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水平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合集下载

桩的水平承载力与位移全文

桩的水平承载力与位移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8.5 桩的水平承载力与位移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大多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但在风荷载,地震荷载,机械制动荷载或土压力、水压力等作用下,也将承受一定的水平荷载。

尤其是桥梁工程中的桩基,除了满足桩基的竖向承载力之外,还必须对桩基的水平荷载进行验算。

8.5.1 水平荷载下基础的受力特性在水平荷载和弯矩的作用下,桩身产生挠曲变形,并挤压桩侧土体,土体对桩侧产生水平抗力,而桩周土体水平抗力的大小则控制着竖直桩的水平承载力,起大小和分布与桩的变形、土质条件以及桩的入土深度等因素有关。

在出现破坏以前,桩身的水平位移与土的变形是协调的,相应地,桩身产生内里。

随着内里与位移的增大,对于低配筋率的灌注桩而言,通常桩身首先出现裂缝,然后断裂破坏;对于抗弯性能好的混凝土预制桩,桩身虽未断裂,但桩侧土体明显的开裂与隆起,桩的水平位移将超出建筑物的容许变形值,使桩处于破坏状态。

影响桩水平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但桩的断面尺寸、刚度、材料强度、入土深度、间距、桩顶嵌固程度以及土质条件以及上部结构的水平位移容许值等。

实践证明,桩的水平承载力远比竖向承载力要低。

桩的刚度与入土深度不同,其受力及破坏状态也不同。

根据桩的无量纲入土深度αh(α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见式(8.28)),通常可将桩分为刚性桩(αh ≤2.5)和柔性桩(αh≥2.5)。

刚性桩入土较浅,而表层土的性质一般较差,桩的刚度远大于土层强度,桩周土体的水平抗力较低,水平荷载作用下整个桩身易被推倒或发生倾斜(图8.15(a)),故桩的水平承载力主要由桩的水平位移和桩身倾斜控制。

桩的入土深度愈大,土的水平抗力也就愈大。

柔性桩为细长的杆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想成一段嵌固的地基梁,桩的变形如图8.15(b)所示。

如果水平荷载过大,桩身土中某处将产生较大的弯矩值而出现桩身屈服。

因此,桩的水平承载力将由桩身水平位移和最大弯矩值所控制。

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方法,以水平静载荷试验最能反映实际情况,所得到的承载力和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最符合实际情况,若预先埋设量测元件,还能放映出加荷过程中桩身截面的内里与位移。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二)群桩中基桩表现出与单桩承载特性明显不同,群桩水平承载力会受到更多因素影响。

现行的相关规范新规定,在进行群桩基础水平承载设计时应考虑群桩集合效应问题。

大量研究试验表明,桩径、桩数、桩距、桩的布置方式、地基土性质等都是都影响群桩发展水平承载力的主要原因,悬臂此外桩与承台连接的约束嵌固作用、承台底与地基土的摩擦作用以及承台侧面正向土抗力作用等也影响群桩水平承载力。

本节主要结合既往试验资料分析群桩效应问题,水平荷载下的群桩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桩与桩的相互影响效应(1)桩的相互影响导致地基管理水平反力系数降低由于群桩中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了土中的应力重叠现象,主要表现次要为地基水平反力系数降低,从而引起群桩的升高水平位移增大,水平承载力降低。

桩距越小,桩数越多,桩与桩的相互干涉影响越显著,群桩效应也越明显。

这种距的影响沿荷载方向远大于垂直于荷载方向。

在考虑桩的相互影响方式上才上,大部分国家主要通过对桩侧土水平反力系数的降低对数考虑桩与桩的相互影响,并且给出了产生群桩效应的临界桩距。

如日本铁道总合技术研究所(2000),铁道构造物等设计标准、同解说(基础结构物、抗土压结构物)(简称JNR,2000)中规定,考虑群桩效应,群桩之水平地基反力系数需进行折减。

《港口工程桩基完善》JTS167-4-2021中对按群桩设计的全直径桩基,在而非往复水平力作用下,可按水平地基反力系数折减后的单桩设计,其折减系数按下表取值。

kN为采用NL法的单桩水平地基反力系数,m为采用m法的单桩水平地基比率反力系数随深度线性增加的比例系数。

其单桩最小间距有关规定为6D~8D。

《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考虑在水平外力作用平面内有数排桩时,前后排桩将产生相互遮挡作用,各桩间的受力将会产生影响,因而更进一步提出了各桩间的相互影响k,即通过对桩计算宽度的修正来进一步考虑桩间相互影响系数,并新规定对单排桩或L1(平行于受力方向的桩间净距)<0.6h1(桩的计算埋入深度h1=3(d+1))时,对其计算宽度的折减系数为加拿大方法论工程手册(CanadianGeotechnicalSociety,1978)及AASHTO(1996)公路铁路桥标准规范中均规定,水平力沿桩排列方向,桩中心距为8D时其群桩效应为1.0,即地基土水平反力系数不予折减,而桩中心距为3D时其群桩效应为0.25,即地基土水平反力系数折减为原来的0.25,水平力沿垂直两条道路排列方向时,桩中心距为2.5D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终稿]地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终稿]地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mm 1h1 2m h 2m 221 hh2h2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常数m 表4-6
3. 单桩计算
(1) 确定桩顶荷载:
F G N0 n
H0
H n
M M0 n
N0 H0
M0
x
承台底面
z
(2) 桩的挠曲微分方程
Ed d I4x4zN0d d2x2zpz
N0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P(Z)= kxxb0 =mzxb0。上式变为:
H0
x
t t
Kx=k (b)”k”法
③ “m”法:假定地基系数Kx随深度成正比例地增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 Kx =mz。
H0
x值”法:假定地基系数Kh随着深度成抛物线规律增加,即Kh =cz1/2 ,c 为常数,随土类不同而异。在我国多用于公路交通部门。
t
H0
N0 H0
M0
x
承台底面
EIdd4zx4 5zx0
z
其中: 5 mb1 为桩的水平变1形 /m )系。数(
EI
EIdd4zx4 5zx0 其 中:5 mb1
EI
为桩的 水平变形 1/m系 )数 。(
采用幂级数对上式进行求解,得出桩身z处的内力与位移:
影响因素:与桩周土的性质和外界条件(堆载、降水、浸水等)变化有关 。
(2)负摩阻力强度
(3)下拉荷载计算
n
Fn up lnini i1
2. 群桩负摩阻力计算
群桩中任一基桩的下拉荷载
n
Q
n g
nFn
nup
l ni ni
i1
其中:
n
s ax s ay
d
qn
' n
d

基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及变形分析探讨

基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及变形分析探讨

基桩水平承载力静载试验及变形分析探讨【摘要】在高耸建筑、设备基础或其他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尤为重要,工程设计及验收时需要通过水平静载试验来确定其水平承载力,并分析桩基的受力和变形,本文通过结合珠海市某化工厂反应塔的工程实例详细分析桩身在水平静载的作用下的弯矩、挠度及变形,为该类型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基桩水平承载力;桩身水平变形;基桩水平静载试验0引言基桩承载力分为竖向抗压承载力、竖向抗拔承载力及水平承载力,其中水平承载力受影响因素最多、桩—土受力分析模型尤为复杂。

近年来,工程技术人员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基受力特性进行了大量探索,从中总结出了水平承载桩的作用原理以及其受力特性,为桩基在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获取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P-y 曲线法和弹性地基反力法。

弹性地基反力法是将桩基周边土作为弹性体,通过梁的弯曲理论求出土抗力,假设土抗力仅与深度和桩的挠度有关系。

P-y曲线法考虑了桩基土的非线性和塑性影响,适用于大小位移以及静、动荷载等情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了珠海市某化工厂反应塔的水平静载试验资料,介绍钢筋计测试桩身的弯矩、转角及挠度沿桩身深度分布的方法。

根据测试结果获得桩身弯矩分布,从而确定桩身的挠度和转角的分布。

1、工程概况该工程是约25米高的化学反应塔,考虑到是岩海地区可能遭受台风影响且化学反应塔属于高耸物体、反应塔自身危险性较大,所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约为 16-22 m,直径800,钢筋笼主筋采用Φ25、HRB400的钢材,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初步设计总桩数约620根,在正式施工前制作9根试验桩分别用于抗压、抗拔和水平承载力试验。

工程建设方提供的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内60m的勘探深度内土体是由黏土、粉土和砾土等冲积、沉积形成,详细参数见表1中。

2、试验加载方法试验以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15-60-2008为标准进行测试,最大荷载为 150kN。

4-桩基础(第4节-水平承载力)

4-桩基础(第4节-水平承载力)
如前所述,“m”法的基本假定是认为桩侧土为文克尔 离散线性弹簧,不考虑桩土之间的粘着力和摩阻力,桩作 为弹性构件考虑,当桩受到水平外力作用后,桩土协调变 形,任一深度Z处所产生的桩侧土水平抗力与该点水平位移
xz成正比,即zx=Cxz,且地基系数C随深度成线性增长,
即C=mz。 基于这一基本假定,进行桩的内力与位移的理论公式
1)由于桩的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是非线性的,即m值随荷 载与位移增大而有所减少,因此,m值的确定要与桩的实际荷 载相适应。一般结构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10mm,对位移 敏感的结构及桥梁结构为6mm。位移较大时,应适当降低表列 m值。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 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 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 m值。
①最大弯矩位置的确定zmax Qz=0,即式(5)=0,即: Qz = H0 AH + a M 0BH = 0
aM0 = H0
AH BH
=
CH

H0 = a M0
BH AH
=
DH
CH、DH
az
z = zmax

5

m b1
EI
(二)桩身最大弯矩位置ZMmax和最大弯矩Mmax的确定
②最大弯矩Mmax
• ②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第一直线段 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 ③取水平力-最大弯矩截面钢筋应力 曲线第一突变点对应的荷载。
(四)试验结果分析
• 水平临界荷载 • 水平极限荷载 • 地基系数
• Hu • ①取H0-t-X0曲线出现突变点
的前一级荷载。
• ②水平力-位移梯度曲线第2 直线段的终点所对应的荷载。

[最新]水平承载力与位移,群桩基算

[最新]水平承载力与位移,群桩基算

当各桩的荷载相同、 沉降相等、且桩距 大于3~3.5倍桩径 时,群桩的沉降量 几乎等于单桩的沉 降量。
端承型群桩基础
2.摩擦型群桩基础
摩擦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的作用与孤立单桩 是有显著差别的。作用在摩擦桩上的荷载是通过桩侧 阻力传递的。由于摩擦阻力的扩散作用,群桩中各桩 传递的应力互相重迭,以致桩端平面处的附加应力大 大超过孤立的单桩,且附加应力影响的深度和范围也 比孤立的单桩大得多,群桩的桩数越多,这种影响越 显著。因此摩擦桩中各桩所受荷载与孤立单桩相同时, 群桩的沉降量比单桩要大。如果不允许群桩的沉降量 大于单桩的沉降量,则群桩中的每一根桩的平均承载 力将小于单桩的承载力。这种基桩的承载力和沉降性 状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同样的单桩有明显差别 的现象称为群桩效应。由上述可见,群桩效应主要针 对摩擦桩而言。
桩基,宜考虑桩群、土、承台的相 互作用效应,其复合基桩竖向承载 力设计值为:
R Q Q Q s sk s p pk p c ck c
R sp Quk sp c Qck c
Qck qck Ac n
R—单桩总极限侧阻力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CK—相应于任意一基桩的承台底地基土 的总极限阻力 标准值; qck—承台 底下等于承台半宽的深度(≤5m)范围内地 基的极限阻力标 准值; Ac—承台底地基土的净面积; γs 、γP 、γsP 、γ c —桩侧 阻、桩端阻 、桩侧阻端阻综合抗力及 承 台 底地基土的抗力分项系数,表8-16值; ηs 、η
按加荷方式的不同,试验方法有多循环加卸载法和分 级连续加载法两种,前者用于承受反复作用水平荷载的桩 基,后者用于承受长期水平荷载的桩基。详见《建筑桩基 技术规范》(JGJ94-94)。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一)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一)

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一)对于承受水平荷载显著的建(构)筑物,根据其受荷方式的不同大致方式分为几类:一类是以长期水平荷载为主九种的构筑物,例如挡土墙、拱结构、堆载场地等构筑物桩基受到年力的高度力;另一类是以周期荷载或循环荷载为主的建筑物,例如地震或风产生的建(构)筑物水平力、吊车等产生的制动力、海洋客户端平台工程或岸边工程等波浪产生的水平力。

对于一般建筑物,当水平荷载较大且桩基埋深此时较浅时,人体工学桩基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应成为重点。

本文章主要考虑单桩水平承载力的问题。

单桩在水平荷载下的承载特性是指桩顶在水平荷载下产生水平位移和转角,桩身出现弯曲应力、桩前应力受侧向挤压,产生危急情况桩身结构和地基的破坏情况。

影响单桩水平承载力和位移的因素包括桩身截面抗弯刚度、材料强度、桩侧土质条件、桩身入土深度、桩顶约束条件等。

根据水平力作用下单桩的承载变形性状,可将桩分为刚性桩、半刚性桩、柔性桩。

1.1.1水平受荷单桩的破坏机理研究单桩在低水平荷载区域时基本表现为由线性到非线性区段的过渡过程,在达到极限荷载后,即使不继续增加主梁,水平位移也会急剧增加,会出现水平荷载下降经常出现的特征,即到达了极限状态。

这种单桩水平承载的非线性物理性质是随着水平位移化学成分的增大,不仅会和桩周边地基的非线性特性一起从地表面延伸到地基深部产生渐进性破坏,还会相继出现处于稳定性状态桩体向出现塑性铰转化的情况,见图1.1.1-1。

图1.1.1-1单桩桩顶水平荷载-水平位移关系(引自《大韩民国建筑基础结构设计建筑指南》)在桩身结构出现破坏到形成极限状态时,此种破坏情况一般包含条件两种情况:①地基土在桩长范围内产生破坏的情况;②桩头固定时,桩顶和桩身地下部分形成两个塑性铰(桩头自由而地下部分为铰)的状态,并且这两个断面间的地基土也有发生破坏的情况。

总的说来,单桩水平承载力主要是由桩身抗弯能力和桩侧土强度(稳定性)控制。

对于低配筋率灌注桩,通常是由桩身先出现裂缝,随后断裂破坏;此时,单桩水平气压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

桩基础 桩的水平承载力

桩基础 桩的水平承载力

0 M0 Q0 mZ x 0 A1 B1 C1 D 1 (5) 2 3 EI EI
A1、B1……C4、D4——16个无量纲系数,根据不同的无量纲 深度可将其制成表格供查用(参见《公桥基规》)。
根据土抗力的基本假定
力的计算公式:

zx
zx
1
m或m0(MN/m4) 3~5
2 3
4 5 6
软塑粘性土1>IL>0.5、粉砂 硬塑粘性土0.5>IL>0、细砂、中砂
坚硬、半坚硬粘性土IL<0、粗砂 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 密实粗砂夹卵石,密实漂卵石
5~10 10~20
20~30 30~80 80~120
14
关于“m”值 的说明 1)由于桩的水平荷载与位移关系是非线性的,即m值随荷 载与位移增大而有所减少,因此,m值的确定要与桩的实际荷 载相适应。一般结构在地面处最大位移不超过10mm,对位移 敏感的结构及桥梁结构为6mm。位移较大时,应适当降低表列 m值。 2)当基础侧面为数种不同土层时,将地面或局部冲刷线 以下hm深度内各土层的mi,根据换算前后地基系数图形面积在 深度hm内相等的原则,换算为一个当量m值,作为整个深度的 m值。 3)桩底面地基土竖向地基系数Co为: C0=m0h
C值随深度的分布规律:地基系数C值不仅与土的类 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深度而变化。由于实测的客 观条件和分析方法不尽相同等原因,所采用的C值随深度 的分布规律也各有不同。常用的几种地基系数分布规律 如下所示 。
11
地基系数变化规律
12
相应的基桩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为: 1)“m”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线性增长,即C=mZ,如上图a)所示。 m称为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kN/m4)。 2)“K”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折线变化即在桩身第一挠曲变形零点 (上图b)所示深度t处)以上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凹形抛物线 增加;该点以下,地基系数C=K(kN/m3)为常数。 3)“c”法: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抛物线增加,即C=cZ0.5,当无量纲入 土深度达4后为常数,如上图c)所示。c为地基系数的比例系 数(kN/m3.5)。 4)“常数”法,又称“张有龄法”: 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为均匀分布,不随深度而变化,即C=K0 (kN/m3)为常数,如上图d)所示。

8.5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8.5水平承载力与位移
H0 t x t
Kx=k
(b)"k"法
③ "m"法:假定地基系数Kx随深度成正比例地增 m 法 假定地基系数K 目前我国应用较多, =mz. 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 Kx =mz.
H0 t x
Kx=mz
(c)"m"法
假定地基系数K ④ "c值"法:假定地基系数Kh随着深度成抛物线规 c 为常数,随土类不同而异. 律增加, 律增加,即Kh =cz1/2 ,c为常数,随土类不同而异. 在我国多用于公路交通部门. 在我国多用于公路交通部门.
(2)钢筋混凝土桩的抗弯刚度EI=0.85EcI0 钢筋混凝土桩的抗弯刚度EI=0.85E (3)抗力系数Kh =mz,式中的m值,宜采用试 抗力系数K =mz,式中的m 验值,无试验资料时,参考表8.12 8.12. 验值,无试验资料时,参考表8.12.桩侧为 多层土时, =2(d+1)范围内 范围内m 多层土时,按hm=2(d+1)范围内m值得加权平均 例如:两层土时: 值.例如:两层土时:
式中: 桩身抗弯刚度, 式中:EI—桩身抗弯刚度,对于混凝土桩, 桩身抗弯刚度 对于混凝土桩, EI=0.85EcI0.
χ 0a—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桩顶允许水平位移 ν x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按表 取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 桩顶水平位移系数 按表4-8取
值.
水平受荷桩的计算( 8.5.3 水平受荷桩的计算(内力及位 移) 1.基本假定 1.基本假定 线弹性地基反力分析法: 线弹性地基反力分析法:σx=Kxx Kx—地基水平抗力系数, 地基水平抗力系数, 地基水平抗力系数 根据K 的假定不同, 根据Kx 的假定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方法: 方法:

水平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水平荷载下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用测斜仪量测每级荷载作用下单桩的每根测斜管的 不同深度水平变位情况。利用桩顶实测水平位移值,可 推出单桩在各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任意深度位移变形。
图3.5 Pb-12试桩测斜水平变位图 图3.6 Pb-11试桩测斜水平变位图
三、单桩、群桩水平受力特性试验数据分析
钢筋计测试数据分析
图3.9 Pb-12试桩桩身插值处理后弯矩图 图3.10 Pb-12试桩桩侧土抗力图
谢谢!
1)5m根式基础压入根键前水平载荷试验
5m根式基础H-m 曲线
5m根式基础Y-m曲线
5m根式基础H-α曲线
5m根式基础Y-α曲线
8m根式基础H-m 曲线
8m根式基础Y-m曲线
1)5m根式基础压入根键前水平载荷试验
离作用点距离L(m
0 -1 1 3 5 7 9 11
水平位移Y(mm)
20
40
60
试桩比例系数m和水平变形系数α
荷载H(kN)
位移Y(mm) M(MN/m4)
α(m-1)
100
0.80
19.18
0.37
200
1.79
15.91
0.35
300
3.27
11.45
0.33
400
7.27
4.88
0.28
500
12.93
2.71
0.25
图3.3 Pb-12试桩静载试验H-M曲线
600
19.23
金马河鲤鱼沱大桥分别对单桩及二桩承台进行水平静载试验。
试验分别给出水平临界荷载、水平极限荷载,计算出土比例 系数m、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并分析这两个系数与水平荷载、 位移之间的关系。
(1) S2试桩的水平临界荷载与水平极限荷载均比S1试桩要大,桩 后注浆可以有效提高其水平承载力。本试验S2试桩压浆量为2t,其 水平临界荷载与水平极限荷载分别较未压浆的S1试桩提高了25%和 14.3%。

【桩基础】受水平荷载作用桩的承载力与变形

【桩基础】受水平荷载作用桩的承载力与变形
第四章 受水平荷载作用桩的承载力与变形
承受水平力的桩称为水平受荷桩或抗水平力桩。水平受荷桩在城市的高层建筑、输电 线路、发射塔等高耸建筑、港口码头工程、桥梁工程、滑坡抗滑桩工程、抗震工程等工程 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了解水平受荷桩的受力性状对桩基抗水平力的设计十分 重要。
第一节 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的受力性状
由图 4-2一5 可以发现,随着桩径的增加,群桩的位移显著地下降,桩径越大,群桩的 水平位移越小。当桩径大于1. 5m 时,群桩的水平位移下降幅度有所减小,因此增加桩径 是减少群桩水平位移的有效方法。
由图 4-2-6 可以发现,尽管随着桩径的增大,位移场的群桩效应系数缓慢增加,但是 总体上,桩径增长时位移场群桩效应几乎不变,因此桩径的增大对群桩效应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汁,在抗水平力群桩设汁中,可以不计桩径变化对位移场的影响。
i
(a)
(b)
图 4-1-2 桩顶自由时的桩身变形和位移
(α)
图 4-1-3 桩顶嵌周时的桩身变形和位移
2. 桩径较小、桩的人土深度较大、地基较密实时『桩的抗弯刚度与地基刚度相比, 一般柔性较大,桩的相对刚度较小,桩扰如竖放在地基中的弹性地基梁一样工作。在水平
第二节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性状
157
移对应的水平荷载作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但应满足有关规范抗裂设计的要求。
第二节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性状
一、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性状
对于抗水平力群桩基础,其群桩效应受到桩距、桩数、桩长、桩径等参数的影响。张 忠苗题组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了如下一些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的受力性状规律。
(一)桩长对群桩位移场的影响
荷载及两侧士压力的作用下,桩的变形呈波状曲线,并沿着桩长向深处逐渐消失(图← 12h); 若桩顶嵌固,位移情况与桩顶自由时类似,但桩顶端部轴线保持竖直,桩与承台也 呈刚性平移(图 4-}-3的。此时将桩视为弹性桩,其水平承载力由桩身材料的抗弯强度和 侧向土抗力所控制。根据桩底边界条件的不同,弹性桩又有中长桩和长桩之分。中长桩的 计算与桩底的支承情况有密切关系;长桩有足够的人士深度,桩底均按固定端考虑,其计 算与桩底的支承情况无关。

桩基础桩的水平承载力资料

桩基础桩的水平承载力资料
9
桩身内力与位移计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弹性地基梁法。
弹性地基梁法:
将桩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按文克尔假定(梁 身任一点的土抗力和该点的位移成正比)的解法。
基本概念明确,方法较简单,所得结果一般较 安全。弹性地基梁的弹性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方 法可用数值解法、差分法及有限元法。
假定土的横向土抗力符合 文克尔假定,即
7
三、水平受荷的理论分析
根据某些假定建立的理论(如弹性地基梁理 论),计算桩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 与位移及桩对土的作用力,验算桩身材料和 桩侧土的强度与稳定、以及桩顶或墩台顶位 移,从而可评定桩的横向承载力容许值
8
1、基本概念
(一)土的弹性抗力及其分布规律
1.土的弹性抗力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和力矩)
假定地基系数C随深度呈抛物线增加,即C=cZ0.5,当无量纲入
土深度达4后为常数,如上图c)所示。c为地基系数的比例系 数(kN/m3.5)。 4)“常数”法,又称“张有龄法”: 假定地基系数C沿深度为均匀分布,不随深度而变化,即C=K0 (kN/m3)为常数,如上图d)所示。
13
上述四种方法各自假定的地基系数随深度分布规律不同, 其计算结果有所差异。本节介绍目前应用较广并列入《公 桥基规》中的“m”法。按“m”法计算时,地基系数的比例 系数m值可根据试验实测决定,无实测数据时可参考下表中 的数值选用;
非岩石类土的比例系数m值
序号 1 2 3 4 5 6
土的分类
流塑粘性土IL>1、淤泥 软塑粘性土1>IL>0.5、粉砂 硬塑粘性土0.5>IL>0、细砂、中砂 坚硬、半坚硬粘性土IL<0、粗砂 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 密实粗砂夹卵石,密实漂卵石

验算桩基水平承载力

验算桩基水平承载力

水平位移允许值10m m 0=a χ,桩的换算深度0.4≥h α,桩与承台连接按铰接1) 计算桩水平变形系数α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8.0MN/4m5/EI mb =α (5.7.5)b o =0.9(1.5x0.4+0.5)= 0.99m E=3.8x107KN/m2 I=3.14X(0.44-0.214)/64=1.16x10-3m 4得 α=0.712)计算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 ha取V x =2.441R ha =0.75α3EI a 0χ/V x (5.7.2-2)=0.75X0.713X3.8x107x1.16x10-3x0.01/2.441=48.5 KN3)结果验算查电算信息风荷载作用下基底剪力为Vx=677kn,Vy=2424kn,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为Vx=5853kn,Vy=5868kn.故由地震下控制。

会见楼工程桩总桩数为262根。

则作用于基桩顶处的水平力H ik 为5868/262=22kn< R ha .满足要求(还未考虑土对筏板的有利抗侧力).水平位移允许值10m m 0=a χ,桩的换算深度0.4≥h α,桩与承台连接按铰接2) 计算桩水平变形系数α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8.0MN/4m5/EI mb =α (5.7.5)b o =0.9(1.5x0.4+0.5)= 0.99m E=3.8x107KN/m2 I=3.14X(0.44-0.214)/64=1.16x10-3m 4得 α=0.712)计算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 ha取V x =2.441R ha =0.75α3EI a 0χ/V x (5.7.2-2)=0.75X0.713X3.8x107x1.16x10-3x0.01/2.441=48.5 KN3)结果验算查电算信息风荷载作用下基底剪力为Vx=708kn,Vy=2606kn,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为Vx=5884kn,Vy=5939kn.故由地震下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粘性土中的短桩:
桩土变形特征系数:
其中:
1)、桩顶自由的短桩( L 1.5)
桩身最大弯矩点深度:
Lmax 1.5d L1
2)、桩顶嵌固的短桩
1.5d
Hu 9Cu d
(a)桩的变位(b)反力分布(c)弯矩 桩顶嵌固短桩
3.3.2砂土中的短桩( L 1.5 ) 最大水平力:
Hu 9Cud 2 [
桩土特征系数的特征值为: 5 md
EI
3.4线弹性地基反力法计算弹性长桩
▪ 3.4.1桩的挠曲微分方程
桩基础在荷载(包括轴向荷载、横轴向荷载 和力矩)作用下产生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 土体,桩侧土必然对桩产生一横向土抗力 ,它起 抵抗外力和稳定桩基础的作用,土的这种作用力 称为土的弹性抗力:
K b ' 1 b ' L1 0.6 h1
相互影响系数计算
计算宽度换算
基础形状 名 称 符号
形状换 算系数 Kf
受力换 算系数
K0
1.0
0.9 1 0.1 d
0.9
B
1 1 b
1 1 d
1 1 B
1 1 d
以上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理论和实践 的根据也是不够的,因此国内有些规范建议 简化计算。
d 2M dz 2
p(z, y) q(z)
M
EI
d2y dz 2
d4y EI dz4 p(z, y) q(z)
EI
d4y dz 4
p(z,
y)
0
3.4.2地基水平反力系数k的获得
地基土水平反力系数一般通过桩的横向荷载 试验确定。在无条件进行试验情况下,可以运用 有关经验成果。
根据桩径大于30cm桩的横向荷载试验的 曲 线取 对应的H0反算出K值,并与地面以下 深度范 围的标贯平均值N值和土的单轴抗压强度qu进行
➢弹性长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同半刚性桩 类似。桩身发生挠曲变形,随着水平荷载的增 大,桩周土的屈服区逐步向下扩展,桩身最大 弯矩截面也因上部土抗力减小而向下部转移, 一般柔性桩出现两个以上位移零点和弯矩零点。
3.2刚性短桩和弹性长桩的判别 3.2.1 桩土特征系数:
T 5 EI Kbp
K为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的增长系数KN/m3/m; bp 为桩的计算宽度m; EI 桩材弹性模量(KN/m2)和截面惯性矩(m4)。
➢半刚性桩的桩、土相对刚度较低。在水平荷载作用 下桩身发生挠曲变形,一般半刚性桩的桩身位移曲 线出现一个位移零点.桩的下段可视为嵌固于土中
而不能转动,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桩周土的 屈服区逐步向下扩展,桩身最大弯矩截面也因 上部土抗力减小而向下部转移,若桩身抗弯刚 度较低,破坏由桩身断裂引起;若桩身强度很 高,破坏由桩侧土塑性挤出、桩的水平位移过 大引起。
砂土中桩顶嵌固短桩 (a)桩的变位(b)反力分布(c)弯矩 最大弯矩发生在桩顶:
Mu Mmax Cp dL3
3.3.3 桩的位移
极限平衡法求解刚性短桩的横向极限承载力、 最大弯矩时,没有考虑地基的变形。
一般情抗下,假定粘性土中水平反力系数为 常数(矩形),砂土中的桩水平反力系数随深度 线性增加(三角形)。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p K (h) y
常用的地基水平反力系数分布图式可统一 表达为:
P(z, y) kh(z) y d kh zn y d
1)、张有龄法:
n 0, kh (z) kh z0 const k
2)、m法:三角形:
n 1, kh (z) kh z mz
3)、C法 n 0.5,
z
I. 灌注桩的低配筋率0.3%-06%,桩身抗弯强度较 低;
II. 土体的体积压缩,桩侧土很难形成连续的滑动面;
III. 随着桩侧上部土层的屈服,其土反力沿深度的发 生重分布,即上部荷载维持常量,下部荷载逐渐 增大,桩身内力分配也随之向下转移。
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 按下列公式估算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 灌注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水平承载桩的工作性能是由桩-土相互作用的 问题,都是利用桩周土的抗力来承担水平荷载,桩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促使桩周土发生相应 的变形而产生抗力,这一抗力阻止了桩变形的进一 步发展。
在水平荷载下,按照桩土相对刚度的不同 而分为刚性桩、半刚性桩和柔性桩。
➢当桩很短或桩周土软弱时,桩土的相对刚度很大, 属刚性桩。刚性桩的破坏一般只发生于桩周土中, 桩体本身不发生破坏。由于刚性桩的桩身不发生挠 曲变形且桩的下段得不到充分的嵌制,因而桩顶自 由的刚性桩发生绕靠近桩端的一点作全桩长的刚体 转动,而桩顶嵌固的刚性桩则发生平移,当桩头嵌 固于承台时,因不能产生转动而发生平移,由平移 获得抗力。
考虑地震作用且 sa / d 6时:
其中:
h jr l
i
sa d
0.015n2 0.45
0.1n1 0.1n2 1.9
xoa
hha
3
vx EI
l
m xoa 2 n1
BC hc2 n2 Rha
▪ 其他情况:
h ir l b
b
u pc n1 n2 Rh
BC BC 1m
PC c fak A nAps
(2)嵌固影响:基本上,群桩的嵌固效应导致群 桩承载力提高。
(3)水平力在桩群中分配的不均匀性,逐排迭减。 (4)承台底部摩阻影响。
3.5.3单排桩的概念与力的分配
1)概念 是指与水平外力H作用面相垂直的平面上,
仅有一根或一排桩的桩基础。
2)力的分配
单桩、单排桩及多排桩
单排桩的计算
3.5.4多排桩概念基力的分配
粘性土中刚性短桩的地面处位移
桩顶
L
地面处位移
自由
1.5
4H (11.5 L0 )
kdL
L
嵌固
0.5
H kdL
(L0
0)
桩土变形特征系数:
4 Kd
4EI
K const
砂土中刚性短桩的地面处位移
桩顶
L
地面处位移
自由
2.0
18H mdL2
(1
4 3
L0 L
)
嵌固
2.0
2H mdL2 (L0 0)
Lmax
1.5d
L1
1.5d
Hu 9Cu d
2)、桩顶嵌固的短桩( L 0.5 )
桩顶嵌固短桩
M max
L Hu ( 2
3 4
d)
4.5Cu
d
3[(
L d
)2
2.25]
3.3.2砂土中的短桩
地面以下深度z处的 土反力为:
p 3cp z
cp
1 sin 1 sin
tg 2 (45o
4( L0 )2 2( L)2 4 L0 L 6 L0 4.5 (2 L0 L 1.5)]
d d dd d
dd
桩身最大弯矩值:
M max
Hu (L0
1.5d
L1 )
1 2
9Cu d
L12
Hu
(L0
1.5d
Hu 18Cu d
2
)
桩身最大弯矩点深度:
Hu (L0 1.5d 0.5L1)
0.970
3.0
0.967
1.028
2.8
0.990
1.055
2.6
1.018
1.097
2.4Βιβλιοθήκη 1.0451.095
3.5.2群桩基础
群桩基础(不含水平力垂直于单排桩基纵向 轴线和力矩较大的情况)的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 值应考虑由承台、桩群、土相互作用产生的群桩 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Rh h Rha
100~ 1.5~3

300
水平荷载下群桩效应
(1)桩的相互影响:通过土介质传递的桩与桩的 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桩侧土水平反力系数的较低。 桩距越小,桩数越多,相互影响越显著。
沿荷载方向大于8d,垂直荷载方向大于2.5d情况下, 不予折减。日本公路桥规规范规定:
k 1 0.2(2.5 sa / d )
3 可塑(0.25< IL ≤0.75)状黏 6.0~10
10
14~35 3~6
性土、湿陷性黄土;
e=0.75~0.9粉土;中密填
土;密实细砂;
4 硬塑(0< IL ≤0.25)、坚硬( 10~20
10
35~100 2~5
IL≤0)状黏性土、湿陷性黄
土;e<0.75粉土;中密的
中粗砂;密实老填土
5 中密、密实砂砾、碎石类
3.3 刚性短桩的极限平衡分析
对水平承载桩的分析计算方法主要有: 地基反力系数法、弹性理论法、有限元法和 极限平衡法,目前我国常用地基反力系数方 法。对于刚性短桩,有两种计算方法:极限 平衡法,又称极限地基反力法;地基反力系 数法。
3.3.1粘性土中的短桩
(a)桩的变位(b)反力分布(c)计算土反力简化(d)弯矩 粘性土中的短桩
A. 圆形桩:当d≤1m时,b1=0.9(1.5d+0.5); 当d>1m时,b1=0.9(d+1)。方形桩:当 边宽b≤1m时,b1=1.5b+0.5;当边宽>1m 时,b1=b+1。
B. 而国外有些规范更为简单:柱桩及桩身尺 寸直径0.8m以下的灌注桩,b1=d+1(m); 其余类型及截面尺寸的桩,b1=1.5d+0.5 (m)。
3.2.2 桩的换算长度:
h L L 其中:L为桩的入土深度。 T
桩顶自由时的桩体分类
桩分类 计算方
法 刚性桩
半刚性 桩
柔性桩
桩顶自由 Broms法 “m”法
h 1.5 h 2.5 1.5 h 2.5 2.5 h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