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痉挛的康复种名词解释
痉挛的康复种名词解释痉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指肌肉无法自主地放松,导致肌肉强烈收缩的现象。
这种不自主的痉挛会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痉挛的康复成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
康复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或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其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痉挛的康复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是痉挛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运用各种物理手段来缓解痉挛症状。
例如,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电疗可以通过刺激神经传导,降低肌肉紧张;按摩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肌肉痉挛的症状。
物理治疗还可以包括一些特殊的矫正和支撑手段,例如矫正器、支撑带等,来帮助患者纠正姿势、调整肢体功能。
药物治疗也是痉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痉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相应的药物。
抗痉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神经传导,减轻肌肉痉挛,例如肌松药物;镇痛药物可以缓解因痉挛引起的疼痛。
此外,针对一些特定的痉挛疾病,如帕金森病等,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特殊的药物,以控制痉挛症状。
康复训练在痉挛康复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定制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可以参与不同类型的运动和活动,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协调性和提高身体灵活性。
康复训练的重点是通过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促进肌肉的适应性和恢复性。
这不仅可以缓解痉挛的症状,还可以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最终恢复患者的功能。
痉挛的康复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合理调整生活方式。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和保养,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辅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以进一步缓解痉挛症状。
痉挛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痉挛症状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并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痉挛状态的康复现状
对上肢的痉挛,在前臂、腕部及手指肌群
的神经末梢处注射肉毒毒素,能减轻上肢
的痉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并有效的减轻 日常生活上的介助量(Ib )。对下肢的痉 挛,在小腿集群的神经末梢处注射肉毒毒 素,能有效减轻下肢的痉挛(Ib )。希望 用肌电图定位神经末梢进行注射。
由于TENS其所用刺激频率及评价期间,对效果
证据
治疗痉挛的药物替托尼定、巴氯芬、安定具有相 同的效果,副作用也比以往使用的药物小(Ia ), 同时丹曲林钠对偏瘫的痉挛有效(Ib— IIa )。 对于脑卒中严重痉挛,鞘内注射巴氯芬较为效果, 长期使用也有持续的效果(Ib )。
用苯酚作神经阻滞,改善了关节活动范围及 modified Ashworth Scale,经过6个月时仍能显现其 效果(III )。用乙醇作神经阻滞,可改善 modified Ashworth Scale及关节活动范围,经过6 个月时仍能显现其效果(III )。
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本质
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得运动系统失去高位 中枢的控制,从而使原始的、被抑制的、皮层下 的运动反射释放,引起运动模式异常。表现为肌 张力增高,甚至痉挛,肌群间协调紊乱,出现异 常的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紧张性反 射等脊髓水平的运动形式。
1.共同运动 其本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即脊髓中支 配屈肌的神经元之间和支配伸肌的神经元之间的功能上的 联系,是交互抑制关系失衡的表现。 2.联合反应 指用力使身体的一部分收缩时,可以诱发其他 部位的肌肉收缩,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张力改 变的一种姿势反应,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例如健侧上 肢屈曲诱发患侧上肢的屈曲,也有同侧性联合反应,例如
儿童脑瘫的马蹄内翻足,BTXA,2U/kg注射到腓 肠肌内、外侧,较安慰肌使张力下降,操作显著 进步。
痉挛的康复处理
症状
疼痛 僵硬 阵挛* 屈肌和伸肌痉挛 外观异常 动作费力、迟缓、 不协调
Clonus recording during elbow extension
*
*
被动功能: 个人料理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手掌和手指
*
痉挛评定: 电生理学方法
肌电图分析 肌肉放电频率低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患者 在表面EMG检查中,常可见患者进行原动肌激活时有拮抗肌的突发性活动 肌肉活动时机异常 F波 为运动神经元池被逆向激活时的回返放电 反映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 明显痉挛的慢性患者,F波出现率和波幅均增高,F波与M波的最大波幅之比也上升 波形复杂化
病人和照顾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确定病人和照顾者的目标
痉挛治疗程序
痉挛处理中治疗师的作用
评估和教育患者 指导患者制定目标 提供康复干预: 减轻阳性体征的影响 改善阴性体征 对痉挛处理小组其他成员提供反馈和咨询
*
痉挛的评定
痉挛评定的目的: 了解痉挛程度 了解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有否增强和加重痉挛的因素 确定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效果监测
*
与痉挛临床表现相关的力
肌肉收缩的动态力 软组织的静力性阻力,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神经的弹力成分
*
动态痉挛现象
阵挛 协同模式 屈肌和伸肌痉挛 痉挛性张力异常 缓慢用力活动模式 不协调运动
*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屈肌
伸肌
痉挛或挛缩的屈肌
伸肌
*
静态痉挛现象
肌肉痉挛的继发改变 肌肉挛缩 肌肉僵硬 其它软组织僵硬 (皮肤、血管等) 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囊僵硬 其它:肌肉纤维化、疼痛等
肌张力高康复训练方法
肌张力高康复训练方法肌张力高(spasticity)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减退或受损导致的症状,表现出肌肉的不自主、持续的紧张或收缩状态。
肌张力高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直、抵抗和痉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产生了严重的限制。
为了帮助患者降低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肌张力高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肌张力高康复训练的常见方法之一。
热敷可以通过增加肌肉温度和血流量来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肌张力。
冷敷可以通过降低肌肉温度和血流量来减轻痉挛。
理疗师还可以通过按摩、牵引和适度的运动来放松紧张肌肉,提高关节灵活性。
2. 拉力器和吊挂训练拉力器和吊挂训练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肌肉的伸展来降低肌张力。
拉力器和吊挂训练可以在患者能够安全进行的范围内进行,以避免过度牵拉肌肉或关节。
这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3. 设备辅助训练康复训练中使用一些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肌张力。
例如,使用支撑架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减少肌肉的抵抗和痉挛。
另外,床上垫子和护具也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减轻肌肉的收缩。
4.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肌张力高康复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情况,运动疗法可以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功能性训练。
被动运动主要由治疗师进行,通过手动或器械的辅助来完成肢体的活动。
主动运动是患者通过自主动作来参与康复训练,治疗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功能性训练则是以康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为基础,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动作来进行训练。
5. 医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药治疗也可以用于降低肌张力。
药物治疗通常是指口服或注射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左旋苯丙酸、波他京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肌肉的抵抗和痉挛,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肌张力高康复训练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和调整。
此外,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和专业指导,患者和家属应与治疗师密切合作,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以取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及处理
(1)肿胀的下肢抬高15°制动。一般2周内不做关节运动。国外有人报告,在每天进行彩色多普勒监测条件下,48小时后可以开始做关节运动。
(2)抗凝治疗
①尿激酶:每日1000U/kg体重溶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
②依诺肝素钠:40mg,每12小时皮下给药。
其他
脊髓损伤患者的疼痛,还有心理因素起作用,临床上用安慰剂治疗有时也有明显的效果。有人报告,采用头皮针疗法,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也有人认为,脊髓损伤引起的疼痛治疗很困难,这一情况应该向患者如实解释,鼓励患者坚持身体功能锻炼,充实日常生活,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三、深静脉血栓
导读:脊髓损伤患者肢体血液高凝可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文中将会对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与预防及肺栓塞的处理给予详细阐述。
(3)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 sodium):10mg,每日早餐前30分钟空腹用200ml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
上述药物可任选一种服用,服药期间要求每日补充钙剂 1000~1500mg。
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导读: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其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自主神经反射亢进、下肢水肿,其治疗与预防措施如下:
三、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是指骨量及骨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骨密度是测定骨质疏松的可靠指标,但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骨密度正常值。正常骨密度的维持与骨骼的负重及肌肉收缩产生的应力有关。脊髓损伤患者瘫痪肢体不再负重,也无肌肉收缩的应力作用,骨钙丢失,骨密度下降,出现骨质疏松。据报道,脊髓损伤后不做站立训练的情况下,伤后1年半,骨密度降到最低值,仅相当于正常值的三分之一,很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
在康复医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和康复进展的量表。
它是由瑞典物理医学家Signe Brunnstrom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通过对患者肢体动作的观察和评定,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运动恢复情况,并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方案。
一、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概述1. 反应阶段(Flaccidity Stage):患者肢体完全无法活动,无肌张力。
2. 递增性的肌张力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appearing and increasing):患者开始出现肌肉痉挛和痉挛。
3. 最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Maximal Spasticity):肌肉痉挛达到最大程度,但开始有一些可控制的运动。
4. 下降性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Spasticity beginning to decrease):肌肉痉挛开始减轻,患者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5. 逐渐减弱的痉挛性阶段(The Stage of Decreasing Spasticity):痉挛性减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
6. 正常化阶段(The Stage of Normalcy):患者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二、深度探讨在康复科学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评定运动康复情况的参考标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康复评估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动作特征和肌张力变化, 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运动康复程度,明确康复方向和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在理解这个评定法时,我们需要着重关注每个阶段的特征和转变点,深入挖掘不同阶段在肌肉痉挛和运动恢复方面的表现,以及相应的康复措施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个评定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临床应用意义。
三、总结和回顾Brunnstrom的六阶段评定法作为康复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评价患者的运动康复情况和制定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ppt课件
GABAA的协同剂,抗痉挛作用是经由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复合体的。 在脊髓水平对输入增加突触前抑制,减少单突触和多突触的反射传导。 在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时用于症状缓解,如屈、伸肌痉挛、僵直、疼痛。 治疗剂量5~40mg/d 潜在副作用:嗜睡、呼吸抑制、成瘾、撤药综合征。
痉挛状态(Spasticity)的康复现状
定义: 痉挛状态;是一种由速度决定的,强直性牵张反射增强运动障碍,牵张反射是对肌0 +肉牵伸而产生的肌肉收缩的反射,由于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处于亢进,组成所称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损(UMN)”综合征。
定义: 痉挛:自发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可由痉挛状态,过强脊髓反射,如张力障碍、强直、去大脑、去皮质性强直,帕金森病,僵人综合征引起。 肌肉痉挛:在增加肌肉运动活动时,局部区域肌痉挛伴疼痛。
痉挛状态的评定
Ashworth 量表(1964)国际通用 O级:无肌张力增高 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屈伸肢体过程中,出现 一过性停顿。 2级:较明显肌张力增高,但肢体尚易于屈伸。 3级:明显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强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出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
ITB的病人选择
痉挛状态应是严重的; 对口服药物反应差,对创伤性治疗疗效差,如神经阻滞等; 对ITB巨丸剂量呈阳性反应(给药试验); 体积大,腹部可装泵; 一般病后一年才做; 由肾排出,在肾病、妊娠、哺乳、精神不正常者不做
中医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
[1] 金 曦. 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肢体 痉 挛 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10) : 263 - 264.
[2] Marra G A,D'Aleo G,Di Bella P,et al. Intrathecal baclof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pasticity[J]. Acat Neurochir Suppl,2007, 97( Pt 1) : 173 - 180.
推拿作为一种中医护理方法因其疗效显著、经济、简便、 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中取得了长足 发展。但临床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1) 中医院的护士大 多毕业于西医院校,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不足,没有主动运用中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年第 9 卷第 22 期( 下半月版)
·119·
作者单位: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 杜鑫: 女,硕士在读,护士 通讯作者: 王维宁,女,硕士生导师
中风后上肢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3. 2 体部推拿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 2. 1 推拿手法与药浴结合 田杰毅[11]运用药浴配合推拿 手法对中风后下肢痉挛进行治疗,用修订的 Ashworth 法和改 良巴氏指数评定疗效,患者的痉挛程度明显下降。另有研究 证明,中药汤剂的温热和药物作用,通过刺激患者皮肤、血管 和神经,可达到缓解肌肉、肌腱和韧带痉挛及镇痛的作用,能 与推拿的效果产生协同效应[12]。 3. 2. 2 推拿与现代康复训练结合 陈峰等[13]将 40 例中风 后上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穴位推拿与抗痉挛技术 组) 和对照组( 抗痉挛技术组) ,在治疗后第 12 周运用改良的 Ashworth 肌痉挛量表和 Fugl - Meyer 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 分进行上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者的结合能使两套康复 理论体系相融合,护理效果更佳[4]。 3. 2. 3 推拿与心理治疗结合 健康稳定的心态能使患者主 动配合治疗,将心理治疗与推拿相结合,以达到生理效应和心 理效应的有机融合,可获得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14,15]。 3. 3 足反射区推拿 根据中医“上病下取”的理论,按摩足部 相关的穴位区域可以治疗脑部疾病。黄锦军等[16]将 86 例偏 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给予单纯常规中西药物治疗) 和治 疗组( 加用针刺结合足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 - 输尿管 - 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等足反射区,并随症加 减,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积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明 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4 头颈部推拿 有学者认为,头部推拿不仅可以通过直接 刺激诸阳之会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 能康复的作用,而且头部穴位所在的点和线恰好与大脑皮层 的各功能投影区相应,在相应穴位区域运用适当的推拿手法 能解除脑血管痉挛,扩张脑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 侧枝循环的建立[17,18]。 4小结
康复医学@九临床常见康复问题处理
第九章临床常有痊愈问题的办理常有痊愈问题指各样伤病和老龄/少儿所归并的功能阻碍。
本章简要介绍肌痉挛、压疮、中枢性痛苦、骨质松散、神经源膀胱功能阻碍与挛缩的痊愈治疗。
第一节肌痉挛一、定义肌痉挛(musclespasticity)是肌肉不自主的一种缩短状态,因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惹起牵张反射喜悦性增强,结果致使骨骼肌张力高升,其特色是肌张力随牵张速度的增添而高升。
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受损后的常有并发症。
常有于脑卒中、脊髓伤害、脊髓病、脑瘫、多发性硬化和侧索硬化症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传统理论以为肌痉挛是在上运动神经元伤害后肌梭Ia类纤维敏感度和支配肌梭r运动纤维活力增添所致使的牵张反射亢进所惹起。
实质它与α运动神经元的喜悦性增高和各样克制的减弱有关。
各样克制是指对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交替性的Ia类纤维克制、Ia类纤维终板的突触前克制和非交替性的Ib 类纤维克制而言,肌痉挛是三重克制减弱的结果。
对拮抗肌运动神经元交替性的Ia类纤维克制是受喜悦性下行通路的控制,上运动神经元伤害可致使这种克制减弱;屈肌反射传入纤维和中间神经元或屈、伸肌运动神经元之间存在少突触或多突触的联系,经过中间神经元能够整合伤害性刺激反射,这种中间神经元整合突触前的克制受下行通路的控制,而上运动神经元的伤害亦致使该克制的减弱;在有痉挛性肌张力异样或腱反射过分活跃的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中,可见非交替性的Ib类纤维克制的减弱,而脊髓神经元过分喜悦又可致使非交替反射的过分活跃;此外,因为下行克制的减弱,使α运动神经元激动发放过分活跃,影响了正常的下运动神经元喜悦—克制水平的失衡,致使肌痉挛。
三、痊愈问题痉挛易惹起皮肤伤害或压疮;因关节活动限制影响平时生活活动的达成;股内收肌痉挛会影响大小便及会阴部的洁净卫生;痉挛时可引发痛苦或不适;C41以上伤害可因呼吸肌痉挛而致使呼吸窘况等。
但并不是所有肌痉挛都需治疗,特别患者的肌痉挛有助于承重,防备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深静脉血栓,膀胱逼尿肌痉挛利于排尿。
痉挛状态
contraction of a muscle or a group of muscles, attended by pain and interference with function, producing involuntary movement and distortion. 痉挛状态(Spasticity):在Dorland‘s医用词典中 的解释是伴随腱反射增强的肌张力增高状态。 并不是某块肌肉的张力增高所致。它包括速度 依赖性、“折刀”现象、协同运动 (synkinesia)、姿势异常、腱反射增强,浅反 射减弱,病理反射阳性及阵挛等。spasticity 最 常见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瘫和脑瘤等 导致的锥体束损害的情况。
并造成相应关节的移位 膝跳反射、跟腱反射、肘反射 检查可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情况 单突触反射,主要发生于快肌纤维
肌紧张 (muscle tonus) (紧张性牵张反射)
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肌肉微弱而持久地 收缩,从而阻止肌肉拉长。 是姿势反射及躯体运动的基础。 多突触反射,主要发生于慢肌纤维。 由不同运动单位交替收缩产生,不易 疲劳,不表现明显的动作。
↓ ↑
↑ ↑
肌梭与腱器官
当即肉受到牵拉时,首先兴奋肌梭而发 动牵张反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牵 拉力量进一步增大时,则兴奋腱器官,使牵 张反射受到抑制,以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 伤。
病理
传统理论:Ia纤维敏感增加和r运动
纤维活跃导致牵张反射亢进引起 无实验室依据 解释:各种抑制的减弱与α运动神 经元兴奋性增高
感受器
名 称 肌 梭 腱 器 官 特点
传入 I a类,传出 γ 与梭外肌并联 , 运 动 神 经 元 , 长 度 兴奋α 运动N元 (牵张)感受器, I b纤维传入,张力 与梭外肌串联 , (牵张)感受器, 抑制α 运动N元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之痉挛
第三节痉挛一、概述(一)定义有关痉挛的定义,国际上尚未统一。
对痉挛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下列演变。
1. Lance 的定义1980年,Lance提出痉挛的定义为“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UMNS)的阳性表现”。
UMNS有四个特征性表现,即:①牵张反射增强(痉挛):②下肢屈肌反射释放,出现病理征阳性;③手指运动灵活性丧失;④肌无力。
前两个为阳性症状,后两个为阴性症状。
虽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可引起功能障碍,但人们对“痉挛”尤为关注,主要原因为痉挛不仅影响功能恢复,而且导致继发性损害,如挛缩、无力和疼痛。
2.Young 的定义1994年Young等将痉挛定义为“以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源于异常的脊髓内原始传入冲动过程”。
然而,上述定义是相对狭义的,并不能涵盖痉挛的所有临床表现。
3. Pandyan定义2005年,Pandyan等把痉挛的定义扩展并修订为“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该定义旨在包含最近对痉挛病理生理和临床实践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痉挛认识的深入,痉挛的定义将会进一步深化。
(三)临床分型及表现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性瘫痪、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它们的生理差异在于处理外周传入信息的中枢不同。
1.脑源性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性瘫痪,一般在发病后3~4周内出现。
当病变损害到皮质、基底节、脑干及其下行运动通路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瘫痪肢体的痉挛。
(1)主要特点:①单突触传导通路的兴奋性增强:②反射活动快速建立;③抗重力肌倾向过度兴奋并形成偏瘫的异常姿势。
(2)临床表现:肌张力呈持续性增高状态,通过反复缓慢的牵张刺激可暂时获得缓解,但维持时间短。
痉挛的康复处理
BTX-A下肢注射部位
• 屈髋 股四头肌 髂腰肌 腰小肌 • 屈膝 腘绳肌 • 内收肌紧张 内收肌群
• 屈膝
腘绳肌
• 内收肌紧张 内收肌群
• 跖屈 腓长肌内外侧 比目鱼肌 胫前 /后肌 趾长 短伸肌 • 拇上翘 拇长伸肌 拇长 短屈肌
4步
• • • •
治疗计划
确定全部注射肌肉 计算每块肌肉的剂量 计算患者所用总剂量 选择稀释剂 10u/0.1ml或2.5u/0.1ml (低容量
肉毒素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合
3). BTX 作用时间
BTX 注射后 2 至 3 天开始起作用,尽 管有人报道在几小时有反应,而有人需要 一周。效果持续 8 至 12 周。在此期间神 经发芽和再支配使毒素失活。
4). BTX 的副作用
尽管 BTX 有毒性,但还是有较好的耐 受,很少出现不期望的肌肉无力(如吞咽 困难、上睑下垂),不到 1% 病人有类流 感表现。
运动系统组构
运动控制的神经通路
运动皮层
计划,启动随意运动
基底神经节
选通正确的运动
脑干
控制运动和姿势
小脑
感知运动 协调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局部神经元环路
反射 协调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和脑干回路
骨骼肌
三 痉挛的发生机制
机制尚不清楚:
1) 神经损伤后 α运动神经元 过度敏感; 2) 神经的侧枝长芽导致抑制 性信号传入的进一步减少; 3) γ运动神经元的易兴奋性 增加神经-肌肉轴的敏感性; 4) 中间神经元活性及兴奋性. 最终导致兴奋性冲动和抑制 性冲动间的失衡, α运动神 经元去抑制。
用空针电极进行 EMG或电刺激
二步
肌肉解剖 肱二头肌 肉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介绍痉挛是一种不由自主的肌肉收缩,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或肌肉病变等疾病。
痉挛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痉挛康复的实验旨在探索有效的康复方法来缓解痉挛、恢复肌肉功能。
重要观点在痉挛康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观点:1. 物理疗法的有效性物理疗法是痉挛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应用各种物理手段(如电刺激、热疗、冷疗、按摩等),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放松紧张的肌肉。
实验结果表明,物理疗法在痉挛康复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2.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虽然药物治疗在痉挛康复中也被广泛应用,但实验证明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差。
有些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会使痉挛恶化。
因此,单纯依靠药物来治疗痉挛是不可取的,需要结合其他康复方法。
3.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康复训练是痉挛康复的核心内容。
通过进行针对性的肌肉训练、协调性训练和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在减轻痉挛症状、促进肌肉恢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在痉挛康复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患者的情绪状态、信心水平以及对痉挛的认知都会对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实验中观察到,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对痉挛康复的效果有积极的帮助,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动力和改善情绪状态。
关键发现在痉挛康复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关键发现:1. 康复模式的个性化不同人的痉挛症状和病因不同,因此康复模式应该具有个性化。
针对患者的痉挛特点和康复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可以提高效果。
2. 康复技术的创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创新的康复技术逐渐被引入痉挛康复中。
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场景和动作,提供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刺激,促进痉挛肌肉的康复。
3. 康复时间的持续性痉挛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和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康复时间的持续性对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痉挛状态中国指南(2015)
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痉挛状态 中国指南(2015)
中国康复医学会
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5.01.023 收稿日期:2014-11-11
81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an.2015, Vol. 30, No.1
声明 中国康复医学会对此文件拥有所用权,并对此文件负责。
中国康复医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ARM) 中国康复医学会是由全国康复医学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公益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本学会弘扬“尊重知
◆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BoNT)是治疗痉挛状态的良好方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 微。有大量循证Ⅰ级证据说明,这种方法能降低过高的肌张力,并改善患者功能。
◆市场上有不同的 BoNT 产品,不同 BoNT 产品的生产工艺、配方、结构及分子大小都不同,且采用不同的生 物鉴定方法,故不同的 BoNT 产品的剂量单位不可相互换算。不同的 BoNT 产品的疗效可能存在差异,不良 事件的发生率可能不同。目前的临床证据显示:保妥适安全性良好,其引起的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安慰剂无显 著差异。近年来经改良的保妥适配方,不易引起免疫反应。
1 制定原则 …………………………………………………………………………………………………(87) 2 痉挛状态及其临床治疗
2.1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与痉挛状态………………………………………………………………(87) 2.2 流 行 病 学 …………………………………………………………………………………………(87) 2.3 痉 挛 状 态 导 致 的 临 床 问 题 …………………………………………………………………(87) 2.4 治 疗 痉 挛 状 态 的 必 要 性 ……………………………………………………………………(88) 2.5 痉挛状态的治疗…………………………………………………………………………………(88) 3 肉毒毒素及其临床应用 3.1 肉毒毒素基本知识………………………………………………………………………………(88) 3.1.1 什么是肉毒毒素…………………………………………………………………………………(88) 3.1.2 肉 毒 毒 素 产 品 ……………………………………………………………………………………(88) 3.1.3 作 用 机 制 …………………………………………………………………………………………(89) 3.1.4 作 用 持 续 时 间 ……………………………………………………………………………………(89) 3.1.5 继 发 无 反 应 性 ……………………………………………………………………………………(90) 3.1.6 剂 量 ………………………………………………………………………………………………(90) 3.1.7 适应证和禁忌证…………………………………………………………………………………(90) 3.1.8 不良反应和安全性信息…………………………………………………………………………(90) 3.1.9 药 物 相 互 作 用 ……………………………………………………………………………………(90) 3.1.10 注 意 事 项 …………………………………………………………………………………………(91) 3.2 肉毒毒素在痉挛状态中的使用…………………………………………………………………(91) 3.2.1 总 体 原 则 …………………………………………………………………………………………(91) 3.2.2 使用肉毒毒素治疗痉挛状态的主要步骤………………………………………………………(91) 3.2.3 患 者 选 择 …………………………………………………………………………………………(91) 3.2.4 治 疗 目 标 …………………………………………………………………………………………(92) 3.2.5 靶 肌 肉 选 择 ………………………………………………………………………………………(92) 3.3 肉毒毒素注射的详细步骤………………………………………………………………………(92) 3.3.1 注 射 前 的 准 备 ……………………………………………………………………………………(92) 3.3.2 注射计划和注射部位……………………………………………………………………………(92) 3.3.3 注射前后的观察…………………………………………………………………………………(93) 3.3.4 注 射 记 录 …………………………………………………………………………………………(93) 3.3.5 注 射 后 处 理 ………………………………………………………………………………………(93) 3.3.6 注 射 后 的 治 疗 ……………………………………………………………………………………(93)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
痉挛康复的实验总结一、研究背景痉挛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它会导致肌肉紧张、僵硬和抽搐等症状。
在康复治疗中,物理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缓解痉挛。
然而,目前对于物理治疗的最佳实践仍存在争议。
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物理治疗对于痉挛康复的效果。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100名患有肢体痉挛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按摩组、牵引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
其中按摩组接受手动按摩治疗,牵引组接受机械牵引治疗,电刺激组接受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未接受任何物理治疗。
三、实验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治疗后,四个组别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在缓解肌肉僵硬和抽搐方面,按摩组和电刺激组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按摩组的平均缓解程度为70%,电刺激组的平均缓解程度为65%,而牵引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缓解程度分别为50%和30%。
四、实验结论本实验表明,按摩和电刺激在缓解肌肉痉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这可能是因为这两种物理治疗方式可以促进肌肉放松,增加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作用。
因此,在康复治疗中应该优先考虑使用按摩和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方式来缓解痉挛。
五、实验局限性本实验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措施,这也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由于本实验仅针对肢体痉挛进行了探究,因此结果并不能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运动障碍。
六、未来展望为了进一步探究物理治疗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并将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类型的运动障碍。
此外,还可以探究不同物理治疗方式之间的比较,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痉挛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痉挛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和脑性瘫痪等。
据统计,约有65%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瘫痪肢体肌痉挛,部分患者甚至停留在肌肉痉挛状态,出现异常姿势和平衡障碍,造成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影响康复治疗效果。
康复评定在临床中,对痉挛做评定是为了了解被检测肌群是否存在痉挛以及痉挛的严重程度。
临床常用观察法、量表法,以及实验室方法评定痉挛,其中以量表评定为主要评定方法。
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改良版该表将肌张力分为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是应用最多的评定痉挛的量表。
临床研究发现其评定上肢痉挛的信度优于下肢。
综合痉挛量表包括跟腱反射、肌张力及踝阵挛。
其评定内容与标准如下:1.跟腱反射评分 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2. 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评分 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尚可完成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8分:阻力重度(明显)增加,不能或很难完成踝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
3. 踝阵挛评分 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以上;4分:阵挛持续,超过30秒。
结果判断:7分以下无痉挛,8~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
痉挛频率量表由患者自己记录每小时内痉挛出现的次数。
评分:0分:无痉挛;1分:肢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轻度痉挛;2分:偶发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3分:时有痉挛,痉挛发作>1次/小时;4分:频繁痉挛,痉挛发作大于10次/小时。
实验室评定:可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及钟摆试验分析与评定痉挛程度,并予以相应治疗方案。
康复措施预防对患者要做好预防性康复教育,采取抗痉挛体位,保持正常关节的活动范围,避免因痉挛引起的关节挛缩与异常肢位。
(仅供参考)痉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痉挛的部位分类 全身性General
痉挛的部位分类
区域性Regional
痉挛的部位分类 局灶性Focal
痉挛的危害
疼痛 姿势、行走异常
骨折风险 卫生不良 排尿异常 护理困难 能耗增加
痉挛的益处
减缓肌萎缩的发生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
利用痉挛转移 增加关节稳定性
完成步行
痉挛的康复评定
1、主观评定 2、客观评定
定义
v 卒中康复痉挛的现代定义(Duncan): 以下任一现象:
§ 过渡活跃的牵张反射 § 对被动活动的阻抗增高 § 上肢屈曲姿势,下肢处于伸展姿势 § 相互拮抗的肌肉过渡协同收缩 § 刻板的运动协同
痉挛产生的机制 牵张反射弧
痉挛产生的机制
肌梭过度活跃 脊髓兴奋性和抑制性通路异常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肌肉本身的改变
射
运动疗法
v Bobath技术
§ 反射性抑制抗痉挛 § 活动中抗痉挛 § 控制关键点
运动疗法
v 运动再学习:
§ 针对特定任务中纠正偏瘫异常运动模式时要进行力弱肌群 进行肌力训练
物理因子及传统医学的应用
物理因子 v 热疗:首选的
治疗因子:蜡 疗、水疗、红 外线、微波、 超声波等
同等负荷不同温度下的肌腱延长
七阶梯治疗——第二阶梯
v 掌握并坚持正确的体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和牵 伸技术。
七阶梯治疗——第三阶梯
运动疗法
物理因子的应用
矫形器的使用
运动疗法
v Rood技术 :
§ 轻扣击、拍打、 缓慢挤压局部施 加深重的压力或 柔和的触摸可以 抑制肌肉收缩或 降低肌肉张力。
§ 适宜的温度、持 续给予冷刺激
化、脑积水、癫痫、副反应过强、深静脉血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PPT
定义: 痉挛状态;是一种由速度决定的,强直性
牵张反射增强运动障碍,牵张反射是对肌0 +肉牵伸而产生的肌肉收缩的反射,由于失
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处于亢进,组成所称 的“上 运动神经元病损(UMN)”综合征。
精品PPT
定义: 痉挛:自发不能控制的肌肉运动,可由痉
也可用反射法抑制肌强力,如下肢屈肌张力高时, 使足趾背屈可抑制之
精品PPT
系统性药物—巴氯芬(郝智)(1)
巴氯芬(baclofen),化学名β-4-氯-苯基r-GABA。结 构式为C10H12CLNO2
它是GABA的衍生物,GABA不能通过BBB,经在β碳原 子接上对位一氯苯簇后即由亲水性而成的亲脂性物质,而 得通过BBB起作用。
挛状态,过强脊髓反射,如张力障碍、强直、 去大脑、去皮质性强直,帕金森病,僵人 综合征引起。 肌肉痉挛:在增加肌肉运动活动时,局部 区域肌痉挛伴疼痛。
精品PPT
痉挛状态的评定
Ashworth 量表(1964)国际通用
• O级:无肌张力增高 • 1级:轻度肌张力增高,在屈伸肢体过程中,出
现 一过性停顿。 • 2级:较明显肌张力增高,但肢体尚易于屈伸。 • 3级:明显肌张力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精品PPT
病理生理
脑对运动神经元的控制
• 皮质脊髓束 负责对随意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控制 • 红核脊髓束 作用乏上,在人类可不计其影响 • 网状脊髓束 桥脑束对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延髓
束对肌张力起抑制作用 • 前庭脊髓束 负责对抗重力,对肌肉起维持张力作用
精品PPT
CNS病损后UMN障碍的病理生理
急性照顾单位
原形由尿(80%)、大便(5%)排出,15% 在肝内代谢。
精品PPT
系统性的药物—巴氯芬 (4)
临床应用
• 用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例如屈肌、伸肌、僵直、疼痛), 少用于脑性痉挛状态。
• 剂量应个体化,成人5mg×3/d,3天调整一次剂量,每3天增加 5mg,直至起作用,保持此剂量(副作用应最小)。老年人剂量 宜从2.5mg×3/d开始。
精品PPT
系统性药物—巴氯芬(2)
精品PPT
系统性药物—巴氯芬(3)
药代动力学
• 口服,为胃肠道迅速吸收,分布窖为0.7L/kg。 半寿期3-4h(脑卒中病人为2.78-6.6h)达峰 时间较长。
• 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30% • 血药浓度为80~400g/L。 • 口服后仅小部分代谢为活化物质,72h内药物以
精品PPT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 0级:无肌张力增加 •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
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 1+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
然后在ROM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 • 2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
练习与物理康复 • 系统性药物:口服 • 鞘内注射药物:巴氯芬 • 麻醉剂与神经松懈注射,神经阻滞 • 化学性去神经注射,肉毒毒素A注射 • 神经一矫形法 • 神经外科治疗
精品PPT
口服/系统性制剂:简单历史
1950:苯二氮卓 类首次合成 1966:巴氯芬效力证实 1974:硝苯呋海因,一种新的骨骼肌的直
立即性结果
康复单位
较高中枢损伤 延迟性结果
瘫痪
脊髓活动重新安排
缩短姿态
痉挛状态
其他活动
挛缩
精品PPT
UMN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CNS)运动通路损伤即产 生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
• 牵张反射增强(痉挛状态) • 下肢屈肌反射释放 • 手指灵活性失去 • 下肢乏力
精品PPT
UMN伴同的临床现象
•异常姿态 •异常活动模式 •屈肌痉挛 •伸肌痉挛 •僵硬 •增大的速度依赖性 •牵张反射—痉挛状态
• “痉挛性张力障碍” •协同模式 •巴宾斯基征 •增大的皮肤运动反射 •摺刀式现象 •挛缩 •缓慢、费力和不协调活
精品PPT
患病率与病原
在美国估计超过50万个临床严重痉挛状态病人
• 脑卒中(CVD) • 外伤性脑损伤(TBI) • 缺氧性脑病 • 脑瘫(CP) • 多发性硬化(MS) • 脊髓损伤(SCI) • 其它
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 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 4级:强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出现强直状态而不能动。
精品PPT
痉挛状态时阵挛评分
• 0级:无踝阵挛 • 1级:踝阵挛持续时间1~4秒 • 2级:踝阵挛持续时间5~9秒 • 3级:踝阵挛持续时间10~14秒 • 4级:踝挛阵持续时间15秒
精品PPT
病理生理(1)
对痉挛状态时牵张反射的增强是由运动神 经元过度活动引起有疑虑
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间的背景活动改变可 能是更重要的因素。
确切机理认为其作用是从Ia感觉纤维至运 动神经元的单突触反射通路上传导易化增 强所致。
精品PPT
病理生理(2)
NS定位诊断
精品PPT
病理生理(3)
巴氯芬对GABAB受体有亲合力,在受体突触前与之结合 而抑制兴奋性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释放与降低单突触性与 多突触性反射与/或使神经元内K+外流,产生超极化,使 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MN)引起的骨骼肌痉挛状态缓 解。
巴氯芬作用部位为传入至脊髓的神经终末的突触前抑制, 以改变中间神经元活动与下降运动神经元活动正常化 (见图)
精品PPT
运动疗法——痉挛状态
在中枢性损伤后,在肌张力增高前就应采取良肢位, 以减少或使痉挛不出现
应加强对痉挛肌的拮抗肌的活动,抑制痉挛,提高 主动肌的协调性和技巧性。
应避免阻碍协调性和技巧性的动作,如速度快的动 作与强化阻抗相反动作可 使痉挛增强。
采用牵张法使痉挛松驰,用手关节等被动振法,痉 挛肌与拮抗肌反复来回交互收缩,使拮抗肌收缩力 量增强,抑制痉挛冲动,降低痉挛。
接松弛剂 1980:松得乐,一种新的肌张力松解剂引
入
精品PPT
理学康复的作用
在干预后为了减少肌肉过度活动,需要全 面的康复,其目的在于改进病人UMN综合 病征时的运动功能。
减轻肌肉过度活动功能,常改进UMN综合征 时的运动控制
在内外科干预后,PTs和OTs在症状减少, 由此协助病人改进自我照顾,肢体使用, 活动,使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