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久远又新近的学科。说它久远,是因为从《尚书·禹 贡》开始,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开辟了一个传统——沿革地理,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然而,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它只是 其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它不仅包括历 史人文地理,还有历史自然地理以及地图编绘等方面。从那以后,实现了由沿革地 理到历史地理的转变,现代地理学为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在开头部分,因为所有的成果除了今人的努力外,还有古人的成果,及时的回顾与 分析,使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分析的逻辑与条理,领 略到作者突破沿革地理、中央王朝和国土本身的视野之广阔,这种思考深远的方式 我想不单单作用在历史学习上,还有日常生活,以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来人生的方方面面。
邹逸麟教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是一本相当详尽的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它 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变化与变迁。在 全书开头略为不足的是,它并没有去强调“中国”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应当指出, 这里的“中国”并非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而是历史上的中国,它的范围是历史上 中国的疆域范围,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下篇讲述社会经济环境变迁,首先阐述农牧界限变迁,再分析农业、纺织业的 产业发展,但缺少了对畜牧业的讨论,最后进行一系列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 理、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交通部分,不仅讲国家内的状况,还涉及对外的, 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最后,我觉得在结尾应该讲述一下自古以来的历史地理学的已有成绩,或者是
全书并不只局限于区域沿革地理,而是与自然地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上篇首 先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变迁。分气候和植被、水系、海岸线、沙漠四方面来讲述, 每一方面都按照时间来分析。总的来说,它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取几个地区 进行剖析,然后加以总结,其实本来这样很好,因为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而不可能 做到面面俱到。但其中的确存在着一个问题,先看几个例子,作者对于植被变迁选 取的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地区、太行山区及晋北地区和豫鄂川陕交界区,水系变 迁选取的是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海河和黄淮海平原湖沼,海岸线变迁选取的是 辽东湾、渤海湾、苏北海岸、长江口和杭州湾,我并不是否认作者所选取的区域的 重要性和代表性,但看看上面例子的无一例外是中原王朝严格控制的范围,那时看 来的蛮夷地区一个都没有,没有珠江、没有岭南,也没有青藏地区,或许这是由于 各种原因造成的,但的确不是个别现象,它造成的不仅是分析的不全面,更是反映 在潜意识中所谓正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分野存在,中原与江南等区域仍然有着其他 地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中篇讲的是疆域与政区的变迁,也就是悠久的沿革地理。疆域部分由先秦开始 一直写下来,对于重大的由于扩张或战争等造成的边境的改变都叙述得很详细,但 稍微缺少总体的分析,而且没有深入探究在这个表面领土扩展趋势下,结合各代的 历史地理著作,人们的空间表达有着怎样的观念的变化。政区部分,先秦的较为粗 略,对于重要的著作诸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 始览》都只是简单一提,尽管这些都不是夏商周的行政区划,但它们实际上也反映 了战国时期的人们的政区观念,这里完全忽略了。由秦开始,郡县制施行,一直到 元明清三朝的行省时代的区划的改变,都记录得很详尽,而具体到每一部分的统辖 范围则没有多说。这个部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不仅仅将中央王朝的政区罗列,对 中央王朝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架构也有具体分析,突破了以汉族为中心的狭隘观念, 以更广阔的目光看待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变迁。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久远又新近的学科。说它久远,是因为从《尚书·禹 贡》开始,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开辟了一个传统——沿革地理,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然而,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它只是 其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它不仅包括历 史人文地理,还有历史自然地理以及地图编绘等方面。从那以后,实现了由沿革地 理到历史地理的转变,现代地理学为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在开头部分,因为所有的成果除了今人的努力外,还有古人的成果,及时的回顾与 分析,使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站得更高、望得更远。
通过阅读和学习这本书,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分析的逻辑与条理,领 略到作者突破沿革地理、中央王朝和国土本身的视野之广阔,这种思考深远的方式 我想不单单作用在历史学习上,还有日常生活,以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来人生的方方面面。
邹逸麟教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是一本相当详尽的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它 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变化与变迁。在 全书开头略为不足的是,它并没有去强调“中国”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应当指出, 这里的“中国”并非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而是历史上的中国,它的范围是历史上 中国的疆域范围,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下篇讲述社会经济环境变迁,首先阐述农牧界限变迁,再分析农业、纺织业的 产业发展,但缺少了对畜牧业的讨论,最后进行一系列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 理、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交通部分,不仅讲国家内的状况,还涉及对外的, 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最后,我觉得在结尾应该讲述一下自古以来的历史地理学的已有成绩,或者是
全书并不只局限于区域沿革地理,而是与自然地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上篇首 先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变迁。分气候和植被、水系、海岸线、沙漠四方面来讲述, 每一方面都按照时间来分析。总的来说,它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取几个地区 进行剖析,然后加以总结,其实本来这样很好,因为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而不可能 做到面面俱到。但其中的确存在着一个问题,先看几个例子,作者对于植被变迁选 取的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地区、太行山区及晋北地区和豫鄂川陕交界区,水系变 迁选取的是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海河和黄淮海平原湖沼,海岸线变迁选取的是 辽东湾、渤海湾、苏北海岸、长江口和杭州湾,我并不是否认作者所选取的区域的 重要性和代表性,但看看上面例子的无一例外是中原王朝严格控制的范围,那时看 来的蛮夷地区一个都没有,没有珠江、没有岭南,也没有青藏地区,或许这是由于 各种原因造成的,但的确不是个别现象,它造成的不仅是分析的不全面,更是反映 在潜意识中所谓正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分野存在,中原与江南等区域仍然有着其他 地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中篇讲的是疆域与政区的变迁,也就是悠久的沿革地理。疆域部分由先秦开始 一直写下来,对于重大的由于扩张或战争等造成的边境的改变都叙述得很详细,但 稍微缺少总体的分析,而且没有深入探究在这个表面领土扩展趋势下,结合各代的 历史地理著作,人们的空间表达有着怎样的观念的变化。政区部分,先秦的较为粗 略,对于重要的著作诸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 始览》都只是简单一提,尽管这些都不是夏商周的行政区划,但它们实际上也反映 了战国时期的人们的政区观念,这里完全忽略了。由秦开始,郡县制施行,一直到 元明清三朝的行省时代的区划的改变,都记录得很详尽,而具体到每一部分的统辖 范围则没有多说。这个部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不仅仅将中央王朝的政区罗列,对 中央王朝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架构也有具体分析,突破了以汉族为中心的狭隘观念, 以更广阔的目光看待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