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 集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诊断“集合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集合思想教学。

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题型中有过接触,只是无意识形成一些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毽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五、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第一组;父与子(1)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4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4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数学广角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7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独有的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方法,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初步渗透排列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的根本经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到达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方法。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的不同。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2、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卡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一猜:老师手中宝盒里装的是什么宝贝?由此给学生设下悬念。

宝盒是老师从智慧城堡里取来的,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智慧城堡里探秘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动手摆一摆,你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位数?并把结果记录在学习卡上自主探究栏内。

2、学生独立思考摆完后,小组内合作讨论,把答案写在学习卡上合作学习栏内。

3、小组汇报。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并说理。

〕4、引导学生寻找要想使排列的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方法。

5、归纳总结方法。

板书:有序、不重、不漏。

6、根据以上过程的探索,学生已经知道了排列数最好的方法。

再把答案整理好写在学习卡上达成共识栏内。

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兴趣。

用红、黄、和兰3种颜色给两个区域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搭配好衣服,快乐出发。

《数学广角 —— 集合》精品教案

《数学广角 —— 集合》精品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能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

2.体会集合在数学中的应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教学难点: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一些物品,如苹果、香蕉、橘子等,进行分类活动,引出集合
的概念。

2.新授
1.认识集合。

1.讲解集合的定义和特点。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韦恩图表示集合。

2.讲解韦恩图的画法和用法。

3.巩固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用韦恩图表示集合并解决实际问题。

2.小组活动:设计集合问题,用韦恩图表示并解答。

4.总结
1.提问:今天学到了什么?
2.总结集合的概念和韦恩图的用法。

5.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集合问题,并尝试用韦恩图表示。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集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不等式的解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卡片代表集合元素,进行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此外,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潜力。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还不够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点,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上多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集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思考。为了激发他们的思考,我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组织能力。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要更加清晰明了,避免让学生产生困惑。同时,要提高课堂的组织效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集合知识。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和实践,我相信学生们在集合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上会有更大的进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集合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元素特性这部分内容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理解集合是由具有共同属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也能理解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但在集合运算和实际应用方面,学生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数学广角集 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 合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解集合的思想。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

周末我去逛超市,想买苹果和香蕉。

我先走到水果区拿了几个苹果放进购物篮,然后又去另一个货架拿了几根香蕉。

当我准备结账的时候,我突然想,我买的水果里,有几种水果呀?这可把我给难住了。

你们能帮老师想一想吗?(学生回答)对啦,就是两种,苹果和香蕉。

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世界里,也有类似这样分类的情况,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中的集合。

(二)新授1、出示例题学校举行运动会,三(1)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 5 人,参加踢毽子比赛的有 6 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 5 + 6 = 11(人),另一种是少于11 人。

4、直观演示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交的圈,分别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和参加踢毽子比赛的。

把参加跳绳比赛的 5 个人的名字写在一个圈里,参加踢毽子比赛的6 个人的名字写在另一个圈里。

这时,发现有 2 个人的名字既在跳绳圈里,又在踢毽子圈里。

5、揭示概念像这样,两个圈相交的部分,就是既参加跳绳比赛又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同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集合。

6、解决问题通过直观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一共有5 +6 2 = 9(人)(三)巩固练习1、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然后集体订正。

2、生活中的集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集合的思想。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概念,感知简单的集合运算,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大于指定整数的集合。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认识集合的概念,能用直观的方法描述集合。

难点:正确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阶段(5分钟)通过实际例子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列举一些具体的群体或个体的例子,如“班级中的男生和女生”、“三好学生”等,再将这些例子概念化,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发展阶段(10分钟)(1)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集合的元素。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图形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例说明。

(3)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运算方法。

3. 深入阶段(10分钟)(1)通过数轴表示集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集合与数轴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自己尝试在数轴上表示出几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阶段(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集合概念的理解和交集、并集的运算方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实例教学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等方式自主探究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两种类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该章节主要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等)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境一: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文具盒吗?请把你的文具盒里的文具列举出来。

情境二:学校举行运动会,有跳绳、跑步、投掷三个项目,请把参加这三个项目的同学分别列举出来。

2. 例题讲解:例1:请同学们帮小猴把它的水果分类,把它喜欢吃的水果和不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列举出来。

解:小猴喜欢吃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

小猴不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西红柿。

例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不同的部分。

解:图形中不同的部分有两个:三角形和圆形。

3. 随堂练习:练习1:请同学们把下面的物品分成两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物品: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西红柿。

分类依据:水果的种类。

练习2: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相同的部分。

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用大括号括起来,里面写上元素。

描述法: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示集合。

5.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

包含: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不属于:一个元素不属于某个集合。

交叉:两个集合共有的元素。

六、板书设计集合的概念、特点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不属于、交叉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你的家庭成员;(2)你最喜欢的动漫角色;3. 你在学校的好朋友。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第一篇:《数学广角——集合》教案《9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的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2、让学生经历探究韦恩图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使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韦恩图的作用,并能用韦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韦恩图形成的过程,体会集合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集合圈、学生名单、题卡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题目,引发冲突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二、研讨交流,体会含义问题:1. 算出来的人数怎么和实际人数不符呢?2. 为什么“两项都参加的”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3. “两项都参加的”到底应该算几个人?三、绘制“韦恩图”,解决问题探究: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四、读懂“韦恩图”,再次体会问题:1. 看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介绍集合图。

左边部分:只参加绘画班的同学共6人。

右边部分:只参加管乐队的共5人。

中间交叉部分:既参加绘画班又参加管乐队的同学,共3人。

这个“只”字用得很好,去掉这个“只”字可以吗?这个“既”“又”也用的不错。

看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吧! 3.介绍韦恩图。

师:你们真是一群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瞧,一位未来的数学家不就在我们身边诞生了吗?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这个设计图就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韦恩的想法完全一样(出示课件,介绍韦恩图),让我们来认识认识韦恩吧。

这个图用两个交叉的圆来描述有重叠的两部分,是英国的哲学家韦恩第一个发明使用的。

因此被命名为“韦恩图”。

你们能和历史名人不谋而合,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为你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发明鼓鼓掌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集合的特征。
2.学会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能够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简单的集合。
3.能够对给定的集合进行分类,比较不同集合之间的元素关系,如包含、相等、相交等。
4.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如并集、交集,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在合作中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5.通过集合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集合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简单的集合,但对于集合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设计有趣的集合游戏,如“找不同”、“集合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集合的理解和发现。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集合的性质和表示方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选做题:
-在家里找一些物品,将它们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并用集合表示出来,与家人分享你的分类方法。
-深入思考集合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关于集合在实际问题中解决作用的短文。
3.探究题:
-与同学合作,探究集合运算在解决更复杂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集合与数列、函数的关系等。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集合图示、实物模型。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集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讲解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运算、应用。

3. 重点与难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4.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描述并画出一些集合的实例。

2. 提高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3. 课后作业设计要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精心策划,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会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

2. 会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

教学难点:1. 理解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

2. 会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类别。

3. 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集合。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举例说明集合的元素。

2. 学生听讲并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集合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元素。

4.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总结:集合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5.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讲解集合符号的用法。

6. 学生听讲并练习,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总结集合的相关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集合的含义、元素和表示方法。

2. 学生听讲并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练习册上的集合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将日常生活用品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含义,能够识别集合的元素,并会使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数学广角》篇1教学任务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让学生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4.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内涵与外延,掌握集合的运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例子,如水果集合、动物集合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元素、属性及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运算2. 集合的元素、属性3. 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本概念题:让学生解释集合、元素、属性等概念。

2.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3. 运算题:让学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第三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具体章节为第57页至第59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会用集合的表示方法表示集合,以及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课本、练习本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班级里有几个男生,有几个女生?”等问题,引出集合的概念。

2. 讲解教材内容:我按照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4.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和例题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我在课程的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们梳理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等关键知识点,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1){小明,小红,小李,小张,小王};(2){小丽,小花,小草,小燕,小美}。

答案:(1)A∩B={2,3},A∪B={1,2,3,4};(2)C∩D={4,5},C∪D={3,4,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之间没有重复和顺序之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即把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3.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让学生感受到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水果等,然后列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大括号括起来。

最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应用: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同时,让学生思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集合可以用来表示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四、作业1. 列举出你喜欢的动物,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这个集合。

2. 给出一些学习用品,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它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天生炕分场学校张国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借助直观图,初步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去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理解集合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2.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能初步用集合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法学法
教法:1.情景演示与引导学习相结合,教学过程采用设问、引导、启发、发现式教学方法。

2.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启发探究,观察发现,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
、设置悬念,引人入胜2.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跳绳和跑步1、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作准备,我们班有感兴趣的同学吗?”
由学生自愿举手报名,每人至少报一项,如果两项都想参加的,可以两项都报。

2、学生现场报名,并将报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王强羊艳桃赵娅文马春兰马成乐余珊参加跳绳
参加跑步余珊马成乐王玉琦张维娟马春兰
6人)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5人)参加跑步的有几位同学?(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11 人”片刻,有少许声音:
“不对,不是11 ”8人。

接着,有人举手:“老师,不是11人,是1111,怎么会不是11人,6+5=争论声渐起:“就是人呢?”11,可这里不能这样加。

6+5 “是等于“为什么呀?不用加法那用什么方法?”
游戏: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做二()一项活动: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加跑步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问:“马成乐、余珊、马春兰你们怎么还不站好来?”“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
“因为我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教室里炸开了锅:“站中间、站中间”
四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问: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跳远的同学,中间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活动分析:让学生站起来,走出座位,站到相应的位置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教学方式,台上的
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台下的同学也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了。

一个个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画一画
1、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

师一边观察并及时指导创作。

2、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3、学生评价,进行整理和改进
“老师,我觉得左边的同学是代表参加跳绳的,应该圈在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一起,右边的同学代表参加跳远的,他们也应该圈在一起”“不行,那中间的同学怎么办?”
“中间的同学再画一个圈,”
师:“这样的话,能不能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中间的是参加了跳绳的,又参加了跳远的?”“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画法。


“老师,中间的同学也应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
“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跳远啊”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片刻,有同学欢呼起来了:“老师,我画出来了”
说着,高举着自己创作的画,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起来。

4、向学生介绍韦恩图: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叫韦恩图。

也可以叫集合图。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比韦恩更早出生的话,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的图,那这图就该怎么命名了呀?”
5、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注意语言的表述:左边:只参加跳绳的
右边:只参加跳远的
中间:既参加跳绳的,又参加跳远的
6、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人8=2+3+3①.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②6 +5-3=8人
活动分析:经历了创作韦恩图的过程,学生对其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理解得更为深刻,更感受到其应用价值。

当学生对韦恩图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借助韦恩图来理解各种计算方法的意义,水到渠成。

与其说很多话让学生去体会、去理解,何不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思考呢?
三、学习例1,利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
1、说说图中各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利用韦恩图,加深理解
要求学生:把表格里的名字填到相应的圈里。

(每位学生发一张事先准备好练习纸)
独立填写后投影反馈,着重请学生解释图中各部分的含义,3、掌握算法,归纳揭题
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

再次揭示课题:集合问题。

3、同学们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跳高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跳远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借助重叠图来理解算法),然后全班反馈。

反馈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四、创设拓展情境,引领学生形成策略。

1、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上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争转弯吧: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每张票,便顺利地进了3,可是他们只买了人都得买一张票).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
“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共是几个人?”“真有这么多人
吗?”“可能会有什么情况?”
2、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排在从前数第9个,从后数第7个,小明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五、自我小结,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羊艳丹马成乐王玉琦
赵娅文余珊张维娟
马春兰强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