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创新实验】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下册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然而,对于复杂的生理过程,如消化和吸收,他们可能还需要依赖于具体形象的辅助。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身体机能和健康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对于理论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习惯了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但需要教师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通过实物模型和消化道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接着,利用消化过程动画,讲解食物在口腔、胃、小肠等器官中的消化过程,重点阐述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区别。随后,以小肠吸收机制图为例,详细讲解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过程,强调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消化酶作用机理的理解困难,以及小肠吸收过程的复杂性。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模型等多角度解释难点。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以及个别访谈来评估教学效果。
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检查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理解;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和探究环节;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进行整理,为下一节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这些反思和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消化和吸收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讲解、反馈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消化系统中的不同角色,模拟消化和吸收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课后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互动性。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的方法有:
1.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分析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反思和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调整教学节奏,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需求;
3.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强调消化和吸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健康饮食。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要求结构清晰,涵盖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针对课堂学习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撰写一篇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传播健康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分享健康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尚在形成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策略不当等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一些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然而,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是学生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消化和吸收的相关知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利用。具体内容包括: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2.设计实验和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食物的消化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可以通过回答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生生互动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进行,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些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如对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的理解。他们还需要具备观察、实验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学习障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消化系统的复杂结构理解和接受有困难,尤其是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微观机制。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消化酶、吸收等概念的理解存在障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22页的“消化和吸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内容承接了之前学习的食物营养知识,为后续学习人体生理活动提供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以及消化和吸收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简洁性和知识结构的把握。布局上,我会采用分块的方式,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如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过程、吸收过程等。主要内容将包括关键的概念和步骤,以及相关的图示和表格。风格上,我会使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示,以及色彩的运用来突出重点和辅助理解。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进行设计和演练,确保板书的内容和布局能够有效地传达教学要点。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和实物模型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和动画可以帮助我生动地展示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视频可以展示真实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物模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互动环节:首先,在引入新课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在讲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时,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外,我会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总结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节《消化与吸收》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共四套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节《消化与吸收》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共四套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提问: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是
否相同呢?
教师列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
吸收功能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
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30 页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
学法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学 生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表和生活体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创造 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片,有关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视频。 (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 2022-2023 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8 个 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 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一节,食物中都含有哪些人体生命活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消化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观看、思考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念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启发、诱导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

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倾听讲授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

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消化和吸收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消化和吸收的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消化和吸收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消化系统的科普书籍、科研论文、新闻报道等。
-访问博物馆或科技馆,了解消化系统的展览和模型,亲身体验消化过程。
-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制作简易的消化系统模型等。
-调查和分析日常饮食中的营养成分,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
-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烹饪比赛等。
板书设计
1.设计原则
①条理清楚:板书内容应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排列,主次分明,便于学生跟随教学思路。
展示一些关于消化系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消化系统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消化和吸收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消化和吸收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等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如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制作临时装片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新人教2011课标版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册 消化和吸收 说课稿(2012年部审)

新人教2011课标版 初中生物 七年级下册 消化和吸收 说课稿(2012年部审)

消化和吸收说课稿(一线教师纯手写)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七年级下册中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的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的起始的一个学习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感受馒头中淀粉的消化过程。

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关注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七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初中的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如何把查阅的资料做进一步加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明确思路还有些欠缺,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与学生进行谈话: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何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学生带着极大地兴趣进行讨论,进而引出今天的新课:《消化和吸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2《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2《消化和吸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2《消化和吸收》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消化和吸收》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结构、生物圈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探究人体生理过程的重要内容。本节课通过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体获取能量和营养的基本途径。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培养其健康生活的意识。
2. 科学思维:学生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3. 实践应用: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他们能够观察身边的家人或朋友的食物摄入和消化情况,并根据个人的消化能力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
5.讲解与解答
针对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疑惑,我来给大家进行讲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运动和切割,如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如淀粉被转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转化为氨基酸,脂肪被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绒毛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能够被小肠绒毛吸收的营养物质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3.探究活动
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每组选定一种食物(如馒头、鸡蛋或牛奶),通过实验观察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食物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
实验结束后,我们来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观察结果,讨论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2.能力: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对比实验来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第一课时消化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本节有游戏“找朋友”、"龋齿发生率的调查"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三项活动。

这三项活动所需器材简单易得,在教学前作好安排计划,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课前调查学生中龋齿发生情况,课堂上计算出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并了解患龋齿的同学形成龋齿的可能原因。

在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再从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讨论、总结龋齿发生的可能原因,讨论和形成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消化系统的组成在七年级上曾经学过,根据课时的要求将小肠的结构及实验提前。

进行小肠结构模型的制作时,不仅应要求学生明确模型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小肠的哪些部分,更要注意指导学生测量和比较"有皱襞和绒毛的"模型和"无皱襞和绒毛的"模型的内表面积的变化,注意提醒学生制作的模型中,皱襞是纵向的,这是为了制作方便,实际上皱襞是横向环状的。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牙齿的结构、龋齿发生的过程、小肠的结构、食物的消化过程)消化腺消化液头套牙齿模型小肠结构模型学生;调查全班同学的龋齿发生率,填写实验报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

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人教版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版消化和吸收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及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的“消化和吸收”一章。

本章节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消化和吸收的生理意义,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解释食物的消化过程,以及理解小肠在吸收营养物质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来探究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的吸收机制。

2. 难点:食物在消化道中化学消化和物理消化的具体过程,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手段:使用PPT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播放视频资料来模拟食物在消化道中的运动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日常饮食习惯,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本章的学习内容。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并强调小肠在吸收中的核心作用。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食物在模拟胃液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消化的过程。

4. 视频演示:播放食物在消化道中运动的视频,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物理消化的过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并进行汇报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布置课后作业。

《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消化和吸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做好了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首先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详细阐述了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体是如何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从而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生物学充满了兴趣。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对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较为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模型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3)说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过程。

(3)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1)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生物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从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设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吃饭应该细嚼慢咽的道理,引出食物的消化这一话题。

本节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是“食物的消化”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

本节的第二课时学习任务是分成了两部分,先介绍了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液及其功能,再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内容。

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一结论,并了解营养物质随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处。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3.教学重点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4.教学难点(1)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2)小肠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说学生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2.观察法;3.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节课的探究可以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也就是说,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的。

那么在消化系统结构中,与消化有关的消化腺有哪些?作用是什么?(图片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设计意图:与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衔接上,并引出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用图片熟悉巩固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点,同时掌握人体中这些结构的位置。

2.新授课知识点一、消化腺及消化作用图片展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讲解它们的位置和作用。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2.2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说课稿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2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进行讲述,是生物学中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部分。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位于消化系统的功能介绍之后,为后续学习血液循环、呼吸等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会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如何被身体吸收的吗?”、“为什么我们要细嚼慢咽?”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针对学生的分享,我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具体的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我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提:
-布置一份书面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
-部分学生可能由于之前的学习经历,对生物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下策略或活动将被采取: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食物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消化和吸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消化系统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验】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我选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探究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

本节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历年学业水平考试中都有涉及。

实验创新要点:课本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为例,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却没有相关实验佐证,故此,我对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深入分析后,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案,以此来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

一、实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通过实验,说出胃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2、分析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仅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而对淀粉没有消化作
用;
(二)能力方面
通过对“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观察、分析,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说出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
2、通过实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日常服用胶囊类药物的作用部位
3、通过讨论形成集体的认识;胃液不能消化淀粉,淀粉的消化大多在口腔中进行,因此
细嚼慢咽是必须坚持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内容设计
(一)器材及试剂
鸡蛋、烧杯、试管、滴管、量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玻璃棒、温度计、稀盐酸、胃蛋白酶、唾液、淀粉。

(二)方法和原理
通过对照实验,比较在37度温度条件下,人造胃液,唾液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以及人造
胃液,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情况,来说明胃液不能消化淀粉,淀粉的消化大多在口腔中进行。

(三)实验过程
1、取一个鸡蛋,把蛋白倒入烧杯中,冲入150ml80~90度的开水,得到白色蛋白花。

2、取16.4ml毫升稀盐酸(3%)加水约800ml及胃蛋白酶10g制成人造胃液备用。

3、取适量淀粉,加入150毫升水,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杯搅拌成淀粉糊,备用。

4、实验前收集唾液,倒入烧杯备用。

5、取四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2,3,4。

在1、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淀粉,2、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蛋白花。

然后再分别在1、2号试管中滴加等量唾液,3、4号试管中滴加等量人造胃液。

6、然后同时放入大烧杯中水浴加热至37度一段时间。

7、最后,分别在1号和3号试管中滴加适量碘液,观察并记录在表1。

表1 实验现象统计图
注:1号和2号模拟口腔环境;3号和4号模拟胃中的环境。

8、根据蛋白花是否变澄清透明来判断蛋白质是否被分解,再根据滴加碘液是否变蓝来判断淀粉是否被分解。

9、得出结论:胃液能消化蛋白质,但对淀粉无消化作用,而唾液能消化淀粉,对蛋白质无消化作用。

三、实验效果评价
1、实验现象明显,作为对照的蛋白花的浑浊与变得几乎透明的蛋白花对比明显,滴加碘液颜色变化也非常明显实验操作简单直接,可操作性强,将抽象的知识以实验的方法变得具体,形象。

2、取材简单易得,学生兴趣浓厚,初中生物实验安排的比较少,这样简单的设计虽然作为演示实验,在一定程度辅助了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突破了重难点,并且与高中所要介绍的酶的专一性等知识相结合,做好了知识铺垫。

3、本实验对课本实验进行了补充和验证,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得出结论,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巧妙地融入其中,设计了胃液对蛋白质的消化探究实验,出发点较好,操作性强。

四、实验改进要点
1、实验中的人造胃液系查资料所得,并非唯一配比方式,但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过程中注意单一变量,尽量规范用语和实验器材使用,因为初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实验,对器材不熟悉,会影响操作的熟练度。

3、实验中的温度37度是为了模拟口腔温度,也可设置不同温度,进而探究温度对消化作用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人造胃液的配比(盐酸浓度、酶的量等)影响实验现象的等待时间。

5、对蛋白质分解后的产物检验方法尚未找到最佳,还有值得探究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