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教学标准】★掌握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含义、种类、特点▲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真溶液制剂、胶体制剂。

●了解溶液剂的防腐技术、矫味与着色,胶体制剂的稳定性与应用★掌握混悬剂、乳剂的定义、特点及质量要求。

▲熟练应用制备设备制备混悬剂、乳剂。

●混悬剂、乳剂的稳定性和附加剂真溶液制剂制备技术一、概述(一)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1.含义液体制剂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液体制剂是指所有以液态形式使用的药物制剂,狭义的液体制剂是指除了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以外的其他液态制剂,本章所阐述的有关内容为狭义的液体制剂。

★2.分类按分散系统分为真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四个大类。

★3.特点与固体制剂相比,液体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药物的分散度较大,吸收快而奏效迅速;②有效成分分散或振摇后较均匀,剂量准确、便于取用和易于控制;③能降低某些药物的刺激性,如溴化物、水合氯醛等;④能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甲醛和硝酸甘油;⑤液体流动性大,适用于腔道用药。

液体制剂分散相(药物) 固体液体 气体-分子 胶粒(1nm ~500 nm)胶体溶液 微粒(500~2000 nm )混悬液 分子(﹤1nm )真溶液 液滴( 1nm ~2500 nm)乳浊液真溶液分子或离子(<1nm )真溶液的主要缺点是:①贮运和携带不方便;②水性液体易于霉败,而非水性液体药理作用大、成本高;③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液体后不易贮存;④液体制剂对包装的要求较高;⑤配伍使用时易发生配伍禁忌。

▲(二)液体药剂的溶剂1.极性分散溶媒(1)水:是液体制剂最常用的分散溶媒。

水能溶解大多数极性药物。

水还能与乙醇、甘油等有机溶剂以任意比例混溶而成为复合溶媒。

(2)甘油:为无色粘稠液体,毒性较小,能与水、乙醇、丙二醇互溶。

内服带有甜味,能延缓或防止鞣质的析出。

甘油作外用液体制剂的分散溶媒居多,具有防止干燥、滋润皮肤和延长疗效的作用。

甘油能溶解许多不易溶于水的药物,如硼酸、鞣质、苯酚等。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清洗系统
用于清洗和再生过滤器及滤芯,维 持其过滤性能。
灌装设备
灌装机
用于将生产好的液体制剂灌装到 容器中。
容器输送装置
用于将空容器传送到灌装机处, 并将灌装好的产品传送到下一工
序。
计量系统
确保每个容器中灌装适量的液体 制剂。
灭菌设备
灭菌柜
用于对灌装好的产品进行高温或高压灭菌处理, 杀灭微生物。
灭菌程序控制器
03
清洁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
碳排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生产管理
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手 段,优化生产计划、调 度和监控,提高生产管 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01
环保法规与标准
随着环保法规和标准的日益严格,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
工艺,降低三废排放。
02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废物资源化利用、副产物回收等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
产成本和环境负担。
2
通过搅拌、加热等方法使原料充分溶解,形成均 匀的溶液。
3
对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质量标 准。
过滤与脱气
使用过滤器对溶解后的溶液进 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 粒物。
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脱气处理, 去除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气体,以避免对产品质量的影 响。
确保过滤和脱气设备的清洁和 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液体类制剂的定义和分类
液体类制剂是指药物以液态形式存在的一种制剂,通常由药物、溶剂和其他辅料组 成。
液体类制剂根据用途和剂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溶液剂、注射剂、洗眼液、滴耳 液等。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口服液、口服溶液、口服悬浮剂、各种糖浆、外用液体制剂等。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辅料准备:液体制剂的原辅料一般包括活性成分、辅料、溶剂等。

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首先需要将这些原辅料进行准备和测量,确保其符合生产规范和配方要求。

2. 混合:根据药物的配方要求,将原辅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形成具有一定药效的混合物。

3. 过滤: 将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确保产品的清澈度和透明度。

4. 灭菌:对已经过滤的混合物进行灭菌处理,保证产品的无菌状态,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充填:将经过灭菌的液体制剂装进瓶中,然后密封,确保产品的卫生和安全。

6. 检查和包装:对已经装瓶的产品进行检查、质量控制,并进
行包装,以确保产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以上是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可能还存在特定的加工工序。

在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要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还要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符合GMP要求。

总之,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液体制剂概述、分类和制备技术

液体制剂概述、分类和制备技术
3、渗透压较高 4、粘稠性
5. 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
影响因素:胶体的稳定原理.swf
5.1盐析 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电解质,由 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破坏高分子的水 化膜,使高分子凝结而沉淀。
5.2向溶液中加入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 5.3絮凝,如盐类、pH值、絮凝剂、射线等
的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沉淀。 5.4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由
加热
溶胶剂
• 固体药物以胶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 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
固体微粒(1-100nm) 非均相分散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
结构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带电性(双电层)
---
水化膜
----
破坏水化膜 •电解质(盐析、絮凝)
+
++
----
+ +
•脱水剂 •相反电荷高分子溶液
++
---
+
+
+
性质
(一)、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1、定义: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
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注意: 水溶液
2、制法:溶解法、稀释法;蒸馏法
3、用途:矫味、矫臭剂; 分散剂
(二)醑剂 (spirits)
1、定义: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供外用或内服。 2、浓度:5 ~ 20%;
制备中应注 意防水。
1.溶解法(主要):将固体药物直接溶于溶 剂的制备方法
①工艺过程: 称重,溶解,滤过,质检,包装
②操作要求:
• 正确选择称量器具和器械。 • 三查三对:标鉴、记录、称量。 • 配制顺序:取1/2~3/4溶剂+助溶剂+稳定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液体制剂是指由液体作为基质并包含活性药物或化学成分的制剂。

液体制剂通常包括溶液、悬浮液、乳剂、注射剂等。

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所以操作要点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

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药物的配制、溶液的调整、颗粒物的粉碎、混合,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过滤、灭菌和充填。

首先,药物配制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的关键一步。

药物粉碎得到所需的物料,然后与适量溶剂混合。

对于悬浮液制剂,固体药物应以适当的方法和条件在辅助溶剂中悬浮。

其次是药液的调整。

这是通过添加一些辅助溶剂或保护剂来控制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高度的调整。

一般来说,在溶液中添加一些辅助溶剂可以提高溶解度和溶解温度。

颗粒物的粉碎也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些液体制剂中的颗粒物太大或不溶于溶液中,这时需要进行粉碎。

一般来说,颗粒物粉碎是通过高速剪切或分散剂进行的,以达到所需的颗粒大小。

混合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步骤之一、通过混合,药物可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溶液或悬浮液中。

对于大批量制剂,通常使用机械搅拌和剪切来实现混合。

而对于小批量制剂,手动混合是常见的方法。

过滤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过滤可以去除溶液或悬浮液中的异物、不溶性颗粒、菌落等。

为了确保过滤效果,必须保持过滤器的清洁和完整。

灭菌是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注射剂等无菌制剂来说尤为关键。

灭菌是通过加热、辐射或化学方法来杀灭细菌。

在灭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以确保灭菌效果。

最后是充填。

在生产过程中,液体制剂需要被充填到适当的容器中,如玻璃瓶、塑料瓶或注射器等。

充填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速度,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操作液体制剂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严格遵守药物的配方和工艺要求,确保制剂质量和稳定性。

2.选择合适的制剂容器和包装材料,并确保其清洁和无菌。

中药液体制剂技术

中药液体制剂技术

关键设备介绍
如提取罐、浓缩器、醇沉 罐、配液罐、灌装机等, 需说明设备性能及适用范 围。
布局规划建议
遵循工艺流程顺序,合理 安排设备位置,确保操作 便捷、物流顺畅。
自动化生产线构建思路分享
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为差错。
构建思路
整合现有设备资源,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 化、智能化。
提取方法可采用回流提取、渗漉提取、超声提取等,根据药材成分和工艺要求选择 最佳方法。
辅助材料选择及其对成品影响分析
辅助材料如防腐剂、 矫味剂、增溶剂等应 选用符合药用标准的 品种。
辅助材料与药材之间 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应进行充分研究和分 析。
辅助材料的加入量应 进行控制,避免对成 品的质量和疗效产生 不良影响。
中药液体制剂技 术
汇报人:XX 2024-01-30
目录
• 中药液体制剂基本概念与分类 • 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 • 工艺流程设计与设备选型 • 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 • 包装材料选择与储存运输管理 • 市场营销策略及行业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中药液体制剂基本概念与分类
液体制剂定义及特点
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液体制剂将在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方便使用等方面取得 更大的突破。同时,中药液体制剂也将更加注重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 大的贡献。
02
CATALOGUE
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
药材原料选取原则及注意事项
药材原料应符合药典标准,保证 质量稳定可靠。
口服液
口服液是指将中药材经过提取、浓缩 后制成的单剂量包装的内服液体制剂 。口服液具有剂量准确、携带方便、 口感好等优点。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1. 概述液体制剂是指以液体为基础载体,将一种或多种药物或化学成分溶解或悬浮于其中,并加入适当的辅料,最终制成的药剂形式。

液体制剂具有易吸收、易于调剂、易于给药等优点,在制药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液体制剂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2. 原料准备液体制剂的原料包括活性药物、溶剂、辅料等。

•活性药物:活性药物是液体制剂的核心成分,可以是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或生物制品等。

•溶剂:溶剂用于溶解或悬浮活性药物,常见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等。

选择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因素。

•辅料:辅料包括调节剂、稳定剂、调味剂、防腐剂等,用于增加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口感和保存期限等。

原料准备的关键是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纯度,可以通过药材采购渠道选择高质量的原料供应商,同时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检和分析。

3. 制剂工艺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溶解或悬浮活性药物将活性药物加入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搅拌、加热等方式将药物完全溶解或悬浮于溶剂之中。

溶解或悬浮的条件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进行调整,例如溶解温度、搅拌时间等。

3.2. 添加辅料根据液体制剂的要求,逐步加入辅料,如调节剂、稳定剂、调味剂等。

在加入辅料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溶解或悬浮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3. 混合均匀通过搅拌、搅拌球、高剪切乳化机等设备进行混合均匀,确保液体制剂中的各种成分充分混合,达到所需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混合均匀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参数。

3.4. 灭菌处理为确保液体制剂的无菌性,需要对制剂进行灭菌处理。

传统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灭菌。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常采用无菌过滤器进行灭菌处理,以避免对制剂成分的损伤。

3.5. 塑料瓶包装将已经灭菌的液体制剂通过自动包装机或半自动包装机装入塑料瓶中,并封装好瓶盖以确保制剂的保存期限。

第五章 中药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第五章  中药液体制剂制备技术
(2)渗漉及浓缩 制备流浸膏时,收集85%药材量的初漉液另器保存,续漉
液低温浓缩后与初漉液合并,调至规定量静置,取上清液分装。 制备浸膏剂时,全部提取液应低温浓缩至稠膏状,加稀释
剂或继续浓缩至规定的量。
9
第一节 浸膏剂与流浸膏剂
二、浸膏剂与流浸膏剂的制备 1.浸膏剂与流浸膏剂的制备要点 (3)干燥 将浓缩液摊铺在已涂油或撒布一层药 粉的烘盘内,80℃以下干燥,制成薄片 状物;也可在浓缩液中掺入适量原药细 粉或药渣粉、淀粉稀释后再干燥。如要 直接制得干浸膏粉,可用喷雾干燥法, 既缩短时间,又防止药物的分解或失效。
调整至规定浓度而成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系指每1ml相当于饮 片1g;浸膏剂分为稠膏和干膏两种,每1g相当于饮片2~5g。
4
第一节 浸膏剂与流浸膏剂
二、浸膏剂与流浸膏剂的制备 1.浸膏剂与流浸膏剂的制备工艺
(1)流浸膏剂,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渗漉法制备,其制备工艺程
(2)浸膏剂的制备方法,一般多采用渗漉法、煎煮法,有的也采用回流法或浸渍法。制备 工艺与流浸膏剂基本一致。
(2)在工艺员的指导下,依照生产指令准确称取 净饮片,并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适当粉碎,分出粗细 粉,分别放置备用。、
12
第一节 浸膏剂与流浸膏剂
三、浸膏剂与流浸膏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评定 1.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投料后,严格按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加水量、煎煮时间与煎煮次数、渗漉时间
与渗漉温度(压力)、渗漉次数进行操作,榨取的鲜汁应另器保存,尽量缩短加热 时间。浓缩时应注意控制好火力大小,防止焦糊。
汤剂是饮片用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后制成的液体制剂,亦称 “汤液”,供内服或外用。
合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新中药剂型,是汤剂的浓缩制品, 按药材成分的性质,有较为固定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且可成批生产。

液体制剂—混悬剂(药物制剂技术)

液体制剂—混悬剂(药物制剂技术)

化学凝聚法
磺胺嘧啶 钠水溶液
枸橼酸-枸橼 酸钠溶液

剧烈搅拌
② 单糖浆
析出磺胺 尼泊金乙酯 定容 嘧啶微粒
<30μm
磺胺嘧啶混悬液
【注解】 本品系用化学凝聚法制成的混悬剂,粒子大小均在 30μm以下,若直接将磺胺嘧啶分散制成混悬剂,其粒 子在30~100μm的占95%,大于100μm的占10%,从 沉降容积比看,前者1小时为1,6小时为0.92,后者分 别为0.93、0.61。两者在家兔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有显 著差异(P<0.0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制法】
取炉甘石、氧化锌粉碎,过筛,置乳钵中,加甘油及适量纯
化水研成糊状。另取羧甲基纤维素钠加纯化水溶解后,分次
加入上述糊状液中,随加随研,最后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
即得。
CMC-Na胶浆


炉甘石洗剂
【注解】 ① 炉甘石、氧化锌微粒在水中均带负电荷,有相互排斥 作用,可加少量三氯化铝为絮凝剂或加枸橼酸钠为反絮 凝剂增加其稳定性;甘油具有润湿、助悬作用;羧甲基 纤维素钠有助悬作用;纯化水为分散介质。 ② 炉甘石中含少量氧化铁,故本制剂为淡红色。 ③ 氧化锌有轻质和重质两种,宜选用轻质者。
复方硫磺洗剂
【作用与用途】 保护皮肤、抑制皮脂分泌、轻度杀菌与收敛。用于皮脂 溢出症,痤疮等。用前摇匀,局部涂抹。
磺胺嘧啶混悬液
【处方】磺胺嘧啶
100 g (主药)
氢氧化钠 枸橼酸钠
16 g (化学反应剂) 50 g (化学反应剂)
枸橼酸
29 g (化学反应剂)
单糖浆
400 ml (矫味剂)
4%尼泊金乙酯乙醇液 10 ml (防腐剂)
磺胺嘧啶混悬液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是指将其他药物或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加入辅料制备的制剂。

下面是关于液体制剂生产工艺的一些基本内容。

一、原料准备液体制剂的原料通常包括活性成分、溶剂、辅料等。

首先要对原料进行检验和验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然后根据配方准备所需的原料,包括称取活性成分和辅料,配置所需的溶剂等。

二、称量混合将活性成分、辅料以及溶剂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进行称量,并进行充分混合。

可以采用机械混合的方式,将固体成分和液体成分进行混合,或者采用高速搅拌的方式进行均匀混合。

三、调整pH值根据液体制剂的要求,有时需要对溶液的pH值进行调整。

可以使用相应的酸碱调节剂,逐渐调整溶液的pH值到目标范围内。

调整pH值的目的是为了使液体制剂达到理想的稳定性和适宜的使用环境。

四、过滤和消毒将混合好的溶液进行过滤,通常使用微孔滤膜过滤掉杂质和不溶性物质,以保证液体制剂的纯净性。

同时,为了防止微生物污染,还需要对液体制剂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使用消毒剂等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五、灌装和包装将过滤好的液体制剂灌装到适当的容器中,并进行密封。

液体制剂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包装容器,如玻璃瓶、塑料瓶、软袋等。

为了保证液体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在灌装和包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如无菌环境、洁净区域等。

六、质检和放行对灌装好的液体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测试、微生物限度测试等。

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批次产品才能进行放行销售和使用。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包括质量控制、环境控制、文件记录等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操作规范、设备清洁、消毒灭菌以及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液体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要对每个生产步骤进行严格的记录和追溯,以便纠正和改进生产工艺。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
液体制剂是制药行业中常见的一种制剂形式,其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根据药物的配方,准备制剂所需要的原料,包括活性成分、辅料、溶媒等。

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加工制备: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溶媒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其充分溶解或悬浮。

这一步通常需要掌握一定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搅拌速度等,以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

3. 提纯处理:对制备好的溶液进行提纯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或不溶性物质。

常见的提纯方法包括过滤、离心、沉淀等,能有效提高制剂的纯度。

4. 调整pH值:根据药物的性质和适应性要求,通过加入酸碱
溶液来调整制剂的pH值。

这一步旨在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5. 灭菌处理:将制剂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制剂的无菌性。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过滤灭菌等,能有效杀灭制剂中的微生物。

6. 填充包装:将制剂填充到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密封。

常见的包装材料包括玻璃瓶、注射器、塑料瓶等,根据制剂的特性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7. 质量控制:对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药物含量分析、溶解度测试等。

通过对制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符合规格要求。

8. 储存运输:将包装好的制剂进行储存和运输。

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以上是液体制剂生产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不同的制剂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管理体系和GMP要求,确保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

液体制剂生产过程及操作要点1.准备:在制剂生产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

设备包括制剂混合机、溶剂槽、过滤器、搅拌器、灭菌设备和包装机等。

原材料包括活性成分、溶剂、辅料和溶媒等。

同时,需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制剂质量的安全。

2.配料:将所需的原材料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量,并加入到混合机中。

在配料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配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溶解:开始搅拌和混合原材料,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的浓度和均匀性。

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搅拌速度,以确保混合过程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4.过滤:完成混合后,将混合液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和悬浮物。

过滤过程需要注意过滤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过滤时间和压力的控制,以确保过滤效果和制剂的质量。

5.灭菌:经过过滤的制剂,还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制剂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灭菌方法可以采用高温灭菌、紫外线照射或化学灭菌等。

灭菌过程需要严格遵守灭菌工艺要求,并进行灭菌效果验证,以确保制剂的无菌状态。

6.包装:最后,完成制剂的灭菌后,将其进行包装。

包装可以采用注射器、玻璃瓶、塑料瓶等不同的容器,根据制剂的性质和用途进行选择。

包装过程需要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以及包装操作的卫生和无菌要求。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确保制剂生产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无菌性。

-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无菌状态。

-对原材料进行准确的称量和配料,确保配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控制混合过程中的温度、搅拌速度和时间,以确保溶解和混合的均匀性。

-注意过滤器的选择和使用,确保过滤效果和制剂质量。

-对灭菌设备进行正常运行和有效验证,确保制剂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在包装过程中,注意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并严格遵守卫生和无菌要求。

通过以上准备、配料、溶解、过滤、灭菌和包装等环节的严格操作和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液体制剂,并保证制剂的安全性和无菌性。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

要点三
对策
为提高液体制剂的生产效率,可以采 取优化生产工艺、升级改造设备、提 高原材料的品质等措施。此外,加强 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控,确保生产 流程的顺畅和高效,也是提高生产效 率的重要手段。
05
液体制剂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在液体制剂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液体制剂中用作增稠剂 、稳定剂和乳化剂,提高制剂的稳定 性和药效。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如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在液 体制剂中用于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 物利用度。
新技术在液体制剂中的应用
微流控技术
微流控技术用于制备微粒和纳米粒,实现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和增加药物的稳定 性。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用于个性化定制液体制剂,根据患者的需求定制药物剂量和释放速 率。
生物技术在液体制剂中的应用
03
常见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溶解、混合和灌装等步骤。在溶解步骤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溶质,控制好温度、 搅拌速度和时间,以保证溶质能够充分溶解。在混合步骤中,需要将溶液与其他成分进行均匀混合,避免出现沉淀或分层。 在灌装步骤中,需要保证灌装容器清洁、干燥,避免空气进入,以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
对策
为提高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可以采取添加稳定剂、降低温度、避免光照等措施。此外,对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稳定,也是提高液体制剂稳 定性的重要手段。
微生物污染问题与对策
总结词
微生物污染是液体制剂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安全风险。
详细描述
在液体制剂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生产设备的清洁度不够、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原因, 可能导致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会导致液体制剂出现浑浊、异味、霉变等现象,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液体制剂—乳剂(药物制剂技术)

液体制剂—乳剂(药物制剂技术)

石灰搽剂
【作用与用途】 外用于烫伤。
鱼肝油乳
【处方】鱼肝油
500 ml (主药,油相)
阿拉伯胶(细粉) 125 g (乳化剂)
西黄蓍胶(细粉) 7 g (辅助乳化剂)
挥发杏仁油
1 ml (芳香矫味剂)
糖精钠
0.1g (甜味矫味剂)
尼泊金乙酯
0.5g (防腐剂)
纯化水 共制 1000ml (分散介质,水相)
鱼肝油乳
【作用与用途】
用于维生素A与维生素D缺乏症的辅助治疗。
石灰搽剂
【处方】氢氧化钙溶液 花生油
制备方法:新生皂法
10 ml (水相) 10 ml (油相)
石灰搽剂
【制法】 取氢氧化钙溶液及花生油各10ml,置50ml容量瓶中, 加盖用力振摇至乳剂形成。
石灰搽剂
【注解】 花生油中的有机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钙皂为W/O型 乳化剂,所制成的是W/O型乳剂,采用的制备方法为新 生皂法。
制备方法:干胶法
鱼肝油乳
【制法】
初乳
O/W型乳剂
取鱼肝油与阿拉伯胶粉置干燥乳钵内,研匀后一次性加入 纯化水250ml,不断研磨至形成稠厚乳白色初乳。
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乙酯醇液,再缓缓 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纯化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鱼肝油乳
【注解】
① 本品系用干胶法制成的O/W型乳剂,制备初乳时油、 水、胶的比例为4:2:1。 ② 本品在工厂大量生产时可采用湿胶法,即油相加到 含乳化剂的水相中,在高压乳匀机中生产,所得产品 洁白细腻,粒子直径在1~5μm之间。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粒子带电→排斥→阻止聚集→强烈水化作用→水 化膜
加入电解质→双电层变薄→ ξ-电位降低→稳定 性下降
ξ-电位降至一定值,粒子开始絮凝,但不结块, 振摇即可重新分散。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第14页
3、混悬微粒润湿
固体药品亲水性强弱,能否被水润湿,与混 悬剂制备易难、质量高低及稳定性大小关系 很大。
测定F值。口服混悬剂(包含干混 悬剂)F值应不低于0.9。
t 沉降曲线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第25页
二 乳剂
(一)、概述 1、含义 乳剂*(emulsions)系指互不相溶两相液体
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 一相液体中形成、通常供口服非均相液体 制剂。 两相中通常一相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 用W表示;另一相是油或与水不相溶其它有 机液体,称为油相,用O表示。
HLB值为3~8者为W/O型乳化剂 (司盘)
HLB值为8~16者为O/W型乳化剂 (吐温)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第33页
(3)固体微粒乳化剂:这类乳化剂为不溶 性固体微粉,可聚集于油水界面上形成固 体微粒膜而起乳化作用。
一类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 皂土等易被水湿润,故是O/W型乳化剂
亲水性药品,制备时则易被水润湿,易于分 散,而且制成混悬剂较稳定。
疏水性药品,不能为水润湿,较难分散,可 加入润湿剂改进疏水性药品润湿性,从而使 混悬剂易于制备并增加其稳定性。如加入甘 油研磨制得微粒,不但能使微粒充分润湿, 而且还易于均匀混悬于分散媒中。
液体类制剂生产技术
第15页
4、絮凝与反絮凝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W/O型乳剂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水性药物,制备时则易被水润湿,易于分 散,并且制成的混悬剂较稳定。
疏水性药物,不能为水润湿,较难分散,可 加入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 使混悬剂易于制备并增加其稳定性。如加入 甘油研磨制得微粒,不仅能使微粒充分润湿, 而且还易于均匀混悬于分散媒中。
4、絮凝与反絮凝
表面自由能公式
ΔF=δS·L·ΔA
O /W
W/O
转相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转相的原因:
乳化剂的性质: O/W型乳剂中加入氯化钙
W/O型
相容积比的变化:
W/O型乳剂——ф50%-60%时易转相
O/W型乳剂——ф90%时易转相
(四)合并与破坏 coalescence and breaking
合并:系指乳剂中乳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 乳滴变大的过程。
(5)两相交替加入法
向乳化剂中少量多次地交替加入水或油, 边加边搅拌或研磨,即可制得乳剂。
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 (乳滴间的相互作用力)
絮凝特点
轻微振摇能恢复乳剂原来状态; 液滴大小保持不变,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 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定性降低。
(三)转相 phase inversion O/W与W/O转换
原因:W/O型φ达到50%~60%时 O/W型乳剂φ值达到90%
(三)混悬剂中的稳定剂
常用的稳定剂有助悬剂、湿润剂、絮凝剂 与反絮凝剂。
1、助悬剂 (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 (2)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海藻酸 钠、琼脂、β-环糊精 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甲基纤维 素、羟甲基纤维素钠
2、润湿剂:聚山梨酯类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枸橼酸盐、就是酸盐、 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
加入的电解质。 -电势:20~25mV
反絮凝剂( deflocculating agents):
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 程中加入的电解质。
絮凝剂和反絮凝剂所用电解 质相同,常用的有枸橼酸盐、 枸橼酸氢盐、洒石酸盐、酒石 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5、结晶增大与转型
混悬剂中存在溶质不断溶解与结晶的动态过程。混 悬剂中固体药物微粒大小不可能完全一致,小微粒 由于表面积大,在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快而不断溶解, 而大微粒则不断结晶而增大,结果是小微粒数目不 断减少,大微粒不断增多,使混悬微粒沉降速度加 快,从而影响混悬剂的稳定性。此时必须加入抑制 剂,以阻止结晶的溶解与增大,以保持混悬剂的稳 定性。
F ,S·L一定, A 絮凝(flocculation):混 悬微粒形式形成疏松聚集体的 过程。
絮凝状态特点:疏松不结饼
反絮凝(deflocculation): 系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 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 凝状态的过程。
絮凝剂(flocculating agents):形成絮凝过程中
(五)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 水相加到含乳化剂的油相中。
乳化剂 油
水 混

水 初乳
乳剂
(2)湿胶法 油相加到含乳化剂的水相中。
乳化剂 水




初乳
乳剂
(3)新生皂法(直接乳化法 )
将油、水、乳化剂加在一起,先生成皂类 乳化剂,再直接乳化成乳剂。
(4)机械法
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加在一起,采用乳 化设备直接乳化制备乳剂的方法。
(5)可改善药物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并能 减少 对组织的刺激性
(6)静脉注射乳剂注射后分布快、药效高,有 靶向 性
3、乳剂的分类与鉴别
乳剂的种类
基本型
复合型
O/W
W/O
W/O/W
O/W/O
内相
外相
水包油
内相
外相
油包水
水包油包水
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 和乳化剂的HLB值
油包水包油
类型鉴别
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
外观 稀释 导电性 水溶性颜料 油溶性颜料
O/W型乳剂 乳白色
可用水稀释 导电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W/O型乳剂
油状色近似
可用油稀释 不导电或
几乎不导电 内相染色
外相染色
(三)乳化剂
1、乳化剂的基本要求 乳化能力强。乳化能力是指能显著降低油
水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并能在液滴周围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剂本身应稳定,对不同的PH、电解质、 温度的变化等应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对人体无害 来源广、价廉
曲线的斜率愈大,其沉降速度愈快;1 曲线的斜率接近于零,其沉降速度 最小,混悬剂稳定。
该方法可用于筛选混悬剂的处方或 评价混悬剂中稳定剂的效果。
《中国药典》检查法:供试品 0 50ml、振摇1分钟、静置3小时,
测定F值。口服混悬剂(包括干混 悬剂)F值应不低于0.9。
t 沉降曲线
二 乳剂
(一)、概述 1、含义 乳剂*(emulsions)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相液
2、乳化剂的种类
(1)天然乳化剂 阿拉伯胶:O/W型乳剂 西黄蓍胶:O/W型乳剂,一般不单独使用 明胶:O/W型乳剂 杏树胶:可作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O/W
型乳剂 磷脂:O/W型乳剂
(2)表面活性剂:此类乳化剂具有较强的亲 水亲油性,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 膜,乳化能力强,性质较稳定。
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 另一相液体中形成、通常供口服的非均相 液体制剂。 两相中通常一相是水或水溶液,称为水相, 用W表示;另一相是油或与水不相溶的其它 有机液体,称为油相,用O表示。
当水相以液滴状态分散于油相时,称为油 包水型(W/O)乳剂; 当油相以液滴状态分 散于水相时,称为水包油型(O/W)乳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层
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 象。也叫乳析
分层的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分层特点
➢ 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
(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
➢ 容易引起絮凝和破坏
(二)絮凝 flocculation
ξ-电位的降低,可逆,乳剂的稳定性已 降低,破裂的前奏。
絮凝
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 均匀乳剂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
HLB值为3~8者为W/O型乳化剂 (司盘)
HLB值为8~16者为O/W型乳化剂 (吐温)
(3)固体微粒乳化剂:这类乳化剂为不溶 性固体微粉,可聚集于油水界面上形成固 体微粒膜而起乳化作用。
一类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 皂土等易被水湿润,故是O/W型乳化剂
另一类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 等易被有湿润,故是W/O型乳化剂
溶胶剂的制备 分散法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任务五 粗分散型液体制剂
一、混悬剂
1、概念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
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 制剂。 分散相微粒的大小一般在0.5~10μm之间
2、适宜制成混悬剂的药物 (1)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应用 (2)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
(2)无限溶胀:指由于高分子空隙间存在水 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溶胀 过程继续进行,最后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 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
二 溶胶剂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以胶粒状态分散于分散 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又称 为疏水胶体溶液。 胶粒大小一般为1~100nm
溶胶剂的性质: 可滤过性 粒子具有布朗运动 光学效应 胶粒带电 稳定性
粒子的沉降速度应缓慢,沉降后不应有结块现 象,轻摇后应迅速均匀分散;
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臭、异物、产生
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 匀”。
(二)混悬剂的稳定性
1、混悬微粒的沉降 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受重力作用,静置后
会产生沉降。
2、混悬粒子的荷电与水化
乳化剂的选择
(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
①口服乳剂 ②外用乳剂 ③注射用乳剂 (3) 根据乳化剂的性能选择 (4)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四)乳剂的稳定性
分层
絮凝
转相
合并、 破坏
(一)分层 creaming 长时间静置后出现乳滴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 减小密度差 ,减小乳滴粒径,增加外相黏度 为可逆过程。
混悬剂中的粒子由于解离或吸附液体介质中的离 子而带电,与胶体的双电层结构一样,具有ξ电位。
粒子带电→排斥→阻止聚集→强烈水化作用→水 化膜
加入电解质→双电层变薄→ ξ-电位降低→稳定 性下降
ξ-电位降至一定值,粒子开始絮凝,但不结块, 振摇即可重新分散。
3、混悬微粒的润湿
固体药物的亲水性强弱,能否被水润湿,与 混悬剂制备的易难、质量高低及稳定性大小 关系很大。
一般分散相液滴在0.1~10 µm之间,形成不 透明的乳白色液体
2、乳剂的特点
(1)药物制成乳剂后分散度大,吸收快,显效 迅速, 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2)水与油可以各种比例混合,分剂量准确
(3)脂溶性药物可溶于油相中,可减少药物的 水解, 增加稳定性
(4)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油类药物的不良臭味, 并 可加入矫味剂,使其易于服用
破坏: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 两相称为破坏 。
虽加以振摇,不能恢复,不可逆。
合并和破坏
不可逆过程!
合并——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液滴合 并成大液滴
乳剂的破裂——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 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合并和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影响合并和破坏的因素 温度过高过低 加入相反类型乳化剂 添加电解质 离心力的作用 微生物的增殖 油的酸败
混悬剂的处方组成:主药+溶剂+稳定剂(助 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防腐 剂+矫味剂+着色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