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上美术《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
9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9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痕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用美术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痕迹,如脚印、车轮印、指纹等。
2. 描述和表达观察到的痕迹。
3.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痕迹,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痕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3. 讨论:回到教室,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讨论痕迹的来源和意义。
4. 创作: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副观察、描述、表达3. 内容:痕迹的来源和意义、美术表达方式、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2. 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3. 下次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作品。
课后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痕迹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
3.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痕迹,并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2)教案教案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活动中发现、认识和体验不同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美感;技能目标——通过容易掌握的美术工具进行拓印获得有趣的图案,掌握基础的拓印技法。
情感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感官灵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拓硬币”的游戏是孩子们熟悉的一项课余娱乐活动,拓印的过程及拓印出来的图案会让孩子们觉得情趣盎然,奇妙无比!但孩子们通常不会联想到硬币以外的物品,如梳子、鞋底、树叶、甚至是一片斑驳的墙皮上都隐藏着奇妙的纹理。
因此,老师要从这点入手,触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身边美的东西。
并将这些奇妙的痕迹巧妙地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3重点难点学会通过拓印的方法采集不同“痕迹”。
软硬不同的材质以及非平面物体在拓印技巧上的表现方式探索。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感知痕迹1、教师拿起事先藏有钥匙、树皮、硬币等物品的信封,用神秘的语气问道:“孩子们,猜猜信封里有什么?谁想上来摸一摸?2、接着展示实物图,交给参与活动的学生:“你能从老师的这些图片中找出你摸过的的物体吗?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教师揭示答案,引出“痕迹”,并板书“痕迹”。
活动2【讲授】寻找痕迹1、教师播放生活中的各种痕迹让孩子们欣赏(如木纹、布纹、水渍等各种痕迹),并提出问题:“想想你们还看到过那些东西留下了痕迹?”2、师再出示4种不同的痕迹:不同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3、教师(课件出示)启发联想:这些痕迹看上你,你能联想到它像什么?4、师补充完整本课课题:我们身边的痕迹。
活动3【活动】体验痕迹活动一:看一看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实物与拓印组图,并提问:“孩子们,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痕迹,老师想办法把它们留了下来,变成了美丽的小照片,它可是用特殊的方法拍出来的,请大家互相讨论一下,你能找出他是用什么办法拍出来的吗?”活动二:试一试教师及时引导,提醒他们注意怎样处理拓印更加清晰。
二年级美术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人美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痕迹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让学生观察和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脚印、水迹等。
2. 痕迹的分类:引导学生对痕迹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痕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痕迹的创作: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痕迹进行创作,如指纹画、脚印画等。
4. 痕迹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痕迹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痕迹艺术的独特魅力。
5. 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以痕迹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运用痕迹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运用痕迹,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搜集生活中各种痕迹的图片或实物。
2. 准备绘画材料,如彩笔、水粉、剪刀、胶水等。
3. 准备痕迹创作的模板或范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痕迹的存在和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痕迹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多样性。
3. 教学示范: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痕迹进行创作,展示痕迹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自主创作,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痕迹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痕迹素材,如树叶的脉络、动物的足迹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痕迹创作比赛,鼓励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
3. 邀请痕迹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痕迹艺术。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欣赏学生的作品。
《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人美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背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和事迹都会留下痕迹,在艺术创作中也可以通过痕迹表现情感和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痕迹这个艺术元素的意义和表现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痕迹这个艺术元素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痕迹的表现形式;3.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发扬创新精神,开展自主创作。
教学内容一、痕迹的概念和意义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和事迹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不仅记录了时间的流逝,更蕴含了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艺术创作中,痕迹可以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痕迹表现情感和思想,并且可以赋予作品更多的个性和内涵。
二、痕迹的表现形式1.颜色的痕迹:在颜色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利用颜料的流动和表面的张力留下痕迹,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线条的痕迹:利用笔触、线条的粗细和间隔留下痕迹,表达情感和思想。
3.物体的痕迹:利用物体表面的纹理和形态留下痕迹,表现出物体的特殊性质和属性。
三、绘画作品的表现在绘画创作中,可以运用痕迹这个元素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绘画中利用颜色的流动和表面的张力留下痕迹,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四、开展自主创作通过对痕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开展自主创作。
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痕迹,痕迹有哪些表现形式等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主体1.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痕迹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2.将颜色、线条和物体的痕迹分别进行介绍和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绘画中利用痕迹表现思想和情感。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实物教学,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痕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作品创作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用痕迹这个元素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创作等方式进行。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痕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观察身边的痕迹,如水滴的痕迹、脚印、车轮印等。
2. 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3. 学生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何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身边的痕迹,如水滴的痕迹、脚印、车轮印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痕迹?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身边的痕迹,并记录下来。
3. 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痕迹,讨论如何用绘画表现这些痕迹。
4. 示范:教师通过范画,展示如何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5. 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讨论,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6. 展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课题:二年级美术上册3. 教学目标: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线条、颜色等表现身边的痕迹。
4. 教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习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学生创作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何用绘画表现身边的痕迹。
作业设计1. 画一幅关于身边痕迹的画作。
2. 观察身边的痕迹,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观察身边的痕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2. 学生是否能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身边的痕迹?4. 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上是一份关于《我们身边的痕迹》的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2-人美版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二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2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 提高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如:自然痕迹、人为痕迹等。
2. 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分析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作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痕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难点:学会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痕迹的分类和特点,介绍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
3. 示范: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创作方法和步骤。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痕迹的分类和特点2. 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3. 创作方法和步骤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2. 作业要求:体现个人特色,富有创新精神,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协调。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4.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图片、实例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并思考痕迹的来源、特点和意义。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

4.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意识,提高审美素养。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勇于表达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23)美术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痕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身边的痕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各种痕迹?”比如,地上的脚印、墙面上的划痕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痕迹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5.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品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痕迹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痕迹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留下的印记,如脚印、车辙、指纹等,并学会观察和分析这些痕迹的特点。
举例: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形态、纹理等特点。
(2)运用拓印、描绘等方法表现痕迹:教授学生运用拓印、描绘等技巧,将观察到的痕迹表现在美术作品中。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二上的课题,教材以生活中的痕迹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了解痕迹的产生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际操作的指导,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观念,对生活中的痕迹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痕迹的深层次含义和表现形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痕迹的产生和表现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践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美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产生和表现形式,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痕迹。
2.难点:对痕迹的深层次含义和表现形式的理解,以及创新性地运用痕迹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痕迹,分析痕迹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痕迹。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痕迹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提前布置课堂环境。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提前了解痕迹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痕迹的产生和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痕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痕迹在生活中的意义,鼓励学生创新性地运用痕迹进行绘画创作。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2-人美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2-人美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理解和表现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观察和描绘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脚印、划痕等。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讨论来了解不同痕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并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来表现这些痕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观察和描绘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以及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是理解和表现不同痕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进行表现。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PPT、图片、绘画材料等。
学具包括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痕迹,如指纹、划痕等,引发他们对痕迹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不同痕迹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 绘画实践:学生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来表现不同痕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2. 副观察与描绘3. 教学内容:观察和描绘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进行表现。
4.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描绘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理解和表现不同痕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与讨论、绘画实践、展示与评价。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痕迹,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2. 要求学生在绘画中注意痕迹的特点和美感,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进行表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培养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在绘画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能和创造力来表现不同痕迹的特点和美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更多不同类型的痕迹,以丰富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痕迹,如指纹、足迹、血迹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明白痕迹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痕迹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痕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痕迹。
2.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痕迹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身边的痕迹。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痕迹的基本知识和观察方法,让学生了解痕迹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痕迹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痕迹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辅导:教师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发现和认识生活中的痕迹。
2. 分析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痕迹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法律意识:评价学生对痕迹在法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痕迹。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痕迹学的应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辅导。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学期的教学成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肯定和鼓励。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人美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绘身边的痕迹,了解痕迹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引发学生对痕迹的兴趣。
2. 痕迹的认识:介绍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3. 痕迹的表现: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4. 学生实践:学生自主创作,描绘身边的痕迹。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如水迹、脚印、划痕等。
b.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痕迹,引发学生对痕迹的兴趣。
2. 痕迹的认识a. 介绍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痕迹。
3. 痕迹的表现a.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b. 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4. 学生实践a. 学生自主创作,描绘身边的痕迹。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a.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2. 板书内容:a. 痕迹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特点。
b. 痕迹的表现方法:线条和色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选择身边的痕迹,进行描绘和表现。
2. 作业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痕迹的特点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痕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不同的痕迹。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

教学设计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各种痕迹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痕迹,学会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痕迹美;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痕迹作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痕迹美。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各种材料(如报纸、彩纸、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痕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痕迹美。
2.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痕迹的定义和特点,示范如何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创作痕迹作品。
3.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4.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痕迹的定义、特点以及创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课后让学生收集更多的痕迹素材,进行创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痕迹,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1. 创作环节的重要性创作环节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它能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痕迹知识和表现手法运用到实际作品中,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痕迹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痕迹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自然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概念:介绍痕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痕迹的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痕迹,学会观察和发现。
3. 痕迹的表现:教授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
4. 痕迹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创作出自己的痕迹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痕迹,能够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痕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自然,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颜料、调色板、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痕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痕迹的来源和特点。
2. 痕迹的概念:讲解痕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对痕迹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痕迹的观察与发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痕迹,学会发现和记录。
4. 痕迹的表现:教授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身边的痕迹,并进行示范。
5. 痕迹的创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现,创作出自己的痕迹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课题: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痕迹,进行绘画表现。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一幅关于痕迹的美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2. 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馈,包括学习收获、学习感受等。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感受痕迹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脚印、车轮印、指纹等。
2. 痕迹的表现形式:绘画、拓印、摄影等。
3. 痕迹的创作:利用痕迹进行创意绘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痕迹,学会用绘画、拓印等方式表现痕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美,进行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拓印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拓印纸、颜料、毛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
2. 新课内容:讲解痕迹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拓印等实践活动。
5.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痕迹,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内容:痕迹的概念、表现形式、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2. 拓印:用拓印的方式表现身边的痕迹。
3. 摄影作品:拍摄身边的痕迹,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痕迹的认识和表现是否到位。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4. 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一、导入环节1. 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如脚印、车轮印、指纹等,引导学生关注痕迹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痕迹?这些痕迹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内容1. 讲解痕迹的概念:痕迹是物体在运动或接触过程中,在另一物体表面留下的印记。
2. 介绍痕迹的表现形式:绘画、拓印、摄影等。
3. 展示痕迹创作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拓印等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认识不同形式的痕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含义与分类2. 观察生活中的痕迹3. 创作痕迹作品的方法与技巧4.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痕迹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痕迹,并能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痕迹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痕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痕迹的含义、分类以及创作方法。
2. 示范法:演示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痕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痕迹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痕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0分钟)(1)讲解痕迹的含义:痕迹是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2)讲解痕迹的分类:自然痕迹(如风吹树叶、水流石头)和人为痕迹(如脚印、车辙)。
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痕迹,如桌椅摆放、脚印等。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痕迹,并讨论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作品。
4. 实践(1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痕迹作品。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亲自动手创作痕迹作品。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痕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痕迹:脚印、车轮印、雨滴痕迹、指纹等。
2. 痕迹的表现方法:线条、色彩、形状等。
3. 痕迹的艺术创作:运用痕迹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痕迹,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痕迹,以及如何进行痕迹的艺术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示范视频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痕迹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痕迹,讲解痕迹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创作技巧。
3. 教学示范: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痕迹。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们身边的痕迹》2.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痕迹,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痕迹、痕迹的表现方法、痕迹的艺术创作。
4.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和表现生活中的痕迹,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本课所学的痕迹表现方法,进行一幅绘画创作。
2. 作业要求: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丰富,表现力强。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生活中的痕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绘画技能有所提高,创作积极性增强。
小学美术《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两篇)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进行简单的再创作。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使学生体会到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发现并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并能产生丰富的联想。
【教学难点】:拓印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范画、油画棒、凹凸不平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为学生变魔术,把一张白纸变出美丽的图案。
学生观察分析老师是怎样变出来的,得出结论:纸的下面有带花纹的、凹凸不平的物品。
2、教师请学生用手触摸物品的表面,感受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
3、教师总结魔术的奥秘,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用笔划画就能把它印下来,这个魔术的名字就叫“拓印”,引出课题。
二、亲身体验,探究方法。
1、探究活动一:摸一摸,找一找。
(1)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身边有什么物品是凹凸不平的?说一说是怎样发现的。
(2)学生交流、汇报发现的可以拓印的物品。
2、探究活动二:试一试,印一印。
让学生用拓印的方法把这些物品的痕迹印下来。
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探究拓印的的方法与技巧。
3、探究活动三: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学生拓印的作品。
教师提问:在拓印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出拓印的方法。
4、探究活动四:找一找,印一印,说一说。
(1)请学生再找一找在教室里可以采集到哪些痕迹?学生观察、汇报。
(2)让学生拿着纸和笔下地去采集教室里的痕迹,教师对学生提出纪律要求和时间要求。
(3)学生展示、介绍自己采集的痕迹。
(4)提问学生:当你采集完这些痕迹,心中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
三、欣赏感受,拓展思维。
1、教师出示几幅在家里采集的痕迹请学生欣赏,提问学生:除了教室、家里,生活中还有哪些痕迹可以采集?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汇报生活中可以采集的痕迹。
最新人美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word教案 (2)

重点
在感知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
拓印的技巧。
教师 范画、蜡笔、薄纸
教学准备
准备 学生
教科书、铅笔、蜡笔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复案
一、 导
我们身边有许多漂亮的图案,用哪些方 想办法:印、
入新课 法可以把它留下来呢?
画、照相、
2’
提问,启发学生记录生活的方法。
录制……
二、 讲 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
方法呢?
领域。
1、 第一张纸画教室里的东西
提出拓印的
2、 第二张纸去寻找室外的东西。
要求,强调
提醒学生要把蜡笔“躺”在纸面上,“轻轻 细节。
地”画。
指导
1、 展评学生作品,评价
展示自己的
2、找资料:什么是昆虫?找一找你喜的昆 作业
虫的图片。
板书设 计
我们身边的痕迹
本 完成教学目
课 标
目
标
达
成
情
况
教学反 1、能够找到许多不同的痕迹,学生玩得很开心。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我们身边的痕迹
课 造印的形式,大胆、 自由地表现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方法及简单的拓印技巧。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提高学生的 发现能力及观察能力。
情意目标:感受身边物体肌理的美感。
思
2、对痕迹的想象不够丰富。
谢谢观赏
回忆在哪些
授新课
1、介绍新方法——拓印
地方看到过
13’
常用于石碑上刻的字
拓印的作
三、课堂练 2、欣赏书中第 14 页的画像砖。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创作中痕迹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痕迹的概念:介绍痕迹的定义,让学生了解痕迹是物体运动或作用后留下的印迹。
2. 痕迹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的痕迹,如指纹、脚印、车轮印等,让学生观察和认识。
3. 痕迹的表现方法:讲解如何运用绘画、拓印、拼贴等手法表现痕迹,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痕迹,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工具、拓印工具、拼贴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痕迹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介绍痕迹的概念、种类和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的表现方法创作自己的痕迹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痕迹》2. 内容:痕迹的概念、种类、表现方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所学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关于痕迹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要具有创意和个性,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创作身边的痕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痕迹,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痕迹图片,如动物脚印、车轮印、指纹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9课 我们身边的痕迹2-人美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本课提供的图片资料主要分三大类:学生从不同材质的表面寻找奇妙的痕迹的活动图片、拓印到的各种痕迹的展示,以及画面的组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完成活动,不拘一格。任何事情的形式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的本质。在本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妨进行一些“还本性思考”,那就是我们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拓一拓”就完了么?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学生以一种好奇的心情,用拓印的方法,去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也许常常会被我们忽视的许多奇妙的痕迹,发现生活的美,并且想一想,这些奇妙的痕迹将来可以怎样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美术创作中去。
学生你们找一找身边可以拓印的物品,动手尝试一下。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总结:有硬度带凸凹面的物体,适合拓印。
工具分析:
纸:宣纸、薄纸、彩纸。
笔:铅笔——适合小面积的拓印。
油画棒——适合大面积的拓印。
走到校园,找一找,校园的痕迹。
在拓印的过程中,成功的同学你有什么技巧?
失败的同学,总结一下原因。
拓印后的图案用过剪纸的方法变成塔。
《美丽的校园》分析图中的制作方法
在拓品后面画出图案,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制成图案,建筑、人物、动物、生活用品皆可。创作《美丽的校园》
一幅画。
学生聆听教师的引导分析欣赏并感受画像砖的魅力。
学生观察思考,找找身边的物品,覆盖,拓印。
请学生翻一翻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拓印的实物,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品,可以拓的材料,寻一寻教室里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根据不同的物象选择不同的工具。
学生艺术实践,选着适合的工具进行拓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二上美术《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过程方法:通过课余时间收集各种材料,再通过拓印的方法,发现身边的痕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课前准备:收集硬币、钥匙、树皮、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蒙住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并猜出是什么东西)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觉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二、探究练习
1、板书课题。
2、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毛巾。
大实物:包装纸,地面,树皮。
——请同学们翻一翻自己身上有什么可以拓印的实物,看一看自己的学习用具,可以拓的材料,寻一寻教室里边有什么值得拓印的实物。
3、分小组实践探究:
可以在教室里找拓印的材料。
4、要求: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使学生心中有他。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三、创作表现
1、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制作形式。
2、感觉过程,找出问题。
四、完成拓印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觉?
2、看看你的拓品象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实物本身不清楚。
纸质过薄、过脆,容易破。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五、制作
以拓品为底纹纸,剪出白色或黑色的图案贴在上面做衬托使用。
在拓品后面画出图案,剪下来贴在另一张纸上制成图案建筑、人物、动物、生活用品皆可。
六、拓展评价
1、你发现了哪些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肌理?
2、你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你刚刚没有来得及一一去拓印下来?
3、这些拓印下来的有趣的肌理效果还像什么?还可以组成什么?
4、谈谈自己的感受、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