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初三生物复习提纲(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等。

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仪器和工具;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对照实验。

3、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因素
分类:(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
表达和交流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光照是这个实验的变量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5、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以生产者(植物)作为起点,以没有被吃的动物为终点,不能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在
食物链中加上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就构成了生态系统。

3、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在食物链中最低层是植物,数量最多,最高层是食肉动物,数量最少,有毒物质最多。

食肉动物体内的能量来自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生态系统组成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生存空间等
生物部分
一、显微镜的结构 P36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有两个面: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
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二、显微镜的使用
1、(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X k B 1 . c o m
(3)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4)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从目镜内看的是物像是倒像)。

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如图像在左下方,要把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5)如果视野中看到边缘粗黑,中间发亮的圆形,应该是气泡。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2、盖盖玻片时,应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3、在《观察人体口腔上表细胞》实验中,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其作用是保持细胞固有的形态。

稀碘液的作用是染色。

4、玻片标本的种类和区别:切片(切取)、涂片(液体涂抹)、装片(撕下、挑取)
5、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具有支持、保护作用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还有保护作用。

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细胞质:流动的物质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6、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7、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8、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发现细胞的人是:罗伯特·虎克,创建“细胞学说”的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分子结构较大,一般含碳,可以燃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分子结构较小,一般不含碳,不可以燃烧):水、无机盐等。

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年,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区别:叶绿体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贮存能量);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释放能量)。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八、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

多莉羊长得像B羊(供核母羊),说明了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与正常羊的区别是它不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属于无性生殖。

与上述有关的生物技术叫克隆。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基因(遗传信息)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2、细胞分裂:
(1)分裂规律:先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加倍,然后细胞核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最后在两细胞核中央长出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长出细胞壁
(2)分裂的特点: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
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3)染色体是DAN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
b、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c、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4)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
十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就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
组织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

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
能;
(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

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3)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能感受刺激,传到神经冲动。

(4)结缔组织: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5、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十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概括为:个小、壁薄、质浓、核大)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主要分布在根尖、茎尖等处。

(2)保护组织: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3)机械组织:分布在茎、叶柄、叶片、花柄、果实、种皮等处,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4)营养组织:细胞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如:番茄果肉、花生种子
(5)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
十四、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
变形虫 、大肠杆菌
4、观察草履虫实验注意的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时,为什么应取表层的培养液观察? 草履虫通过表膜呼吸水中的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气多。

(2)在观察草履虫时,在液滴中放入少量棉花纤维的原因是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

(3)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是:趋向有利刺激,逃避_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五、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3、病毒的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植物的主要类群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高大,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环境
① 植物从低等到高等依次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它们的 生殖 都离不开水。

③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种子外是否有 果皮 包被。

④现在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进化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被子植物 。

二、种子的萌发
种皮(保护)
1、种子的结构 (见P55)
菜豆种子有2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1片子叶,并具有贮藏营养的胚乳。

2、种子萌发的条件:
必要条件:胚必须是完整、活的并且度过休眠期
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应的温度(光不是必需的条件) 3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变—>胚根发育成根,首先突破种皮—>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叶 三、植株的生长
1、 植物体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2、
3、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4、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5、芽的种类
生长点:细胞分裂 幼叶
叶 芽原基 新芽 芽轴:逐渐伸长 叶原基
幼叶
7、茎的结构(木本植物) 外侧部:保护
内侧(韧皮部):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草本植物无) 木质部: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 8、
9、植物的根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和向水生长等特性,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 10、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吸水: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浓度
失水: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浓度
施肥过浓会使根细胞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失水,造成“烧苗”现象。

11、植物需要的主要无机盐及功能
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1、 花萼、花瓣、花托、花柄:保护花朵(作用) 花的结构 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 2、果实与花相对应的结构
花萼、花瓣、花托、花柄、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凋落 子房壁子房 果实 胚珠3、常见的果实和种子
枝或茎
(1)果实:小麦、玉米的子粒、西瓜、葡萄、黄瓜 (2)种子:西瓜子、杏仁、芝麻、绿豆、蚕豆 五、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其中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3、叶(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表皮 上表皮 下表皮
叶片
叶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支持叶片
4、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1)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 (2)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3)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6、水循环:
(1)靠蒸腾作用完成。

植物根吸收的水,由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就是蒸腾作用。

植物吸收的水,蒸腾散失达99%,只有1%参与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

(2)蒸腾作用的意义(好处)是:A 、植物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向上运输的动力;B 、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C 、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照射而灼伤叶片。

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⒈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步骤:①暗处理(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部分遮光(实验变量:光)
③照光
④取下纸片
⑤酒精脱色(去除叶绿素) ⑥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呈灰白;未遮光部分变蓝 实验原理:淀粉遇碘液变蓝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淀粉等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公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肉光(条件)
叶绿体
(原料)(产物)
七、植物的呼吸作用
1、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
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

3、呼吸作用意义: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来的
能量,一部分是供应给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4、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要点: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是防止新鲜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八、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与生产实践关系:人们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
度和二氧化碳),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1)增强光照强度: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2)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给大田、温室里适当施用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与生产实践关系:一般来说,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的生
长和根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

抑制呼吸作用的方法:降低环境温度、适当减少氧气供给和植物细胞的含水量。

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5、碳氧平衡:
(1)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二氧化碳约为0.03%,(2)所有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燃烧煤、石油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6、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植被覆盖率低
(2)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类人猿与人的根本区别:
①运动方式不同: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二、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新生命的开端是:受精卵。

3、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三、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2、男女孩进入青春期的主要标志是:(男)遗精和(女)月经。

3、男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长出胡须,长出阴毛和腋毛等身体变化;女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声音变细、脂肪积累增加、臀部变圆,乳房增大,出现阴毛和腋毛等身体变化。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

2、六类营养素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提供能量。

3、六类营养物质中,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其中葡萄糖能被人体直接利用;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同质量的能源物质,释放能量最多的是脂肪;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的是蛋白质。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二、消化和吸收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口腔只初步消化淀粉。

2、牙齿的作用:咀嚼,能切碎磨碎食物;舌的作用: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的与食物碎屑混合;唾液腺分泌唾液。

3、六类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能溶于水,可直接被吸收不需要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子大、结构复杂需要消化才被吸收;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

三、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我国的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①提倡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②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③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按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左右。

2、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可保证呼吸道内气流畅通;此外,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也在保证气流畅通
3、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畅通外,还有温暖(毛细血管)、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
4、咽是气体通道和食物通道的交叉部位。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
3(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1两个动作。

2)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胸廓扩大和缩小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形成压力差
吸气和呼气
4、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二氧化碳
2肺泡
氧气
氧气
3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5、
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道血液循环 外界气体 肺 肺部毛细血管 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组织细胞
肺的通气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6、肺的结构特点:
(1) (2) 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弹性纤维;(3)
7.8、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内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上层血浆,下层是红色的红细胞,在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浆的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其特点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5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

血小板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

6、贫血的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铁的食物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7、白细胞吞噬了病菌和死亡的细胞后,自己会死亡,因此寿命只有几天。

淡黄色的透明血液红细胞--运输无核)呈双面凹的圆
白细胞)
血小板无核)。

8、血红蛋白的蛋白质。

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会出现
二、 血流的管道-----血管
1、在进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时,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和躯干,目的是保证鱼能正常呼吸。

先找到毛细血管,其特点:管径最小、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毛细血管是由小动脉(血流速度快)分支而来的,毛细血管又汇入小静脉(血流速度慢)。

2、 三种血管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