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具体内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①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某些金属+ 某些酸?盐+ 氢气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酸+ 碱?盐+ 水酸+ 某些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⑧酸?酸性氧化物+ 水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⑨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
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非初三知识)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碱、4参加反应的两种盐必须都能溶于水,若生成物中有一种是难溶性的盐时,则反应可以进行。
金属+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金属+ 酸?盐+ 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从酸溶液中把氢置换出来。
这里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
浓硫酸和硝酸因有强氧化性,跟金属反应时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盐、水和其它气体。
除杂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3除去Cu中的Fe,可将混合固体加入CuSO4溶液中,(Fe+CuSO4=Cu+Fe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渣。
4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溶液(2NaOH+H2SO4=Na2SO4+2H2O)5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K2SO4+BaCl2=2KCl+BaSO4),然后过滤后取滤液。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是化学中的三大基本概念之一,它们之间的反应规律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酸碱反应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反应类型。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这是因为在反应过程中,酸和碱的离子交换释放出了能量。
3. 酸和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这是因为金属可以与酸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 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产生盐和水。
这是因为非金属氧化物可以与碱中的氢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水。
5.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指示剂检测。
指示剂可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6.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酸度计测定。
酸度计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7.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达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关系。
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可以用反应热表示。
反应热可以反映反应过程
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大小,从而判断反应是否放热或吸热。
以上就是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它们是化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好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今天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总结的相关问题,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学习方法网!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 Cu Hg Ag Pt Au2、 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
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 3 (稀)==4Zn ( NO 3) 2+N 2O t +5H 2OCu+2HSO 4 (浓)CuSO 4+SO 21 +2H 2O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 NaOH 、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 2CO 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 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 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 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 2O == 2NaOH + H 2 t 2NaOH + CuSO 4 == Cu (OH ) 2; + Na 2SO 4总反应:2Na + CuSO 4 + 2H 2O == Cu (OH ) 2; + Na 2SO 4 + H 2 t4、 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 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
请不要和第 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 女口: 2Na + H 2SO 4 == Na 2S04 +出t K + HCl == KCl + H 21 (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5、 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 亚铁盐(其中Fe 的化合价为+2价)。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

酸碱盐化学方程式及现象一.两个置换反应规律1.酸+金属==盐+氢气反应条件:①酸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常用稀硫酸、盐酸②金属必须位于氢以前常用Mg、Al、Zn、Fe③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1镁与盐酸反应: Mg+ 2HCl==Mg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2铝与盐酸反应 2Al+6 HCl== 2AlCl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3锌与盐酸反应: Zn+ 2HCl==ZnCl2+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铁与盐酸反应: Fe+ 2HCl==FeCl2+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5镁与稀硫酸反应: Mg+ H2SO4==Mg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6铝与稀硫酸反应: 2Al+3 H2SO4== 2Al2SO43+3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7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2H2SO4==ZnSO4+ 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8铁与稀硫酸反应: Fe+H2SO4===FeSO4+H2↑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现象 1至8现象:金属表面均有气泡生成,金属逐渐溶解;4和8另加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2.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①盐反应物必须溶于水②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③金属单质反应物比盐中金属活泼,不用钾、钙、钠9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CuSO4==FeSO4+Cu现象:铁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10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3CuSO4==Al2SO43+3Cu现象:铝表面有紫红色固体覆盖,溶液有蓝色逐渐变为无色11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覆盖,溶液有无色逐渐变为蓝色二.五种复分解反应规律1.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12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13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2HCl ==MgCl2+2H2O14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 +HCl== NaCl+ H2O2.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和碳酸盐反应时,碳酸盐溶不溶均可15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16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用于检验氢氧化钠变质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7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现象:溶液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盐+碱==新盐+新碱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18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工业制火碱;区别CaOH2和NaOH;除杂NaOH溶液中CaOH2或Na2CO3杂质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19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氢氧化铜沉淀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不溶前溶后沉20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现象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5.酸+金属氧化物==盐+水211、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2铁锈与硫酸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脱落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23氧化铜与盐酸反应: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24氧化铜与硫酸反应: CuO+ 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三、其他反应非金属氧化物+碱溶液==盐+水25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 CaOH2+ CO2== CaCO3↓+ 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有白色沉淀CaCO3生成26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变质、除去CO22NaOH+ CO2== Na2CO3 + H2O27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用氢氧化钠除去SO22NaOH+ SO2== Na2SO3 + H2O四、酸碱盐溶解口诀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钡钙;钾钠铵盐均可溶,硝酸盐类也都溶;氯化物只有银不溶,硫酸盐只有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七大沉淀:。
初三酸碱盐八大反应规律

初三化学中,酸碱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有8个反应规律,它们分别是:
1.酸和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碱→盐+水。
2.酸和碱金属反应。酸和碱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氢气+盐。
3.酸和碳酸盐反应。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类型为: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
4.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5.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类型为:酸酸和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反应类型为:酸+金属→盐+氢气。
7.碱和银盐反应。碱和银盐反应,生成银氧化物、水和碱金属盐。反应类型为:碱+银盐→银氧化物+水+碱金属盐。
初中化学反应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规律总结: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二.几个分解反应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5)酸 + 碱 -------- 盐 + 水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五.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六.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
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

(完整版)初中化学酸碱盐总结1、酸(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非氧化性酸),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2)酸呈酸性(PH 值<7)(3)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的活泼金属的单质起置换反应(非氧化性酸)酸 + 金属—→盐 + 氢气【置换反应】例:2HCl+Fe=FeCl2+H2↑(4)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5)跟碱起中和反应酸+碱—→盐+水例:2HCl+Cu(OH)2=CuCl2+2H2O(6)与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新盐。
盐+酸=新盐+新酸,要依照复分解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应例:BaCl2+H2SO4=BaSO4↓+2HCl{常见的酸:盐酸:物理性质:有刺鼻性气味和酸味的液体,易挥发,遇水蒸气形成白雾。
化学性质:有酸的通性用途:除锈,制药,胃液里的盐酸帮助消化。
硫酸: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
硫酸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稀硫酸有酸的通性。
2、碱非可溶性碱的性质:1、能与酸反应可溶性碱的通性:2、碱呈碱性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碱能使无色的酚酞试剂变红。
pH>7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注:碱 +酸性氧化物==盐 + 水【不是复分解反应】例:①Ca(OH)2+CO2=CaCO3↓+H2O②2NaOH+CO2=Na2CO3+H2O注:酸性氧化物不等于非金属氧化物4碱+酸=盐+水5碱+盐=碱+盐【反应物均可溶】{常见的碱:NaOH 俗称:烧碱。
火碱。
苛性钠。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明显,易潮解。
化学性质;有碱的通性。
用途:除油污。
用于肥皂造纸纺织印染。
Ca(OH)2 俗称:消石灰。
熟石灰。
物理性质: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碱的通性。
用途:水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制烧碱。
改良酸性土壤。
砌砖抹墙。
3、盐1.能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能和酸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3.能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酸与碱中和的产物(中和反应),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初三化学酸碱盐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酸碱盐归纳总结一、酸和碱1.盐酸、硫酸属于酸,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
酸→H ++酸根离子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属于碱,碱在水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
碱→金属离子+OH ¯3.二、酸12(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酸能使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即金属 + 酸 → 盐 + 氢气Fe+2HCl=FeCl 2+H 2↑ Zn+H 2SO 4=ZnSO 4+H 2↑2Al+6HCl=2AlCl 3+3H 2↑ 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3)酸能使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铁锈+盐酸:Fe 2O 3+6HCl====2FeCl 3+3H 2O (黄色溶液);铁锈+硫酸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4)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即碱 + 酸 → 盐 + 水NaOH +CO 2=Na 2CO 3+H 2O Ca(OH)2+ CO 2=CaCO 3↓+H 2O+CO 2↑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HCl+ AgNO 3=AgCl ↓+HNO 3 H 2SO 4+BaCl 2=BaSO 4↓+HCl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三、碱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2NaOH+CO2=Na2CO3+H2O(3)酸+碱→盐+水NaOH + HCl = NaCl + H2O(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HCl+ AgNO3=AgCl↓+HNO3H2SO4+BaCl2=BaSO4↓+HCl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ΔCuO +H2O2Fe(OH)3 ΔFe2O3+3H2O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酸碱盐化学反应小结

一、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Mg+2HCl==MgCl2+H2↑Zn+2HCl==ZnCl2+ H2↑2Al+3H2SO4==Al2(SO4)3+3H2↑Fe+H2SO4==FeSO4+H2↑活泼金属+酸====盐+ H23、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金属氧化物+酸==盐+ H2O4、与某些盐反应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盐+酸========新盐+新酸5 、与碱反应Cu(OH)2+2HCl==CuCl2+2H2OAl(OH)3+3HCl===AlCl3+3H2O2NaOH+H2SO4===Na2SO4+2H2O碱 + 酸=====盐+ H2O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O2NaOH+SO2=Na2SO3+H2OCa(OH)2+CO2=Ca CO3↓+H2O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3、与酸反应NaOH+HCl===NaCl+H2OCa(OH)2+2HCl==CaCl2+2H2O酸+碱===盐+水4、与某些盐反应FeC3+3NaOH===Fe(OH)3↓+3NaClCuSO4+2NaOH==Cu(OH)2↓+Na2 SO4盐+碱==新碱+新盐盐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Fe+CuSO4==FeSO4+Cu2Al+3CuSO4==Al2(SO4)3+3Cu金属+盐====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①金属必须比盐中的金属活泼②盐必须可溶于水③金属不能为K、Ca、Na2、与酸反应盐+酸=====新盐+新酸3、与碱反应盐+碱====新碱+新盐4、与盐反应NaCl+AgNO3====AgC l↓+NaNO3盐1+盐2===盐3+盐4反应条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
中考化学中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是什么

中考化学中酸碱盐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酸碱盐的定义及分类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酸的性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3、碱的性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4、盐的性质某些盐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新金属和新盐。
盐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盐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5、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6、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实例盐酸(HCl)、硫酸(H₂SO₄)、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碳酸钠(Na₂CO₃)、氯化钠(NaCl)等。
二、酸碱盐的详细性质及反应规律11 酸的通性111 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112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H₂SO₄= ZnSO₄+ H₂↑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₂+ H₂↑113 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 + H₂SO₄= CuSO₄+ H₂O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₂O₃+6HCl = 2FeCl₃+ 3H₂O114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₂O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₂+ H₂SO₄= CaSO₄+ 2H₂O115 酸与某些盐反应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CO₂↑ + H₂O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₂CO₃+ 2HCl = 2NaCl + CO₂↑ + H₂O12 碱的通性121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

酸碱盐8条反应规律酸碱盐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一种类型,也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在酸碱盐反应中,有着一些反应规律,这些规律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酸碱盐反应中的八条反应规律。
1.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碱反应是一种中和反应,其中酸和碱会互相中和,产生盐和水。
比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2.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是一种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氧化铝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铝和水。
3. 金属和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氢气。
金属和酸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比如,锌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氯化锌和氢气。
4. 酸和碳酸盐反应会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酸和碳酸盐反应是一种酸和盐反应,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比如,硫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产生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5. 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金属氢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6. 酸和金属碳酸盐反应会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酸和金属碳酸盐反应是一种酸和盐反应,产生盐、水和二氧化碳。
比如,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7. 酸和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氧化铜反应会产生氯化铜和水。
8. 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是一种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比如,盐酸和氧化铝反应会产生氯化铝和水。
在酸碱盐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会产生一些规律性的反应,这些反应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判断方法

初中化学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判断方法初中化学: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判断方法酸碱反应是化学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规律和判断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中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判断方法。
一、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其中,酸是指能够提供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能够提供OH-离子的化合物。
酸与碱反应产生的产物通常是盐和水。
二、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1. 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时,酸和碱的酸性和碱性强弱会影响反应的进行。
一般情况下,酸碱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数相等时称为中和反应,此时酸与碱完全消耗,生成的产物为盐和水。
例如:NaOH + HCl → NaCl + H2O2. 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酸碱反应中,可以使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将化合物分解为离子形式,以更清晰地描述反应。
离子方程式中显示了溶液中离子的参与以及生成的盐和水。
例如:NaOH + HCl → Na+ + OH- + H+ + Cl- → NaCl + H2O3. 酸碱反应速率酸碱反应的速率受到温度、浓度、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浓度增加以及溶剂的选择能够加快酸碱反应的进行。
三、酸碱反应的判断方法1. pH指示剂pH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当溶液呈现红色时,表示酸性;当溶液呈现蓝色时,表示碱性。
2. 酸碱中和指示剂酸碱中和指示剂是一种能够在酸和碱完全反应时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酸和碱反应是否完成。
例如,当溶液中的酸碱中和指示剂由红色变为绿色时,表示酸和碱反应已经完成。
3. 酸碱指示纸酸碱指示纸是一种常见的测试酸碱性的工具。
将酸碱指示纸浸泡在待测试溶液中,通过观察指示纸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当酸碱指示纸由蓝色变为红色时,表示溶液呈现酸性。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
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酸与碱的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酸与金属反应:酸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例如,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Fe → FeSO4 + H2。
3. 酸与碳酸盐的反应:酸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
例如,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4. 酸与氧化物反应:酸与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H2SO4 + CuO → CuSO4 + H2O。
5. 碱与盐酸的反应:碱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总体而言,酸碱盐的反应规律遵循了物质守恒定律,反应中原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酸碱盐的反应还可通过pH指示剂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检测,其中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
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初中酸碱盐反应规律小结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酸—→盐+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盐—→新盐+新金属(2Cu+2H2SO体〔34、3点的5、+2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H2O+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NH3↑+H2O②AgOH 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Ag 2O ↓+H 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 2(CO 3)3、Al 2(CO 3)3遇水分解。
如:Fe 2(CO 3)3+3H 2O=2Fe (OH )3↓+3CO 2↑ 3、酸和碱的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酸碱盐反应规律整理汇总

中考化学酸碱盐反应规律一、相关知识点汇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可归纳成下图来表示。
二、反应规律1.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除Ag、Pt、Au外的金属,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反应就越剧烈。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 水→可溶性碱可溶性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K2O、Na2O、BaO都能跟水反应。
Ca(OH)2微溶于水,它对应的CaO也能与水反应。
其余的碱性氧化物一般与水不反应或不易反应。
3.碱→盐由碱转化成盐的三个途径:碱 + 酸性氧化物→盐 + 水碱 + 酸→盐 + 水碱 + 某些盐→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4.碱→碱性氧化物+ 水不溶性的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一般可分解为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
碱中的金属越不活泼,则该碱越容易分解。
5.非金属+ 氧气→非金属氧化物除F2、Cl2、Br2、I2外的非金属单质,一般都可直接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 + 水→含氧酸除不溶性的SiO2外,常见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
7.酸→盐由酸转化成盐有四个途径:某些金属 + 某些酸→盐 + 氢气酸 + 碱性氧化物→盐 + 水酸 + 碱→盐 + 水酸 + 某些盐→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8.酸→酸性氧化物 + 水在一定条件下含氧酸分解可生成酸性氧化物(酸酐)和水。
9.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此处的非金属H2、O2除外。
当金属越活泼,非金属也越活泼时,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10.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强酸(H2SO4、HNO3)的酸酐与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即可反应,其余的需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11.碱性氧化物+ 酸→盐+ 水强酸(H2SO4、HNO3、HCl)可与所有碱性氧化物反应,弱酸(H2CO3、H2S等)只能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反应。
12.酸性氧化物+ 碱→盐+ 水酸性氧化物在一般条件下都可与强碱溶液反应,但SiO2与NaOH固体(或KOH固体)需在强热条件下才发生反应。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酸碱盐则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深入学习了酸碱盐相关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酸碱与酸碱盐的基础概念1. 酸:酸是能够产生H+离子(质子)的化合物,具有酸性的性质。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等。
2. 碱:碱是能够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具有碱性的性质。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 酸碱反应:酸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的一般式子为:酸 + 碱→ 盐 + 水。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检验溶液酸碱性的物质,常见的有酚酞、中性红等。
二、酸碱盐的命名和性质1. 酸的命名:酸的命名根据所含阴离子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酸和氧化酸。
普通酸的命名规则为“酸性氧化物名+酸”,如盐酸(氯化氢酸),硫酸(二氧化硫酸)。
氧化酸的命名规则为“非金属元素名+酸”,如硝酸(氮酸)。
2. 碱的命名:碱的命名通常根据阳离子的不同,有单质金属碱和金属氧化物碱。
单质金属碱的命名规则为“金属元素名+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金属氧化物碱的命名规则为“金属氧化物名”,如氧化钠,氧化钙。
3. 盐的命名:盐的命名通常根据阳、阴离子的种类和性质来命名,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4. 酸碱盐的性质:酸性物质具有酸味,酸性物质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碱性物质具有碱味,碱性物质与酸反应会产生盐和水;盐是酸与碱中和反应的产物,属于晶体固体。
三、酸碱盐的常见应用和相关实验1. 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酸碱盐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常见的应用有:酸性物质用作清洁剂和脱垢剂,如醋酸;碱性物质用作洗涤剂和清洁剂,如氢氧化钠;盐广泛应用于调味食品和制作肥料等。
2. 酸碱中和实验:通过酸碱中和实验可以观察酸碱反应的现象与产物。
实验中,我们可以用酚酞或中性红作为酸碱指示剂,观察酸和碱溶液反应的结果,以此来判断其酸碱性。
中考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中考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中考酸碱盐知识点总结中考酸碱盐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范文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范文一、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三、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七、离子的检验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酸、碱、盐化学反应规律小结一、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1、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既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还要考虑酸和盐的特点。
金属与酸反应:活泼金属 + 酸—→盐 + 氢气(H以前)(一般是稀HCl和稀H2SO4)金属与盐反应:金属 + 盐—→新盐+ 新金属(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前置后)(可溶性盐)2、金属与硝酸(浓、稀)和浓硫酸一般可以发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也不受氢以后的限制。
原因是这些酸有强氧化性,反应比较复杂,一般不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
故不能使用。
如:(化学方程式初中不要求) 4Zn+10HNO3(稀)==4Zn(NO3)2+N2O↑+5H2OCu+2H2SO4(浓)Δ CuSO4+SO2↑+2H2O金属与浓盐酸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但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氢气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碱溶液(如NaOH、KOH溶液)吸收而除去〕,故不宜选择使用。
碳酸(H2CO3)的酸性较弱(是弱酸),一般不选择。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比盐中所含金属元素的位置要靠前;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性盐。
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置换反应才能进行。
特别注意:对于“钾、钙、钠”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是时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不属于置换反应,一般也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就不能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总反应:2Na + CuSO4 + 2H2O == Cu(OH)2↓+ Na2SO4+ H2↑4、特别注意:活泼金属“钾、钙、钠”与酸反应时,仍然是与酸直接反应。
请不要和第3点的特别注意相互混淆。
如: 2Na + H2SO4== Na2S04+ H2↑ K + HCl == KCl + H2↑(不要认为先和水反应,再和酸反应)5、特别强调:单质铁与酸、与盐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生成亚铁盐(其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如: Fe + 2HCl == FeCl2 + H2↑ CuSO4+ Fe == FeSO4+ Cu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酸和碱、酸和盐、碱和盐、盐和盐的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溶解性,这是前提条件。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才能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产生,如果有则复分解反应能进行,反之则不能进行。
2 、酸的溶解性规律:初中接触的酸一般都可溶,其中H2SO4、H3PO4是不挥发性酸。
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是挥发性酸。
但要注意H2CO3的挥发性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H2CO3== H2O + CO2↑。
碱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钡、铵[KOH、NaOH、Ba(OH)2、NH3·H2O]的碱可溶,Ca(OH)2微溶,其余的碱不溶。
注意:①氨水有挥发性,和H2CO3一样,也表现为不稳定性(是化学性质):NH3·H2O == NH3↑+ H2O②AgOH为白色沉淀,但非常不稳定,在溶液中生成的同时马上分解产生褐色的氧化银沉淀:2AgOH == Ag2O↓ + H2O盐的溶解性规律:钾、钠、铵盐、硝酸盐溶得快;盐酸盐(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银、钙(银、钙微溶);碳酸盐溶解钾、钠、铵(的碳酸盐),微溶碳酸镁,其它一般往下沉。
注意:Fe2(CO3)3、Al2(CO3)3遇水分解。
如:Fe2(CO3)3+ 3H2O = 2Fe(OH)3↓+ 3CO2↑3、酸和碱的反应:酸 + 碱→盐 + 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酸溶液与碱溶液的反应:一般都能发生反应,即酸碱不受限制。
这种类型一般要求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
A、如果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突然变化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和是否反应完全。
如:NaOH + HCl == NaCl + H2O (见课本P162实验)B 、如果反应有沉淀产生,可以通过观察沉淀刚好不再产生(或不再增加)的现象判断该反应是否完全进行。
如:Ba (OH )2 + H 2SO 4 == BaSO 4↓+ 2H 2O(2)、酸溶液与难溶性碱的反应: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如HCl 、H 2SO 4、HNO 3,而碳酸(H 2CO 3)是弱酸,一般是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
此类型的反应主要现象是“难溶性碱(即固体反应物)逐渐减少(溶解)甚至消失。
”当固体反应物刚好消失时,反应完全。
如:Mg (OH )2 + H 2SO 4 == MgSO 4 + 2H 2O Cu (OH )2 + 2HCl == CuCl 2 + 2H 2OCa (OH )2 (固体) + 2HNO 3 == Ca (NO 3)2 + 2H 2O4、酸和盐的反应: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酸必须可溶于水。
参加反应的盐一般也要溶于水,如果不溶于水,必须溶于酸。
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再考虑生成物是否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具体反应 条件说明如下:(1)、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用强酸(HCl 、H 2SO 4、HNO 3)来制取弱酸(H 2CO 3、H 2S 等),不能用弱酸制取强酸,即用H 2CO 3等不能制取得到HCl 、H 2SO 4、HNO 3 等强酸。
如MgCO 3+H 2SO 4==MgSO 4+H 2O+CO 2↑和 Na 2S+2HCl==2NaCl+H 2S ↑(强制弱)等反应的发生,符合此条件,也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而H 2CO 3+CaCl 2、H 2CO 3+MgSO 4等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也得不到HCl 、H 2SO 4 。
强酸和强酸也可以相互制取,例如:用HCl 可以制取HNO 3 (如:AgNO 3+HCl==AgCl ↓+HNO 3 );用H 2SO 4可以制取HCl (如: BaCl 2+ H 2SO 4==BaSO 4↓+2HCl ), 原因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 、BaSO 4。
)。
(2)、参加反应的盐:可溶性盐或不溶性盐都可以。
但是当化学反应有沉淀产生时,要求参加反应的盐一定要溶解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例如:AgNO 3 + HC l == AgCl ↓+ HNO 3 Ba (NO 3)2 + H 2SO 4 == BaSO 4↓+ 2HNO 3 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而CaCO 3 + H 2SO 4、AgCl + H 2SO 4、BaCO 3 + H 2SO 4等物质混合,反应一般不能进行。
〔原因是(以CaCO 3 + H 2SO 4为例):如果CaCO 3和H 2SO 4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aSO 4、H 2O 和CO 2气体,表面上看是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但是由于CaSO 4微溶于水,生成较多时可以产生沉淀,该沉淀可以覆盖在反应物CaCO 3固体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所以该反应实际上不能发生。
同理AgCl+H 2SO 4、BaCO 3+H 2SO 4也不能发生反应。
〕特别说明:酸和盐的反应,初中化学只要求掌握①、用HCl 、H 2SO 4、HNO 3和碳酸盐反应制取H 2CO 3(碳酸盐可溶、可不溶,但是当碳酸盐不溶时,生成的新盐必须溶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如:BaCO 3+H 2SO 4、Ag 2CO 3+HCl 、Ag 2CO 3+H 2SO 4、CaCO 3 +H 2SO 4等就不能发生反应。
)。
②、生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沉淀AgCl 、BaSO 4(包括生成微溶的CaSO 4、Ag 2SO 4)的反应。
即掌握AgNO 3和HCl 、AgNO 3和H 2SO 4、BaCl 2和 H 2SO 4、 Ba (NO 3)2和H 2SO 4、CaCl 2和H 2SO 4、C a (NO 3)2+ H 2SO 4等的反应。
5、碱和盐的反应: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碱 + 新盐 反应条件:(1)、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必须可溶于水。
(2)、生成物:当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要求生成物一般至少有一种是沉淀,有时也可以是气体或水。
如:2NaOH+CuCl 2==Cu (OH )2↓+2NaCl (碱是沉淀)Ca (OH )2+K 2CO 3==CaCO 3↓+2KOH (盐是沉淀)NH 4NO 3+NaOH==NaNO 3+H 2O+NH 3↑ (有气体和水)MgSO 4+ Ba (OH )2== BaSO 4↓+Mg (OH )2↓ (两种都是沉淀)(NH 4)2CO 3+Ba (OH )2==BaCO 3↓+ H 2O+NH 3↑ (沉淀、气体、水都有)特殊: 2NH 4Cl (固体)+Ca (OH )2(固体)==CaCl 2+ H 2O+NH 3↑6、盐和盐的反应: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盐反应条件:(1)、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两种盐都必须可溶于水。
(2)、生成物:在反应物条件符合以后,要求生成物一般至少有一种是沉淀。
如:NaCl + AgNO 3 == AgCl ↓+ NaNO 3CuSO 4 + BaCl 2 == BaSO 4↓+ CuCl 2Ag 2SO 4(溶液) + BaCl 2 == BaSO 4↓+ 2 AgCl ↓三、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与酸和盐的反应条件相似。
参加反应的酸:一般是强酸(HCl 、H 2SO 4、HNO 3)参加反应的碱性氧化物:可溶或不溶都可以。
但是当化学反应有沉淀产生时,要求参加反应的碱性氧化物一定要溶解于水,否则反应很难进行。
如:Ag 2O 和HCl 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四、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酸性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一般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条件:参加反应的碱一般为可溶性碱〔 KOH 、 NaOH 、Ba (OH )2、NH 3·H 2O 、 Ca (OH )2 〕注意:生成盐的组成要以酸性氧化物所对应的酸的组成来判断。
如: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所对应的酸分别为H 2CO 3、H 2SO 3、H 2SO 4,则生成盐分别为碳酸盐、亚硫酸盐、硫酸盐。
附:初中常见酸性氧化物所对应的酸:注意:23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下面是金属和酸和盐溶液发生的置换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