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_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ppt课件
• 将水的CT值定为0, 骨皮质定为1000,空 气定为-1000;其余 介于中间
1、颅骨;2、小脑;3、松果体钙化;4、侧脑室前角;5、额叶;6、颞叶; 7、枕叶;8、丘脑;
16
5
M
5
R
2
I
3 6
4
图
1
像
1 7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看正常解剖--脑脊液和房水是黑的 灰质比白质暗(就像真的)
• USG
–用于囟门未闭的婴幼儿,观察脑内结构; –TCD: 检测颈部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了解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情况。
14
பைடு நூலகம்
Imaging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15
CT 图像
1
5
4 6
8 3
2 7
• CT值--组织对X线的 吸收系数--密度
• 图像上越亮,说明CT 值越高,组织密度越 高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29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1.颅底层面:从前向 后包括额窦与筛 窦、眼眶、蝶鞍、 中颅窝、枕大孔 与后颅窝等颅底 结构。
30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2.蝶鞍层面:此层面 前可见额叶底部、 眼眶顶壁,向后 可见垂体窝、岩 锥,并可见中颅 窝和后颅窝的脑 组织。
31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2 4
3
Front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Caldwell
Townes
3 4 2
1 1
1、椎动脉;2、基底动脉;3、大脑后动脉;4、小脑上动脉
48
Later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1、颅骨;2、小脑;3、松果体钙化;4、侧脑室前角;5、额叶;6、颞叶; 7、枕叶;8、丘脑;
16
5
M
5
R
2
I
3 6
4
图
1
像
1 7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看正常解剖--脑脊液和房水是黑的 灰质比白质暗(就像真的)
• USG
–用于囟门未闭的婴幼儿,观察脑内结构; –TCD: 检测颈部及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了解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情况。
14
பைடு நூலகம்
Imaging features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
15
CT 图像
1
5
4 6
8 3
2 7
• CT值--组织对X线的 吸收系数--密度
• 图像上越亮,说明CT 值越高,组织密度越 高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29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1.颅底层面:从前向 后包括额窦与筛 窦、眼眶、蝶鞍、 中颅窝、枕大孔 与后颅窝等颅底 结构。
30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2.蝶鞍层面:此层面 前可见额叶底部、 眼眶顶壁,向后 可见垂体窝、岩 锥,并可见中颅 窝和后颅窝的脑 组织。
31
中枢神经系统的MR影像解剖
2 4
3
Front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Caldwell
Townes
3 4 2
1 1
1、椎动脉;2、基底动脉;3、大脑后动脉;4、小脑上动脉
48
Lateral view of vertebral injection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演示课件
包括脑挫伤(cerebral contusion )及脑裂伤 (laceration of brain)。病理为脑组织散在出 血灶,脑水肿和脑肿胀,伴有脑膜、脑或血 管撕裂。
发生部位:外力作用处或其对冲部位。
脑挫裂伤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CT 表现
缺血性脑梗塞 (Ischemic infarction)
病灶特点: 1、梗塞区呈楔形或扇形,基底位于颅骨 面。 2、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 3、梗塞区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相一致。
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
1、24小时内:
(1)正常 (2)早期征像如致密动脉症,即受累大动脉内密度
增高,岛带征即岛带灰白质交界模糊,豆状核 灰白质分界不清,受累脑沟变窄。
4、3周-2个月:病灶密度进一步降低,最后 成为等同于脑脊液的囊腔,可有负占位 效应。
缺血性脑梗塞MRI表现
1、早期可显示脑回肿胀,脑沟变窄,T1WI可 显示动脉变窄,流空效应减弱。 2、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与CT类似。 3、慢性期为脑脊液信号。
分类: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室管
膜瘤等
检查方法:CT、MRI检查为主,脑血管造影
辅助。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起源于星形细胞,占胶质瘤的70%。
WHO分四级:
1-2级:低级星形细胞瘤 low-grade astrocytoma 3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4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特点:多平面成像,多参数成像,无骨伪影,
分辨率较高。
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 异物如动脉瘤术后金属夹,金属 假体。
发生部位:外力作用处或其对冲部位。
脑挫裂伤 (cerebral contusion and laceration)
CT 表现
缺血性脑梗塞 (Ischemic infarction)
病灶特点: 1、梗塞区呈楔形或扇形,基底位于颅骨 面。 2、同时累及皮质和髓质。 3、梗塞区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相一致。
缺血性脑梗塞CT表现
1、24小时内:
(1)正常 (2)早期征像如致密动脉症,即受累大动脉内密度
增高,岛带征即岛带灰白质交界模糊,豆状核 灰白质分界不清,受累脑沟变窄。
4、3周-2个月:病灶密度进一步降低,最后 成为等同于脑脊液的囊腔,可有负占位 效应。
缺血性脑梗塞MRI表现
1、早期可显示脑回肿胀,脑沟变窄,T1WI可 显示动脉变窄,流空效应减弱。 2、病灶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长T1,长T2信号),病灶形态与CT类似。 3、慢性期为脑脊液信号。
分类: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室管
膜瘤等
检查方法:CT、MRI检查为主,脑血管造影
辅助。
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起源于星形细胞,占胶质瘤的70%。
WHO分四级:
1-2级:低级星形细胞瘤 low-grade astrocytoma 3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 4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特点:多平面成像,多参数成像,无骨伪影,
分辨率较高。
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体内金属 异物如动脉瘤术后金属夹,金属 假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一PPT课件
.
6
Normal Appearance of Head on Plain Films
.
7
⑤颅底:蝶鞍
.
8
垂体窝形态:圆形、椭圆形、扁平形
.
9
• ⑥颅内非病理性钙化(Non-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
松果体钙化 大脑镰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 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其他
.
10
基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脑小血管壁的玻璃 样
变及纤维样变致微小 动脉形成后破裂
.75Leabharlann 发病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干 (穿通动脉)
.
76
CT表现
.
77
acute stage:hyperdensity
.
78
• 发病后第5天
.
79
subacute stage: isodensity
.
80
chronic stage:hypodensity
.
55
长T2短T1/出血(hematoma)
.
56
• 肿块
.
25 57
基本病变
头颅基本病变的X线平片表现 头颅基本病变的CT与MR表现 脊柱和脊髓基本病变的CT与MR表现
.
58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精品PPT课件
MRI 定位像(topography,scout image)
21
T1WI axial
22
T2WI axial
23
T1WI coronal
T2WI sagital
24
基本病变表现
basic imaging sign
颅骨平片
– 颅骨破坏 – 颅板增厚 – 颅板变薄 – 骨折线
25
depressed skull fracture
占位效应
等密度
isodensity
低密度水肿
Low density
占位效应
混杂密度 mixed density
钙化
calcification
30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mass effect
– Common disease
肿瘤 tumor 出血 bleeding 显著肿胀 edema
–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4
检查方法 Modalities
显示脑实质 Parenchyma
– MRI
是颅脑最好的检查方法 first choice 优点:advantage
– 软组织分辨率最高 – 任意面成像,有利于观察解剖关系 – 检查序列多
17
正常影像解剖
normal imaging anatomy
平片 plain film
18
CT扫描技术及正常影像解剖
technique and normal imaging anatomy
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9~12层 层厚10mm
19
21
T1WI axial
22
T2WI axial
23
T1WI coronal
T2WI sagital
24
基本病变表现
basic imaging sign
颅骨平片
– 颅骨破坏 – 颅板增厚 – 颅板变薄 – 骨折线
25
depressed skull fracture
占位效应
等密度
isodensity
低密度水肿
Low density
占位效应
混杂密度 mixed density
钙化
calcification
30
占位效应space occupying effect, mass effect
– Common disease
肿瘤 tumor 出血 bleeding 显著肿胀 edema
–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CT, Computed Tomography
4
检查方法 Modalities
显示脑实质 Parenchyma
– MRI
是颅脑最好的检查方法 first choice 优点:advantage
– 软组织分辨率最高 – 任意面成像,有利于观察解剖关系 – 检查序列多
17
正常影像解剖
normal imaging anatomy
平片 plain film
18
CT扫描技术及正常影像解剖
technique and normal imaging anatomy
以听眦线为基线向上连续扫描9~12层 层厚10mm
19
最新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学课件ppt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1.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清蛋白。
2. 作为某些物质的载体 如清蛋白能 与多种物质结合(FA、胆红素),而某 些球蛋白具特异地运输某些物质的功能, 运铁蛋白、运皮质醇蛋白。
3. 维持体液pH恒定 血浆蛋白PI一 般都小于7.4是弱酸,一部分的弱酸盐形 式存在,构成缓冲对。
4.免疫功能 血浆中汗多具有免疫功 能的球蛋白,主要由浆细胞合成,电泳时 位于r区带,如IgG、IgA、IgM、IgD、 IgE,此外,还有具有免疫作用的非特异 球蛋白,如补体。
MR Perfusion
T2
MTT
CBF DWI
fMRI
双侧手指运动 的皮层功能区
fMRI
fMRI
MRS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肌酐(Cr) 乳酸(Lac) 胆碱(Cho) 谷氨酸-谷氨酰胺 (GLX)
MRSI
第四脑室出口狭窄,第四脑室扩大,脑室内 脑脊液流动呈湍流表现,出现伪迹。
脑磁图
脑磁图(MEG)是一种对人体完全无接触, 无侵袭,无损伤的脑功能图像检测技术,在测 量过程中测量系统不会发出任何射线,能量或 机器噪声,而只是探测极其微弱的脑生物磁场 信号。
脊柱横断面CT解剖
脊柱横断面CT解剖
椎弓根层面
脊柱横断面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剖
椎间孔层面
脊柱横断面CT解剖
椎间盘层面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颅脑肿瘤
• 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
• 脑膜瘤
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 神经鞘瘤
• 垂体瘤
• 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颅咽管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脊索瘤;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伦理与隐私保护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注重伦理和隐私 保护,确保患者权益和信息安全。
谢谢聆听
02
影像学表现
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增粗、肿胀
等改变。
03
诊断与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初步诊断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治
疗方式的选择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
05
与未来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3D打印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医学影 像诊断学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技术 •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的进展与未
来
01 中枢神经系统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连接它们的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负责思考、感觉、运动等功能;脊髓是 低级中枢,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信息。
功能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处理中心,负责感知、记忆、思维 、运动等活动,同时调节内脏器官功能、控制情绪反应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
分类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 默病、帕金森病等;另一类是脑血管 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
症状
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 不清、意识障碍等。
详细描述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人体内的分布和代谢,通过探测器获取图像。核医学成像常用于甲状 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讲义教学课件ppt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表现
脑血管造影表现
脑血管粗大、扩张,可见动静脉瘘、动脉瘤等。
脑血管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见血管畸形团。
06
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影 像学表现
威廉姆斯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脑室扩大
脑沟加深
脑白质减少
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灶
唐氏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脑沟加深 脑白质减少
脑室扩大 颅骨内板增厚
CT表现:胶质母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灶 ,边界不清,瘤周水肿严重。
MRI表现:MRI上胶质母细胞瘤通常为T1低信号、T2高 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可有不均匀强化。
垂体瘤影像学表现
垂体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垂 体前叶。
CT表现:垂体瘤在CT上表现为等密度灶,边界较清,有时可见 钙化。
05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影 像学表现
脑出血影像学表现
脑出血CT表现
脑实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脑出血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带。
脑梗塞影像学表现
脑梗塞CT表现
脑组织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
脑梗塞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T2WI和FLAIR呈高信号,周围可见水肿带。
脑脊液循环影像学解剖生理
脑脊液循环影像学解剖生理包括脑脊液的分泌、循环和吸收等过程,这些过程在 影像学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颅内压增高与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的影像学表现
颅内压增高时,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脑沟变浅、脑回变平、脑 室受压变形等。
脑积水的影像学表现
脑积水时,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脑室扩大、脑池扩大、脑沟脑 回正常等。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疗课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通过检测体内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组织中的 分布,了解组织的功能代谢状态。PE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 对于肿瘤、癫痫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总结词
血管成像、血流动态监测
详细描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通过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数字 化成像技术,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态。DSA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 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以用于介入治疗和手术导航。
0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 查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多参数成像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 号,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MRI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影像,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0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疗 的展望
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影像技术向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发展
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和
更灵敏的检测,有助于更早发现微小病变。
医学影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0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能
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的无创和无辐射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 了有力支持。通过基因检测和影像学的结合,医生可以更 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 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总结词
血管成像、血流动态监测
详细描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通过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和数字 化成像技术,显示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态。DSA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 等病变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以用于介入治疗和手术导航。
02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 查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总结词
无辐射、高分辨率、多参数成像
详细描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 号,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MRI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能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影像,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05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疗 的展望
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影像技术向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发展
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能够实现更高分辨率和
更灵敏的检测,有助于更早发现微小病变。
医学影像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0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能
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的无创和无辐射技术
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 了有力支持。通过基因检测和影像学的结合,医生可以更 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为患者提供更加精 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医学影像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
化脓性: 脑炎、脑脓
肿、脑膜炎
结核性: 脑膜炎、结
核瘤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CT:平扫圆形低密度影,周
边见等密度环
影及水肿。增强后呈环 形强化,厚度
均匀,脓腔不强化。
2、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猪绦虫尾蚴寄生于颅内
所致,尾蚴呈一圆形囊泡,
囊壁上有头节,临床上分为
2、脑血管畸形(A 、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
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
空信号,供应动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
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 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四、感染性病变
7、蝶鞍
前后径7-16mm,深径7-14mm,横径8-20mm。
8、内听道
两侧对称之管状低密度影,直径约6mm。
9、松果体钙化
侧位居岩骨后上方结节状致 密影。
10、大脑镰钙化
正位居中线,条带状致密影 。
11、脉络丛钙化
(二)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
,CT值20-30Hu。
T1WI 高 中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T2WI 低 中 高 中 低 中 低 低 低
(四)DSA表现
正常脑动脉(大脑中、前动脉)由
粗到细、分支均称、走行自然、边缘光滑、 两侧对称、位置恒定,与脑叶对应。
三、常见病影像 诊断
(一)脑肿瘤(影像学表现有
其共性)
脑质瘤:( glioma,astrocytoma)
肿、脑膜炎
结核性: 脑膜炎、结
核瘤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CT:平扫圆形低密度影,周
边见等密度环
影及水肿。增强后呈环 形强化,厚度
均匀,脓腔不强化。
2、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猪绦虫尾蚴寄生于颅内
所致,尾蚴呈一圆形囊泡,
囊壁上有头节,临床上分为
2、脑血管畸形(A 、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
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
空信号,供应动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
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 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四、感染性病变
7、蝶鞍
前后径7-16mm,深径7-14mm,横径8-20mm。
8、内听道
两侧对称之管状低密度影,直径约6mm。
9、松果体钙化
侧位居岩骨后上方结节状致 密影。
10、大脑镰钙化
正位居中线,条带状致密影 。
11、脉络丛钙化
(二)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
,CT值20-30Hu。
T1WI 高 中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T2WI 低 中 高 中 低 中 低 低 低
(四)DSA表现
正常脑动脉(大脑中、前动脉)由
粗到细、分支均称、走行自然、边缘光滑、 两侧对称、位置恒定,与脑叶对应。
三、常见病影像 诊断
(一)脑肿瘤(影像学表现有
其共性)
脑质瘤:( glioma,astrocytoma)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PPT课件图文详解完整版_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四脑外伤
1 .脑挫裂伤 2 .颅内出血 脑内血肿:CT为高密度灶。 硬膜外血肿:CT示颅板内梭形高密度灶,常合并骨折。 硬膜下血肿:CT示颅板内新月状高密度灶,占位明显。 亚急性期呈等密度,慢性期呈低密度。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3 .开放性脑损伤:常合并颅骨粉碎骨折、脑内碎骨片或异物存留,并 发气颅、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一 X线平片
头颅正侧位像:观察颅骨骨折、颅缝分离、头颅畸形、颅骨疾 病、蝶鞍情况、钙斑等 颅底像:颅底特别是中颅窝骨结构有否破坏 切线像:颅骨凹陷性骨折、病灶与骨板的关系 脊椎正侧位像:椎管内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用检查方法 二脑血管造影
适应证: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闭塞、了解肿瘤的供 血情况 禁忌证:严重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心肾功能不良、造影 剂过敏 方法:股动脉导管法 全脑血管造影、颈内外动脉选择性造影、椎动脉造影 动脉期、静脉期、静脉窦期摄片
直肠癌脑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1.脑出血
分期:急性期,吸收期,囊肿形成期 急性期表现:高密度灶,CT值60-80HU,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征 象.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常见病变 二脑血管病
2.脑梗塞
皮质梗塞,出血性梗塞,腔隙性梗塞 皮质梗塞CT表现:与闭塞血管分布区一致的楔形低密度灶 腔隙梗塞CT表现:基底节脑干半卵圆中心斑点状低密度灶 出血性梗塞CT表现:在低密度梗死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 度出血灶。
直接征象:信号(囊性或实性、实性内是否有囊变、出血、钙 化、坏死)、大小、形态、边缘、数目 间接征象:水肿、邻近结构是否受压或侵袭、中线结构是否移 位、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种植转移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诊断ppt.(ppt)
脑梗塞的CT表现
缺血性梗塞时间-密度的演变
• 急性期(1-5天)
8小时以前CT常为阴性 (最早4小时) 低密度,楔形,边界模糊,
占位效应(颅内病变由于体积增大引
起的脑沟、脑池消失,或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 亚急性期(6-21天) 10%可为等密度“fogged” or isodense 模糊效应 增强扫描,脑回样增强
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弥散成像( DWI )
• 原理:利用水分子的扩散特性
• 作用:提高急性期水肿诊断敏感性和特 异性有效方法(梗塞),帮助鉴别肿瘤 的性质
灌注成像(PWI)
• 原理:局部微循环的状况 • 作用:与常规增强扫描互为补充帮助鉴别
肿瘤的性质;与DWI结合,显示半暗带
吸收期 第3-7天 血肿开始溶解
密度减低
囊变期 2月
完全吸收或囊性变 低密度,可以接近 脑脊液
脑内出血,磁共振图像的演化过程
时间 (日)
<1
0~2
2~14
10~21 ≥21
红细 胞 完整
完整
完整
溶解 溶解
血色素状态
氧合血红蛋白 (Oxyhemoglobin)
去氧血红蛋白 (Deoxy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内) (Methemoglobin) 正铁血红蛋白(细胞外)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Hemosiderin/Ferritin)
头颅平片诊断价值
• 颅外伤 • 鞍内及蝶鞍附近病变 • 提示颅内高压 • 松果体生理钙化的移位 • 发现病理钙化 • 显示颅骨本身病变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 常规血管造影 1、经颈动脉直接穿刺法 2、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39
丘脑层面
ppt课件
40
蛛网膜下腔
ppt课件
41
⑸.CT增强扫描: 正常脑实质不强化或仅轻度强化,血管结构直接强化,垂 体、松果体及硬膜明显强化。
ppt课件
42
正常颅脑CT增强扫描像
ppt课件
43
4.脑核磁共振 MRI ⑴.脑实质:T1WI脑髓质信号稍高于皮质,T2WI脑髓质信
规则,界限不清,易坏死、出血及囊变,血管丰富分化不 良。
ppt课件
75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病变位于脑白质
⑴.Ⅰ级肿瘤: ①.囊性低密度灶,其内可看到瘤结节。 ②.边缘清楚,占位效应轻,瘤周水肿不明显。 ③.增强:无或轻度强化。 ⑵.Ⅱ—Ⅳ级肿瘤: ①.高、低或混杂密度的囊性病灶。 ②.边缘不清,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明显。 ③.可有斑点状钙化或者瘤内出血。 ④.增强: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或不均匀性强化。
ppt课件
85
2.CT表现: ⑴.平扫: ①.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等或高密度。 ②.宽基底,紧贴颅骨内板或硬脑膜,可见斑点状钙化。 ③.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
ppt课件
4
3.脑CT:
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和特殊成像: (1).平扫(precontrast scan):横断面扫描为主,以眦
耳线(OML)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层厚10mm。有时加冠状 面。
(2).增强 CT(contrast scan):经静脉注入碘对比剂后 再扫描,病灶常显示更清晰。碘过敏者不宜行增强检查.
管壁毛糙不整,可看到“血管湖”。 ③.肿瘤的血循环征:细小紊乱的肿瘤血管网,不均
匀 且边缘不清的肿瘤染色,有时可见到静脉早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T:平扫呈等密度,不易发现,增强后可
见高密度畸形血管。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CT:呈扇形或不整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1cm的腔梗CT不易显示。
四、感染性病变
1、CT表现
①密度异常
CT平扫肿瘤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②占位征象
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梗阻,积水等。
③水肿征象
肿瘤周围低密度影,恶性肿瘤水肿更重。
④病理钙化
如少枝胶质瘤可见不规则性钙化影。
⑤骨质破坏
表现为骨质缺损,密度减低,如听神 经瘤等。
⑥增强表现
肿瘤密度增高,坏死及水肿区不强化。
2、MR表现
一 、检查方法
1、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2、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2、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猪绦虫尾蚴寄生于颅内所致,尾蚴 呈一圆形囊泡,囊壁上有头节,临床上 分为囊虫存活期、死亡期和钙化灶。
CT:存活期:脑内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影,其
内见小点状高密度头节。
钙化期:脑内有多发性大小基本一致的
点状致密影。
MRI:脑内多发性<1cm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
六、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水肿,T1低信号,T2高信号。 2、脊髓出血:其信号演变与腔内血肿相同。 3、脊髓横断:脊髓失去正常连续性。 4、脊髓软化,长T1长T2信号。
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④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出血与水肿并存,呈高低混杂密度影。
2、MR表现
①慢性硬膜外血肿
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信号影。
②慢性硬膜下血肿
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信号影。
③慢性脑内血肿
血肿呈不规则高信号影,有铁环征。
(三)脑血管病变
1、脑动脉瘤(aneurysm)
其内有小点状头节,周围有水肿。
脊髓影像
一、检查方法:MR、CT、脊髓造影 二、正常表现:椎管前后径11mm,横径16mm,
脊髓呈圆柱状,边缘光滑,信号均匀。
一、脊髓炎
通常无特异性改变,若脊髓严重肿胀,可表现为 病变部位脊髓增粗,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
二、脊髓空洞症
脊髓内呈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常合并小脑扁桃 体低位。
三、髓内肿瘤(intra medullary tumor)以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约占90%。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增粗,病变范围大。 2、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3、继发脊髓空洞。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四、髓外硬膜下肿瘤(intradural tumor) 以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多见。
化脓性: 脑炎、脑脓肿、脑膜炎 结核性: 脑膜炎、结核瘤 病毒性: 脑炎、脑膜炎 寄生虫病: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CT:平扫圆形低密度影,周边见等密度环
影及水肿。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厚度 均匀,脓腔不强化。
MR:脓腔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周
边有水肿,增强后环形强化,厚度均 匀,脓腔不强化。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3、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二 、正常表现
(一)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 骨: 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DSA:大小不等,边缘光滑与载瘤动脉相连 的圆形高密度影。
M R:T1与T2均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流空信号。 C 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后呈圆形致密影。
2、脑血管畸形(A、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空信号,供应动
脉变细,引流静脉增粗。
①信号异常
MR平扫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影。
②占位征象
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梗阻、积水。
③水肿征象
肿瘤周围不规则性长T1长T2信号影。
④增强征象
肿瘤信号增高,坏死及水肿区不强化。
⑤病理钙化
肿瘤内不规则性长T1短T2低信号影。
⑥骨质破坏
肿瘤邻近骨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
3、DSA表现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受压,向患侧移位。 2、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健侧增宽。 3、病变范围局限,边界清晰。 4、T1及T2呈等信号,有明显强化。
五、髓外硬膜外肿瘤( extradural tumor)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多见。
M R 诊断要点: 1、肿瘤呈扁平形,范围较大。 2、肿瘤与脊髓之间见低信号硬脊膜影。 3、脊髓向对侧受压,同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①占位征象
血管移位、分离、聚拢或纡曲、拉直。
②肿瘤染色
富血供肿瘤、可见肿瘤密度增高而显影。
(二)颅脑损伤
1、CT表现
①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颅骨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密度影。
②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颅骨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密度影。
③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三)DSA表现
正常脑动脉(大脑中、前动脉)由
粗到细、分支均称、走行自然、边缘光滑、 两侧对称、位置恒定,与脑叶对应。
中枢神经系统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断
正常所见 二 脑血管造影
三、常见病影像诊断
(一)脑肿瘤(影像学表现有其共性)
脑质瘤:(glioma,astrocytoma) 脑膜瘤:(meningioma)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听神经瘤:(acoustic tumor) 转移瘤:(metastasis tumor)
见高密度畸形血管。
3、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
MR:缺血性脑梗塞呈长T1长T2信号,多为扇
形或不整形,较大者有占位征象,<1cm 者称为腔梗。
CT:呈扇形或不整形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1cm的腔梗CT不易显示。
四、感染性病变
1、CT表现
①密度异常
CT平扫肿瘤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
②占位征象
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梗阻,积水等。
③水肿征象
肿瘤周围低密度影,恶性肿瘤水肿更重。
④病理钙化
如少枝胶质瘤可见不规则性钙化影。
⑤骨质破坏
表现为骨质缺损,密度减低,如听神 经瘤等。
⑥增强表现
肿瘤密度增高,坏死及水肿区不强化。
2、MR表现
一 、检查方法
1、CT扫描 平扫: 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变。
确定病变性质。 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确定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分辨肿瘤与水肿。
2、MR扫描
平扫:显示肿瘤、出血、梗塞、感染、畸形。 增强: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信号病变。
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 准确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数目。 分辨肿瘤与水肿。 显示病变的部位及解剖关系。
2、脑囊虫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猪绦虫尾蚴寄生于颅内所致,尾蚴 呈一圆形囊泡,囊壁上有头节,临床上 分为囊虫存活期、死亡期和钙化灶。
CT:存活期:脑内多发小圆形低密度影,其
内见小点状高密度头节。
钙化期:脑内有多发性大小基本一致的
点状致密影。
MRI:脑内多发性<1cm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
六、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水肿,T1低信号,T2高信号。 2、脊髓出血:其信号演变与腔内血肿相同。 3、脊髓横断:脊髓失去正常连续性。 4、脊髓软化,长T1长T2信号。
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
④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
出血与水肿并存,呈高低混杂密度影。
2、MR表现
①慢性硬膜外血肿
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信号影。
②慢性硬膜下血肿
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信号影。
③慢性脑内血肿
血肿呈不规则高信号影,有铁环征。
(三)脑血管病变
1、脑动脉瘤(aneurysm)
其内有小点状头节,周围有水肿。
脊髓影像
一、检查方法:MR、CT、脊髓造影 二、正常表现:椎管前后径11mm,横径16mm,
脊髓呈圆柱状,边缘光滑,信号均匀。
一、脊髓炎
通常无特异性改变,若脊髓严重肿胀,可表现为 病变部位脊髓增粗,T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
二、脊髓空洞症
脊髓内呈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常合并小脑扁桃 体低位。
三、髓内肿瘤(intra medullary tumor)以 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多见,约占90%。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增粗,病变范围大。 2、脊髓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3、继发脊髓空洞。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四、髓外硬膜下肿瘤(intradural tumor) 以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多见。
化脓性: 脑炎、脑脓肿、脑膜炎 结核性: 脑膜炎、结核瘤 病毒性: 脑炎、脑膜炎 寄生虫病: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
1、脑脓肿(brain abscess)
CT:平扫圆形低密度影,周边见等密度环
影及水肿。增强后呈环形强化,厚度 均匀,脓腔不强化。
MR:脓腔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周
边有水肿,增强后环形强化,厚度均 匀,脓腔不强化。
MR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等。
3、DSA
显示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A-V-M、 肿瘤血供等。
二 、正常表现
(一) CT表现 1、脑白质:密度稍低于灰质,CT值20-30Hu。 2、脑灰质:密度稍高于白质,CT值30-40Hu。 3、脑室脑池:呈低密度,CT值0-10Hu。 4、颅 骨: 呈高密度,CT值>250Hu。 5、生理钙化:点片状致密影。CT值>60Hu。
DSA:大小不等,边缘光滑与载瘤动脉相连 的圆形高密度影。
M R:T1与T2均为边缘光滑的圆形流空信号。 C 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后呈圆形致密影。
2、脑血管畸形(A、V、M)
DSA:静脉早显,畸形血管团,供应动脉变
细,引流静脉增粗。
MRA:畸形血管团呈族状流空信号,供应动
脉变细,引流静脉增粗。
①信号异常
MR平扫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影。
②占位征象
中线移位、脑室受压、梗阻、积水。
③水肿征象
肿瘤周围不规则性长T1长T2信号影。
④增强征象
肿瘤信号增高,坏死及水肿区不强化。
⑤病理钙化
肿瘤内不规则性长T1短T2低信号影。
⑥骨质破坏
肿瘤邻近骨质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
3、DSA表现
M R 诊断要点: 1、脊髓受压,向患侧移位。 2、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健侧增宽。 3、病变范围局限,边界清晰。 4、T1及T2呈等信号,有明显强化。
五、髓外硬膜外肿瘤( extradural tumor) 恶性淋巴瘤、转移瘤多见。
M R 诊断要点: 1、肿瘤呈扁平形,范围较大。 2、肿瘤与脊髓之间见低信号硬脊膜影。 3、脊髓向对侧受压,同侧蛛网膜下腔变窄。 4、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有强化。
①占位征象
血管移位、分离、聚拢或纡曲、拉直。
②肿瘤染色
富血供肿瘤、可见肿瘤密度增高而显影。
(二)颅脑损伤
1、CT表现
①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颅骨内板下局限性梭形高密度影。
②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颅骨内板下广泛性弯月形高密度影。
③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三)DSA表现
正常脑动脉(大脑中、前动脉)由
粗到细、分支均称、走行自然、边缘光滑、 两侧对称、位置恒定,与脑叶对应。
中枢神经系统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断
正常所见 二 脑血管造影
三、常见病影像诊断
(一)脑肿瘤(影像学表现有其共性)
脑质瘤:(glioma,astrocytoma) 脑膜瘤:(meningioma)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听神经瘤:(acoustic tumor) 转移瘤:(metastasis t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