最后进行一系列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交通部分,不仅讲国家内的状况,还涉及对外的,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最后,我觉得在结尾应该讲述一下自古以来的历史地理学的已有成绩,或者是
在开头部分,因为所有的成果除了今人的努力外,还有古人的成果,及时的回顾与分析,使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分析的逻辑与条理,领略到作者突破沿革地理、中央王朝和国土本身的视野之广阔,这种思考深远的方式我想不单单作用在历史学习上,还有日常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