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高中政治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C.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D.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解析: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高中政治必四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总结
四、第6课(认识论)主观试题
(一)命题展示
3、4
1.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 《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对
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的依据。 3.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就?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特点
实践及 其特点
识 从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检验 标准
基本形式 何 目的、归宿 而
来
第2课时总结
在 实
含义 真理
客观性
践
特征 具体性
中
条件性
追
求
反复性
和 发
认识
无限性
展
上升性
方 法 论
真 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要 求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一、第6课框图总结
含义 特点 形式
坚持实践第一
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了来自亚、非、拉美30
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
研究与生产。
反作用
4.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 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5.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
析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发展过程。
(二)训练
4.材料: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 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 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 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 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 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有关知 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有二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理解:(1)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能理解为人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3)实践的性质是“活动”: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等。
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理解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首先,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提示】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提示】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3)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和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1. 哲学的起源: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和思考来寻求真理和智慧,探讨生活和宇宙的本质。
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并为后世的思想家和学者提供了启示。
2. 古代哲学:古代哲学包括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
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通过提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问题,努力揭示真理。
印度哲学家探讨心灵、宇宙和人生的意义,提出了诸多思想体系。
3.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督教哲学。
在这一时期,哲学与神学紧密结合,讨论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思想家如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试图通过信仰和理性相统一的方式来寻求真理。
4. 文艺复兴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关注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的自由意志。
例如伽利略和笛卡尔通过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法来研究自然和人类知识的本质,对后来科学和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5. 启蒙思想: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知识革命,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
卢梭和伏尔泰等思想家通过质疑传统权威,提倡自由思考和个人解放,推动了科学和社会变革,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发展了多个重要的流派和学派,如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等。
这些学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知识、存在和伦理等问题,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哲学思潮。
7. 科学哲学:科学哲学探讨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哲学基础。
例如,基于经验主义的科学哲学认为通过实证方法和观察来获取真理;而基于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则认为通过推理和思考来揭示真理。
8. 现代探索:在现代,人们通过科学、哲学、宗教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与思考,继续不断地探索真理。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真理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演化。
求索真理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古代哲学到现代科学哲学,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来寻求真理的答案。
每个时期和学派都对我们理解真理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宝贵的贡献。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具有社会性。
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 “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挖掘机挖,汽车运 呢?锹挖、肩挑,一年往返一次,毕竟太慢了! 主要错在否认了实践的历史性。 这种观点对吗?错在哪儿?
③实践有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类实践 (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 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
3、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 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 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 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 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 4.“神州”六号飞船由一百多个科研单位、 三千多个厂家共同完成,这说明实践具有 明显的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上述观点哪些正确?哪些错误?为什么?
30
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 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 谁能检验这些认识正确与否呢?——人的主观认识 第一步: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 本身不能证明,认识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 黄鼠狼不会说“我不是专门偷鸡吃的”,鸡也不会 两只黄鼠狼吃了鸡 说“我常常被黄鼠狼吃。”。那么,只有实践能检 第二步:做实验 验了。 食物 结果 第一天 三只活鸡、一段带鱼 只吃了带鱼 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因 鸡、鸽子、老鼠 只吃了老鼠 第二天 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备将主观和客 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 …… …… 第五天 只放了鸡 吃鸡充饥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名言赏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 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 的不断深化。
考点四 认识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 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的主体: 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考点四 认识过程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从时间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 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认识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对应的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内容: 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 命。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解题: 1、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认识的反复 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 2、非选择题,在限定为认识论角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筛选: (1)若限定为实践的观点 应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 织答案 (2)若限定为真理的知识 应从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等角度来考虑。 (3)若限定为认识的过程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时 应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来考虑。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课件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即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宏观考查:运用提示:如果知识范围限定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论)时,应考虑运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特点(客观 性、条件性、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 性、上升性三大知识。 二、微观考查: 1、实践的特征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3、真理的特征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材料一 2013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 布20周年。该法颁布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过渡,对于消费者权利的内涵规定具有 时代局限性。比如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只要 求保证消费信息真实性,而对其准确性、完整性 没有作出规定。放眼《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 的20年,我国的消费品质量已经有了长足的进 步,但是对消费者权利的认知和消费者权利的保 护,还有很多的不如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 了许多全新的消费模式,因此,几年前国家已经 开始启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工作。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 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走过的历程。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2、认识的反作用(认识指导实践)——一般了解 (1)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认识对实践的 反作用不同。 (2)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 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 有指导作用。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求索真理的过程
实
践
观
考点一 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 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 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特点 原因或表现 客观 ①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基本要 物质 素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 性 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 主观 能动 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 性 现实的存在 ①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 社会 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实践的内容、形式、 历史 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性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三:真理 考点四:认识过程
结合典型事例,理解真理的含义, 懂得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等特征,正确分析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结合典型事例,理解认识具有反复 性、无限性的特点(原理),坚持在实 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方法论)。
考点三 真理 1.真理的含义
C
3.(2013·广东卷·35题)以前人们认为,材料 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 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 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 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 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实践是检验 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 准
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和归 宿
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把客观事物或 加以比较和对照,因此能够检验 科学理论作为 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检验认识真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性的标准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
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高考政治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解读【考点扫描】了解实际的基本含义和特点说明实际是看法的基础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详细性、条件性了解看法具有重复性、有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际中不时追求真理【知识梳理】1、实际(1)实际的概念:实际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际的特点①实际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际具有客观能动性。
③实际具有社会历史性。
重要提示:①了解实际的基本特征应留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际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际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际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
第二,实际是是一种直接理想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理想的存在。
第三,所谓〝改造〞,必需使客观对象发作改动。
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消费实际、革新社会的实际、探求世界规律的迷信实验活动等。
②实际的第一个特征主要表达了唯物论的观念,第二个特征主要表达了辩证法的观念。
实际是无看法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自觉的实际活动不存在;实际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认单团体实际活动的存在。
2、实际和看法的辩证关系(1)实际是看法的基础(1)实际是看法的来源。
看法是人们在实际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腕,使客观对象发作某种改动而取得的。
(2)实际是看法开展的动力。
看法发生于实际的需求,实际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看法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看法器官,促进人类看法的开展。
另外,实际锻炼和提高了人的看法才干,从而推进看法的不时深化。
所以,实际是看法开展的动力。
(3)实际是检验看法的真理性的独一规范。
要检验一种看法能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要把客观和客观联络起来加以比拟和对照,而这就需求结合客观与客观的实际来检验。
经过实际,人们把指点自己实际的看法和实际所发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看法能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际是看法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看法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假设脱离实际,不为实际效劳,那么看法就失掉了意义。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求索真理的历程是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的内容,高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求索真理的历程是政治必修四第六课的内容,高二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七课知识点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二政治必修四易错知识点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六课_求索真理的历程
⑵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 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 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 证法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 所在。
误区二: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1)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 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 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 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 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 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重视科学 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认 识 真 理 观
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 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 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 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
高二政治知识点:求索真理的历程
高二政治知识点: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7.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7.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真理的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
(即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
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
(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小政老师说:为了期中备战的同学们更好的复习,小政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生活与哲学》框架图及知识点汇总,高二高三的同学不要错过哟~高考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完整)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
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 )
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因而
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 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 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 的统一。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
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C 这告诉我们(
高三一轮复习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重要知识考点: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 的辨证关系)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条件性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考点1、实践的含义、特点
(1)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一切物质性活动。
一是指实践的主体是人,对象 是客观事物。
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
发展动力
检验其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6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当时只有商业电脑,
价格昂贵,体积巨大,
乔布斯整天呆在车库,
埋头苦干,开始了自己
伟大的创新。他设计了
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
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
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
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
盘、显示器连接在一起,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 要和认客识观事物物质,发必生须关借系助,一使定客工观具事手物段发,于设计出了个人电脑的 生改变,才能获得关于事物的认识。 雏形,这就是著名的
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 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 客观性。
[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3、实践的特征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易错易混] (6)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7)认识有时独立于实践之外。 (8)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是认识能够 促进实践的发展。 (9)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 观活动。
[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 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①蜜蜂酿蜜 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③神七飞天 ④鹦鹉学舌 ⑤《物权法》颁布实施 (B) ⑥教师教书 ⑦修身养性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 ③⑤⑥⑦
明代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 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 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 此认识错误的是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ABC)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
一水平; 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生理等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 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 个过程;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1)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的; (2)认识的主体: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整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客观世界的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这首先是由实践的的客观性决定的。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存在变为的存在。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和实践所产生的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
2、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认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_________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_。
对同一个_______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_____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_____个。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如果超出了这个和,真理就会变成。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理论与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__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的。
认识受到各种_______的限制。
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____________。
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___________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____的过程。
3、认识发展的总趋势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2009年6月11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介绍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发展战略目标。
确定未来目标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经济增长”。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明白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正确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
这是强调()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 ? D.实践的主观性?7.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有()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构想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经济体制改革8.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9.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1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
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真理是()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③客观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1.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A.真理是客观的 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才具有指导作用 D.真理和谬误是无法分开的2009年3月18日以来,墨西哥共发现上千名猪流感疑似者,死亡人数节节攀升,猪流感正引发整个美洲乃至全球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表示,墨西哥等国出现的流感病毒是多种病毒的混合体,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完全由猪引起。
因此,我国将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
据此回答12-13题。
12.人们当初将甲型H1N1流感称为猪流感,这体现了 ( )A.认识受到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必经阶段C.真理合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D.人们的认识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13.我国将人感染猪流感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这反映了()A.真理都是客观的 B.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认识活动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真理是主观的14“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
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二、非选择题15.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
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
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
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
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
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导学案答案1~5 CCBDC 6~10 ADCBD 10~14 BABD15、(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点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2分)(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分)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批判计划生育观点导致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