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molecular_luminescence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修改)

第八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修改)

荧光计多采用它为激发光源。
氙灯: 是目前荧光分光分度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源。它 是一种短弧气体放电灯,具有光强度大,在200~800nm 范 围内是连续光源的特点。 染料激光器: 是一种新型的荧光激发光源。
2019/2/15
单色器:
荧光分析仪中应用最多的单色器为光栅单色器,光栅
* 1
激发单重态 的荧光分子
猝灭剂分子
2019/2/15
(2)生成化合物的猝灭
生成化合物的猝灭也称为静态猝灭,是指基态的荧光物
质与猝灭剂反应生成非荧光的化合物,导致荧光的猝灭。
M Q MQ
基态的荧光物质 (3)氧的猝灭 O2可以说是荧光和磷光的最普遍存在的猝灭剂。氧对 溶液荧光产生猝灭作用的原因比较复杂,还没有一个完整的 猝灭剂
由于重原子中,能级之间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使得荧
光体中的电子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加强,系间跨跃显著增加 ,结果导致荧光强度减弱,磷光强度增强。
2019/2/15
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外部因素
1.溶剂的影响
除一般溶剂效应外,溶剂的极性、氢键、配位键的形成 都将使化合物的荧光发生变化; 荧光发射的主要电子跃迁类型 *→跃迁,溶剂极性增大,荧光 光谱发生红移,而且荧光增强。
化合物 苯 萘 量子产率φF 0.11 0.29 λex(nm) 205 286 λem(nm) 278 321

丁省 戊省
0.46
0.60 0.52
365
390 580
400
480 640
2019/2/15
(3)刚性平面结构:
刚性平面结构可降低分子振动,减少与溶剂的相互作 用,减少能量的外部损失,故具有很强的荧光。如荧光素 和酚酞有相似结构,荧光素有很强的荧光,酚酞却没有。

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

S2最低振动能级
内转移 振动弛豫
荧光:10-8~10-10s,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 动能级 → 基态,通常比分子吸收的能 量小,波长更长; 磷光:10-2~10-6s,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 动能级 → 基态,发光速度很慢,光照 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2. 荧光、磷光的寿命和量子产率
(1) 荧光寿命 τf:荧光分子处于 S1激发态的 平均寿命。
若ΣK<<kf, Φf接近于1,荧光强度越大。 即荧光强度取决于荧光发射与非辐射跃迁过 程的竞争结果。
磷光量子产率Φp :
p ST
Kp K j
Kp
Kp:磷光发射速率常数; ΦST : 系间窜越量子产率; ΣKj:非辐射跃迁速率常数的总和。
荧光量子产率Φ的测定:
FU AS U S FS AU
苯溶液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8.2.1.6 荧光(磷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If = f Ia
If :荧光强度; f:荧光量子产率; Ia:吸收光强。 由 Lambert-beer 定律及吸收光强度的概念, 可推导出,当bc ≤0.05时,有: If = 2.303 f I0bc
与荧光类似,溶液的磷光强度(IP)与低浓度 下磷光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IP= 2.303ST P I0bc
(1) 灵敏度高(比UV-Vis高2-3个数量级) (2) 选择性高 (3) 试样量小,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
8.2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分析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MFS 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spectrometry,MPS 8.2.1 基本原理 8.2.1.1 荧光和磷光产生机理

第12章 分子发光分析

第12章  分子发光分析

配合物(荧光) 配合物(荧光)
28
(4)取代基: (4)取代基: 取代基 OH、 NHR、 a 给电子基团 如-NH2、-OH、-OCH3、-NHR、 CN、 产生的p 共轭作用增加了的 -CN、-NR2等,产生的p-π共轭作用增加了的 电子共扼程度,使荧光效率提高, π电子共扼程度,使荧光效率提高,荧光波 长长移。 长长移。 COOH、 C=O、 b 吸收电子基团如 -COOH、 -NO2 、-C=O、 NO、 SH、 减弱分子的π -NO、-SH、-NHCOCH3、-X等;减弱分子的π 电子共轭程度,使荧光减弱甚至熄灭, 电子共轭程度,使荧光减弱甚至熄灭, 电子共轭体系作用较小, c 对π电子共轭体系作用较小,如:-R、对荧光的影响也不明显。 SO3H、-NH3+等,对荧光的影响也不明显。
5
• 电子能级的多重性可用M=2S+1表示,S为 电子能级的多重性可用M 2S+1表示, 表示 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 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或1。 • 当S=0时,分子的多重性M=1,此时分子 分子的多重性M 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用符号S 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用符号Si表 示。 • 当S=1时,分子的多重性M=3,此时分子 分子的多重性M 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三重态。用符号T 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三重态。用符号Ti表 示。
6
7
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区别: 激发单重态与激发三重态的区别: 激发单重态分子是抗磁性分子,激发三重 激发单重态分子是抗磁性分子, 态分子是顺磁性分子; 态分子是顺磁性分子; 激发单重态的平均寿命大约10 激发单重态的平均寿命大约10-8s,激发三 重态的平均寿命大约10 1s; 重态的平均寿命大约10-4~1s; 电子由S 电子由S0→S1,S2等的跃迁较容易,属于允 等的跃迁较容易, 许跃迁。电子由S 许跃迁。电子由S0→T1,T2等的跃迁较难发 属于禁阻跃迁。 生,属于禁阻跃迁。 激发三重态比激发单重态能级稍低一些。 激发三重态比激发单重态能级稍低一些。

分子发光光谱法

分子发光光谱法

由于物理主义的进步,人们发现分子发光光谱的重要性,它的应用也
越来越普遍。

分子发光光谱是一种用来测量分子光学性质的技术。


通过测量发光分子的光谱图,可以获得更多完整且准确的信息,而这
些信息有助于揭示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分子发光光谱是一种活性技术,它利用光谱来了解化学反应物的结构。

这项技术利用发出的光的频率和强度来分析分子,由于分子的结构它
们发出的光每个都有不同的频率和强度。

另外,分子发光光谱还能够
反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在实验室中观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分子发光光谱法在科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它被用来研究分子的
结构、反应机理、生物活性及其过程,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
究及生物化学等领域。

它已经成为结构和生物活性异质性测定的重要
手段,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显著的扩展。

例如,分子发光光谱被用来
研究有机和无机分子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及有机分子間的相互
作用。

它还可以用来分析酶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帮助人们了解酶的作
用机制,还可以检测药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结构。

未来,分子发光光谱将继续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在许多实
际领域,如医学、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多关
于分子结构和性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分子的特性和机制。

师范大学仪器分析考试重点分子发光分析法

师范大学仪器分析考试重点分子发光分析法
试样室 光检测器 放大器 信号显示记录系统
2021/2/28
48
四、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线性范围宽 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2021/2/28
49
1.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
(1)能吸收紫外-可见光; (2)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
荧光量子产率(f):
发射荧光的分子数
f 激发分子总数
2021/2/28
26
2.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跃迁类型:
不含杂原子的芳香族化合物和共轭烯烃: → *
含杂原子的烯烃:n→ *
(2)共轭效应:共轭体系增加,荧光效率增加, 红移。
29
第二节 荧光分析仪器
四个部分:激发光源、试样池、双单色器系 统、检测器 特殊点:有两个单色器,光源与检测器通常 成直角。
光源:氙灯和高压汞灯,激光
单色器:
激发单色器:选择激发光波长
发射单色器:选择荧光波长
试样池:石英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2021/2/28
30
第三节 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1.定量分析
电子自旋
激发单重态 自旋配对↑↓
平均寿命
10-8-10-6 s
基态到激发态跃迁 允许的跃迁
能量

2021/2/28
激发三重态 自旋平行↑↑ 10-4-10 s 禁阻的跃迁

9
3.分子的去活化过程
激发态→基态的能量传递途径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磷光
振动 弛豫
内转换
系间 窜跃
外转换
2021/2/28
(1)定量依据
If = Kc (2)定量方法

第8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第8章 分子荧光光谱法

5
8-1-1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机理
下面结合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进一步说明各种能量 传递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设处于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吸收波长为λ1和λ2的辐 射光之后,分别激发至第二单重态S2及第一单重态S1。
S2
去活化过程
S1
振动弛豫
T1
处于激发态分子不稳定,通过辐射或非辐射跃迁等去活化过程
13
8-1-3 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4)取代基效应 芳香族化合物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对该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荧光 光谱有很大的影响。 给电子基团,如-OH、-OR、-CN、-NH2 、 -NR2等,使荧光增强。 因为产生了p-共轭作用,增强了电子共轭程度,使最低激发单 重态与基态之间的跃迁几率增大。 吸电子基团,如-COOH、-NO、-C O、卤素等,会减弱甚至会 猝灭荧光。 重原子效应:卤素取代基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荧光降低。 “重 原子效应”使系间跨越速率增加所致。在重原子中,能级之间 的交叉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容易发生自旋轨道的相互作用,增 加了由单重态转化为三重态的速率。
2
8-1 荧光和磷光分析法原理
8-1-1 荧光和磷光产生的机理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自旋方向相反,当分子吸 收能量,若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向的改变,通常跃 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 态上。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
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还伴随着自旋方向的改变,即跃迁至第 一或更高的激发三重态轨道上,这属于禁阻跃迁。 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 态具有较低能级(处于分立轨道上的非成对电子,平行自旋要 比成对自旋更稳定些-洪特规则) 。
11
8-1-3 荧光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
的辐射。由于磷光的产生伴随自旋多重态的改变,辐射速 度远小于荧光,磷光寿命为10-4 ~10s。
• 单重态: 一个分子中所有电子自 旋都配对的电子状态。
•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的自旋不配 对而平行的状态。激发三重态能 量较激发单重态低。
2020/8/21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分子的激发与失活
2020/8/21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寿命为10-8 ~ 10 -11s。由于是相同 多重态之间的跃迁,几率较大,速度大,速率常数kf为 106~109s-1。
• 磷光: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研究中心
1.概述
• 分子荧光光谱法(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又称为荧光光谱法或荧光分析法.是以
物质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依据进行 的定量分析,以荧光光谱的形状和荧光峰对应的波长进行 行的定性分析.
• 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物体依赖外界 光源进行照射,从而获得能量,产生激发导至发 光的现象。它大致经过吸收、能量传递及光发射 三个主要阶段,光的吸收及发射都发生于能级之 间的跃迁,都经过激发态。而能量传递则是由于 激发态的运动。紫外辐射、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均 可引起光致发光。如磷光与荧光。

S0
l1
2020/8/21
l 2 l 2
l3
上一页 下一页
应用固体化学研究中心
(2)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它要以辐射或无辐射跃迁的 方式回到基态。
2020/8/21

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荧光光谱法

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荧光和
磷光是分子吸光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 的发光现象.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所发出的辐射。 磷光: 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 态所发出的辐射。
荧光分析法的特点
因 为 有 的 分 子 不 发 荧 光 。
1. 激发
在室温下物质分子大部分处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且电子自旋配对为单重 态.当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发生能级跃迁时,可上升到不同激发态 的各振动能级,其中多数分子上升至第一激发单重态这一过程约需1015秒. 激发
2 去活化过程
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激发态分子不稳定,它要以辐射 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
。荧光分光光度计既可用于定
量分析,也可用于测绘激发光谱 和荧光光谱。第一单色器选择激 发光波长(>250nm的 紫外光)故称为激发单色器
第二单色器(荧光单色器)
与激发光入射方向垂直, 并选择荧光波长,可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和准确度。
荧光分析法的应用
无机物分析 无机离子中除少数例外一般不发荧光.但很多 无机离子能怀一些有机试剂形成荧光络合物,而进行定量 测定. 生物化学及生理医学方面的应用 荧光法对于生物中许多 重要的化合物具有很多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物效性,故广用 于生物化学分析,生理医学和临床分析. 药物分析 目前还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作为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等的检测器,使有效的分离手段与高灵 敏度,高选择性的测定方法结合起来,可用于测定复杂的混 合物.
荧光团杂化纳米二氧化硅微球
e-2.303εbc=1-2.303 εbc-(-2.303 εbc)2/2!-(-2.303 εbc)3/3!
对于很稀的溶液,投射到样品溶液上的被吸收的激发光不到2%时, 即εbc<=0.05时,上式的第二项后的各项可以忽略不计。则

第八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molecular_luminescence

第八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molecular_luminescence

•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is deactivated.
kf
k f ki kec kic k pd kd
• Highly conjugated double-bond structures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Simple heterocycles do not exhibit fluorescence. The n- *singlet quickly converts to the n- * triplet and no fluorescence is observed.
Chemical Structure
• Fluorescence from singlet states of - * have more intensity than those from n- * transitions as the molar absorptivities for - * absorp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or n- * absorptions.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Substitutions on benzene ring affect fluorescence maxima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s shown in the table.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s decrease intensity

8.2 分子磷光法

8.2 分子磷光法
1.稠环芳烃分析 采取固体表面室温磷光分析法快速灵敏测定稠环
芳烃和杂环化合物(致癌物质),见表。 2.农药、生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析
烟碱、降烟碱、新烟碱,2,4-D等分析, 检出限0.01 g/mL。 3.药物分析和临床分析 见表。
10:01:51
10:01:51
10:01:51
内容选择
8.1 分子荧光法 8.2 分子磷光法 8.3 化学发光分析法
第八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第二节 分子磷光法
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analysis
8.2.1 磷光的测量 低温磷光测量 室温磷光测量
8.2.2 磷光分析法的 应用
10:01:51
8.2.1 低温磷光与室温磷光的测量
1. 荧光与磷光的不同处
(1)磷光的发光速率较慢,发光速率常数比荧光的要小 得多,但也使得发光寿命比荧光光长。即分子的T1能级比S1能 级的能量低。 (3)磷光的发光寿命和辐射强度对于重原子和顺磁性离 子极其敏感,如用含碘甲烷的混合溶剂,荧光产率增大。 (4)发光效率受温度影响大。由于在三重激发态能级停 留的时间长,更易受碰撞因素影响,故在低温时磷光强度 比高温时大。
胶束增稳、重原子效应和溶液除氧构成了室温法测 定的基础。
10:01:51
溶剂胶束增稳法实例
例:在含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盐的溶液中加入 重原子离子Tl(I)和Pb(II),化学除氧后,溶液中的萘 、芘、联苯在室温下可发出很强的磷光;
检出限达10-6~10-7molL-1。
例:在重原子溶剂1,2-二溴乙烷存在下,通过形成环 糊精-磷光团-二溴乙烷缔合物,其对氧不敏感,室温 下可产生很强的磷光,选择性较好.

分子发光法

分子发光法

电子基态 hv2 单重态的 各振动能 发荧光 级
当受激电子到达S1后,未发射荧光,而是经过系间窜跃到 T1各能级,再经振动驰豫到 T1最低振动能级,从T1最低 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所发射的光叫磷光 从T1 S0要改变电子自旋,属于禁阻跃迁,发光速度慢 (约10-4 ~ 10s),光照停止后,磷光仍可持续一段时间 分子非辐射弛豫的能量埙耗大,所以磷光的波长更长 磷 > 荧> 激
二、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涉及光子的吸收和再发射两个过程。
1.荧光的产生: 停留时间约10 10 s
允许跃迁
-9 -7
允许跃迁
基态 分子 光激发
hv1
不同能量 的激发单 重态
VR
ic
第一电子 激发单重 态的最低 振动能级
电子基态 hv2 单重态的 各振动能 发荧光 级
当电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各 振动能级所产生的光辐射叫荧光 荧光是相同多重态间的允许跃迁,产生速度快(10-9~10-6s) 又叫快速或瞬时荧光,外部光源停止照射,荧光马上熄灭
分子发光分析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10化学第四组
一、何为分子发光
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一定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以光辐射的形式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这种现象称为分子发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分析方法为分子发光分析法 荧光和磷光:当紫外光照射某些物质时,由于这些 物质结构的特殊性,会发出比吸收波长更长的光, 当紫外光停止照射时, 随之消失的光叫做荧光,不 立即消失的光叫磷光。

分子荧光光谱法 ppt课件

分子荧光光谱法  ppt课件
分子荧光光谱法
Molecular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ppt课件
1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 (通常是紫外线)照射,吸收光能后 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 比入射光的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 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一旦停止 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 光。
3!

ppt课件
26
溶液浓度较低时:
F K I 0 2.303bc
当入射光的λ1 和 I0一定时 : F=Kc
即: 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
的浓度成正比。 ————这是荧光法定量的基础。ppt课件 Nhomakorabea27
7.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
自猝灭——发光物质分子间碰撞而发生的能量无辐射 转移。自猝灭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40
2.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关系
(1)镜像规则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基态中振动能级的分布有
关,而激发光谱的形状反映了第一激发态单重态 中的振动能级的分布。一般情况下,基态和第一 激发单重态中的振动能级分布是相似的,通常荧 光光谱与激发光谱大致呈镜像对称。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2)Stokes位移 Stokes位移是指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之间的波长
凡是使荧光速率常数kf增大而使其他失活过程(系 间窜越、外转换、内转换)的速率常数减小的因 素(环境因素和结构因素)都可使荧光增强。
ppt课件
24
6. 荧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
荧光是物质吸收光子之后发出的辐射,荧光强度 (F)与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而不断改变
荧光或磷光的测定波长(或发射波长),
并记录相应的荧光或磷光强度,所得到的 发光强度对发射波长的谱图则为荧光或磷 光的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通常情况下,溶液的荧光或磷光光谱的
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波长,这一现象称为
荧光、磷光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大多数荧光物质受到激发后,首 先经历π→π* 或 n→π* 跃迁,经过振 动弛豫或其它无辐射跃迁后,再发生 π*→π 或π*→n 跃迁,此时产生荧光。
荧光、磷光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
π→π* 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一般比 n→π* 跃迁大102 ~ 103倍,而跃迁的寿命 (约 10-7~10-9 s)比 n→π* 跃迁的寿命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分析法
基本原理 荧光、磷光分析仪器
荧光、磷光分析法的应用
基本原理
荧光、磷光产生的机理 荧光、磷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荧光、磷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影响分子发光的环境因素
荧光、磷光的猝灭
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荧光(磷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荧光、磷光产生的机理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的一个电子被激发 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能级轨道 上,也可能跃迁至更高的单重态上。
振动弛豫
非辐射跃迁
振动弛豫: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
给介质而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
级的过程。
内转化: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
非辐射跃迁过程。 系间窜越: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 的非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磷光产子能量低于在同一轨道上有着两个自旋相反电 子的分子能量。 在同样的分子轨道上,处于三重态分子的
kf:荧光发射过程的速率常数

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基态分子吸收了一定能量后,跃迁至激发态,当激发态分子以辐射跃迁形式将其能量释放返回基态时,便产生分子发光(Molecular Luminescence)。

依据激发的模式不同,分子发光分为光致发光、热致发光、场致发光和化学发光等。

光致发光按激发态的类型又可分为荧光和磷光两种。

本章讨论分子荧光(Molecular Fluorescence)、分子磷光(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和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分析法。

第一节荧光分析法一、概述分子荧光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荧光光谱进行定性,以荧光强度进行定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早在16世纪,人们观察到当紫外和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

这些物质就会发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光,而当照射停止时,物质的发光也随之很快消失。

到1852年才由斯托克斯(Stokes)给予了解释,即它是物质在吸收了光能后发射出的分子荧光。

斯托克斯在对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于1864年提出可将荧光作为一种分析手段。

1867年Goppelsroder应用铝—桑色素络合物的荧光对铝进行了测定。

进入20世纪,随着荧光分析仪器的问世,荧光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光谱分析手段。

荧光分析法的最大优点是灵敏度高,它的检出限通常比分光光度法低2~4个数量级,选择性也较分光光度法好。

虽然能产生强荧光的化合物相对较少,荧光分析法的应用不如分光光度法广泛,但由于它的高灵敏度以及许多重要的生物物质都具有荧光性质。

使得该方法在药物、临床、环境、食品的微量、痕量分析以及生命科学研究各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大多数分子含有偶数电子。

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基态分子的每一个轨道中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总是相反的,因而大多数基态分子处于单重态(2S+1=1),基态单重态以S0表示。

当物质受光照射时,基态分子吸收光能就会产生电子能级跃迁而处于第一、第二电子激发单重态,以S1、S2表示。

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
H3C SO3N CH3
H C H C
C H C H
φF=0.75
φF=0.03
反式二苯乙烯 强荧光物质
平面构型
顺式二苯乙烯 非荧光物质
非平面构型
空间位阻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立体异构体对荧光发射的影响
小结
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具备下特征: • ①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 • ②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 • ③具有最低的单重电子激发态为S1为 π * →π型; • ④取代基团为给电子取代基。
④火焰化学发光 a.一Βιβλιοθήκη 化氮在富氢火焰上燃烧时产生强的火焰化
学发光;二氧化氮事先还原为一氧化氮。
H+NO→HNO* HNO*→HNO+hν(660~770nm) b.挥发性硫化物(SO2、H2S、CH3SH、 CH3SCH3等)在富氢火焰上产生蓝色发光。 SO2+H2→S+H2O S+S→S2* S2*→S2+hν(350~460nm)
光学分析法
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法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法 分子光谱法 紫 外 可 见 分 光 光 度 法
非 光 谱 法
红 外 光 谱 法
分 子 发 光 分 析
分子发光分析法
物质的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其电子 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如果在返回基态 的过程中伴随有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 分子发光 (molecular luminescence),以 此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利用物质分 子被激发后具有激发发光特性建立的分 析技术,称为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 分子发光分析法
式中:F:荧光强度 K:仪器常数 Φ:样品的荧光效率 I0:激发光强度 ε:是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C:物质浓度 L:样品池的光径
荧光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RUCTURAL RIGIDITY -- Chelation
OH 8-hydro
No fluorescence
Strong fluorescence
• For a highly fluorescent molecule such as fluorescein, 1
• Chemical species that do not fluoresce appreciably have efficiencies that approach 0
Quantum Efficiency ()

Variables That Affect Fluorescence & Phosphorescence
• Quantum Yield • Chemical Structure • Environment
Quantum Efficiency ()
• i.e.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molecules that luminesce to the total number of excited molecules.
1.Jablonski 能级图
Professor Aleksander Jabłoński (born in 1898, died in 1980) was a Polish physicist.
Fluorescence is schematically illustrated with the classical Jablonski diagram, first proposed by Jablonski in 1935 to describ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of light.
外转换使荧光或磷光减弱或“猝灭”。 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
改变电子自旋,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
(2)辐射能量传递过程
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多为 S1→ S0跃迁),发射波长为 ‘2的荧光; 10-7~10 -9 s

发射荧光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小,
单重态的寿命一般为10-8秒,最长可达10-6秒,但有时却 可以观察到单重态寿命长达10-3秒,这种长寿命的荧光被称 为延迟荧光。其寿命与该物质的分子磷光相当。
延迟荧光在激发光源熄灭后,可拖后一段时间,但和磷 光又有本质区别,同一物质的磷光总比发射荧光长。
延迟荧光
延迟荧光
二、荧光量子效率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Fusion of heterocycles to benzene rings increases the molar absorptivity for n- * absorptions and shortens the lifetime of the n- * singlet preventing its conversion to triplet. This increases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传递途径
辐射跃迁
无辐射跃迁
荧光 延迟荧光 磷光
系间跨越 内转移 外转移 振动弛预
Jablonski能级图
内转换 S2
S1
能 量






振动弛豫
内转换
系间跨越
外转换
T1
T2




振动弛豫
S0 λ1
S单重态
λ3
λ2
λ
2
Jablonski diagram
T三重态

电子激发态的多重性:M=2S+1 (S为总自旋量子数); M=1(S=0)单重态用S表示;M=3(S=1)三重态用T表示; 电子自旋状态:平行自旋比成对自旋稳定(洪特规则); 所以三重态能级(平行自旋)比相应单重态(成对自旋)能 级低。
phenanthrene, 菲
Emission Spectrum: Plot of the emission intensity at 90o to the incident radiation as a function of emission wavelength for a fixed excitation wavelength.
HEAVY ATOM EFFECT
HEAVY ATOM EFFECT
Heavy atom effect : The quantum yield decreases with the atomic number of the halogen.
The probability for intersystem cross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tomic number of the halogen which reduces fluorescence.
第八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Molecular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
分子发光光谱法包括:
光致发光
分子荧光(Molecular Fluorescence)
(Photoluminescence)
化学发光(Chemilumin分es子ce磷nc光e)(Molecular Phosph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 Plot of the emission intensity at a fixed emission wavelength at 90o to the incident radiation as a function of excitation wavelength. Wavelength of excitation maximum is often where the emission intensity is a maximum.
• Highly conjugated double-bond structures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Simple heterocycles do not exhibit fluorescence. The n- *singlet quickly converts to the n- * triplet and no fluorescence is observed.
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8-1 分子荧光与磷光的基本原理
Principle of molecular fluorescence and phosphorescence
一、分子荧光与磷光的产生
物质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吸收辐射能而被激发到较高电子能态后, 在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将以不同的方式释放能量。 荧光和磷光是以发射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属于光致发光。
‘ 2
>
2
>
1

磷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
T1 → S0跃迁); 电子由S0进入T1的可能过程:( S0 → T1禁阻跃迁)
S0 →激发→振动弛豫→内转移→系间跨越→振动弛豫→ T1 发光速度很慢: 10-4~100 s 。
光照停止后,可持续一段时间。
延迟荧光(delayed fluorescence)也被称为缓发荧光,它来源 于从第一激发三重态(T1)重新生成的S1态的辐射跃迁。
•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processes by which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is deactivated.
kf
k f ki kec kic k pd kd
Chemical Structure
• Fluorescence from singlet states of - * have more intensity than those from n- * transitions as the molar absorptivities for - * absorp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or n- * absorptions.
STRUCTURAL RIGIDITY
quantum
yields
1.0
0.2
Fluorescence is favored in molecules with structural rigidity.
The increased rigidity of fluorene stabilizes the - * singlet state leading to higher quantum yield.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Substitutions on benzene ring affect fluorescence maxima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s shown in the table.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s decrease intensity
FLUORESCENCE AND STRUCTURE (CONTD)
Substitutions on benzene ring affect fluorescence maxima an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s shown in the t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