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案
18《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教学设计的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①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②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③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
2、教学内容的分析:《怀疑与学问》被安排在北京版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这册教材的前三个单元都是有关议论文的教学。
教材的编排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单元的教学,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培养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本文是这三个单元中比较规范的一篇,而且提出论点的方式和论证的思路都具特色,因而是学生感知不同的论证思路、论证形式并建构自己议论文知识的很好范文。
《怀疑与学问》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①引用名人名言提出中心论点;②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③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严密地证明分论点。
3、学情分析:初二上半学期的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他们能够初步感知议论文的语言形式,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弱,难于整体把握议论文的严密推理过程。
多数学生能辨别论证的方法,但是很难准确感知不同的论证方式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能用图示法画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2、通过对第六段的研读比较,初步感受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并体验不同论证方式在论证中的不同效果。
3、学生能够认识到“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具备怀疑的意识。
(这三个目标体现了议论文阅读的三个不同层次:找准论点、把握论证思路及方法、获得思想启迪。
这是阅读简单议论文的一般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简单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通过研读课文,学生能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能用图示法画出本文的论证过程。
2、通过对文段的研读比较,初步感受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并体验不同论证方式在论证中的不同效果。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18思疑与学识1.读懂课文,理解谈论文的基本特色和过渡句的作用,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照论证的特色及在文中的作用。
3.弘扬勇敢怀疑的精神,并锻炼创建性能力。
第 1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思疑与学识请同学们思虑,“思疑”与“学识”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文本看法1.作者简介。
顾颉刚 (1893— 1980),中国现代有名历史学家、风俗学家,古史辨派首创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风俗学的开辟者、奠定人。
2.小组合作谈论。
(1)对“思疑与学识”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明确:治学一定有思疑精神。
(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经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一定有思疑精神。
(3)“研究学识一定有思疑精神”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环绕这一中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思疑是悲观方面辨伪去妄的一定步骤;思疑是踊跃方面建设新学说、启示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明确:第 6 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构成的过渡句奇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教课提示】“思疑”不单是做“学识”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引学生自觉思虑两者关系,有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掌握。
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论的问题所持的看法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亮、有针对性,要切合客观实质、科学真谛,态度要鲜亮。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谈论文的特色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资料就是论据。
所举的例子或归纳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语等就是道理论据。
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剖析其作用。
明确:第 4 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录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令人确信古书记录的传说不必定靠谱,思疑是有必需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标】 1.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2.运⽤递进式结构进⾏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故事导⼊ 有⼀只鹅,在很⼩的时候就被主⼈放到⼀个⼤肚长颈的瓶⼦中养着。
鹅的⾝⼦窝在瓶⼦的肚⼦⾥,脖⼦刚好能伸到瓶⼝之外。
每天主⼈都忘不了来喂这只鹅,鹅呢,在瓶⼦⾥养尊处优很快就长⼤了。
当鹅的⾝⼦膨胀到了不能经由瓶⼝从瓶⼦⾥被拿出来的时候,⽤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分离? 请⼤家帮帮这只鹅,看如何把它与瓶⼦分离。
除了思考这个分离的⽅法之外,有没有同学想提出⾃⼰的疑问? ⼆、助读资讯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
1920年毕业北京⼤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现在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活动⼀:探究课⽂,明确结构 1.通读课⽂,提取本⽂的中⼼论点。
明确: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这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家找找看,课⽂哪⼀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 明确: 怀疑是从消极⽅⾯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组合作完成,找出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明确: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定有许多⼝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怀疑与学问课文的教案
怀疑与学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怀疑的重要性,认识到怀疑是学问发展的关键。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怀疑与学问》的主要内容,包括怀疑的定义、怀疑的方法、怀疑的意义等。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概念,如“怀疑是学问的灵魂”、“无学问之怀疑,固是愚妄;有学问之怀疑,便是嘉德”等。
3. 探讨怀疑在学问发展中的作用,如推动学术进步、促进思想解放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怀疑与学问》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 掌握怀疑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四、教学难点1. 怀疑与胡乱质疑的区别,如何做到有根据的怀疑。
2. 如何将怀疑的精神应用到学问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和观点鲜明。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学习作者的思维方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怀疑与学问》课文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的生平和学术思想。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白板等。
4. 疑问卡片或提问板,以便学生提问。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学术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和观点。
3. 初步理解:学生概述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4. 深入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探讨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怀疑的方法等。
6. 分享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或质疑。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怀疑在学问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
八、作业布置1.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怀疑与学问关系的理解。
2. 选取一个学术领域,举例说明怀疑在该领域中的作用。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教案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方法。
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的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其实,这种思考和判断就是一种怀疑精神。
那么,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作者在开篇引用了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明确: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怀疑与学问》教案
一、教案简介《怀疑与学问》是一篇探讨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文章。
本文通过阐述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培养方法,引导读者认识到怀疑是推动学问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学术态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怀疑精神的培养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学会运用怀疑精神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学术观点。
4. 培养正确的学术态度,尊重事实和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培养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怀疑精神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学术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用名言,引发学生对怀疑精神的思考。
示例:亚里士多德曾说:“怀疑是智慧的开端。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究竟有何重要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文章,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作用及培养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怀疑精神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学术观点。
4.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案例,分析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5. 总结提升:总结文章主旨,强调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举例说明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如何在日常学习中培养怀疑精神。
3. 搜集有关怀疑精神的名言,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怀疑精神。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怀疑与学问》原文及相关解读资料。
2. 课件:怀疑精神的相关概念、案例及培养方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一个人总是希望学有所成,但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做学问很有意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1.譬.如(pì) 程颐.(yí) 虚妄.(wànɡ)塾.师(shú) 盲.从(mánɡ) 墨.守(mò)停滞.(zhì) 步骤.(zhòu)2.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有六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议论文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学术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怀疑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顾颉刚在文章中对怀疑精神的阐述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生对怀疑精神的认识和在学术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怀疑精神与创新思维和学术诚信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顾颉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怀疑精神的倡导著称。
教学准备:《怀疑与学问》课文PPT课件,包含顾颉刚的生平简介、《怀疑与学问》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学术背景。
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或视频。
学生作业本、笔、案例分析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怀疑与学问”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怀疑精神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怀疑与学问》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顾颉刚的生平和《怀疑与学问》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顾颉刚对怀疑精神的阐述。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怀疑精神:分析怀疑精神的内涵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如何促进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2. 学术诚信:讨论怀疑精神与学术诚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术探究中坚持诚信原则。
互动活动(20分钟)1. 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案例,探讨案例中的成功要素和失败教训。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标题和过渡句,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文章结构。
2.运用替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标题和过渡句,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析文章结构。
三、教学难点:自主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多角度思考,替换得当。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替换法、小组讨论法第五单元整体架构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带有思辨色彩,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分别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
这也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
通过学习,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学习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了解驳论的特点,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
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力量的语言特点。
《怀疑与学问》解析人文主题: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体会这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对学问的重要意义。
语文要素: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要点的方法,把握文章论证思路,理解本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本单元是议论文单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议论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这篇文章我们将尝试采用“替换”的方法来学习,将“替换”进行到底。
那么我们将做哪些替换呢?替换这种方法对于理解文章有什么帮助呢?板书课题:怀疑与学问【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引入议论文教学。
替换标题教师语言:读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会关注文章的标题,那我们就从标题入手,尝试替换。
学生活动:浏览文章、思考、回答。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18、思疑与学识顾颉刚教课目的1、理清文章论证构造,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要点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照论证在论证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理解朴素、简短正确、通畅流利、长短适宜的语言。
4、认识“思疑”对做学识的重要意义,勾联学习和生活实质,培育思疑精神和创建意识。
教课要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品尝论证语言的特点。
教课难点理清文章论证构造,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教课时间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今世有一位有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而且念书时就不愿盲以古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爱考据。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边画着很多儿童,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鞭炮,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 个儿子,认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据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有的书中只获得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异,为何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这样难考据。
以后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不过一种谀颂之词,并不是实事。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谈论文——《怀疑与学识》。
二、认识谈论文有关知识:1.谈论文的定义:以谈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看法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谈论文的三因素:①论点(需要证明什么)②论据(用什么来证明)③论证(怎样进行证明)三、解题:“思疑与学识” 是这篇文章的论题,全文就是环绕这个论题睁开谈论,说明了“思疑”与“学识”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自读课文,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明确:第 1 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 2 段:“学则须疑。
”——张载第3 段:学识的基础是事实和依据。
第 4 段:我们关于传说的话,应该经过一番思虑,不该该随随意便就信了。
第 5 段:我们无论关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识,都要经过自己的思疑,鉴别是非。
第 6 段:疑不是从悲观方面辨去妄的必需步,也是从极方面建新学、启示新明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教案(精选)
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分析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如 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
改进计划与目标
针对自身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和目标,如提高阅读效率、 加强笔记整理等。
对未来学习建议
保持怀疑精神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运用怀疑精神,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和质疑,以获取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产生怀疑,并提出了 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现 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文社科领域成功案例
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理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并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 盾和历史局限性,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重点段落四
论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强调 做学问需要有怀疑精神,才能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
动学术进步。
作者观点及立场分析
作者认为怀疑精神是科学研究的必备品质,是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
作者主张在学术研究中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作者的立场是积极倡导怀疑精神,鼓励人们打破思维定势和传统观念的 束缚,以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面对学术研究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这些情境中运用怀疑精神。
分析案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案例,让学生 分析其中是否运用了怀疑精神,
以及如何运用。
制定策略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制定在 日常生活中运用怀疑精神的策略 ,例如保持开放心态、寻求多方 证据、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
息等。
分享交流
个人经历分享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曾经因为怀疑 而取得的成就,例如避免了一次 骗局、发现了一个新的解决问题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较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下面这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怀疑与学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怀疑与学问》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作用 • 如何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怀疑精神
目录
•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怀疑精神案例分 享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怀疑与学问背景及意义
阐述怀疑精神的起源和内涵,以及它在学术研究和日常 生活中的重要性。
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阐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和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保持开
放和批判性的思维。
学问的来源与种类
回顾学问的多种来源,如书籍、实 践、观察等,以及不同种类的学问 ,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 学等。
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分析怀疑与学问之间的相互促进关 系,如何通过怀疑促进学问的深入 和拓展。
学习方法建议
结论与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所有物体在真空中下 落的速度是相同的,与它们的重量无关。这一发现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 观点,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案例二:爱因斯坦对相对论提出过程
怀疑背景
在爱因斯坦之前,牛顿的力学体系被认为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完美理论。
怀疑过程
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观念提出质疑。他通过深入思考和数学推导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引入了时间膨胀、质能方程等崭新概念。
激发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对已有知识和观 点的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 够辨别真伪、优劣。
鼓励学生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假设和 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
推动学术进步和发展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教材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18怀疑与学问【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资料助读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颉.(jié)虚妄.(wàng)停滞.(zhì)大儒.(rú)塾.师(shú)3.学生积累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旧中国时代的墨子善于守城。
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和发展。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怀疑与学问》教案4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思疑与学识》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学习本文先作阐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照论证法。
2.学习本文理解朴素、简短正确、通畅流利、长短适宜的语言。
3.认识“思疑”、“考虑”对做学识的重要意义。
教课假想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
他依据古代有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
文章写得平常易懂,理解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
本文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色,语言的特色,都有值得学习之处。
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谈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教课要点可放在理清文章构造以整体掌握文章、先作阐述后提出论点、层进式论证、正反说理对照论证、语言特色等方面。
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要点理清文章的构造层次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一个人从事学习,老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可是,从实质状况看,并不是全部的修业者其最后见效都同样,其最后成就都同样,有的人见效好,成就大,而有的人却见效差,成就小,相互有差别,有的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悬殊。
不论历史上,不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类状况。
这是什么缘由呢?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习的见效好些,成就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汲取有利的经验,对我们搞勤学习是十分必需的,十分重要的。
《思疑与学识》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示,很有价值的看法,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存心义。
2. 部署阅读思虑题教师:为了有要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虑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应怎样回答。
思虑题一:本文的构造层次怎样区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思虑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思虑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色?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虑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照论证?思虑题五: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3.学生各自阅读课文,考虑思虑题的回答,侧重考虑思虑题一(构造层次)的回答。
2024最新-《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该页是可爱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怀疑与学问》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把握论文知识。
2、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重点难点:中考形式阅读,论点、论据、相关句子作用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课文内容:1段:“学者先要会疑。
”2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4段: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5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课文层次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也可说成“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第二部分:(3-5)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1)一层(3-4)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二层(5)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论点2)三、论证方法:1-2段):引用论证,也属于道理论证。
3段):譬如,是举例论证;4段):“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传说是举例论证。
5段):引用孟话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是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6段):①句是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⑤句道理论证;⑥句过渡句,启下的作用;⑦-⑩句举例戴震、笛卡尔事例论证;⑩句后道理论证。
四、板书表述:提出论点:治学要有怀疑精神怀疑与学问分论点1:消极方面(对传说、对书、学问要怀疑)分论点2:积极方面(对新学说、新发明要创新)总之,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含5篇)第一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附导学案课题:怀疑与学问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怀疑与学问有什么关系呢?怀疑对做学问起什么作用呢?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在治学中持怀疑精神教学重难点: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2、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三种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辟的议论文,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文章的论题。
自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哥白尼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经过论证大胆提出了“日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而日心说就是正确的吗?后人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呢?正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大胆提出疑问,天文学才不断向前进步而历史也不断向前发展。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
进行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二、出示教学目标1.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
【教法学法】探究法、研读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二、作家作品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检查预习
1.小组交流预习成果,互批互改,自主订正。
(结合同步练习训练41课前自学)
2.读读写写
凶险.xiǎn 视察.chá轻信.xìn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折.扣zhé流俗.sú墨.守mò
停滞.zhì不攻.自破gōng 腐草为萤.yíng
3.词语解释
腐草为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辨伪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四、研读分析
环节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这篇文章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者“学者先要会疑”)。
第二部分(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部分第一层:(3、4段),论述对于传说,都应该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顺顺便便就信了。
第二部分第二层:(5段),论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那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三部分(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环节二:深入文本,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以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在学习本文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每小组推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教师适时点拔归纳。
1.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
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3. 第3 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①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己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②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③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
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1.抄写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2.完成同步训练41课内训练。
选做题: 完成课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二课时
一、课前小测
《怀疑与学问》(课堂小测P41—P42)
二、研读分析
环节一:关注重难,有效突破。
1.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3.第6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
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
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
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
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
环节二:品读语言,探究写法。
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三)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1)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删去吗?为什么?
(2)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明确:(1)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地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
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四个“常常”,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不能互换。
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2)综合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手法。
三、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1.完成同步训练41课后拓展。
2.预习《谈创造性思维》,完成训练43课前自学。
选做题:完成同步练习训练42第一题。
【集体备课的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