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飞红滴翠记黄山》精品课件
精选可编辑ppt
15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所以 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全景、远景、 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 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 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与游记的不同 1 着眼解释画面 作者隐去(写见闻感受) 2 文艺性的说明文 (文学体裁) 3 全面反映景物(可对景物作全面反映,可部分)
6段 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咏,山峰若隐若现,就像 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
静态的写动了,运用比喻,精表选可现编辑作ppt者丰富的想象力。
50
语段赏析
7段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 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 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 外的黄山迎客松。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 “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用得很贴 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 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 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三:逻辑线
奇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温泉等
景物并列,彼此间相精选对可编独辑ppt立。
9
整体感知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 简明示图画在纸上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 —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 成奇特的造型。
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 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精选可编辑ppt
55
课堂练习:课本“探究 练习”三
课后练习: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5个,写一 段话赞美黄山黄山雄奇壮丽的景 色。
仙山琼阁 万壑藏云 不计其数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天狗望月的传说
据说天狗曾是天上的一只神犬,因为 偷吃了仙桃被打下天宫,落在了黄山 的一处山峰上,每当夜晚月亮升起, 它便仰望着月亮回忆往事。
03 黄山的云海与日出
黄山的云海
01
02
03
云海的形成
由于黄山山峰高耸入云, 气候条件适宜,形成了独 特的云海景观。
云海的多样性
黄山云海不仅形态万千, 而且色彩斑斓,时而平静 如镜,时而翻滚奔腾,给 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
02 黄山的山峰与奇石
主要山峰介绍
莲花峰
天都峰
始信峰
狮子峰
海拔1864米,是黄山的 最高峰,状似绽放的莲
花。
海拔1810米,险峻陡峭 ,是黄山的标志性景点
之一。
海拔1683米,以奇松怪 石著称,是摄影爱好者
的绝佳拍摄点。
海拔1558米,形似狮子 ,是观赏黄山日出的最
佳地点之一。
奇石景观
01
02
猴子观海的传说
传说中,这只猴子因为偷看天宫的仙 女洗澡而被打下天宫,落在了黄山狮 子峰旁,变成了一块石头。
仙人指路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仙人曾在黄山修炼,他经 常在山间行走,留下了一处处指示道 路的标记,这些标记变成了现在的仙 人指路奇石。
飞来石的传说
相传这块石头是一位神仙的宝物,他 飞过黄山时不慎失落,变成了现在的 飞来石。
旅游与文化活动的结合发展
旅游线路设计
将黄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设计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线 路,如“徽州文化体验之旅”、“黄山云海探秘之旅”等。
文化节庆活动
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黄山国际旅游节、徽剧艺术节等, 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 利共赢的局面。
据说天狗曾是天上的一只神犬,因为 偷吃了仙桃被打下天宫,落在了黄山 的一处山峰上,每当夜晚月亮升起, 它便仰望着月亮回忆往事。
03 黄山的云海与日出
黄山的云海
01
02
03
云海的形成
由于黄山山峰高耸入云, 气候条件适宜,形成了独 特的云海景观。
云海的多样性
黄山云海不仅形态万千, 而且色彩斑斓,时而平静 如镜,时而翻滚奔腾,给 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
02 黄山的山峰与奇石
主要山峰介绍
莲花峰
天都峰
始信峰
狮子峰
海拔1864米,是黄山的 最高峰,状似绽放的莲
花。
海拔1810米,险峻陡峭 ,是黄山的标志性景点
之一。
海拔1683米,以奇松怪 石著称,是摄影爱好者
的绝佳拍摄点。
海拔1558米,形似狮子 ,是观赏黄山日出的最
佳地点之一。
奇石景观
01
02
猴子观海的传说
传说中,这只猴子因为偷看天宫的仙 女洗澡而被打下天宫,落在了黄山狮 子峰旁,变成了一块石头。
仙人指路的传说
相传有一位仙人曾在黄山修炼,他经 常在山间行走,留下了一处处指示道 路的标记,这些标记变成了现在的仙 人指路奇石。
飞来石的传说
相传这块石头是一位神仙的宝物,他 飞过黄山时不慎失落,变成了现在的 飞来石。
旅游与文化活动的结合发展
旅游线路设计
将黄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设计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线 路,如“徽州文化体验之旅”、“黄山云海探秘之旅”等。
文化节庆活动
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如黄山国际旅游节、徽剧艺术节等, 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
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 利共赢的局面。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周边城市
黄山距离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合肥约 230公里,距离黄山市(原屯溪市) 约62公里。
黄山的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 15℃,夏季最高气温可达27℃左 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15℃左
右。
自然资源
黄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 中黄山松、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和冬雪是黄山的五大自然景观。
植物与动物的保护
黄山植物园
为了保护黄山地区的植物资源, 建立了黄山植物园,收集和保存
了大量的珍稀植物。
自然保护区
黄山地区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 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资源。
生态旅游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游客了解 和保护黄山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 保护意识的提高。
04 黄山的瀑布与溪流
主要瀑布的介绍
山峰与岩石的组合之美
黄山的山峰与岩石相互依存, 共同构成了壮丽的山水画卷。
岩石的坚硬与山峰的秀美相互 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美学。
黄山的山峰与岩石组合多样, 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奇 形怪状的岩石,给人以丰富的 视觉享受。
03 黄山的植物与动物
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01
02
03
松树
黄山是松树的生长地之一, 主要分布在山腰和山顶区 域,如迎客松、送客松等。
云雾茶
生长在黄山的山谷和山坡 上,是中国著名的茶叶品 种之一。
杜鹃花
春季盛开,分布在黄山的 高山和峡谷地带,为黄山 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动物的生活习性
猴子
黄山是猴子的栖息地之一, 它们在山林中跳跃、觅食, 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鸟类
黄山的鸟类种类繁多,包 括鹰、鸽、燕等,它们在 山林间飞翔、觅食。
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第3课《飞红滴翠记黄山》课 件(共55张PPT)
3.研读第14段 “这里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里,
“外在美”和“内在美”各指什么?
黄山峰石的名字,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人们 只会的精心点化”,体现了人们的情趣。这是外加上去的,是“外在 美”;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是 “内在美”。
4.研读第17段,文章在写黄山日出的同时,还写了人们观看日出时的心 理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柯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柯蓝,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确作者的 感情脉络(重点)。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 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或事物进行解
说(重点、难点)。
3.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品鉴自
然美的能力(难点)。
本文标题中的“飞红滴翠”是对黄山形貌的一个概
括,具有形象美,能引人遐思。“飞红”指黄山日出, “滴翠”指青山苍松,“记黄山”表明作者所写的对 象。以“飞红滴翠”来形容黄山,有高度的概括性, 也融入了作者对黄山的主观感受和印象。
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奇松、怪石、 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可是,仔细想想,奇松又怎么样呢? 到无名村落的野山荒坡,不是照样可以见到奇松的身影吗?怪石又 如何呢?华夏神州,哪里看不到千岩万壑,层峦叠嶂呢?难道非得
跑到黄山一睹尊容吗?至于云海与温泉,更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景
不同的地方有三处: (1)游记散文是反映作者的见闻感受的,所以作者必然要在作品中 出现,要在作品中指点评说。有些游记散文是以作者的行踪贯串全文的,
即所谓的“移步换景”。旅游风光片则是客观地记录、介绍自然风景、风
俗民情的,解说词的任务是阐释画面,作者是隐去的。
(2)游记散文是文学体裁,着眼于表现外在事物和抒发自我感情; 的,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基本特点是说明性,就是 着眼使人有所“知”——了解,即要有知识性、科学性,文艺手法是一种 辅助手段。 (3)游记散文可以对景物做全面的反映,也可以只表现作者感兴趣 或是所见到的那部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则要求全面反映。
飞红滴翠记黄山PPT教学课件
柯蓝
本文是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 说词,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有一定 的区别。
游记散文
解说词
作者上 作者出现
作者隐去
选材上 不必全面
全面反映
顺序上 移步换景
逻辑顺序
体裁上 文学体裁 文艺性说明文
阅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标画:
用方框标示出课文中所写的景物及转换写景角度 的词语,用双横线圈画能表现这些景物特征的语句。 2、思考:
日本群岛——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亚欧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的;
北美西海岸海岸山脉——太平洋板块与美 洲板块相撞,美洲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的;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 板块相撞挤压,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的;
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脉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选自《泰山秋思》
1、 作者为什么特别青睐黄山的日出和苍松? 2、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黄山的日出“瑰丽、壮观、辉煌”,它“给 天下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柔美的抚爱”“给 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也正因此,作者在黄山如许景色中也就对日 出青睐了。
• 文中描写苍松道“无论何种姿态,都显示出 顽强的万古常青的生命力,不怕长年的风吹 雨打,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 首苍穹”,这是一种不屈的精神,一份顽强 的意志,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黄山“是祖国大 地上的一块瑰宝” 的深刻含义。那么, 黄山这种独特的美 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呢?
日晒雨淋,水流侵蚀——“雕刻”“装饰” 气候变冷,冰川侵蚀—— 造型奇特
人类的智慧的精 心点化,也是黄山 之美形成的一个重 要原因。
飞红滴翠记黄山_课件
景观三: 怪 石
鳌鱼峰
猴子观海
飞来峰
仙人背包
猪八戒吃西瓜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
景观三: 怪 石
千姿百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力
思 考:
第14小节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 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 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 高度结合。”如何理解这里的“外在美”和 “内在美”?
黄山温泉区桃花溪
温泉区 古称“桃源仙
黄山其它景观:
黄 山 春 天
桃花溪
黄 山 短 尾 猴
雪
帘
花 团 锦 簇
飞 龙 瀑
徽园石龟
文章题目是“飞红滴翠记黄 山”,同学们能根据课文内 容说说“飞红”与“滴翠” 指什么吗?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黄山那么多美景,为什么作者特 别青睐日出和苍松呢?(《泰山秋思》)
• (5)、“不少就长在峭壁岩缝之中,针叶短粗稠 密,顶平如削,干曲枝虬,苍翠奇特,形状千变 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 侧挂。显示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不怕风吹雨打, 冰雪欺压,屹立于悬岩危石之上,昂首苍穹。” • 寥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 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 (6)、“‘猴子观海’是一只石猴蹲在狮子峰顶, 也真难为它有这么好的耐心,千万年来一动不动 地观望着眼前飘逝的烟云。” • “真难为它”“一动不动”写出了作者的怜爱之 心,写出了石的巧、趣。
思 考: 第14小节说:“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 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 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如何理 解这里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石头本是冰冷的,没有生命的,黄山峰石的名字, 凝聚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们智慧的精心 点化”,体现了人们的情趣,这是外加上去的,是 “外在美”,而峰石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 创造,这就是“内在美”。)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共19张PPT)
理解赏析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垂伸 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 方来客,招手致意。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殷 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运用得很贴切。 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寥数语 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来,令人 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理解赏析
整体感知
1.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
2. 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物? 它们有什么特点?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 成基础——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 —冰山侵蚀,形成奇特的造型。
整体感知
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物?它们 有什么特点?
奇峰:高、险
古松:姿态各异 生命力顽强
解说词和一般的游记散文的区别
• 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 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 面都加以概括; • 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 ,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游记散文 1、作者出现 2、文学体裁 解说词 1、作者隐形 2、文艺性说明文
3、不必全面
3、全面反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题 本文通过对黄山的雄奇壮丽的景色 的描写,提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的感情;认识大自然 的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 升景物品格中所起的作用,从而珍惜和 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险峰’啊!”
•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 。” 翘首昂视
•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 视角
• 小结:课文是电视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旅
游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它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法,第一,它 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环景、全景, 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 ,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 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 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 较充分
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
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本 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那作 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 景物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景物的特点。请同学们读读 思思,并做好批注。
奇峰:高、险
古松: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猴 子
鳌鳖托金龟 怪
观
石
海
:
பைடு நூலகம்
奇
特
轻盈飘忽
日出:
瑰丽 壮观 辉煌
观看下面一段影片,选择其 中一点,学习用多角度写景的方 法,写一段解说词。
反复诵读,感受体会
文章介绍了黄山的很多方面,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 先读给大家听听,然后准备做一次 电视节目主持人 。
当回主持人:
下面是几幅黄山的风景 画,请你配合画面,作一下 解说,过一过当主持人的瘾。
天都峰
玉 屏 楼
百丈飞瀑
黄山绝壁松
百 步 云 梯
天
百
都
步
峰
云
梯
黄 山百 绝丈 壁飞 松瀑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62021/3/6Marc h 6,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62021/3/62021/3/62021/3/6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62021/3/62021/3/6Saturday, March 06,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6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红——黄山日出;
滴翠——青山苍松
柯 蓝
飞 红 滴 翠 记 黄 山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 四溪、七十二峰相映争辉,尤以“奇 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称 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 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迎客松
一、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是为电视风光片《话说 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 的。 柯蓝,湖南长沙 人,散文家、小说家。 著作有《早霞断笛》 《果园集》《拾到的纪 念册》等散文诗集。
速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黄山 的哪些内容?找出课文在介绍自 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写法上 与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奇峰 (1-3) 分 怪石 写 山 古松 上 烟云 (4--17)日出
(18)
三、浏览全文,作者介绍了黄山哪些景色(景点) 总写: 黄山地理位置,面积和形成。
奇峰 怪石
分写:
古松 云烟 日出
百 步 云 梯
5段,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 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 动在万绿丛中。
比喻既写天都之险,也赞人精神之
美,人使江山增色,暗点“飞红”。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的 描写,展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 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提 示人们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山上
温泉 ——山下
小结: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 示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感情,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内 容组合是以什么为顺序。
一:时间线 二:空间线 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景物, 或体验黄山生活。 三:逻辑线 奇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温泉 等景物并列,彼此间相对独立。 地质形成从古至今
仙山琼阁: 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心往神驰: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登峰造极: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含苞欲放: 寿逾千年; 超过了一千岁 心惊胆战: 如愿以偿: 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若即若离: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 寻根问底: 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 驰名中外: 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二、检查预习: 地壳: (qiào) 温馨: (xīn)
瑰宝: (guī)
沟壑: (hè)
苍穹: (qióng):天空
不屑: (xiè)
妖娆: (ráo)娇艳妖娆
翘首: (qiáo)
倔强: (juéjiàng)
驾驭: (yù)
旭日: (xù)刚出来的太阳 屏住: (bǐng)
阴晦: (huì )阴暗,昏暗 螺蛳: (sī) 万仞: (rèn) 鳌鱼: (áo) 刀削: (xiāo) 屹立: (yì )
课堂练习:课本“探究 练习”三
课后练习: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5个,写一 段话赞美黄山黄山雄奇壮丽的景 色。 仙山琼阁 浮想联翩 若即若离 心往神驰 万壑藏云 能工巧匠 登峰造极 不计其数 如愿以偿 驰名中外
2、请为你家乡的某个景点
写一段解说词
例:14段: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 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 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 美的高度结合。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指人们为 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 想像力和创造力. “外在美” 指它们美丽的名字是人们 外加的 “内在美”指峰石本身的奇特造型是 大自然的创造。
整体感知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 简明示图画在纸上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 —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 成奇特的造型。
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 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顽强;怪石——千恣百 态;云海——轻盈;黄山归来——瑰丽、壮观、辉 煌;温泉——温馨
游记散文
1、作者出现在作品中 2、文学体裁,重在抒 情。 3、不必全面,只写 作者感兴趣内容。
解说词
1、作者隐去。 2、文艺性说明文, 重在说明。 3、全面反映,全 面介绍。
反复诵读,感受体会
文章介绍了黄山的很多方面,请 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先 读给大家听听,然后准备做一次电视 节目主持人 。
当回主持人:
下面是几幅黄山的风 景画,请你配合画面,作 一下解说,过一过当主持 人的瘾。
风景欣赏
欣赏黄山优美风光, 说说赏后感受
奇峰
仙人背包 怪石1 黄山飞来石怪石2
猪八戒吃西瓜怪石3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怪石4
仙 人 指 路
猪八戒吃西瓜
松 鼠 跳 天 都
迎客松
送客松
山在虚无飘渺间 云海
奇峰:高、险
古松:姿态各异
生命力顽强
猴 子 观 海
鳌鳖托金龟
怪 石 : 奇 特
轻盈飘忽
日出:
瑰丽 壮观 辉煌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所以 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全景、远景、 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 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 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与游记的不同 1 着眼解释画面 作者隐去(写见闻感受) 2 文艺性的说明文 (文学体裁) 3 全面反映景物(可对景物作全面反映,可部分)
语段赏析
7段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 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 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 外的黄山迎客松。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 “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用得很贴 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 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 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云海
瑰丽 壮丽
辉煌
猴子观海
排山倒海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
黄山日出
黄山日出
黄山日落
温泉
本文是如何采用多角度写景?这样写的作用?
俯、仰、平、近、远 便于观众将黄山看得淋漓尽致
品 味 黄 山
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 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6段 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咏,山峰若隐若现,就像 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 静态的写动了,运用比喻,表现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滴翠——青山苍松
柯 蓝
飞 红 滴 翠 记 黄 山
黄山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 四溪、七十二峰相映争辉,尤以“奇 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称 著于世。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游 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 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迎客松
一、介绍作者: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是为电视风光片《话说 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 的。 柯蓝,湖南长沙 人,散文家、小说家。 著作有《早霞断笛》 《果园集》《拾到的纪 念册》等散文诗集。
速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黄山 的哪些内容?找出课文在介绍自 然景观时,选材组材上和写法上 与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奇峰 (1-3) 分 怪石 写 山 古松 上 烟云 (4--17)日出
(18)
三、浏览全文,作者介绍了黄山哪些景色(景点) 总写: 黄山地理位置,面积和形成。
奇峰 怪石
分写:
古松 云烟 日出
百 步 云 梯
5段,登山的男女老少,一个接着一个,连绵 不断,鱼贯而上,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 动在万绿丛中。
比喻既写天都之险,也赞人精神之
美,人使江山增色,暗点“飞红”。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的 描写,展示了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赞颂了大自然鬼斧神工 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提 示人们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山上
温泉 ——山下
小结: 文章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的描写,揭 示黄山的特点,激发读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感情,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内 容组合是以什么为顺序。
一:时间线 二:空间线 从上山到出山,历群峰,或观黄山景物, 或体验黄山生活。 三:逻辑线 奇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温泉 等景物并列,彼此间相对独立。 地质形成从古至今
仙山琼阁: 比喻奇异美好的境界
心往神驰: 浮想联翩: 联翩,鸟飞的样子。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登峰造极: 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含苞欲放: 寿逾千年; 超过了一千岁 心惊胆战: 如愿以偿: 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若即若离: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 寻根问底: 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 驰名中外: 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二、检查预习: 地壳: (qiào) 温馨: (xīn)
瑰宝: (guī)
沟壑: (hè)
苍穹: (qióng):天空
不屑: (xiè)
妖娆: (ráo)娇艳妖娆
翘首: (qiáo)
倔强: (juéjiàng)
驾驭: (yù)
旭日: (xù)刚出来的太阳 屏住: (bǐng)
阴晦: (huì )阴暗,昏暗 螺蛳: (sī) 万仞: (rèn) 鳌鱼: (áo) 刀削: (xiāo) 屹立: (yì )
课堂练习:课本“探究 练习”三
课后练习: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5个,写一 段话赞美黄山黄山雄奇壮丽的景 色。 仙山琼阁 浮想联翩 若即若离 心往神驰 万壑藏云 能工巧匠 登峰造极 不计其数 如愿以偿 驰名中外
2、请为你家乡的某个景点
写一段解说词
例:14段: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 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 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 美的高度结合。
“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指人们为 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凝聚了人类的 想像力和创造力. “外在美” 指它们美丽的名字是人们 外加的 “内在美”指峰石本身的奇特造型是 大自然的创造。
整体感知
从时间顺序上说说黄山是怎样形成的。(或用 简明示图画在纸上表示)
汪洋大海——丘陵——地壳运动,形成基础— —喜马拉雅运动,黄山形成——冰山侵蚀,形 成奇特的造型。
用吟哦讽诵读书法朗读课文,回顾前面 风景,标出文中所写景物及特点。
奇峰——高而险;古松——顽强;怪石——千恣百 态;云海——轻盈;黄山归来——瑰丽、壮观、辉 煌;温泉——温馨
游记散文
1、作者出现在作品中 2、文学体裁,重在抒 情。 3、不必全面,只写 作者感兴趣内容。
解说词
1、作者隐去。 2、文艺性说明文, 重在说明。 3、全面反映,全 面介绍。
反复诵读,感受体会
文章介绍了黄山的很多方面,请 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先 读给大家听听,然后准备做一次电视 节目主持人 。
当回主持人:
下面是几幅黄山的风 景画,请你配合画面,作 一下解说,过一过当主持 人的瘾。
风景欣赏
欣赏黄山优美风光, 说说赏后感受
奇峰
仙人背包 怪石1 黄山飞来石怪石2
猪八戒吃西瓜怪石3
梦笔生花及笔架峰怪石4
仙 人 指 路
猪八戒吃西瓜
松 鼠 跳 天 都
迎客松
送客松
山在虚无飘渺间 云海
奇峰:高、险
古松:姿态各异
生命力顽强
猴 子 观 海
鳌鳖托金龟
怪 石 : 奇 特
轻盈飘忽
日出:
瑰丽 壮观 辉煌
解说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自然风光 的。所以 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或全景、远景、 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 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 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 第三,它应该口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 与游记的不同 1 着眼解释画面 作者隐去(写见闻感受) 2 文艺性的说明文 (文学体裁) 3 全面反映景物(可对景物作全面反映,可部分)
语段赏析
7段 破石而出,寿逾千年,一根长枝低 垂伸展,仿佛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 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 外的黄山迎客松。 这段文字把黄山松描写得神形兼备, “殷勤”,“招手致意”拟人手法用得很贴 切。使人看后对千年老松顿生亲切之感。寥 寥数语把黄山松的形态、气质全都展示了出 来,令人顿生敬佩之情,好一个黄山松!
云海
瑰丽 壮丽
辉煌
猴子观海
排山倒海
峰是云之家,云是峰之衣
黄山日出
黄山日出
黄山日落
温泉
本文是如何采用多角度写景?这样写的作用?
俯、仰、平、近、远 便于观众将黄山看得淋漓尽致
品 味 黄 山
仿照示例,品味优美的语句,领略黄山雄奇、壮 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在书本上做批注
6段 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咏,山峰若隐若现,就像 汪洋大海中的航船和岛屿。 静态的写动了,运用比喻,表现 作者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