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说课

合集下载

7.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课件26张PPT

7.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课件26张PPT
究)
活动 2 :结合教材和课件演示了解卡卡文迪什扭秤
实验原理,体验扭秤实验,感受物理学之美(科学
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任务一:探究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活动 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行星
太阳
a
问题: 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
任务一:探究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
活动 2 :回顾物理学史:探究行星绕日的原因
牛顿力学的局限

宇宙起源
展望
未来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与能力
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开普勒三定
律,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学习困难
在探究行星与太阳间关系以及月地检验时推理能力、创新
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一、教学目标设计
(四)确定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天体做圆周运动。
开普勒、吉尔伯特:行星是依靠从太阳发出的磁力运行的,这是早期的引力思想
笛卡尔:“旋涡”假设,宇宙空间存在一种不可见流质“以太”,形成旋涡,带动行星运动。
布里阿德(法):首次提出引力大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假设。
哈雷、胡克:推导出如果行星的轨道是圆形的,它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
质的力吗?这种力与地球对树上苹果的吸引力也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吗?
牛顿的猜想:
天上的力: F引
G
Mm
r2
地上的力:重力 mg
它们是同一种力,即天上人间都一样
任务二:探究引力的统一性
[ 问题链设计 ]
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 2 :月 - 地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 3 :月 - 地检验的验证原理是怎样的?为什么从力的研究转化为比较加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本次比赛的7号说课者,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这是著名画家梵高的油画《星空》,作者借星空表达了个人主观意识,我们从中发现,人们对于星空的探索从未停歇,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一、课程设计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今天,已经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落到实处。

而核心素养更是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

物理学科更是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节教学将从追寻科学家的脚步做起,把“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到课堂,给学生创造条件培养的团队精神,建立提高其物理特有的学科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6章第3节的内容。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体现了牛顿的科学智慧。

这是一位对概念、规律的普遍意义极其敏感的大科学家,具有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学生情况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已经达到了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能性,也对航天事例有浓厚兴趣和表现欲望。

对但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能力还存在欠缺。

所以我采用问题教学法授课,同时辅助讨论法和演示法,既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配合自主、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蹦极惊险画面,引起学生兴趣,渗透物理与生活中遇到的情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5.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小。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
1. 请简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计算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大小,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3. 练习与应用
(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教师选取练习题进行讲解,示范解题方法。
第六课时
4. 复习与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引力作用下天体运动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 深入探究天体运动问题
(1)教师提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行星运动的轨道计算。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掌握情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 深入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教师提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卫星轨道的计算。
(2)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教师指导解题过程。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展示解题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十三、课后作业
1. 分析一个给定的天体运动问题,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2. 计算行星在特定轨道上的速度、周期等参数,并解释结果的含义。
十四、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的知识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天体运动的规律,揭示万有引力的本质。

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化,从而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知识的逻辑顺序,通过对历史上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的介绍,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对于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需的向心力有了一定的理解。

同时,通过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学习,学生对天体运动的规律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于万有引力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2)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和意义。

(3)能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简单的引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推导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对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科学家们在探索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艰辛和执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教科版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教科版必修2中的一堂物理课,主题为《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本课,我将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科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掌握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3.能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计算万有引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准备:1.PowerPoint课件:用于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示例。

2.实验器材:包括质量秤、绳子、小球等,用于进行相关实验。

3.课堂练习和作业:用于巩固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概念解释(10分钟)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将以一个简单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不会离开太阳而飞向外太空呢?接着,我将向学生解释质量和重力的概念,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

2. 理论讲解与示例分析(2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将向学生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符号含义以及简单推导过程。

我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地球上落体运动、天体运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

3. 分组合作实验(30分钟)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配备一份实验器材,并给予一组问题供学生探索。

例如,如何测量小球之间的引力,如何证明引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等。

通过实验,学生将亲身体验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与解答疑惑(1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以及其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背景;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1.3 教学内容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2.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以及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2 教学目标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掌握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2.3 教学内容牛顿的生平简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牛顿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参数的含义。

3.2 教学目标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各参数的含义。

3.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各参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四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际应用4.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天体运动、卫星导航等。

4.2 教学目标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3 教学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与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学生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了解其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2 教学目标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5.3 教学内容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主要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在其他领域的拓展。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验证与实验6.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并掌握实验方法和相关技巧。

6.2 教学目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实验的基本技巧;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三、德育目标 返回目录 通过牛顿在前人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
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从而对学生进行如下教育: ⒈向学生渗透由一般观察到假说再数学推理直至实验验证这一自然科 学的研究方法; ⒉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一丝不苛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⒊学习科学家们谦逊美德和互相协作的精神。
⒈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⒉对疑 难 问 题 的处理——采用讲 授 法、例 证 法。
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知道:老教材直接定性地给出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计算公式,重在 识记;而新教材先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然后运用科学推理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重在逻辑思维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能力,我采用“阅读-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运用图表 分析、设问、提问、幻灯投影、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⑶伽利略认为的原因是什么?伽利略认为,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正是由于这 种趋势导致了天体做圆周运动。
⑷开普勒认为的原因是什么?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一定是受到了来自太 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在这种磁力作用下的天体才得以做近似圆周的椭圆运动。
⑸笛卡尔(1596-1650)的观点又是什么?笛卡尔认为,行星的运动是因为在行星的 周围存在一种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返回目录
然段并考虑如下问题:(引导探究:逻辑思维与文字运算)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0资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2体2资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5写交卷、重底保电要。护气设管装设备线置备4高敷动调、中设作试电资技,高气料术并中课3试中且资件、卷包拒料中管试含绝试调路验线动卷试敷方槽作技设案、,术技以管来术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一、学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物理上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和开普勒三定律;数学上会用数学公式反映简单的物理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条件;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和想象力,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也很快,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力、和推理能力较弱。

二、说教材、目标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人类历史认识自然的伟大成就,为人类认识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本章编写顺序如下。

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和支点,上承天体运动,下启卫星运动、宇宙速度。

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的编排逻辑性强、思维严密,参考教育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学校教育不应只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现成的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如下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引力规律的推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应用);说出万有引力常量的大小和单位(标识);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②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万有引力定律形成过程,认可并赞同各位科学家的贡献.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反应)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牛顿发散思维、创造力的体现,而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这节课我将重点设置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和过程难点:1、让学生把地面上的重力和天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联系起来2、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三、说教法与学法考虑到我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这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

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为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结合牛顿的猜想,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推广,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和已知的定律,让学生探究推导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最后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等,并适当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整个过程希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

方法是:通过介绍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所需要的力,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想,通过强调牛顿归纳出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四、教法: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

在设计本节教学知识目标时定位并不高,只要求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知道卡文迪许实验的巧妙构思,学会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

万有引力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牛顿当年由苹 果落地而引发思维遐想,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苹果的运动,借鉴牛顿的 思维在一层层递进和深入的问题启 发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进而大胆猜测,突破难点。使接下 来出现的“月--地检测”自然而合 理。
同时牛顿的大胆而敏锐的想法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想像力。 展示牛顿的猜想。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并会 灵活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课堂小结
万有引力定律
课后作业:
教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与练习”第2、3题。
万有引力定律
板书设计
一、月—地检验 1、牛顿的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是同种性质的力。 2、验证:月—地检验。 3、结论:地面上的重力和地球语月球间的吸引力是相同性质的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
重、难点突破
1、用牛顿的敏锐的物理思维引领学生思考。 2、通过课堂活动,用问题引领学生在物理情景中主动参 与构建知识的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
Ⅴ、教学方法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 的方法。 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本节课先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然后运用科学推理得出万 有引力定律,重在逻辑思维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根据 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 识能力,在教学中运用设问、提问、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并 展开讨论,得出问题的结论。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万有引力定律》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节课之前,介绍了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本节通过叙述伽利略等科学家不断的探索,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由于他超凡的数学能力及创造力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历史。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

为后面学习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写出数学表达式,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证明——检验。

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作出自己的评价,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评价万有引力定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内容以及表达公式教学难点: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的三个定律,了解了物体运动的条件,又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知识,知道圆周运动的条件与规律,另外又学习了开普勒三定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成正比及行星运动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理论上已经具备了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

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高中物理优质课大赛《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核心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

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3、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二)能力目标: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三)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经历了几代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结果2、通过神舟五号的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感.第三部分:重点难点: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本节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因为它既是前面圆周运动知识的发展,又是后面卫星运动知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因为它综合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第三定律,涉及知识点多;而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

我们通过具体事例、例题、习题、多媒体手段加强了重点教学;通过及时复习,突破了难点教学;而且我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

第四部分: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任何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第五部分:教法方法教学方法:综合教学法,多种教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第六部分:教学过程首先是引言部分,(播放动画)我们通过视频,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课。

一、提出问题然后,展示伽俐略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完后依次提出下面6个问题:1、2问,比较简单,为后面的问题作准备,3、4、四问由于1、2问作铺垫,学生也能答出。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陈长宏)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陈长宏)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酒泉市第一中学陈长宏一、说教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六章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

1.本节课地位及作用(1)在高中物理学中:运动学和力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万有引力定律正处于运动和力这一部分的最后,对这部分知识起到进一步深化和综合运用的作用。

将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相结合,可以讨论许多涉及天体和人造卫星运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在教材中: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下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天体运动。

学好本节课,不但可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也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并理解其含义;②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③知道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它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②结合“月-地检验”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理解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②通过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③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

3.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2)难点①万有引力定律的引出;②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二、说学情(学情分析)已有知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知识;开普勒三大定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三、说教法1.启发式教学:在教师提出总是能够引起思考的真实问题的前提下,一环扣一环,保证学生的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2.发现学习教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且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教材,参与文本意义的重建。

3.合作探究教学: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四、说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预设的学习方法有:自主学习、观察发现、分析比较、合作探究。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宇宙航行等内容做好了铺垫。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天体运动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天体运动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同时,学生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2)理解并掌握环绕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天体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天体运动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2)环绕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天体运动物理模型的建立。

(2)万有引力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

它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天体的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开普勒三大定律,这为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天体运动、人造卫星等知识做好了铺垫。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月地检验:通过对月球绕地球运动和地面物体下落运动的对比,验证了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2、万有引力定律:给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并阐述了其适用条件和物理意义。

3、引力常量:介绍了引力常量的测量过程和数值。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重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高中阶段又学习了圆周运动和开普勒定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和本质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二)认知能力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推导过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天体运动等神秘的自然现象往往充满好奇和兴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而感到枯燥和困难。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

3、知道引力常量的测量方法和数值。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月地检验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稿 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和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4、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实验室。

二、过程与方法
1、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2、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2、经过万有引力常量测定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方法论和物理常量数量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月-地检验的推到过程。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的规律:




(四)万有引力常量
,比较结果万有,则其中这位同学所受重力。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第一章:引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3. 激发学生对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3. 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和定义。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播放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的视频。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3. 分析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简述其重要性。

2.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3. 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第二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量纲分析。

3. 培养学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

2. 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及量纲分析。

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万有引力定律的量纲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 讲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3. 进行万有引力定律的量纲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列举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原理。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回顾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和公式,总结其量纲分析。

2.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计算两个已知质量和距离的物体之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与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引力?为什么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引入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引力的概念和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第二章:引力的概念2.1 教学内容介绍引力的概念,解释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引导学生理解引力的作用和引力的方向。

2.2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之间会相互吸引?使用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引力的概念和方向。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3.1 教学内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解释万有引力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3.2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例来解释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万有引力常数的概念。

第四章:验证万有引力定律4.1 教学内容介绍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2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关系。

第五章:应用万有引力定律5.1 教学内容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行星运动、卫星轨道等。

5.2 教学方法使用实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六章:地球引力与地表重力6.1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引力的概念和地表重力的计算。

解释地球质量、地球半径和重力加速度对地表重力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例来解释地球引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地表重力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天体运动与万有引力7.1 教学内容介绍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解释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7.2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例来说明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对天体运动的影响。

第八章:卫星轨道与万有引力8.1 教学内容介绍卫星轨道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已经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第五章中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为“月——地检验”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月——地检验”中,是要验证同一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地面附近和地面上38万公里高的地方)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的,可最后要转化为可验证地面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步转化不易理解,是学生理解“月——地检验”的一大障碍。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科学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改变所起的作用;2)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体会科学家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的重、难点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表达式:F G
m1m2 r2
3、使用 三、引力常量的测量 1、测量者:卡文迪许 2、测量装置:扭秤装置 3、意义:(1)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意义奠定了强有力的实验基础。 (2)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大的实用价值。
教学反思
• 万有引力的得出是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结果,也是牛顿天才而敏锐的物理思维最突出的 体现,这是牛顿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和规律发现、 解决问题,并得到新发现新规律的的最好例证。 •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牛顿思维狂潮的洗礼, 感受思考的神奇魅力,从而了解了万有引力的发 现过程,如果对学生自主探究的观念,和改变学 生学习与思考的方式有一丝启发与帮助,也就实 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g 9.8 3600 a 0.0027 r 60 R a R2 1 2 2 g r 60
让数据说话,用不可辩驳的事实印证猜想
万有引力定律
问题预设: 更大胆设想: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 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 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 比,即
万有引力定律
Ⅱ、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 力、向心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向心加速 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 动规律,能熟练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已经完全具备 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起点能力。 从知识建构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 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从中向学生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 想假设、推理论证等方法思想。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探究能力, 但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规律的能力较弱。
月--地检验过程展示
已知:重力加速度g =9.8m/s2;地球的半径R =6.4×106m ; 月-地的距离r =3.84×108m;月球的公转周期T =27.3天
设质量为m的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 (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则
a r 2


2 T
4 2 r a 2 T 4 3.14 2 3.84 10 8 m / s2 (27 .3 24 3600 ) 2 0.0027 m / s 2
课堂练习
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可采用 的方法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使两物体间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 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 1/4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结果
课堂小结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过程和思路,知道地面 上物体所受 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及公式的适用范围;知道公式中r的 物理意义; 3、理解万有引力常量的意义及测定方法,了解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万有引力定律
过程与方法
1、推导万有引力公式,体会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与天体间引力是 同一性质的力。 2、查阅相关资料,自创情景亲自推导进行“月---地”检测。
万有引力定律
重、难点突破
1、用牛顿的敏锐的物理思维引领学生思考。 2、通过课堂活动,用问题引领学生在物理情景中主动参 与构建知识的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
Ⅴ、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回顾并引发进一步猜想;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月—地检验”; 解放思想,更大胆的猜想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自主学习,对定律深入解读; 学习引力常量测定。
万有引力定律
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 总要落回地面呢?
万有引力定律
创设情境,再现历史 (再现牛顿当时的思考情景)
万有引力定律
预设问题:
苹果为什么只落向这位同学,而不是落向其他同学 呢? 苹果受到重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由于地球对苹 果的吸引产生的吗? 猜想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否根 本就是同一种力? 将苹果延伸到月球那么远,苹果还受重力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这种充满大胆的猜想、巧妙的验证中体验科学探索的 精神与方法。 2、事物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3、科学理论必须受实践的检验,科学理论也是发展的。
万有引力定律
Ⅳ、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的建立过程; 2、对万有引力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出于同一本源这一想法的产 生 2、创设情景进行”月--地”检测。
创设情景 月—地检验
r月 R地
万有引力定律
设计意图: 1.变课本中直接描述为形象化的情景展示,通过 层层递进而巧妙地设问,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讨 论,体会牛顿的智慧和逻辑思维的魅力。 2.利用牛顿时代已知的数据,让学生结组讨论、 设计实验方案、推导并得出结果,最后将推导过 程结果通过投影展示。 3.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增强了 学生的理性认识,突破了又一难点。
万有引力定律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牛顿当年由苹 果落地而引发思维遐想,引导学生 通过观察苹果的运动,借鉴牛顿的 思维在一层层递进和深入的问题启 发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进而大胆猜测,突破难点。使接下 来出现的“月--地检测”自然而合 理。
同时牛顿的大胆而敏锐的想法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想像力。同时展示牛顿的设想。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后习题 • 阅读课本,预习扭秤实验
万有引力定律
板书设计
一、月—地检验 牛顿的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可能是同种性质的力。 验证:月—地检验。 结论:地面上的重力和地球语月球间的吸引力是相同性质的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 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
Ⅵ、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引发猜想
问题1.行星为什么能够绕太阳 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 问题2.行星与太阳间的引力与 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可以根据哪些已知规律 推导出推出太阳与行星间 的引力遵从的是什么样的 规律?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三个回忆性问 题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 所学的太阳与行星间引 力规律,回顾万有引力 定律“发现之旅”前半 程。
m1m2 F G 2 r
万有引力定律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通过教师设 问,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最后引导 学生讨论总结回答问题,在增强学生的科学表达能 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体会对万有引力定律及公式 的理解。
万有引力常量测定
卡文迪许 扭称实验
引力常量G =6.67×10-11 N·m2/kg2 意义:(1)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意义奠定了强有力的实验基 础。 (2)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更大的实用价值。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人:洪新强
万有引力定律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学生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
Ⅰ、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人类第一次揭示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 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对人类 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从内容上来说,本节是对上一节教学内 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 下的作用。 本数学能力证明万有引力的思路与方法,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 合的内容
牛顿的设想:苹果不离开地球,是否也是由于地球对苹果 的引力造成的?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 否根本就是同一种力呢?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 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 很远时,如在高山上,似乎重力没有明显地减弱,是物体 离地面不够远吗?再往远处设想,如果物体延伸到地月距 离那么远,物体是否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 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 也许真是同一种力!
万有引力定律
Ⅴ、教学方法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采用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方法。 2、对疑难问题的处理——采用讲授法、例证法。 本节课先介绍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然后运用科学推理得出万 有引力定律,重在逻辑思维和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根据 教材编排的意图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高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 识能力,我采用“阅读-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设问、提问、 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