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暖通空调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暖通空调](https://img.taocdn.com/s3/m/9c3a34e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1.png)
江苏省建筑施⼯图绿⾊建筑设计专篇-暖通空调江苏省建筑施⼯图绿⾊建筑设计专篇-暖通空调参考样式四江苏省公共建筑施⼯图绿⾊设计专篇(暖通空调)⼀、项⽬名称:xxx⼆、项⽬概况:注:停车库建筑⾯积为地上、地下⾃⾏车库和汽车库的建筑⾯积总和。
三、设计依据1.《民⽤建筑供热通风与空⽓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江苏省绿⾊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3.《绿⾊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4.《民⽤建筑绿⾊设计规范》JGJ/T229-20105.《民⽤建筑热⼯设计规范》GB50176-93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7.江苏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 8.《地源热泵系统⼯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9.江苏省《地源热泵系统⼯程技术规程》DGJ32/TJ 89-200910.《江苏省绿⾊建筑施⼯图设计⽂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11.国家、省、市现⾏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空调负荷计算1.空调(供暖)建筑⾯积(m2)2.空调(供暖)计算室外⽓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球温度°C,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C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C,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C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C3.空调(供暖)室内计算参数(室内温度、湿度、新风量、⼈员密度、照明/设备功率、噪⾳值等指标)、风速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2·K)外墙:K= ;屋⾯:K= ;外窗:K= ;地⾯:5.计算软件名称及版本:6.空调计算冷负荷 kW,单位空调⾯积冷负荷W/m2空调(供暖)计算热负荷 kW,单位空调(供暖)⾯积热负荷 W/m2(按冷热源系统分列)五、规定性节能设计要求1.空调(供暖)冷热源形式、规格、数量2.冷热源设备(单元式空调机组、分体式空调机组、冷⽔机组、热泵、多联机热泵机组)额定⼯况能效⽐EER,性能系数C0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溴化锂机组性能参数、锅炉额定热效率)3.空调冷(热)⽔系统循环⽔泵耗电输冷(热)⽐[EC(H)R]集中热⽔供暖系统循环⽔泵耗电输热⽐[EHR]4.风系统风机最⼤单位风量耗功率(Ws)或风系统最不利风管总长度5.空调(采暖)⽔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规格(厚度)6.空调风管绝热材料(导热系数)、规格(厚度)、热阻注:低温空调风管应作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https://img.taocdn.com/s3/m/819fb74fbe23482fb4da4c59.png)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一、设计依据1. 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 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 建筑总量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 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1) 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 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 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 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 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 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 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 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76271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3.png)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d5d1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8.png)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1. 纽约的One Bryant Park大楼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这座高楼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如高效的隔热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系统。
同时,大楼还采用了可持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中国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光伏板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鸟巢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覆盖屋顶,使其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日本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展览中心还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和自然采光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环保的展览体验。
4. 德国的弗劳恩霍夫能源研究中心是一个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使其能够实现零碳排放。
此外,研究中心还设置了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博物馆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能够实现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提供了一个环保和舒适的展览空间。
6. 美国的芝加哥市政厅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7. 英国的伦敦市政厅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63d7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c.png)
绿色建筑专篇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55%,下凹式绿地率≥50%。
1 节地与室外环境1.1 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 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 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 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 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 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 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 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 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节能与能源利用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a3fe67f9168884868662d66d.png)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
(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建筑)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居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d689c28e518964bcf847cf5.png)
比例折算效果。
3.应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及比例。
4.应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设计过程、优化后的设计指标及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自选说明内容1.应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应对100m2绿地上的乔木数量和乔木形态(如树冠高度、叶面积指数)进行说明。
2.应对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措施进行说明。
应对利用建筑阴影、高大乔木和庇护景观为室外人员活动区、人行道路提供遮阳的措施进行说明。
五、给排水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简要叙述住区水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生活给水方案、生活排水方案、雨水排放方案、雨水和中水利用方案;2.应说明住区管网防漏损的主要措施,包括供水压力的选择、阀门的选用、管材及连接方式、用水的分项分级检测等。
3.应说明主要给水系统的节水措施和节水器具的主要用水参数。
4.如住区内部存在景观用水,应说明景观用水的合理补水方式。
自选说明内容1.应说明室外场地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的措施。
包括可渗透的管沟、旱溪、生态冲沟、透水铺装等措施。
2.如住区采用了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应简要叙述住区内部的水量平衡情况,雨水的收集、调蓄和处理方法,中水的收集和处理方法、雨水和再生水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并说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
3.应说明生活热水的热源形式,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应说明满足的用户比例。
六、暖通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对于住区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应简要叙述集中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包括空调系统形式、冷水主机、输送系统、能量回收、自动控制与冷计量以及经济效益。
还应说明冷水机组效率、水泵输送能效比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1.如住宅有空调设计,应注明空调系统形式、机组的能效等级和新风的解决方法。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0533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c.png)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大阪万博会展中心。
这座展览中心是为了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拥有“零碳”、“零废弃”、“零排放”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建筑典范。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在选址上,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比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引入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日本的气候特点,利用了地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在建筑的隔热、隔音、通风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效率,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在水资源、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建筑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建筑物的冲洗和灌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建筑物内部设置了多功能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筑外部和周围环境的绿化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加了建筑物的生态美感。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大阪万博会展中心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设计了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情况,实现了能源的精准管理。
建筑内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了环保型的器材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3971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7.png)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效益。
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的“花园理想城市”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理查德·卡森设计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社区。
整个项目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灯具、太阳能板等。
建筑物的设计还考虑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室内能耗并提高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花园理想城市成功实现了环保和节能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宜居的社区。
另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是荷兰的“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工作场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绿色屋顶、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
建筑物还设置了很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元素,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成为了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恩大楼”和中国的“北京国贸三期”。
这些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地下循环系统等。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这些绿色建筑物成功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利用效率。
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精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精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45594b6bec0975f465e2e3.png)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5、《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年7月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二、设计概况1、项目名称:2、区域位置: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北为新泺大街,东侧为奥体中路,西南位城市公园,基地大体呈三角形。
3、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0.7公顷,建筑面积5.3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4、项目工期:5、绿色建筑主要指标:6、申报阶段及星级:本次申报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
三、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星级划分对一般项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四、本项目按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进行设计后的达标情况:5.1节地与室外环境5.2节能与能源利用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室内环境质量5.6建筑电气五、本项目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后,其达标汇总情况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共六个方面的控制项全部达标,符合标准要求。
2、本项目的A类一般项和B类一般项的达标情况如下:()内为达标项数六、结论:本项目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计,经初步审查自评符合二星级标准,望建设及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严格按照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依据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完善其他条款,确保本项目在建成后达到二星级标准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公建)](https://img.taocdn.com/s3/m/2a933f0e0912a21615792922.png)
设计依据1.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004-2010);2. 《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4.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5. 本工程其他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6. 其它国家、地方相关规范标准。
主要技术体系1技术方案一、规划建筑设计分析(节地与室外环境)1.室外风环境:建筑物周围人行区域距地面1.5m高处平均风速低于5m/s,主要人行区域平均风速不小于0.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后期对项目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
2.场地噪声:通过规划设计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则得分。
2.停车位:场地规划设计要求有效合理的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满足建筑地下室停车位要求。
3.屋顶绿化: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可绿化屋顶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或垂直绿化面积占可种植区域面积的比例不小于15%。
4.交通合理:对具有大量人流和短时间集散特性的公共建筑,为了保证各类人员顺畅方便地进出,要求将大量人群与少量使用专用车辆的特殊人群按照人车分行的原则组织各自的交通系统。
同时,倡导以步行、公交为主的出行模式,在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其主要出入口的设置方位,接近公交站点。
建筑物配建的停车(位)场或库其设计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同时亦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5.植物绿化:绿化植物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其占场地全部植物种类的比例不小于70%,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10株灌木。
2.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不小于70%。
6.室外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包括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或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及采用透水铺装地面的居民室外活动场地及人行道等。
绿色设计专篇(建筑)1
![绿色设计专篇(建筑)1](https://img.taocdn.com/s3/m/dc1f182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f.png)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9、《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0、《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1、项目编号为(浙建节3301100110201700100号)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2、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2f71e4998fcc22bcd10d1e.png)
□否;木本植物种类
种;
3. 雨水渗透设施:无
3.1 透空率大于 40%的植草砖面积 720(整个工程) m2 透水绿地面积 14950.53(整个工程) m2
3.2 设置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等措施面积: 0 m2
3.3 下凹式绿地面积:
m2
3.4 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与室外地面面积(不含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45 %
0.45
5. 住区内部是否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以上皆无
□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无
6. 距主要出入口 500m 半径内公交站点个数:
1
,公交线路数量(含轨道交通): 2
7. 场地内是否有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有;面积
m2 ■无
8. 场地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是 □否
4.2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外墙构造:
;客房隔墙构造
;外窗构造:
楼板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楼板构造:□ 浮筑楼板 □ 隔音楼板 □ 其他
5. 室内自然采光设计指标与评价
是否采用高强度钢:
■是 □否;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80 %
是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是 □否;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比例:
%
是否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是 □否; 高耐久性混凝土使用比例: %
四、园林景观设计
1. 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
2. 室外绿化是否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是
5. 给水管材采用:不锈钢管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b06ceb31b765ce04081436.png)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一、设计依据:1.1、《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G/TJ08-2143-201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G/TJ08-2090-20121.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GJ08-205-20111.4、《公共建筑用能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DGJ08-2068-20121.5、《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 DGJ08-103-20031.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1.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111.8、《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05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163-20081.10、《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 18091-20001.1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 50033-20011.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2009年版)1.14、《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DG/TJ08-7-20141.1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 50118-20101.16、其她与上海市有关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程1.17、业主及职能部门所提出的设计要求1.18、其她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与规定1.19、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针对本项目的批文二、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1.20、绿色建筑定位目标:本项目定位为上海市一星级绿色公共建筑。
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依据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DGJ08-2143-2014)注:标准控制项必须全部满足,当一般项中某条文不适用建筑类型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应按原比例调整取整确定。
1.23、结论:本项目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项数达到设计阶段一星级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6de915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4.png)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地区,居住建筑)一、依据性文件1、依据性文件、批文名称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2、常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条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55016-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7106-20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50016-20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3、上海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相应地方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 08-2090-202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08-2139-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5《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二、工程概况2.1 建筑总体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 垃圾□其他2.2 建筑单体概况表2.2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2.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3.1 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绿色建筑技术要求1.安全耐久1.1.1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沈杨村花卉基地一期西侧,顾陈路以南,顾村镇蕴藻浜北侧,祁连山路东侧。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860501ee06eff9aef80773.png)
***项目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一、设计依据: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
2. 2、项目绿建要求: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1、场地规划: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
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建筑总量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1 表中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3凡标注有“※”的技术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基本要求场地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处理措施:。
3.土地利用1)集约利用土地住宅建筑住宅层数:□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住宅户数:户,户均人数人,人均住宅用地指标: m2/人公共建筑规划用地面积: m2;地上总建筑面积: m2容积率:2)合理设置绿化住宅建筑:□新区建设□旧区改建住区绿地面积: m2,住区用地面积: m2,绿地率: (%)住区公共绿地面积: 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公共建筑:绿地面积: m2,用地面积: m2,绿地率: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3)地下空间利用住宅建筑:地上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为: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车库□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其他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 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 m2,总用地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车库、□设备机房、□管理用房、□商业用房□其他4.室外环境1)□玻璃幕墙:玻璃可见光反射率: %2)□室外夜景照明:(需电气专业配合)□泛光照明□轮廓照明□重点照明□动态照明□广场照明□其他垂直面照度(E V) lx ,灯具发光强度I cd 建筑立面平均亮度L b cd/ m2标识面平均亮度L s cd/ m23)主要污染源及处理措施□废气:□地下车库废气、□厨房油烟、□实验室废气、□其他,处理措施为:。
□废水:□厨房废水、□卫生间污水、□实验室废水、□地下车库、□其他,处理措施为:。
□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实验室垃圾、□医疗垃圾、□其他,处理措施:。
4)危险源及处理措施□土壤氡浓度 Bq/m3,处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处理措施。
□电磁辐射来源,处理措施。
□易燃易爆危险,处理措施。
5)室外风环境(应附风环境分析报告)a)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最大风速 m/s,室外风速放大系数为。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最大为 Pa。
b)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条件下:场地人活动区□涡漩区□无风区;(有打√,无打X)有 %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外表面的风压差 Pa。
6)降低热岛强度措施□乔木遮阴,活动场地乔木树冠直径 m,数量棵,遮阴面积 m2,□构筑物遮阴,构筑物名称,遮阴面积 m2,活动场地面积 m2,场地围遮阴措施面积占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的 %。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热反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积 m2,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总路面材料,太阳辐射反射比系数,总道路面积 m2,采用反射材料路面的面积 m2,屋顶面层材料,太阳辐射反射比系数,总屋顶面积 m2,采用反射材料屋面的面积 m2,5.交通设施1)公共交通a)场地主要人行出入口设在。
b)地块周边有条线路公交汽车站点,线路名称,距离人行出入口距离 m。
c)地块周边有条路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距离人行出入口距离 m。
2)停车布置a)非机动车停车数量:辆,位于□室外□室,室外设有:□风雨棚□其他。
b)机动车停车数量辆,其中:地面辆,地下辆;停车方式:□机械式停车、□地下车库、□停车楼;□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地面停车不占用步行空间及活动场地,并设有:□风雨棚□树荫。
6.公共服务住宅建筑□幼儿园,距离基地出入口 m;□小学校,距离基地出入口 m。
□商业服务设施,距离基地出入口 m。
场地1000m围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其他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兼容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办公□宾馆□博览□体育□大型商业□其他;共同使用的配套辅助设施设备:□会议□展览□健身□便利店□咖啡茶座□车库□锅炉房□空调机房□食堂□报告厅□其他;可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运动场馆□图书馆□餐饮设施□公共厕所□其他;可向周边居民免费错时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场地□屋顶花园□停车场□其他。
7.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1)保留原有:□自然水域□湿地□植被2)雨水基础设施:□下凹绿地:位置:,面积 m2。
□雨水花园:位置:,面积 m2。
□景观水体:位置:,面积 m2。
□硬质场地透水铺装:透水铺装面积 m2,硬质场地面积 m2,占硬质场地面积的 %,透水铺装类型:□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其他。
3)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厚度 m,周边与自然土壤接壤周长 m。
4)绿地种植:乔木种、灌木种、草本种,详见景观设计苗木表。
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住宅建筑:绿地配置乔木株/100 m2公共建筑:屋顶绿化:□花园式□组合式□草坪式;屋顶绿化覆土厚度 m。
屋顶面积 m2,可绿化屋顶面积 m2,屋顶绿化面积 m2,绿化屋顶标高垂直绿化:□墙面攀爬型□墙面贴植性□构件绿墙型,位置:,面积 m28.创新□旧建筑利用:原有建筑功能,改造利用后使用功能,建筑面积 m2□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总平面设计。
五、建筑设计与室环境1.建筑设计与室环境绿色建筑技术选项。
注:1 表中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凡标注有“※”的技术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建筑节能设计1)建筑节能设计详见节能设计专篇(应符合市建筑节能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其他太阳能集热板面积 m2,安装位置:□屋面□墙面□阳台□其他3.节材设计(在□有打√,无打X)1)装饰构件a)□纯装饰性构件,位置,□装饰和使用功能一体化构件,功能;位置。
b)纯构件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 %。
2)土建与装修一体化住宅建筑:总户数,装修户数,装修比例公共建筑:□仅公共部位□所有部位3)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可变换功能的室空间名称,房间面积 m2可重复使用隔断的材料:□橱柜□玻璃□活动隔断□轻钢龙骨面板□其他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比例: %4)采用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a)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类型:□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墙板□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雨棚□预制栏杆□其他,材料为:□钢□混凝土□木材b)预制构件用量比例R pc %。
5)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厨房、卫生间□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6)材料选用□可再利用材料,材料名称,用量 m2;□可再循环材料,材料名称,用量 m2;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6% □10% □15% 。
□一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材料名称,占同类材料的用量比例:□30% □50% □二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材料名称,占同类材料的用量比例:□30%4.室声环境1)建筑类型:□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办公□商业□其他2)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噪声级:□高要求标准□低限标准表5主要功能房间室允许噪声级表(可根据房间用途增加序号)3)主要功能房间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外墙材料名称,□墙体自隔声□隔声材料,墙体厚度 mm,空气隔声性能(dB)外窗玻璃组合,空气隔声性能(dB)楼板材料名称,□楼板自隔声□隔声材料,楼板厚度 mm,空气隔声量(dB)撞击声隔声量(dB)隔墙材料名称,□墙体自隔声□隔声材料,墙体厚度 mm,空气隔声性能(dB)4)减少噪声干扰的的措施□建筑平面布置合理,噪声源房间远离对噪声敏感房间布置□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施隔声、隔振处理措施:□墙体隔声□楼板隔声□设备基础减振□采用同层排水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 %□采用其他降低排水噪声措施,使用率 %5)专项声学设计房间类型:□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观众厅□其他专项声学设计详见声学设计专篇。
5.室光环境1)视野、视线及采光设计住宅建筑:与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 m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2)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统计(采光分析详见分析报告)表6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评价统计表3)改善室天然采光效果措施:□天窗□反光板□导光管主要功能房间采取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遮阳□其他□区采光系数满足采光要求表7区采光评价表□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小于0.5%的面积 m2,与首层地下室面积的比例 %6.湿热环境1)可控遮阳类型:□活动遮阳百叶□卷帘遮阳□中空玻璃置百叶□双层通风幕墙置百叶2)可控方式:□电动□手动□智能3)可控遮阳调节措施的面积比例 %7.室空气质量1)住宅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面积的比例 %,□设有直接采光通风卫生间;2)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平均通风换气次数次/h,所占面积比R R= %.3)室装修主要面层材料:a)楼、地面: □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涂料□地砖□石□花岗石□其他b)墙:□涂料□乳胶漆□壁纸□花岗石□石其他c)顶棚:□涂料□乳胶漆□金属板□矿棉板□其他8.创新□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建筑单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