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呐喊ppt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呐喊课件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3课呐喊课件 人教版第一册
第十九页,共62页。
《孔》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上煞费苦心。 别出裁地以酒店里的“小伙计”是充当叙 述故事的角色。
第二十页,共62页。
鲁迅深得传统小说精髓
• 常用古代小说的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人 物,语言简洁、凝炼、含蓄、准确,蕴 含着传统文言小说所特有的韵味。
所以,他的小说既是现代的,又是 民族的。
第十一页,共62页。
《阿 Q 正传》 :写国民的麻木、 愚弱的精神状态;点明辛亥革 命失败的根源。
第十二页,共62页。
(3) 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
的探讨。
《孔乙已》中的孔乙已和《白光》中陈士成都是深受封 建科举制度毒害、屡试不第而穷愁潦倒的旧式读书人, 但从未动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孔乙 已在贫困中始终不肯脱下显示读书人身份的破长衫,除 了能背诵四书五经中的句子和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 外,没有生存的本领。陈士成十六次未考中秀才,却执 迷不悟地做着托庇祖宗荫护、当官发财的黄粱美梦。结 果孔乙已被丁举人打断了腿而穷死,陈士成鬼迷心窍地 投水而疯死。科举制度成了 - 害读书人灵魂的无形的软刀 子。孔和陈的悲剧,不仅形象地暴露了封建教育和科举 制度的弊害,而且也宣告它的气数已尽。
第八页,共62页。
(1) 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 彻底揭露和批判。
• 《狂人日记》 :是写旧家庭制度和 礼教“吃人”问题。
• 《孔乙已》《白光》: 写旧教育 制度——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残杀, 抨击封建制度文化的“吃人”本质。
第九页,共62页。
(2) 对注。
④“铁屋子”:
⑤“熟睡的人们”:
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 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麻木的国民。
第二十七页,共62页。
四、《狂人日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2(鲁迅)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2(鲁迅)PPT课件
通过对人民命运尤其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旧民主 主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问题,深刻地刻画了一群 “老中国的儿女”——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5
《彷徨》
命名由来
《彷徨》收入1924-1925年的11篇作品,继续描写封建社会 的吃人本质。
“成了游勇,布不成阵”,精神上有寂寞、彷徨之感。题《彷徨》 一诗,“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 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则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劳 君远道来视,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 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10
(四)《阿Q正传》
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杰出成就,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 中国现代小说。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以笔名 “巴人”在《晨报副镌》上连载 。
书信《两地书》 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文言小说
《怀旧》、《斯巴达之魂》
3
(二)《呐喊》《彷徨》
1、地位
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高峰。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2、《呐喊》
(1)、命名由来 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初版收入1918-1922年的15
篇作品,后抽掉《不周山》。 指他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
篇目11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 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 兄》、《离婚》。
内容
作品在对旧制度旧传统进行更加细致揭露的同时,比较集中地描 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浮沉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软弱、 动摇、孤独、颓唐的思想性格弱点。

呐喊 ppt课件

呐喊 ppt课件

《头发的故事》和《风波》
《头发的故事》是讲述在剪辫问题上所经 历的种种磨难和斗争,表现了中国社会改 革的艰难 《风波》作品围绕“辫子”的危机。是张 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引发的一场小风波
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们因为光着头皮便被 社会践踏了一生世。
民众愚昧 “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 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 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 去。”
《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白光》里 的“陈士成”,《端午节》里的“方玄 绰”,都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 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 人物代表。鲁迅通常用轻快和嘲讽的语气 来写这类小说
善良人
《一件小事》里的“车夫”,《故乡》里 的“闰土”。《社戏》里的“六一公公” 和“双喜”、“阿发”。在这些人物里, “车夫”的人物形象最高大。“双喜”、 “阿发”“闰土”则是一群可爱少年的形 象,六一公公善良可亲。
国民的麻木愚昧
《阿Q正传》
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 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自己“先前 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被 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 老子”便忘却了,调戏小尼姑更觉晦气全消。但这却勾起了 他的欲望,尽管严守“男女之大防”,但又压不住自然的本 能,就对吴妈叫着“我和你困觉”,被秀才的大竹杠打了一 顿,阿Q的爱情梦被打破,随即生计又成问题,于是打定进 城。回来曾获得村里人一时的敬畏,但人们探听底细后又对 他“敬而远之”。得知革命党进村,本是“深恶痛绝”,但 一看举人和村里人都怕他们,便有些神往,然而阿Q一直没 弄懂革命,直到被抓、被杀。。

人教版高一语文-呐喊自序(鲁迅)-PPT课件精选全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呐喊自序(鲁迅)-PPT课件精选全文

“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拨 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未 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 。
“ ...”
接 了 钱
外 送 上 衣 服 或 首 饰 去 , 在 侮
比 我 高 一 倍 , 我 从 一 倍 高 的
店 的 柜 台 和 我 一 样 高 , 质 铺
《呐喊》插图
作业:以“鲁迅” 为话题,写400 字作文,明天课 堂交流。
再见!

1 8

8 1

1
9
3
6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
很 愁 生 计 。
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1881年 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 ···
"
的 时 候 , 家 里 还 有 四 五 十 亩 水 田 , 并 不
一 家 姓 周 的 家 里 。 听 人 说 , 在 我 幼 小
我 于 一 八 八 一 年 生 于 浙 江 绍 兴 府 城 里 的
地点 生活经历
绍兴 侍亲疾 南京 求新知 仙台 攻医学 东京 搞文艺 北京 抄古碑 北京 应索稿
思想发展 感受世俗,想走异路 选择学医,欲救国民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苦闷思索,追寻新路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研读三
“我”与金心异有一段关于 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对话,用 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 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 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 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 喻什么?
南京路师学堂附属矿路学堂(1899-1901)
(1903年摄于日本东京)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黯故 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 轩辕 《自题小像》 注:鲁迅 1902年2月赴日本留学,入弘文 学院。这时,鲁迅毅然剪掉发 辫,拍摄了这张照片,并赠许 寿裳。许寿裳在《我所认识的 鲁迅》一书中曾说“鲁迅对于 民族解放事业,坚贞无比,在 一九零三年留学东京时,赠我 小像,后补以诗”。

鲁迅的呐喊《药》课件PPT

鲁迅的呐喊《药》课件PPT

①从以上动作描写可看出华老栓 是属于贫 穷的劳动者。他家的一 点洋钱来之不易,是血汗积攒来 的。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只好从 “枕头底下” 拿出来。但带钱郑 重其事,深恐掉失。表现他勤劳 节俭的一面。
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侯他平静下去, 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 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现了)…… •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 常见的答题模式: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
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 形成对比;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 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c.引 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①夜景描写既交代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环境,“月亮下去,太阳未 出”是最黑暗的时候。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14篇,其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社戏》
《阿Q正传》为大家熟知)
《彷徨》(11篇,《祝福》) 《故事新编》(8篇)
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16部。
康大叔
()
后半夜 天明 白天 第二年清明
华 家
老 栓
小 栓
茶 客
华 家
明买 吃 线药 药
谈 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 坟
()
刑茶 茶 坟 场馆 馆 场


暗 线
夏 瑜 就
瑜 血 被
茶 客 议
夏 家 上
义吃


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
既是有主有次,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可分割的。
明线通过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结果没治好的故 事,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人民群 众愚昧落后的现实。

5.1《阿Q正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5.1《阿Q正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4.小说通过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
通过对阿Q的语言、心理、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 表现及严重危害,向人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畸形的中国社会,特别是畸形 的国民精神面貌,反应了当时国民普遍存在的病态心理,以笔为刀,“画出 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深刻地揭示了国民劣根性,“暴露国民的弱 点”,揭露当时的病态社会,“引起疗救的注意”。
壹 学习任务
我知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2.《呐喊》简介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出版于1923年8月,收集了包括 《狂人日记》等共15篇小说。《呐喊》反应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的 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农村和村镇的面貌;塑造 了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城市贫民(《药》)、人力车夫(《一件 小事》)、被压迫农民(《故乡》《风波》)等形象。
未庄典型环境:封建思想浓厚、世情冷漠的农村乡土社会。这里的人贪 慕权势、欺软怕硬、冷漠自私、麻痹不仁、愚昧麻痹。辛亥革命对这个村庄 几乎没有影响。
(3)漫画二中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关系未庄人欺侮阿Q原因:阿Q欺侮 尼姑原因:众人称赞阿阿QQ原处因于:社会底层
尼姑社会地位比他低 阿Q行为符合未庄等级秩序 典型环境影响并决定典型人物的思想行动。恃强凌弱、等级鲜明 的未庄社会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存在与发展的土壤。
得意、感觉是一种光荣
人格扭曲、荒唐可笑
挑衅王胡、被打
奚落王胡反被打、“君子动口不动手” 无所适从
欺软怕硬
挑衅“假洋鬼子”被用黄 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感到轻松
漆棍打
、忘却了这份耻辱
怯懦、卑怯狡猾
对小尼姑动手动脚
伸手摸尼姑新剃的头皮、在酒店人的起 哄下再用力一拧才放手

鲁迅《呐喊》上课用课件(共329张PPT)

鲁迅《呐喊》上课用课件(共329张PPT)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鲁迅 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 诗。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在国民党 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顽强应 战,表现出“为敌为我,了了分明”的阶级 爱憎,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 格。
沉重氛围,帝制余孽还在向农民肆虐,农民还处于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统治和控制之下,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的追求而陷于自私、苟活、 麻木、冷漠、盲从状态的国民性的弱点。
含着探索中的苦闷呼号。 ——《无题》
乡村的环境却是诗趣盎然、和谐醉人。 摘自家田里的豆叫“偷”,而且还要叫大家去“偷”,理由是他家的豆“大得多”。 质朴愚昧 狡黠圆滑 心事浩茫连广宇, 然而,他又买了四只“诚然是可爱,遍身松花黄”的小鸭。
• “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 精神麻木的国民。
•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 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 的险恶。
• 《呐喊》含义的两个方面:
• 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 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 争,而发出战斗呼喊;一是为 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 的呐喊助阵。
“ 聊 以 慰 藉 那 在 寂 寞 里 奔 驰 的 猛 士 , 阿Q要投革命党,结果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
第八章,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这些地方反映了中国农民淳朴、热情的优良品质。
使 他 不 惮 于 前 驱 ” 。 当 然 , 也 隐 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
《呐喊》

高中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之《呐喊》自序课件

高中人教普通版第一册第四单元之《呐喊》自序课件
《呐喊》自序
作者:鲁迅
《呐喊》
走 近 鲁 迅
自序
欣赏对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 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 文坛从此感彷徨。
先生是:鲁迅
这是一个奇异的生命现象。然而,他并不像 别的伟大人物那样,带给世间的惟是静止于历史 的或一阶段的炫目的光辉;与其说,他带来的是 “欣慰的纪念”,凯旋门,缤纷的花束,无宁说 是围城的缺口,断裂的盾,漫天无花的蔷薇。作 为现时代的一份精神遗产,它博大,沉重,燃烧 般的富于刺激,使人因深刻而受伤,痛楚,觉醒 ,甘于带着流血的脚踵奋力前行。 (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
《孔乙己》1919年3月 《药》1919年4月 《一件小事》1920年4月 《头发的故事》1920年10月
《风波》1920年10月 《故乡》1921年1月 《阿Q正传》1921年12月 《端午节》1922年6月
《白光》1922年6月
《兔和猫》1922年10月 《鸭的喜剧》1922年10月 《社戏》1922年10月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 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 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 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 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 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⑶的 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 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领悟要著,弃医从文
东 京
• 生活经历
搞文艺
创办《新生》并失败

鲁迅的小说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鲁迅的小说ppt 通用优选精品PPT
二、鲁迅的小说
二、鲁迅的小说
❖ 《呐喊》 [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集鲁迅 1918—1922年的15个短篇( 1930再版时《不周山》 被抽出,后改《奔月》,编入《故事新编》)] 。
❖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 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二、鲁迅的小说
❖鲁迅谈创作: ❖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
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 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 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 《呐喊》的来由。” ❖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 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 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 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 《狂人日记》“吃人的是我 哥哥,我是吃人者的兄弟”, 并且我作为被吃人也是吃人者。 ❖ 《头发的故事》“历史在忘 却中流失了”,对落后群众的 愤激和憎恶,对自我的反省和 对自我的否定。 ❖ 《在酒楼上》“我象一个蚊子 一样,不能走出历史的怪圈和轮回”。对历史的
巨 大漩涡感的认识。
二、鲁迅的小说
二、鲁迅的小说
❖ 小说中的喻指: ❖ 赵贵翁:百家姓中赵为第一,贵是地位的象征,翁,老
年,人物喻指了中国社会最高权力的总代表。 ❖ 古久先生:中国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象征。狂人踹
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历史),赵贵翁代不平, 约了大人小孩与之作对。 ❖ 狼子村:中国社会结构以村为基本单位,狼吃人,符合 本性和逻辑,但其中居住的是人。狼子村是吃人文化的 基本单位。 ❖ 医生:是老人,社会的维护者,姓“何”,一个无意义 之意的姓氏,说明其艺术和人品暧昧。其祖师爷李时珍 《本草纲目》中有吃人的记载。

5.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旗手:鲁迅》第二节《呐喊与彷徨》PPT课件

5.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旗手:鲁迅》第二节《呐喊与彷徨》PPT课件
❖ 第一,小说副题叫“涓生手记”,这说明小说并非以子君作 主人公,而是以涓生的心路历程作为主要描写内容。
❖ 第二,导致涓生和子君分手的根本原因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 的经济原因,而是爱的退色与消却。
❖ 《故乡》的对比手法: ❖ 两个“故乡”的画面对比:寄寓作者深切的失
望与悲哀; ❖ 两个“闰土”的形象对比:展示多子、饥荒、
苛税以及兵匪官绅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 两辈人的关系的对比:凸显了封建礼教对农民
的精神摧残,也流露出作者对青年必胜于老年、将 来必胜于现在的希望;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 (2) 展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复杂变化的社会 关系与封建势力的深厚;《风波》等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 3、探讨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及其出路 (1)描写时代觉醒者的悲剧命运:
《在酒楼上》:时代落伍者吕纬甫; 曾有过辉煌的革命历史(拔神像的胡子) 现在的敷衍模糊:(迁坟、教子曰诗云) 鲁迅自己的心态:“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彷徨》题辞)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
❖ 《狂人日记》的重要意义:
❖ ◆喊出了“救救孩子”的时代强音;
❖ ◆艺术上以其格式的特别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象征性:现实“狂人”与反封建战士的形象融合;

日记体:强化小说的现实性与心理性;

启示录式的文学表达(零散而尖锐——游移而独断)
❖ ◆ 奠定鲁迅整体否定封建礼教制度的启蒙文化策略;
启蒙者的毁灭:不是启蒙者的动摇与犹豫,而是封建传 统势力的过于强大。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 《伤逝》: 涓生、子君;冲出牢笼但不知新的人生要义的彷徨者;这是 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因而要注意从复合的主 题结构来理解,既要看到鲁迅对妇女解放中的经济权解放的 思考(《娜拉走后怎样》),也要看到鲁迅对男女爱情问题 的体验与沉思(《两地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车在路上跑”以及对伯父“深奥‘的话的疑惑不解。
• 小结:
• 这个故事讲鲁迅热情救护 和帮助受伤的车夫,表达了他对 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 的憎恨。
学习第二段
• 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 记性好。” “我”听后为 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表面上伯父在夸自己的 记性好,实际上是对“我” 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批评, 从中看出伯父教育“我” 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 让“我”难堪。)
学习第三段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鲁迅先 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谈《水浒传》 (2——3自然段)
谈“碰壁” (4——13自然段)
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他人着想的人
救护车夫 (14——22)自然段
关心女佣 (23自然段)
返回
学习第一段
1.伯父在世时,作者对他有何看法?伯 父逝世时,作者惊异什么?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鲁迅深受爱戴? 许多人、甚至、数不清、堆满、各色各样
遗体 追悼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敷药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文章 咳嗽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难以忍受 饱经风霜 匆匆忙忙 三更半夜
爱戴 低微 逝世
•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 失声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作者简介
周晔 :女(1926—1984)浙江绍 兴人。鲁迅兄弟三人,二弟周作 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 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 伯父的纪念性文章。
wǎn hú lún zǎo gǎo huǎng shuāng xiáng shì 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不加分
析地笼统接受。
•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
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 读边思考: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划分课文,总结段落大意。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情? 4、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 的爱戴?
从伯父救助车夫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 了哪些情感?
• 这一部分的描述体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 • 1、车夫受伤时的痛苦之情,得到救助的感激之情。 • 2、伯父和爸爸对受伤车夫的关切之情。 • 3、救助后伯父对旧社会的罪恶的憎恶之情和对劳动
人民的极大同情之情。 • 4、“我”对那个车夫在“这么冷的天”“光着脚拉
3.鲁迅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他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
• 第一段小结:
•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 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 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 的怀念。
鲁迅先生的葬礼
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寓 所,享年五十六岁。他的遗体被送到万国殡 仪馆。22日下午出殡前,灵堂上布满了各界 群众所敬献的挽联和花圈,沿途早已站着长 长的队伍。治丧委员宋庆龄、蔡元培、沈钧 儒和作家巴金、萧军扶柩上了灵车。青年艺 术家抬着司徒乔画的鲁迅先生的巨幅遗像, 作为送葬队伍的前导。队伍跨着沉重的步伐 前进,沿途又有许多群众加入,送葬的队伍 越来越长……
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表达 了“我对伯父的崇敬之情。
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 恶之情而怒形于色。他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 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这句 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 暗,看不到一点光明。 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 都没有。
鲁迅指与反动势 力作斗争时受到 的挫折与迫害。
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 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 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学习第四段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 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 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鲁迅先生 是我国伟大的 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 现代文学的奠 基者。浙江绍 兴人,原名周 树人。
《三味书屋》 《少年闰土》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 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 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 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 捕他,暗杀他,鲁迅先生更换了100多个 笔名,巧妙的坚持用笔战斗,许多认识 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不要出门,鲁 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 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 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对待学 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 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了 作者对伯父的无比怀念、热爱与 敬仰之情。
• 第一段:主要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主要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主要写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 第五段:主要写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 当时社会背景:
• 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 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 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 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 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 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找出爸爸和伯父帮助车夫的动词。从 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体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感人形象。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 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 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 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文中两个清清楚楚起了什么作用? 2.从文中对伯父表情、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