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病人护理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与应激相关障碍病人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供安全、 舒适的环境,使病人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倾听与理解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理解其感受,给予 积极的反馈和情绪支持。
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病人纠正 错误认知,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心理疏导
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 导,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需要根据病人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手段
其他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环境调整等,可根据病人 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睡眠障碍的病人,可以采用睡眠限制、睡眠卫生等物理治疗 方法;对于焦虑症的病人,可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训练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病人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5
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 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通过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提 高个体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
及时处理心理问题
发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 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心理治 疗等。
02 指导康复训练
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 ,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03 调整康复计划
根据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计划,以适应病人 的恢复需求。
0 鼓励自主锻炼 4鼓励病人自主进行锻炼,培养
其自我管理和自我康复的能力 。
04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 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病 人的症状和改善生理功能 。
避免不良刺激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护理知识

应激相关障碍护理知识

应激相关障碍护理知识引言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类由于遭受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疾病。

该疾病常见于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暴力事件或意外事故的个体。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理解和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可能出现在各个医疗设置中。

本文将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基本知识、常见症状和护理干预措施。

一、应激相关障碍的基本知识A. 定义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与遭受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心理、行为和身体症状有关的疾病。

常见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应激障碍和适应性应激障碍。

B. 病因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是由于个体在遭受或目睹创伤事件时经历了极度恐惧、无助和绝望等强烈负性情绪,这些情绪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了持久影响。

C. 分类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遭受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个体长时间经历回忆、噩梦、避免刺激和持续情感失调等症状。

2.急性应激障碍:在遭受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个体经历的反应在3天内出现,并持续超过2天。

3.适应性应激障碍:在遭受或目睹创伤性事件后,个体经历的反应在3天内出现,并持续不超过1个月。

二、应激相关障碍的常见症状根据不同类型的应激相关障碍,其常见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A.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1. 回忆和重复体验:个体经常重温创伤事件,无法摆脱相关的回忆和噩梦。

2. 避免刺激:个体试图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

3. 情感失调:个体可能出现情感不稳定、易怒或冷漠的情绪。

### B. 急性应激障碍 1. 强烈的害怕或无助感。

2. 各种体验感官的回忆和幻觉。

3. 失眠和噩梦。

### C. 适应性应激障碍 1. 亚光、沮丧和情感麻木。

2. 对创伤事件的回忆和回忆的欲望较少。

3. 无法进入睡眠或多梦。

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A. 早期干预1.提供安全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不受创伤触发的环境。

急性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急性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环境改变、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关。 6. 个人应对无效 与应激持续存在有关。 7. 焦虑 与长期面对应激事件、主观感觉不安、无法停止担心有关。 8. 自理能力下降 与应激事件导致行为紊乱或行为退缩有关。 9. 社交能力受损 与应激事件引起的行为障碍有关。 10. 无效性角色行为 与家庭冲突、应激、不实际的角色期望、支持系统不足有
急性意识障碍:与强烈的应激刺激、应对机制不良有关。 1. 有自杀自伤的危险 与应激事件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关。 2.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与应激事件引起的兴奋状态、冲动行为有关。 3. 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范围狭窄、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有关。 4. 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与生活不能自理有关。 5. 睡眠形态紊乱 与应激事件导致的情绪不稳、主观感觉不安、无法停止担心、
经症状,如大汗、心悸、面色苍白等。 以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出现,在不同患者的表现上有较大
差异。
3
治疗与预防
治疗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预防
(一)减少人为的应激原
(二)增强个体应付应激的能力
4
应激障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一)脱离应激原 (二)安全护理 (三)生理护理 (四)心理护理 (五)药物护理
五、护理评价
5
一、护理评估
主要包括心里、生理、社会行为、应激原等 方面的内容,其中尤其要注意有无危及生命和 安全的行为存在,如自杀、自伤、拒食、拒水、 冲动、伤人等。 1、 应激原评估 2、 精神状况和行为方式评估 3、 生理功能评估 4、 心里应对方式和 认知评估 5、 社会功能评估
6
二、护理诊断
四、护理措施
包括生理、心里和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急性应激障碍发作 期的患者,护理的重点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以 及稳定患者情绪;对缓解期患者主要在于增强其应对能力。 (一)脱离应激原

应激相关障碍病人的护理

应激相关障碍病人的护理
12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遭受异常寻常旳威胁性或劫难性打击之后出现 旳延迟性或连续性精神异常反应。
临床特点: 急剧、严重旳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临床体既有年龄差别 症状常在创伤后延迟出现 关键症状
13
关键症状
➢ 闯进性症状
短暂“重演”性发作、关联性反应、梦魇
➢ 回避性症状
回避体现、麻木体现
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 应激源 • 个体旳易感性 • 生物学基础旳研究
6
应激源(stressor)
• 是指需要个体动员本身旳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 源进行调整,重新加以适应旳生活境遇旳变化和 环境变化-----应激性生活事件
• 不良刺激 • 良性刺激
7
应激原
机体 机体
悲痛
不良刺激Βιβλιοθήκη 振奋良性刺激8
应激源旳起源
• 在遭受躯体或(和)心理严重旳创伤性应激后, 出现旳短暂精神障碍
• 急剧、严重旳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 在遭受刺激旳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 • 症状在24~48小时后开始减轻,常在几天至一周
内恢复,一般不超出一种月
11
(一)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体现:
– 以意识障碍为主旳体现 – 以伴有情感迟钝旳精神运动性克制为主旳体现 – 以伴有强烈恐惊体验旳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旳体现 – 部分可伴有严重旳情绪障碍 – 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 创伤后综合征 – 急性意识障碍 – 情绪障碍 – 有自杀自伤旳危险 – 有暴力行为旳危险 – 有受伤旳危险 – 个人应对无效
• 社会方面:社交能力受损、无效性角色行为
20
护理措施
生理方面 ➢ 安全护理:意识障碍、悲观自杀、冲动紊乱 ➢ 维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 改善睡眠 ➢ 帮助料理个人生活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应激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突然或持续的精神刺激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症状,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会给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了解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应激性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

1.用药护理对于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来说,用药护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护理方法:(1)监督用药,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家属应监督他们按时按量服药,并要求患者当面服下药物,以确保他们正确地服用药物。

(2)提醒患者注意事项,在患者用药期间,家属应提醒患者注意一些事项,如不要自行增减药量、不要饮酒、不要服用其他药物等,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患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观察患者反应,在用药期间,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是否得到缓解等,如果患者出现异常反应,应该立即通知医医护人员,并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处理。

2.避免刺激性因素应激性精神障碍是由于个体在面临某种压力或刺激时,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从而引发的精神障碍。

这些压力或刺激可能来自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如失业、失恋、家庭矛盾、过度的劳累和压力等。

因此,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要注意避免刺激性因素,如面对压力和困境,要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可以尝试通过心理辅导、自我调节等方法,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给自己留出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应激性精神障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患者康复。

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倾听与理解,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倾听,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给予理解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第6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6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 39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病例)
• 刘某,女,40岁,小学教师,大专文化。5年前, 丈夫出差时,突遇车祸去世。在出差前,病人曾 与丈夫为一件小事而“拌嘴”,丈夫一气之下说 出“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的气话。 • 丈夫过世后,病人悲痛欲绝,常常自责,认为是 自己和丈夫吵架,导致丈夫再也无法回到这个家 了。常常自言自语:“我要和他说清楚,我是爱 他的,我只是和他怄气,不是真正的不要他回 家”。自此以后,无法继续上班,也不能继续担 任教学任务,一直在家“休养”。
第6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理解:1、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 2、几种常见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 应用:运用护理程序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进行 护理及健康教育
.
2
相关概念
• 应激(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 激源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 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 应激源(stressor):是指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 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的生活 境遇的改变和环境改变,也称应激性生活事件。 •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 素所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 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澈障碍、适应性障碍等。
.
41
• 本次是以“睡眠障碍”来住院治疗的。入院时病人 意识清晰,对答切题,语调低沉,语速很慢,面部 表情淡漠。病人自述:每天晚上无法入睡,因为自 从丈夫去世以后,几乎每天晚上做噩梦,梦见丈夫 和自己吵架的情景,经常惊醒,所以害怕睡觉。谈 及与丈夫吵架的情况时,病人情绪激动,反复强调 自己不是故意不要丈夫回家的,自述:“我要和他 说清楚,我是喜欢他的,我没有存心不让他回家”。 谈及如何才能和丈夫说清楚时,病人承认自己曾经 有过自杀的念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和丈夫沟通。 问及其自言自语的情况时,病人说:“我总觉得要 和丈夫说清楚,我总觉得丈夫能够和我对话的,所 以我自言自语,但我知道他现在是听不见的”。至 于工作和孩子的培养问题,病人认为这些已经不重 要了,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丈夫去世后,刘某已 经和绝大多数朋友没有任何交往了,也从来不外出, 甚至自己的衣物也是家人帮助买的。

简述应激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

简述应激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

简述应激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简述应激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简述应激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应激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常常由于遭遇创伤性事件或持续的压力而引发。

医院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人在一生当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应激事件,但并非每个人面对事件时都会出现应激相关障碍。

在评估当中,护理人员应当正确区分哪些表现是正常的,根据不同个体个性特点、既往经历、遭遇事件的强度、个体的应对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寻找出护理问题,为制订护理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护理评估的特点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在应对应激事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情绪的变化,尤其是抑郁、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的体验。

消极情绪体验可为个体变化提供动力,但如果消极情绪体验超出了个体忍受程度而达到极限时,就可能导致个体对问题解决失去控制,从而出现各种应激相关障碍。

此时患者一般情绪波动较大,对环境有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和疏远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首先要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接纳患者自身的感受,并给予理解,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耐心倾听,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自控性,确定患者的应对能力,从而帮助患者寻找解决应激的各种资源。

(二)护理评估内容1.生理状况评估(1)生命体征: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躯体状况:躯体有无外伤,外伤的性质及严重程度等。

(3)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规律有无改变,进食量及营养成分能否满足患者机体的需要。

(4)睡眠状况:评估患者每天睡眠的总量,是否出现睡眠表浅易醒或惊醒、睡而不实,梦境是否与发病因素有关。

(5)意识状况: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如何,有无时间、人物、地点定向障碍。

(6)自理状况:评估患者生活需要帮助的程度。

(7)评估患者既往健康状况:包括家族精神病史、既往躯体患病史、药物过敏史,物质滥用史。

(8)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评估患者血、尿、大便常规及血液生化、心电图检查等是否异常。

2.精神症状评估(1)评估患者注意力和接触状况,能否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

(2)评估患者恢复后对病情的回忆能力。

(3)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如兴奋、激越、喊叫、过多活动,且无目的性。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共48页文档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共48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闪回
短暂“重演”性发作:即在无任何因素或相关
物的影响下,创伤情景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患 者的联想和记忆中,或使患者出现错觉、幻觉, 仿佛又完全置身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景,重新 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强烈情感反应和 明显的生理反应。这种现象又称“闪回”。
实用文档
回避症状
• 回避症状:即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
等方面的内容
实用文档
1、应激源评估 评估应激源的发生原因、种类、强度、持续
时间、发生频率、当时情景、与患者的切身利益 关系是否密切、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2、精神状况和行为方式评估 (1)评估精神状况 (2)评估行为方式 3、生理功能评估 4、心理应对方式和认知评估 5、社会功能评估
实用文档
二、护理诊断
实用文档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病例)
• 在5年的时间里,病人很少外出,生活非常 被动。对自己的孩子也无法很好地照顾, 只能在母亲的督促下,被动地干一些家务。 常常呆坐一边,自言自语,不断地回顾当 时夫妻吵架的情景,却很少回忆丈夫去世 时的场景。在此期间,病人不愿意和任何 人接触,即使是原来非常要好的同事,也 不主动联系,更不和他们一起外出活动。
实用文档
• 本次是以“睡眠障碍”来住院治疗的。入院时病人 意识清晰,对答切题,语调低沉,语速很慢,面部 表情淡漠。病人自述:每天晚上无法入睡,因为自 从丈夫去世以后,几乎每天晚上做噩梦,梦见丈夫 和自己吵架的情景,经常惊醒,所以害怕睡觉。谈 及与丈夫吵架的情况时,病人情绪激动,反复强调 自己不是故意不要丈夫回家的,自述:“我要和他 说清楚,我是喜欢他的,我没有存心不让他回家”。 谈及如何才能和丈夫说清楚时,病人承认自己曾经 有过自杀的念头,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和丈夫沟通。 问及其自言自语的情况时,病人说:“我总觉得要 和丈夫说清楚,我总觉得丈夫能够和我对话的,所 以我自言自语,但我知道他现在是听不见的”。至 于工作和孩子的培养问题,病人认为这些已经不重 要了,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丈夫去世后,刘某已 经和绝大多数朋友没有任何交往了,也从来不外出, 甚至自己的衣物也是家人帮助买的。
实用文档
(二)安全护理
1、评估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2、密切观察患者的 各种表现,注意有无自杀自
伤、暴力行为的征兆出现 3、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4、对有自杀危险的患者,需加强沟通,掌握其
病情、心理活动的变化,并利用各种机会争 取动摇或取消患者的自杀意念 5、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导致行为 紊乱、冲动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以 保证患者安全 6、对意识障碍患者加强观察和护理
鼓励关注的眼神,以传达护士的关心和帮 助
实用文档
2、支持性心理护理
(1)保持与患者密切接触 (2)鼓励表达 (3)认同接纳 (4)合理解释、指导 (5)帮助宣泄 (6)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 (7)鼓励患者参加活动
实用文档
3、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
(1)首先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 (2)告诉患者其认知评价(即各种想法)是
1、患者不发生自杀、自伤、伤人行为,未造成走失、 跌伤后果。
2、患者在自理能力下降期间,其基本生理需要能得 到满足。
3、患者情绪稳定,无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 4、患者能正确认识应激事件,学会正确应对方法。
实用文档
四、护理措施

对急性应激障碍发作期的患者,护理的重点
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
第6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实用文档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理解:1、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 2、几种常见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
征 应用:运用护理程序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进行
护理及健康教育
实用文档
相关概念
• 应激(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 激源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 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三组: (1)闯入性症状 (2)回避症状 (3)警觉性增高症状 3、症状通常在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发生,病
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
实用文档
闯入性症状
• 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 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三种形式:
(1)短暂“重演”性发作 (2)暴露于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
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出现强烈的情感痛苦或生 理反应。 (3)闯入性症状还会在睡眠状态中以梦魇的形式 出现,表现为患者梦中反复重现创伤性事件或 做噩梦。
实用文档
总结
•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 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其中,PTSD 是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差、可能有脑 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
实用文档
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的
关键在于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 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原。 1、心理治疗
实用文档
五、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发生自杀自伤、冲动伤人行为, 是否发生跌伤、走失后果
2、患者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3、患者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应激事件 4、患者是否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 5、患者的适应能力是否改善
实用文档
急性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病例)
• 赵某,女,50岁,中学教师,大学文化。3天前,赵某 的儿子与女朋友驾车旅游时,遭遇车祸死亡,当晚病 人获知噩耗后,赶往公安机关。在其子及未婚媳妇尸 体旁,病人当即晕厥,数分钟后醒来,出现言语不连 贯,意识清晰度下降,拒绝承认尸体是自己的孩子。 反复念叨:“我儿子和媳妇到外面去玩了,她们去旅 行结婚了,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不会死的,他 们是和妈妈开玩笑,想吓唬妈妈的”。服用镇静剂后, 方安静下来。第二天醒来后,出现情绪波动明显,时 常号啕大哭,反复责备自己“那天我要是不让他们出 去,把他们留在身边就好了”。对别人的劝解很反感, 容易被激怒,情绪波动非常明显。入院后表现情绪激 越,坐立不安,不配合,不愿意多说话,定向力障碍, 检查不合作,难以与其正常交谈。
1、心理社会因素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2、症状表现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关; 3、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4、病因大多为剧烈或持久的精神创伤因素。
实用文档
9.11事件 实用文档
沙兰洪灾
云南 地震
实用文档
印度洋实用海文档啸
吉林中百商厦火灾
实用文档
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1、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直接原因。 2、在遭受刺激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一般在一
临床表现:情感障碍,或出现不良行为、生理
功能障碍。
实用文档
适应障碍的分型
1、以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的抑郁 型和行为退缩型
(1)抑郁型适应障碍 (2)焦虑型适应障碍 (3)混合形适应障碍
2、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的品行障碍型和 行为退缩型
(1)品行障碍型适应障碍 (2)行为退缩型适应障碍
实用文档
3、以上类型均可出现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 不好、食欲不振、头痛、疲乏、胃肠不适 等症状,同时可因适应不良的行为而影响 到日常活动,导致社会功能受损。
效的认知和行为技能 (4)帮助患者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应对应激
实用文档
5、家庭干预
(1)帮助患者和家属学习疾病知识 (2)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痛苦和困境 (3)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合理安排工作、生活,
恰当处理与患者的关系
实用文档
(五)药物护理
• 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帮助患者了解 和自行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个月内恢复,预后良好。 3、临床表现: (1)以意识障碍为主的表现。 (2)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 (3)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
表现,如激越、喊叫、情感爆发,甚至伤人毁物。 (4)部分患者可伴有严重的情绪障碍,或自主神经
症状。
实用文档
因;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核心症状有
对于严重抑郁、有自杀自伤行为,或明显 冲动、有伤人毁物行为的患者,可采用电抽 搐治疗,以迅速控制症状,保证患者和周围 人的安全。对于木僵、抑郁等进食较差的患 者,可给予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 支持疗法。
实用文档
预防
1、减少人为的应激原 2、增强个体应付应激的能力
实用文档
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社会行为、应激原
实用文档
习题
•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 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项作用是给有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 病人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原因?
• A.它能防止活动过度和无目的运动 • B.它能提高病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C.它能有助于避免进一步经历创伤 • D.它能推进悲痛过程 • E.它能提高病人逻辑思维的能力
1、强暴创伤综合征 2、迁居应激综合征 3、有自杀自伤的危险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5、有受伤的危险 6、有营养失调的危险 7、睡眠形态紊乱 8、个人应对无效
实用文档
9、焦虑 10、恐惧 11、自理能力下降 12、社交能力受损 13、无效行角色行为 14、感知改变 15、思维过程改变
实用文档
三、护理目标
以及稳定患者情绪;对缓解期患者主要在于增强
其应对能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
在疾病早期以保障患者安全、消除情绪障碍为主,
后期则以帮助其建立有效应对机制为主。对适应
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提高对应激的
应对能力。
实用文档
(一)脱离应激原
由于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较为明确,均为 应激事件引起,因此对于应激相关障碍,最首 要的护理措施是帮助患者尽快消除精神因素或 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包括对患者康复后 生活或工作方面的指导或安排、必要时重新更 换工作岗位、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生活规 律等,以转移或消除应激原,最大限度地避免 进一步的刺激和丧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