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染色
微生物染色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染色试题及答案微生物染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以下是一份关于微生物染色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微生物染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观察微生物的形态B. 确定微生物的种类C. 研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2. 革兰氏染色法的发现者是?A. 路易·巴斯德B. 罗伯特·科赫C. 汉斯·克里斯蒂安·约阿希姆·革兰D. 亚历山大·弗莱明答案:C3. 革兰氏染色法中,阳性菌的细胞壁具有什么特点?A. 薄且易被染色B. 厚且不易被染色C. 厚且易被染色D. 薄且不易被染色答案:C二、填空题4. 革兰氏染色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答案:结晶紫染色、碘液固定、酒精脱色、番红复染5.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是____。
答案:根据细胞壁的结构和成分对染料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不同三、简答题6. 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
答案: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将微生物涂片固定。
- 然后,用结晶紫染色一段时间。
- 接着,用碘液固定染色。
- 之后,用酒精脱色,观察细胞壁的染色情况。
- 最后,用番红进行复染,对比染色效果。
7. 革兰氏染色法在微生物分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革兰氏染色法在微生物分类中的作用主要是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它们对染色剂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不同,因此可以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来区分它们。
四、论述题8. 论述微生物染色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微生物染色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染色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从而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原体类型。
例如,革兰氏染色可以帮助区分细菌的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染色技术还可以用于观察微生物的某些特殊结构,如孢子、荚膜等,这些特征对于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至关重要。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1简单染色不同的细菌,或者由于观察者所侧重观察的内容不同一,所以所使用的染料也有差异,但是简单染色的方法是一样的。
先按照上述的制片方法制片,制成需要观察的玻片后,使用相对应的染料滴加到玻片上菌膜区域,以覆盖菌膜为准。
按照不同染料的要求,结合所观察的内容确定染色时间,染色时间到达时,进行水洗,干燥等步骤(见图5-2)。
最后得到的玻片加盖盖玻片即可进行镜检。
如有需要可以后续再进行油封、蜡封等封片过程。
2芽孢染色法芽孢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能产生内孢子,这些孢子耐高温、干旱及有毒化学试剂。
内孢子还能抵制细菌染色液的进入,在革兰氏染色法涂片染色时,革兰氏阳性菌的芽孢呈现无色。
然而,芽孢一旦着色后就很难脱色。
虽然芽孢通常可在革兰氏染色片中看到(芽孢由于不易让染料进入多呈现无色),但在不易清晰观察时,可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使芽孢与菌体呈现不同颜色,更便于观察。
其实验的操作方法与革兰氏染色类似。
主要的芽孢染色法有以下两种。
(一)孔雀绿染色法(1)将生有芽孢的斜而菌苔按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后,用饱和孔雀绿水溶液(约为7.6%)染10 min。
(2)用自来水冲洗。
(3)用0.5%番红液复染30%.(4)水洗,吸干。
(5)镜检:芽孢呈绿色,菌体和芽抱囊呈微红色,但应注意菌体中有异染粒时,也可呈绿色。
(二) 石炭酸复红染色法(1)按常规涂片。
(2)滴加石炭酸复红于涂片上,并于玻片下缓缓加热,使染液冒蒸气但不沸腾,并继续滴加染液,不使涂片上染液蒸干,这样保持5 min。
(3)涂片冷却后,倾去染液,用酸性乙醇脱色至无红色染剂洗脱为止。
(4)彻底水洗。
(5)用吕氏美蓝复染2 min -3 min。
(6)水洗、吸干。
(7)镜检:镜检时,菌体及孢囊呈蓝色,芽孢呈红色。
具体实验时,在对一些特殊芽孢染色时,需要对染色液和复染液进行修改。
3鞭毛染色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非常纤细,直径一般为10nm~20 nm,超出了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极限,因此通常情况下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鞭毛。
常用微生物染色方法
WOIRD格式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分支杆菌属,诺卡放线菌属。
石炭酸复红染色,金永染色。
芽孢染色:用于区分细菌的芽孢和营养细胞。
结果芽孢染成绿色,营养细胞为红色。
晶体染色:观察苏云金杆菌不同变种的晶体形状大小。
结果晶体染成紫色,芽孢为透明椭圆形,仅见具有轮廓的折光体。
鞭毛染色:有赖夫生染色法、银盐染色法,西萨-基尔染色法等。
一般以西萨-基尔(Cesares-Gill)染法效果最佳。
异染颗粒染色:用于白喉棒状杆菌染色,直接涂片或改良阿伯特法染色。
墨汁荚膜染色:观察菌体有无荚膜,如新型隐球菌。
碳素墨汁。
镀银染色:螺旋体吉姆萨染色:螺旋体荧光染色魏申染色(wayson)染色:鼠疫耶尔森杆菌。
铬酸P、A、S真菌类染色。
结果:曲霉菌、念球菌属、细胞浆菌属、隐球菌属为红紫色。
曲霉菌丝周边紫红色,弹力纤维紫色,背景绿色。
Mann氏甲基蓝伊红染色法:病毒包涵体染色。
Negri氏小体红色。
Nacchiavello氏染色:病毒包涵体染色。
结果:包涵体、立克次氏体均染红色,其余组织呈蓝色。
Crocott-Gomori氏六胺银法:新型隐球菌碘染色法吉姆萨染色:衣原体乳酸酚棉蓝染色,糖原染色:真菌,前者适用于所有真菌,呈蓝色。
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鞭毛虫,滴虫,锥虫,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原虫。
三色染色,碘染色:阿米巴等原虫。
荧光素吖啶橙染色:疟原虫。
金胺-酚染色:隐孢子虫。
甲苯胺蓝,四胺银染色:耶氏肺孢子虫。
专业资料整理。
微生物染色技术
简单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死菌鉴别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细菌染色法活菌:美蓝或氧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料:染料是一类苯环上带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前者赋予染料颜色特征,后者使染料能形成盐。
染料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或疏水作用实现染色常用的微生物细胞染料都是盐,分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两大类:美蓝(即亚甲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番红(即沙黄)、孔雀绿等都属于碱性染料;酸性复红、伊红及刚果红属于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带正电荷酸性染料带负电荷。
微生物染色原理: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易与细胞结合使其着色。
细胞处于酸性条件下(如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所带正电荷增加,可采用酸性染料染色。
染色种类:简单染色:利用单一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阴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阳电。
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
所以,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操作步骤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7.镜检鉴别染色:使用两种以上的染料进行染色,以区分不同类群的细菌,如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原理: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汇总
·健康科学·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汇总黄波因微生物细胞比较小且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进行观察。
染色以后微生物细胞会与背景形成比较鲜明的色差,从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有利于鉴别、强化细化或细胞组分与周围环境之间产生的反差,方便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微生物细胞进行观察的简便方法。
一、微生物染色原理因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及水溶液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机体属于无色、透明样,且与周围的环境背景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反差,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进行识别,所以必须对微生物进行染色,经过染色以后,菌体会与背景有明显色差的形成,才能更加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细胞主要是有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以及其他的化合物所组成,所以会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
而两性电解质又兼具了碱性基、酸性基,在酸性溶液当中,会解离出含有碱性基呈碱性带正电;在碱性溶液当中,会解离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过测定后,细菌等电pH值在2~5之间,所以在中性、碱性或是偏酸性的溶液中,细菌的等电点均小于上述中溶液的pH值,因此,细菌是带负电荷,容易和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相互结合,所以应用碱性染料色的比较多。
此外,微生物体内的各种结构的结合力与染料不同,所以可以使用各种染料对微生物的结构分别进行染色,便于观察。
二、染料的种类与选择染料可以分为2种类型:①天然染料,包含胭脂虫红、地衣素、石蕊、苏木素等,大部分都是从植物中所提取的,成分较为复杂。
②人工染料,又被称为煤焦油染料,大部分都是从焦煤油中所提取的,属于苯的衍生物。
大部分染料都属于带色有机酸或是碱类,有的也与有机溶剂相溶,为了使其能够在水中易溶,通常会把它们制作成盐类。
染料按照电离后的染料离子,所带的电荷性质,将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酸性染料该类染料进行电离以后,染料离子带负电,例如伊红、刚果红、苯胺黑等,可以和碱性的物质进行结合,成为盐;当培养基为糖类,而分解产酸的时候会使pH值下降,同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会增加,这时应该选择酸性染料,微生物容易被染色。
微生物基本染色方法
基本染色方法1.染色准备:染色的第一步是制作涂片。
菌液涂片时,用接种环沾取菌液点在载玻片上,标本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
菌落涂片时,先取生理盐水 1滴,置玻片上,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在盐水中涂布。
涂片时必须注意应轻轻操作。
猛烈的动作会改变菌细胞原有的排列形式,或造成细菌鞭毛脱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制备的涂片应自然干燥,并经火焰固定,固定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接触手背不烫为准,否则可能使细胞形态改变。
将固定后的涂片进行染色。
2.几种基本染色方法2.1 革兰染色本染色是最基本的染色法,可用于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
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紫色)和革兰阴性(红色)两类。
2.1.1结晶紫溶液A液:结晶紫2g95%乙醇20mlB液:草酸铵0.8g蒸馏水80ml需在用前24h将A液、B液混合,过滤后装入试剂瓶内备用。
2.1.2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碘与碘化钾混合并研磨,加入几毫升水,使其逐渐溶解,然后研磨,继续加入少量蒸馏水至完全溶解。
最后补足水量。
也可用少量蒸馏水,先将碘化钾完全溶解,再加入碘片,待完全溶解后,加水至300ml。
2.1.3 脱色液:95%乙醇。
2.1.4复染液A. 贮存液:沙黄 2.5g95%乙醇100mlB. 应用液: A液 10ml蒸馏水 90ml2.1.5染色方法:A.涂片经火焰固定,加结晶紫液染30s,清水冲去染液。
B.加碘液染30s,水洗。
C.加脱色液,不时摇动约5~10s,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
D.加复染液,染30s,水洗。
E.干后镜检。
3、抗酸染色抗酸染色直接用于痰标本时,可以适当增加标本涂片的厚度,以提高检出率。
染厚涂片时,须掌握复染色时间。
如果背景过深,影响镜检。
奴卡菌及放线菌可呈弱抗酸性,取培养菌落涂片染色时,呈现两种现象,视野中有些菌细胞阳性,另外一些则阴性;有时同一个菌体上,红色的深浅亦有不同,观察时应予注意。
抗酸染色有两种常用方法:①碱性复红法又称萋纳(Ziehl—Neelsen)法(我们使用的方法)。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微生物的染色实验报告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染色实验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技术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1)细菌标本: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染色试剂:如甲基蓝、碘液等;(3)显微镜和玻片。
2. 实验方法:(1)制备细菌涂片:取一滴细菌液滴在玻片上,用另一块玻片将其均匀涂开。
(2)甲基蓝染色:将制备好的细菌涂片放入甲基蓝溶液中浸泡片刻,然后用水冲洗净。
(3)碘液染色:将经过甲基蓝染色的细菌涂片放入碘液中浸泡片刻,然后用水冲洗净。
(4)观察:将染好色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所见。
三、实验结果经过甲基蓝染色和碘液染色后,观察到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结构。
1.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呈杆状。
在染色后,我们观察到大肠杆菌呈现出深蓝色,细胞形态清晰可见。
通过放大镜,我们可以看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体长约为2-3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细菌细胞内部还可观察到细胞核和胞质等结构。
2.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球状。
在染色后,我们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浅蓝色,细胞形态圆润。
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葡萄球菌的细胞直径约为1微米左右,呈团状生长。
细菌细胞内部可见到细胞壁和胞质等结构。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使用染色技术观察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和结构。
染色技术能够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有助于研究微生物的特征和生理功能。
细菌的染色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不仅可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还可以帮助鉴定不同种类的细菌。
在实际应用中,染色技术在医学、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医生可以通过染色技术快速鉴定细菌感染的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微生物常用染色法-PPT
1
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脱色---复染
2
涂片制备
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穿刺液和液体培养物,直接 在载玻上作薄涂片.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或菌 苔的制片,用接种环取1 环9g/L氯化钠溶液置载 玻片中央.再用无菌接种环取少量的培养物在 氯化钠溶液中磨匀,涂成人1CM*1CM大小的涂 面.置室温下自然干燥或火慢慢烘干.
18
涂片见G+球菌,呈葡萄状排列
19
涂片见G+球菌,呈链状排列
20
染色原理:
最广泛接受观点认为与细菌细胞壁结构及化学 组成有关. G+菌细菌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 脂质含量少,形成结晶紫_碘复合物.脱 色过程 中,虽然溶解细菌壁脂质成分形成小孔.脱水作 用使细胞壁收缩又 构成屏障,阻止结晶紫—碘 复合物被乙醇溶出,细菌保持紫色.G-菌细菌壁 疏松,肽聚糖层较薄,脂质含量高,乙醇溶解脂质, 经复染细菌呈红色.
– 复染色法 用两种或以上的不同颜色的染料进行 染色,可将不同细菌或同一细菌的不同结构染成 不同颜色
9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10
革兰染色
– 细菌涂片经火焰固定,加结晶紫染液1min,清水冲去染液. – 加碘液媒染1min,水洗,甩干. – 用95%乙醇脱色,轻轻摇动约30S,至无紫色洗落为止,水洗,
24
染色原理
抗酸性染色细菌与细胞壁成分有关.分枝杆菌 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成分是分枝菌酸. 决定抗酸性染色反应,用乙醚脱去分 分枝菌酸,则呈非抗酸染色性.
25
剂.也可用加热法促进着色.
6
脱色
使已着色的被染物脱去颜色.常用乙醇,丙酮等 作为脱色剂.脱色剂可以查出细菌与染料结合 的稳定程度,作为鉴别染色用.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以便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布。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目标特异性染色等。
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之一。
它基于细菌细胞壁的特性,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染色过程中,先通过紫色染料普鲁士蓝霜处理细菌细胞,使其呈紫色。
随后用碘酒金溶液进行固定,不易被冲洗掉。
然后使用乙醇洗去多余染料,并通过红色染料孔雀石绿进行反染,使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绿色。
抗酸染色用于分辨酸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这种染色方法基于酸性染料的特点,如琼红和文氏染料,能够着色酸杆菌。
染色过程包括涂片染色、定着、洗涤和固定等步骤,最终观察酸杆菌的红色或粉红色。
目标特异性染色常用于检测特定微生物或其特定组分。
例如,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荧光染料与微生物靶标结合,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免疫染色可以利用抗体识别特定微生物蛋白质,再用染色剂标记抗体,显示出目标微生物的位置。
总之,微生物染色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染料与微生物结构或组分的相互作用,使其呈现出可视化的颜色或荧光信号。
这些染色方法对于微生物的鉴定、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微生物染色方法
原理
一 通透性学说 二 等电点学说
三 化学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含有大量核糖 核酸镁盐,其可与结晶紫-碘 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因而 不易被95%酒精脱色;而阴 性菌中此物质含量较少,因 而吸附染料量很少,分子量 也较小,故易被酒精脱色。
细菌涂片的制备
涂片:取一张洁净载玻片,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取一环 生理盐水于玻片中央,再将接种环灭菌,取菌与生理 盐水磨匀,涂布成1cm×1cm大小区域的均匀薄膜,使 盐水磨成灰白色为宜,接种环灭菌后放回试管架。 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片涂抹面 向上,置酒精灯火焰上半尺高处慢慢烘干。 固定:常用火焰加热法,手执载玻片一端,标本面向 上,迅速来回通过火焰三次。
操作步骤 1、涂片经火焰固定,加石碳酸复红溶液用火 焰微热至出现蒸气约3分钟(防止染液蒸发干, 必要时可续加第一液数滴,水洗。 2、用3%盐酸酒精脱色约1分钟,直至涂片无色 或淡粉红色为止,水洗 3、再加复染液复染1分钟,水洗,干后镜检。 结果判断 抗酸杆菌呈红色,其他细菌及细胞 呈蓝色。
注意事项 1.抗酸染色直接用于痰标本时,可以适当增加 标本涂片的厚度,发提高检出率。染厚涂片时, 须掌握复染时间,如果背景过深,会影响镜检。 痰标本找抗酸杆菌,应先高压杀菌,避免实验室 污染。 2.尿、粪中找到抗酸杆菌须作潘氏染色,排除 耻后杆菌,才能报告。 标本中找到抗酸杆菌,须作传染病报告。 3.离心应为3000转/分,30分钟。 4.涂片至少保留三个月。
注意点
⒈取菌量不可太多,涂片应均匀,否则影响染色结果 ⒉干燥时切忌高热,以免细菌变形 ⒊固定时温度不可过高时间不可长,以防涂抹面 烧焦及玻片烧裂
固定的目的
杀死细菌,使菌体蛋白凝固,染料易于着色 改变细菌通透性,以利于染料进入细胞内 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在染色时不致被染 料和水冲掉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微生物染色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和研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
1. 革兰氏染色法(Gram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之一、该方法可以根据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可以保留紫色的革兰氏染料-碘-酒精复合物,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较薄,无法保留染料-碘-酒精复合物,经酒精洗涤后以褪色方式显现嫩蓝色。
2. 去瓶球菌染色法(Ziehl-Neelsen染色):该染色方法主要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
结核菌具有酸酒杆菌的特征,该染色方法通过热定性进行,即将杆菌加热固定在玻璃片上。
染色液为仲子红与甲苯红的酒精醚溶液,结核菌上的脂质物质可以吸附染色液,呈现红色。
3.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采用的是接种在含有豆粉和盐的琼脂糖平板上的细菌进行。
染色液为碘酸钾和碘甘液的混合物,在细菌细胞内部染出棕色团块。
4. 吉姆萨染色法(Giemsa染色):吉姆萨染色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细胞、细菌和寄生虫等。
染色液为吉姆萨染料溶液,通过染色液和蒸馏水的混合来染色。
吉姆萨染色方法对捕获染色成分极为敏感,将蓝色碱性染料用于碱性碳水化合物和核酸材料,将红色和紫红色酸性染料用于酸性成分,如蛋白质和细胞质组分。
5. 格拉姆-韦瑞染色法(Gram-Weigert染色):该染色法用于菌体内基质和胞外多糖的特异染色。
六元蔗糖银试剂与格拉姆染色特殊染料结合,生成黑色的沉淀物,用以观察菌体内多糖地点和部位。
6.碘染色法:碘染色用于染色藻类和真菌。
该染色法主要原理是将菌丝或细胞的内部特异性细胞器染为紫黑色,以便更容易观察和研究。
7.寇歇染色法:寇歇染色法主要应用于真菌的染色,染色方法与碘染色类似,可以观察到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结构。
总结起来,微生物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适用于特定的微生物和研究目的。
微生物的染色
微生物的染色一、的容易染色容易染色包括涂布、干燥、固定、染色、冲洗和镜检等环节,详细操作过程为:取洁净的载片一张,将其在火焰上微微加热,除去上面的油脂,冷却,在中心部位滴加一小滴无菌水,用接种环在火焰旁从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混合后,涂成直径lcm左右的匀称薄层;待其自然干燥后,在微火上通过3-4次使其固定;然后在涂片处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1-2滴,染色lmin后,倾去染液,用水轻轻冲洗,并用吸水纸轻轻吸去载片上的水分;最后用生物显微镜举行镜检。
二、微生物的革兰染色完成涂布、干燥、固定3个环节后,用草酸钱结晶紫染色lmin,用水冲洗;再滴加革兰冲去残水,并用碘液笼罩媒染lmin,用水冲去碘液;斜置载片于一烧杯上,滴加95%,并轻轻摇动载片,至液不展现紫色时为止,立刻用水冲净乙醇并用滤纸轻轻吸干;用番红染液复染lmin,水洗;吸干并镜检。
三、微生物的抗酸染色抗酸染色通常是鉴别分枝杆菌属的染色法。
分枝杆菌属其菌体中含有分枝菌酸,用一般染色法不被着色,需在加热条件下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且用酸性乙醇处理不能使其脱色。
由不同色彩差别对照可知,经抗酸染色后,草分枝杆菌细胞内含有枝菌酸,而其余4种微生物不含枝菌酸。
四、微生物的芽孢染色细菌的芽孢壁结构比养分细胞的细胞壁结构要复杂,而且致密,透性低,着色和脱色都比养分细胞困难。
因此,普通采纳碱性染料并在微火上加热,或延伸染色时光,使菌体和芽孢都同时染上色后,再用蒸馏水冲洗,并用另一种对照鲜亮的染料使菌体着色,如此可以在显微镜下显然区别芽孢和养分体的形态。
可以观看到,苦味诺卡菌、沟戈登菌和草分枝杆菌无芽孢,而胶质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芽袍,其芽孢主要展现在末端,显微镜下,芽孢展现浅色微透亮,养分体展现深色。
五、微生物的荚膜染色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的一层胶状黏液性物质,与染料亲和力低,普通采纳复染色的办法,使背景与菌体之间形成一透亮区,将菌体映衬出来便于观看辨别。
微生物染色试题及答案详解
微生物染色试题及答案详解微生物染色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和识别微生物。
以下是关于微生物染色的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选择题1. 微生物染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杀菌B. 灭活C. 观察形态D. 培养答案:C2. 革兰氏染色法的发现者是谁?A. 李斯特B. 巴斯德C. 柯赫D. 革兰答案:D3. 革兰氏染色法中,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细胞壁的厚度B. 细胞膜的类型C. 核糖体的大小D. 染色剂的吸附能力答案:A二、填空题4. 革兰氏染色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个基本步骤。
答案:固定、初染、脱色、复染5.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____组成,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____组成。
答案:肽聚糖层、脂多糖层三、简答题6. 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
答案: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是基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
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能够保持染色剂(如结晶紫)在细胞内,即使经过脱色剂(如碘和酒精)的处理,颜色也不会褪去。
而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主要由脂多糖构成,染色剂容易被脱色剂洗去,因此在脱色后呈现无色或淡色。
四、论述题7. 论述微生物染色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答案:微生物染色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识别病原体的形态特征,从而初步判断可能的感染类型。
其次,通过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某些特殊结构,如芽孢、荚膜等,这些结构对于病原体的鉴定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染色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微生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提供依据。
最后,染色技术在病原微生物的定量分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练习,相信同学们对微生物染色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微生物的染色方法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将细菌、真菌、原虫等微生物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研究。
染色方法能够使微生物结构和特征更加清晰可见,便于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研究。
常用的微生物染色方法包括:常规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常规染色是最基本的微生物染色方法,常用的常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李斯特氏染色和孢子染色等。
其中,革兰氏染色是最常用的常规染色方法之一。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包括将微生物样品涂在玻璃片上,加热固定,然后依次经过靛基紫、碘酒、酒精和脱色液的染色处理,最后用苏木精红染色,过脱色液和背景脱色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是微生物鉴定中重要的基础染色方法。
特殊染色是根据微生物的特殊结构和特征进行染色的方法,常用的有抗酸染色、肉眼观察的染色和木纹酸染色等。
抗酸染色常见的有抗酸快速染色法和冷抗酸染色法。
抗酸染色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特殊染色方法,适用于结核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等需要染色的抗酸杆菌。
抗酸染色的步骤有固定、染色液处理、脱色液处理等,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和荧光染料标记来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免疫荧光染色的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抗原检测、抗体处理、荧光染料标记等。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染色的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的强度和颜色,以此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与数量。
除了上述常用的染色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染色方法,如荧光原位杂交(F I S H)染色、电子显微镜染色等。
荧光原位杂交染色是一种特异性的D N A或RN A测序方法,通过标记了荧光探针的原位杂交来检测微生物中特定的基因序列。
电子显微镜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电子显微镜下对微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通过金属薄膜染色或重金属染色使微生物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高对比度的图像。
总结来说,微生物的染色方法有多种,包括常规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指利用染色剂将微生物细胞染色的方法。
染色是微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和区分。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主要包括结构染色和生理染色两种方法。
结构染色是指通过染色剂将微生物细胞的结构染色,使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常用的结构染色方法有简单染色和复杂染色两种。
简单染色是将微生物细胞直接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甲基蓝、溴苯蓝等。
复杂染色是将微生物细胞进行预处理后再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有革兰氏染色和折射染色等。
生理染色是指通过染色剂将微生物细胞的生理特性染色,如酸碱性染色、颗粒染色等。
生理染色可以根据微生物细胞的生理特性来进行选择染色剂,从而更好地显示微生物细胞的生理特性。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主要是利用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之间的亲和性来实现的。
染色剂可以与微生物细胞的特定结构或化学成分结合,从而使细胞染色。
不同的染色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细胞有不同的亲和性,因此可以实现对不同微生物细胞的染色。
在进行微生物染色时,需要注意染色剂的选择、染色时间和染色条件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染色剂可以更好地显示微生物细胞的特征,染色时间和染色条件的控制可以使染色效果更加理想。
总之,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利用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的化学成分之间的亲和性来实现的。
通过结构染色和生理染色两种方法,可以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观察和区分,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对于微生物学研究人员来说,掌握微生物的染色原理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微生物学研究工作。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微生物的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染色可以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便于观察和研究。
那么,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其中,细胞壁和细胞膜是微生物细胞的外部结构,而细胞质则包含了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
而核酸则是微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
在染色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染色剂来将微生物细胞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靛蓝、甲基蓝、结晶紫等。
这些染色剂在染色的过程中会与微生物细胞内的不同结构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使这些结构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靛蓝是一种常用的碱性染色剂,它在染色的过程中会与微生物细胞壁的多糖类物质发生反应,使细胞壁呈现出蓝色或紫色。
而甲基蓝则是一种亲酸性染色剂,它主要染色微生物细胞内的核酸,使细胞核呈现出蓝色。
结晶紫则是一种广谱染色剂,可以染色微生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和核酸,使细胞整体呈现出紫色或蓝紫色。
除了以上提到的染色剂,还有一些特殊的染色技术,如格拉姆染色、耐酸染色等,它们可以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形态和结构。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染色原理主要是利用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内的不同结构发生特定化学反应,从而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通过染色,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性,为微生物的研究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在实际的微生物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染色剂和染色方法对于获得清晰的染色效果至关重要。
同时,还需要注意染色的时间和温度控制,以及染色后的显微镜观察和照相技术,这些都是影响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通过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内的不同结构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使微生物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微生物实验染色技术
微生物实验染色技术
微生物实验常用的染色技术有:
1. 革兰氏染色:用于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 肥达氏染色:用于观察细菌胞壁结构,对不同菌种有区分性。
染色后革兰氏阳性菌染色成黑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3. 石蜡包埋:用于制备细胞切片,方便观察细胞结构。
4. 原生质染色:用于观察微生物细胞内部结构,比如核、质粒等。
可用甲苯染液或尼格氏染液染色。
5. 酸性染色:利用染料与细胞核染色质亲合性及电性相异之特性强烈的反应染色。
常用的有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用于观察细胞核。
6. 碱性染色:利用染料与细胞质内基质颗粒亲合性及电性相异之特性强烈反应染色。
常用的有甲苯绿染液、甲苯蓝染液,用于观察细胞质。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什么微生物的染色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识别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微生物的染色原理主要是利用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中的特定结构或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染色,方便观察和分析。
微生物的染色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简单染色、差异染色和特殊染色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微生物的染色原理。
简单染色是最基本的染色方法之一,它主要利用一种染色剂将细胞染色,从而使细胞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可见。
常用的简单染色剂包括甘露醛、墨汁、甲基蓝等。
这些染色剂能够与微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发生化学反应,使细胞染色,方便观察。
简单染色的原理比较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实验中。
差异染色是一种利用多种染色剂对微生物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胞在不同染色条件下的颜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差异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染色剂与细胞中的不同结构或化学成分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于微生物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染色是一种针对微生物特定结构或化学成分进行染色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特殊结构或功能。
比如格拉姆染色可以区分细菌的壁,内毒素和外毒素。
通过特殊染色,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是利用染色剂与微生物细胞中的特定结构或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细胞染色,方便观察和分析。
不同的染色方法有着不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研究。
通过对微生物染色原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材料
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接种环、载 玻片、酒精灯等。 2.石炭酸复红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乙醇、 蕃红染液 3.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 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步骤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涂片 涂片 取干净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无菌 蒸馏水,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红,待冷却后从斜面挑取少量菌 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杆菌)与玻片上的水滴混匀后,在载 玻片上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下使其自然干燥,有时为了使之干得更快 些,可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 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 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7.镜检 用显微镜观察,并用铅笔绘出细菌形态图。 (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 二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步骤 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水洗→媒染→水洗→脱色→水 洗→复染→水洗→干燥→观察 1.取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以无菌操作)分别做涂片、干燥、 固定,方法均与简单染色的相同。 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后水洗。 3.加碘液媒染1min后水洗。 4.斜置载玻片,滴加95%乙醇脱色,至流出的乙醇不现紫色 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实验一 微生物染色
实验目的 染色原理 染色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内容与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的染色原理、染色的基本操作技术,从而掌 握微生物的一般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染色原理
由于微生物细胞含有大量水分,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与水 溶液的差别不大,机体是无色透明的,与周围背景没有明显的 反差,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 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 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 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 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细胞是由蛋白质、核酸等两性电解质及其他化合物 组成。所以,微生物细胞表现出两性电解质的性质。两性电解 质兼有碱性基和酸性基,在酸性溶液中离解出碱性基呈碱性带 正电。在碱性溶液中离解出酸性基呈酸性带负电。 经测定,细菌等电点pH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偏 酸性溶液中,细菌的等电点均低于上述溶液的pH值,所以细 菌带负电荷,容易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故用碱性染料 染色的较多。微生物体内各结构与染料结合力不同,故可用各 种染料分别染微生物的各结构以便观察。
三、染色方法
(一)简单染色法 一 简单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又叫作普通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染上 颜色,如果仅为了在显微镜下看清细菌的形态,用简单染色即 可。
(二)复染色法 二 复染色法 用两种或多种染料染细菌,目的是为了鉴别不同性质的细 菌,所以又叫鉴别染色法。主要的复染色法有革兰氏染色法和 抗酸性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 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 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 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 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
七、实验结果
简单染色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染成( )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与枯草杆菌) : 将结果填于下表中 革兰氏染色(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菌名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菌体形态 液体颜色 G 或G
+
﹣
思考题及实验作业 1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2 .通过革兰氏染色,你认为它在微生物学中有何实践意义?
3.固定 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 酒精灯火焰外层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钟,并不 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 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染色 在涂片薄膜上滴加染色液(石炭酸复红、草酸铵结晶紫或 美蓝任选一种)一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5.水洗 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 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干燥 用吸水纸吸去涂片边缘的水珠,置于室温下自然干燥。 用吸水纸时切勿将菌体擦掉。
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 6.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用低倍镜 观察,发现目的物后用油镜观察,注意细菌细胞的颜色。绘 出细菌的形态图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革兰氏染色的结果
六、注意事项
关键是脱色时间,如脱色过度,革兰氏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时间 关键是脱色时间 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 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因此必须 严格把握脱色时间。 2 .选用培养18-24小时菌龄 小时菌龄的细菌为宜,若细菌太老,由于菌 - 小时菌龄 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