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转载修正版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

法律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

法律基础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法律的概念和特征1.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规范性规则,是用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性制度。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完备性和统一性。

2. 法律的特征(1)普遍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不分贵贱、贫富、民族等因素。

(2)强制性:法律规定的规则必须得到强制执行,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

(3)相对稳定性:法律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意变更,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来变更。

(4)完备性:法律必须是一整套相互配套的规范,任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

(5)统一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统一实施的,不同地域应该有一致的法律规范。

二、国家法律体系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依据。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根本任务,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法律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和管理行政事务。

4.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地方行政事务。

5.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用于规范各部门的行政事务。

6.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解释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用于解释和适用法律。

三、法律责任1. 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政治责任。

2.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的责任。

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权益或违反民事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不当得利等。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一、法律的概念及特点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公告并实施的强制性规范。

它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保护社会利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主要特点包括规范性、强制性、广泛适用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

通常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规范。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可能存在差异,但都要遵循其内部的逻辑和层级关系。

三、宪法宪法是一国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宪法通常具有法律层级最高、拥有最高效力的特点。

四、刑法刑法是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

它通过明确不同犯罪行为的定义以及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条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民法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包括民事权利的产生、行使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民法主要涉及合同法、物权法、婚姻家庭法等不同领域的规定。

六、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职权以及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方面的内容。

七、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不同形式,具体根据违法行为涉及的法律规定而定。

八、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以及违约时的责任等内容。

合同法的目的是确保各方在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九、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规定了对于侵权行为的惩罚和救济方式。

十、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涉及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的一个汇总,涵盖了法律的概念及特点、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法律责任、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和劳动法等重要内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法律基础知识点考点
一、宪法
1.宪法的定义、性质、作用和地位
2.宪法的修订和废止
3.宪法的宣告和施行
4.宪法的解释和适用
5.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原则
6.宪法的保障原则和权利
7.宪法的组织机构和职权
8.宪法的限制和约束
二、法律法规
1.法律与法规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法规的分类和层级
3.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4.法律法规的效力和效果
5.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
6.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7.法律法规的追溯力和溯及力
8.法律法规的解释权和适用权
三、法律制度
1.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非规范性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3.公共法和私法的区分和关系
4.国家法和国际法的关系和影响
5.公法与民法的区分和关系
7.描述性法律制度与规范性法律制度
8.正式法与实体法的区分和关系
四、法律理论
1.法律的定义和性质
2.法律的功能和目的
3.法律的创立与适用
4.法律的司法解释与实施
5.法律的变迁和发展
6.法律的效力和效果
7.法律的运用和调整
8.法律的补充和改进
以上仅是法律基础知识点的一部分,并不全面且详尽。

在备考过程中,应结合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掌
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加强对实际案例和法律实践的了解,提高对法律运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此外,多进行模拟题训练和案例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各类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总结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

法律基本常识要点整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对每个人来说,理解法律基本常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整理一些关于法律基本常识的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公民行为为目的的行为准则和规则的总称。

它具有以下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防止犯罪和滥用权力。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生命权、财产权、人身自由等。

3.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和制度,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法律的来源和形式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国际法。

这些法律文件经过一系列程序的制定和颁布,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

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其他法律文件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基本准则。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正式法律文件。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具体行政管理规范。

4. 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由各部门依法制定的,用于规范特定领域的具体事项,适用于该部门所管理的范围。

5. 国际法:国际法是由各国通过自愿并经过一定程序达成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各国之间的关系。

三、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法律中,对违法行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法律责任形式:1. 刑事责任:刑法是调整刑事犯罪行为的法律规范,对犯罪行为采取刑事责任追究的方式,如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

2. 行政责任:行政法规对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3. 民事责任:民事法律制度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对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设定了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一、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在法律领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

它涵盖了法律体系、法律权利与义务、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

二、法律义务1. 法律义务的基本概念法律义务是指在法律规范下,个人或组织必须遵守、履行或承担的责任或义务。

它是通过法律制度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2. 法律义务的种类法律义务可以分为一般法律义务和特殊法律义务。

一般法律义务是指适用于全体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

特殊法律义务是指特定身份、地位或行业的人员需要承担的义务,如医生的医疗保密义务、律师的代理义务等。

3. 法律义务的内容法律义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如合同义务、财产义务、劳动义务、家庭义务等。

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双方在合同订立时约定的、需要履行的义务;财产义务是指对财产进行管理、保护和合法使用的义务;劳动义务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产生的劳动关系中需要履行的义务;家庭义务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扶养、教育和关爱等义务。

三、法律责任1. 法律责任的基本概念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时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它是法律体系通过强制措施保护公共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方式之一。

法律责任有正面的约束作用,可以通过强制手段保障法律的实施和效力。

2. 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侵权责任、合同责任等;行政责任是指在行政管理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责任,如行政处罚、行政救济等;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需要承担相应的刑罚或制裁。

3. 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追究法律责任的确定与追究是司法机关的职责。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法律基础知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系统、法律原理和法律实践的了解和认识。

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知识,它有助于人们合法维权、履行法律义务、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下面是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汇总。

一、法律系统法律系统是由法律组成的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具体法律的组合。

这些法律通过立法程序制定,是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的重要工具。

法律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二、法律原理1.法律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社会地位、财富背景、种族、性别等差异。

2.法律正当程序原则: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保障当事人享有辩护权、听证权、申诉权等权利。

3.法律保障权利原则: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各种权益。

4.法律自由原则:公民享有的权利不得被非法限制,除非法律本身对这些权利进行了限制。

三、法律实践1.合同法: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旨在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实现互利互惠。

合同法明确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违约等规定。

2.刑法:刑法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刑罚。

刑法意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3.行政法: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行为,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内容。

4.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四、法律维权法律维权是公民对非法侵害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过程。

维权可以通过正当程序提起诉讼、申请仲裁、提出投诉或举报等方式进行。

法律维权需要依法制定的法律规定,合理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五、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公民依法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应当遵守法律、履行契约、缴纳税金、保护环境、保持社会公德等。

六、法律违法与违规法律违法指的是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违反法律义务。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转载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转载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法律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法律基础中需要掌握的必学知识点:
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了解法律的基本定义以及法律的分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2. 法律的来源和形式:了解法律的来源和形式,如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3.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了解法律的效力和适用的原则,如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适用性原则等。

4. 法律主体和客体:了解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和客体,如公民、法人、国家等。

5. 法律权利和义务:了解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范围,如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合同义务等。

6. 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如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审判程序等。

7. 法律责任和制裁:了解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制裁措施,如
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 法律保护和救济:了解法律保护和救济的途径和方式,如诉讼、仲裁、行政救济等。

9. 法律伦理和道德观念:了解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和界限,如法律
道德化、道德约束力等。

10.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了解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和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如判决书、决定书、司法解释等。

以上是法律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和应用法律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基础的框架,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法律知识点总结1. 民法
1.1 合同法
- 合同的成立条件
- 合同的种类和效力
- 合同的履行和解除
1.2 执行法
-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 执行的方式和范围
- 执行中的异议和申诉
2. 刑法
2.1 刑事犯罪
- 犯罪的构成要件
- 刑事责任和处罚
- 辩护和刑事诉讼的程序
2.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责任-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
3. 行政法
3.1 行政行为
- 行政行为的产生和效力
- 行政行为的内容和方式
- 行政行为的法律救济和申诉
3.2 行政许可
- 行政许可的依据和条件
- 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效力
- 行政许可的范围和期限
4. 劳动法
4.1 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
- 劳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 劳动合同的违约和争议解决
4.2 劳动保护
- 劳动合同法律状态的保障
- 劳动安全和卫生的保护
- 劳动争议的解决和调解
这只是法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每个部分都有更详尽的内容。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细节,请参考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在社会生活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可以保护自身权益,还可以遵纪守法、遵守社会规则。

本文将从法律主体、法律责任、法律程序以及法律法规等角度,为大家汇编一些重要的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律主体在法律领域,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法律主体的概念。

法律主体指的是具有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个人、法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而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遵守。

1. 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具备享受民事权益的能力,并能独立进行行为;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具备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能力。

2. 法人法人是指根据法律设立,能够独立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组织。

法人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3. 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非法人的社会组织,如合伙企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

虽然这些组织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在一定范围内会享有一定的权益和义务。

二、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的轻重,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后,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民事责任中,违法行为人需要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例如,当你的狗咬伤他人时,你需要赔偿他人的医疗费用和精神损失等。

2. 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和规定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通常由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进行处理。

比如,如果你违反交通规则,被交警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那么这就是一种行政责任。

3.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犯罪行为一旦成立,将面临法律的惩罚,如监禁、罚款等。

刑事责任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三、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通过合法的步骤和流程来解决法律纠纷或实施法律责任的过程。

它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起诉程序起诉程序是指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争议的过程。

2023年法律的基本知识要点整理

2023年法律的基本知识要点整理

2023年法律的基本知识要点整理
一、概述
- 法律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范行为的法规和法律制度。

- 法律的基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
发展。

二、法律的分类
- 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

三、法律的来源
- 国家制定的法律是法律的主要来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
法规、司法解释等。

- 国际法和惯法也是法律的重要来源。

四、法律的效力
- 法律规定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违反法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 法律行为应当遵守法律程序和规定的要求。

五、法律的解释
- 法律的解释由司法机关负责,以保证法律的适用和权威性。

- 司法解释是对法律含义的明确和解释。

六、法律的修订和废止
- 法律可以根据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进行修订或废止。

- 法律修订和废止需经过相应的立法程序和程序要求。

七、常见法律问题
- 婚姻家庭法律问题:如婚姻登记、离婚、财产分割等。

- 劳动法律问题: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工时管理等。

-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如商品质量、欺诈行为、售后服务等。

以上是2023年法律的基本知识要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总结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总结作为一个法律的门外汉,我们时常会因为自身的无知而在生活中出现各式各样的疑惑和困扰。

所以,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特征以及法律的适用等方面,全面总结法律的基础知识。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它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一套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律的分类根据国家法律体系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等大类。

这些法律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1. 国际法:国家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行为规范。

它规定了国家间的权利义务、领土主权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国际协议的方式进行落实。

2. 宪法:国家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原则,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运作方式。

3. 行政法: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行政管理法、行政执法法等方面,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和行政行为。

4. 刑法:调整公民的犯罪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责任。

它规范了违法行为及其犯罪行为的种类、要素、量刑等方面的问题。

5. 民商法:调整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方面,旨在规范民事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三、法律的特征1. 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性,其规范和要求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

任何人都不能无视法律的规定,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 相对稳定性: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频繁变动。

这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范进行预见和行为。

3. 公平正义:法律要求公平正义,对每个人平等地适用。

任何人都可以依靠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包括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等几个方面。

1. 适用条件:法律的适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法律的规定是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基础。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法律基础学习知识汇总.doc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法律实施中的相关概念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

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指适用法律时,事实要调查清楚,证据要准确;合法,指司法机关审理案件时要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依法办案;及时,指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还必须做到遵守时限。

法律适用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的社会关系。

它不属于物质关系,而是一种思想关系。

违法的分类: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违宪行为。

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特征: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根本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政治特征: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宪法是对民主政治的保障;宪法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西方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2)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5)以参政议政和互相监督作为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6)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7)以宪法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分为联邦和邦联两种。

邦联是几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基本共同目的结成的比较松散的国家联合体,邦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不是国家主体。

联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国组成的复合制国家,其基本特征有:(1)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联邦与各成员国的关系,各成员国以下的政府才是地方政府。

(2)联邦与各成员国的权力及相互联系多由宪法或法律规定。

(3)除联邦宪法外,各成员国还可以有自己的宪法。

(4)除联邦国籍外,有的国家的各成员国公民还可以有自己的国籍。

(5)各成员国加入联邦后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和外交权。

犯罪的基本知识犯罪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犯罪的阶级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

犯罪具有以下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刑事违法性;(3)应受刑罚处罚性。

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强奸、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刑罚中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指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的刑罚,主要分为:(1)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的刑罚,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拘役,对犯罪分子就近予以监禁,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有期徒刑,除《刑法》第55条、第69条规定外,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4)无期徒刑。

(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刑罚的具体运用:(1)量刑,其一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累犯,普通累犯指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后或者赦免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特殊累犯是指两次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3)自首和立功,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数罪并罚,管制最高不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超过二十年。

(5)缓刑,缓刑不是刑种,而是刑罚运用的一项制度,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6)减刑,有期徒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无期不能少于十年。

(7)假释,必须是已执行了一定的刑期,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刑罚二分之一以上;判处无期的,实际执行十年以上。

累犯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十年以上刑罚的不得假释。

(8)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

贪污贿赂罪及渎职罪贪污贿赂罪包括以下罪名:(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行贿罪;(5)向单位行贿罪;(6)介绍贿赂罪;(7)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8)隐瞒境外存款罪;(9)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渎职罪的种类:(1)滥用职权罪;(2)玩忽职守罪;(3)徇私舞弊罪;(4)泄露国家秘密罪;(5)徇私枉法罪;(6)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罪;(7)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8)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9)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民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的原则;(2)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3)公平、诚实信用原则;(4)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原则;(5)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以下成立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特征:(1)独立的社会组织;(2)具有独立的财产;(3)承担独立的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如不具备,便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不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它可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1)实质要件。

《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2)形式要件:《民法通则》第56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主要有:①口头形式;②书面形式;③默认形式物权具有追及权和优先权,物权按不同特点可分为:①所有权与其他物权;②主物权与从物权;③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④准物权。

财产所有权所具有的四项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财产所有权是惟一完全的物权。

债终止的原因或方式有:履行、抵销、提存、双方协议、混同、公民死亡或法人终止。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而是适用其他法律规定。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形: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⑤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效力未定合同: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②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订立的合同;③无权处分人订立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

效力未定的合同经追认权人追认后,自始有效,否则,自始无效。

知识产权亦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在内的民事权利。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包括:(1)它是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的一种民事权利;(2)它的客体必须是有能为人感知的客观表现形式和首创性、新颖性;(3)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著作权中的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包括:①发表权;②署名权;③修改权;④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财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再现作品获得报酬权;二是演绎权。

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人格权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法人为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法人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