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学理论第07章涂尔干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5270e1b9f3f90f76c61b83.png)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概要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576daa0f453610661ed9f474.png)
2、社会事实的四大特征
第一,具有客观性 External to the individual 第二,对个人的制约作用 Coercive of the individual 第三,普遍性(General throughout) 第四,独立性(Independent)
3、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2、有机团结
有机团结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相互依赖基础 上的社会联结纽带,其典型形式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大都 市。 高社会分工: the increasing division of labor 弱集体意识: little collective conscience 高异质性: highly heterogenous 复原性制裁: restitutive sanctions 低社会整合: lower level of social and moral integration 强个体意识: The growth of individualism 社会形态: urban Ask for : “does this action meet my needs?”
Integration High Low Regulation High Fatalistic suicide Altruistic suicide Anomic suicide
Egoistic suicide
中国的自杀统计
据卫生部门在2003年9月10日“预防自杀日”公布的数字显 示: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 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除此之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 遂者。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在世界卫生组织在2003年10月发布的对2002年全世界自杀 率的评价中,中国女性自杀率排在世界第9位,男性自杀率排 在世界第17位。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 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 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 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 年中,自杀是死因首位。
涂尔干分工论ppt讲解
![涂尔干分工论ppt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6cdffd941ea76e58fa049f.png)
韩思欣 10251216117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早期社会男女 差异不明显 婚姻团结程度小 婚姻关系易破裂 婚姻制度的问世 男女分工明确, 男女分工明确, 男主外, 男主外,女主内 婚姻团结程度大
韩思欣 10251216117
第一章 确定功能的方法
③主要说明了由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团
结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 结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带来了社会 整合, 整合,并通过对法律的分类区分了社会 团结的类型。 团结的类型。 ① 压制性制裁 ② 恢复性制裁
社 会 分
读书报告
韩思欣 高少珊 黄嘉欣 何淑敏 蔡栩洁 陈壁琦 陈柏青 马映婷 10251216117 10251216116 10251216120 10251216118 10251216101 10251216103 10251216102 10251216140
——埃米尔 涂尔干 埃米尔·涂尔干 埃米尔
北美印第安人及澳洲部落找到了类似构建的社会 理想类型 --------机械团结下的社会类型 机械团结下的社会类型 氏族: 氏族:群居社会已经丧失了独立性成了较大 体的一部分 群
环节社会:以氏族为基础, 环节社会:以氏族为基础,由许多相互类似的群 落重复而生, 落重复而生,体现了家族和政体的混杂性
机械团结特性的社会结构 机械团结特性的社会结构 :它就是由彼此相 似的同质环节共同构成的一个体系 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 有机团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 :它们是各种不 同机构组成的系统, 同机构组成的系统,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特殊的职 能,而且它们本身也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 的
机械团结 与社会的紧密 程度 社会纽带断裂 的难易程度 例子 小
有机团结 大
脆弱,很容易、 稳固, 脆弱,很容易、 稳固,不太容易 发生 经常发生 1.非洲的巴隆达 非洲的巴隆达 人的迁徙 2.条顿人的打仗 条顿人的打仗 3.罗马被俘虏后 罗马被俘虏后 不属于城邦政权 1.一个国家强占 一个国家强占 了一个省份就如 同从人体里切下 若干器官 2.个人要想更换 个人要想更换 种族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411b3c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75.png)
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2019-01-29失范理论作为⼀种早期很有影响的社会学归因理论,它把个⼈或者群体的越轨⾏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是⼀种环境主义的观点。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是失范理论的代表⼈物,正确理解其关于社会失范与重建的思想,可能会对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中的我们有所启迪。
⼀、涂尔⼲的失范理论基本内容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来阐述:(⼀)失范的涵义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埃⽶尔·涂尔⼲最早提出的。
涂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造成的。
由于分⼯的细化和局部不恰当⽽导致社会结构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故障,⽆法维系⼈们之间的联系,⼈们的欲望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种失范的状态下,社会上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和道德标准,个⼈和社会都会陷⼊混乱。
(⼆)社会的重建对涂尔⼲来说,既然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建⽴⼀种与现代社会分⼯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
1、职业道德涂尔⼲相信,职业群体不仅可作为联系国家与个⼈之间的关系的桥梁,⽽且可⽣成⼀种规定其成员⽣活的道德权威:“在职业群体⾥,我们尤其看到⼀种道德⼒量,它遏⽌了个⼈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热情,防⽌了⼯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
”[1]通过建⽴各种职业团体和职业伦理,能够防⽌国家权⼒集中和个⼈陷⼊分散⽆能的境地,从⽽重建社会的协调⼀致,即有机团结的状态。
2、集体道德与个⼈道德在涂尔⼲后期的思想理论中,为处理个⼈和社会的关系,他寄希望于社会作为集体意识内化于个⼈。
社会作为⼀种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强制⼒的抽象的⾮⼈格⼒量变得具体化。
⽽社会的集体道德能够变成个⼈道德的可能性在于,每个社会化的个⼈道德当中都存在⼆重性,包括内在的个⼈和内在的社会,不是⼀种⾃然状态下的外在的结构。
课件: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课件: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34e1fcfab069dc50220165.png)
和相似性 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经济互惠与互依达成的 共识
solidarity):植根于信仰的共识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us Life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图腾制:宗教理论与知识 社会学
集体表征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s VS 集体
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社会理论中最近的
文化复兴(研究):索绪尔,福柯,格尔茨 Clifford Geertz,Peter Berger, Robert Bellah…
宏观层面的因果分析
对社会事实进行功能性解释
– 社会“有机体”的需要
Suicide
作为一个方法论的例子:对作为一个社会事实的 自杀率中的(社会)变量进行科学解释
自杀“外在于个体”:不解释打算自杀的内在情感
甚至个体自杀的原因
自杀由种族、气候、精神错乱导致? 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受外在社会力量的影响:
涂尔干的 社会学理论
引论 涂尔干的生活与学术环境 涂尔干的著述 涂尔干的遗产
引论
1858-1917;三“教父”之一 社会学教职 社会现象是独特的sui generis现实,只能由其他的 社会事实social facts解释 影响了理论倾向很不同的社会学家
实证主义;重要的哲学和文化问题
源和性质,个人主义的兴起 社会科学知识的实际作用
The Rules
学科宣言: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原因、独 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内容上,社会学的领域必须是“外在于个体”的
“社会事实”; 方法上,社会学家必须通过研究“作为事物的社 会事实”(通过经验性调查)力求客观性:分别 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解释方法
7、涂尔干的思想和方法
![7、涂尔干的思想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5bf71202f60ddccda38a0f4.png)
继续
• 涂尔干强调市场的道德意蕴,基于分工的 团结和友爱 • 潜在危险:斯密笔下独立的个人变成了社 会的“器官”(人成了社会的“傀儡”), 社会分工中的人”已经习惯于把自己看作 是整体的一部分,看作是有机体的一个器 官。” • 同时,涂尔干意识到“在现代社会里,这 种道德还没有发展到我们所需要的程度。”
继续
• 关于求证的准则 • 比较或间接实验方法:同样的结果总是有 同样的原因 • 共变法是最好的研究手段:如果某一现象 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现象也随之 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第一个现象 就可能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 • 社会学方法的特点:独立性、客观性和社 会学性质
四、涂尔干论犯罪
• 所谓犯罪不过是对社会集体良知的触犯, 当“一种行为触犯某种强烈的、十分鲜明 的集体感情就构成了犯罪。” • 犯罪不是病态,而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社 会组成的有机部分 • 社会为什么要不断在内部制造和发现犯罪? 犯罪的功能为何?
继续
• 涂尔干的法律观:法律既是一种社会事实, 又是一种测度社会连带程度的标准;强调 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法律:只要与制裁相 连的规范就是法律。 • 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 法的准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 基本形式》和《职业伦理与公民教育》等
二、涂尔干论社会分工
• 1893年,《社会分工论》(其博士论文) • 社会是如何形成和维系的?机械团结(机 械一体化)的社会:强调一致性和集体主 义;有机团结(有机一体化)的社会:强 调个性和个人主义 • 集体良知来源于人们长期的共同生活,反 映了人们的相互认同
继续
• 关于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根据社会整合程度对 社会进行分类;根据构成社会的环节是否被融为 一体分类,比如日耳曼部落和雅典城邦、罗马帝 国的不同 • 关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目的论性质的功能解 释;考察因果关系的动因解释。动因解释优于功 能解释 • “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 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应 该先研究现象的产生原因,而后再设法探明它造 成的结果。”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7e6766c850ad02df80410e.png)
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
(2)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 事实加以解释。 ➢这一原则体现了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研究社会 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3)要将功能解释和因果解释区分开来。
➢要寻找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 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且“一切较重要的社会过程 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中去寻找”。
(2)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或相 似性特质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有机团结是建立 在社会分工与个人异质性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联系。
机械团结社会与有机团结社会的差异
机械的 低度的分工
深入的集体意识 压制性法律主导
低度的个性
有机的 高度的分工 微弱的集体意识 复原性法律主导 高度的个性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 上的一致是重要的 社区对越轨者惩罚
➢不适当的分工:是不能使每个人保持活动的分工 状态。
失范(anomie)
➢在涂尔干看来,失范是当时各种社 会危机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
➢失范的原因主要在于: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急 剧滋长;现代社会不能满足个人所有的欲望;社会骤变 会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欲望和行动缺乏限制,就 是失范,就会发生社会动乱。
➢涂尔干认为,防止和解决社会动乱最重要的措施,就 是建立新的道德秩序,即“道德化”。
自杀论
涂尔干为什么要研究自杀现象?
➢首先,这是由涂尔干一贯的理论兴趣所决定的。涂 尔干的理论兴趣在于社会秩序或社会团结,而自杀现 象是社会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次,对自杀现象进行社会学研究,为涂尔干提供 了一个向学术界证明自己方法论原则优越性的绝好机 会,为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实证 研究的范例。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ee1543e551810a6f42486c6.png)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会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四、社会团结与社会变迁 ——由工业革命的迅速扩展而导致的分工的 专门化以及科层制的出现。 ——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预示着新的 社会类型在社会整合的基础上正在出现。 ——一方面,劳动越是分化,个人对社会的 依赖就越强;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的活动越 是专门化,他就越会成为个人。 ——社会已经赋予我们的创造力以更多的空 间。在这里整体的个性和部分的个性获得 了同步发展。
3
——1887—1902年的波尔多岁月:硕果累累 A、博士学位 B、提升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C、出版三部经典著作:《劳动分工论》、《社 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 D、创办《社会学年鉴》 ——1902年进入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系 ——1906年:教育学系改为教育学与社会学系 ——法国及欧洲大陆第一个社会学系
7
(四)来自对手的灵感:塔德 ——涂尔干和塔德:社会唯实论与社会 唯名论 ——《自杀论》:对个体还原论的系统 批驳
8
三、社会学主义 (一)涂尔干面临的问题 ——孔德与斯宾塞的局限,自然主义、生物 还原主义与心理还原主义思想的盛行 ——社会学独立性面临的威胁 (二)涂尔干的回答 ——捍卫社会学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社会学必须解释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只 能通过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学的存在不 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社会学能够 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帮助。
30
——滕尼斯与涂尔干对社会变迁的看法 A 、滕尼斯:田园牧歌般的怀念 B 、涂尔干:有机团结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而这种被吉登斯称为现代性的东西正是社 会学出现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31
四、《自杀论》: 社会学主义的思想产儿
一、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看法 ——社会的整合与团结尽管非常重要,但并 不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必然状态。 ——无论在机构团结的社会还是有机团结的 社会,社会团结都可能受到威胁。
25
二、社会团结:集体意识与集体表象 (一)集体意识 ——将个体联结成社会的是集体意识,它是 同一社会的普通公民共同拥有的信仰和情 感之总体,集体意识与个意识迥然有别, 尽管它只能通过个体意识而存在。 ——集体意识是社会的一种心理类型,有自 己的特性、存在条件和发展模式。 ——集体意识将人们联结在一起,并使各种 社会秩序得以确立。
19
三、社会事实的特性 (一)社会事实对个人来说是外在的 ——社会事实通过类似社会化的过程被个体 所内化,但在最初,它们是作为某种外部 现实呈现在个体面前的。 (二)具有强制性的力量 ——个人与社会的紧张状态 ——当人们不愿接受社会事实的引导而违背 它时,社会事实的强制力量就会以正式或 以非正式的形式表现出来。
古典社会学理论
主讲:王树生
2010年春季学期
第七章 涂尔干: 社会学主义的巨擘
一、社会学主义的缘起
一、涂尔干的生平(1858—1917) ——出生于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 ——1879年考入巴黎高师 ——高师毕业后赴公立中学任教 ——赴德国进修,开展学术批判 ——1887年被聘波尔多大学教师,在社会科 学名目下主讲社会学,法国及欧洲大学第 一次公开承认社会学学科
17
(四)社会事实的分类 1、社会事实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物质性 社会事实和非物质性社会事实 2、物质性社会事实 ——社会;社会的结构性组成(如教会和国 家);社会的形态成分(人口密度、沟通 渠道,以及住宅分布等) 3、非物质性社会事实 ——道德;集体意识;集体表象;社会潮流
18
4、涂尔干的警醒 ——并不完全排斥心理性质的因素 ——集体意识状态与个体意识状态的差异 ——规范和价值观是集体意识的表象,是社 会学家关注的主题;而本能则是个人意识 的表象,是心理学家关注的主题。
37
(二)社会潮流:自杀的社会学主义解释 1、社会潮流的含义 ——社会潮流是一集体成员共同分享的一组 意义,它不可能在任何既定的个体意识中 发现,是该集体的一组行为者在心理上的 共享。 ——社会潮流包括宗教的狂热、群众运动中 的愤慨和怜悯等。
38
2、社会潮流:自杀率差异的原因 (1)破与立:自杀的社会学归因 ——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 ——决定不同国家、地区、时期自杀率差异 的是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即社会潮流。
12
(2)强调社会事实的特性 ——社会事实是自然现象的一个特殊类别, 不能将其与其他自然现象相混淆。 ——强调个人生活的事实和集体生活的事实 之间存在的界线,前者推导不出有关后者 的任何可靠的知识。 (3)认定社会学是自主的和自我满足的学科 ——社会学是而且应该是门独立自主的学科 ——社会学的命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是否 能保持独立性,是否能摒弃其他学科的教 条而独立地处理自己研究的主题。
4
——讲授社会学、教育学、宗教、伦理学、 实用主义哲学等课程 ——出版《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投向公众事务 ——知识分子的功能:德雷弗斯事件 ——1915年爱子安德烈在一战中牺牲 ——1917年涂尔干去世
5
二、涂尔干学术思想的渊源 (一)库朗热与布鲁特 ——库朗热:历史研究中科学严密性的价值, 共同知识和宗教对社会团结的意义。 ——布鲁特:不同层次的现象之间的基本的不 连续性,分析层次转换引发的突生性。 (二)冯特与滕尼斯 ——冯特:实证主义心理学 ——滕尼斯:社区与社会的区分
9
(三)社会学主义的孕育 ——反原子论观点的社会唯实论:社会是一个 现实的存在,不能被还原为其组成部分。当 个人组成社会后,社会就具有了突生性。 —— ——索罗金:社会学主义的范围 A、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B、法国社会 达尔文主义者埃斯皮纳斯,美国社会学家和 社会心理学家库利;C、奥地利社会学家龚 普洛维奇;D、德国形式社会学派,如齐美 尔的文化社会学 ;E、德国民族心理学家。
22
(二)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的区分 ——解释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 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解释,历史分析 (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 ——功能分析:特定的社会事项会给整个社 会或其组成部分的运作带来什么结果。 ——涂尔干:功能分析的范例,社会事实对 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28
(三)两类社会团结及其基本特征
机械团结 低度的分工 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 约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低度的个性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上的一致 是重要的 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 较低的相互依赖 原始的或乡村的 有机团结 高度的分工 微弱的集体意识 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高度的个性 抽象的一般的价值上的一致是 重要的 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机构对越轨 者进行惩罚 高度的相互依赖 城市的与工业的
32
二、《自杀论》:社会学主义的范例 ——《自杀论》涉及到社会整合和团结的不同 层次及其在个人行为上的反映。 ——为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提供实践说明。 ——成为社会学历史上第一部以经验资料写成 的标准的社会学著作。 ——《自杀论》的社会学命题:社会生活在何 种程度上支配着个人的命运。 ——检验涂尔干全部社会学的出发点,证实和 建立社会学的科学地位。
6
(三)孟德斯鸠与、卢梭、孔德、托克维尔 ——孟德斯鸠:一切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都 是相互联系的,影响了涂尔干的社会学整 体主义。 ——卢梭:社会团结的概念取自卢梭的共同 意志概念,社会的突生性。 ——孔德:涂尔干称孔德为社会学之父,对 孔德的推崇、借鉴与批判。 ——托克维尔:认识现代社会、将实证手段 用于社会学研究。
26
(二)集体表象 ——可以将集体表象视为集体意识的具体形 态或基础,它是特定集体的行为规范和价 值观。 ——集体表象与个体表象具有不同的性质。
27
三、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一)机械团结 ——机械团结是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 代的那些不发达的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 式,它通过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 的诸多个体为一个整体。 (二)有机团结 ——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及社会成员间的 异质性所决定的另一种社会联结方式比较的方法 ——求证过程的基本步骤:假设—推测—检验 ——比较是连续这三个步骤的中介。 ——社会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比较科学,比较 社会学并不是社会学的特定分支,它就是 社会学本身。
24
三、社会:团结与分工
一、社会团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由个人组成;但社会又是不依赖 某个具体的个人而存在的突生现实。 (二)社会团结 1、社会团结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一 种关系,也是经典的哲学与社会学主题。 2、社会团结的经典论述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孔德的国家强力 说;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论。
13
(4)力求克服进化论的观点 ——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社会发展,而是社 会事实、社会类型之间持久和重复的关系。 ——进化论者的图式让位于比较研究。
14
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一、《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 ——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15
二、什么是社会事实 (一)关注社会事实的重要性 社会学要存在必须首先拥有自己的研究 对象,必须关注不属于其他学科的现实。 (二)社会事实的含义 ——社会事实由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 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 方式构成。
35
四、破与立:涂尔干自杀研究的过程 (一)对自杀的非社会因素归因的批驳 1、自杀解释的维度:精神病态、种族、遗传 和气候的解释 ——神经衰弱、疯子、白痴以及酗酒 ——种族和遗传因素 ——气温和季节变化与自杀率变化的关系
36
2、自杀解释的维度:塔德的心理模仿解释 ——塔德认为,自杀和其他行为一样,是个体 模仿个体的结果。 ——如果模仿这么重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 国家如果毗邻另一个高自杀率的国家,那么 它也会具有较高的自杀率。 ——即使是集体性自杀,也常常不是模仿,而 是出于集体的决心,出于社会共意。 ——涂尔干承认某些个体的自杀可能是模仿, 但对整个社会的自杀率高低无关宏旨。
33
三、自杀和自杀率的定义 (一)自杀:一种社会学事实 ——将自杀确定为一种需要通过其他社会事 实来解释的社会事实。 ——自杀一定是行动者自己选择的又清楚地 意识到其后果的行为。 ——自杀适用于由受害者本人的积极或消极 行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一切死亡事件,他 清楚地意识到会产生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