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精练(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 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 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ac2cb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5.png)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包括冰雪、月亮、柳树、蝉、草木、南浦、长亭、芭蕉、梧桐、梅花、松柏、菊花、桃花、牡丹、杨花、杜鹃、乌鸦、蟋蟀、猿啼和羌笛等。
这些意象和典故被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忠贞、高尚、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惜别之情、盛衰兴亡的感慨、孤独忧愁、富贵、飘零之意等。
其中,冰雪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月亮常常引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
柳树则被用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蝉被用来喻示品行高洁。
草木则被用来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和长亭分别是水边和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和___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梅花被视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松柏则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则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则象征美人,牡丹则寄寓富贵。
杨花则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则常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其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则常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则被直接唤为“促织”,常常象征着一种怀念征人的感情。
猿啼则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则发出凄切之音,常常让___怆然泪下。
1.关于典故的使用方法在古诗词中,常常会引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根据典故在诗句中的显隐程度,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是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而暗用则是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辞若己出。
虽然暗用在写法上更佳,但古诗词中还是以明用居多。
此外,根据在诗文中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正用是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一致的,而反用则是引用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相反。
2.具体例子1)“___吐哺”是历史故事,指在位者礼贤下士。
___在《短歌行》中用这典故表达其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2)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和“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诗,而“微雨如酥”则是化用了诗中的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2023年八年级暑假诗歌鉴赏专练:诗歌的意象意境(含解析)
![2023年八年级暑假诗歌鉴赏专练:诗歌的意象意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b903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46.png)
2023年八年级暑假诗歌鉴赏专练:诗歌的意象意境(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课内外联读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木瓜《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
匪③报也,永以为好④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①木瓜:一种有香气的椭形的瓜,可食用,后文木桃、木李皆为果名,可食用。
②琼琚(jū):与下文的“琼瑶”“琼玫”都泛指美丽的佩玉。
③匪:同“非”。
④好:友好。
(1) 这两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2) 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中三处“宛”字句,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暗示了伊人飘忽难寻。
B.《木瓜》采用重章叠唱的表现手法,通过酬答表现两人的深情厚谊。
C.《蒹葭》全诗流溢着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D.“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远高于受赠的东西,体现了主人公对情意的珍视。
(3) 《蒹葭》中诗人以秋景起兴,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的感情。
从《木瓜》的内容来看,应是写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主人公赠物时的心情。
古诗阅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词的上片围绕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下片抒发了边塞征人思念家乡和的复杂情感。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098414aa00b52acec7ca9c.png)
高三语文总复习: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讲解以及练习题解析...........................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D.。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
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命题趋势....从这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来看,考查材料的选取上有诗有词,以唐诗宋词为主;考查的命题形..........................................式上有客观有主观,以主观题为主;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包括对诗歌意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
理解诗歌的难点在于..........................................诗歌表达的含蓄性,而理解诗歌的重点在于其抒情性。
要在短短的二十几个字里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就需要诗人精心选择词语和意象,大多数诗歌总是力求情感的含而不露,把情感借助意象及意境委婉............................................地表达出来。
诗歌鉴赏意境概括题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意境概括题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c82a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5.png)
诗歌鉴赏意境概括题训练及答案1、XXX的《迟日江山丽》春风送来花草香,江水映日,泥融土湿,燕子繁忙地衔泥筑巢,XXX鸳鸯静睡。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2、XXX的《清江引》通过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诗人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3、XXX的《夏意》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XXX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4、XXX的《军城早秋》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5、XXX的《闲居初夏午睡起》XXX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XXX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诗人在午睡起来后,感受到了夏日的慵懒与惬意,XXX的酸甜、芭蕉的绿意和窗纱的折射,都构成了一幅安逸闲适的夏日图景。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江边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江边的月光和风灯照亮了夜色,但是人已经离去,只留下几尺距离。
沙头上的鸟儿和船尾上的鱼儿,静静地聚集在一起,仿佛也在感受着作者的孤独。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XXX的《山居秋暝》通过描写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XXX等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14、XXX的《丰乐亭游春(其三)》写出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15、XXX的《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和方惟深的《舟下建溪》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1c34f55ef7ba0d4a733baf.png)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
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1a7d6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0.png)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含答案)九年级(上)课内古诗词赏析精讲精练(二十四)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价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放下酒杯搁下筷子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茫茫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处何方?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内容分析】1.“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停”“投”“拔”“顾”表现出来的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以乐景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主题思想】全诗抒发了诗人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抑郁苦闷心情和诗人对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__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诗人苦闷、抑郁的情绪。
__2.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冰塞川__”“__雪满山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3.名句赏析。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__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__运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自己从政仍有所期待。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5e5a97524de518964b7dfc.png)
中考古诗词鉴赏画面意境类(含例题答案)学而时习一、默写下列诗句(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
(《诗经》)(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5)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淼,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
(7)北京奥运会将至,我们将以满腔的热情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正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论语>十则》中原句回答)(8)中国古代关于清明、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一个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精讲透析考点一常见考题形式及答题方法一、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例题一】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题: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题步骤】(1)找准赏析切入点,或修辞、写景含有表现力的词语。
诗歌意象联系答案
![诗歌意象联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ed698e53a580217fcfe08.png)
意象练习答案一、【答案】1.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二、【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三、【答案】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四【答案】1.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流人"的。
一腔愁情,“孤舟”写出孤寂之情,“微月”借传统意象月光点染羁旅之愁,(1分)“枫林”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
2.(4分)此处运用通感(或“虚实相生”)的手法,(1分)“千重” “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1分)也陪衬烘托出弹筝者复杂的心绪。
(1分)五、【答案】1.(1分)B 2.(3分)D3.(4分)雪后天晴,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
甲诗借景抒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春日和风,柳条轻拂。
乙诗采用拟人法的手法,抒写不忍离去的依依深情。
(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六、【答案】1.C 2.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冷落、衰败。
七、【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自强不息。
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
(怨恨之情。
诗中提到“思归客”“腐儒”“牛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方的怨愤之情。
)(两个见解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八【答案】1.耐寒拟人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含答案)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d8475b852458fb770b5627.png)
古诗情感意境分析练习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怨送别[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答案】(1)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
(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2)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描写艺术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
鉴赏材料选自我国清代著名词曲家万树的《望江怨·送别》。
万树(1630-1688),字红友,一字花农,号山翁、山农,明常州府宜兴(今江苏宜兴县)人。
他才思敏捷,学识明达,工词善曲,不仅是词学家,而且是著名戏曲文学作家。
万树少年时即遭变乱,嗣后家境清寒,长期飘泊四方,历在山西、陕西一带游历。
清顺治年间以监生游学北京,未得官而归。
康熙年间入两广总督吴兴祚幕府作幕僚,一切奏议皆由其执笔,闲暇时作剧供吴家伶人演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终以怀才不遇,忧郁积劳成疾,拜辞吴兴祚回乡,不幸病死于广西江舟旅途中,终年仅58岁。
万树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词曲家,词曲风创新,硕果累累,其新编的《词律》对中国词坛的贡献尤为巨大,影响深远。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e5db3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8.png)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5 知识梳理之形象赏析一、诗歌鉴赏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通读全诗,说说诗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参考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解析】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本诗的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描写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
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戌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据此分析,全诗塑造了一个虽年老多病,却仍旧渴望为国戍边,奋勇杀敌,收复失地的爱国诗人形象。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结合意象,谈谈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1.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从河和山方面来写。
诗人极目四望: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
意象意境篇的答案
![意象意境篇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e1da16964bcf84b9d57bbf.png)
【小练习1】李白《子夜吴歌》:意象: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
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
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小练习2】《秋思》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
意境: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对表现作者天涯孤旅的情思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小练习3】《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创造出开阔悠远的意境。
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意象意境篇】答案【小练习1】李白《子夜吴歌》:意象: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意境:境界阔大。
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
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小练习2】《秋思》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
意境: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诗中的藤是“枯”藤、树是“老”树、鸦是“昏”鸦、道是“古”道、风是“西”风、马是“瘦”马,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营造出的是萧索的风景、疲顿的旅途这样色调暗淡冷寂的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气氛,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557b3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c.png)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⑵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4、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歌意象意境类练习20题-附答案
![诗歌意象意境类练习2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ae05a9bd64783e09122b89.png)
【解析】(2)A.“近景”“细致而具体”分析有误,前两句是从远景入手,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故选A。
4.
【答案】(1)春季;选取了绿苔、蝴蝶、蜜蜂、山花四种景物。
(2)“蜜蜂两股大如茧”是实写,“应是前山花已开”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自选角度,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9.(6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川。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13.(6分)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③乐,但欲老渔樵④。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③轩冕:指代官位爵禄。④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8ab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8.png)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本文主要讲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意象指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而意境则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鉴赏意境需要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
例如,XXX的《江雪》和XXX的《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意象构建意境的。
《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XXX”和“雪”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意境。
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XXX”、“夕阳”和“断肠人”等意象,则构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在鉴赏意境时,需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XXX的《鹿柴》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和“青苔”等意象,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XXX的《桃花溪》则通过“飞桥”、“野烟”、“XXX”、“渔船”、“桃花”、“流水”和“清溪”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意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现,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重要手段。
而意境则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例如,XXX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2757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2023备战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意境赏析(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题思路:1.找出诗中的意象,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这一步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 同时不要只顾翻译, 语言要力求优美。
2.根据意象, 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特点, 营造了何种氛围。
这里就需要大家去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等。
山山整理了一些答题术语给大家, 附在文末。
3.对应意象的分类,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里就需要用到我们之前整理的意向表啦, 要注意的是不能只答情感, 还要做适当的分析才行。
比如:“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是不完整的, 一定要分析从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思乡。
03 答题术语1.【雄、险、阔、奇】雄浑壮丽、雄奇险峻、雄浑开阔、恢弘高远、浩瀚辽阔、高远辽阔、苍凉博大、气势雄伟、情调豪迈、雄奇瑰丽。
2.【清、闲、淡、雅、静】直率、自然、幽静、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清新明丽、清净悠闲、清新淡雅。
3.【凄、孤、冷、寂、愁】凄清、凄凉、荒凉、空寂、萧索、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沉郁孤愁。
4.【悲壮】开阔苍凉、苍凉悲壮、气氛悲壮、意境深邃。
5.【迷、飘】空灵、虚幻缥缈、空灵高远、朦胧渺远。
4. 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二、(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三、(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 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7573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2.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一段时期。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③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介绍了良马产地和外形。
大宛名马,瘦骨锋棱,通过马的骨相,勾勒其神清骨峻的轮廓。
B.颈联承上写奔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足以使人信赖。
C.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对马作概括,再以“万里可横行”,主要是对胡马的赞美,气势宏大。
D.此诗状物与抒情相结合,看似写马,实为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期望,并抒写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4.古人认为“少陵咏马,写生神妙”,试结合颔联具体赏析。
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配套练习.docx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配套练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4142ae9af1ffc4ffe47acab.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配套练习)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同学们看看诗歌的3-10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曹操主观想象?答案: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其中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为实写,日月星汉为虚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为什么要在首句选取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来描写?谈谈你对首句的分析。
答案:诗人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景物起笔,一是取其季节意义,点明时令是暮春,切合当时情事;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零,暗喻征人前途未卜,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啼声哀怨,两种事物均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融情于景,流露了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心境,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盼望其早日归来之情。
2.诗人用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意象,营造了全诗凄凉悲惋的意境。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非常精彩,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颔联说展现的画面并谈谈诗人通过颔联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和风吹拂,风势正顺,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天边。
此句恢弘阔大,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更象征了人生旅途顺风顺水,志得意满,表达了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首句的三个意象的组合奠定了全诗怎样感情基调?答案: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的组合奠定了全诗孤寂悲凉的感情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意象意境精讲精练
(附参考答案)
一、什么是意象和意境
1.意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简而言之,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意象的作用有:
(1)借助意象(组合)营造氛围、环境或意境
以送别诗、山水诗和边塞诗为代表。
如“枫叶荻花秋瑟瑟”;“青海长云暗雪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3)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4)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银杏)、金风玉露(秋风秋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2.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3.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
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二、意象分类
【方法点拨】
(一)意境分析题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或某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4)某几句诗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点出描写手法。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方法总结
意境分析三注意:
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
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
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
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
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意象特征分析型
1.设问方式
(1)分析某意象的特征。
(2)概括某意象的形象特征。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意象特征。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概括题此步骤省略。
)
3.方法总结
意象特征分析三关注:
一关注:诗人用来修饰描述意象的词语。
二关注:意象本身的自然属性。
三关注:诗人描写意象的修辞及衬托作用的句子。
四关注:意象在诗中常见的表意作用。
(三)意象作用型
1.设问方式
(1)某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某意象在诗中的有什么内涵?
(3)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结合诗句鉴赏诗中的某意象。
2.答题步骤
第一步:判断意象类别,概括意象特征。
(结合诗句判断是画面意象、传统意象、比喻意象还是象征意象;有什么特征。
)
第二步:点出形象的意义。
(意象传达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第三步:点出给读者的感受。
(画面意象有画面感、传统意象引人联想、比喻意象生动形象、象征意象含蓄凝练。
)
第四步:分析意象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
3.方法总结
意象作用解题四关注:
一关注诗中意象特征。
诗人在诗中描述的意象特征是符合诗人情感的。
二关注诗中意象的传统内涵。
有些意象是具有传统内涵的,也能表明诗人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三关注诗中抒情词句。
意象最终是为抒情服务的。
四关注意象所在位置。
要从意象所在位置来看其在结构中的作用。
【例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