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简述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1、主体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培养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儿童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材料、表达方式和创作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综合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综合性的活动,涉及到感知、认知、语言、思维、情感和动作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美术活动,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力、形象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3、游戏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儿童可以通过画画、拼贴、造型等各种游戏形式进行美术创作,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和乐趣。

4、实践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接触和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工具,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巧。

5、自由性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倡导儿童的自由表达和创造。

儿童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创作主题和方式,不受成人的限制和干预。

6、个体化强:学前儿童美术活动注重发展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每个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经验进行自主性的创作,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3. 圆形线
随着幼儿在涂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 动作把控力越强,他们尝试将线条封闭为图形。是幼儿首次画 出图形。
4.命名线
幼儿在不断涂画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 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
螃蟹
飞机
二. 涂鸦的性质与原因
此时期幼儿画画时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他们所画的东 西。这表明幼儿思维具有故事性的特点。
成人对于幼儿画画时的自言自语,不仅不应制止,还应 适时地与他们交谈,以帮助他们树立、丰富构思,并了解 幼儿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五. 信心脆弱
幼儿刚刚开始尝试利用在涂鸦时期掌握的图形表达自己的经 验,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应也很敏感。
三.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风格各异
在上述写实一侧的中间状态中,由于组合要素成分不同, 没命幼儿绘画风格也各有不同。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 有些幼儿把握单个物体的能力很强,画出的性腺非常完整深入, 酷似对象。
有些幼儿对对象的形态不太关心,喜欢依照自己对美的标 准对对象大加装饰,产生装饰风格作品。
用色色范围的扩展与分化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万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认识的颜色多了起来对色彩也产生了极大的热情例如他们喜爱的颜色扩展到了橙色粉红淡蓝草绿等颜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一.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为写实
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很容易看出, 他们很少有不包含物象、时间、情结的抽象作品。相反, 幼儿的作品当中充满了人物和故事,甚至当学前儿童由 于技能限制,画不出清晰可辨的形象时,他们会以语言 补充。

学前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前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前美术知识点总结归纳学前美术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发现美,创造美。

下面就学前美术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其特点主要包括:(1)观察性: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主要依靠观察,对所见所感的事物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2)动手性:幼儿美术教育是以图形化、形象化的表现方式进行表达、创作。

动手、动脑、动感官,是美术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

(3)直观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以感觉和直观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幼儿美术的表现方式要求是直观的。

2.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1)图形认知幼儿认知图形的能力是幼儿绘画和创作的基础。

图形认知主要包括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特点,能正确表达图形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数量,理解基本图形的组合和分解等。

(2)图像表达图像表达是幼儿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指幼儿对所见所感进行模仿和表达的能力。

图像表达主要包括对事物形象的模仿表达、情感的表达以及物象的变形表达等技能。

(3)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手工技能以及手指的灵活性与美感的联想等。

(4)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幼儿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鉴别能力,增强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

3. 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幼儿美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主动思考、提问、探索,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与认知。

(2)观摩式教学法观摩式教学法是通过观察美术作品,引导幼儿模仿,学习美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以及欣赏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巧。

(3)经验式教学法经验式教学法是通过幼儿自身的经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一、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定义学前儿童绘画能力指的是儿童在未接受正规美术教育之前,通过自主绘画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阶段1.涂鸦阶段大约在1岁左右,孩子开始抓住笔或者蜡笔乱涂乱画,这个时候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单纯地享受着颜色和手感带来的快乐。

2.随意涂鸦阶段2-3岁左右,孩子开始有目的地进行涂鸦活动,他们会尝试用线条、点、圆等基本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模仿阶段3-4岁左右,孩子开始模仿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绘制。

他们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并尝试用简单线条勾勒出它们的形状。

4.符号化阶段4-5岁左右,孩子开始将自己所见所闻转化为符号,并用这些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他们会用三角形代表房子,用圆形代表太阳等等。

三、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特点1.简单性由于孩子在学前阶段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绘画作品通常都非常简单,主要由基本的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

2.色彩鲜艳学前儿童对于颜色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鲜艳的颜色来装饰自己的绘画作品。

3.随意性学前儿童绘画作品通常都比较随意,他们不会受到成人思维模式的限制,在创作时更加自由张扬。

4.主观性由于孩子在学前阶段还没有完全掌握客观事物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绘画作品更多地反映了自己内心世界中的想法和感受。

四、影响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接触到的事物和经历会对他们的绘画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和创作空间,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育方式学前儿童在接受正规美术教育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自主绘画活动来进行绘画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采用开放性、启发性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自由创作,并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

3.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绘画能力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1.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图像能力的形成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尝试着通过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开始涂鸦,但只是尚未具备图像的概念,只是进行简单和随意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

图像能力的发展阶段(3-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通过各种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像来描绘他们看见的事物,例如画出车、树等。

他们还可以通过图像的组合来表达复杂的事物和场景。

美术表现能力的综合阶段(4-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美感和审美标准。

他们开始尝试用多种材料和技巧来进行绘画创作,并且能够进行一定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2.儿童美术能力的特点(1)感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辨别和区分事物的特征,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他们能够观察到事物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

(2)想象和构思的能力: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构思能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

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场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出来。

他们的创作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独特性。

(3)表现能力的特点: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中,表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线条、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运用上。

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来表达事物的形态,能够通过透视和立体的表现来构建空间的感觉。

(4)语言表达与绘画表达的结合:学前儿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语言和绘画来进行的。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语言来解释和描述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内容。

(5)情感表达与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能够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同时,通过赏析和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上是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的简要介绍。

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儿童的能力发展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教学活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他们的美术能力。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言概述:绘画是幼儿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幼儿绘画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促进其绘画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教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1.1 幼儿绘画的涂抹表现幼儿在早期绘画中,常常以涂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意识。

他们会用手指、刷子等工具将颜料涂抹在纸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1.2 幼儿绘画的线条表现随着幼儿的生理和认知发展,他们逐渐能够掌握绘画工具,开始画出简单的线条。

这些线条可能是直线、弯曲线或者圆圈等,代表着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1.3 幼儿绘画的图像表现在幼儿发展的后期阶段,他们能够画出更具象的图像,如画出家庭成员、动物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等。

这种图像表现能力的提高,反映了幼儿认知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绘画的发展阶段2.1 涂抹阶段在1-2岁的幼儿时期,他们主要通过涂抹的方式来进行绘画活动。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无目的、无形象的,主要是通过感官的刺激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2 涂鸦阶段在2-3岁的幼儿时期,他们开始涂鸦,并能够画出简单的线条。

这个阶段的绘画作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性,但还缺乏明确的主题和结构。

2.3 图像阶段在3-6岁的幼儿时期,他们逐渐能够画出更具象的图像。

他们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出更具有结构和主题的绘画作品。

三、幼儿绘画的特点3.1 自我表达幼儿绘画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绘画,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观察。

3.2 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绘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绘画作品,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场景。

3.3 发展综合能力绘画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综合性的影响。

通过绘画,幼儿能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观察和感知能力,以及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幼儿绘画的教育意义4.1 促进感知和认知发展幼儿绘画活动能够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阶段与特点学前儿童期是美术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绘画、剪纸、捏塑等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探索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绘画的材料和用具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会通过触摸、尝试、操作来了解这些工具的特点和功能。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主要通过抓、握、挥洒来达到目的。

他们的创作主题多与自身经验和兴趣相关,如画爸爸妈妈、动物、车辆等。

儿童的创作主要是图形性的,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颜色表达出主题。

对于儿童来说,绘画是一种感性的活动,他们对结果并不关注,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乐趣和探索。

图像理解阶段(4-5岁)图像表现阶段(6-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美术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复杂的主题和情感,用图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儿童开始学习使用阴影和透视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

他们对于色彩的运用也具有较高水平,能够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儿童在这个阶段也会通过观察大师作品来学习和模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此外,学前儿童期的美术能力发展还具有以下特点:1.本能性和自主性:学前儿童的美术创作是本能性的行为,他们会通过直觉和感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艺术活动中,他们能够自主选择主题、材料和表现方式。

2.多样性和独创性: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多样而独特,他们还没有被现实和成人的观念所束缚,能够敏锐地表达自己的个性。

3.喜欢合作和分享:学前儿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乐于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他们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来获得更多艺术启发和资源。

4.寓教于乐: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娱乐和表达的方式,还是寓教于乐的途径。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儿童能够学习到形状、颜色、纹理等基本概念,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总之,学前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图像理解阶段和图像表现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

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随意性和自由性: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自由地选择材料、颜色和形式进行创作。

他们不受约束,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

2. 多样性和个性化:每个学前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方式。

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偏好,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3. 探索性和实践性: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和实践,不断探索和发现。

他们可以触摸和感受不同的材料,尝试不同的技法和表现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尝试,他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4. 耐心和专注: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需要孩子们保持一定的耐心和专注力。

绘画需要时间和耐心,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美术活动,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 合作和交流:美术活动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他们可以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一项美术作品。

通过合作和交流,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探索性和实践性、耐心和专注、合作和交流等特点。

这些特点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促进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因此,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过程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指南大班幼儿美术发展特点

指南大班幼儿美术发展特点

指南大班幼儿美术发展特点Art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ers is a crucial aspect of their overall growth and education. 幼儿美术发展是他们整体成长和教育的一个关键方面。

It is a process through which children can express themselves creatively, learn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develop important skills. 这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能够有创造性地表达自己,了解周围的世界,并发展重要的技能。

Understanding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ers is essential for educators and parents in order to support and foster their growth in this area.了解幼儿美术发展的具体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支持和培育他们在这一领域的成长。

One of the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development in preschoolers is their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幼儿美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达。

Young children often have vivid imaginations and are able to create art that is imaginative and unique. 小孩子通常有生动的想象力,并能够创造出富有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作品。

(完整版)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概述

(完整版)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概述
以及与此相应的各种表现手法都蕴含着意味。
3. 物象、时间、情结所指和表现意义 通常,我们将作品的这一层次称之为作品的内容。
4. 文化意义
一方面是作品中的物象和情节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 是指作品所包含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当时社会生 活中各种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油画《格尔尼卡》,是立体主义的领导人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
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 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是表现战争题材且具有纪念 意义的作品。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纳粹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 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 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谴责和 抗议。这便是《格尔尼卡》。
插曲: 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曾发生了一 件小事:一天,一些德国军人来此 参观,毕加索发给他们每人一幅 《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名军官 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 作!”
四. 美术作品的形态
从层次结构来看,美术作品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但只有 写实性作品中同时包含所有层次。抽象作品仅包含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和文化意义三个层次,不包含物象、时间、情节所 指和表现意义。
2. 静止性
意思是说美术形象不像有些艺术那样有连续性、继时性 的特点:它只是人物、景物的外貌、表情、姿态和动作的状 态,而非过程。
三. 美术作品的层次 美术作品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表达一定的意义。
1. 物质材料
它引起主体的特定感受,构成了美术作品中物质 材料的意义。
2. 形式构成 美术作品中的点、线、和色彩、形体之间的组织关系,
装饰写实形态则指哪种既以特定的物象为依据,但又被创作 者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如变形、夸张、几何化、多物象 组合等的美术形态。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幼儿绘画是幼儿时期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是指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认知、感知和创造能力的特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一、绘画的表现形式特点:1.1 幼儿绘画的形象性:幼儿绘画更加注重形象的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展现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和理解。

1.2 幼儿绘画的简化性:幼儿在绘画时常常将事物简化为几何图形或线条,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3 幼儿绘画的变形性: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常会对事物进行一定的变形,这是他们对于事物特征的个性化表达。

二、绘画的色彩运用特点:2.1 幼儿绘画的色彩选择: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选择明亮、鲜艳的颜色,以增加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

2.2 幼儿绘画的色彩运用方式:幼儿在绘画时常常使用大面积的色块,缺少细节的表现,更注重色彩的整体效果。

2.3 幼儿绘画的色彩表达能力:幼儿在绘画时,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感受和情感。

三、绘画的线条表现特点:3.1 幼儿绘画的线条选择:幼儿在绘画时常常使用简单的直线、曲线和弯曲线,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的认知。

3.2 幼儿绘画的线条运用方式:幼儿在绘画时常常使用重复的线条,以表达事物的运动和节奏感。

3.3 幼儿绘画的线条表现能力:幼儿在绘画时,通过线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事物的结构和比例的理解。

四、绘画的空间表现特点:4.1 幼儿绘画的空间感知:幼儿在绘画时常常表现出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能够将事物的前后、上下、左右关系表现出来。

4.2 幼儿绘画的空间透视:幼儿在绘画时常常使用近大远小的透视法,以表现出事物的远近关系。

4.3 幼儿绘画的空间构成:幼儿在绘画时常常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来构成自己想要表达的空间形象。

五、绘画的创造力特点:5.1 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幼儿在绘画时常常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作品。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幼儿绘画发展特点是指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特点和发展规律。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幼儿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包括表现形式、色采运用、线条运用、空间感知和想象力。

正文内容:1. 表现形式1.1 幼儿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早期主要是涂抹和乱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浮现图象化的表达。

1.2 幼儿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如画家自画像、家庭场景等。

2. 色采运用2.1 幼儿在绘画中喜欢使用明艳的颜色,对于色采的运用往往是随意的,不受现实的限制。

2.2 幼儿在色采运用上往往表现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会将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色采效果。

3. 线条运用3.1 幼儿的线条运用往往是无序和随意的,线条粗细、长短不规则,表现出幼稚的特点。

3.2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线条运用逐渐规范,线条变得更加有条理和准确。

4. 空间感知4.1 幼儿的绘画中往往缺乏空间感知,画面往往是扁平的,缺乏立体感。

4.2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表现出远近、大小、高低等空间关系,画面逐渐具备立体感。

5. 想象力5.1 幼儿的绘画往往充满了想象力,他们可以将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奇妙的场景。

5.2 幼儿的想象力在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可以画出一些超浮现实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总结:综上所述,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包括表现形式、色采运用、线条运用、空间感知和想象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色采运用随意且充满想象力,线条运用逐渐规范,空间感知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的了解对于幼儿的教育和艺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资料1、儿童美术的本质特点:P9(1)美术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

美术能反映儿童的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

美术是儿童身心活动的反映,是儿童表象的图式化。

由于受儿童动作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儿童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动作和认知发展的状况。

由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和个性也有自身的发展特点,所以儿童美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俄通的情绪情感和个性发展状况。

2、(2)美术是其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

美术具有一种语言功能,在儿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来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

3、(3)美术是其探索美术媒介并使自我得以肯定的一条途径。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在探索美术媒介时比青少年或成人更自由,更少约束,因此他们的美术作品常表现出没有雕琢过的儿童心灵的纯真,具有直截了当的思考的欲求。

这就是其作品有可能达到别开生面的艺术境界,使人们为之赞美,为之倾倒,并使儿童的自我得到充分的肯定。

4、(4)美术是对其实施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对年幼儿童实施的审美教育,不是以抽象的说理去灌输,而是以直观的艺术形象去打动幼儿的心理,唤起其内在的审美情感,是幼儿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2、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特征(一)涂鸦期(1.5-3.5 岁)1、未分化的涂鸦(1.5-2 岁)由于动作不协调,儿童在纸上画出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

靠整个手臂的前后摆动来决定线条的方向,常常涂抹出纸外。

2、有控制的涂鸦(2-3 岁)由于练习和生理的发育,儿童的动作逐渐协调,儿童能在纸上画出一些重复的各种线条。

手的腕关节运动较前期灵活,儿童的涂鸦已能控制在整张纸内。

3、命名涂鸦(3-3.5 岁)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有明显表达的意图。

在涂鸦时,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地说明自己所画的东西。

此阶段末,逐渐形成简单的象形图样,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标题: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幼儿绘画是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幼儿的绘画活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和表现能力的初步形成1.1 幼儿绘画开始于感性认识阶段,主要以感知为主。

1.2 幼儿绘画表现形式简单,主要通过线条、色采和形状表达。

1.3 幼儿绘画呈现出个体差异性,每位幼儿的表现方式和风格各异。

二、形象意识逐渐加强2.1 幼儿绘画逐渐具备形象意识,能够表现出对客观事物的简单认知。

2.2 幼儿绘画开始浮现主题性和情感性,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3 幼儿绘画中的形象逐渐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联贯性。

三、绘画技能的逐步提升3.1 幼儿绘画技能逐步提升,能够掌握更多的绘画元素和技巧。

3.2 幼儿绘画的线条和色采运用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力得到增强。

3.3 幼儿能够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提高绘画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四、表现自我和社交交往的特点4.1 幼儿绘画是表现自我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能够反映幼儿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

4.2 幼儿绘画中体现出社会性和合作性,能够通过绘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4.3 幼儿绘画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团结合作,培养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培养5.1 幼儿绘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2 幼儿绘画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5.3 幼儿绘画是幼儿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质。

结语: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和支持幼儿的绘画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希翼本文所介绍的幼儿绘画发展特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和匡助。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

幼儿绘画发展特点幼儿绘画是指儿童在幼儿阶段通过手持绘画工具绘制的图画作品。

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包括:感性表现、形式直观、自由性和想象力丰富。

首先,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是感性表现。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绘画表现主要依靠自己的感性经验和感官感受。

幼儿会通过观察、感受和模仿周围的事物来创作绘画作品。

他们可能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大象的形状,用红色画出太阳,用绿色画出树叶,旨在通过色彩和形状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

其次,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是形式直观。

幼儿在绘画时,往往只能以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构思和想法,他们还不具备抽象思维和符号化能力。

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是现实的、具体的,并且偏向于表现单一的对象或事物,例如一朵花、一只鸟或一辆汽车。

形式的直观性使得幼儿的绘画作品易于被观看者理解和欣赏。

第三,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是自由性。

幼儿在绘画时往往没有预设的规则和目标,他们只是随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来进行创作。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画什么。

他们会享受画画的过程,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最后,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是想象力丰富。

幼儿在绘画时常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奇特、夸张、离奇的图画。

他们可能画一匹会说话的小马,画一片红色的天空,画一只有八只眼睛的人物。

这些图画虽然不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形态,但却展现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包括感性表现、形式直观、自由性和想象力丰富。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并促进他们的艺术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0133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20133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二)徐德成的儿童泥工发展阶段理论 1、探索时期(2——4岁) 特征:分解粘土、自由组合、命名塑造 2、直觉式的创作(4——6岁) 特征:平面式的作品、蝌蚪人、不合理的造型表现 3、情感与理性的交融(6——9岁) 特征:强调造型的站立、从单一造型发展到具有故事性的空间、装饰性 及细部质感的表现
二、学前儿童手工制作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2、中后期象征阶段
幼儿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基 本图形和线的组合。开始 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 现物体。五颜六色是这一 时期幼儿作品中色彩典型 的特点。
(三)图式阶段
1、早期图式阶段
儿童对色彩的人事越 来越精细,能按物择 色,并在轮廓线内着 色,但不注意颜色的 协调。构图上开始有 层次感,常用重叠或 透明的方式来表现形 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2、符号认识(2——7岁)
所有成形的作品都被理解为真实世界的代表。明显地偏爱明亮色彩的作品和表现 孩子喜欢的事物的美术作品。
3、“写实主义”的高峰(7——9岁) 儿童用写实的标准来评价作品,否则就是错的。
4“写实主义”的高峰衰退和审美感受性的出现(9——13岁) 5、审美专注的危机期(13——20岁) 由于情感态度出现较大变化,加上青春期过分的批判能力,许多青少年从各种艺 术形式中退出来,停止创作,并对他人的成果漠不关心。
3、赫伯特·里德的儿童画发展阶段
错画期
划线阶段 4岁,视觉控制有了进步,喜欢以人为主体。
图形的象征阶段 5——6岁
图形的写实阶段 7——8岁
视觉写实阶段 9——10岁
印制阶段 11——14岁
艺术的复现15岁以后
二、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与特征 (一)涂鸦阶段 1、无控制涂鸦:孩子们感到的有趣的不仅是一种愉快的机械运动,还有笔在纸 上留下的各种痕迹。 2、有控制地涂鸦:儿童会有意识地上下或左右地画线。同时逐渐出现波形线、 锯齿线、圆形、复线圆圈、涡形线等。

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

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

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摘要:1.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特点2.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创作方法3.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教育价值4.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创作优秀作品5.总结正文: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阶段末期创作的一系列美术、手工等方面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还承载着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分析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特点、创作方法、教育价值,以及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创作优秀作品。

一、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特点1.主题丰富:大班儿童作品涵盖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动植物、故事人物等多种主题,反映出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认识。

2.形式多样:作品形式包括绘画、手工、泥塑、纸艺等,展现了孩子们多样化的创作手段和技能。

3.色彩鲜艳:大班儿童作品色彩丰富、鲜明,充满童真,体现了孩子们独特的审美观。

4.富有创意:孩子们在作品中展现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惊叹不已。

二、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创作方法1.观察生活:鼓励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创作灵感。

2.倾听故事:通过听故事、读绘本,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为创作提供素材。

3.实践操作:引导孩子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美术、手工技能。

4.合作交流:组织孩子与同伴合作创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幼儿园大班儿童作品的教育价值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创作过程,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美。

2.发展想象力:作品中的奇幻世界、生动形象展现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

3.提高动手能力: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了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培养自信心:作品的完成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增强自信心。

四、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创作优秀作品1.积极鼓励:对孩子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创作兴趣。

2.耐心倾听:关注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3.提供支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满足创作需求。

4.适度引导:在创作过程中给予适度指导,帮助孩子完成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直角关系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幼儿开始用直角关系将图形结合起来, 即无论物体成多少度角,只要存在角度,他们都用直角表示。
③ 倾斜角度关系
进入幼儿末期,各种角度可以有区别地表现出来了。这时, 他们再画直角时,就不代表一切角度了,而只代表直角。
3. 图形在表现物体维度上的变化 -- 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此时期幼儿画画时边画边自言自语,讲述他们所画的东 西。这表明幼儿思维具有故事性的特点。
成人对于幼儿画画时的自言自语,不仅不应制止,还应 适时地与他们交谈,以帮助他们树立、丰富构思,并了解 幼儿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五. 信心脆弱
幼儿刚刚开始尝试利用在涂鸦时期掌握的图形表达自己的经 验,他们表现的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应也很敏感。
2. 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
一种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师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 则是随便涂画的。另一种是同张画中,有部分是幼儿事先想 好了要画的,有些却是随便涂抹的。
3. 绘画内容转移
例如:画飞机,画了一半不画了,转而去化太阳。绘画内 容的转移造成了画面形象的相互关联差。
4. 形象含义易变 他们往往在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几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
3. 圆形线
随着幼儿在涂画中对自己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 动作把控力越强,他们尝试将线条封闭为图形。是幼儿首次画 出图形。
4.命名线
幼儿在不断涂画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 从中认出某些形状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 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
螃蟹
飞机
二. 涂鸦的性质与原因
(5)独立表现之动作
打破原来两边对称的画法,将四肢画得不对称或是倾斜,这 样才能看出动作的变化。
三. 构图
在一幅幼儿作品中,往往不止 一两个形象,有时有三四 个甚至众多的形象。以何种方式将这些形象组织起来,我 们称之为构图。
1. 形象数量的增加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只是经验的增多,以及美术表现能力的 增强,他们每幅作品中的形象也逐渐增多。
教育者切记用成人的眼光去批判幼儿的作品,更不要挑剔幼 儿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应多给幼儿以鼓励和支持,使他 们树立起用美术这一新的媒介表达自己的内心。
第四节 形象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四岁左右,幼儿进入象形期,他们开始有意识地用掌握的 图形和线条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愿望。
一. 构思
构思讲的是美术创作中创作者对绘画整体的思考活动, 包括对表现的主题内容、形式方法的思考。
② 心理原因
幼儿涂鸦时期,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涂 画过程中不会吧自己的动作和外界事物相联系,也不会 在脑中表象的支配下进行描绘。只有在表象功能进一步 发展的条件下,他们会发现所画线条的痕迹和记忆中的 某些事物相像,于是去重复这些形状,用他们代表记忆 中的事物。
三. 关于涂鸦的其他理论解释 1. 精神分析学派对涂鸦的解释
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是能拿到什么颜色的笔,画 中就更多的出现什么颜色。
(2)选择性用色 渐渐地,幼儿开始对一两种色彩格外敏感和喜爱,于是开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一般特点
一.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的主要倾向为写实
从层次结构上分析幼儿的绘画作品,很容易看出, 他们很少有不包含物象、时间、情结的抽象作品。相反, 幼儿的作品当中充满了人物和故事,甚至当学前儿童由 于技能限制,画不出清晰可辨的形象时,他们会以语言 补充。
涂鸦是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活动,涂鸦的性质和感知运动 水平上的唯一游戏—练习性游戏性质是一样的,是重复习 得的动作,以适应外界,取得欢乐。
第三节 象征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发生于学前初期。三岁左右, 幼儿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能用所掌握的极简单的图形和线 条将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
一. 造型简单且不稳定 1. 所用图形极为简单
③ 单一面
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表现上的模糊性,追求明确性,幼 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面,指表现从一 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
④ 多面变形
将一个形象的有些面变形,现实出物体不同面的朝向, 形成立体感。此时,形象维度关系变得清晰了。
4. 形象的发展 ① 简略图形 幼儿最初画出的形象极为简单,画出的人好像之哟头和脚,
部分融合成一个共同的轮廓线。 再过一段时期之后,幼儿能较完整的把握住物体的轮廓线。
马的变化
2. 图形组成关系的变化 —由放射关系向直角关系、斜角度关系发展
① 放射关系 即从一个中心点出发,将若干线条或图形结合起来,以此
表示部分与部分的连结。
儿童所画的手,手指呈 放射状现实的仅是手指连 结于手掌,而不表明手指 之间极度愤慨或手指与手 指所形成的角度。
四.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越小,画面中的形象越简略。随着年龄的增加,幼
儿绘画的画面越复杂、丰富、细化、个性化。
第二节 涂鸦时期幼儿绘画的发展特点
一. 四种涂鸦线条
1. 杂乱线 各种线杂合在一 起,长短不齐, 也极不流畅,现 实出手毫无把握。
2. 单一线
经过一段时间的涂画后,幼儿能来回重复地画出长短不 齐的倾斜线或旋转画出的螺旋线。这表明,幼儿对手已有所 控制。
三.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风格各异
在上述写实一侧的中间状态中,由于组合要素成分不同, 没命幼儿绘画风格也各有不同。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 有些幼儿把握单个物体的能力很强,画出的性腺非常完整深入, 酷似对象。
有些幼儿对对象的形态不太关心,喜欢依照自己对美的标 准对对象大加装饰,产生装饰风格作品。
最开始,幼儿作品表现不出人物或动物活动,他们只是在画面 上画几个独立的个体,而且,这些个体自身也无明显的动作变化。
② 有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的作品中出现了分别独自活动的人或 动物。
③ 共同活动
进入共同活动以后,幼儿作品会出现若干个主体形象同时进行一 项活动。
④ 相互作用之动作 是指在一个画面上,个形象以不同的动作完成一共同的活动。
小人变花
5. 易受他人影响
有的幼儿本来想花小花,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画汽车, 他也画汽车,刚画几笔汽车见其他小朋友画太阳,他也 开始画太阳。
三. 作品水平不稳定
象征期幼儿作品的水平是不稳定的,会出现时好时坏 的想象。出现这类不稳定现象是因为他们正在尝试探索之 中,反复之后他们的进步将巩固下来。
四. 动作语言相伴随
四. 色彩
1. 色彩感受力的发展 三个月的婴儿在排除名都干扰的情况下,分辨出红、黄、 蓝、绿四种色。三岁至四岁的幼儿能分辨红、橙、黄、绿、 天蓝、蓝、紫七种颜色的百分比为97%,四岁以后达到 100%。
2. 色彩运用的发展 色彩运用即以色彩表达一定的意义。
① 单一色阶段 (1)无选择用色 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色彩,用什么都
(2)展开式
基线式构图在有些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变化,就是画围成一圈的 物体时,如池塘边的树、花坛、拉成圈跳舞的人等,幼儿会将形 象画得与圆形或方形的边线垂直。
④ 立体构图 (1)散点式
画面中原来处于一排的形象分解离散,分布在画面上。
(2)多层并排式
在幼儿达到散点构图水平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会 画出若干排形象,形成多层并列的布局。
主题去画 去做。
二. 造型
造型探讨的是构成形象的图形变化;图形组成那个关系变 化;图形在表现物体维度上的变化;由于以上变化带来的形 象的发展。
1. 图形的变化—图形的复杂化与数量的增加 初入形象期时,幼儿仍旧沿袭象征期造型方式,用简单的图
形组成形象。 经过一定时期之后,幼儿能够将简单的图形构成形象的某些
二. 学前儿童美术创作倾向写实一侧的中间形态, 再现、想象、装饰融合为其突出特点
从作品可以看出,幼儿美术创作虽以写实为主要倾向,但不 是纯粹的写实。幼儿在画眼前和经验中的事物时会加进自己的想 象,画想象性的作品时又会融入自己的经验,画喜欢的事物不忘 对其进行装饰,话装饰画时又要将自己喜爱的事物排列于上。
不多,区别仅在于形象大小和服饰的变化。
(2)动作
借助近旁的事物按时出来。例如:在一个小人旁画个皮球,表 示这个小孩在拍皮球。
(3)社会角色
借助细节、装饰以及环境物来表现。例如:在一幅表现街景 的画种能画出交警、车、司机及行人等。
(4)表情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幼儿能构成比较复杂的形象,但 表现不出人物的表情变化。开始时幼儿只会画哭,还是借助在 一般面孔上画上泪珠事先的。在教士采用一定方法,让幼儿感 知任务表情的无关变化,掌握表现五官变化的不同画法后,幼 儿才能画出更多的表情。
光芒四射的太阳
奔跑的人
2. 图形含义不稳定 此时,由于幼儿食用图形形状简单且种类十分有限,
因此,类似形状的图形在每个幼儿作品中或同一个幼儿 的不同作品中可能代表着极不相同的事物。
太阳?灯?树?人?
二. 构思不稳定
1. 动笔后构思 2. 幼儿常常在涂着涂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动
作的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就想起要画这一物体。
① 统一为形 他们在对物体作了多角度的观看之后,察觉其重要的结
构特征,形成一个关于它的视觉概念。在绘画时,再用与这一 视觉概念等同的图形或线条将其表现出来。
正常立方体 幼儿所画立方体
② 正侧面同在
渐渐地,幼儿察觉到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善些, 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背面的东西都并列在 画面上。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幼儿涂鸦是一种报复和反抗行为, 借此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
2. 模仿说对涂鸦的解释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成人或其他儿童画画、写字引 发模仿动机。
3. 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的运动快感理论对涂鸦的解释 伯特和罗恩菲尔德等认为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是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