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音乐文化传承及其教育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5期山东社会科学No.5

总第201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1中国说唱音乐文化传承及其教育启示

曹文文刘德增

(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任务,传统音乐文化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中国说唱音乐的

传承、发展、创新,在梳理中国说唱音乐发展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对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

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延伸至音乐教育视域,思索当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实现中国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应然思路及实然问题,寻求其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国说唱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5-0095-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过程,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创造。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就是要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传承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文物、典籍等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也有口头文学、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表达形态,是人类最古老、最具艺术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性的文化表现形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于自然与人文生态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展示着其艺术与文化的魅力。任何音乐除了存在形式上的共性之外,还保持着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音乐个性即文化内蕴。对此,各民族都有清醒认识,德国音乐教育界在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把重心从“音乐艺术作品”向“文化中的音乐”进行转向。①“文化中的音乐”蕴涵着一种将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理念,音乐是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是不同个体和各种群体所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他们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观念和形式,每个文化有和它自己的文化相适应的音乐,每种音乐都有在它自己文化中特有的价值。

当我们把研究视角转到中国传统声乐域境内,以音乐与文化关系理论为基点,透过中国传统声乐之具体艺术形式(以中国说唱音乐为例)的发展历史,反思其兴衰成败背后的文化变迁,探讨其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生存样态,无疑对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挖掘阐发、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在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民族歌曲、说唱音乐、戏曲三大类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发展轨迹。在这个过程中,说唱音乐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中国说唱音乐是讲唱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称为“曲艺音乐”。作为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说

收稿日期:2012-04-06

作者简介:曹文文(1986—),女,山东青岛人,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刘德增(1962—),男,汉族,齐鲁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说唱音乐兴衰变迁背后的文化反思”(批准号:10CWYJ05)的阶段性成果。

①金经言:《德国音乐教育中的若干新动向》,《中国音乐》1996年第2期。

唱音乐是民间音乐中与语言结合最密切、最大众化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说唱音乐既是民族歌曲发展的后形式,也是戏曲音乐形成的基础,它在自然单纯的民族歌曲与颇为复杂的戏曲音乐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成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出现使得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跃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她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①

一、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说唱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对其源头的追溯也说法不一,存在争论。近年有史学家提出,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为说唱艺术的源头,汉代刘向的《列女传》就记有周代瞽者诵诗的情景。但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后来发展成诗歌形式。全篇四句一韵,按一定的节奏朗读,无固定的曲调,其节奏类似快板。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汉乐府中的《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大型叙事诗是一种早期的说唱形式,并作为当时存在说唱音乐形式的例证。②说唱音乐真正有史可查、有实据可考的形成期乃是唐代。唐朝初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加上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日益提高。此时在民间创作出一种新的表演艺术形式,称作说唱“变文”。“变文”内容多用市井俗语讲述佛经故事,采用散、韵结合的文体,韵文演出时作“唱”词;散文演出时作“说”词。现在音乐界普遍认为,变文是说唱音乐产生的标志。然而,唐朝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并没有给说唱音乐提供一个足够高的平台,当时的主流艺术不在说唱,尽管这一形态在当时已开始受到民间的欢迎,但是在其中还是缺少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由此可以说,说唱音乐在唐代并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③在此之后,说唱音乐从唐以后至宋的几百年间,便开始了它默默无闻的生活。

到了两宋时期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并获得长足发展,其标志是有些城市中有了说唱艺人卖艺的场所———勾栏瓦肆,还有了文人加入的艺人组织———书会,专门为说书人撰写唱词。这些既给艺人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又为艺人创造了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机会,形成了一种说唱音乐商业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商业化的初步形成,在满足着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与审美品味的同时,又促使民间艺人为了生存和争取更多的观众,而提高表演技巧,创新演出形式,丰富表演内容。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说唱音乐在曲种内容、音乐形式上得到革新优化,并使其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同时,书会这一组织形式的出现,也是说唱音乐繁荣发展的标志之一,它对于民间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告诉我们当时的一些民间艺术已经初显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质。

说唱音乐在元明时期获得一定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阻碍和压制。由于元朝统治者屡禁说唱,使得产生于此时期的曲种很少。明朝说唱音乐的创作受到极大限制,在当时得不到重视,处于一个相对的低潮期。清代则是说唱音乐空前兴盛时期,说唱音乐在此期间获得极大发展,成为中国说唱艺术的鼎盛高峰。在清代初期,一方面,大量的明代说唱音乐延续至此,其中的很多成果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借用、整合与发挥。同时,清代的多元民族文化也为中国说唱艺术进入历史上的高峰期提供了客观的环境。一些艺人在传统曲目基础上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需要,结合各地的民间音调和各地方言,新创了大量说唱音乐曲种并经民国时期流传至今。

二、近现代以来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创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变迁,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猛烈冲击,中国说唱音乐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转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致使各曲种风格各异、流派林立,各曲种都编排了大量时代题材的作品,整理、改编了大量传统曲目,使说唱音乐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以后,说唱音乐得到了一定的长足发展。这也体现在,不仅曲种流传面更加广泛,而且职业艺人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多。不少老曲种在流传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民间音乐合流而产生各具地方特色的新曲种。④

五四运动期间,由于“白话文学”的推崇和传播,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对歌谣、曲艺、说唱等民间文学的重

①②③④宋丽娜、赵至蓬:《说唱音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里程碑》,《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第8期。

刘兴武:《漫谈中国说唱音乐》,《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胡天虹:《宋(金)、元、明、清时期中国说唱音乐的艺术形态(上)》,《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龙祥华:《传统说唱音乐的文化特征》,《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