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刘伯温谏言书_古代历史故事500字:刘伯温画语谏言模板
【六年级】历史人物作文800字 伯言火计破蜀胆
【六年级】历史人物作文800字伯言火计破蜀胆伯言火计破蜀胆伯言,字仲弓,战国时期楚国名将,以智谋深远而著称。
他曾经在楚国大军围攻蜀国的时候,运用火计破坏蜀国军队,震慑了对手,为楚国取得了重大胜利。
楚国和蜀国是两个相邻的国家,经常发生领土纠纷和战争。
一次,楚国决定对蜀国发动进攻,并派遣伯言为将领,率领大军前往蜀国。
蜀国的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防守严密,城池坚固,很难攻破。
伯言面对这样的敌人,决定运用火计破坏蜀国军队。
伯言首先派遣士兵在蜀国外围放火,制造大片浓烟,使蜀国军队无法看清敌军的动向。
接着,他又命令士兵将火炬系在箭上,远距离射向蜀国军队,打出一团团火球。
火球砸在蜀国军队的城墙上,引燃了居民家的房屋,火势蔓延开来。
蜀国的军民非常惊慌,纷纷跑出来扑火,城池因此变得极其脆弱。
利用这个机会,楚国军队乘势攻入蜀国,取得了胜利。
伯言的这一战术被后人赞誉为“火攻”,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一大战术奇迹。
他的智慧和胆略,为楚国壮大了国势,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伯言火计,打破了蜀国军队的胆气,震慑了敌人,为楚国取得了重大胜利。
他的杰出表现,也一直鼓舞着后人,热爱祖国,为国家献身,永远不要停止进步。
人物作文伯言是楚国的名将,他有一次打仗,运用了火计,震慑了对手蜀国,最终赢得了重大胜利。
这个故事激励了我,使我想成为像伯言一样有智慧和胆略的人。
伯言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将领。
在面临敌人严密防守、难以攻破的情况下,他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冷静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发动了火攻,制造浓烟,引起混乱,最终破坏了蜀国的抵抗力,这是求胜的智慧。
我被伯言的智慧所感动,知道再困难的事情也能通过智慧克服。
伯言是个非常有胆略的将领。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他没有胆怯,反而以冷静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制造了有力的突破,取得了胜利。
这种勇敢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知道在面对困难时也要挺身而出,不畏惧,不退缩。
伯言的故事启发了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个有智慧和勇气的人。
刘伯温传奇故事
刘伯温传奇故事刘伯温一肚子诗书,浑身的能耐是真,可就是家中没有钱财去孝敬当权的赃官们,自然也就别指望考上个一官半职。
人总得吃饭活命啊,他干脆流浪四方,算个卦、看个相,骗口饭吃。
这天,他来到一个村子,见紧把村头有一座大院,人丁不少,看来是个大户人家,只是院里冷冷清清,一副破败相儿。
管它呢,有饭吃就行。
刘伯温推门走了进去。
这家的老当家病病歪歪,一脸愁容,皇甫平了裴安祖的,赶紧恳请进门,使炕上挤。
刘伯温心里一冷,这就是个公义人家呀;又四处一看看,有底啦。
开口就反问:“旧当家的,府上想当年挺红火的呀?”只这一句,戳在了老人家的痛处,老头长叹一声:“别提啦,俺们家在早,那可真是方圆几百里都闻名;现在,犯了‘小人语’,没法子不落败!”“怎么个‘小人语’,这般难受?老人家何不仔细观察在我看来,学生圣贤阴阳八卦之术,可以给您破破。
”“是吗?”老人家似乎得着了一线希望,马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咱家出门向西,再没人家,那地势是个下坡坎儿。
因为我们姓刘,村里人图它好记,就唤我们家是‘下坡刘’。
‘下坡刘’跟‘下坡流’念起来没区别,分明是老刘家要走下坡路或者是下坡如流水的意思啦。
这么咒我们,还有个好嘛,日子不败可就怪啦。
”刘伯温闻言,苦笑道:“惹出了半天,原来咱们五百年前就是一家子,学生也姓氏刘呀。
别看看眼下贫困,却研习得奇术绝招在身,无人知晓老人家兹回到下喝一顿饭吗?我帮忙您化解化解。
”老当家的凄然一笑:“这有什么?我们虽然败落,到底是大户人家,就算破船烂车,也还剩下几千大铁钉。
”于是吩咐下人:“备酒席招待。
看不看风水在其次,休要慢待了客人。
”刘伯温得着了不好酒不好饭,小喝二喝一通。
酒足饭饱,背着手由老人家护送,房前屋后看看了一圈,回去说道:“老东家,你家的院门太重,圣皮耶尔县‘小人语’呢。
明天赶紧把院门两侧各阔过来一砖阔,搞两扇梨木门堵上,越薄越不好。
忘记,你必须每天早上亲手进门,埃尔博尔县公鸡张口叫做第一嗓子时上开,不容错失。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说。
那你知道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篇【1】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
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刘伯温民间传说故事篇【2】明太祖朱元璋本是穷苦出身,没有读过书,做和尚时就着佛经认了几个字。
早年在沙场上征战,这点微末文化的作用也只是传传军令,后来做了皇帝闲暇无聊时竟喜欢上了吟诗作对,以他的水平也只能自娱自乐,但他贵为天子,少不了文人墨客的恭维奉承,久而久之,朱元璋竟得意忘形,认为自己真的才高八斗,常常作些诗词让大臣们传阅,但当年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弟兄们却不卖他的账,当众说他的诗是饿犬乱吠,朱元璋虽然表面上一幅宽容大度的样子,但内心却老大不乐意。
刘伯温十句箴言
刘伯温十句箴言1.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就像那次我和小伙伴一起画画,我想画个大太阳,可怎么都画不好,我很懊恼。
小伙伴说:“哎呀,别不开心啦,你已经很努力啦,就像刘伯温说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呀!”2.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聊天,我不停地说这说那,爸爸笑着说:“宝贝啊,说话要适度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就像刘伯温说的哦。
”3.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那次我考试得了满分,特别高兴,得意忘形地又跑又跳,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
妈妈扶起我,说:“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吧,刘伯温早就说过啦。
”4.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我有个很会游泳的朋友,有一次他太自信了,结果差点溺水,大家都吓坏了。
事后我们都说:“这真是善游者溺啊,刘伯温说的真对啊!”5.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有次我丢了最喜欢的铅笔,特别伤心,可是后来却在书包里找到了一支更好用的笔。
我就想,这就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呀,刘伯温说得太对啦!6.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我们班有个同学平时看着普普通通的,但是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办法。
大家都说他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像刘伯温说的那样。
7. “道可道,非常道。
”有一次我问爷爷什么是道理,爷爷说:“道可道,非常道呀,刘伯温告诉我们,道理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哟。
”8. “欲速则不达。
”我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快点做完,结果错误百出。
妈妈就会说:“你呀,欲速则不达,要像刘伯温说的那样,慢慢来。
”9. “自知者明。
”我有个好朋友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觉得他好厉害。
我就想起刘伯温说的自知者明,他就是这样的呀!10.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那次我和同学比赛跑步,我输了很难过。
爸爸鼓励我说:“别灰心,能战胜自己才是最棒的,就像刘伯温说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我觉得刘伯温的这些箴言真的很有道理,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些箴言,让自己变得更好。
刘伯温传说故事
刘伯温传说故事刘基,字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谋臣,是民间传说中神机妙算的人物,甚至有人传说他是诸葛亮“转世”。
那你知道刘伯温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刘伯温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刘伯温传说故事篇【1】在渭源民间,至今流传着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
当人们观察每条山脉时,在分支处或在相距一两里远的山体上,开挖出大小不等的土壕,现称豁岘,有的叫白土豁岘、红豁岘、吴家豁岘、鹁鸽岘、姜家豁岘等,每条山系有好多处,至今显眼可见。
刘伯温,是民间传说的神奇人物,把他同姜子牙、诸葛亮同等看齐。
在风云动荡的元末明初,刘伯温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至今人们依旧在民间津津乐道的传说。
刘伯温名基,字伯温,谥文成,浙江青田县人。
在正史中,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却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关于他的传说可以说不胜枚举。
至今,渭河源头民间还流传有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
当年渝中一位老头说,他死后不要声张,不要给任何人讲,把“身体”用清水洗干净后,赤身用草席裹好,用草绳捆上,向着兴隆山快跑,啥时候草绳断了,就地埋下,不可随便移动,墓修好后,要守墓100天,每天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太阳刚出的时候,要用老头留下的“桑弓柳箭”拉弓三次。
等到100天,将柳箭对着太阳射出去。
这样你们就出人头地了。
两个儿子按照老爹遗言安葬时,蒲阴阳的姑娘说,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赤身下葬终究不妥。
在她的坚持下,儿子们只好给老汉穿了一条裤子。
最后,两个儿子抬着去埋葬了。
埋葬后,蒲阴阳的两个儿子天天坚持在日出时分拉弓射日,可他们终究不是细心人,关键时候又出岔子了,日期算错了,到了99天时,他们以为是100天,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桑弓柳箭。
等太阳出来时,拉开弓将柳箭射了出去。
只见那支箭“嗖”的一声,钻入了云霄不知去向了。
兄弟俩见此情形,顿时惊呆了。
他们害怕惹出什么祸事,赶紧收拾上东西,跑回家去了。
这支箭飞到了哪里呢?飞到南京城。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3则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3则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无支祈与河伯斗》【原文】无支祈与河伯斗,以天吴为元帅,相抑氏副之。
江疑乘云,列缺御雷,泰逢起风,蓱号行雨。
蛟、鼍、鳄、鲮,激波涛而前驱者,三百朋。
遂北至于碣石,东及吕粱。
河伯大骇,欲走。
灵姑胥止之,曰:“不如且战,不捷而走未晚也。
”乃谋元帅,灵姑胥曰:“赑屃可。
”河伯曰:“天吴八首八足,而相抑氏九头,实佐之;雷风雨云之神,各专其能,以卫中坚;蛟、鼍、鳄、鲮,莫不尾剑口凿,鳞锋鬣锷,掉首摧山,揵髻倒渊,而岂赑屃所敢当哉?”灵姑胥曰:“此臣之所以举赑屃也。
夫将,以一身统三军者也。
三军之耳目齐于一人,故耳齐则聪,目齐则明,心齐则一。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
今天吴之头八,而副之者又九其头。
臣闻:人心之神,聚于耳目。
目多则视惑,耳多则听惑。
今以二将之心而御其耳目六十有八,则已不能无惑矣。
加以云雷风雨之师,各负其能,而毕欲逞焉,其孰能一之?故惟赑屃为足以当之。
赑屃之冥冥,不可以智诱威胁而谋激也,而其志有必至,破之必矣。
”乃使赑屃帅九夔以以伐之,大捷。
故曰:众志之多疑,不如一心之独决也。
经.大荒东经》:“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译文】淮河水神无支祈和黄河水神河伯打仗,派天吴做元帅,相抑氏当副手。
山神江疑乘云,雷神辟历夹着雷电,人身虎尾的风神泰逢吹起风,雨师蓱号下起雨。
蛟龙、猪婆龙、鳄鱼、鲮鱼等等,激起波涛做先锋的,有三百多群。
阵势从北边到河北昌黎,东边到了山东吕梁河。
河伯害怕极了,想逃走。
姑苏山神灵姑胥制止了他,说:“不如先打一场,不能赢再走也不晚啊。
”于是商量谁当元帅,灵姑胥说:“那个驮石碑的赑屃可以。
”河伯说:“天吴就有八个脑袋八只脚,而帮着他的相抑氏有九个头;风雨雷电之神各显神通作主力;蛟龙、猪婆龙、鳄鱼、鲮鱼等等,都是尾巴像剑嘴像凿子,鱼鳞鱼鳍像锋刃一样,摆头就能摧毁山峰,竦起脊背就能够翻倒深渊,这哪里是赑屃所敢阻挡的?”灵姑胥说:“这正是臣下我之所以推荐赑屃的原因呀。
【六年级】历史人物作文800字 伯言火计破蜀胆
【六年级】历史人物作文800字伯言火计破蜀胆伯言,一个久负盛名的智者,他曾用自己的智慧和计谋帮助刘备和诸葛亮打败吕布和董卓。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莫过于他破蜀胆的壮举。
伯言原名庞统,字士元,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谋士。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兵法,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火计。
据说当时蜀汉与魏国交战,魏军的主帅司马懿将魏国兵力分为两路,一路由鄂县防守,另一路则围攻蜀汉的陈仓。
蜀汉诸葛亮在得知敌情后,便派伯言前往破解魏军的围攻。
伯言谨慎周密,在刚刚到达陈仓时,他就想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计策。
他先是在山下安营扎寨,然后悄悄地让士兵在山上点燃了数十根火把,这时夜幕降临,火光熊熊,好似千军万马的大军压境。
魏军望见后大惊失色,这时伯言传令全军前去袭击鄂县,司马懿见状大惊,急忙调兵救援。
于是便帮蜀汉一举打散了魏军的围攻。
这一战后,蜀汉也达成了战略上的胜利。
伯言的威名从此传遍了天下,在蜀汉更是威震一时。
此战纵观全局,虽然伯言兵法高明,但关键还在于他的灵活应变和妙计,加之蜀汉士兵的勇敢与顽强,才使得破蜀胆的计谋得以成功。
这次帮助蜀汉破蜀胆的壮举,使伯言的名望达到了巅峰。
他的声誉也传遍了三国之地。
而这也不过是伯言智谋的冰山一角,他在后来的很多战事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一代谋士。
伯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谋士,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他那灵活多变的智慧。
他深谋远虑,善于分析局势,善于应对变化。
他还善于运用兵法,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
而这些都是他成为一代谋士的关键因素。
伯言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谋略成为后人传颂的话题。
就像他破蜀胆一战,精妙绝伦,智勇双全。
这样的壮举不仅让蜀汉人民欣喜若狂,更是让世人传颂不衰。
不愧为一代谋士!在这个光芒万丈的背后,也让我们深深感叹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他们无一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而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就有像伯言一样的智慧之星,他们或许并不声张,但他们的才智和努力却一直影响着世界。
刘伯温写对联讽刺诸葛亮,孔明竟千年前已写12字回讽
刘伯温和诸葛亮,一个元朝末年著名军师,一个三国时代无双谋士。
刘伯温不服诸葛亮,在武侯祠写下一副对联嘲讽诸葛亮,但是却被诸葛亮在前年就预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所在时代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事都很相似。
刘伯温和诸葛亮作为谋士军师,辅佐主公要完成的任务,都是打下天下。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天下一统,而诸葛亮却只能带着蜀汉三分天下。
诸葛亮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他不仅具有出色的军事能力,而且还能神机妙算。
在刘备三顾茅庐打动他后,诸葛亮决定下山辅佐刘备。
进入刘备阵营后,刘备非常器重诸葛亮,诸葛亮也用着自己的无双才智,帮助刘备从寄人篱下,到后来雄踞一方,最后建立蜀汉霸权,成为一国之主。
可是诸葛亮终究是人,难逃生老病死。
纵容他有鬼神之算,点灯七星。
奈何天意难为,最终在五丈原殒命身死。
虽然诸葛亮没有为刘备完成一统霸业,但他平时对政务确实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此,当时的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在他死后,还为他修建了武侯祠,自发的头戴白巾纪念他。
在元朝末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位和诸葛亮一样才智无双的军师,这个人就是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位谋略过人,才智极高,深谋远虑的军师,他帮助推翻元朝一统天下,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刘伯温此人有点自大,他觉得自己做到了诸葛亮都没有做到的事,自己要比诸葛亮还厉害,他才是天下第一的军师。
但当时流传的,始终是诸葛亮才智天下无数无人能及,是天下第一的军师,刘伯温再厉害也没法取代诸葛亮的位置。
这让刘伯温很生气,他可是帮助朱元璋一统了天下,而诸葛亮用了一生时间也只是让刘备三分天下,凭什么诸葛亮就能排第一。
他越想越气,于是就把诸葛亮武侯祠祠堂上的牌匾给拿了下来。
当时刘伯温正在外出,他刚好在武侯祠休息。
他看着诸葛亮像在这里受人跪拜,非常不服气。
于是写下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的对联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而且还想把武侯祠的牌匾也给拿走。
正当刘伯温取下牌匾事,他却发现牌匾后面有两行字。
刘伯温连忙去看牌匾后写了什么,看完后立刻吓得给诸葛亮像跪了下来。
刘伯温寓言一则
刘伯温寓言一则
刘伯温寓言一则
2009/08/06 09:03 [史海勾沉 ]
刘伯温在《郁离子》书中,写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楚国有个靠养猴过活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
每天早上,狙公布置安排众猴的活计,他派一只老猴,带领众猴,到山中去摘野果。
他规定:从众猴所摘野果中,征收十分之一,来自己享用。
谁敢不交,就用鞭子抽打至死。
众猴都很害怕他,长期被他害得十分惨苦,但又不敢违抗。
突然有一天,有个小猴勇敢的站出来,对众猴说:"山里的果树,是狙公栽的吗?"众猴答道:"不是的,是天生的。
"小猴又说:"如果没有狙公,谁都不会、也不能采到果实吗?"众猴答道:"不,我们谁都会采、也能够采到。
"小猴接着又问:"既然如此,那我们何必依赖狙公,而被他役使呢?"话没说完,众猴都恍然大悟了。
当天夜里,众猴觉醒了,它们等狙公睡着后,就毁坏了栅栏、木笼,把他积储的果子全带上,一起跑到树林里去了,从此不再回来。
狙公终于饿死了。
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手段来役使百姓、而不讲道义和法度的,大概就像狙公那样吧:只因为百姓还一时糊涂,而没有觉悟;一旦有人开导他们,那么统治者再高明的权术,也不顶用了!"。
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
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历史上神机妙算的人有很多,比较著名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姜子牙等。
但是明代的的刘基也算是一个。
刘基就是刘伯温。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的故事吧!神机妙算的刘伯温刘基的父亲叫刘爚,传说他的父母心肠非常好。
一日,一位化作癞头乞丐的白鹤仙师来家乞讨,他们不仅不嫌弃,给他饭吃,而且还上山采来草药,为其医治烂头脓疮。
白鹤仙师感念他们的善良,就告诉他们将先人的尸骨埋在家后面的五峰山脚下,日后必出将相之才。
在仙人的帮助下,刘爚将祖先的尸骨埋在了山脚下。
三年后,刘爚的妻子生下了刘基。
刚出生的刘基不发声,好象是个哑巴。
刘爚夫妇正在发愁的时候,白鹤仙师再次出现了。
他对刘爚说:“这孩子眉清目秀,天仓饱满,地库方圆,日后必能成为王侯将相。
”说完,他伸手往孩子的喉管一摸,又拍了拍胸膛,刘基一下子就张口发出了声音。
白鹤仙师随即驾着祥云飞走了。
小时候的刘基,非常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书看几遍,就能背下来,所以深得老师的赞赏。
刘基二十二岁时就進士及第,但他为人刚正耿直,廉洁奉公,后因揭发监察御使失职,受排挤回家隐居。
刘基在隐居期间,寻访隐士仙道,据说还遇上了仙人黄石公。
他最终具有了未卜先知、洞察今古的能力。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
朱元璋起兵后,刘基秉承天意,出山投靠,并最终助朱元璋成就帝王之业。
刘基颇有预知的能力。
据说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
当时,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
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屈。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就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
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
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还有一次,明太祖呆在内殿,正在吃烧饼。
刚吃了一口,内监忽报国师刘基来见。
太祖用碗将烧饼盖住后,将刘基召進内殿。
礼毕,太祖问道:“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刘基掐指算了算,应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
刘伯温经典故事
刘伯温经典故事刘伯温,名刘基,字伯温,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以智谋和胆略著称,为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刘伯温的经典故事:1、预言明朝建立在元朝末年,刘伯温曾经预言天下将要大乱,而明朝将会成为下一个朝代。
他的预言在当时被人们视为狂妄自大,但后来的历史证明了他的准确性。
2、智破苏州案刘伯温在担任官员期间,曾经遇到了一桩棘手的案件。
苏州的一位富商被杀害,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刘伯温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最终成功破解了这起案件,将凶手绳之以法。
3、巧计退敌在明朝建立后,刘伯温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
有一次,敌军进攻明朝边境,形势十分危急。
刘伯温巧施计策,成功地让敌军误以为明朝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从而迫使敌军撤退。
4、智救忠臣明朝时期,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判处死罪。
刘伯温得知后,通过巧妙的方式让皇帝赦免了大臣的死罪,从而救下了一条无辜的生命。
5、妙计安天下刘伯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非常突出,他曾经提出了一系列妙计,成功地安定了明朝的天下。
例如,他建议皇帝实行屯田制,以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他还提出“以德治国、以法治军”的理念,强调君主的品德对国家和军队的重要性。
这些计策的实施,为明朝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6、预言身后事在刘伯温晚年的时候,他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们不要把我的坟墓修得太高,也不要太大。
太高了容易被人盗墓,太大了浪费土地。
”他的儿子们遵从了他的遗愿,为他修建了一个简朴的坟墓。
后来,刘伯温的预言成真了。
他的坟墓并没有被盗掘,而他的墓地也得以保留至今。
7、与朱元璋的交往刘伯温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关系十分密切。
他们经常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刘伯温也经常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对刘伯温的猜忌也越来越重。
最终,刘伯温被迫离开了朝廷,回到了家乡。
他深知自己的处境危险,于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不再涉足政治。
以上是刘伯温的一些经典故事。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
刘伯温的故事范文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
下面就是的刘伯温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
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
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
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
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
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
但又不便马上发作,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
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地,口头求救。
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审视一番。
”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
两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
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顿时脸沉下来。
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所教的办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办法吗?谜底:刘伯温所教的办法是:“装哑”。
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了指嘴巴。
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
”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从凤阳出发,攻克了金陵,旗开得胜,威风凛凛。
刘伯温执着的作文
刘伯温执着的作文刘伯温信誓旦旦地说:"大帅呀,别人我不敢说,由大帅您这样的指挥人,再加上你的支持和我对我自己的信心,统一天下,那都不在话下"朱元璋对刘伯温说:"先生,我得到你的帮助那得到整个天下,就如探囊取物一样简单了,今天能把先生请出山,是我朱元璋的荣幸。
"两个人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夸赞,这些听起来很像是相互恭维的话,确实也有这种成分的存在,但是这其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却不是什么人都能表现出来的。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首先要自己有足够的才能,足够的能力,才能说出这样自信的话,刘伯温说:"古有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这样的自信都有,能力就可见一斑了。
刘伯温跟随朱元璋的时候,已经48岁了,这个在23岁就考中进士的人,本想成为元朝的朝廷官员,干一番大事业,谁曾想在元朝末年吏治腐败,和刘伯温当初心中畅想的未来完全不一样,那种造福一方,衣锦还乡的梦想最终被完全磨灭。
初入仕途的刘伯温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疾恶如仇,对于贪污腐败的吏治,对于地痞流氓恶霸,从来不会低头,于是就拿起了证据和律法惩治了那些恶霸和贪污的官吏!人都说:"水至清则无鱼",刘伯温就是在一片"至清"的水中,把自己那最后一点力气给弄没了,残酷的官场斗争让他不得不退出,只能请辞回乡!元朝末年那个吏治腐败的政治社会里,能有刘伯温这样一个正直清廉的官员实属难得,虽然他为百姓办了一些实事,但却由于他这种性格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容纳,这也是让人感到惋惜的事情。
有的人或许碰到这样的事情就变得一蹶不振,而刘伯温恰好相反,他依然一如既往的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
这就是人执着的性格,因为他执着,因为他为百姓办事,而且办好事!所以经过多年以后,在浙江青田一带,刘伯温的名声那是家喻户晓,所以才有了朱元璋携重礼聘请刘伯温出山的这一幕!说到这里的时候,可能有人会说,那是朱元璋识货,也是刘伯温有才,才有了这最重要的结果,但我想说,当我们知道历史的最终结果的时候,我却感到刘伯温这个人,太过于正直,一点都不懂得婉转,并不见得最好。
刘伯温留给后世之君的遗书
刘伯温留给后世之君的遗书
《刘伯温遗书》,是著名的春秋时期总督、政治家刘伯温的遗言,共四千字,他写了一些指导国家统治的准则,对后代君主的具体建议
和忠告,以及对世人的总结和评论。
这篇遗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总体上是以儒家伦理学的思想为基础,
强调廉耻孝顺,服务于百姓,把社会平等责任贯穿始终。
刘伯温倡导
信用、实事求是,不仅要“慎其身”,更要“宽其民”,而要诚爱百姓,也要严惩恶人。
立至诚,宽仁政,以坚韧义刚,犹如山东之大,
道义之深,以及宪法之坚固。
刘伯温的遗训,强调“以德治国”的理念,提出以“诚”、“仁”两种道德素质为核心,即以诚全民的意志,宽下百姓的政策,以仁待
民的爱心,而这好比一种“天伦之义”,对于后代君主来说,应该是
一个伟大的版本。
刘伯温的遗书,不仅是他对后代君主的警示与教训,也成为历史
上传承广泛的针对权力经营的重要文献,其中的道理与实践至今仍在
流传,甚至以后的一代又一代的君王,都不得不以之为指引,以善治
天下。
幼儿故事《刘伯温的隐与显》
幼儿故事《刘伯温的隐与显》(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幼儿故事《刘伯温的隐与显》在追随朱元璋以前,刘伯温一直过着隐居或半隐居式的生活,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研习兵法、天文、文学等。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民怨在腹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民怨在腹★ 原文★郁离子谓艾大夫曰:“子以为以力毒人而人不言怨者,其畏威也乎?怀德也乎?”大夫曰:“亦畏威而已矣。
”郁离子曰:“吾始以为夫子莫之知也,而今而后知夫子非莫之知也。
夫子以钩距擿民隐,罗其财以供公,非得已也。
夫子之心,人知之也。
而夫子之所任,则非能以夫子之心为心者也。
是以民免而弗子怀也。
《诗》云:‘小东大东,杼轴其空。
’又曰:‘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今兹备矣。
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若药之在礟,未有火以发之也。
夫子而今知之矣,能无虞乎!”★ 注释★①:毒人,伤害人。
②:畏威,害怕威势。
③怀德,感念恩德。
④:以钩距擿[tì]民隐,指挖空心思地去推究老百姓的隐情。
钩距,辗转推问,究得实情。
擿,揭发。
⑤:非得已也,指身不由己。
⑥:所任,所担负的职责。
⑦:非能以夫子之心为心者也,不能照着你本愿去做你心中真正想做的事情。
⑧:是以民免而弗子怀也,因此即使老百姓被免除了某些负担,他们也不会怀念你。
⑨:小东大东,杼[zhù]轴其空。
语出《诗经.小雅.大东》。
意思是说周王室只知搜刮东方各诸侯国的财物,连织布机上未完成的丝线也被掠夺一空。
大东小东,指东方各诸侯国,离周朝都城远的叫大东,近的叫小东。
⑩: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càn] 衣服;舟人之子,熊罴[pí]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出处同上条注解,意思是说东方各诸侯国的子弟,工作劳苦无人慰问。
周王室的子弟,穿着鲜艳华丽的衣服。
贵族子弟,穿着熊皮做的衣服。
贵族家的仆从,也拥有各种职权。
职,专任。
来,慰勉。
西人,指周人。
粲粲,鲜明华丽的样子。
舟人,大人,高高在上的人。
舟,“周”的假借。
罴,熊的一种,也叫棕熊、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私人,小人,私家仆隶之类。
僚,官。
试,用。
⑪:今兹备矣。
意谓正像《诗经.小雅.大东》里东方诸侯国臣民对社会的种种不满那样,这些不满在当今也已经齐备了。
刘伯温求雨救人_历史故事
刘伯温求雨救人导读:刘基(1320xx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他曾经假借求雨来劝谏明太祖放人。
明太祖在统一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
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
在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
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
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
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吉凶扯在一起。
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
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
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
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
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
”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人。
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
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
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
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
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
刘基趁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
刘基严格执法。
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
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
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亲信杀了。
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
刘伯温向朱元璋辞职报告
臣刘伯温,谨向陛下呈上辞呈,恳请陛下恩准。
自臣辅佐陛下以来,已历数载。
回首往事,臣深感荣幸与自豪。
陛下英明神武,胸怀壮志,治理天下,成效卓著。
臣得以亲近陛下,参与国家大事,实为臣平生之幸。
然而,岁月如梭,臣年事已高,精力渐衰,恐难再为国家效力。
臣刘伯温,生于乱世,长于战火,历经磨难,方得今日之地位。
陛下起于草莽,逐鹿天下,成就一番伟业,臣深感敬佩。
陛下对臣信任有加,赋予臣以重任,臣不敢有丝毫懈怠,竭尽全力,为国家出谋划策,辅佐陛下治理天下。
然而,臣深知,一人之力,难以撑起整个国家。
陛下乃一代明君,有雄才大略,有无数能臣良将辅佐,臣虽尽力而为,亦难满足陛下之期望。
今臣年迈,体弱多病,已无法胜任繁重的政务。
陛下若能理解臣之心意,允许臣辞去职务,臣愿退居山林,颐养天年,静观天下兴衰,以余生为国家祈福。
臣在位期间,虽为国家出谋划策,但亦深感责任重大。
天下之事,千头万绪,臣虽尽力而为,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陛下胸怀大志,治国安邦,臣愿将余下的智慧和经验,传授给后继之臣,以报答陛下之恩宠。
臣刘伯温,自幼好学,涉猎广泛,对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均有研究。
陛下若需,臣愿在退隐之后,仍为国家出谋划策,为陛下献上微薄之力。
臣深知,国家之兴衰,非一日之功,需代代相传,方能长治久安。
臣在此辞呈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臣愿陛下谅解臣之心意,成全臣之退意。
臣在位期间,虽有过失误,但臣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并无二心。
陛下若允臣辞职,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挑选贤能之士,接替臣之职务,确保国家政务顺利交接。
最后,臣愿陛下龙体安康,江山永固。
臣刘伯温,在此叩首谢恩,恭请陛下恩准。
辞呈人:刘伯温年月日:[具体日期]。
谜语故事-进谏
进谏
朱元璋登基不久,准备封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可是,他想了想倒是有点为难:功臣有数,革命而沾亲带故的七亲六戚却多如牛毛,要是每个人都封他个官职,不就成了无功受禄、滥竽充数吗?要是不封亲戚朋友为官,人家背后又会说三道四,讲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六亲不认,再说面子上也过意不去。
为此,明太祖举棋不定,闷闷不乐。
军师刘伯温深知明太祖的矛盾心情,又不便直言进谏,于是画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丈夫,头上竖着一束束乱得如麻的头发,每束头发上都项着一项小帽子。
画毕,敬献给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细细观,百思不解画中含意。
想了一夜,终于恍然大悟。
次日一早,明太祖召见刘伯温,笑道:“家卿此画进谏得好,朕即采纳。
”
从此,朱元璋只封有功之臣,不再封亲朋戚友为官了。
你知道刘伯温那幅画的奥妙所在吗?
谜底:刘伯温那幅画寓意:冠(官)多发(法)乱。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伯温谏言书_古代历史故事500字:刘伯温画语谏言
儿童故事网权威发布古代历史故事500字:刘伯温画语谏言,更多古代历史故事5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儿童故事网。
朱元璋在打拼天下时,刘伯温就给他当谋士。
在战事顺风顺水时,刘伯温在帐下工作,从不多言。
谁知,当战事让朱元璋连连失利时,许多官兵和谋士都纷纷逃出军营另谋高就了,刘伯温却一反常态地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朱元璋不解地问:“你怎么不走,难道你就不害怕?”刘伯温说:“我很害怕,但我不能因为害怕就自己逃命而放弃了忠诚。
”刘伯温的言行让朱元璋感慨万分,也使他精神大振,随即重整旗鼓度过了危机。
此后,朱元璋就把刘伯温当成最贴心的谋士。
朱元璋打下江山做了皇帝后,打算给有功之臣和自家的亲戚册封嘉奖,还想大赏那些功臣的亲戚和朋友。
面对需要封奖的几百号亲朋好友,朱元璋很犯愁。
封吧,无功受禄,群臣不服。
不封吧,亲戚会骂他六亲不认。
刘伯温知道朱元璋迟早要面临这个难题,只是进谏之良策还没有想周全。
一番深思熟虑后,刘伯温决定用画来说话。
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了一幅画,瞅着皇帝犯愁的时候送给皇帝,说是让皇帝解解闷儿也好放松一下心情。
朱元璋拿过画来一看,只见画面上有个仪表堂堂的壮士,头发凌乱如麻,被分成十几束胡乱地立着,每一束头发上都戴顶乌纱帽。
转念一想,刘伯温这个时候送画给我,不能只为解闷儿,画里肯定有话。
他就寻思这乌纱帽即官,发即法,意思是说官多了法就乱了。
对,就是这个理!次日一早,朱元璋召见刘伯温,大声称赞道:“好你个刘爱卿,此画甚好!解了朕心头之大惑。
”朱元璋根据刘伯温的画意拟旨:“只封功臣,不封亲朋。
”刘伯温借用画语进谏皇帝,既表明了自己的心里话,又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我画(话)你说,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