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褶皱与断层素材(1)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训练专题:断层和褶皱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训练专题:断层和褶皱一、选择题(共90分)(2017 •天津卷3题)1.读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因』壮肃官亦揪禾阳凶胆说京沈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2019 •浙江卷21〜22题)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
据此完成2〜3题。
图强烈抬升区I I抬升区I I微弱抬升区例巨亘I等厚度线(m)匚二配积物三]断层线2.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D.断裂下陷3.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A.甲B.乙C.丙D.T(2018 •海南卷14〜15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 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 区组成。
X 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 区的玄武 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4〜5题。
5 . X 区和Y 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 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 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
据此完成 6〜7题。
构造抬升 4. A. C.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 区和Y 区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风沙侵蚀 B.岩层褶皱 D.岩层断裂6 .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7 .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2018•江苏卷5〜6题)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 、P 、C 、D 、S 2、S 1,其年代依次变老。
2024高考小微专题水平“褶皱”与纵向“断层”的相遇
2024高考小微专题水平“褶皱”与纵向“断层”的相遇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砂岩年龄比东西两侧岩层新。
读某区域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岩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构造是()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2.该区域地质事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褶皱变动-断层构造-岩浆侵入-火山喷发B.断层构造-褶皱变动-岩浆侵入-火山喷发C.岩浆侵入-断层构造-褶皱变动-火山喷发D.火山喷发-断层构造-褶皱变动-岩浆侵入参考答案:1.B 2.A难点解惑要点一:地质地形图中,如果某岩层两侧的岩层具有对称性,可确定此构造为向斜或者背斜。
如上题图:要点二:水平褶皱被纵向断层“切断”,可根据上升的岩块“中心岩体”的大小,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上升岩块中心岩体比下沉岩块中心岩体窄,为向斜,如下图:反之,上升岩块中心岩体比下沉岩块中心岩体宽,则为背斜。
【试题解析】1.由图可知:断层两层岩体的岩层均相对于砂岩对称,可知其构造为褶皱;又因“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即断层南侧地块相对抬升(抬升的一侧接受侵蚀),南侧岩块中心岩体比北侧岩块中心岩体窄,所以此构造为向斜。
故选B。
2.由图可知,侵入岩穿过断层,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断层之后,C错误;图中砂岩被断层断开,且南北部宽度差异大,说明砂岩形成后先发生褶皱,使岩层发生塑性形变,然后发生断裂错位,褶皱变动应早于断层构造,BD错误;玄武岩为喷出岩,玄武岩相对比较完整,说明火山喷发最晚发生,A正确。
故选A。
变式训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地形图,图中岩层轻微褶皱,图中字母是地层代号,断层南侧岩层有明显的沉降。
完成下面小题。
⑴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老到新依次是()A.灰岩、砂页岩、页岩 B.砂页岩、页岩、灰岩C.页岩、砂页岩、灰岩 D.页岩、灰岩、砂页岩⑵图中西北部岩层曾受到的主要水平挤压方向为()A.南-北 B.西北-东南C.东-西 D.东北-西南【答案】⑴C ⑵B【解析】⑴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灰岩位于中间,两侧分别为砂页岩,然后为页岩,中间灰岩层出露部分在断层沉降侧较宽、上升侧较窄,表明灰岩层位于向斜槽部。
[全]高中地理(褶皱、向斜山、背斜谷、地质剖面)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褶皱、向斜山、背斜谷、地质剖面)考点详解(1)褶皱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产生褶皱。
褶皱的一个弯曲叫做褶曲,褶曲的中心岩层叫做核部,两侧岩层叫做两翼。
褶曲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向斜、背斜。
在理想状态下,向斜向下弯曲,成为山谷;背斜向上拱起,成为山峰,此时为“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在岩层的年代方面,向斜的核部岩层年代新、两翼老;背斜核部老、两翼新。
图1 向斜与背斜的岩层年代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岩层更耐侵蚀;而背斜向上拱起,背斜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岩石容易破碎,容易被风化和侵蚀。
因此向斜核部更耐侵蚀,最后往往成为山峰;而背斜顶部更容易受到侵蚀,最后往往被侵蚀为山谷,因此便是“向斜成峰、背斜成谷”。
图2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山、背斜谷”在生活中很常见,因此在判断向斜背斜时,不能简单的凭借地表形态,看到山峰就认为是背斜。
而应该通过核部、两翼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向斜和背斜(背斜核部老、两翼新,向斜相反)。
图3 向斜山与背斜谷(2)岩层形成的顺序在判断岩层的形成顺序时,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一般遵循两个规则:①先下后上,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的岩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因此侵入岩的时间更靠后。
如下图所示,先沉积、后形成断层、(地层倾斜)、再沉积、后侵入、再沉积、(地层倾斜)、再沉积,形成现在的地表。
图4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例题图5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各个岩层的接触关系。
图中从下向上,①乙为断层,切断了原有的石灰岩和页岩;②丙为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了地下的许多岩层;③甲为砂岩,位于侵蚀面之上;④甲的上方仍有多层平行的页岩和石灰岩,再向上为地表的侵蚀面。
(2)分析岩层形成的顺序。
一般来说,有两个规律:①下方先形成、上方后形成;②被切断的岩层先形成,侵入的岩层后形成。
因此,图中应该是先形成倾斜的页岩、石灰岩,之后产生断层(乙),然后在断层的表面发生侵蚀、沉积,此后被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丙)。
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1 山地的形成(学生版)
2013年高考地理艺术生专用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1 山地的形成(学生版)【自主梳理归纳】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②基本单位——褶曲。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①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3.火山(1)成因: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或管道喷出。
(2)组成:包括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但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既能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又便于维修护养。
【剖析高考真题】(2012山东卷)3.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图2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2012江苏卷)图5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9-l0题。
9.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10.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考点归纳总结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山、东非【例1】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
(2)从地貌上看B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则地铁隧道的工程地址应选在A、B两处中的哪处?试说明理由。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2023·稽阳联考]雨岔大峡谷是黄土高原一处自然地缝奇观,有“中国的羚羊谷”之称。
峡谷由红砂岩的山体构成,峡壁内凹凸不平、线条流畅。
该峡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50 mm,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化学溶蚀C.断裂下陷D.流水侵蚀2.按岩石成因分,雨岔大峡谷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4.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5.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2023·山东期中]祁连山北坡酒泉盆地南缘发生过强烈褶皱活动,相邻的南部背斜向北推覆到如图所示地区地表之上(这种外来的地层称为推覆体),经长期复杂地质作用后,形成出露下伏地层的安门口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地质年代不连续的飞来峰——妖魔山,构造剖面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6~7题。
6.透过安门口构造窗可以看到的构造地貌是()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7.根据图示可以判断,该地区()①O1与J之间发生过地壳抬升与外力侵蚀②妖魔山是推覆体被侵蚀的残留物③下伏地层被侵蚀形成构造窗④北侧O1、O2为连续地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3·台州质检]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一、知识讲解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
如下图所示:2.断块山结合断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断层①成因:强大的压力和张力。
②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3.火山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甲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乙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 .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 .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 .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2.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全]高中地理(褶皱、向斜山、背斜谷、地质剖面)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褶皱、向斜山、背斜谷、地质剖面)考点详解(1)褶皱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产生褶皱。
褶皱的一个弯曲叫做褶曲,褶曲的中心岩层叫做核部,两侧岩层叫做两翼。
褶曲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向斜、背斜。
在理想状态下,向斜向下弯曲,成为山谷;背斜向上拱起,成为山峰,此时为“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在岩层的年代方面,向斜的核部岩层年代新、两翼老;背斜核部老、两翼新。
图1 向斜与背斜的岩层年代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岩层更耐侵蚀;而背斜向上拱起,背斜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岩石容易破碎,容易被风化和侵蚀。
因此向斜核部更耐侵蚀,最后往往成为山峰;而背斜顶部更容易受到侵蚀,最后往往被侵蚀为山谷,因此便是“向斜成峰、背斜成谷”。
图2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山、背斜谷”在生活中很常见,因此在判断向斜背斜时,不能简单的凭借地表形态,看到山峰就认为是背斜。
而应该通过核部、两翼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向斜和背斜(背斜核部老、两翼新,向斜相反)。
图3 向斜山与背斜谷(2)岩层形成的顺序在判断岩层的形成顺序时,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一般遵循两个规则:①先下后上,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的岩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因此侵入岩的时间更靠后。
如下图所示,先沉积、后形成断层、(地层倾斜)、再沉积、后侵入、再沉积、(地层倾斜)、再沉积,形成现在的地表。
图4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例题图5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各个岩层的接触关系。
图中从下向上,①乙为断层,切断了原有的石灰岩和页岩;②丙为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了地下的许多岩层;③甲为砂岩,位于侵蚀面之上;④甲的上方仍有多层平行的页岩和石灰岩,再向上为地表的侵蚀面。
(2)分析岩层形成的顺序。
一般来说,有两个规律:①下方先形成、上方后形成;②被切断的岩层先形成,侵入的岩层后形成。
因此,图中应该是先形成倾斜的页岩、石灰岩,之后产生断层(乙),然后在断层的表面发生侵蚀、沉积,此后被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丙)。
13褶皱的野外考察和断裂构造分类~结合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探讨大学地理知
褶皱的野外考察和断裂构造分类~结合2022年高考地理真题一、野外认识褶皱构造褶皱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几乎所有沉积岩及部分变质岩构成的山地都存在褶皱构造。
小型褶皱构造可在一个地质剖面上窥其一个侧面的完整形态;大型构造往往长宽超过数万米。
这样的褶皱,虽在野外观察了很长距离,仍未出其一翼范围。
如该地有现成地质图,应首先查阅、分析。
下面简述野外研究褶皱构造的方法。
(一)地质方法1.岩层观察与测量 对该地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各露头产状进行测量,正确判断褶曲是否存在。
根据新老岩层对称重复出现的特点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根据轴面产状、两翼产状及枢纽产状判断褶曲的形态(横剖面、纵剖面和水平面)。
2.野外路线考察一、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观察,穿越所有岩层并了解顺序、产状、出露宽度及新老岩层分布特征。
二、穿越后用追索法,沿某一标志层(厚度稳定、岩性鲜明、地貌反映突出的岩层)的延伸方向观察,了解两翼是平行延伸还是逐渐汇合。
两法交叉使用,或以穿越为主,追索为辅,以获知褶曲构造在三维空间的形态轮廓。
(二)地貌方法各岩层软硬薄厚不同,构造不同,在地貌上常有明显反映。
如坚硬岩层常形成高山、陡崖或山脊,柔软地层常形成缓坡或低谷。
下面介绍与褶皱构造有关的地貌形态:1.水平岩层有些水平岩层不是原始产状,是大型褶皱构造的一部分,如转折端,扇形褶曲的顶部或槽部,构造盆地的底部,挠曲的转折部分,岩层表现为四周为断崖峭壁的平缓台地、方山(平顶山)及构造盆地的平缓盆底(图4-41中的方山)。
2.单斜岩层大型褶曲构造的一个翼或构造盆地的边缘,常表现为一系列单斜岩层。
岩层倾向方向存在顺岩层层面进行的面状侵蚀,地形面常与岩层坡度一致;在反倾向方向进行的侵蚀,常沿垂直裂隙呈块体剥落,形成陡坡、峭壁。
如单斜岩层倾角较小(如20°~30°),则形成一边陡坡一边缓坡的山,叫单面山(图4-41);如单斜岩层倾角较大(如50°~60°),则形成两边皆陡峻的山,叫猪背山或猪背脊(图4-41)。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五章 第1讲 课时27 地质构造与地貌
课时27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1)概念:在_____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______弯曲。
(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____拱起岩层向______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______ 常形成______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______,容易被侵蚀成______向斜槽部由于受到______,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______图示概念辨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如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新老关系、是否连续。
②构造地貌:是在地质构造基础上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向斜谷、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断块山等。
特别提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
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
(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
形式示意图地貌举例水平位移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______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上升的岩块经__________我国的华山、庐山、位移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简述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解读正断层和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相对位移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作用力主要是受到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多出现于张裂性板块边界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形成图示注: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的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之下的为下盘。
褶皱、断层的区分及相关知识
1、褶皱:成因: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1、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2、节理: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只要你一上山,接触石头,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节理的名称,根据分类的不同原则而异,通用的名称是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前三种最为常见。
其次,节理的分类还可以节理的走向与区域褶皱主要方向、断层的主要走向或其他线形构造的延伸方向等关系而进行,可划分为:纵节理:两者的关系大致平行。
横节理:二者大致垂直。
斜节理:二者大致斜交。
如果褶皱轴延伸稳定,不发生倾伏的话,则走向节理相当于纵节理,倾向节理相当于横节理。
一般野外调查应选择节理比较密集(数十条在一起)的地方作为观察点。
而对节理的记录要求,大致有下列各项内容:①节理群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②节理与褶皱或断层的关系:如在褶皱的轴部、翼部、断层的上盘或下盘等等。
③节理所在的岩层时代或层位、岩石的性质、岩层的产状要素。
④节理的产状要素。
⑤节理面及充填物的特征。
⑥节理的力学性质及旋向。
⑦节理组、系归属及相互关系。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训练专题:断层和褶皱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训练专题:断层和褶皱一、选择题(共90分)(2017·天津卷3题)1.读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2019·浙江卷21~22题)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
据此完成2~3题。
2.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D.断裂下陷3.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8·海南卷14~15题)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7.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2018·江苏卷5~6 题)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据此完成8~9 题。
8. 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9. 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下图为云山及其附近地区地层剖面图。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褶皱与断层表解考点-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素材
word
1 / 1
1.褶皱与断层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形态
岩层一般
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岩层
的新老
关系
中心岩层
较老,两
翼岩层较
新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
岭
常形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
升的岩块,常成为山岭或高
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
湖泊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
因受X
力,常被
侵蚀成谷
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反而形成山岭
图示。
高中地理 褶皱与断层课件 湘教版必修1
2、地垒和地堑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垒 地貌: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华山、庐山、泰山 )
在两条断层之间,相对 两侧岩块下沉的:地堑 地貌: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的基本形态
地质构造
岩层 形态
岩块 上升
③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受到张力,裂隙发育, 岩石破碎易于开采 ④利用断层找水: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或泉水出露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水库库区有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背斜是隧洞的良好选址(安全稳定性好,不易积水)
褶皱和断层的异同
背斜 岩层受 褶 挤压弯 皱 向斜 曲变形 地垒 相对 上升 相对 下沉 山岭 山谷 山地 高地 谷地 低地
北
C
A
B
(1) A、 B两处地质构造中有可能发现石油的 是哪一处? 选择B处开凿,因为岩层向上拱起结构稳固,不 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2) 欲在此处建一个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 选择A处还是B处开凿?(提示:从工程安全 C处有断层,在此处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 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
例题: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E A B C D
D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_________ 。 山岭 ,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__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一致。 (3)泰山的成因类型与图中____ (4)图中CD两处宜修建地下隧道的是___ D ,良好的储油构造是___ D。
褶皱与断层识别
(1 )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
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
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
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
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
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以上所说的褶皱形态,可以说是“小型”的褶皱,即站在褶皱岩层的面前,一眼看去,就清晰能辨。
而实际上,还有“大型”的褶皱,在野外地质旅行,穿越长剖面时才能辨认的,它们大多是“非单个”褶皱,而是由一系列褶皱复合组成。
通过剖面示意图最能说明此种类型——基本上有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褶皱与断层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斜向斜
判断方法形
态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
曲
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岩
层
的
新
老
关
系
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图
示
构造地貌未
侵
蚀
地
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
地
大断层常
形成裂谷
或陡崖,如
东非大裂
谷。
断层一
侧上升的
岩块,常成
为块状山
或高地,如
华山、庐
山、泰山,
另一侧相
对下降的
岩块,常形
成谷地或
低地,如渭
河平原、汾
河谷地,沿
断层线常
发育成沟
谷,有时形
成泉、湖泊侵
蚀
后
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
貌
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