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循环与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循环与处理技术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发展对于人们的饮食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循环和处理技术问题也不可忽视。
合理的水体循环和处理技术对于保证水质的清洁和养殖环境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循环与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体循环技术水体循环技术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处理使其能够达到适宜的养殖环境要求。
水体循环技术主要包括水体过滤和氧气增氧两个方面。
首先是水体过滤,水体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提高水质清洁度。
常见的水体过滤方法包括颗粒过滤和生物过滤。
颗粒过滤适用于去除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如鱼粪、浮游生物等。
生物过滤则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去除水中的有机废物,其主要优点是能够降解有机物,并且能够提供适宜的生物环境。
其次是氧气增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对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非常重要。
氧气增氧技术可以通过提供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来改善水质,增加养殖水生物的生存能力。
常见的氧气增氧技术包括曝气法和超声波增氧法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养殖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二、水体处理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保证废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水体处理技术主要有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三种方式。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吸附等。
沉淀是利用重力将悬浮物沉淀到废水底部,过滤则是通过过滤材料将悬浮物截留下来,吸附是利用吸附材料将污染物吸附在其表面。
生物处理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常用的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活性污泥法通过悬浮生物群落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滤池法则通过废水流经生物滤料材料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去除。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沉淀或沉淀效果更好。
最伟大的创举-中国水产养殖新技术——循环水养殖模式
中国水产养殖新技术——循环水养殖模式由于河流、湖泊和近岸海域污染,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难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机化合物(简称环境激素),虽然浓度低(多在μg/L水平),对育苗毒害很大。
特别是针对育苗产业,由于种苗对环境毒素特别敏感,环境激素危害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技术瓶颈,目前沿海对虾育苗成活率还不到10%,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激素。
传统的流水养殖模式对水源依赖十分严重,一旦水源污染,养殖就面临巨大风险。
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使养殖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又回到养殖水池中,循环使用。
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减少养殖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对水池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设施渔业水处理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阶段,没有高效生化处理设施,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更加缺乏对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丁小分子有毒化合物解毒处理措施,这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泥循环水处理工艺: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采用AFF-引气气浮-MBFB-紫外消毒工艺,其中AFF直接滤除原水中直径大于5微米的悬浮物;MBFB也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其生化处理效率是普通生物过滤的20倍,能有效除去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
淡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和海水大同小异,只是没有气浮工段。
该工艺使用于精养模式水产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育苗和大规模塘鱼暂养等领域。
详情请咨询广州市涛鑫环境有限公司林女士:-609。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省地、省水、高产的生产工具。
其主要效益体现在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养殖密度,减低受到外界影响感染病害的机率。
与传统室外养殖法相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生产1公斤鱼可节省约 30吨的水量,且养殖密度提升 35~ 50倍。
本文以一种典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1 水处理工艺流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处理、消毒杀菌、增氧等几部分组成。
图 1就是这一典型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本系统中水处理有两个循环,第一主循环是通过集水管将鱼池中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等沉淀到池底的污物连同废水一起送出,经过机械式过滤,初步去除较大的悬浮固体物后,进入生物过滤系统(包括浸没式生物滤池和滴滤池)进行硝化经过紫外线杀菌再流入溶氧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后返回鱼池供生物使用;第二是有部分的废水进入脱氮槽,进行反硝化反应,以降低废水中的硝酸氮的含量,处理后的水回到水处理系统中。
2 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物。
水中细小的悬浮固体物会阻塞鱼鳃妨碍鱼的呼吸;;悬浮固体物腐败会消耗溶解氧,并产生氨氮;悬浮固体物还会堵塞生物滤床,影响生物处理的效果。
目前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常见的物理过滤方式有沙滤系统、网袋式过滤系统、转鼓式过滤系统等。
( 1)沙滤系统沙滤系统是将养殖水通过由沙粒所构成的滤床,以滤除水中的鱼粪、残饵等沉降性固体物。
过滤机理包含沙粒对固体物之筛除、拦阻,污染颗粒之相互吸附、碰撞,大型固体物之重力沉淀等。
在沙滤系统中,水的特性及砂粒粒径大小是影响过滤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型式有沙滤罐、虹吸滤池等。
(2)网袋式过滤系统利用水泵将污染物抽入过滤袋中(图2),网袋使用越久,过滤效果越佳,但过滤所需要的阻力越大,所以当污染物质贮存至一定量时,要使用手动或时间控制器使机械产生反冲洗作用,将污染物排除。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
水产养殖的节水与水质保护技术水产养殖业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海产品。
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节水和水质保护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节水和水质保护技术。
一、节水技术1. 水循环利用技术水循环利用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它通过收集和处理废水,将其重新利用于养殖活动中。
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可以被再次利用,以减少对清洁水源的需求。
常见的水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废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和利用灌溉系统灌溉周围的植物。
2. 优化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也是一种节水的方式。
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减少池塘或池水的使用量,减轻排水压力,降低废水的排放量。
养殖密度的调整需要考虑鱼类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并确保鱼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3. 喷洒系统的优化喷洒式养殖系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养殖方式,但它也消耗大量的水。
优化喷洒系统的设计可以减少水的浪费。
例如,合理设置喷洒喷头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水雾充分覆盖养殖区域,同时尽量减少水的流失。
此外,使用高效的喷洒设备,如微喷头,也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
二、水质保护技术1. 水质监测与调控水质监测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
根据不同种类的养殖物种,合理调控水质指标,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2. 生物滤池的应用生物滤池是一种常用的水质保护技术,它通过利用生物和化学反应降解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
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将养殖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硝酸盐。
在养殖系统中合理设置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地净化水体,并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
3. 光合细菌的应用光合细菌是一种新型的水质保护技术。
通过添加光合细菌,可以提高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
光合细菌还可以分解废鱼饲料和鱼粪等有机物,减少废物对水质的污染。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
具体的水产生态养殖新技术包括:
1. 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水质处理、水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养殖池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提高养殖环境的净化效果。
2. 灌流水养殖技术:利用地下水或河流水进行养殖,通过土壤过滤和自然补给,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
3. 水质调控技术:运用水生植物进行养殖水体的净化处理,如利用藻类、悬浮植物等,吸收废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质量。
4. 光合生态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养殖系统中的光、热、氧气等环境因素,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水产生长速度,增加养殖产出。
5. 多层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在现有水域上架设多层平台,增加光照面积,提高养殖密度和光合作用效率,同时减少底泥积累、水体污染等问题。
6. 智能养殖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养殖水体质量、水温、养殖密度等进行监测和调控,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过程的优化,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助于健康的养殖水体维持。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基本原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将水体经过一系列处理设施后再次回归养殖用途的循环利用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将饲料残渣、废气、废水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地处理,使得养殖水体得以循环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具体措施1. 喂食管理:合理调整饲料种类、比例和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和喂食残渣积累,以减少养殖水体中的废物。
2. 水质监测与处理:通过安装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养殖池塘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如果水质异常,可采取措施如增氧、疏通水道、补充活性菌等进行处理。
3. 池塘设计:在建设池塘时,结合养殖品种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水深、水面面积和形状,以提供充足的生活空间和氧气供应,减少病菌滋生和动物代谢废物的积累。
4. 污水处理设施:在养殖场附近建设生物净化池和湿地,用以处理养殖池塘中的废水。
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并回收部分养分供养殖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水体补充:根据池塘水质监测结果,适时补充新水,保持池塘水体的稳定。
补水要注意水源的选择和水质的清洁,以免引入有害物质。
6. 综合利用: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养殖方式相结合,如河流养殖、土地养殖等,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 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通过水体循环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和河流水资源的需求。
- 减少废物和废水的排放:通过处理废弃物和废水,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 提高养殖效益:适当调整养殖方式和饲料管理,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挑战:- 技术复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需要综合各种设施和措施,要求养殖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种“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一种“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传统的水产养殖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新型的养殖模式——“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顾名思义,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不需要频繁更换水源,通过工程化的循环系统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并且有效利用水资源。
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
要实施“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就需要建设完善的循环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水泵、过滤器、氧气增氧机、生态池等设备。
水泵的作用是将水泵送至过滤器进行过滤,除去杂质和废物,然后再通过氧气增氧机增氧,保持水质清洁。
生态池则可以进一步净化水质,促进藻类和微生物的生长,形成食物链,维持水中生态系统的平衡。
选择适合的养殖对象也是“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关键。
在这种养殖模式下,最适合的对象是对水质要求不高的鱼类,比如鲤鱼、鳗鱼、鳗鲡等。
这些鱼类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低,能适应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环境,并且能够通过生态池中的食物链获得充分的营养,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科学管理也是“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保障。
养殖者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及时清理废物。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保证水质稳定。
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引入一些水产养殖相关的微生物或植物,协助净化水质,形成良性循环。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也是“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特点之一。
在养殖区域周围适当设置植被带,利用植物的吸收作用,帮助净化水质。
可以适当利用光照条件,利用光合作用促进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为养殖鱼类提供食物,形成生态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作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及循环利用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业之一,以其高产量、高经济效益而备受青睐。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却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料、氨氮等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处理和循环利用水产养殖废水显得十分重要。
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方式,这些方式常常通过结合运用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调节水质等方式进行,其中过滤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处理方法,通过将废水过滤掉其中的固体和悬浮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使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自然下沉到底部,进而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水质来改善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化学物质的浓度,使其达到国家标准。
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来除去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式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中和法等。
氧化法主要是利用氧化剂来将有机废物中的有机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常见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硫酸钠等。
还原法则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还原为比较安全的物质,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等。
中和法主要是通过加入酸和碱进行酸碱中和反应,使酸性或碱性水质中的pH值稳定于中性。
生物处理则是通过利用一定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的过程。
生物处理法效果好、成本低且无二次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中。
其中,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是主要的生物处理方式。
厌氧处理主要是在缺氧的环境中,采用一些厌氧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甲烷等沼气。
而好氧处理则是利用耗氧菌等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质。
除了处理废水,还需要对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合理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可以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废水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利用处理后的水作为养殖水源,有效地循环利用这些水资源。
四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详解
四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详解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国内渔业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紧迫,现代渔业发展必须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实现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新型现代水产生态养殖模式。
养鱼:四大家鱼罗非鱼混养比例调整好,每亩多赚6000元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借鉴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
该种养殖模式是在池塘中的固定位置建设一套面积不超过养殖池塘总面积5%的养殖系统,主养鱼类全部圈养于系统内,系统外的池塘面积用于净化水质,以供主养鱼类所需。
养殖系统前端的推水装置可产生由前向后的水流,结合池塘中间建设的两端开放式隔水导流墙,使整个池塘的水体流动起来,达到流水养殖的效果。
主养鱼类产生的残饵、粪便随着系统内水体流动,通过废弃物收集装置,将残饵粪便从系统中移出,转移至池塘之外的沉淀池并循环利用。
此外,池塘其它区域用于套养滤食性鱼类(鲢、鳙、匙吻鲟等),达到增产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符合我国渔业对节水、节能、生态、高效的发展要求,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及渔业增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能够解决国内渔业养殖模式在转型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
技术优势1、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通过气提水装置,在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带动水体循环流动,养殖废弃物随着水流不断沉积在系统末端并及时排出,使养殖水体得到了净化,大大降低了池塘养殖的药物使用率,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在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同时,可将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残饵粪便及时收集并排出,被植物再次利用,实现了池塘的低碳生态养殖。
水产养殖的水循环与水质净化技术
水产养殖的水循环与水质净化技术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之一。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水循环和水质净化技术成为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的水循环与水质净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1. 水产养殖的水循环技术水循环技术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水循环技术包括生态循环养殖、循环水养殖和溶氧循环等。
(1)生态循环养殖生态循环养殖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水循环的养殖方式。
通过建立养殖池塘与周边水域的生态联系,实现水的循环流动。
在养殖过程中,池塘水会经过生物滤池、湿地净化系统等设施,去除废物和有害物质,然后通过生态处理回流到养殖池中。
(2)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将养殖池中的水抽入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然后再将净化后的水回流到养殖池中。
循环水养殖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保持水体的清洁,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
(3)溶氧循环溶氧循环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改善水体环境的一种技术。
通过溶氧机、曝气设备等手段,将含氧量较高的水体进行循环,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提高养殖水体的氧气供应,改善养殖环境。
2. 水质净化技术除了水循环技术,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水质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保证养殖环境的良好。
(1)物理净化物理净化是利用物理方法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常见的物理净化技术包括过滤、沉淀和离心等。
通过过滤设备,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淀和离心通过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是利用化学物质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常用的化学净化方法包括消毒、沉淀剂和絮凝剂等。
高效水产养殖方法利用循环水系统
高效水产养殖方法利用循环水系统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领域,对于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提高养殖效率,保护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高效水产养殖方法,其中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1. 循环水系统的原理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达到提高养殖效率、减少用水量和排放的废水等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水质过滤和净化循环水系统中,首先对养殖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水中颗粒物、有机物、异味等,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
1.2 水质调控和循环利用在循环水系统中,水质调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监测水质参数,如溶解氧、氨氮、pH值等,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节养殖水的环境,保持稳定。
同时,利用循环过滤技术,将废水经过处理后重新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3 技术设备的支持循环水系统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技术设备来实现。
如水泵、过滤器、增氧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帮助实现水质调控和循环利用,提高养殖效果。
2. 循环水系统的应用循环水系统已经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应用场景:2.1 淡水鱼类养殖对于淡水鱼类养殖来说,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降低了用水量和废水的排放,同时能够实现水质的稳定调控,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2.2 海水养殖循环水系统在海水养殖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科学的过滤和净化技术,将海水进行调控和处理,使其适合养殖各类海水生物。
同时,循环利用废水,减少对海洋环境的负担,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3 虾蟹养殖循环水系统在虾蟹养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虾蟹对水质要求较高,通过循环水系统可以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对水的消耗,提高养殖效率。
3. 循环水系统的优势和挑战采用循环水系统的高效水产养殖方法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水产养殖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哪些设施
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都包含哪些设施?工厂化养殖是水产养殖行业的必然趋势,采用循环水进行养殖,养殖密度大、发病率低、不受自然气候条件制约,水产品可以像工业生产工业产品一样实现自动化控制,不懂技术也可以进行水产养殖。
以下水处理设备或自动化系统可根据成本及要求可根据实际视情况选取。
1.养殖池:孵化池、育苗池、养殖池。
2.物理过滤:预排污装置;分流集污装置。
沉淀:沉淀池、斜板沉淀器、竖流沉淀器、旋流沉淀器。
砂滤:砂滤器、砂滤罐、活性砂过滤器。
弧形筛。
微滤机:全塑微滤机、自旋微滤机、智能型微滤机、可调速微滤机、微型微滤机、不锈钢微滤机。
过滤器:带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膜过滤器、压力过滤器。
二氧化碳脱除器:蛋白分离器:外排式蛋白分离器;内排式蛋白分离器;溢流器;溶气释放器。
重金属(铁、锰)去除设备及其活性炭联动工艺去除器:3.生物过滤:移动床生物反应器:滴流式滤器;生物转盘:浸没式滤池;生物旁路反应器;生物絮凝式净化器;一体式物化/ 生化装置。
竹环填料;竹球填料;竹片填料;悬浮填料;滤条填料;多面空心球填料;玻璃环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彗星式纤维滤料;不对称纤维填料。
4.杀菌消毒:臭氧系统。
封闭式紫外线杀菌器:手动清洁紫外线杀菌器、气动清洁紫外线杀菌器、机械清洁紫外线杀菌器、自清洁紫外线杀菌器。
开放式紫外线杀菌器;明渠式紫外线杀菌器。
空气紫外线杀菌器。
5. 增氧、纯氧增氧:低压混氧器;射流混氧器;紊流混氧器;压力增氧;氧气锥;气石;增氧管;氧回收器。
PSA制氧机;液氧;氧源过滤器。
6.温控系统:温度监控;热源:地热;太阳能;电;煤,余热。
换热器,冷暖机,热泵;锅炉。
7.监控系统:PH监控;溶氧监控;水位报警;盐度监控;光照监控。
配电系统。
电脑管理与联网系统。
远程无线控制系统。
视屏监控。
8.投饵系统:自动投饵机自动投饵停饵监测系统。
9.电子测量:自动称重。
自动分拣。
RFID射频识别系统。
自制循环水养鱼的原理
自制循环水养鱼的原理
循环水养鱼是一种科技水产养殖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水系统将水循环使用,从而减少水的用量和污染,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质。
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方式,循环水养殖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包括更为环保、节水、高效和稳定等。
循环水养鱼的基本原理是使用生化过滤系统将废水经过多次过滤、氧化和降解,从而将污染物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无害物质,同时提高废水中的氧气含量。
这个过程中,水经过植物生长池、生化滤池等不同的部分,不断进行着物质的转化和调节。
在最后一段,水会经过消毒处理,以防病害的产生,然后重新泵回养殖池中,形成循环往复的过程。
具体来说,循环水养鱼系统包括养殖池、水流调节装置、生物过滤器、植物生长池、杀菌器等组成部分。
其中,养殖池是养鱼的主要场所,水流调节装置是将水循环进行的关键部分,生物过滤器是将废水进行生化降解的重要设施,植物生长池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杀菌器则用于消毒处理,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
在循环水养鱼中,养殖池的水数量相对较少,而循环使用次数很多,因此需要保证水的质量。
这就要求在循环过程中,需要对水的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以保证水质的稳定和水中氧气的充足。
同时,在循环过程中还需控制光照、温度、氧气含量和水流速度等因素,以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总之,循环水养鱼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循环水系统将废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和调节,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提高氧气含量,从而减少水的用量和污染,实现环保、节水、高效稳定的养殖目标。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利用技术水产养殖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其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水体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及其应用,以期提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体循环利用技术的概念水体循环利用技术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废水处理后再利用,以达到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的目的。
它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水体循环利用技术的原理水体循环利用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1. 废水收集和储存: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养殖池塘中的水和饲料残渣等,首先需要通过合适的设备进行收集和储存。
这样可以防止废水外溢,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水处理:收集和储存后的废水经过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化学沉淀、氧化等。
3. 循环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可以再次用于水产养殖系统中,如用于冲洗设备、养殖池的补水、饲料的湿润等。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还可以利用废水中的养分,提高养殖效益。
三、水体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水体循环利用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养殖鱼类为例介绍其具体应用情况:1. 鱼塘水体循环利用:养殖鱼类的水体循环利用主要包括饲养过程中的废水处理和再利用。
通过设立生物滤池、曝气设备等设备,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将处理后的水体再投入鱼塘中,提供鱼类生长所需的水环境。
2. 饲料残渣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摄取饲料后会产生大量排泄物和饲料残渣,这些废物若对水环境进行处理后可回收再利用。
常见的方法有浮游植物处理、蚯蚓处理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还可以将其中的养分回收,用于饲料生产等。
3. 水体循环利用设备的应用:为了实现水体循环利用,水产养殖业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的设备,如生物滤池、曝气设备、饲料残渣处理装置等。
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
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而水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循环利用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使水得以循环利用。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的核心是废水处理。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通过合理的废水处理工艺,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安全。
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手段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生物处理则利用微生物的活性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化学处理则是运用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或沉淀掉。
通过废水处理后的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的方式可以是将处理后的水直接回流到养殖池中,也可以利用处理后的水进行灌溉、景观水利用等。
这样不仅减少了对自然水源的需求,还能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养殖废物包括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粪便等有机物。
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可以将这些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对于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废水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二次污染,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循环利用的水要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质稳定和安全。
此外,要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实现养殖废物的最大化利用。
池塘养殖水循环利用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废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从而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使养殖业更加环保、高效。
农业农村部2023年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九大模式”
(一)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根据鱼、虾、蟹池塘养殖特点,在池塘内通过功能区构建、多营养级营造、智能机械配置等进行水质调控、底质调控和精准管控,实现高效集约养殖;在养殖区利用排水渠、闲置塘、水田等构建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复合人工湿地和渔农综合种养系统等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
(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在室内建设养殖设施,通过对养殖水进行物理过滤、生物净化、杀菌消毒、脱气增氧等一系列处理后,使全部或部分养殖水得以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
由于养殖过程全程受控,因而具有节水、节地、节约控温能耗、养殖生物生长速度快等显著优势。
(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利用稻田为基础条件,通过渔艺、农艺的融合,对其进行适度整理,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适度开展水产养殖,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已有稻虾、稻蟹、稻鱼、稻鳅、稻鳖等多种技术模式。
(四)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模式。
将网箱养殖系统安放在离岸相对较深的水域,开展集约化养殖。
目前市场推广的新型深水抗风浪养殖网箱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浪、抗海流的能力。
(五)大水面生态增养殖技术模式。
根据湖泊水库等淡水水体生态容纳量,以“人放天养”为主要方式开展的水产增养殖。
目前有水质保护型、资源养护型、生态修复型等增殖以及生态环保型网箱养殖等多种技术模式。
(六)盐碱水绿色养殖技术模式。
在盐碱地集中区域挖池塘蓄水,在池塘养殖水生动植物。
同时,筑台田改盐碱,辅助修建排、灌、引工程,在台田种植耐盐碱经济农作物,通过抬田降水,有效解决次生盐碱化问题。
(七)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技术模式。
在同一养殖区域内合理搭配不同营养层级、养殖生态位互补的动植物,实现水质调控、营养物质循环利用、生态防病及质量安全控制,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养殖废物排放。
包括以主养杂食性鱼类、混养肉食性及滤食性鱼类的淡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以及由投饵类动物、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和沉积食性动物等组成的海水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方式之一,而水质净化和循环利用技术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技术,并介绍几种有效的应用方法。
一、水质净化技术1. 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生物菌群降解有机废料、调节水质的技术。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滤材,如生物陶瓷、海绵等,为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提供滋生细菌的场所,细菌会降解有机废料并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滤池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
2. 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是一种常见的水质净化方法。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废料、化学物质和异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活性炭过滤器可根据养殖的规模进行设置,以确保养殖废水得到有效的净化。
3.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质中的矿物质和杂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将养殖废水通过离子交换器,矿物质和杂质会被树脂吸附,同时释放出更为纯净的水质。
离子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硬度和重金属物质,改善水质,有利于水产生物的健康生长。
二、水质循环利用技术1. 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是一种将养殖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的技术。
通过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技术,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回收利用。
循环水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2. 水草滤池水草滤池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和养分回收的技术。
通过在养殖区域内设置水草滤池,水生植物可以吸收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同时提供氧气和食物源给养殖生物。
水草滤池能够有效降低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养分浓度,实现水质的自净化和循环利用。
3. 污泥处理技术污泥是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料,若不加以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采用发酵、厌氧消化等技术,可以将污泥进行有效处理。
经处理后的污泥可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设备
西安言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养殖循环水处理设备能有效除去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
该工艺适用于精养模式水产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育苗和大规模塘鱼暂养等领域。
水环境污染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挑战,水质恶化使养殖和育苗成本增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增高、效益下降,产生的药残、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水产品品质和国际贸易;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加剧了我国水环境污染,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原水水质对水产养殖和育苗十分重要,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难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机化合物(简称环境激素),虽然浓度低(多在μg/L水平),对育苗毒害很大。
环境激素通过排污、倾废、渗漏、径流等多种方式进入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潜在威胁日趋严重,特别是针对育苗产业,由于种苗对环境毒素特别敏感,环境激素危害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技术瓶颈,目前沿海对虾育苗成活率还不到10%,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激素。
养鱼先养水,最好的水产养殖方式是实现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发展设施渔业水处理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阶段,没有高效生化处理措施,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更加缺乏对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小分子有毒化合物解毒处理措施,这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司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
设备特点
1、系统成熟稳定,即可单独用于景观水体的净化,又可结合生态净化措施,处理工艺即高效,快捷、确保水质清澈,生态环保,节能降耗,。
2、精滤系统独创的内置自动曝气溶氧装置,渗井精滤装置、生化处理(生物膜)、消毒装置等一系列技术集成于一体,相辅相成,不仅对藻类、SS、TP、TN、悬浮物、固体颗粒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对有机物(CODcr、BODs)和NH3-N 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全面改善水质。
3、系统主体设备为水力自动曝气器和多层复合滤料精滤器,水中溶解氧含量明显提高,浊度0.4~3NTU,透明度可深达2米,水色自然,色度小于15度,确保处理效果。
4、处理效果见效快,水质明显改善。
5、处理费用低,处理成本低于常规处理。
6、处理系统噪音低,震动小,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
7、处理系统多重防溢流设计,确保运行安全。
8、系统集成度高,全自动控制,自动反冲洗,管理维护方便。
9、水处理循环系统全部采用新型U PVC环保材质制作,高强度、无毒、无腐蚀、耐老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出锈水的问题,主体设备寿命使用长达40年。
10、系统不需投加对水体造成化学污染的药剂,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使水体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系统主体设备结构紧凑,占地小、布置灵活、地上地下均可安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