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整理)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整理)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3283d93f524ccbff1218460.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表2.1.2序号项目标准1 PH值6.5~3.52 浑浊度不大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四、五泳道线3 耗氧量不超过6mg/L4 尿素不超过2.5mg/L5 余氯游离余氯:0.4~0.6mg/L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6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ml7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8个/L8 有害物质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2条的规定。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e2e0d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f.png)
后退 前进
9.1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yuèchí)给水排水设计
9.1.1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yuèchí)设计的基本数据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2)初次充水时间 确定因素:池子的使用性质和当地供水条件。 对于竞赛、训练(xùnliàn)及宾馆等使用的游泳池, 其充水时间宜短一些。
其他以健身、娱乐、消夏为主的池子,或是当地 用水紧张,大量充水会影响周边用户正常用水时, 充水时间可适当放宽。
Tp ——循环周期,按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yuèchí) 的循环周期 表选用。
第二十五页,共48页。
后退 前进
9.1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yuèchí)给水排水设计 9.1.3 池水循环系统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人数负荷计算法是根据游泳(yóuyǒng)池最大容纳 的游泳(yóuyǒng)人数、或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2 .循环流量
循环流量是计算净化和消毒设备的重要数据。
循环周期计算法是根据已经确定的池水循环周期和池水
容积,按下式计算:
qc
X ad • V p Tp
式中 qc——游泳池或水上游乐池(yuèchí)的循环流量
m3/h;
Xad ——管道和过滤净化设备的水容积附加系数,
取1.05~1.10;
第二十一页,共48页。
后退 前进
9.1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yuèchí)给水排水设计
9.1.2 池水给水系统
返回本章总目录
返回本书总目录
直流式给水系统(xìtǒng)排水方式
1-防波导向筒; 2-浮球; 3-水位(shuǐwèi)
控制阀; 4-给水管; 5-阀门井; 6-补给水池; 7-连通管; 8-游泳池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b84bc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d.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是指在建造、使用、维护游泳池时,应遵守的一系列技术规程,其中包括水源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
一、给水设施
1、水源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能够提供清洁、卫生、安全和性质稳定的水源,可以直接供游泳池使用;
2、水源管道连接应完整、紧密,水表应安装在进水管段,安装稳固;
3、给水水管、蝶阀和保安阀等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设备安装质量良好;
4、给水管内墙应光滑,安装无渗漏;
二、排水设施
1、排水管应坚固、紧密、完整,安装质量良好;
2、排水管应采用耐腐蚀、耐水压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斜度设计;
3、排水管的抽水点应设置在游泳池底部,应有防止水流回流的措
施;
4、排水管应有充分的排水能力,设置排水阀,以保证排水效果;
三、游泳池排水和给水系统的维护
1、游泳池给水排水系统应定期维护,确保管路的完整性和排水效果;
2、给水管的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墙壁光滑,安装无渗漏;
3、游泳池排水系统定期清理,确保排水效果,及时发现和更换损坏部件;
4、游泳池给水系统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滤器,以保证水质稳定。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是游泳池安全、正常使用的基础,应当严格遵守。
在施工、使用和维护游泳池时,应遵守这些规程,以确保游泳池的安全、洁净和卫生。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7a6583b65ce05087732136e.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989-12-2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3.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2.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2.2的数据选用。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标准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9b84f61711cc7930b71619.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楼主suopu 发表于搜房网 - 业主论坛 - 五溪御龙湾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以及其它有关规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表2.1.2序号项目标准1 PH值 6.5~3.52 浑浊度不大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四、五泳道线3 耗氧量不超过6mg/L4 尿素不超过2.5mg/L5 余氯游离余氯:0.4~0.6mg/L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6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ml7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8个/L8 有害物质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649e1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2.png)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游泳池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常见场所,为了保障游泳池水质的清洁和安全,合理的给排水设计规范必不可少。
本文将从游泳池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出一套合理的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
一、游泳池给水系统设计规范1. 给水管道设计:游泳池的给水管道需要考虑供水量和水质要求。
一般情况下,选择直径适宜的PVC管道或不锈钢管道,要求管道防腐蚀能力强,并且耐高温、耐压。
2. 水源净化处理:游泳池的水源需要定期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和卫生。
常用的水源净化处理方式包括注入消毒剂、滤网过滤、紫外线杀菌等。
3. 给水泵房设计:给水泵房应位于游泳池附近,便于供水管道的输送和维护。
泵房应选用噪声较小、耐高温的泵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控制系统,以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4. 游泳池防溢设计:游泳池应设有防溢水槽或设置溢水口,以防止游泳池溢水进入其他区域造成安全隐患。
水槽或溢水口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设置有效的排水防止倒灌。
5. 水质循环处理:游泳池的水质需要保持清洁、循环。
循环系统包括滤池、循环泵、调节阀等设备,滤池应定期清洗,确保过滤效果和水质的稳定。
二、游泳池排水系统设计规范1. 排水管道设计:游泳池的排水管道应设置合适的斜坡,以便排除水池内的杂物和污水。
排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PVC管道或不锈钢管道,确保排水通畅。
2. 排水泵房设计:排水泵房需要位于距离游泳池较近的地方,便于排水管道的输送和维护。
泵房应选择静音、耐高温的排水泵设备,并配备相应的控制系统,以确保排水的效果。
3.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游泳池的排水应经过合适的处理后才能排入污水系统,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处理方式包括沉淀池、生物潜流床、消毒等,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
4. 废水回用设计:在可行的情况下,游泳池的废水可以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再次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废水回用系统需要考虑水质的处理和再循环供水的安全性。
5. 排水防倒灌设计:游泳池的排水管道应设置防倒灌装置,以防止污水、雨水等外部液体逆向进入游泳池系统。
游泳池设计规范[最新]
![游泳池设计规范[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6e6c66b90d6c85ec3ac6d3.png)
游泳池设计规范[最新]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表2.1.2项目标准序号6(5~3.5 1 PH值不大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浑浊度 2 底四、五泳道线耗氧量 3 不超过6mg/L尿素 4 不超过2.5mg/L游离余氯:0.4~0.6mg/L余氯 5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细菌总数 6 不超过1000/ml总大肠菌群 7 不得超过18个/L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地面水有害物质 8 水质卫生标准执行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 ,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e0b7d3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1.png)
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池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 第一节水质 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表2.1.2序号项目标准1PH值6.5~3.52浑浊度不大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四、五泳道线3耗氧量不超过6mg/L4尿素不超过2.5mg/L5余氯游离余氯:0.4~0.6mg/L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6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ml7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8个/L8有害物质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 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 一、室内游泳池:室内游泳池: 1.比赛游泳池:24~26℃; 2.训练游泳池:25~27℃; 3.跳水游泳池:26~28℃; 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 第一节系统选择 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46d61d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e.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一、通用规定1. 本规定所称游泳池指任何容积超过5m3、容积在10m3以上的游泳池。
2. 水源采用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湖水或人工抽蓄水库水的游泳池,都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3. 水池的格架及连接件设计、制造应符合国家标准。
4. 水池容积不超过10m3的游泳池、新建的或大的游泳池的净水系统应设计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净水系统。
5. 水池完成运营后,应进行有关水质检测,以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
二、水池抽水与排水1.水池抽水:水池抽水应采用泵及连接件,称为“抽水系统”,抽水泵组须放置在室外防水淤积处。
2.水池放水:水池放水应采用流量调整阀及连接件,称为“放水系统”,放水系统应设置管道,将水文贮存在室外池塘或流入室外池塘系统的水渠中。
3.水池放水排水控制:水池放水排水控制设备应采用完善的水位控制结构,通过自动水位调节装置,自动控制水池的水位。
三、补水过滤系统1.过滤系统:游泳池补水过滤系统设计时,应包括沙滤器、活性炭滤器、离子交换器及其它相关泵管道系统组成。
2.水压补水:游泳池补水用于水池外补水时,应采用机械泵进行补水,保证水池的水位不出现异常情况。
3.水压排水:游泳池排水时,可采用离心(叶轮)排水泵完成,其运行效率和耗电量更低。
四、杀菌灭藻1.杀菌:应采用有机氯杀菌剂,维持水池水质安全可靠,确保安全使用和部署。
2.灭藻:应使用废水处理药剂,来杀灭游泳池里的有害微生物,维持水池水质安全可靠。
3.游泳池氯化:游泳池氯化是消除游泳池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有效手段,是杀菌、灭藻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滋生。
五、技术要求1.材料选用:水池给水排水主要使用硬质(铜、碳钢、不锈钢)及软管不锈钢管,选择合格的产品。
2.水泵的挑选:游泳池给水排水应用水泵,挑选水泵时应考虑运行深度、阻力、流量,需要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等要求。
3.管道施工:水池给水排水生产管道工艺施工应准备好洁净室、采用洁净制造工艺,管道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符合标准才能使用。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219d07f76a20029bc642d40.png)
游泳池设计规范游泳池设计规范(借用)游泳池设计规范(借用)2009-10-15 17:29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从50年代开始,游泳池在我国已有建设,近年来迅速发展,从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学研究和设备制造等各方面均已积累和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为满足设计需要,本规范在调查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意见,经过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
现批准《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 14:89,并推荐给有关工程建设设计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上海市广东路17号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邮政编码:20000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89年12月26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三章给水系统第四章水循环第五章水的净化第六章水的消毒第七章水的加热第八章附属设备第九章洗净设施第十章跳水游泳制度第十一章排水系统第十二章水净化设备用房———————————————————————————————————————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表2.1.2序项目标准号1 PH值 6(5~3.5不大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2 浑浊度 1.5m的池底四、五泳道线 3 耗氧量不超过6mg/L 4 尿素不超过2.5mg/L游离余氯:0.4~0.6mg/L 5 余氯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 6 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个/ml总大肠菌7 不得超过18个/L 群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8 有害物质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4de68102768e9950e73837.png)
游泳池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
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
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
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
1。
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
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
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
1。
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第3。
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
1。
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3。
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
2.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
2。
2的数据选用.注:如卫生防疫部门有规定时,还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c6ca2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0.png)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篇一:室内游泳池水处理设计规范分享室内游泳池水处理设计规范分享一、室内游泳池设计规范依据此室内游泳池设计规范根据上海某大酒店(上市公司)改扩建办公室提供的,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改扩建工程图纸资料。
二、室内游泳池设计规范执行标准《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游泳池给排水设计规范》(CECS14:89)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序号项目标准1pH值6.5 ~ 8.52混浊度不小于5度,或站在游泳池两岸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四、五泳道线3耗氧量不超过6mg/L4尿素不超过2.5mg/L5余氯游离余氯:0.4 ~ 0.6mg/L化合性余氯:1.0mg/L以上6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7总大肠菌群不超过18个/L8有害物质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执行三、室内游泳池设计选型按照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改扩建工程图纸资料。
游泳池长度约为22m,宽度为8 m,平均水深按1.35 m计(泳池深区1.5 m,浅区1.2 m),有效容积为237.6 m3。
1、确定循环周期:本文来自雅酷游泳池循环流量是确定泳池净化设备的重要依据,我们采用的是国内外比较通用的方法。
该游泳池为室内游泳池,故取循环周期为6小时,循环次数为4次/日。
循环流量:Qx=a×V/T=1.15×237.6/6≈45.54m3/h。
Qx——游泳池水的循环流量(m3/h)。
A ——管道和过滤设备水容积附加系数,一般为1.1~1.2。
V ——游泳池的水容积(m3)。
T ——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
2、循环水泵的选定:根据循环流量,循环水泵选择澳洲运水高WATERCO产品型号为HYDROSTORM250。
技术参数:最大流量530L/min,最高扬程20 m,功率2.50HP,电压220V。
泵的特性:为静音循环水泵,此泵为不锈钢机械密封,全封闭风冷式电机,符合IP-55电机防护标准,具有耐腐蚀、节能及体积小等优点。
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
![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94c2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1.png)
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是指游泳池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合理的给排水方案可以保证游泳池的水质清洁、供水充足以及排水畅通,提供良好的游泳环境。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
首先,关于供水系统的设计。
游泳池的供水主要包括补水和循环水两个方面。
1. 补水系统:补水系统主要用于补充因蒸发、泄漏等原因流失的水量。
对于一个室外游泳池,可以选择自来水或直接从自然水源(如河流)引入水源。
而对于一个室内游泳池,则可以选择直接引入自来水。
在游泳池的补水系统中,应设置一个水位探测器,当水位低于一定程度时,自动启动水泵进行补水。
同时,为了保证水质,可以安装过滤器和消毒器来净化补水水源。
2. 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主要是将游泳池中的水经过过滤处理后再次回流到游泳池中,保持游泳池水质清洁。
循环水系统由水泵、过滤器和消毒器等组成。
水泵负责将池水抽出,并通过过滤器进行固体颗粒的过滤,清除池水中的杂质,然后通过消毒器进行消毒处理,杀死池水中的细菌和病毒,最后再次回流到游泳池中。
循环水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化控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水泵、过滤器和消毒器的运行。
其次,关于排水系统的设计。
游泳池的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池水中的废水和污水。
1. 废水排放系统:废水排放系统主要用于排放池水中的废水,如清洁池底的残留物、游泳池中的废弃物等。
废水排放系统内设置一个废水排放管道,通过一个与池底相连接的排水口将废水流入排水管道中。
同时,应设置一个废水泵将排放的废水抽出池外,保持游泳池的清洁。
2. 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游泳池中的污水,如洗浴池、淋浴房等产生的废水。
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备。
污水收集系统通过将污水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水处理设备中进行处理。
污水处理设备可以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如沉降池、活性炭过滤等,最终将污水转化为可直接排放或进一步利用的水。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游泳池的给排水方案应包括补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可以选择自来水或自然水源作为补水源,同时设置过滤器和消毒器净化补水水源;循环水系统通过水泵、过滤器和消毒器等设备将水回流到游泳池中,保持水质清洁。
游泳池设计规范
![游泳池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8793a4bfd0a79563d1e72ae.png)
游泳池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
0。
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
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
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
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
1.2的规定。
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
2。
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
2。
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
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
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
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3.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2。
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2.2的数据选用。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2017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2017](https://img.taocdn.com/s3/m/3f5305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6f.png)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2017一、引言游泳池是人们进行水上运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了保证游泳池的水质清洁和环境卫生,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2017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
二、设计要求1. 游泳池给水系统设计应满足游泳池的日常供水需求和快速排水需求。
供水系统应保证水质清洁,水压稳定,水流连续。
2. 游泳池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游泳池的日常排水需求和应急排水需求。
排水系统应保证排水迅速,排水管道畅通。
3. 游泳池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给水排水设备的选型、布置和安装等方面。
三、给水系统设计1. 给水系统的供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无毒、无害的材料,如不锈钢、聚氯乙烯等。
管道连接应牢固可靠,防止漏水。
2. 给水系统应设置水源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和悬浮物,保证供水的清洁。
3. 给水系统应设置水箱,用于储存供水,保证供水的连续性。
水箱应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4. 给水系统应设置水泵,用于提供供水压力。
水泵的选型应根据游泳池的面积和深度进行合理设计。
四、排水系统设计1. 排水系统的排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的材料,如聚氯乙烯、玻璃钢等。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满足排水迅速、畅通无阻的要求。
2. 排水系统应设置排水阀门,用于控制排水的流量和速度。
排水阀门的选型应根据游泳池的面积和深度进行合理设计。
3. 排水系统应设置排水口,用于排放游泳池中的废水。
排水口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确保排水畅通。
五、维护管理1. 游泳池给水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检查、清洗、维修等。
设备故障应及时处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游泳池的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水质的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游泳池的清洁工作应定期进行,包括池底、池壁、水面的清洁。
清洁过程中应使用无毒、无害的清洁剂,避免对水质造成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989-12-2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符合游泳水质、水温、卫生要求和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管理和节约用水,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人工建造的游泳池和跳水池的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温泉游泳池、冲浪游泳池、医疗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泳设施时,还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1.0.3条游泳池的给水排水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遵守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规范或规定。
第二章水质和水温第一节水质第2.1.1条游泳池初次充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2.1.2条游泳池池水的水质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注:比赛游泳池池水水质还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节水温第2.2.1条游泳池的池水温度,可根据游泳池的用途,按下列数值进行设计:一、室内游泳池:1.比赛游泳池:24~26℃;2.训练游泳池:25~27℃;3.跳水游泳池:26~28℃;4.儿童游泳池:24~29℃。
注:旅馆、学校、俱乐部和别墅内附设的游泳池,其池水温度可按训练游泳池池水温度数值设计。
二、露天游泳池的池水温度不宜低于22℃。
第2.2.2条室内游泳池设有准备池时,其池水温度按本规范第2.2.1条的训练游泳池数值设计。
第三章给水系统第一节系统选择第3.1.1条游泳池应采用循环净化给水系统。
第3.1.2条当水源充沛时,游泳池可采用直流给水系统,但入池混合后的池水水质应符合本规范第2.1.2条的规定。
注:当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直流净化给水系统。
第二节充水和补水第3.2.1条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时间,应根据使用性质和城镇给水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24h。
但最长不宜超过48h。
第3.2.2条游泳池的补充水量,应根据游泳池的水面蒸发、排污、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和游泳者带出等所损失的水量确定,一般可按表3.2.2的数据选用。
注:如卫生防疫部门有规定时,还应符合卫生防疫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3.2.3条直流给水系统的游泳池的补充水量,每小时不得小于游泳池水容积的15%。
第3.2.4条游泳池宜采用间接充水和补水的方式,如采用直接补水和充水方式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回流措施。
第3.2.5条补充水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宜与充水管道合并设置;二、补水管的水流方向,不得与游泳池水流方向相反;三、宜设置独立的计量装置。
第四章水的循环第一节循环方式第4.1.1条游泳池的水流循环方式,应按下列规定确定:一、尽可能使水流分布均匀,不出现短流、涡流和死水域;二、有利于池水的全部的交换更新;三、有利于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卫生保持。
第4.1.2条比赛游泳池池水宜采用逆流式和混合式循环。
露天游泳池池水宜采用顺流式循环。
第4.1.3条游泳池池水如采用混合式循环时,从游泳池水表面溢流回水量,不得小于循环水量的50%。
第4.1.4条游泳池水的循环,宜按池水净化设备连续运行设计。
第二节循环周期第4.2.1条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应根据游泳池的使用性质、游泳人数、池水容积、水面面积和池水净化设备运行时间等因素确定。
一般可按表4.2.1采用。
第4.2.2条游泳池水如采用间歇式循环时,应按游泳池开放前后将全部池水各循环一次计算。
第三节循环流量第4.3.1条游泳池的循环水量,按下式计算:Qx=α· V/T (4.3.1)式中 Qx——游泳池水的循环流量(m3/h);α——管道和过滤设备水容积附加系数,一般为1.1~1.2;V——游泳池的水容积(m3);T——游泳池水的循环周期,按本规范第4.2.1条规定选用。
第四节循环水泵第4.4.1条循环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用途不同的游泳池的循环水泵宜单独设置;二、水泵出水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条的规定;三、备用水泵宜按过滤器反冲洗时,工作泵与备用泵并联运行确定备用泵的容量。
第4.4.2条循环水泵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尽量靠近游泳池:二、宜与循环水净化设备设在同一房间内;三、水泵吸水管内的水流速度采用1.0~1.2m/s;出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1.5m/s;四、水泵机组和管道应有减震和降噪措施。
第五节循环管道第4.5.1条循环给水管内的水流速度,不宜超过1.5m/s;循环回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宜采用0.7~1.0m/s。
第4.5.2条循环水系统的管道,一般应采用给水铸铁管。
如采用钢管时,管内壁应采取符合饮用水要求的防腐措施。
第4.5.3条循环水管道,宜敷设在沿游泳池周边设置的管廊或管沟内。
如埋地敷设,应采取防腐措施。
第六节平衡水池第4.6.1条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平衡水池:一、游泳池水为逆流式或混合式循环时;二、数座游泳池共用一组并联过滤器时;三、循环水泵无条件设计成自灌式时;四、循环水泵的吸水管过长影响水泵吸水高度时。
第4.6.2条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循环水系统的管道和过滤、加热设备的水容积,且不应小于循环水泵5min的出水量。
第4.6.3条平衡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设与游泳池相连接的连通管,连通管可与回水管合并设置;二、池底内表面宜低于游泳池内底表面700mm以上;三、游泳池补水管应接入平衡水池,且补水管上的水位控制阀门的出水口,应高于游泳池水面100mm以上。
第五章水的净化第一节预净化第5.1.1条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应装设池水预净化装置毛发聚集器。
第5.1.2条毛发聚集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过滤筒(网)的面积,应为连接管截面积的1.5~2.0倍;二、过滤筒(网)的孔径宜采用3mm;三、过滤筒(网)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
第5.1.3条毛发聚集器的过滤筒(网)应经常清洗或更换。
如有两台循环水泵时宜采用交替运行的方式对过滤筒(网)交替清洗或更换。
第二节过滤第5.2.1条游泳池水的过滤设备,应根据游泳池的使用性质、规模、管理条件和材料情况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过滤效率高、效果好、操作简便和管理费用低;二、循环式给水系统宜采用压力式过滤器;三、每座游泳池的过滤器数量不宜少于2个。
每个过滤器的大小,应根据水力计算和运行维护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5.2.2条压力过滤器应设置进水、出水、冲洗、泄水和放气等配管,还应设有检修孔、观察孔、取样管和差压计。
第5.2.3条过滤设备的滤料,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含有毒和有害物质,不含杂物和污泥;二、强度坚硬、耐磨;三、耐腐蚀,且化学性能稳定。
第5.2.4条压力过滤器的滤料组成和滤速,可按表5.2.4采用。
第5.2.5 压力过滤器采用石英砂或无烟煤为滤料,并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时,承托层层次、粒径和厚度可按表5.2.5采用。
第三节过滤器反洗第5.3.1条压力过滤器宜采用水进行反冲洗。
如有特殊要求,可增设表面冲洗设施或采用气——水进行反冲洗。
第5.3.2条压力过滤器应根据游泳池水水质检测结果或过滤的水头损失确定反冲洗周期,并尽量实现自动冲洗。
如按过滤器的水头损失确定反冲洗周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石英砂和无烟煤为滤料时,水头损失不超过3~5m;二、聚苯乙烯塑料珠为滤料时,水头损失不超过1~3m。
第5.3.3条压力过滤器的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时间,按表5.3.3采用。
压力过滤器的反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时间表5.3.3第5.3.4条压力过滤器反冲洗装置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压力过滤器应逐一单个进行反冲洗;二、采用生活饮用水管道的水反冲洗时,应设隔断水箱。
第四节加药装置第5.4.1条游泳池循环水在进入净化设备之前,应向循环水中投加下列药剂:一、混凝剂:宜采用铝盐,设计投加量采用5~10mg/L;二、PH值调整剂:采用纯碱或碳酸盐类,设计投加量采用3~5mg/L;三、除藻剂:采用硫酸铜,设计投加量不大于1mg/L。
第5.4.2条药剂的投加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药剂的投加方式宜采用重力湿式投加;二、混凝剂应定量连续投加;三、PH值调整剂和除藻剂为间断式投加;四、应设有药剂与循环水充分混合接触的装置或措施。
第5.4.3条投药设备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各种药剂应分别设溶药池、溶液池、定量投加装置和计量装置;二、溶药池、溶液池、投加装置、计量仪表和管道,均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第六章水的消毒第一节消毒方法第6.1.1条游泳池水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第6.1.2条消毒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杀菌能力强,不污染水质,并在水中有持续杀菌性能;二、设备简单,运行可靠、安全,操作管理方便;三、建设和维护费用低。
第6.1.3条游泳池水宜采用氯消毒方法。
在有条件和需要的情况下,可采用臭氧、紫外线或其它消毒方法。
第6.1.4条采用氯消毒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消毒剂采用液氯或次氯酸钠,小型专用游泳池可采用氯片;二、加氯量按池水中游离余氯量为0.4~0.6mg/L计算确定;三、液氯宜采用真空式自动投加方式,并应设置氯与池水充分混和接触的装置;四、次氯酸钠宜采用重力式投加方式,投加在循环水泵的吸水管上。
第6.1.5条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时,还应辅以氯消毒。
第二节消毒设备第6.2.1条消毒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设备简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二、计量装置计量准确、灵活可调,有条件时宜设自动记录。
三、加氯机至少设置一套备用。
第6.2.2条加氯机应有压力稳定,且不间断的水源。
第6.2.3条加氯机的运行和停止,应与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停止设联锁装置。
第七章水的加热第一节热量计算第7.1.1条游泳池水加热所需热量,应为下列热量的总和:一、水面蒸发和传导损失的热量;二、池壁和池底传导损失的热量;三、管道的净化水设备损失的热量;四、补充水加热需要的热量。
第7.1.2条游泳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
按下式计算:Qx=α· у(0.0174vf +0.0229)(Pb-Pq) A(760/B) (7.1.2)式中 Qx——游泳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 kJ /kcal;у——与游泳池水温相等的饱和蒸汽的蒸发汽化潜热(kcal/kg);vf ——游泳池水面上的风速(m/s),一般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游泳池vf =0.2~0.5 m/s;露天游泳池vf =2~3 m/s;Pb——与游泳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mmHg);Pq——游泳池的环境空气的水蒸汽压力(mmHg);A——游泳池的水表面面积(m2);B——当地的大气压力(mmHg)。
第7.1.3条游泳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应按游泳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热量的20%计算确定。
第7.1.4条游泳池补充水加热所需的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b=αqbу(tr- tb)/t (7.1.4)式中 Qb——游泳池补充水加热所需的热量(kJ/h);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8(kJ /kcal;qb——游泳池每日的补充水量(L);у——水的密度(kg/L);tr——游泳池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