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9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分层练习)(解析版)
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1.高度为R ,此时a 、b 恰好相距最近。
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常量为G ,忽略卫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发射卫星b 时速度要大于11.2km/sB .卫星a 受到的合力大于卫星b 受到的合力C .卫星a 和b 到再次相距最近,至少还需时间38t GM R ω=-D .若要卫星c 与b 实现对接,可让卫星c 直接在原轨道加速 【答案】C【详解】A .卫星b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7.9km/s 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11.2km/s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所以发射卫星b 时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 ,A 错误;B .卫星受到的合力等于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两卫星的质量未知,不能判断其所受合力的大小,B 错误;C .b 、c 在地球的同步轨道上,所以卫星b 、c 和地球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22GMmmr rω= 得3GMr ω=a 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R ,所以卫星a 的角速度38GMR ω=此时a 、b 恰好相距最近,到卫星a 和b 下一次相距最近,()2a t ωωπ-=得:328t GM R πω=-C 正确;D .若要卫星c 与b 实现对接,应让卫星c 降至低轨道再加速,D 错误; 故选C 。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a 、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b ,以及比它们轨道低一些的轨道卫星c 组成,它们均为圆轨道卫星。
若轨道卫星c 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a 运动轨迹在同一平面内,已知卫星c 的离地高度为h ,地球自转周期为T ,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卫星a 与卫星c 的周期之比为3:1,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近,则经过2T时间后,两者再次相距最近 B .卫星a 与卫星b 一定具有相同的机械能C .可以发射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每天同一时间经过杭州正上空同一位置D .卫星c ()2R h gRπ+【答案】A【详解】A .卫星a 的周期为T ,两者再次相距最近的过程满足222ca t T T πππ⎛⎫-= ⎪⎝⎭ 代入数据解得2Tt= A 正确;B .机械能包括卫星的动能和势能,与卫星的质量有关,而卫星a 与卫星b 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故卫星a 与卫星b 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机械能,B 错误;C .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只能在赤道上空的特定轨道上,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不可能经过杭州上空,C 错误;D .对卫星c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24MmGm R h TR h π=++解得()()2R h g R h T gRπ++=D 错误。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例3】设:每颗星的质量均为m.
(1)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间距为 多少?
【解析】
(1)星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另外
两星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则有
F1
Gm2 R2
①
F2
F1
F2
Gm2
2R2
②
R
F1
F2
m
v2 R
③
v 5GmR 2R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应用
章末复习 双星、三星、暗物质、 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知
1. 环绕型:
识 回
G
Mm r2
m
v2 r
m 2r
m
4 2
T2
r
mv
顾
2. 表面型:
G Mm mg即GM gR2 R2
黄金代换公式
目录 CONTENT
S
一、双星系统
二、三星系统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多星(聚星)系统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很远的四颗恒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 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稳定的四星系统存在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是 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 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左;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上,另一颗位于正三角形的中心O点,外围三颗星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右。
(2)设第二种情形下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相邻两星体间距离
则相邻两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为:
F G mm Gm2 ( 3r)2 3r2
卫星变轨和追及相遇问题 双星模型(解析版)-高中物理
卫星变轨和追及相遇问题双星模型(单选基础练+多选提升练+计算综合练)一、基础练(单选题)1.神舟十六号于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乘组有景海鹏、桂海湖、朱杨柱三位航天员,这是中国第十六次载人航天发射,是中国航天工程实现的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此次神舟十六号还会前往空间站执行维修任务,包括加装新的天线、引导机器人等工作。
宇航员们还将会进行科学实验,比如观察天体、检测太空环境等等。
若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在对接的最后阶段,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处于同一轨道上同向运动,两者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
要使神舟十六号在同一轨道上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神舟十六号喷射燃气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 B.C.D.【答案】A【详解】要想使神舟十六号在与空间站的同一轨道上对接,则需要加速使神舟十六号速度变大,与此同时要想不脱离原轨道,根据F =m v 2r则必须要增加向心力,即喷气时产生的推力一方面有沿轨道向前的分量,另一方面还要有指向地心的分量,而喷气产生的推力与喷气方向相反,可知,只有第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故选A 。
2.随着科技的发展,载人飞船绕太阳运行终会实现。
如图所示,Ⅰ、Ⅲ轨道分别为地球和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圆轨道,II 轨道假设是载人飞船的椭圆轨道,其中点A 、C 分别是近日点和远日点,B 点为轨道Ⅱ、Ⅲ的交点,若运动中只考虑太阳的万有引力,则()A.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小于1年B.载人飞船在C 的速率小于火星绕日的速率C.载人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的速率大于在Ⅱ轨道上A 点的速率D.只要绕行时间相同,载人飞船在Ⅱ轨道扫过的面积就等于火星在Ⅲ轨道扫过的面积【答案】B【详解】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由于Ⅱ轨道的半长轴大于Ⅰ轨道的半径,则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大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即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大于1年,故A 错误;B .假设飞船在C 处变轨到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上,则飞船在C 处需要点火加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火星绕日的速率大于C 处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则载人飞船在C 的速率小于火星绕日的速率,故B 正确;C .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需要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到达Ⅱ轨道上,故载人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的速率小于在Ⅱ轨道上A 点的速率,故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轨道上的行星在相同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但不同轨道的行星,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故D 错误。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2.9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2.9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诠释】 一、双星问题(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 1=T 2,ω1=ω2.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二、卫星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的初始位置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高考领航】【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 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 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 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 1m 2l 2=m 1ω2r 1① Gm 1m 2l 2=m 2ω2r 2② l =r 1+r 2③由①②③式得G (m 1+m 2)l 2=ω2l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 v 1=ωr 1④ v 2=ωr 2⑤由③④⑤式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 质量之积和各自自转的角速度无法求解. 【技巧方法】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1)根据GMm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山东恒台一中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
专题 天体的追和相遇问题(课件)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C. 经过时间t T1 T2 ,两行星相距最远 2
D. 经过时间t T1T2 ,两行星相距最远
2(T2 T1 )
感谢您的耐心聆听
I'd like to finish by saying how grateful I am for your attention.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专题 天体的追和相遇问题
目录
contents
01 天体的追及相遇 02 典例分析
导入新课
问题与思考
冲日,是由地球上观察 天体与太阳的位置相差180 度,即天体与太阳各在地 球的两侧的天文现象。所 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 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 成一条直线的状态。
你知道什么是冲日了吗?
r1 1
北斗卫星中轨道卫星 A 的轨道半径 r2 R h2 2.74 107 m 可得 r2 4
r3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T 2
k
,从而得出二者的周期之比为Fra bibliotekT1 T2
r1 r2
r1 1 r2 8
从图示位置开始,二者转过的角度相差 n2
,得
2
T1
2
T2
t
n2
n
1,2,3
化简 t
nT2 7
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
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球中心。 (1)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B、A在同一直线上),
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则经过多长时间,
它们相距最远?
【答案】(1) t
如乙图所示,假设有一长度为r的太空电梯连接地球赤道上的固定基地与同步空间
2024新高一暑假物理衔接精编 专题强化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专题强化二:追及、相遇问题一:知识精讲归纳1.临界条件与相遇条件(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情况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加速追匀速 a.t =t 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b.t =t 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 0+Δx ;c.t =t 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d.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注:x 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类型图像说明匀减速追匀速开始追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 =t 0时刻:a.若Δx =x 0,则恰能追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b.若Δx <x 0,则不能追上,此时两物体间最小距离为x 0-Δx ;c.若Δx >x 0,则相遇两次,设t 1时刻Δx 1=x 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 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注:x 0为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匀变速追匀速物体1.(2023秋·山东德州·高一统考期末)挥杆套马是我国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烈马从骑手身边奔驰而过时,骑手持6m 长的套马杆,由静止开始催马追赶,最终套住烈马。
整个过程二者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骑手追赶烈马过程中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mB .t =9s 时骑手刚好追上烈马C .骑手在t =8s 时挥杆,能套到烈马D .8-9s 内烈马的加速度小于0-6s 内骑手的加速度【答案】C【详解】A .当骑手和烈马速度相同时二者间距最大,由v -t 图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max 10(404)m=20m 2x =-⨯A 错误;B .由图形所围的面积可以算出0~9s 内,烈马的位移为110151081m=92.5m 2x +=⨯+⨯骑手0~9s 内位移215(6153)m=90m 2x =⨯+⨯因x 1>x 2因此t =9s 时骑手未追上烈马,B 错误;C .由图形所围的面积可以算出0~8s 内,烈马的位移为3108m=80mx =⨯骑手的位移为4156152m=75m 2x =⨯+⨯套马杆长l=6m x 4+l >x 3所以骑手在8s 时刻挥杆,能套到烈马,故C 正确;D .由加速度定义式0=v v v a t t -∆=∆知8~9s 内烈马加速度2211510m /s =5m /s 98a -=-0~6s 内骑手的加速度22215105m /s =m /s 642a -=-故D 错误。
(完整版)“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在与地球上物体追及时,要根据地球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题型一 双星规律的应用
【例题】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国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双黑洞总质量为()
【例题】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 ,周期为 .但科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 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则这颗未知行星运动轨道半径为 (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可知轨道之所以会偏离那是因为受到某颗星体万有引力的作用相距最近时
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
(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解析】已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 设火星的公转周期为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得 又根据 化简得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嘿,让我们来聊聊超有趣的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呀!
比如说,两颗行星就像在浩瀚宇宙赛道上赛跑的运动员,它们啥时候能碰面呢?这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呀!想象一下,就像你在操场上跑步,你和另一个人跑的速度不一样,那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碰到一起呢?这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呀,假如有一颗小行星在绕着恒星转,另一颗星星从远方飞过来,它们会不会恰好相遇呢?这就好像你在路上走,突然看到对面有个人朝你走来,你们会不会在某个点交汇呢?这多有意思啊!
再想想,如果一个星系中有多个天体,它们之间的追及相遇情况那可就更复杂啦!不就像一场混乱但又充满惊喜的宇宙派对吗?它们之中谁会和谁先碰上呢?这难道不让你超级好奇吗?。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一、双星问题1。
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3)三个反比关系:m1r1=m2r2;m1v1=m2v2;m1a1=m2a2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m1ω2r1=m2ω2r2,即m1r1=m2r2;等式m1r1=m2r2两边同乘以角速度ω,得m1r1ω=m2r2ω,即m1v1=m2v2;由m1ω2r1=m2ω2r2直接可得,m1a1=m2a2。
(4)巧妙求质量和:错误!=m1ω2r1①错误!=m2ω2r2②由①+②得:错误!=ω2L ∴m1+m2=错误!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1)“两等”: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2)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完整版)“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②三颗质量均为 m 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 如图乙所示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一、双星问题1. 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 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 (1) 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2) 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 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 (1) “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 “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 三个反比关系: m 1r 1=m 2r 2;m 1v 1=m 2v 2;m 1a 1=m 2a 2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 m 1ω2r 1=m 2ω2r 2,即 m 1r 1=m 2r 2;等式 m 1r 1=m 2r 2两边同乘以角速度 ω,得 m 1r 1ω=m 2r 2 ω,即 m 1v 1= m 2v 2;由 m 1ω r 1=m 2ω r 2直接可得, m 1a 1=m 2a 2。
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 “两不等”(1) “两等” :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 “两不等” : 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 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②由 m 1ω2r 1= m 2ω2r 2知由于 m 1与m 2一般不相等,故 r 1与 r 2一般也不相等。
、多星模型(1) 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4) 巧妙求质量和: G Lm2m=m 1ω r 1① G Lm 2m= m 2ω r 2② 由①+②得:G mL 2 m=ω L∴m 1+m 2ω2L3(2) 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 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 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 .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 O,外围三颗星绕 O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丁所示) .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共45张PPT)
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
2020年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 天体追 及相遇 问题 (共45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 P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7
2020年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 天体追 及相遇 问题 (共45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 P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变式训练
1. 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 引力波。该双星系统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得圆周运动的周期T极其缓慢地减小,双星的质量 m1与m2均不变,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 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下列关于该双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颗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在合并前约100 s时ω=24π rad/s B.合并过程中,双星间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 C.双星的线速度逐渐增大,在合并前约100 s时两颗星速率之和为9.6π×106 m/s D.合并过程中,双星系统的引力势能逐渐增大
率为 12 Hz,则公转角速度ω0=2πf=24π rad/s,而自转角速度由题中条件不能求得,A 错误;
设两颗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r1、r2,相距为
L,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1m2=m L2
1r
1ω2公,
GmL12m2=m2r2ω2公,又
r1+r2
=L,T=2π ,整理可得Gm1+m2=4π2L,解得
总结
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 (1)根据Gm1m2/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 (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导练目标 导练内容目标1 卫星的变轨问题 目标2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目标3双星和多星问题一、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两类变轨简介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 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 向心力的 大小关系 G Mmr 2<m v 2rG Mmr 2>m v 2r2.变轨前后各运行物理参量的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Ⅰ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
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
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
①在A点,由圆周Ⅰ变至椭圆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②在B点,由椭圆Ⅰ变至圆周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反之也有相应的规律。
【例1】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运动到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做近月制动后被月球俘获,成功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上运行,如图所示。
在“嫦娥三号”沿轨道Ⅰ经过P点时,通过调整速度使其进入椭圆轨道Ⅰ,在沿轨道Ⅰ经过Q点时,再次调整速度后又经过一系列辅助动作,成功实现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右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上。
(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Ⅰ。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Ⅰ。
2.卫星的对接问题(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二、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由v =GM 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2.卫星变轨的实质 两类变轨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 卫星速度突然减小 受力分析 G Mm r 2<m v 2rG Mm r 2>m v 2r 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3.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Ⅰ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三、卫星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2019届二轮复习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学案(全国通用)题型一 双星规律的应用【例题】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国X 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
“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
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 ,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双黑洞总质量为()A. 2324L GT πB. 23243L GT πC. 3224GL T πD. 2324T GL π【答案】A【解析】对双黑洞中的任一黑洞:2121122m m G m r L T π⎛⎫= ⎪⎝⎭得22122m G r L T π⎛⎫= ⎪⎝⎭ 对另一黑洞:2122222m m G m r L T π⎛⎫= ⎪⎝⎭得21222m G r L T π⎛⎫= ⎪⎝⎭ 又12r r L +=联立可得:2221122222m m G G r r L L T T ππ⎛⎫⎛⎫+=+ ⎪ ⎪⎝⎭⎝⎭则()()2211222m m G r r L T π+⎛⎫=+ ⎪⎝⎭即222M G L L T π⎛⎫= ⎪⎝⎭双黑洞总质量2324L M GTπ=。
故A 项正确。
点睛:双星模型与卫星模型是万有引力部分的典型模型,要能熟练应用。
【类题训练1】引力波现在终于被人们用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的预言成为科学真理.早在7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高速转动的双星,可能由于辐射引力波而使质量缓慢变小,观测到周期在缓慢减小,则该双星间的距离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答案】B【解析】: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12122m m G m r r T π⎛⎫= ⎪⎝⎭212222m m G m r r T π⎛⎫= ⎪⎝⎭计算得出231224r m m GTπ+= ,计算得出T = 【类题训练2】因为双星的总质量减小,周期减小,可以知道双星间距离在减小. 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若某双星系统A 和B 各自绕其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完整版)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信阳高中陈庆威2013.09.17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
比如,A、B两物体都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某时刻A、B相距最近,问A、B下一次相距最近或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和我们在直线运动中同一轨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在思维有上一些相似的地方,即必须找出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但它也有其自身特点。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应的圆周轨道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在同一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追及或相遇。
天体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往往还因伴随着多解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就要找好角度、角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的关系。
一、追及问题【例1】如图1所示,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M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①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②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解析:A、B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T1<T2。
可见当A运动完一周时,B还没有达到一周,但是要它们的相距最近,只有A、B行星和恒星M的连线再次在一条直线上,且A、B在同侧,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A比B多转了2π;如果A 、B 在异侧,则它们相距最远,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A 比B 多转了π。
所以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t 1,由;第一次相距最远的时间t 2,由。
如果在问题中把“再次”或“第一次”这样的词去掉,那么就变成了多解性问题。
【例2】如图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 ,运转周期为T 。
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的夹角叫地球对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
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诠释】 一、双星问题(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 1=T 2,ω1=ω2.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二、卫星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的初始位置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高考领航】【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 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 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 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 1m 2l 2=m 1ω2r 1① Gm 1m 2l 2=m 2ω2r 2② l =r 1+r 2③由①②③式得G (m 1+m 2)l 2=ω2l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 v 1=ωr 1④ v 2=ωr 2⑤由③④⑤式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 质量之积和各自自转的角速度无法求解. 【技巧方法】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1)根据GMm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山东恒台一中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和曲线运动微专题突破:双星问题和天体相遇问题
双星问题与天体相遇问题1、夜空中我们观测到的亮点,其实大部分并不是单一的一颗恒星,而是多星系统。
在多星系统中,双星系统又是最常见的,双星系统是两颗恒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系统。
设双星系统中其中一颗恒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加度大小为a ,周期为T ,所受的向心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两颗恒星的质量不变。
下列各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2、宇宙空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L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GmL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C.若距离L 和每颗星的质量m 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D.若距离L 和每颗星的质量m 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3、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负责人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
它来源于距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互相绕转最后合并的过程。
合并前两个黑洞互相绕转形成一个双星系统,关于双星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黑洞绕行的角速度相等B.两个黑洞绕行的线速度相等C.两个黑洞绕行的向心加速度相等D.质量大的黑洞旋转半径大4、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中称为“行星冲日”,假定有两个地外行星A和B,地球公转周期T0=1年,公转轨道半径为r0,A行星公转周期T A=2年,B行星公转轨道半径r B=4r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星公转周期比B星公转周期小B.A星公转线速度比B星公转线速度大C.相邻两次A星冲日间隔比相邻两次B星冲日间隔时间长D.相邻两次A、B两星同时冲日时间间隔为2年5、2017年6月,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做了一定的角度。
根据题意,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与地球和太阳的连线的夹角为θ,即行星与地球的连线与地球的运动方向相同。
因此,行星的角速度比地球的角速度大,行星相对地球做了一定的角度。
设行星与地球的连线与地球的运动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α=θ/2.因为行星的运动速度比地球快,所以当行星再次处于最佳观察时期时,地球还没有绕完一周,即行星比地球多转了一定的角度。
设行星绕太阳的周期为T',则有T'=T/α。
因此,下一次行星处于最佳观察时期至少需要经历的时间为T'-T,即为T(1-1/α)。
一、太阳系行星运动问题在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其运动速度和角速度随着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行星的轨道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其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行星的运动轨迹和周期来计算出太阳系中各个天体的运动参数。
在某一时刻,如果行星处于最佳观测位置,则有两种情况:一是刚刚进入最佳观测位置;二是即将离开最佳观测位置。
在这两种情况下,行星到达下一次最佳观测位置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可以通过计算行星在轨道上的运动角度来求得。
二、相遇问题在天体运动中,相遇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例如,当一艘飞船从地球出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目的地,需要计算出飞船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来解决。
例如,当一艘飞船从地球出发,经过一年后到达地球附近,再经过三个月到达另一个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地球和飞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来求得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
又例如,当我们向火星发射探测器时,需要计算出探测器的轨道和所需的发射时间。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计算天体的运动轨迹和周期来解决。
例如,在某一时刻,当探测器脱离地球并沿地球公转轨道稳定运行后,在某一年3月1日零时测得探测器与火星之间的角距离为60度。
高中物理复习双星问题,天体追击
高中物理复习双星问题,天体追击一、双星问题1.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 (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三个反比关系:m1r1=m2r2;m1v1=m2v2;m1a1=m2a2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m1ω2r1=m2ω2r2,即m1r1=m2r2;等式m1r1=m2r2两边同乘以角速度ω,得m1r1ω=m2r2ω,即m1v1=m2v2;由m1ω2r1=m2ω2r2直接可得,m1a1=m2a2。
(4)巧妙求质量和:Gm1m2L2=m1ω2r1①Gm1m2L2=m2ω2r2②由①+②得:G m1+m2L2=ω2L ∴m1+m2=ω2L3G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1)“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2)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2.9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诠释】 一、双星问题(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 1=T 2,ω1=ω2.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二、卫星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的初始位置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高考领航】【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 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 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 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 1m 2l 2=m 1ω2r 1① Gm 1m 2l 2=m 2ω2r 2② l =r 1+r 2③由①②③式得G (m 1+m 2)l 2=ω2l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 v 1=ωr 1④ v 2=ωr 2⑤由③④⑤式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 质量之积和各自自转的角速度无法求解. 【技巧方法】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1)根据GMm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山东恒台一中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
该双星系统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得圆周运动的周期T 极其缓慢地减小,双星的质量m 1与m 2均不变,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下列关于该双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颗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在合并前约100 s 时ω=24π rad/sB .合并过程中,双星间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C .双星的线速度逐渐增大,在合并前约100 s 时两颗星速率之和为9.6π×106 m/sD .合并过程中,双星系统的引力势能逐渐增大 【答案】 BC【解析】 由题可知,两颗中子星的公转角速度相同,在合并前约100 s 时,双星的转动频率为12 Hz ,则公转角速度ω0=2πf =24π rad/s ,而自转角速度由题中条件不能求得,A 错误;设两颗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相距为L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 1m 2L 2=m 1r 1ω2公,Gm 1m 2L 2=m 2r 2ω2公,又r 1+r 2=L ,T =2πω公,整理可得G (m 1+m 2)L 2=4π2LT2,解得T =4π2L 3G (m 1+m 2),由此可知,周期变小,双星间的距离变小,双星间的万有引力F =Gm 1m 2L 2逐渐增大,B 正确;设两颗星的线速度分别为v 1、v 2,则G m 1m 2L 2=m 1v 21r 1,G m 1m 2L 2=m 2v 22r 2,又r 1+r 2=L ,r 1r 2=m 2m 1,解得v 1=Gm 22(m 1+m 2)L ,v 2=Gm 21(m 1+m 2)L,L 减小,双星的线速度逐渐增大,根据v =rω可知:v 1=r 1ω公,v 2=r 2ω公,解得v 1+v 2=(r 1+r 2)ω公=Lω公,代入数据可知在合并前约100 s 时两颗星的速率之和为9.6π×106 m/s ,C 正确;合并过程中,双星间的引力做正功,所以引力势能逐渐减小,D 错误。
【例2 】(2019·河南洛阳尖子生一联)设金星和地球绕太阳中心的运动是公转方向相同且轨道共面的匀速圆 周运动,金星在地球轨道的内侧(称为地内行星),在某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和太阳会出现在一条直线上, 这时候从地球上观测,金星像镶嵌在太阳脸上的小黑痣缓慢走过太阳表面,天文学称这种现象为“金星凌日”, 假设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为R ,“金星凌日”每隔t 0年出现一次,则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为( )A.t 01+t 0R B .R(t 01+t 0)3 C .R3(1+t 0t 0)2D .R3(t 01+t 0)2【答案】D【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金R 3=T 2金T 2地,“金星凌日”每隔t 0年出现一次,故(2πT 金-2πT 地)t 0=2π,已知T 地=1年,联立解得R 金R =3(t 01+t 0)2,因此金星的公转轨道半径R 金=R 3(t 01+t 0)2,故D 正确.【微专题精练】1.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 .n 3k 2T B .n 3kT C.n 2kT D .n kT 【答案】B.【解析】设两恒星中一个恒星的质量为m ,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两星总质量为M ,两星之间的距离为R ,由G m (M -m )R 2=mr 4π2T 2,G m (M -m )R 2=(M -m )(R -r )4π2T 2,联立解得:T =2πR 3GM.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π(nR )3G (kM )=n 3kT .选项B 正确. 2.双星系统由两颗绕着它们中心连线上的某点旋转的恒星组成.假设两颗恒星质量相等,理论计算它们绕连 线中点做圆周运动,理论周期与实际观测周期有出入,且T 理论T 观测=n1(n >1),科学家推测,在以两星球中心连线为直径的球体空间中均匀分布着暗物质,设两星球中心连线长度为L ,两星球质量均为m ,据此推测,暗 物质的质量为( ) A .(n -1)m B .(2n -1)m C.n -14mD.n -28m【答案】C【解析】双星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 2L 2=m L 2(2πT 理论)2,解得T 理论=2π2L 3Gm;设暗物质的质量为M ′,对星球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 2L 2+G M ′m (L 2)2=m L 2(2πT 观测)2,解得T 观测=2π2L 3G (m +4M ′).根据T 理论T 观测=n 1,联立以上可得:M ′=n -14m ,选项C 正确.3.(2019·广州执信中学期中)太空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 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 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 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这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并设两种系统的运 动周期相同,则( )A .直线三星系统中甲星和丙星的线速度相同B .直线三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4πR R 5GMC .三角形三星系统中星体间的距离L = 3125RD .三角形三星系统的线速度大小为125GMR【答案】 BC【解析】 直线三星系统中甲星和丙星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选项A 错误;三星系统中,对直线三星系统有G M 2R 2+G M 2(2R )2=M 4π2T 2R ,解得T =4πRR5GM,选项B 正确;对三角形三星系统根据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G M 2L 2cos 30°=M 4π2T 2·L2cos 30°,联立解得L =3125R ,选项C 正确;三角形三星系统的线速度大小为v =2πr T =2πL 2cos 30°T ,代入解得v =36·3125·5GMR,选项D 错误. 4.(2019·聊城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颗恒星,甲、丙围绕乙 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若三颗星质量均为M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甲星所受合外力为5GM 24R 2B .乙星所受合外力为5GM 24R 2C .甲星和丙星的线速度相同D .甲星和丙星的角速度相同 【答案】AD【解析】甲星所受合外力为乙、丙对甲星的万有引力的合力,F 甲=GM 2R 2+GM 2(2R )2=5GM 24R 2,选项A 正确;由对称性可知,甲、丙对乙星的万有引力等大反向,乙星所受合力为零,选项B 错误;由于甲、丙位于同一轨道上,甲、丙的角速度相同,由v =ωR 可知,甲、丙两星的线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5.在赤道平面内有三颗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三颗卫星在此轨道均匀分布,其轨道距地心的距离为地球 半径的3.3倍,三颗卫星自西向东环绕地球转动.某时刻其中一颗人造卫星处于A 城市的正上方,已知地球 的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A 城市正上方出现下一颗人造卫星至 少间隔的时间约为( ) A .0.18T B .0.24T C .0.32T D .0.48T【答案】 A【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即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6.6r )3T 2=(3.3r )3T 21 解得:T 1=18T 下一颗人造卫星出现在A 城市的正上方,相对A 城市转过的角度为2π3,则有(2πT 1-2πT )t =2π3解得:t ≈0.18T ,故应选A.6.如图所示,甲、乙两卫星在某行星的球心的同一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某时刻恰好处于行星上A 点的正上方, 从该时刻算起,在同一段时间内,甲卫星恰好又有5次经过A 点的正上方,乙卫星恰好又有3次经过A 点 的正上方,不计行星自转的影响,下列关于这两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卫星的周期之比为2∶3B .甲、乙两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3∶5C .甲、乙两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3925D .若甲、乙两卫星质量相同,则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答案】C【解析】设所用时间为t ,则甲卫星的周期为T 甲=t 5,T 乙=t 3,则T 甲T 乙=35,故A 错误;由ω=2πT ,可知ω甲ω乙=T 乙T 甲=53,故B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m r 2=m 4π2T 2r ,可知r =3GMT 24π2,则r 甲r 乙=3T 2甲T 2乙=3925,故C 正确;要将卫星发射较高的轨道,发射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故卫星高度越大,机械能越大,甲的机械能小于乙的机械能,故D 错误.7.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答案】BD【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行=⎝ ⎛⎭⎪⎫r 行r 地3·T 地=r 3行年,根据相遇时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n π及ω=Δθt 可知相邻冲日时间间隔为t ,则⎝⎛⎭⎫2πT 地-2πT 行t =2π,即t =T 行T 地T 行-T 地=T 行T 行-1,又T 火= 1.53年,T 木= 5.23年,T 土=9.53年,T 天=193年,T 海=303年,代入上式得t >1年,故选项A 错误;木星冲日时间间隔t木=5.235.23-1年<2年,所以选项B 正确;由以上公式计算t 土≠2t 天,t 海最小,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8.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获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以表彰他们在引力波研究方面的贡献.人类首次发 现了引力波来源于距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互相绕转最后合并 的过程.设两个黑洞A 、B 绕其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黑洞A 的轨道半径大于黑洞B 的轨道半径,两个黑洞的总质量为M ,两个黑洞间的距离为L ,其运动周期为T ,则( )A .黑洞A 的质量一定大于黑洞B 的质量 B .黑洞A 的线速度一定大于黑洞B 的线速度C .两个黑洞间的距离L 一定,M 越大,T 越大D .两个黑洞的总质量M 一定,L 越大,T 越大 【答案】BD【解析】设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m A 、m B ,轨道半径分别为R A 、R B ,角速度为ω,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Gm A m BL 2=m A ω2R A ,Gm A m B L 2=m B ω2R B ,R A +R B =L ,得m A m B =R BR A ,而AO >OB ,黑洞A 的质量小于黑洞B 的质量,选项A 错误;v A =ωR A ,v B =ωR B ,选项B 正确;GM =ω2L 3,又因为T =2πω,故T =2πL 3GM,选项C 错误,D 正确.9.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新视角,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在如图所示的双星系统中,A 、B 两个恒星靠着相互之间的引力正在做匀速圆周运 动,已知恒星A 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29倍,恒星B 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36倍,两星之间的距离L =2×105 m , 太阳质量M =2×1030 kg ,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若两星在环绕过程中会辐射出引力波,该引力波的频率与两星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则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估算该引力波频率的数量级 是( )A .102 HzB .104 HzC .106 HzD .108 Hz【答案】A【解析】A 、B 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等,靠相互的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A 有G m A m BL 2=m A 4π2r A T 2,对B 有G m A m B L 2=m B 4π2r BT 2,又有r A +r B =L ,解得T =4π2L 3G (m A +m B ),则f =1T =G (m A +m B )4π2L 3≈1.66×102 Hz ,故选项A 正确.10.(2019·衡水调研卷)军用卫星指的是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在现代战争中大显身手,作用越 来越重要,一颗军事卫星在距离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侦察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发送到位于赤道上的地面接收站,已知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周期约为85 min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军事卫星的周期约480 minB .该军事卫星的运行速度约为7 km/sC .该军事卫星连续两次通过接收站正上方的时间间隔约为576 minD .地面接收站能连续接收的信息的时间约为96 min【答案】D【解析】对于该军事卫星和近地卫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2R 0R 0)3=(T T min )2,解得T =22T min ≈240 min ,A错误;军事卫星运行的速度v =GM2R 0=12×GM R 0=7.9 km/s2≈5.6 km/s ,B 错误;该军事卫星连续2次通过接收站正上方,由几何关系可知2πT t 1-2πT 0t 1=2π,解得t 1=288 min ,C 错误;卫星与接收站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卫星在A 1、A 2位置接收站恰好能接收到信息,由几何关系可知∠A 1OB 1=∠A 2OB 2=π3,2π3+t 2T 0·2π=t 2T ·2π,解得t 2=TT 03(T 0-T )=96 min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