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工作报告自我校承担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立项研究以来,课题组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立足实际、坚持研究、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管理、总结经验、扩大研究成果。

学校对该课题研究予以高度重视,把该课题研究做为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构筑科研优势的途径,加强了课题组管理,为课题组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提供必需的研究保障,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一、营造研究环境、做好实验保障组建研究小组、形成研究网络。

课题申报以后,我们就积极组建实验队伍,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颜士君担任课题组长,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管理,研究质量的考核;韩敏、崔改莲、王春英、李光忠任成员,负责落实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供研究信息,总结研究经验。

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教学研究。

为了开展好课题研究,给课题组老师提供研究支撑。

一是,组织了新课题方案、教育信息化理论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等大量资料,提供理论指导。

二是搜集兄弟学校开展相关研究的经验以及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研究资源等,提供研究借鉴。

提供研究经费、保障研究实验。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购买学习材料,订阅杂志、报刊,外出学习培训,以及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二、注重研究过程,务实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申请报告执行,共分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三部分进行。

1、准备阶段充实扎实,为实际研究奠定基础。

在本阶段,课题组认真撰写了开题报告,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

经过科研专家的论证和指导,课题组对开题报告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课题在准备阶段就明确目标和步骤,以充实扎实的准备工作,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阶段细致详尽,活动丰富具有实效。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课题组处于实际研究阶段,在本阶段,我们开展了理论学习,资源开发,课堂实践,撰写案例,积累经验,征集论文等活动,使研究工作细致丰富,为总结阶段的充实奠定了基础。

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实践研究

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实践研究

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实践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实践研究1. 引言家国情怀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家乡的感情、认同和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与乡土文化渐行渐远。

然而,乡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文特色。

通过实践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关爱自己的国家和家乡。

2. 乡土文化资源的定义和特点乡土文化资源是指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然景观等与该地域紧密相关的资源。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以下特点:2.1 历史传承性: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长期积累的成果,承载了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2.2 独特性: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乡土文化资源,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2.3 深入了解本地文化:通过了解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3. 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3.1 培养认同感: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家乡,产生认同感,并增强对本国和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感。

3.2 传承文化传统: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和体验这些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

3.3 培养责任感:乡土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乡土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培养对家乡的责任感,为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做出贡献。

4. 实践研究方法和案例4.1 研究方法:实践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中的作用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认知和态度。

4.2 案例分享:以某地区的農民画为例,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画家的工作室、画展和庙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并了解農民画的历史、技艺和意义。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学生对農民画的认知和情感,并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否有所提升。

农村中学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

农村中学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

农村中学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开题报告------以定西市安定区巉口区域为主执笔人:寇慧一、研究背景课程资源是我国在跨世纪的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根据当代课程理念形成的新的认识,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好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变成学校的实际教育效果。

为此,新课程改革不仅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而且明确强调,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必须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澄清课程资源的概念,强化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并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打破原有的课程管理模式,由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为主导,变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者并存的新格局,确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已是大势所趋。

在新课程改革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为热点之一,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

既可以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可以把乡土资源作为地方、学校课程的一部分进行开发,整合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更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提出的“农村中学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乡土资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研究,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和讨论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学习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依托乡土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摘要:乡土红色资源是在战争革命年代,是国家伟大的共产党人,以及爱国先进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是极具革命特色和精神内涵的资源。

乡土红色资源蕴含着国家的丰富的历史记忆,传授刻苦革命精神,培育国家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应充分利用乡土红色资源,对校本课程进行创新和开发。

本文依托乡土红色资源,对开展发乡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乡土红色资源;校本课程;红色精神引言:伴随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度,乡土红色资源被愈发重视,开始逐渐应用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其价值也愈发重要。

乡土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珍贵资源,在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依托地区乡土红色资源,合理应用开发到校本课程教学中。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以学科能力培养和知识体系建设为媒介,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对于创新红色乡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一、乡土红色资源在初中教学应用的意义乡土红色资源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代中学生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用红色文化鼓舞中学生努力奋进,爱国爱党,让他们肩负起传承先进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责任。

国家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发扬中学生爱国主义和传承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充分挖掘乡土红色资源精神内核,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特色校本课程,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中学生处在形成道德准则和社会认知的活跃时期,根据这一关键时期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思想准则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

乡土红色资源以每位感人的英雄事迹做载体,对课程教学来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切中学生的学习现实,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学校通过开展乡土红色资源的教育,使学生深入理解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促进中学生对乡土红色资源产生责任感和认同感,促使了他们自觉发扬革命精神的使命。

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乡土红色资源的感染,树立学生远大人生目标,坚实革命思想,深度挖掘乡土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使特色校本课程高效建设。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随着国家发展的不断壮大,国防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乡土资源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之处。

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国防意识、爱国情怀进行紧密结合,成为当前研学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土资源作为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研学活动中,利用乡土资源来展开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例如,在“烽火连三月——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主题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到抗战胜利纪念塔等地参观,聆听志愿军从鸭绿江跨越到朝鲜前线的感人故事。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进一步厚植起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同时,乡土资源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的农户、村镇企业等场所,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国家的贡献,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及地理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同时更能理解国家对于地方经济的重视,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除了文化遗产和地方经济,乡土资源还包括着自然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山岳风景区等地参观,加深对于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例如,在“生态文明看中国”主题研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到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云南,参观云南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景区。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中国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国家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总之,在研学教育领域中,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国防意识、爱国情怀结合起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只有在将乡土资源和国防意识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提高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进一步增强祖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年韩清(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第一中心小学,甘肃定西)爱是小学生教育的起点,教师关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快乐地学习,而学生接受爱的教育则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情感。

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一定要认识到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爱家乡、爱祖国的基础上,努力学习与实践,以此来报答祖国。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地位,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日常教育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红色资源来展开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本土活动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一、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意义(一)有助于巩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效果红色文化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中华儿女为祖国命运而不断奋斗的历史。

因此,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红色文化。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让他们充分领会红色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就应该充分结合本土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有效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红色文化,还可以促使他们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好对他们的德育。

(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德育和学生的各科学习中向学生渗透英雄故事和红色文化,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对此,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以此来积极地展开对学生的红色教育,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得到充分激发。

(三)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德育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取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有效的德育。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乡村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中华民族的根。

乡村资源丰富且多样化,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如何挖掘乡土资源,通过研学活动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乡村挖掘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将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责任。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乡村资源,培养国防意识,研学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乡土资源是我们的根。

在乡村中,有许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历史遗迹,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乡村中的古村落、古建筑、传统工艺等等,都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保护这些资源,并且将其利用起来,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这些传统文化,从而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归属感。

乡土资源挖掘需要植入国防意识。

在乡村中,通过研学等方式,可以让我们去了解和认识乡村中有关国防的一些历史,了解乡村的发展和建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让人们了解国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以增强我们的国防意识,提高我们的爱国情怀。

通过了解乡村资源和国防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

乡土资源挖掘需要通过研学等方式去进行。

通过研学活动,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亲身去了解和体验乡村资源,了解乡村文化和历史。

通过一些适合的活动,例如走访、参与、体验等等,可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感受乡村资源的魅力。

通过研学活动,我们可以使更多的人去了解乡村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乡土资源挖掘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

我们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的齐心协力,共同来挖掘和保护乡土资源。

政府需要加大对乡土资源的扶持和保护,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乡村资源,通过政策的支持来推动乡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的支持,来挖掘和利用乡村资源,促进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和研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课程资源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资源的性质和现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因此,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决定着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

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为学生的探究性、开放性、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支持系统,这必然带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2.课程资源开发的行动研究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需要师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对各种资源进行积极的探究、开发。

在日本,“综合学习时间”纲要仅仅规定了“课题研究学习”和“社会体验性学习”,而各个学校具体设计和实施何种活动项目或活动领域,则应视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定。

在我国,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优化问题正逐渐被提到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并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因此,开发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课程实施的必需。

3.我们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推进及实施过程中,提出了“整合”的策略,要求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与地域文化有机整合,与特色学校建设牵手,根据实际,有意识地在项目、主题选择上有所侧重,进一步彰现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独特功能。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确立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1.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本课题涉及的“资源”即“课程资源”,为狭义的课程资源。

2.乡土特色资源,指具有一定的地域和历史人文特色,或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也包括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学校特色建设中形成的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3.开发,是指教师在充分认识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的精神及理念下,主动有创造性地发掘、挖掘资源,为课程资源开发活动课程的实施服务;研究,指师生充分利用特色课程资源,共同创生课程内容,有效地开展活动,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2001年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正式开始,改变了原来“旧三板块”(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结构,开创了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功能性课程组成的立体式课程结构。

赋予了学校较多的课程权力,如何围绕学校实情,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以此来丰富学科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文以“福泉山古陶器资源与美术学科整合”为例,谈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1 研究的背景1.1 回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中第五条指出:“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也就是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开发学校课程。

为了回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立足基础型课程,自主开发与实施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1.2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转变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应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课改的积极参与者。

其次,新的课程方案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重视加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培养提高。

教师队伍的发展是主宰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3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基础型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学校通过自主开发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提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1.4 地区资源给学校课程开发带来机遇。

“福泉山古文化遗址”座落于青浦区固重镇中心地段,2001年开始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报告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报告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作用。

教学中如果结合富有特色的乡土历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校延伸到校外。

必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呢?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在学校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马站,原名“浮云”成“蒲门”。

相传很久以前,蒲门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东京,浮蒲门”之称。

后来经过桑海沧田的变化,慢慢演化成现在的马站。

苍南的马站,依山面海,多姿的地貌与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马站特有的文化。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充分的条件。

如:蒲壮所城(国家级文保单位)是浙南明代抗倭重镇。

有圆山仔烈士陵园。

人物有明代抗倭英雄公道,解放战争时期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农王培农等英雄事迹,自然景观有“蒲江十景”、渔寮金沙滩等。

从丰富的有着地方历史的真人真事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目前各学校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乡土资源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域内的各种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

乡土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是我们民族传统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能够在青少年心中培养起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国防观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从如何挖掘乡土资源、研学的意义以及如何渗透国防意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乡土资源1.深挖乡村历史文化每一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是乡村的根基和传统,寻根溯源、探寻历史,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乡土资源的内涵。

可以通过寻访老乡、查阅文献、观摩遗迹等方式,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了解乡村的发展变迁、乡土产业、乡土风俗等内容,做到知史爱乡,增强爱国情怀。

2.发掘乡村艺术传统每个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民间艺术传统,如绘画、音乐、舞蹈、剪纸等。

这些艺术传统是乡土资源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通过挖掘和弘扬这些艺术传统,可以增强乡村文化的活力,也可以让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和丰富。

在传承这些传统的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乡土资源的魅力,培养起一种珍爱民间文化的情怀。

3.保护乡土资源保护乡土资源不仅仅是指环境保护,还包括对乡村的传统建筑、历史古迹等遗产的保护。

这些遗产是乡土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乡土文化的生动体现。

保护乡土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记忆,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惜。

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培养起对乡土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二、研学的意义1.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挖掘乡土资源进行研学,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乡土风土人情等,增强对自己所在地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对于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国民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可以让孩子们在了解乡土资源的也学习到了关于国防的知识。

在乡土资源的研究中,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军事历史、了解国防意识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的情怀。

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摘要:开发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是为了推动学校特色建设,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保证文化传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小学德育中,相关教师应当仔细解析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阐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蕴类型、课程开发的价值,从内容形式到目标任务,再到显性隐性资源来优化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

关键词: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优秀品质的作用。

在校园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

在校园课程教学中,以本土红色文化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可以对国家课程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可以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针对此,教师们要从多方面研究本土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中,全校师生甚至学生家长要一同参与。

首先,教师需要对当地和红色文化相关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尽可能的寻找丰富齐全的资源种类。

此种红色文化资源包括英雄人物事迹、文学作品、红色歌曲和红色精神。

收集资源后,就是对本土红色文化特色进行体现,在宣传当地红色文化和资源时,实现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在具体的本土红色文化特色展示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课程和案例进行选择,掌握教材知识后编排课程内容。

挑选出教材中和红色文化相关的课文,统一分类,如红色遗址类、英雄人物相关事迹类等。

根据这些类别组织不同的活动,明确活动主题,每个主题的课时要具体,以保证学生更有效的吸收红色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是先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既是他们的热血青春,也是其光辉岁月。

红色精神需要传承,而此类传承不能局限在课堂内,还应当拓展于课外。

在这样的情形下,小学教师们需要联系教务处和团委政教处,由不同部门一起对本土红色文化传承方案、校本课程制作方案进行制定。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乡土资源是指土地、人文历史、风俗风情等各种资源。

乡土资源的挖掘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也可以通过研学的方式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乡村是国家的基础,了解乡村资源,让乡村更美好是每个国人的责任,而了解乡村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应忘记国家的安全、国防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乡土资源的挖掘、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以及厚植爱国情怀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挖掘乡土资源乡土资源的挖掘是为了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乡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

通过挖掘这些资源,可以实现乡村振兴,丰富乡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

1. 自然资源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如水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等。

水资源是农村经济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草原资源和森林资源则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挖掘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开发水资源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和森林资源来发展生态旅游和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 人文资源乡村的人文资源主要包括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精神支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生动力。

了解和挖掘乡村的人文资源,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展示乡村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 历史遗迹乡村的历史遗迹是乡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史遗迹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明传承,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通过挖掘和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可以让人们了解乡村的历史和传统,激发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

二、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乡土资源的挖掘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也可以通过研学的方式渗透国防意识。

研学是一种全方位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和研究,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乡村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国防意识,从而培养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1. 国防教育在乡村进行研学活动时,可以结合乡土资源的挖掘,开展国防教育,向学生宣传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知识。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1. 引言在现代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加强,学生们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本土文化产生疏离感。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塑造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 深度评估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方言、传统艺术、习俗和历史遗迹等。

评估乡土文化资源的价值可从以下方面展开:2.1 情感层面:乡土文化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记忆和情感共鸣,通过接触和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建立起对家乡的情感依恋,进而培养出家国情怀。

2.2 身份认同:了解自己所属地区的乡土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加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2.3 价值观引导:乡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传统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实践3.1 学校乡土文化课程的开设学校可以将乡土文化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关的课程或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加对家乡的认同感。

3.2 参与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通过实际参与,使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而加深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重视。

3.3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如文化节、展览、演出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

4. 总结和回顾通过对乡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实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层面,还能帮助他们确立身份认同和引导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应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将乡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并组织相关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和理解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家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随着国家的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中,乡土资源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乡土资源是指土地、物产、文化及风俗等具有本地特色的资源。

在挖掘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研学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还可以向参与者灌输国防意识、爱国情怀。

在乡土资源的挖掘过程中,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研学活动。

例如,带着参观者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通过解说员的讲解,让参观者了解本地的历史人文、传统文化以及军事历史等。

在这些研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与国防有关的内容,例如介绍本地的军事历史、当地的军事重要地点等。

通过这些研学活动,可以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增强对自己的家乡的认知感和归属感。

研学活动可以在当地的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等地进行。

一些著名的景点形成的地形中,有一些天然遗迹和文化遗产。

比如著名的丰乐阁、伏波山、黄河壶口等景点,它们的形成与地质演化密切相关,这期间涉及到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及军事古迹。

在研学活动中,出席者可以亲自去体验这些地方,并在导游的帮助下,深入了解这些景点的历史文化及军事古迹。

在研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通过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一些团队活动,可以增强参与者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例如组织参加旗帜下的学习、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同时,利用军事历史和文化遗产等主题,引导参与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增强其国家认同感、爱国精神和应对不同情况的意识。

总之,挖掘乡土资源通过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不仅可以打造适合国内外旅游的景区,更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可以提升国家或民族认同感等方面。

我们需要加强乡土资源开发,鼓励当地人积极参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和国防精神,为建设和谐社会、强大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研究与策略

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研究与策略

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研究与策略摘要:在现阶段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教学依旧占据着主要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教育既提倡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之一。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发展希望,其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更是发展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进行研究,合理的挖掘乡土文化,并使其融入到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中来。

关键词:乡土文化;爱国主义;培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中华儿女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民族精神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当将其渗透到实际教育过程中来。

爱国主义教育既能够体现对国家深厚的情感,还能够使学生开放其个人的思想价值教育,传承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小学教学时期,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在开展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教师应当基于乡土民俗文化以及其地方名人等多种方面,积极挖掘乡土资源内容,以此来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实际生活,并切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一、小学教学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意义在现如今小学教育的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根据新课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想人格,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完善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工作。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小学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使其能够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三观,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

因此,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重点性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充分的利用小学课堂教学,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1]。

二、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一)挖掘乡土元素,体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实际教学时,应当合理的挖掘当地的乡土元素,使其能够在针对性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爱国主义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都应该有的情感,而国防意识则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乡土资源是我们生活的根基,也是我们培养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等。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乡土资源丰富多彩。

峨眉山的武术文化、丽江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庐山的道教传统文化等,都是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这对于培养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学活动是一种结合学习和实践的教育形式,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

在研学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积淀,更能够亲身感受到乡土资源的魅力。

参观峨眉山武术表演,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武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走进丽江古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纳西族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登上庐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些研学活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乡土资源,感受到其对我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家园,培养出浓厚的爱国情怀。

研学活动也可以通过实践来增强国防意识。

参观庐山的道教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是如何建造和运用的;参观峨眉山的武术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武器和战术是如何运用的。

通过这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到国防工作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而增强我们的国防意识,让我们更加自觉地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出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 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 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1. 引言1.1 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乡土资源是指与特定地域、特定文化、特定社会结构等有关的资源,是地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具体体现。

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乡村发展的基础。

乡土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文资源,如传统工艺、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通过深度挖掘乡土资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激发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和责任感。

乡土资源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通过将乡土资源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对家国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感。

深度发掘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能有效培育学生家国情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1.2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使他们能够承担起维护国家繁荣稳定的责任,同时也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家国情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培养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新一代优秀国民。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度发掘乡土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从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探讨如何通过培育学生对家国的热爱,提升其文化自信心,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结深度发掘乡土资源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乡村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关注乡村发展的我们也不能忽视乡土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是一种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乡土资源是指每个乡村所固有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是乡村的独有资源。

挖掘乡土资源需要我们去了解并认识乡村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从而发掘出乡村独特的资源,并进一步加以利用和保护。

这种挖掘乡土资源的过程,既是对乡村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国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乡村的居民和外来人员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研学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乡土资源的挖掘和研学活动,并不仅仅局限在乡村的历史和文化方面,还可以扩展到乡村的农业、手工艺、生态环境等方面。

乡村的农业特色可以成为研学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去田间地头体验农耕文化,了解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和加工过程,从而增加对农村劳动的敬畏和尊重。

而乡村的手工艺和传统工艺也可以成为研学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去乡村里学习制作传统工艺品,了解古老的手艺,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乡村的生态环境也可以成为研学的一部分,通过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生态的脆弱和宝贵。

在这个过程中,乡土资源的挖掘和研学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魅力,还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这种深入的了解和感受,既可以使乡村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又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乡土资源的珍贵和宝贵。

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也是一种重要的做法。

国防意识是指对国家长期安全与发展面临的危机、挑战和威胁的一种认识与意识。

通过研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可以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了解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和保卫国家的重要性;学生也可以亲身参与军事体验活动,感受军民融合的力量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

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摘要】本文讨论了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的重要性。

乡土资源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通过研学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

在研学过程中,国防意识的渗透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结合乡土资源、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提倡挖掘乡土资源、研学中渗透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对于培养有国家意识的优秀青少年至关重要。

加强乡土资源的保护和传承,能够为下一代提供更多学习国防知识和培养爱国情感的机会。

【关键词】乡土资源、研学、国防意识、爱国情怀、培育、结合、保护、传承、青少年、挖掘、渗透、提倡。

1. 引言1.1 乡土资源的重要性乡土资源是指特定地域内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综合资源。

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了特定地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乡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地方文化传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资源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传统风俗。

通过挖掘和传承乡土资源,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地方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乡土资源还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许多乡村都拥有独特的生态资源、特色农产品等,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乡土资源是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保护和发展乡土资源,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增强人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对于培养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也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的培育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的培育是当今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国防意识的培育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作用。

教学中如果结合富有特色的乡土历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从校延伸到校外。

必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开有地方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呢?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在学校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马站,原名“浮云”成“蒲门”。

相传很久以前,蒲门原是一片汪洋,素有“沉东京,浮蒲门”之称。

后来经过桑海沧田的变化,慢慢演化成现在的马站。

苍南的马站,依山面海,多姿的地貌与特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马站特有的文化。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充分的条件。

如:蒲壮所城(国家级文保单位)是浙南明代抗倭重镇。

有圆山仔烈士陵园。

人物有明代抗倭英雄公道,解放战争时期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农王培农等英雄事迹,自然景观有“蒲江十景”、渔寮金沙滩等。

从丰富的有着地方历史的真人真事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目前各学校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就马站而言,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由于地理的特殊原因,光靠学习别人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符合当前我校德育教育发展的需求,更形成不了马站小学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结合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四)、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

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国外同类课题已有研究的综述分析,以及本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方向(一)、国外同类课题已有研究的综述分析国外的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

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

美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他们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搞“德育投入”,而且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其中一项最根本的重要容。

因此在美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政府与学校都非常重视,美国不仅一贯对其国民,而且包括儿童在,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尤其是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

在美国,每逢一年一度的爱国节日庆典,并非只是狂欢热闹一番,而实为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的好时机。

学校利用这种好时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政府担心青少年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致使美国的精神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学校就千方百计利用各种节日从不同角度,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历史,热爱自己的祖国。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容就是他们实施的成就教育。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精心筛选形成符合学生的校本课程,并不把美国发迹史的全过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科书不论述评价美国的社会制度,而向学生灌输美国是一个伟大、强盛、、自由的国家。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容、途径、方法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旨在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让美国精神及爱国理念随之沁人心脾。

在国,由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

虽然各地各学校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从形式上没有创新,学生只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体系中,而没有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社会的实践当中。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较典型的有锡山中学、七宝中学、临平一小等学校。

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

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

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确实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二)、本课题的初期研究成果、深化研究方向如下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

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这是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

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而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这是我们对本课题初期研究并总结出的经验。

本课题提出的“挖掘乡土资源开发爱国主义校本课程的研究”,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研究方向。

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游戏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方法(一)、研究的预期目标1、构建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爱国主义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3、使学生了解马站的文化历史,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4、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

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

(二)、研究的容及操作措施1、课程规划的研究(1)课程目标规划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

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具体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地方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低段(1-2年级):初步接触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中段(3-4年级):初步了解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域风情和文化历史;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态度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体验,培育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高段(5-6)年级:使学生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文化历史,体验地方风情,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状,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课程容规划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对容进行规划。

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

这些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2、方案设计的研究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方案有两类,即校本课程的总方案和教学案例。

校本课程的总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设计了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项目。

要重视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正。

完整的校本课程总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设想,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容。

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

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

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辅导教师、课程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