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正式发布版-2016.9.18

合集下载

附录A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绿色建筑

附录A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绿色建筑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DG/T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DG/T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试行日期:年月日2017 上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管[201 ]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主编《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经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T ,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〇一年月日前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海绵城市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关于印发<2016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沪建标定〔2016〕589号)的要求,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技术规程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水量和水质;4.规划;5.设计;6.施工和验收;7.运行维护;8.监测和控制;附录。

本规程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主要起草人:张辰(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丁一丁磊王盼王瑛王本耀王磊王雪明车越尹冠霖包子翰叶少帆左倬吕永鹏朱家真朱雪诞李佳毅李轶伦刘瑾刘恩芳张建频陈嫣严巍时珍宝茹雯美陈亚杰陈煜权杨凯杨柳郑晓光周艺文金敏郭羽郭亚丽赵俊钱少华徐凤徐国强高承勇主要审查人: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6)3水量和水质 (10)3.1一般规定 (10)3.2水量 (12)3.3 水质 (17)4规划 (18)4.1一般规定 (18)4.2总体规划层面 (18)4.3详细规划层面 (21)4.4项目实施方案层面 (26)5 设计 (28)5.1一般规定 (28)5.2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 (33)5.3技术措施 (39)6 施工和验收 (63)7 运行维护 (76)8监测和控制 (84)附录A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 (92)本规程用词说明 (97)引用标准名录 (98)附:条文说明 (100)Contents1 总则1.0.1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科学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指导相关规划编制、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等工作,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规程。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10年修正)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10年修正)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10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0•【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施行日期】2003.1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9月2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根据2010年1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第八章特定区域第九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市政设施用地;(六)绿地。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4.1 一般规定 ..................................................................................................................................... 14 4.2 降雨参数 ..................................................................................................................................... 15 4.3 技术措施 ..................................................................................................................................... 18 4.4 设施计算 ..................................................................................................................................... 21 4.5 建筑与小区 ................................................................................................................................. 25
主要起草人: 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梁佳斌、高斌、王洪成、白繁义、田乃婷、 周玉明、王卫红 主要审查人: 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 健

上海市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技术规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第八章特定区域第九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市政设施用地;(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10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发布,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并重新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四章建筑间距第五章建筑物退让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第七章建筑基地的绿地和停车第八章特定区域第九章附则表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表二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表三建筑容积率折减率表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计算规则附录三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市旧住房综合改造、零星建设工程、临时建设、郊区村民建房等按有关规定执行。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适用本规定第八章的规定。

第三条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中心城分区规划、新城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编制详细规划涉及建筑管理内容的,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市政设施用地;(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1),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2),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3),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上海控规技术准则(2016最新)

上海控规技术准则(2016最新)

4.
开发强度 .......................................... 15
4.1. 4.2. 4.3. 4.4. 4.5. 规划导向 ................................................................................................................ 15 控制方法 ................................................................................................................ 15 主城区开发强度控制 ............................................................................................ 15 新城、新市镇开发强度控制................................................................................. 16 其它 ........................................................................................................................ 16
5.
空间管制 .......................................... 18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规划导向 ................................................................................................................ 18 空间景观构架 ........................................................................................................ 18 建筑高度 ................................................................................................................ 20 建筑界面 ................................................................................................................ 21 公共空间 ................................................................................................................ 23 风貌保护 ................................................................................................................ 24 地下空间 ................................................................................................................ 25 其它 ........................................................................................................................ 25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修订公告2016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修订公告2016

市绿地设计规范修订公告201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局部修订的条文,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Code for the design of urban greenspace(2016年版)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技术内容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颁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要求,对原规范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的要求不协调的技术条文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的条文。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 术语2.0.19A 湿塘wet basin用来调蓄雨水并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天然或人工水塘,雨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2.0.19B 雨水湿地stormwater wetland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对径流雨水水质和洪峰流量控制目的的湿地。

2.0.19C 植草沟grass swale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可用于衔接海绵城市其他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

主要型式有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0.19D 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system, bioretention cell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渗滤、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9E 生态护岸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采用生态材料修建、能为河湖生境的连续性提供基础条件的河湖岸坡,以及边坡稳定且能防止水流侵袭、淘刷的自然堤岸的统称,包括生态挡墙和生态护坡。

浅谈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

浅谈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

浅谈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摘要:《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上海市崇明区作为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21世纪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未来要努力建成具有国内外引领示范效应、社会力量多方位共同参与等开放性特征,具备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特点的世界级生态岛。

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原则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上海市也对海绵城市的建设高度重视,2015年8-10月,上海市发布《推进本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年11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目前也制定出台了《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崇明东滩紧跟国家、地方发展战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大力推行海绵城市技术的运用与发展,努力将东滩生态小镇打造成为世界级生态岛的标杆区域,成为先行先试的示范区。

关键词:崇明东滩;生态建设;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1、东滩生态小镇现状与规划概况1.1东滩生态小镇现状东滩生态小镇位于崇明岛东端南部,南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东临东滩湿地保护区,西靠崇明越江隧道,西北为陈家镇和前哨农场。

1.2东滩生态小镇规划概况东滩生态小镇总占地面积约3.3km2,总开发量100万m2,规划总人口1.3万人。

生态小镇战略定位:坚持生态绿色发展之路,从产业发展上,坚持产城融合,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生活节奏舒缓、休闲氛围浓郁、新经济活跃的生活方式。

着力建设综合配套商业文化、生活服务、基础教育等设施,致力于将东滩生态小镇打造成为产城融合、配套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小镇。

上海市海绵城市设施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

上海市海绵城市设施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

上海市海绵城市设施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一、引言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自然化的水系设计和工程,实现城市内雨洪的自然滞留、渗透和净化,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排放和城市内涝现象。

在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为了保障海绵城市设施的施工质量和运行维护效果,建立相应的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海绵城市设施施工验收标准1. 设计方案论证在海绵城市设施的施工前,应当进行设计方案的充分论证,确保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水文条件。

设计方案应当明确设施的类型、规模、位置布置、功能定位等内容,经专业机构审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

2. 施工材料选择海绵城市设施所选用的施工材料应该符合环保要求,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净化能力。

对于地面材料、雨水收集设备和污水处理设备等,应当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使用。

3. 建设工艺流程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应当遵循科学的工艺流程,包括地面的铺装施工、雨水收集管道的铺设、绿化植物的种植等过程。

应当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土地保护等问题严格把控,保证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受到最小的影响。

4. 设施工程验收海绵城市设施的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

验收范围包括设施的功能实现、材料使用、工程质量、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运行维护工作。

三、海绵城市设施运行维护标准1. 设施运行监测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行维护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降雨过程中的雨水收集和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设施定期清理雨水收集管道、植被绿化等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渐堵塞,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3. 设施维护修缮对于受损的雨水收集设备、绿化植被等,需要及时进行维护修缮工作,保证设施的完好性和功能性。

4. 运行效果评估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行效果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包括雨水的净化效果、地下水位的影响、城市内涝情况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沪绿容〔2021〕 428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各区绿化市容局:《上海市街心花园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沪绿容〔2018〕148号)试行三年多以来,对提高本市街心花园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口袋公园建设,建成贴近市民生活的高品质、多功能生态空间,我局结合街心花园建设经验和当前工作要求,修改制定了《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1年12月31日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1总则1.0.1为适应和满足上海市口袋公园的建设编制本导则,旨在开展口袋公园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时,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口袋公园的定义及其特点,确保口袋公园建设满足质量和功能要求。

1.0.2本导则主要针对上海市口袋公园的建设工作,适用于各区的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

1.0.3口袋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还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标准等的规定。

2定义与分类2.0.1口袋公园是指依城市道路、商业街区或居住区等建设的,具有景观赏识、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并能彰显上海城市风貌特色的小型开放绿地。

2.0.2口袋公园选址与建设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规模:原则上内环线以内面积应大于1000 m2,内外环之间及五个新城面积应大于2000m2,外环线外面积应大于3000m2。

上限面积原则上不超过8000 m2。

(2)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特色,与区域周围环境相协调;(3)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观赏性乔木、灌木、宿根地被的搭配,体现季相变化,春花秋色效果显著,四季有景。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2016年4月5日发布2016年6月1日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Tianjin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日期:2016年 6月1日2016年天津前言本导则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天津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规划;4.设计;5.施工与验收;6.附录。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239号,邮编:300051)。

本导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中铁五院集团公司天津分院、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天津第四市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市勘察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生态城、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赵乐军、王秀朵、孙杰、刘建华、梁佳斌、高斌、王洪成、白繁义、田乃婷、周玉明、王卫红主要审查人:赵世明、曾捷、阚薇莉、贾海峰、杨宪云、郁片红、王和祥、辛玮光、赵健目次1 总则 (1)2 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 规划 (7)3.1一般规定 (7)3.2规划目标 (7)3.3总体规划 (9)3.4专项规划 (9)3.5控制性详细规划 (12)3.6修建性详细规划 (12)4 设计 (14)4.1一般规定 (14)4.2降雨参数 (15)4.3技术措施 (18)4.4设施计算 (21)4.5建筑与小区 (25)I 一般规定 (25)II 系统设计 (25)Ⅲ雨水收集与截污 (26)IV 雨水入渗、滞留 (27)V 雨水调蓄 (30)VI 雨水处理及回用 (30)4.6市政工程 (31)I 一般规定 (31)II 系统设计 (31)III 城镇道路 (32)IV 公路(高速公路) (33)V 立交桥桥区(下穿地道) (34)VI 城市绿地与广场 (34)VII 郊野公园 (35)VIII 市政场站 (35)IX 河道水系 (36)X 人工湿地 (36)5 施工与验收 (38)5.1一般规定 (38)5.2施工 (38)5.3工程验收 (44)5.4功能性验收 (46)本导则用词说明 (48)引用标准名录 (49)附录A 天津市降雨量资料 (50)A.1暴雨分区 (50)A.2设计雨型 (51)A.3暴雨强度查算表 (60)附录B 天津地区多年平均逐月降雨量、蒸发量 (93)附录C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适宜植物名录 (94)附录D 天津市浅层土渗透系数统计 (96)附录E 植草沟曼宁系数确定 (100)E.1曼宁系数N值 (100)条文说明 (102)1 总则1.0.1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安全风险、水文化消失等问题,制定本导则。

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3.02.06•【字号】金建规〔2023〕1号•【施行日期】2023.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金建规〔2023〕1号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已经第24次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金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2023年2月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阶段第三章项目前期阶段第四章项目建设阶段第五章项目验收移交和后期管理阶段第六章附则金山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依据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金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推进机制,强化相关规划落地的制度保障,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上海市金山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8-2035)》等文件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定义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适用范围金山区行政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以及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活动。

第四条职责分工(一)区建管委:统筹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负责编制区级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重点区域实施方案,负责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指标和要求的确定,负责建设项目海绵方案的前期审批、审图抽查、施工和验收环节监管,在职责范围内对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管。

(二)区机管局:指导机关事业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津建科〔2016〕164号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津建科〔2016〕164号

天津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
通知
正文:
----------------------------------------------------------------------------------------------------------------------------------------------------
市建委关于发布《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的通知
津建科〔2016〕164号
各有关单位:
为减少城镇开发建设行为对自然水文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天津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津建科〔2015〕286号)文件要求,编制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自2016年6月1日起在我市实施。

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导则,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导则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导则由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导则由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和复制。

2016年4月5日
——结束——。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最新版本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市临时建设、农村个人建房和市区简棚屋地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地区结构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一90)分类如下:(一)居住用地;(二)公共设施用地;(三)工业用地;(四)仓储用地;(五)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

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 )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 ),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 ),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与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 ),指行政机关、党派和社会团体等机构用地;(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 ),指商业、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和旅馆业等用地;(三)文化娱乐用地(C ),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图书展览和游乐等设施用地;(四)体育用地(C ),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五)医疗卫生用地(C ),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等设施用地;(六)教育和科研设计用地(C ),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学校、业余学校、残疾人学校、工读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设施用地(纳入居住用地)。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正式发布版-2016.9.18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正式发布版-2016.9.18
1
7.2 建筑与小区.....................................................................................................51 7.3 绿地.................................................................................................................52 7.4 道路与广场.....................................................................................................53 7.5 水务.................................................................................................................54 8 实施效果评估..........................................................................................................56 8.1 一般规定.........................................................................................................56 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56 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57 8.4 排水防涝标准评估.........................................................................................58 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58 9 附录..........................................................................................................................60 9.1 相关规范和文件.............................................................................................60 9.2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2 9.3 上海市降雨资料.............................................................................................69 9.4 上海市土壤入渗率资料.................................................................................70 9.5 海绵工程措施造价估算表.............................................................................71 9.6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72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2016年修订版)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2016年修订版)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2016年修订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印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1. 总 则 (1)1.1. 目的和依据 (1)1.2. 适用范围 (1)1.3. 基本要求 (1)1.4. 编制范围 (1)1.5. 规划原则 (2)1.6. 编制深度 (2)1.7. 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3)2. 术 语 (4)3. 土地使用 (7)3.1. 规划导向 (7)3.2. 用地分类 (7)3.3. 综合用地 (12)3.4. 混合用地 (12)4. 开发强度 (15)4.1. 规划导向 (15)4.2. 控制方法 (15)4.3. 主城区开发强度控制 (15)4.4. 新城、新市镇开发强度控制 (16)4.5. 其它 (16)5. 空间管制 (18)5.1. 规划导向 (18)5.2. 空间景观构架 (18)5.3. 建筑高度 (20)5.4. 建筑界面 (21)5.5. 公共空间 (23)5.6. 风貌保护 (24)5.7. 地下空间 (25)5.8. 其它 (25)6. 住 宅 (27)6.1. 规划导向 (27)6.2. 基本要求 (27)6.3. 具体标准 (27)7. 公共服务设施 (29)7.1. 规划导向 (29)7.2. 基本要求 (29)7.3.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9)7.4.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1)7.5. 基础教育设施 (34)8. 生态环境 (35)8.1. 规划导向 (35)8.2. 基本要求 (35)8.3. 生态建设 (36)8.4. 防护距离 (36)9. 综合交通 (39)9.1. 规划导向 (39)9.2. 基本要求 (39)9.3. 道路系统 (40)9.4. 轨道交通系统 (44)9.5. 交通枢纽 (44)9.6. 常规公交 (45)9.7. 出租车 (46)9.8. 加油(气)站 (47)9.9. 静态交通 (47)9.10. 慢行系统 (48)9.11. 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9)10. 市政设施 (51)10.1. 规划导向 (51)10.2. 基本要求 (51)10.3. 给水 (51)10.4. 雨水 (53)10.5. 污水 (54)10.6. 供电 (55)10.7. 燃气 (57)10.8. 通信 (59)10.9. 邮政 (59)10.10. 环卫 (60)10.11. 水系 (61)10.12. 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62)11. 防灾避难 (64)11.1. 规划导向 (64)11.2. 基本要求 (64)11.3. 防洪除涝 (64)11.4. 消防 (64)11.5. 应急避难场所 (65)12. 地 名 (67)12.1. 规划导向 (67)12.2. 基本要求 (67)12.3. 道路命名 (67)12.4. 河流和湖泊命名 (68)12.5. 公共绿地命名 (69)12.6. 公共广场命名 (69)13. 规划执行 (70)13.1. 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适用范围和程序 (70)13.2. 地块边界、用地面积的适用 (70)13.3. 土地使用性质的适用 (71)13.4. 容积率的适用 (71)13.5. 建筑高度的适用 (71)13.6. 建筑控制线、贴线率的适用 (72)13.7. 住宅套数的适用 (72)13.8. 保留用地的适用 (72)13.9. 现状用地的适用 (72)13.10. 特定建(构)筑物的适用 (73)13.11. 建筑面积、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退界线的适用 (73)13.12. 地下空间的适用 (73)14. 附 则 (74)14.1. 动态更新 (74)14.2. 用词说明 (74)14.3. 生效日期 (74)附 录 (75)附录一主城区强度区划分方法 (75)附录二轨道交通站点300米服务范围示意 (76)附录三建筑控制线和贴线率的计算规则 (77)附录四小型公共空间布局引导 (81)附录五准则用词说明 (82)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适应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规范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保障规划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参考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准则。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

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二一年三月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AND目录1 总则 (1)OVERVIEW1.1适用范围 (2)1.2目标定位 (2)1.3...工作原则 (2)2 新城: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 (4)NEW TOWN: TOWARDS MODERN FUTURE CITY3 汇聚共享的城市 (10)VIBRANT AND SHARING CITY3.1打造功能聚核、宜业宜居的繁荣都市 (11)3.2推进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产城格局 (14)3.3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空间,打造活力街区 (18)3.4整体性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 (24)4 高效智能的城市 (26)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CITY4.1强化对外便捷、对内便利,营造更方便优质的出行体验 (27)4.2做优街坊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 (35)4.3系统推进实施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 (48)上海市新城规划建设导则5 低碳韧性的城市 (42)LOW-CARBON AND RESILIENT ECOLOGICAL CITY5.1构建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 (43)5.2...构建安全韧性、弹性适应的空间新模式 (55)5.3...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板 (60)6 个性魅力的城市 (62)CHARACTERIZED AND CHARMING CITY6.1形成中心紧凑密实、外围疏密有致的总体空间形态 (66)6.2构建视景丰富、视点可达、视廊通透的眺望系统 (76)6.3突出历史保护,彰显文化特色 (79)7 实施保障 (86)IMPLEMENTATION AND GUARANTEE7.1优化细化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87)7.2创新完善空间管理政策机制 (87)7.3形成多方参与的空间治理格局 (87)7.4强化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支撑和智慧管理 (88)61 总 则11.1适用范围1.2目标定位1.3工作原则第一章总 则OVERVIEW1.1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五大新城。

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研究戴慎志 1673-8985(2016)01-0009-04 中图分类号TU981 A摘要简述海绵城市的内涵和规划建设目的,分析上海的地理水文特性、气象气候特性和城市水环境与水安全问题,提出上海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需关注的关键问题和总体策略,阐述统筹水利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抗潮、排涝能力;完善、更新道路、广场、绿地系统,科学有效排蓄雨水;建设街区雨水调蓄系统,保障街区水安全;联通城市地下雨水调蓄系统,适度解决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上海 | 海绵城市 | 规划建设 | 策略研究作者简介戴慎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1海绵城市的内涵1.1海绵城市的内涵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因此,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以雨水径流减排、积蓄回用、污染控制、灰色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的多目标雨水系统构建为切入点,建立科学的城市建设方式,建成具有弹性的海绵城市。

1.2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城市水安全、合理利用和保护城市水资源,有效保护和提升城市水环境,科学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因地制宜地维持和营造城市水文化,从而使城市具有良性的水循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景观系统。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原则应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抓住雨水径流总量控制、雨水径流峰值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充分利用等多目标控制,采用多种技术使雨水快速浸透、无损滞留、安全蓄存、有效净化、科学使用、适时排放。

通过降落雨水的削减、转输、调蓄,多途径保护、修复、建设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确保城市水安全,营造城市水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盼
王瑛
王本耀
王磊
王雪明
车越
车生泉
尹冠霖
包子翰
叶少帆
左倬
吕永鹏
朱家真
朱雪诞
李佳毅
刘瑾
刘恩芳
张建频
陈嫣
严巍
时珍宝
何昌轩
陈煜权
杨凯
杨柳
郑晓光Biblioteka 周艺文金敏郭羽
郭亚丽
赵俊
钱少华
徐 凤 徐国强 高承勇
1
目次
前 言............................................................................................................................1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建设标准.....................................................................................................................5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试行)
2016 年 8 月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推
进海绵城市相关工作要求,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编制组
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要求,在广泛
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技术导则。
本导则属于指导性技术文件,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建设标准;4.
规划;5.设计;6.工程建设;7.维护管理;8.实施效果评估;9.附录。
本导则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
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1
7.2 建筑与小区.....................................................................................................51 7.3 绿地.................................................................................................................52 7.4 道路与广场.....................................................................................................53 7.5 水务.................................................................................................................54 8 实施效果评估..........................................................................................................56 8.1 一般规定.........................................................................................................56 8.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评估.................................................................................56 8.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评估.................................................................................57 8.4 排水防涝标准评估.........................................................................................58 8.5 雨水资源利用率评估.....................................................................................58 9 附录..........................................................................................................................60 9.1 相关规范和文件.............................................................................................60 9.2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62 9.3 上海市降雨资料.............................................................................................69 9.4 上海市土壤入渗率资料.................................................................................70 9.5 海绵工程措施造价估算表.............................................................................71 9.6 上海地区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推荐植物种类表.............................................72
技术导则》编制组(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 901 号;邮编:200092)。
主编单位: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
主要起草人: 张 辰(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一
丁磊
于冰沁
3.1 一般规定..........................................................................................................5 3.2 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5 3.3 年径流污染控制目标......................................................................................7 3.4 排水防涝标准..................................................................................................7 3.5 雨水资源利用目标..........................................................................................8 4 规划.............................................................................................................................9 4.1 一般规定...........................................................................................................9 4.2 总体规划层面...................................................................................................9 4.3 详细规划层面.................................................................................................10 4.4 项目实施方案层面.........................................................................................13 5 设计..........................................................................................................................15 5.1 建筑与小区.....................................................................................................15 5.2 绿地.................................................................................................................20 5.3 道路与广场.....................................................................................................26 5.4 水务.................................................................................................................35 5.5 设施规模计算.................................................................................................44 6 工程建设..................................................................................................................47 6.1 一般规定.........................................................................................................47 6.2 建筑与小区.....................................................................................................47 6.3 绿地.................................................................................................................48 6.4 道路与广场.....................................................................................................49 6.5 水务................................................................................................................49 7 维护管理..................................................................................................................51 7.1 一般规定.........................................................................................................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