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二、声音的传播
1.声波 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
2.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播声音。
三、声速
1.意义 描述声音传播的 快慢 的物理量。
2.大小 声音在 每秒内 传播的距离。
3.影响因素 (1)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温度:在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
【例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
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
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
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
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
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例 2】将耳朵贴在一足够长的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 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点拨:这是考查声速的问题,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 过相同的距离,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用的时间不同。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大,在固体中的 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的大。 A
5.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是
m/s。一个雷雨天,小芸从看
到闪电到听到雷声大约经过 3s,由此你估算打雷处到小芸的距离大
约是
m。
340 1020
6.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 A.良好的耳朵→介质→物体振动 B.介质→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介质→良好的耳朵 D.物体振动→良好的耳朵→介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完整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完整版)

交流与归纳:根据以上发声的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新知讲解 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也停止。
声源。
跟踪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多选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新知讲解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波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新知讲解
声波
鼓膜振动 听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大脑
三、声速
1.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猜想与假设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媒介物质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真空罩里的闹钟
新知讲解
分析与归纳: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听到铃声吗? 能听到铃声。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 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新课导入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新知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交流与思考: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新知讲解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 在振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 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
程是:老师的声带__振__动__ ,在空气中产生 _声__波___,再引起学生的鼓膜_振__动__ 。
6.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_3_4_0_m/s,等于 _1_2_2_4_ km/h。
7.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
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0_._1_s_,人耳能把原
空气(15℃) 空气(25℃) 软木(25℃) 煤油(25℃)
水 (常温)
340 346 500 1324 1500
海水(25 ℃) 铜(棒) 大理石 铝(棒) 铁(棒)
1531 3750 3810 5000 5200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
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
音可以通过空___气__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___动__。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 也听不到彼此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真__空_____不能传声。
4.用两个小纸可__以__通__过__固__体__传__播__。
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熟记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
速度为 340m/s
巩固练习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___动___, __振__动___停止, 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靠的是_声___带___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要靠_介__质___,一切_固__体__、 _液___体_、 _气__体__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你知 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都有些什么特征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2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2张PPT)

蜜蜂嗡嗡响
流水声
敲鼓
弹吉它
吹笛子
二、声音的传播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动动手:用身边的物体发出来自音观察: (1)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区别?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我们把不容易观 察到的现象转换为另 一个明显的现象来观 察。
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
分27秒下午12时18分12:18:2721.11.9
空气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水能传播声音吗?
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小结

产生





传 播
传播
振动 需要介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下午12时18分21.11.912:18November 9, 2021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
察是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年11月9日星期二12时18分27秒12:18:279 November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下午12时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分析论证:
声音可以在 空___气___ 中传播,但不能在_真___空___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小结: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
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 做 介质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在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以声 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
桌子振动时产生声音 直尺振动时产生声音
归纳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 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产生的条件)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发声体)。
常见发声体的发声方式: 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 蜜蜂: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 蟋蟀:也是翅膀振动发出的“叫声”。 打击乐器:受到打击的面振动发声 二胡:弓与弦摩擦使弦振动发声。 笛子:吹奏使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由此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一样,v固>v液>v气; 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思考: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什么?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
一种现象。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
声和原声分开。如小于0.1s,回声起增强原声作用。
试着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 m,才能听到回声?
声源 解:已知:t=0.1s,v=340m/s 则:s=vt=340m/sΧ0.1s=34m,声源距障碍物的距离s/2=17m
思考题:利用回声可以测海底的深度,判 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 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6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6张)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 件:2. 1声音 的产生 与传播( 共16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10.关于声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声速增大 B.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声速不变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减小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 12.如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 • 13.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反方向传播,向一
口枯井大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那么 这口枯井有多深?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 件:2. 1声音 的产生 与传播( 共16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 件:2. 1声音 的产生 与传播( 共16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 件:2. 1声音 的产生 与传播( 共16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 思考:
敲击鼓面时,能不能看到鼓面在振动
讨论:
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发声的鼓面也在振动
❖思考:
敲一下锣,锣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锣,为 什么声音会立刻停止?
(经典教学PPT)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 件:2. 1声音 的产生 与传播( 共16张 PPT)- 导学课 件(示 范)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震动记录下来, 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 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利用这个原理,
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
录音机。最初它的名
字叫留声机.

随着技术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后期
人们又发明了用磁带
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
的方法。
(经典教学PPT)导学课 件(示 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习题(含答案)打印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

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播等考题。

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本节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m/s3、回声现象: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人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迟0.1s 以上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有传声介质;有健康的耳朵本节能力点: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环节,知道科学推理法(推测法),会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结论;会利用声速进行简单计算【基础达标训练】1、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B、铝、空气、海水C、空气、铝、海水D、空气、海水、铝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3、有关声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无线电波就是声波B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 、声音可以不需要介质传播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能说明固体传声的现象是( )A 、下雨天听到雷声B 、耳朵贴着铁轨听到火车来了C 、海浪冲击岩石D 、节日里听到的爆竹声5、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以形式传入人耳。

6、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m/s。

目前,早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_________km以上。

【能力提高训练】8、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A、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能看到手机屏上的显示,却听不到手机铃声B、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鼓时见到泡沫塑料屑不停地跳动C、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D、用击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9、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0、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1m/s,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车祸将会大大增加B、看电视时看到的动作和听到的声音不相符C、你听到的问候声可能会变成“好你”D、人听不到任何声音11、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实验时在玻璃罩中安装一只电铃,用抽气机逐渐向外抽气,如图2-1-1所示,发现电铃的声音不断减小,再总结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等效替代法B、科学推理法C、控制变量法D、转化法12、唐朝诗人胡令能写了一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8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8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贝多芬利用骨传导听声音
骨传导助听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 知声音 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 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而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 的 物体叫做声源。
1.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发声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 B.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 C.只要发声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D.凡是能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 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会像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 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的撞击不发声 B.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原因不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公式: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鼓面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音叉实验
用正在发声的音叉去接近用细线 悬挂的轻质小球
现象: 小球会被弹开 说明: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用手扶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 还能听见声音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张PPT)
(选填“好”或“差”)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_,在某次百米赛跑中,若终点记时员听到起点的发令枪声才开始记时,则所记录的比赛成绩比实际情况要________。
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而飞船舱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所以宇航员可以在舱内直接对话。
课堂课堂作练习业
5(2019秋·宜昌期中)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出发到再次回到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
பைடு நூலகம்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管怎样向外抽玻璃罩内的空气,离实验装置很近的同学还是能听到微弱的铃声。
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
音。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
典新型知例探究题
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B )
A.太空中其他声音太大 为了让振动更容易直观观察,常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另外不管用什么方法固定闹钟,闹钟总能通过与其相互接触的物体传出来少量声音。
D.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其中t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解析:太空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之间需要
振人动吹停 口结止哨,时发,论声所停发。止出,声例但音声的如音物不体通会是立( 过刻消)失比。 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时的区别,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而且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波比原声迟 0.1s,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小于0.1s时,人耳是 感觉原声增强了。
请大家计算一下要想区别 出原声和回声,人距离障碍物 的距离至少要多少米?(声速 按照340m/s计算)
液体
气体
涛声:
雷声:
海水拍打振动产生 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爆鸣
以下物体是靠什么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带振动
鼓面振动
空气柱振动
琴弦振动
翅膀振动
留声机的原理:把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 机械唱片表面的沟槽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探究活动2:拨动张紧到一定程度的橡皮筋。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活动3:拨动伸出桌面的尺子。
(1)你听到声音了吗? (2)尺子在做什么运动? (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4)当尺子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 声音吗?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认识声音的产生。(重点) 2.认识声音的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重点) 3.了解回声测距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难点)
探究活动1:边说话边把手放在声带上。 (1)你的手指感觉到了什么? (2)当你不说话时,还能感受到振动吗?
s1
2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掌握利用声速测距离;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5.了解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双耳效应解决立体声。

【要点梳理】要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

要点进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要点二、声音的传播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要点三、声速回声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

要点进阶: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

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

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

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

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要点四、人耳的构造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1)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

(2)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

(3)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

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

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五、骨传声1.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2.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典型例题】类型一、声音的产生例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类型二、声音的传播声速例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举一反三:【变式】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具有能量例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例4. 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A.1次 B.2次 C.3次 D.4次举一反三:【变式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B.有回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D.无法判断【变式2】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A.1次 B.2次 C.3次 D.4次类型五、骨传导双耳效应例5. 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A.耳蜗损伤 B.耳廓损伤 C.听小骨损伤 D.鼓膜损伤举一反三:【变式】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B.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D.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例6. 关于双耳效应和立体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只靠一只耳朵也能确定说话人的大致方向B.人之所以能靠耳朵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双耳效应的原因C.舞台上的声音被一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也是立体声D.舞台上的声音被多只话筒放大后播放,不是立体声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双耳效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双耳效应就是两只耳朵产生的效应 B.双耳效应可以使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向C.音响的双道立体声就是双耳效应的直接应用 D.双耳效应能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变式2】下面不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巩固练习】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2.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速变大 B.声速变小 C.声速不变 D.无法确定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B.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C.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D.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5. 关于人听觉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是人耳的听小骨断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B.只要是人耳的鼓膜破裂,人就会永远听不到声音C.若只是传导障碍,只要能将声音的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B.是大钟的回声C.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二、填空7.敲响一个音叉,则另一个音叉会弹起泡沫球,若把此装置在月球上进行,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像图示那样弹起。

(填“会”或“不会”)8.自然界有一种会发出笑声的树,俗称为笑树,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它果实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面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9.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

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的传声能力较强。

10.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11.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

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

由此可见,蛇是利用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

12.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三、简答与计算13. 阅读下列声速与气温有关的小短文: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高,空气的疏密程度小,则声音传播时的速度就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

晴天的中午地表温度迅速升高,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那么试探究下列两种情景下声音的传播情况:(1)赤日炎炎,穿越新疆罗布泊的沙漠或戈壁滩时,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很难听清楚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会向什么方向拐弯?原因是什么?(2)我国古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会向下方向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其原因是什么?14. 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

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

(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3)声速与和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

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15. 小明在玄武湖上的一艘游艇上向对面的古城墙上发出一个声音,而游艇此时以10 m/s的速度向城墙靠近,3s后他听到了回声,听到回声时小游艇距城墙的距离是多少?(V声=340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