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1

合集下载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1. 采集组织样本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前,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组织样本。

通常,医生会通过手术或活检等方式获得组织样本。

为了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2. 固定组织样本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等。

固定处理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病理分析的需要进行调整。

3. 预处理组织样本在进行切片之前,需要对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固定剂、脱水、清洗和浸泡等步骤。

通过这些预处理,可以将组织样本从固定剂中解除,并使其逐渐适应后续处理的要求。

4. 切片制备切片制备是组织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将预处理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

常用的切片工具是显微切片机。

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微米之间,以确保组织结构的清晰可见。

5. 染色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6. 镜检染色完成后,医生会使用显微镜对染色的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诊断。

镜检是组织病理学中最核心的步骤之一。

7. 病理报告根据对切片的镜检结果,医生会撰写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中包括对组织病变的描述、病变类型的确定以及可能的诊断建议等内容。

病理报告是医生向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

通过以上的步骤,组织病理切片可以提供丰富的病理学信息,为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的精确操作和细致观察,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患者来说,组织病理切片是了解疾病发展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2# 肝脂变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2)管壁增厚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36# 干酪样坏死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22# 肉芽组织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3)炎细胞浸润,N,L,浆细胞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10# 槟榔肝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16# 脾梗死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38# 病理性钙化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17# 混合血栓1)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14# 血栓机化再通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9# 肺褐色硬化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N和脓细胞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26# 化脓性脑膜炎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N和脓细胞3)血管扩张充血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111# 慢性胆囊炎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93# 淋巴结转移性癌1)肉眼卵圆形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83# 鳞状细胞癌I级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病理切片报告

病理切片报告

病理切片报告
是指病理学医生根据患者组织标本的镜下形态及组织学结构,对疾病进行诊断、鉴别并编制报告的过程。

作为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需要经过精细的制作过程。

首先,医生需要从患者体内取得一定量、一定部位的标本进行切片处理;随后,病理技师将处理后的组织标本放置在切片玻璃片上,通过染色的方式增加其对比度和可视性;最后,医生对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并编制报告。

的内容结构一般包括病例基本信息、镜下形态描述、诊断结果及建议等部分。

在病例基本信息部分,医生需要提供患者姓名、年龄、病史等基本信息;在镜下形态描述部分,则是对组织标本形态学特征的详细描述,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范围等内容;在诊断结果部分,则是对患者病变的具体诊断结果及相应建议的陈述。

的诊断结果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医生而言,能够辅助医生明确患者疾病的性质、分析病变范围、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等;对于患者而言,则是对疾病的准确定性和治疗
方案的详细说明,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并可以更好地进行治疗和康复。

同时,也是医疗纠纷中常用的证据之一。

具体到我国,被视为医疗记录的一种,其法律效力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

因此,在进行时,医生应该高度重视其客观性、准确性和详细性,杜绝主观臆断、关键信息漏报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是病理学医生在诊断疾病过程中的必要工具,对于患者治疗和康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医生在制作时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肾浊肿(肾细胞水肿)
水样变性: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变大,胞浆浅染,细胞器肿胀,核居中甚至出现空泡,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细胞核也可淡然,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为气球样变性。

近曲小管:大、管腔不规则 远曲小管:小、规则、弱嗜碱性
肾浊肿集中在肾小管而肾小球并无太大的变化。

2.肝脂肪变性
肾细胞水肿和肝脂肪变性的区别在于,核的位置和胞浆的染色。

肝的结构:肝小叶、中央静脉、血窦
脂类物质堆积在细胞内,细胞核在一侧,胞浆染色不均匀。

观察肝脂肪变性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空泡,再放大。

3.脾小动脉硬化
动脉的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

玻璃样变性,细胞内外均可能发生。

肾脏的细小动脉硬化: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基本上看不出正常的毛细血管球,变得均匀红染,变得粉红色。

(玻璃样变性,高血压)
管型:在肾小管漏出的物质,均在肾小管的管腔,血液血细胞等。

4.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
较少。

新生的毛细血管可能只含有一个或者两个内皮
细胞。

成纤维细胞(梭形,没找到,多在小动
脉内皮周围)、炎细胞(分叶核)浆细胞(核旁
浅染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瘢痕:血管少、大量的胶原纤维。

梗死: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肾梗死、贫血性梗死)。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1. 肾小管水样变性低倍镜:肾小球周围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些胞浆崩解脱落如管腔,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 肝脂肪变性镜下: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

空泡部位为脂肪小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故呈空泡状。

3. 肾小管玻璃样变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性)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 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 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 慢性肝淤血低倍镜:认出肝小叶,中央静脉,肝索,肝窦及汇管区。

高倍镜: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严重者肝小叶淤血区之间相互连接。

肝小叶边缘的肝细胞可有水肿和脂肪变性。

9. 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 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镜下:梗死区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结构模糊,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靠近梗死区的细胞核密集深染,此处为未发生梗死的肺组织,局部有肉芽组织形成。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片技术规范(一)

病理切⽚技术规范(⼀)来源: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病理技术主要包括常规切⽚、冷冻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病理学等技⽊其中常规切⽚是最主要、最基础的⼯作;迄今为⽌,病理切⽚制作过程的许多步骤还需⼿⼯操作,因此,强化技术⼈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严格执⾏规范化操作,是确保病理技术质量稳步提⾼的前提和保证。

⼀、标本的接收与清点制度(1)巨检结束后,病理医师应向技术组当⾯交付组织块,点清块数,记录并签收。

有特殊要求的标本(如脱钙、糖原染⾊等)应当⾯向技术组说明,以便进⾏特殊处理。

(2)组织包埋完成后必须清点蜡块数量,以防组织块在脱⽔、包埋过程中遗失。

(3)切⽚完成后交付医师时,必须按照记录当⾯清点验收。

⼆、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组织处理:此过程包括固定、脱⽔、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作优质切⽚的关键,⼀旦组织处理有⽋缺,往往导致⽆法挽回的后果。

(1)制⽚过程按操作流程进⾏。

(2)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术⼤标本与活检⼩标本分开固定、脱⽔。

(3)取材后组织应补充固定。

⼿术标本不应少于6h,活检标本不应少于3h;固定液必须及时更换,固定后组织宜流⽔冲洗处理。

(4)固定、脱⽔温度不得⾼于37℃。

(5)包埋⽤⽯蜡必须过滤。

(6)试剂必须及时更换(详见试剂的配制及更换制度)。

2、切⽚:是制⽚技术中技能要求很⾼的步骤,即使是同⼀蜡块,使⽤同⼀台切⽚机和同⼀切⽚⼑,不同的操作者也会切出不同质量的⽚⼦。

(1)切⽚⼑必须锋利,⽤⼒均匀;切⽚厚度以4um为宜,切⽚必须完整,⽆污染、皱褶和⼑痕。

(2)组织⽚贴附应在除去标签位置后居玻⽚的中间,各块组织的⽅向应⼀致。

(3)胃镜、⽀⽓管镜、穿刺等⼩活检组织须做间断连续切⽚,⼀般数量不少于8张。

3、染⾊封⽚(1)烤⽚温度应在60-62℃左右,不得⾼于65℃,时间不能少于20min。

(2)染⾊试剂必须根据切⽚染⾊质量按要求及时更换。

(3)切⽚封固前必须经⼄醇充分脱⽔、⼆甲苯透明,湿封。

病例切片图(1)

病例切片图(1)

混合血栓10陪镜下图
混合血栓40陪镜下图
血栓内可见粉红色分支状血小 板梁(a)
小梁表面有中性粒细胞粘附(b)
小梁之间为红细胞和纤维素(c)
α
b c
病理切片图(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0陪镜下图
心冠状动脉内膜深层有粥样斑 块形成(a)
斑块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且 偏于一侧(b)
斑块边缘见成团泡沫细胞(c)
象(c)
b α
c
大叶性肺炎40陪镜下图
病理切片图(7)
胃溃疡10陪镜下图
谈性渗出层(a)、坏色组 织层、肉芽组织层及瘢痕 组织层。
α
b c
胃溃疡40陪镜下图
d
病理切片图(8)
肝硬化10陪镜下图
肝脏明显缩小 表面及切面均见结节,结节间
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
α α
b
b
肝硬化40陪镜下图
假小叶(a) 纤维素分割(b)
病理切片图(1)
肝脂肪变10陪镜下图
肝脏中央静脉(a)
周围肝细胞变40陪镜下图
α
b
病理切片图(2)
慢性肺淤血10陪镜下图
见于左心衰竭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a) 肺泡腔内见心力衰竭细胞(b) 及少量红细胞(c)
慢性肺淤血40陪镜下图
α b
病理切片图(3)
α
病理切片图(9)
慢性肾小球肾炎10陪镜下图
肾小球增大,细胞数量增多, 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并 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 球囊狭窄
慢性肾小球肾炎40陪镜下图
增大的肾小球(a) 肾小管(b) 毛细血管球(c)
b
α
c
α
病理切片图(10)
肺结核10陪镜下图 结核结节(a) 肺泡(b)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1号猪肝(作图)病变:(1)肝组织血量增多,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窦状隙扩张,充满红细胞,小叶间静脉扩张,充满血液。

(2)淤血明显处肝细胞索变细萎缩,肝小叶边缘细胞出现脂肪变性。

(3)局部可见淤血性硬化。

诊断:急性肝淤血3号鸡心脏病变:1.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肿胀变粗,横纹淡化或消失,肌原纤维模糊不清。

2.在肌原纤维之间可见多量粉红色颗粒状或空泡状结构,核周隙明显可见。

诊断:心肌细胞肿胀(颗粒变性)5号鸭肝脏(作图)病变:肝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有些数个小脂滴融合成一个大脂滴,胞核因受压而缩小,常呈半月形位于细胞的一侧,以至整个细胞变成充满脂肪的大空泡,如同戒指状。

诊断:肝脏脂肪变性10号鸡肝病变:1.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结构消失;肝血窦扩张,充满大量形态和大小基本一致的成淋巴细胞;成淋巴细胞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淡染,呈空泡状,染色质呈网状或细颗粒状,有1-2个核仁,胞质为弱嗜碱性,胞膜多模糊不清。

病灶中常见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坏死的核崩解颗粒。

诊断:禽白血病30号猪肝脏(作图)病变:1.肝小叶间及小叶内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假小叶中央静脉偏于一侧或者缺如。

2.肝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

3.间质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大量的小胆管增生,有些胆管无管腔。

诊断:中毒性肝硬变2号牛肺脏病变:⑴肺内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壁增厚。

⑵细支气管管腔及大多数肺泡腔内出现淡红色浆液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心衰细胞(即吞噬了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诊断:肺淤血9号猪肺病变:1. 肺泡间隔、支气管周围、小叶间质等间质明显增宽,增宽的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内血管充血、水肿。

2. 肺泡受压萎缩或者消失;肺泡腔内有少量浆液、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少量肺泡中充满丝网状纤维素。

3.在细支气管、血管周围有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小结。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与正常的对比观察)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急性和慢性比较)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

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

肝细胞有脂肪变性。

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

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

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

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17. 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

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

病理学切片总结(第一季)写在前面:病理切片考试距现在也不远了,为了方便更多的同学更好地认识切片,准确地识别并说出其典型特征,特制作该文档,并配以图片进行说明。

有些图片并不能直接显示出最具典型的部位,因为有些切片标本质量不高,敬请谅解。

这是第一季,因为后续还会有各种切片的展示,敬请期待……请将以下标本的序号及对应的病症记在书中,以便考试前使用:02-肾小管上皮水肿 03-脂肪变性 04-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06-肉芽组织07-慢性肝淤血 09-混合性血栓 10-血栓机化 11B-脾贫血性梗死 14-纤维素性胸膜炎 16-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18-伤寒淋巴结 19-鼻息肉 22-鳞状细胞癌 28-黏液腺癌31-平滑肌瘤 32-血管瘤 33-海绵状血管瘤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的切片可见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即为病变部位(请看放大40x10倍图片)。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腔狭窄且层次不齐,细胞浆内充满红染颗粒。

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

细胞核结构清晰。

◎辨认要点:①看到肾小球,断定切片取自肾脏→②在中倍镜或高倍镜下,看到肾小管细胞明显肿大→③直接下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二、肝脂肪变性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肝脂肪变性的切片可见肝小叶结构存在,在一些小叶的肝细胞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的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于一边。

◎辨认要点:①低倍镜下不明显,直接调至中倍镜或高倍镜→②看到许多空泡样结构,直接断定:肝脂肪变性三、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放大:4x10倍放大:10x10倍放大:40x10倍上图所示的两组标本皆为脾小动脉玻璃样变,镜下的形态有部分差异,这与切片取材有关。

以下面的一组图片为例,可见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切片描述总结12# 肝脂变 1)肝细胞内大小不等圆形空泡 2)肝索增粗变宽,排列紊乱,肝窦狭窄 3)脂变为胞浆内圆形边界清空泡,核挤到边缘 62# 支气管黏膜上皮鳞化 1)支气管正常纤毛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取代 2)管壁增厚3)炎症细胞浸润各层36# 干酪样坏死 1)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为红染颗粒状,周围可见残存淋巴结结构 2)细胞结构彻底破坏,核溶解消失,核碎片,核浓缩 22# 肉芽组织 1)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管腔或未形成,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 2)纤维母细胞包体大胞浆丰富淡红,卵圆形、梭性或分支状 3)炎细胞浸润, N,L,浆细胞 4)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构成,可有透明变形 10# 槟榔肝 1)肝小叶中央静脉与肝窦高度扩张淤血,此区肝细胞萎缩消失2)淤血周边脂肪变肝细胞3)严重时淤血区相连16# 脾梗死 1)肉眼:一半兰为正常,一半红为坏死,之间深红为充血出血带 2)坏死区红染,脾细胞轮廓隐约可见,胞浆肿胀 3)核溶解,核浓缩,核碎裂 38# 病理性钙化 1)低倍红染背景(干酪样坏死)有大片蓝紫色 2)高倍蓝紫颗粒即为钙盐沉着 17# 混合血栓 1)1 / 5淡红粗细不等珊瑚状血小板梁,边缘附有 N 2)梁间丝网状、浅红色纤维蛋白和较多红细胞14# 血栓机化再通 1)血栓与管壁紧密相连 2)相连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机化) 3)血栓内空隙被覆内皮细胞,内有红细胞 9# 肺褐色硬化1)肺泡壁增厚,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2)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褐色) 3)部分肺泡内淡红色水肿液 4)肺泡壁内红染胶原纤束 100# 纤维性脓性心外膜炎 1)心外膜被纤维素、炎性渗出物取代 2)红染纤维素网,内有 N 和脓细胞 3)机化:纤维素脓性渗出物与心肌间有肉芽组织26# 化脓性脑膜炎 1)三层: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摸 2)蛛网膜下腔大量脓性渗出物,主要为 N 和脓细胞 3)血管扩张充血 4)脑实质变化不明显111# 慢性胆囊炎 1)胆囊壁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粘膜上皮多数萎缩,部分粘膜上皮凹陷深入肌层形成罗阿氏窦 3)各层中有慢性炎症细胞(淋巴和浆细胞)侵润110# 原发性肝细胞癌 1)深染为癌组织,红染为肝组织 2)癌细胞条索、片块、小梁状,梁间为血窦 3)癌细胞异性性,多角形,胞浆丰富,颗粒状,嗜碱性增强,核大深染,核膜清楚,常有巨核、多核瘤巨细胞及核分裂 4)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最新资料推荐------------------------------------------------------ 颗粒状坏死 93# 淋巴结转移性癌 1)肉眼卵圆形 2)大部分正常淋巴组织被代以肿瘤细胞 3)癌巢实体片状、条索状,其间少许纤维间质,癌巢中央可有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 4)癌细胞明显异型性 5)被膜下边缘窦部位有腺腔样癌细胞(乳腺单纯癌淋巴结转移)83# 鳞状细胞癌 I 级 1)大小形状不等癌巢。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组织切片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

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

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

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 肝脂肪变性诊断依据: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 肾贫血性梗死诊断依据: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3.梗死部分呈楔形;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 肉芽组织诊断依据: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 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诊断依据: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 急性肺淤血水肿诊断依据: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3.高倍镜下,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横断面上可见数个并列的红细胞,肺泡间隔因而增宽。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1、组织来源:阑尾病理诊断:急性蜂窝性阑尾炎镜下描述: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并有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弥漫浸润,腔内有渗出物。

2、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肺水肿镜下描述: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3、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肺脂肪栓塞镜下描述: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黑色是因脂肪特染(锇酸染色法)所致。

4、组织来源:结肠病理诊断:肠腺癌伴血吸虫病镜下描述: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图中椭圆形蓝色物体是钙化的血吸虫卵。

5、组织来源:肝病理诊断:血吸虫肝镜下描述: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

有钙化的死卵。

6、组织来源:胎盘病理诊断:水泡状胎块镜下描述: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7、组织来源:淋巴结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镜下描述: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

8、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镜下描述: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

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

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9、组织来源:肺病理诊断:大叶性肺炎镜下描述: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9、组织来源:肝病理诊断:肝硬化镜下描述: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10、组织来源:静脉病理诊断:血栓镜下描述:血栓由静脉内淡红色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构成,其一边有裂隙,由内皮细胞覆盖再通。

12、组织来源:动脉病理诊断:动脉粥样硬化镜下描述:动脉内膜表面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帽),局部已破溃,其下方为粥样灶,为无结构的红染物,其中有胆固醇结晶(针状裂隙)和钙盐沉积。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整理————————————————————————————————作者:————————————————————————————————日期:1、肝脂肪样变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2、脾包膜玻璃样变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3、肾凝固性坏死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4、肉芽组织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

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

此外,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5、慢性肺淤血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

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6、慢性肝淤血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

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胞。

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

小叶中央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稀疏、离散、紊乱。

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血栓。

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

一些较大的裂隙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9、结核性肉芽肿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巴细胞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诊断:结节性肉芽肿10、肉瘤描述:肿瘤细胞丰富,弥漫性分布,间质胶原纤维少。

病理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描述

病理切片描述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不清,肝窦受压变狭或消失。

肝细胞肿大,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疏松,内含粉红色嗜酸性颗粒。

有的变圆、胞浆空亮,形成气球样变。

2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胞浆中出现许多大小不等的空泡(脂肪滴),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肝细胞体积增大、肿胀,细胞核明显,细胞与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3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核大,胞浆红染。

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

可见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各种炎症细胞。

4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变厚及纤维化,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5混合血栓:白色血栓:淡红色无结构的呈分支状或不规则珊瑚状的血小板小梁,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附着。

红色血栓: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所构成。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损伤,在心瓣膜上附有一巨大的赘生物,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其内含有大量淡紫兰颗粒状的细菌团及深蓝色的块状钙化灶。

7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尤其血管周围,有一些梭形细胞团,即风湿小体,中间为纤维蛋白样坏死灶,周围有枭眼或毛虫样的风湿细胞,及少量组织细胞及炎细胞。

8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凸起,中膜萎缩。

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粉红染的无定形的脂质和坏死物及柳叶状的胆固醇结晶,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9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横断面,由内向外共4层,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部分粘膜上皮及固有层变性坏死,阑尾腔内及浆膜层有炎性渗出物,由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和少量纤维素组成,血管扩张充血。

10肺结核:典型结核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周围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

11肠阿米巴:低倍镜可见肠粘膜溃疡呈口小底大烧瓶状。

病理学实验切片ppt

病理学实验切片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染色观察
通过染色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定 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判断组织是否 发生病变。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组织中 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从而 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切片保存与维护
保存环境
切片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 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03 实验切片在病理学中的应 用
疾病诊断
诊断肿瘤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用于诊断肿瘤,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以及染 色反应等特征,判断肿瘤的性质、类 型和分化程度。
鉴别良恶性肿瘤
判断预后
病理学实验切片还可以通过观察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组织学分级等因素, 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鉴别良恶性肿瘤,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切片厚度限制
切片厚度过大会导致组织结构失 真,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切片厚度过小则可能导致组织结 构细节丢失,无法准确判断病变
性质。
合适的切片厚度需要根据组织类 型和观察目的进行选择,一般而 言,厚度在3-5微米之间较为适
宜。
组织结构失真
由于切片过程中组织受到刀片 切割的机械力作用,可能会导 致组织结构变形。
详细描述
免疫组化切片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肿瘤 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对于肿瘤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原位杂交切片
总结词
原位杂交切片是利用核酸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核酸的切片。
详细描述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核酸序列进行杂交,从 而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定位。原位杂交切片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基因诊断方面具有重要 价值。

医学院病理切片(全)

医学院病理切片(全)
肿壁)。 (3) 脓肿周围肺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
切片 2
肺脓肿
切片 2
肺脓肿
12.平滑肌瘤(瘤1)
• 肉眼:红染实性组织。 • 镜下:瘤组织由纵横交织呈束状排
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瘤细胞与正常 平滑肌细胞相似,核呈长杆状,核 分裂少见。
切片1
平滑肌瘤
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杆状核,两端钝圆,核分裂
小叶性肺炎 病变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浓性渗出物,部分支气管粘膜脱落。
27.硅肺 (呼3)
肉眼:疏松组织中可见多数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实变红染区。 镜下: (1)肺组织内有单个散在或数个融合的纤维性硅结节。 (2)纤维性硅结节主要由增生的胶原纤维呈同心圆排列构成,
有的已发生玻变,部分结节中央尚可见到残存的血管, 边缘可见较多尘细胞(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切片 3
脾小动脉玻璃样变
6. 肝细胞水肿(物4)
(1)肉 眼:为红染实质组织。 (2)低倍镜:
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不易辨认; 肝细胞肿大,大小不等; 肝窦扭曲、狭窄、闭塞。 (3)高倍镜: 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呈网状或透明,胞核悬 浮于中央,染色变浅。
切片 1
正常肝
肝索
中央静脉 肝窦
23.风湿性心肌炎(循2)
(1)肉眼:为红染实性组织 (2)镜下:风湿性肉芽肿
- 部位: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旁。 - 组成:中央:少量纤维素样坏死物;
附近:许多风湿细胞 (核的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 毛虫状) 周围: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
切片1
低倍
切片1
风湿细胞(细胞核横切 面呈枭眼状)
切片 1
肝细胞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切片,是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

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作出病理诊断。

病理切片:病理标本的一种。

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制作1.取材(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

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

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

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

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详细步骤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

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内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

无论是用石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石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

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石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石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杨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5.(1)使石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石蜡中,石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石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张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石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

这种方法对任何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常规苏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国家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

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