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化学1-浙大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浙大试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浙大试题及答案

普通化学浙大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元素中,属于碱金属的是:A. NaB. MgC. AlD. Si2.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A. g/molB. kg/molC. gD. kg3.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哪个定律描述:A. 阿伏伽德罗定律B. 盖斯定律C. 亨利定律D. 速率定律4. 在标准状态下,水的沸点是:A. 100°CB. 0°CC. 25°CD. 37°C5.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酸:A. HClB. H2SO4C. NaOHD. HNO36.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H2OB. NH3C. NaD. Cl27.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规律是: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能量最低原理D. 所有上述规则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与元素的电子层数相等,族数与元素的价电子数相等,这种说法:A. 正确B. 错误9.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当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A. 相等B. 不相等C. 为零D. 无法确定10.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关系是:A. 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B. 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发生氧化D. 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发生还原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元素周期表,元素______属于第ⅠA族。

2. 一个水分子(H2O)中含有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个氧原子。

3. 标准大气压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是______升。

4. 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一个元素的化合价从+3变为+2,则这个元素被______。

5.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被称为______。

6.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______规则,以保证能量最低。

7.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______决定。

8.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其______成正比。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简章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简章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简章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高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之一。

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大学。

一、【举办背景】随着我国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特别是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成员在就业、升迁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为帮助在职人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浙江大学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整合教育资源,特开设化学专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习班,分为绿色化学、药物合成、精细有机化学品、酶促合成四个研究方向。

同时,符合条件者可按有关规定向浙江大学申请硕士学位。

二、【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利用浙江大学一流的教学资源,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化工、轻工、医药、环保、日用化工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具有从事化工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化工装置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能力的高等人才。

三、【主要课程】(具体授课内容以开学典礼时颁发的课程表为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技术、高等有机化学、绿色化学与化工波谱分析、表面活性剂化学、色谱学、高分子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实验生物无机化学、药物分子设计等。

四、【课程特色】1、创造性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高校的资源优势,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能力要求,依托浙江大学的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学习班办学历史,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2、科学务实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讲求科学性、系统性、务实性,紧握时代发展脉搏,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聘请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业界知名人士主办系列讲座。

3、实力雄厚的师资配置授课教师均为浙江大学相关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其教学要求、教学水平、教学质量都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当,并有机会获得业界大师的智慧与指导。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作业全并答案

浙江大学--有机化学作业全并答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有机化学》课程作业答案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结构与性能概论一、解释下列术语1、键能:由原子形成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或共价键断裂成两个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

2、σ键:原子轨道沿着轨道的对称轴的方向互相交叠时产生σ分子轨道, 所形成的键叫σ键。

3、亲电试剂:在反应过程中,如果试剂从有机化合物中与它反应的那个原子获得电子对并与之共有形成化学键,这种试剂叫亲电试剂。

4、溶剂化作用: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的现象称为溶剂化作用。

5、诱导效应:由极性键的诱导作用而产生的沿其价键链传递的电子对偏移(非极性键变成极性键)效应称为诱导效应。

它可分为静态诱导效应和动态诱导效应。

二、将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强弱排序1、D>B>A>C2、D>B>A>C3、B>C>A>D三、下列哪些是亲电试剂?哪些是亲核试剂?Cl-Ag+H2O CH3OH CH2=CH2-CH3H+AlCl3Br+ ZnCl2 +NO2+CH3BF3Fe3+亲电试剂:H+,AlCl3,Br+,Fe3+,+NO2,+CH3,ZnCl2,Ag+,BF3;亲核试剂:Cl-,H2O,CH3OH,CH2=CH2,-CH3.第二章分类及命名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2、2、4-三甲基戊烷2、2、2-二甲基-3-己炔3、环丙基乙烯4、对羟基苯甲酸5、4-二甲氨基苯甲酸甲酯6、2-溴环己酮7、3-(3、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8、8、8-二甲基-二环[3,2,2]-2-壬烯二、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3-甲基环己烯2、二环[]庚烷3、螺[3.4]辛烷4、2、4-二硝基氟苯5、六溴代苯6、叔氯丁烷7、对甲基苯甲酰氯8、对羟基苯乙醇第三章同分异构现象一、命名下列化合物1、(R)-2-甲基-2-羟基丁酸甲酯2、(S)-2-氯丙酸3、(2S,3R)-2-溴-3-戊醇4、(2S,3S)-2-氯-3-溴-戊酸乙酯二、请用*标记出下列化合物中的手性碳原子三、标明下列分子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四、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构象1、1,2-二乙基环己烷2、1,3-二甲基环己烷第五章饱和烃一、比较下列化合物沸点的高低,并说明原因1、CH3(CH2)4CH32、(CH3)2CH(CH2)2CH33、CH3CH2C(CH3)34、CH3CH2CH(CH3)CH2CH3 (1)>(4)>(2)>(3)同碳数的烷烃异构体,含支链越多,分子间作用力越弱,沸点越低。

高中普通化学(第四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高中普通化学(第四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并进行多次教学试验的基础上,修订了第三版,主要的原则是:(1)从中学化学的实际出发,以工科《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稿)为依据。

(2)保持《普通化学》第三版的两条主线。

无机部分按金属元素化学和非金属元素化学编写,有机部分改写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各章正文中编写有联系工科实际的专题,如能源、大气污染、水污染、金属腐蚀、金属的表面处理与加工、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性等。

(3)保证重点,削枝强干,以利教学。

各章内容提要和学习要求、正文、小结及习题等均以主要要求为中心,进行了调整、删简或充实。

(4)贯彻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5)配合正文,精选选读材料,涉及到这些内容的复习思考题、习题等仍用*号标出,书末增加了一些主要的参考文献和《普通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不低于70 学时)》,以利在保证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材施教。

此外,还注意数据、图表和知识的更新,适当介绍一些我国的有关实际,并重视教学法的改进。

本书是在工科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不少兄弟院校和我校的教学经验编写的。

本版修订初稿、二稿分别于1991 年、1992 年夏完成,先后三次在浙江大学光学仪器、化工机械、检测、制冷等专业试用。

本版二稿经北京理工大学刘天和教授、东北工学院乐秀毓教授精心审阅,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

审稿后,根据审稿意见,作了修改。

在此一并谨致谢意。

本书第四版共分八章,其中绪言及第一、二章由李明馨编写,第七章由王明华编写,第六章由宋宗篪编写,第四章由张瑜、王明华编写,第五章由周庭午编写,第三章由周永秋编写,第八章由朱远黛编写。

全书由李明馨、王明华、宋宗篪负责修改、统稿。

由于编写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希读者批评指正。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1994 年月《普通化学》(1981 年修订本)出版后,已有多年。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

CCl4难水解,是因C的价轨道已用于成键且又没有孤电子对之故。 NF3的分子结构与NCl3同,其中N原子也是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其上有一对孤 对电子。然而, 1 由于F原子的电负性较大,使得NF3的碱性(给电子性)比NCl3小,因而亲电水解 很难发生; 2 由于N是第二周期元素,只有4条价轨道(没有d轨道),不可能有空轨道接受水 的亲核进攻; 3 N-F键的键能比N-Cl键的键能大,不容易断裂。 这些原因决定了NF3不会发生水解作用。
第一章 原子、分子及元素周期性
第一节 原子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 原子参数及元素周期性 第三节 共价键理论概述 第四节 键参数与分子构型 第五节 分子对称性与点群 第六节 单质的性质及其周期性递变规律 第七节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周期性性质 以上七节主要自学,要求掌握: 1 用徐光宪的改进的Slater规则计算电子的屏蔽常数 2 了解电负性的几种标度,理解环境对电负性的影响和基 团电负性的概念 3 键参数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对称性知识 4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 5 掌握周期反常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合理解释
习题:1,2,3,4,6,7,8,10,11,12,13,15,17
原子所带电荷
电负性与电荷的关系可用式 χ = a + b 表示。 式中为分子中原子所带的部分电荷。a、b为两个 参数。其意义是: a表示中性原子的电负性(中性原 子=0), b为电荷参数,表示电负性随电荷而改变 的变化率。大的、易极化的原子有较小的b值; 小 的、难以极化的原子b值较大。
分子

是 D∞h i i? 否 C∞v
直线型 ?

否 两个或多个 Cn(n≥3) ?
否 Cn ? 否 ζ?
T,Th,Td,O,Oh 是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NEW)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2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3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控制第3章 水溶液化学第4章 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第5章 物质结构基础第6章 无机化合物第7章 高分子化合物第8章 生物大分子基础第9章 仪器分析基础第4部分 模拟试题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1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说明:本部分从指定浙江大学编写的《普通化学》(第6版)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所选考研真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一些重难点部分进行详细阐释,以使学员不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知识点。

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或反应中,哪一个是熵增的过程或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2016研]A.I2(g)=I2(l)B.H2O(s)=H2O(g)C.2H2(g)+O2(g)=2H2O(l)D.2CO(g)+O2(g)=2CO2(g)【答案】B【解析】熵增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B项由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是系统的混乱度增高的过程,熵值增大。

2.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又变回初始态,则系统的( )。

[华南理工大学2014研]A.Q=0,W=0,ΔH=0,ΔU=0B.Q=0,W=0,ΔH≠0,ΔU≠0C.Q≠-W,ΔU=Q+W,ΔH=0D.Q=-W,ΔU=Q+W,ΔH=0【答案】D【解析】ΔU、ΔH为状态函数,与变化途径无关;Q、W为非状态函数,变化途径不同,数值不同。

浙大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答案 第一章

浙大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习 题 解 答基本题1-1 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 ,其中N 2和H 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5和0.75, 求H 2和N 2的分压。

解:根据式(1-6)p VV p B B = p (N 2) = 0.25p = 0.25 ×150 Pa = 37.5 Pap (H 2) = 0.75p = 0.75×150 Pa =112.5 Pa1-2 液化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某10.0m 3 贮罐能贮存 -164℃、100kPa 下的密度为415kg ⋅m -3的液化气。

计算此气罐容纳的液化气在20︒C 、100kPa 下的气体的体积。

解:甲烷的物质的量为n =(415×1000g.m -3×10m 3/16.04g.mol -1) = 259×103 mol所以33-1-133m 6309 Pa10100.293K .K .mol 8.314Pa.m mol 10259nRT =⨯⨯⨯==p V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 ⋅mL -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量的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1L 溶液中,m ( H 2O 2) = 1000mL ⨯1.0g ⋅mL -1⨯0.030 = 30gm ( H 2O) = 1000mL ⨯1.0g ⋅mL -1⨯(1-0.030) = 9.7⨯102gn ( H 2O 2) = 30g/34g ⋅moL -1=0.88moln ( H 2O) = 970g/18g.⋅mol -1=54molb ( H 2O 2)= 0.88mol /0.97kg = 0.91mol ⋅kg -1c ( H 2O 2)= 0.88mol/1L = 0.88mol ⋅L -1x ( H 2O 2) = 0.88/(0.88.+54) = 0.0161-4计算5.0%的蔗糖(C 12H 22O 11)水溶液与5.0%的葡萄糖(C 6H 12O 6)水溶液的沸点。

浙大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答案 第五章

浙大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本答案 第五章

第五章习题解5-1 第五章习题解答基本题5-1.写出下列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AgBr;Ag2S;Ca3(PO4)2;MgNH4AsO4。

解:K sp(AgBr) = c(Ag+)⋅c(Br-)K sp(Ag2S) = c2(Ag+)⋅c(S2-)K sp[Ca3(PO4)2] = c3(Ca2+)⋅c2(PO43-)K sp(MgNH4AsO4) = c(Mg2+)⋅c(NH4+)⋅c(AsO43-)5-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所以在他们的饱和溶液中,前者的Pb2+浓度和后者的Ca2+浓度近似相等。

(2) PbSO4的溶度积K sp=1.6×10-8,因此所有含PbSO4固体的溶液中,c(Pb2+)=c(SO42-),而且c(Pb2+)·c(SO42-)=1.6×10-8。

解:(1)不正确,二者为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虽然他们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但Pb2+浓度和Ca2+浓度并不相等。

(2)不正确,所有含PbSO4固体的溶液中,c(Pb2+)·c(SO42-)=1.6×10-8,但c(Pb2+)和c(SO42-)不一定相等。

5-3.设AgCl在纯水中、在0.01mol·L-1CaCl2中、在0.01mol·L-1NaCl中以及在0.05mol·L-1 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1、s2、s3和s4、,请比较它们溶解度的大小。

解:s1 >s3> s2>s45-4.已知CaF2溶解度为2×10-4 mol·L-1,求其溶度积K sp。

解:K sp=c(Ca2+)⋅c2(F-) =( 2×10-4) (2×2×10-4)2 =3.2×10-115-5.已知Zn(OH)2的溶度积为1.2×10-17 (25℃),求其溶解度。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级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H2NCONH2为弱酸:H2NCONH2 + NH3
NH4+ + H2NCONH-
CH3CH2OH为弱酸:CH3CH2OH + NH3 NH4+ + CH3CH2O-
NaH为强碱:H- + NH3 → NH2- + H2↑
1
1.5 HNO3为碱:HNO3 + 2H2SO4→2HSO4- + NO2+ + H3O+
2
第一章 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
【习题答案】
1.1 因为CH3COOH
CH3COO- + H+(水-离子理论和质子理论:解离出H+),或
CH3COOH + H2O
CH3COO- + H3O+(溶剂体系理论:生成溶剂的特征阳离子),
所以CH3CO2H水溶液显酸性。
因为NaHCO3 → Na+ + HCO3-,HCO3- + H2O
2.13 利用C3v特征标表回答下列各问题: (1)点群的阶; (2)对称操作类数; (3)不可约表示数; (4)NH3分子中偶极矩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5)绕 z 轴的旋转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6)N 原子的 x,y 坐标所属的不可约表示。
2.14 试讨论CH4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
2
第二章 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结构
共轭酸 NH4+ NH3 NH2- H3O+
1.12 (1)H3PO4 (2)HNO3 (3)HClO4 (4)H5IO6
m=1, pK1=2 pK2=pK1+5=7 m=2, pK=-3 m=3, pK=-8 m=1, pK1=2 pK2=7
1.13 (1)对于气态物质,因为电子驰豫能依次增大,所以碱性:CH3O- > CH3CH2O- >(CH3) 2CHO-。
1.4 指出下列物质在液氨中的酸碱行为(写出反应方程式): CH3CO2H,H2NCONH2,CH3CH2OH,NaH

浙大有机化学习题-包伟良

浙大有机化学习题-包伟良

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特性?2. 什么叫σ键?π键?3.什么叫“杂化轨道”?碳的成键状态与杂化状态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烷烃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CH 3CH 2CH 3CHCH 2CH 2CH 33)2(1)(CH 3)2CHC(CH 3)23CH 3(2) CH 3CH 2CH 3CCH 2CH 2CH 33)2(3)CH 2CHCH 3CH 3(4)(5)2. 指出上述化合物中的伯、仲、叔、季碳原子。

3.试写出C 4H 9Br 、C 6H 13Br 所有的构造异构体。

4. 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误,指出错误之处,幷给出正确命名。

2-乙基丁烷(1)(5)2,4-2甲基己烷5. 画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的纽曼投影式,幷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6. 设想甲烷氯化反应的历程包括下列各步骤:Cl 2Cl++HHClCl +CH 4CH 3Cl +HCl 22Cl(1)计算每一步反应的H ;(2)从能量方面看,这个反应可不可行?7. 在理论上,可以通过一些什么途径来生成自由基?伯仲叔碳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是怎么样的?环烷烃1.命名下列化合物:CH3 FCH3F CHBrCH3OHHC CH2OCH3(a)(b)(c)(d)(f)(g)(h)(j)H CH3H CH3(k)(l)(m)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象式:(1)(2)(3)3. 完成下列反应式:CH3???4. 画出环己烷的船式构象,解释为什么其稳定性比椅1构象差?5. 画出下列化合物的稳定构象:CH333CHH(1)(2)(3)第三章 对映异构1. 找出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对称元素,判断有无手性,如有手性,写出其对映体。

CH 3Cl ClCH 3O MePhCH 2CH 3(1)(2)(3)(4)2OH OHH CHO HHO 22(5)(6)CO 2H CH3H (7)N 3(8)2. 下列化合物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对映体?哪些是非对映异构体?CH 3H CH 3Br H CH 3H CH 3H Br(1)3CH (2)ClCl(3)CH 3Br C 2H 5H BrBrH Br2H 5H 3(4)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Fischer 投影式,幷用(R )或(S )标出每个手性碳的构型。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二

浙江⼤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热⼒学基础本章研究化学反应进⾏的⽅向及限度问题。

1.热⼒学第⼀定律(1)体系: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能量、物质交换的情况,将体系分类。

①开放体系: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②封闭体系:没有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③孤⽴体系:既没有物质交换,⼜没有能量交换。

(2)过程:①可逆(reversible)过程:热⼒学系统从状态A出发,经过过程p到达另⼀状态B;如果存在另⼀过程p*,它能使系统和环境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状态A,同时消除原来过程p对环境产⽣的影响,则过程p称为可逆过程。

②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若系统从⼀个平衡状态连续经过⽆数个中间的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个平衡状态,在任意有限的时间内,系统状态不发⽣改变,该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的必要条件(可逆过程要求没有⾮平衡损失和耗散损失,准静态过程只满⾜前者)。

在⼀般讨论中,认为两者等价。

③⾃发过程:⾃发过程是由于体系与环境不平衡引起的,故⾃发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综上,在以下讨论中,可以粗糙地认为:“不可逆(irreversible),⾮平衡,⾃发”三者等价,“可逆,平衡,⾮⾃发”三者等价。

(3)热⼒学第⼀定律:,式中①为内能增量。

内能是体系内部所有能量的总和,包括分⼦动能,分⼦间势能,分⼦内部的能量(转动、振动、电⼦和核运动),但不包括体系整体运动的能量。

内能是状态函数,U = f((n,T,V))。

②W为体系对外界做功,分为⾮体积功和体积功,即。

注意当环境压⼒与体系压⼒不等时,应该⽤环境压⼒,因为体系处于⾮平衡态时,压⼒p没有意义。

可以证明,恒温膨胀或压缩,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的功(代数值)⼤。

③Q为体系吸热量。

分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讨论如下:物理过程:相变潜热(熔化热,汽化热,升华热等):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个相变化到另⼀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利⽤T1、T2温度下的饱和蒸⽓压,可以计算出摩尔蒸发热(焓)。

化学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基本单元?A. 葡萄糖B. 尿素C. 氧气D. 水答案:C2.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分离固态混合物?A. 升华B. 萃取C. 过滤D. 结晶答案:B3. 下列哪种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A. 燃烧B. 氧化C. 水合D. 分解答案:A4. 下列哪种物质具有碱性?A. 氢氧化钠B. 硫酸C. 醋酸D. 盐酸答案:A5.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酸碱度?A. 滴定B. 比重C. 原子吸收光谱D. pH计答案:D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称为______。

答案:化学计量数2.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______。

答案:PV=nRT3.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答案: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汽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吸收能力,通过测定通过原子蒸汽后的光强度,可以确定被测元素的质量浓度。

4. 萃取剂的选择标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选择性好、不与被萃取物发生反应、易于回收5. 化学工程中的反应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间歇反应器、连续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三、简答题1. 请简述化学平衡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个化学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

2. 请简述膜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答案: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定透过性的膜材料,根据分子大小、形状、电荷等性质的不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应用包括水处理、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

3. 请简述液-液萃取过程的步骤及操作要点。

答案:液-液萃取过程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合适的萃取剂、混合原料液和萃取剂、充分接触并充分搅拌、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回收萃取剂。

操作要点包括萃取剂的选择、混合比例、温度控制、液面控制等。

4. 请简述化学工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原理。

普通化学浙大第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

普通化学浙大第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获奖课件
普通只把作为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出来, 通常不表示电极液组成。如,铜锌原电池中两个半电 池电对可分别表示为Zn2+/Zn和Cu2+/Cu。
又如:Fe3+/Fe2+, O2/OH-, Hg2Cl2/Hg, MnO4-/Mn2+ 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8页 8
(4) 任一自发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够组成一个原 电池。 原电池装置可用图式表示。
0.7618V = 0V–φ (Zn2+/Zn)
可求出待测电极φ (Zn2+/Zn)标准电极电势 得: (Zn2 / Zn) = – 0.7618V
上述讨论电极电势,是在电正确氧化态物质与还原态物质 处于可逆平衡状态,且在整个原电池中无电流经过条件下 测得。这种电极电势称为可逆电势或平衡电势。
首页
上一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12页 12
因为 ΔrGm 是系统可用来做非体积功那部分能量 ,
而在原电池中,非体积功w ' 即为电功we, ΔrGm= w'max = -QE = -nFE
所以ΔrGm= -nFE 或 ΔrGm = -nFE
从热力学化学反应等温式中,可得到下式:
EE
RT nF
ln
[c(产物)/ c ]b [c(反应物)/ c ]a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第19页 19
依据上述方法,可利用标准氢电极或参比 电极测得一系列待定电极标准电极电势。
书末附录10中列出298.15K时标准状态活 度(a=1,压力p=100kPa)下一些氧化还原电正确 标准电极电势,表中都是按 代数值由小到大次 序自上而下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化学实验I》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化学实验(I)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Chemistry Experiment (I)课程编号:06122570课程学分:2 实验学分:2 实验总学时:64面向对象:化学类预修课程要求:按课程要求规定预修《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大学物理》等基础性课程。

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中级化学实验I是化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分析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学会使用常用仪器并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

教学中涉及较新和较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 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好本课程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英文简介:Intermediate Chemistry Experiment (I)is concerned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strumental methods for the separ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The first course objective is for students to gain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easurements. The second objective is for students to be able to select and apply appropriate instrumental methods of analysis to problems in any of the sciences.二、教学目标通过这种多层次、全面系统的实验训练,应达到下列要求:1.使学生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研究方法,掌握其基本实验技术和技能。

2.学会并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的判断和选择、实验数据的测量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一套严谨的实验方法。

3.熟悉常用现代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规范地掌握仪器分析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

4.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了解近代大型精密仪器的性能及其在化学和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5.在实验的全过程中,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程要求1. 实验室安全(根据课程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为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本实验课程需要遵守以下几条规定:(1)安全知识考试90分以上者方可进入实验室上课;(2)必须穿实验服,且实验服不得敞开;(3)不穿裙子、短裤;不穿带钉皮鞋和露脚趾鞋子(如凉鞋、拖鞋等);(4)女生过肩的长发需扎起;(5)除实验教材、文具等有关用品可放于实验台面,其他用品如书包、雨具等一律放到边台的柜子里;(6)不得在实验室里吃、喝东西;2. 实验准备(1)须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并查阅有关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它数据,做到心中有数。

(2)预习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及结果等,设计一个原始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表,画出仪器工作原理图。

(3)预习报告在做实验前须经教师检查,未预习者,须先预习后经教师同意方能进行实验。

3. 实验过程实验指导老师考察学生实验技能及完成实验技巧的科学性思考,时间的有效利用,良好的同学间的合作关系,规范的实验操作、实验条件控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的记录、实验习惯、整洁卫生、器皿的洗涤等实验过程。

4. 实验报告实验(编号)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简要地用文字或化学反应式说明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及原理;画出实验仪器的简单装置图,并简要地画出实验流程图。

(三)仪器和试剂:标出使用仪器的型号及主要部件的规格、仪器使用条件;指明主要试剂的规格。

(四)实验步骤:简明扼要地写出仪器操作方法、实验步骤流程,并写明实验现象。

(五)实验数据及其处理:应用文字或表格或图形将实验数据表示出来,将实验得到的原始图全部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附在实验报告上。

根据实验要求及计算公式计算出分析结果,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有关数据和误差处理,尽可能地使记录表格化。

(六)问题讨论:包括实验教材上的思考题,结合仪器分析理论教学中的有关知识,对实验现象、产生的误差等进行讨论和分析。

5.考核方式(根据课程要求,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期末或课程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考核成绩,占总实验成绩的50%;二是平时各实验所得成绩总和,占总实验成绩的50%。

综合成绩不及格者,该课程必须重修。

平时实验成绩包括:预习、提问回答情况、操作、实验报告、卫生、结果等。

综合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理论考试(20%)、期末操作考试(10%)、研究性实验(20%)四、主要仪器设备摄谱仪1台;原子光吸收光谱仪2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台;CHI电化学分析仪3台;红外光谱仪3台;荧光分光光度计2台,气相色谱仪6台,液相色谱仪4台等。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26个选14个)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实验属性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要求指导教师已开/未开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摄谱学习(1)装样:制作电极(2)装感光板板;(3)摄谱;(4)显影、定影。

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蒋银土已开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译谱学习在光谱投影仪上译谱,进行元素全分析、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分析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蒋银土已开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镁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的方法;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及操作方法。

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蒋银土徐光明已开4 红外分光光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特点,掌握固体样品、液体样品的处理方法,掌握红外谱图的解析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1 必做刘清汤谷平陈志春已开5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2 掌握分子荧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测绘B2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学会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方法。

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必做张培敏吴丹已开6、紫外光度法测定饮料中的防腐剂了解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结构特点及分析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必做朱岩已开7 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茶叶中氟的含量了解直接电位法测定物质浓度的原理,样品预处理的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选做张培敏已开8 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和盐酸(或混和碱)的浓度掌握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合酸碱浓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数字型酸度计和玻璃电极、甘汞电极;掌握电位滴定法的数据处理方法(一级导数法和二级导数法)。

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选做张培敏已开9、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硫代硫酸钠的浓度了解恒电流库仑滴定的基本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掌握如何应用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待测物质的量。

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张培敏已开10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饮料中食品添加剂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使用方法;了解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对分离的影响;学会食品中添加剂的测定方法。

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必做郭伟强邬建敏已开11 循环伏安法研究电化学反应研究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氧化机理,并测定小儿泰诺糖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必做邵海波已开12 有机分子结构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学习仪器采样参数的设置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核磁共振的样品处理,解析有机分子1H-NMR谱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汤谷平已开13 气相色谱法分离丁醇同系物及测定条件选择掌握填充柱色谱、毛细管用;考察柱效、分离度与柱性能的关系;掌握GC保留值定性与归一化定量的分析方法;柱温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理解灵敏度、检测度的定义和最小检测浓度。

4 技术(专业)基础类基础性2 必做陈关喜已开14 X射线粉末衍射法物相定性分析利用粉末衍射卡片(PDF)的计算机检索方法,定性分析多晶样品的物相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演示肖丽平已开15 有机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掌握GC-MS仪器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学习GC-MS分离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演示邹建凯已开16 电子顺磁共振氢谱测定掌握ESR参数的测定方法,了解顺磁共振的用处4 技术(专业)基础类综合性2 演示王国平已开17 大气中挥发有机物的监测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进行文献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分析结果适当判断,如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误差、成本等12 技术(专业)基础类设计性、开放实验2 必做(五个设计性实验中选一)陈关喜已开18 HPLC法测定泰诺片剂中乙酰氨基酚及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的研究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进行文献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分析结果适当判断,如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误差、成本等12 技术(专业)基础类设计性、开放实验2 必做(五个设计性实验中选一)郭伟强邬建敏已开19 用原子光谱法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Cu、Zn的研究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进行文献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分析结果适当判断,如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误差、成本等12 技术(专业)基础类设计性、开放实验2 必做(五个设计性实验中选一)蒋银土徐光明已开20 同步荧光法测定复合维生素片中的B1、B2、B6 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进行文献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分析结果适当判断,如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误差、成本等12 技术(专业)基础类设计性、开放实验2 必做(五个设计性实验中选一)张培敏已开21 循环伏安法快速评价碱性二次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电化学性能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进行文献总结,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分析结果适当判断,如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误差、成本等12 技术(专业)基础类设计性、开放实验2 必做(五个设计性实验中选一)邵海波已开22 激光等离子原子发射测定水样中的金属离子了解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直读全谱光谱仪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掌握使用原子发射光谱仪来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开放实验2 必做蒋银土已开2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电离常数掌握紫外分光光度仪的使用,掌握弱酸电离常数测定的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开放实验2 选做张培敏已开24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白酒中己酸乙酯的含量学习并掌握内标法定量的原理;掌握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方法4 技术(专业)基础类开放实验2 选做郭伟强未开25 新鲜蔬菜中β-胡萝卜素的分离和含量测定学习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分离β-胡萝卜素的方法;比较应用紫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优缺点4 技术(专业)基础类开放实验2 选做邬建敏未开2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对金属元素原子吸收信号的影响观察样品中不同基体成分对待测元素信号的影响;理解物理干扰产生的原理;掌握如何克服物理干扰对元素定量分析的影响4 技术(专业)基础类开放实验2 选做徐光明未开注:实验属性指:演示、验证/传统、综合/设计、上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