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的逻辑结构
(三) 异常和中断(续)
异常(Exception)在i386中与trap是一个意思,但 中文翻译的时候往往翻译成异常或陷阱,其实也 是一个意思 异常是由于程序的行为(如除0错、缺页等)导致 的同步事件,必须由计算机立刻处理。处理完成 后,回到程序发生异常处继续执行。 中断是指某个事件(例如键盘输入、I/O传输结束 等)发生时,系统中止现行程序的运行、引出处 理事件程序对该事件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返回 现行程序的下一条指令,继续执行。
2. 什么是处理机的态
中央处理机的工作状态,当前它正在执行哪类程序, 决定处理机的态。
3. 处理机态的类别
(1)核态(Kernel mode) 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执行时机器所处的状态。
使用全部指令(包括一组特权指令) 使用全部系统资源(包括整个存储区域)
(2)管态(Supervisor mode) 管态比核态的权限低,在此状态下允许使用一 些用户态下不能使用的资源,但不能使用修改 CPU状态的指令。 无核态时,管态执行核态的全部功能。
(三) 异常和中断(续)
i386的异常/中断表
Vector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escription Divide Error Debug Exception NMI Interrupt Breakpoint Overflow Bound Check Illegal Opcode Device Not available Double Fault Reserved Invalid TSS Segment Not Present Stack Exception General Protection Fault Page Fault Reserved Floating Point Error Alignment Check Machine Check Simd Floating Point Error
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它可以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工作,为用户提供方便和高效的计算机环境。
计算机操作系统不仅需要具有稳定可靠的性能,同时还需要满足安全、易用和灵活等需求。
本文将从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实践。
一、操作系统的设计1.1、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是指在操作系统中采用了不同的层次来完成不同的职责。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硬件层、内核层、系统调用层、程序库层和应用层等。
硬件层是指物理层,主要是处理器、内存、硬盘等设备,操作系统需要对这些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
内核层是操作系统的核心,主要提供管理和分配硬件资源的功能,同时还负责处理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交互和通讯。
系统调用层是通过应用程序向内核层请求服务的界面,它包含了一系列的系统调用接口,应用程序可以利用这些接口来请求内核级别的服务。
程序库层是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它包含了一些函数库和工具集,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更方便地开发应用程序。
应用层是最外层,包含了各种应用程序,例如浏览器、文本编辑器、游戏等,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应用程序来完成功能。
1.2、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
进程管理:进程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操作系统需要对进程进行管理和调度,使它们能够协调地运行。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创建、进程调度、进程通信、进程同步和进程撤销等。
内存管理: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需要对内存进行管理和分配。
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内存回收、内存保护和虚拟内存管理等。
文件管理:文件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数据存储和共享方式,操作系统需要提供文件管理功能。
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的创建、删除、修改、复制和文件保护等。
设备管理: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系统需要对设备进行管理。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驱动程序开发、设备的分配和设备的控制等。
linux操作系统的结构及详细说明
linux操作系统的结构及详细说明linux的操作系统的结构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了linux操作系统的结构及详细说明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linux操作系统的结构及详细说明:一、 linux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具有很多最基本功能,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 内核由如下几部分组成: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程序、文件系统和网络管理等。
系统调用接口:SCI 层提供了某些机制执行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的函数调用。
这个接口依赖于体系结构,甚至在相同的处理器家族内也是如此。
SCI 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函数调用多路复用和多路分解服务。
在 ./linux/kernel 中您可以找到 SCI 的实现,并在 ./linux/arch 中找到依赖于体系结构的部分。
1. 内存管理对任何一台计算机而言,其内存以及其它资源都是有限的。
为了让有限的物理内存满足应用程序对内存的大需求量,Linux 采用了称为“虚拟内存”的内存管理方式。
Linux 将内存划分为容易处理的“内存页”(对于大部分体系结构来说都是 4KB)。
Linux 包括了管理可用内存的方式,以及物理和虚拟映射所使用的硬件机制。
不过内存管理要管理的可不止 4KB 缓冲区。
Linux 提供了对 4KB 缓冲区的抽象,例如 slab 分配器。
这种内存管理模式使用 4KB 缓冲区为基数,然后从中分配结构,并跟踪内存页使用情况,比如哪些内存页是满的,哪些页面没有完全使用,哪些页面为空。
这样就允许该模式根据系统需要来动态调整内存使用。
为了支持多个用户使用内存,有时会出现可用内存被消耗光的情况。
由于这个原因,页面可以移出内存并放入磁盘中。
这个过程称为交换,因为页面会被从内存交换到硬盘上。
内存管理的源代码可以在 ./linux/mm 中找到。
2 .进程管理进程实际是某特定应用程序的一个运行实体。
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结构
以下讨论操作系统的五种不同的结构:
1.整体结构
最常⽤的⼀种组织⽅式。
它的结构实际上就是“⽆结构”,整个操作系统是⼀组函数的集合,每个函数可以去调⽤任何其他的函数。
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系统调⽤)的请求过程:
1. 将参数放⼊预先确定的位置,如寄存器或栈
2. 执⾏⼀条特殊的陷阱指令(访管程序调⽤指令或内核调⽤指令)
3. CPU从⽤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这种模型中,每个系统调⽤都由⼀个服务列程来完成。
⽽⼯具函数则负责⼀些辅助性的⼯作,如从⽤户程序获取数据。
1. ⼀个主程序,⽤来调⽤被请求的服务例程
2. ⼀组服务例程,⽤来实现相应的系统调⽤
3. ⼀组⼯具函数,⽤来帮助服务例程的实现
2.分层结构
在整体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进⼀步推⼴得到分层结构。
分层⽅案只是在设计上提供⼀些⽅便,系统的各个部分最终仍然被链接成⼀个完整且单⼀的⽬标程序。
3.虚拟机
VM/370系统
java虚拟机JVM
4.外核
在内核下运⾏的最底层软件是⼀个称为外核的程序,其任务是为虚拟机分配资源并确保资源的使⽤不会发⽣冲突。
外核⽅案的优点在于它省去了⼀个映射层。
5.客户-服务器模型
将⼤多数操作系统功能由⽤户进程来实现,只保留⼀个最⼩的内核。
为了获取某项服务,⽤户进程(客户进程),将此请求发送给⼀个服务器进程,服务器进程随后完成此操作并将应答信息送回。
此模型还适⽤于分布式系统:。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与组成结构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与组成结构现代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复杂系统,操作系统作为软件的核心,承担着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重要角色。
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与组成结构对于计算机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操作系统。
一、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1. 并发性:操作系统需要管理多个任务的执行,通过时间片轮转、优先级等调度算法,实现任务之间的快速切换,使得用户感觉到多个任务同时在执行。
2. 共享性:操作系统需要合理地分配和管理计算机资源,如内存、硬盘、打印机等,以满足不同任务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作。
3. 虚拟性:操作系统通过虚拟技术,将物理资源抽象为逻辑资源,并为不同任务提供虚拟的运行环境,使得每个任务都感觉到拥有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4. 异步性:操作系统需要能够处理多个任务的不确定性,如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用户输入的不可预测性等,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操作系统的组成结构操作系统由多个组件和模块构成,各个组件和模块之间相互协作,完成不同的功能。
1. 处理器调度模块:负责实现任务之间的切换和调度,通过不同的算法,如先来先服务、最短作业优先等,对任务进行优先级的排序和分配。
2. 内存管理模块:负责管理计算机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通过地址映射的方式,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现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
3. 文件系统模块:负责管理计算机硬盘中的文件存储和读写操作,通过文件目录结构和文件控制块,实现对文件的管理和访问控制。
4. 设备管理模块:负责管理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控制和通信,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程序,实现对设备的管理和输入输出操作。
5. 用户接口模块:提供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界面,如命令行界面、图形界面等,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和控制计算机系统。
三、操作系统的实践应用1. 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和效率。
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
现今,一个操作系统有六个组成部分: 1、进程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程序接口 6、用户界面
LOGO
一、进程管理
LOGO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的最重要的概念,是系统资源 的分配单位。
各进程间的关系 是否从属 等等
二、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LOGO
这种思想是:尽可能的将更多的东西从操作系统中去掉,只留下一个很小的 内核。依据这种思想,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高层、甚至存储管理的一些部分、 都从内核中被“踢”了出去。留下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操作系统,一个最精简的 内核。
也有人反对这种思想,其中最著名的人是: Linus Torvalds 他对这种思想最让人受不了的微词是:微内核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方案, 目的是获取更多的研究经费。
四、文件管理
LOGO
程序和数据等软件信息,在操作系统中以文 件的形式在外存储器中长期保存。 文件管理将处理有关文件的所有事务,结构、 命名、存取、保护等。
补充知识
传统的操作系统将:进程、存储、设备、文件这四大部分看作系统的内核, 这四大部分组成的系统是纯粹的操作系统。而广义的操作系统则包括很多运行在 内核之上的相关软件如外壳、编辑器和其它附件。 80年代以后操作系统研究邻域出现了“微内核”(Microkernel)的思想, 并成为了一研究趋势,当然,这些研究者认为这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五、程序接口
LOGO
提供一组指令或函数等形式的调用方式, 使用户程序和其它系统程序能够调用 系统的服务例程、原语等。
如DOS下的INT N指令、Windows的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等。
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典型体系结构
通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典型体系结构一、模块组合结构模块组合结构是在软件工程出现以前的早期操作系统以及目前一些小型操作系统最常用的组织方式。
操作系统刚开始发展时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小系统为目标来实现的,但是为了满足其他需求又陆续加入一些新的功能,其结构渐渐变得复杂而无法掌握。
以前我们使用的MS-DOS就是这种结构最典型的例子。
这种操作系统是一个有多种功能的系统程序,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可执行体,即整个操作系统是一些过程的集合。
系统中的每一个过程模块根据它们要完成的功能进行划分,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协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模块组合结构中,没有一致的系统调用界面,模块之间通过对外提供的接口传递信息,模块内部实现隐藏的程序单元,使其对其它过程模块来说是透明的。
但是,随着功能的增加,模块组合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难以控制,模块间不加控制地相互调用和转移,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随意性,使系统存在一定隐患。
二、层次结构为了弥补模块组合结构中模块间调用存在的固有不足之处,就必须减少模块间毫无规则的相互调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尤其要清除模块间的循环调用。
从这一点出发,层次结构的设计采用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理念,将操作系统或软件系统中的全部构成模块进行分类:将基础的模块放在基层(或称底层、一层),在此基础上,再将某些模块放在二层,二层的模块在基础模块提供的环境中工作;它只能调用基层的模块为其工作,反之不行。
严格的层次结构,第N+l层只能在N层模块提供的基础上建立,只能在N层提供的环境中工作,也只能向N层的模块发调用请求。
在采用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中,各个模块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层次。
处在同一层次的各模块,其相对位置的概念可以不非常明确。
处于不同层次的各模块,一般而言,不可以互相交换位置,只存在单向调用和单向依赖。
Unix/Linux系统采用的就是这种体系结构。
如图2:在层次结构中,强调的是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所处的位置,但是想要让系统正常运作,不得不协调两种关系,即依赖关系和调用关系。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结构
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提供了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结构是指操作系统的组织形式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的结构,包括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分层结构、宏内核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概述:操作系统的结构是为了将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不同的操作系统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种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
正文:1.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1.1内核层1.1.1内核层的功能1.1.2内核的类型1.2基本服务层1.2.1基本服务层的功能1.2.2基本服务的实现方式1.3用户界面层1.3.1用户界面层的功能1.3.2用户界面的类型2.微内核结构2.1微内核的核心思想2.2微内核的功能2.3微内核的优缺点2.4微内核的实现方式3.分层结构3.1分层结构的原理3.2分层结构的功能3.3分层结构的优缺点3.4分层结构的实现方式4.宏内核结构4.1宏内核的核心思想4.2宏内核的功能4.3宏内核的优缺点4.4宏内核的实现方式5.虚拟机结构5.1虚拟机的原理5.2虚拟机的功能5.3虚拟机的优缺点5.4虚拟机的实现方式总结:操作系统的结构是为了将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管理和控制。
不同的操作系统结构有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三层结构、微内核结构、分层结构、宏内核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对于未来的操作系统发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和改进操作系统的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操作系统结构
1.2操作系统结构设计操作系统是一种大型、复杂的并发系统;为了研制操作系统;首先必须研究它的结构;力求设计出结构良好的程序..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由程序的构成成分组成操作系统程序的构造过程和方法;二是研究操作系统程序的局部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采用不同的构件和构造方法可组成不同结构的操作系统..本节将在讨论操作系统构件之后;全面介绍各种操作系统的构造方法..1.2.1操作系统的组件通常把组成操作系统程序的基本单位称作操作系统的构件..剖析现代操作系统;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除内核之外;主要还有进程、线程、类程和管程..1.内核现代操作系统中大都采用了进程的概念;为了解决系统的并发性、共享性和随机性;并使进程能协调地工作;单靠计算机硬件提供的功能是十分不够的..例如;进程调度工作目前就不能用硬件来实现;而进程自己调度自己也是困难的..所以;系统必须有一个软件部分能对硬件处理器及有关资源进行首次改造;以便给进程的执行提供良好运行环境;这个部分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由于操作系统设计的目标和环境不同;内核的大小和功能有很大差别..有些设计希望把内核做得尽量小仅具有极少的必需功能;称为微内核microkernel;其他功能都在核外实现;通过微内核提供的消息传递机制完成其余功能模块间的联系;有些设计则希望内核具有较多的功能;虽然其内部也可划分成层次或模块;但运行时是一个大二进制映像;模块间的联系可通过函数或过程调用实现;称为单内核monolithickernel..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内核的功能设计..微内核结构是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之一;这种方法把内核和核外服务程序的开发分离;可为特定应用程序或运行环境要求定制服务程序;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简化了实现;提供了灵活性;很适合分布式系统的构造..一般而言;内核必须提供以下3个方面的功能..1中断处理..中断处理是内核中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操作系统赖以活动的基础;为了缩短屏蔽中断的时间;增加系统内的并发性;通常它仅仅进行有限的、简短的处理;其余任务交给在内核之外的特殊用户态进程完成..当中断事件产生时;先由内核截获并转向中断处理例行程序进行原则处理;它分析中断事件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必要的状态修改;然后交给内核之外的进程去处理..例如;产生外围设备结束中断事件时;内核首先分析是否正常结束;如果是正常结束;那么;就应释放等待该外围传输的进程;否则启动相应设备管理进程进行出错或异常处理..又如当操作员请求从控制台输入命令时;内核将把这一任务转交给命令管理进程去处理;以接收和执行命令..2短程调度..主要职能是分配处理器..当系统中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可能一个进程要让出处理器;而另一个进程又要获得处理器..短程调度按照一定的策略管理处理器的转让;以及完成保护和恢复现场的工作..由于它是协调进程竞争处理器资源的程序;所以它不是进程而是内核中的一个程序..3原语管理..原语是内核中实现某一功能的不可中断过程..为了协调进程完成通信、并发执行和共享资源;各种原语是必不可少的..通信原语为进程相互传递消息;同步原语能协调并发进程之间的种种制约关系..此外;还有其他原语;如启动外围设备工作的启动原语;若启动不成功则请求启动者应等待;显然;这个启动过程应该是完整的;否则在成为等待状态时;可能外围设备已经空闲..由于设备的操作与硬件密切相关;故通常设备驱动程序等功能都放在内核中完成..内核是操作系统对裸机的首次改造;内核和裸机组成了一台虚拟机;进程就在这台虚拟机上运行;它比裸机的功能更强大;具有以下特性:1虚拟机没有中断;因而;进程的设计者不再需要有硬件中断的概念;用户进程执行中无须处理中断;2虚拟机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台虚拟处理器;每个进程就好像在各自的私有处理器上顺序地推进;实现了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3虚拟机为进程提供了功能较强的指令系统;即它们能够使用机器非特权指令、系统调用和原语所组成的新的指令系统..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设计内核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如果内核功能过强;则一方面在修改系统时可能牵动内核;另一方面它占用的内存容量和执行时间都会增大;且屏蔽中断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系统效率..因而;设计内核时应注意:中断处理要简单;调度算法要有效;原语应灵活有力、数量适当..这样就可以做到下次修改系统时;尽量少改动内核;执行时中断屏蔽时间缩短..2.进程管理程序本身并不能做什么;只有在CPU执行它的指令时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可以把进程看做是正在运行的程序..但是当我们进一步研究时;对进程的定义将更为普遍..例如:一个分时用户程序如编译器是一个进程;个人用户在PC上运行的字处理程序是一个进程;一个系统任务如输出到打印机也是一个进程;并可以提供允许进程创建与其并发执行的子进程的系统调用..进程需要特定的资源包括CPU时间、内存、文件和I/O设备来完成工作..这些资源或者在进程创建时分配给它;或者在其运行时分配..除了在进程创建时所获得的各种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以外;各种各样的初始化数据或输入也可能一同传送给进程..例如;考虑一个能够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一个文件状态的进程..这个进程将获得包含输入的文件名;将执行相应的指令和系统调用来获取所期望的信息并显示在终端上..着重强调程序本身不是进程;程序是静态实体passiveentity好像是存储在磁盘中的文件的内容;而进程是动态实体activeentity;它用一个程序计数器来指明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进程必须要按顺序执行;CPU执行完进程的一条指令后再执行下一条;直到进程结束..进一步地讲;一次最多执行一条代表该进程的指令..这样;从来就不会出现两个独立运行的序列..但一个程序在运行时创建多个进程是非常普遍的..进程是并发程序设计的一个工具;并发程序设计支撑了多道程序设计;由于进程能确切、动态地刻画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并发性;更好地解决系统资源的共享性;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进程概念被较早地引入了系统..它在操作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现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进程概念使得操作系统结构变得清晰;主要表现如下..1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的控制转移由进程调度机构统一管理;不能杂乱无章;随意进行..2进程之间的交互如信号发送、消息传递和同步互斥等活动由通信及同步机制完成;从而使进程无法有意或无意破坏其他进程的数据..因此;每个进程相对独立;相互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进程结构较好地刻画了系统的并发性;动态地描述出系统的执行过程;因而具有进程结构的操作系统;结构清晰、整齐划一;可维护性好..3.主存储器管理主存储器是现代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核心..主存储器是由字或字节组成的大型队列;每个字或字节都有它自己的地址..主存储器是CPU和I/O设备共享的大容量快速存储器..中央处理器在取指令周期中从主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而且在取数据周期中从主存储器中读/写数据..通过DMA动态内存存取;I/O操作也实现了对主存储器的数据读/写..通常主存储器是CPU唯一能够直接寻址和访问的大容量存储空间..例如;CPU要处理磁盘中的数据;那么CPU首先发出I/O调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主存储器中..同样;指令必须在存储器中才能够由CPU执行..必须要把程序映射到绝对地址并载入内存中才可以执行..在程序运行时;它通过产生绝对地址来从内存中访问程序指令和数据..最后;程序结束;释放所占的内存空间;方便下一个程序载入..为了提高CPU利用率和计算机响应速度;必须在内存中保留多个程序..有许多不同的内存管理策略;而且不同算法的效率取决于具体的环境..为具体的系统选择内存管理策略要考虑许多因素——尤其是系统的硬件设计..每种算法都需要自己的硬件支持..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内存管理相关的工作:跟踪内存使用情况;明确哪一部分正在使用和为谁所用;在内存空间有效时决定将哪个进程载入内存;根据需要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4.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可视性最强的组件之一..计算机能够将数据存储在各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磁带、磁盘和光盘是最常用的介质..每种介质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物理结构..每个存储媒体由一个驱动器控制如磁盘驱动器或磁带驱动器;这种驱动器也有自己的独有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访问速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和存取方式顺序的或随机的..为了便于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逻辑层面..操作系统把存储设备的物理属性抽象定义为一个逻辑存储单元——文件..文件被映像到物理媒介中;通过存储设备来访问这些文件..文件是由其创建者定义的相关信息的集合..一般的文件表现为程序源程序和目标代码和数据..数据文件可能是数字的、字母的或二者混合的..文件可能是形式自由的如文本文件;也可能有严格定义的格式如固定字段..由字、字节、行或记录组成的文件结构是其创建者定义的..文件概念具有相当广泛的含义..操作系统通过管理大容量存储体如由驱动器控制的磁盘和磁带实现了文件的抽象概念..另外;为了更简易地使用文件;通常将他们组织到目录中..最后;如果有多个用户访问文件;可能需要控制谁以什么样的方式访问例如:读、写、追加..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文件管理相关的工作:创建和删除文件;创建和删除目录;将文件映像到辅助存储器中;将文件备份到永久非易失性存储体中..5.I/O系统管理操作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用户隐藏具体的硬件特性..例如;在UNIX中;通过I/O子系统向操作系统隐藏了I/O设备的特性..I/O子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个内存管理模块;这包括Buffering、Caching和SPOOLing;一个通用设备驱动程序接口;针对具体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6.辅助存储器管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执行程序..这些程序在运行时以及它们要访问的数据都必须在主存储器中..因为主存储器的容量太小不能存储所有的程序和数据;而且掉电后会丢失所有的存储信息;所以计算机系统必须要提供辅助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的后备..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系统使用磁盘作为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主要联机存储体..大多数程序包括编译程序、汇编程序、排列程序、编辑程序和格式化程序在载入内存之前存储在磁盘上;并且在运行时利用磁盘存储它们所处理的源文件和目标文件..因此;合理的磁盘管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辅助存储器管理相关的工作:空闲空间管理;空间分配;磁盘调度..因为频繁地使用辅助存储器;所以必须要能够高效运行..而且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取决于磁盘子系统的速度和该子系统实现算法的效率..7.网络管理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处理机的集合;这些处理机既不共享内存和外围设备;也不共享时钟..而是每个处理机拥有自己的本地内存和时钟;并且这些处理机可以通过各种通信线路如高速总线或网络进行通信..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处理机在规模和功能上有所不同;其中可能包括小型微处理器、工作站、小型机和大型通用计算机..在分布式系统中;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相连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配置该网络..这种网络可以完全或部分地连接..通信网络的设计必须要考虑报文路由选择和连接策略;以及争用和安全的问题..分布式系统将物理上相互独立的可能不同种类的系统集合成为一个独立相连的系统;它具有向用户提供访问由系统维护的各种资源的能力..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加快了计算速度、增强了系统功能、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并加强了可靠性..操作系统把网络细节包含在了网络接口设备驱动程序中;于是将网络访问泛化为一种文件访问的形式..因此;分布式系统所使用的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效率和普及..8.系统保护如果一个计算机系统有多个用户并允许并行执行多个进程;那么必须要保护各个进程免受其他进程的侵扰..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机制来保证只有那些从操作系统获取了合适权限的进程能够操作文件、存储段、CPU和其他资源..例如;内存寻址硬件确保了一个进程只能在自己的地址空间内执行;计时器确保进程最终能够放弃对CPU的控制;用户不能够访问设备控制寄存器;这样;就保护了各种外围设备的完整性..保护是操作系统定义的控制程序;是进程或用户访问的机制..这个机制必须要提供一种方法来描述要施加的控制;以及强制执行的方法..通过检测子系统接口中潜伏的错误;保护能够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对接口错误的早期检测常常能够阻止一个子系统故障波及到其他正常的子系统..一个未受保护的资源难以防止未授权或不适当的用户的使用或误用..一个面向保护的系统提供了一种区分授权的和未授权的使用方法..9.操作系统服务操作系统提供了程序运行的环境..它为程序和程序用户提供了特定的服务..当然;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的具体服务不同;但是我们能够找出其共同部分..提供的这些操作系统服务是为了便于程序员设计程序..具体如下..程序执行:系统必须能够将程序载入内存并运行它..程序必须能够正常地或异常地指示错误结束运行..I/O操作:一个正在运行的程序可能要请求I/O操作..这可能会涉及文件或I/O 设备..针对具体的设备;需要特定的功能如倒卷一个磁带驱动器或清空一个CRT屏幕显示..出于系统效率和保护的原因;用户通常不能够直接控制I/O设备..因此;操作系统必须要提供一种I/O运行机制..文件系统处理:文件系统相当有意思..显然;程序需要能够读写文件;也要能够创建和删除文件..通信: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进程需要与另外一个进程交换信息..通信有两种主要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的进程间通信;另外一种方式是运行在由一个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的进程间通信..可以通过共享存储器或报文传送这种方式中;操作系统在进程之间将信息打包移动的方式实现进程间的通信..错误检测:操作系统需要经常注意可能发生的错误..错误可能发生在CPU、内存如存储错误或电源故障、I/O设备如磁带奇偶检验错误、连结网络失败或打印机缺纸及用户程序如运算溢出、试图访问非法存储器地址或过多占用CPU时间中..对于每种类型的错误;操作系统应该能够采取针对性措施以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和相容性..另外;操作系统还存在另外一些功能;它们不是为了帮助用户工作;而是为了确保系统本身的高效运行..如:资源分配:当多个用户登录到系统中或同时有多个作业运行时;必须要在它们之间分配资源..操作系统管理许多不同类型的资源..有些资源如CPU周期、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可能有专用的分配代码;而其他的如I/O设备可能有更通用的请求和释放代码..例如;在决定如何最好地使用CPU的问题上;操作系统的CPU调度程序要考虑CPU速度、必须要执行的作业、有效的寄存器数量和其他的一些因素;账户管理:我们希望跟踪记录每个用户使用哪些类型的计算机资源和用了多少..这个记录保持可能用于记账以便用户付账或简单地用于累加使用率统计..对于研究者来说;使用率统计可能是个有效的工具..利用使用率统计;研究者可以重新配制系统以改善计算服务;保护:存储在多用户计算机系统上的信息的所有者希望能够控制对该信息的使用..当多个不相关的进程并发执行时;一个进程不应该能够干扰其他进程或操作系统本身..保护包括了监控所有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对来自外界的系统安全检测security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保护往往通过密码的方式;用户向系统验证口令才能访问资源..它也包括了保护外部I/O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和网络适配器免于非法的访问企图和记录所有这样的非法闯入..如果一个系统受到保护并且是安全的;那么就必须要建立预防措施..一般;系统的安全强度与其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密切相关..1.2.2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模型操作系统本身是一组程序;像其他程序一样也在处理器上执行;那么;操作系统程序是否组织成进程它是如何控制和怎样执行的呢下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从操作系统的执行方式来看;可以把它分成:非进程内核模型、OS功能函数在用户进程内执行的模型和OS功能函数作为独立进程执行的模型3种..1.非进程内核模型许多老式操作系统的实现采用非进程内核模型;即操作系统的功能都不组织成进程来实现;如图1-2所示;该模型包括一个较大的操作系统内核程序;进程的执行在内核之外..当中断发生时;当前运行进程的上下文现场信息将被保存;并把控制权传递给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具有自己的内存区和系统堆栈区;用于控制过程调用和返回..它将在核心态执行相应的操作;并根据中断的类型和具体的情况;或者是恢复被中断进程的现场并让它继续执行;或是转向进程调度指派另一个就绪进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进程的概念仅仅是针对用户程序而言的;操作系统代码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在内核模式下运行..2.OS功能在用户进程内执行的模型小型机和工作站操作系统如UNIX等往往采用OS的所有功能在用户进程内执行的模型;如图1-3所示;在这种实现模型中;大部分操作系统功能组织成一组例行程序供用户程序调用;认为操作系统例程与用户进程是上下文相关的;操作系统的地址空间被包含在用户进程的地址空间中;因而;操作系统例行程序也在用户进程的上下文环境中执行..图1-4给出了OS的所有功能在用户进程内执行的模型中的进程映像;它既包含进程控制块、用户堆栈、容纳用户程序和数据的地址空间等;还包括操作系统内核的程序、数据和系统堆栈区..当发生一次中断或系统调用后;处理器状态将被置成内核模式;控制从用户进程手中被剥夺并传递给操作系统例行程序..此时;发生了模式切换;模式上下文现场信息被保存;但是进程上下文切换并没有发生;操作系统仍在该用户进程中执行;提供单独的内核堆栈用于管理进程在核心态下执行时的调用和返回;操作系统例行程序和数据放在共享地址空间;且被所有用户进程共享..当操作系统例程完成了工作之后;如果让当前进程继续运行的话;就可以做一次模式切换来恢复执行原先被中断的用户进程..这种技术提供了不必要通过进程上下文切换就可以中断用户进程来调用操作系统例行程序的手段..如果发生进程切换;控制就被传递给操作系统的进程切换例行程序;由它来实现进程切换操作;把当前进程的状态置为非运行状态;而指派另一个就绪进程来占有处理器运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系统中进程切换例行程序是在当前进程中执行的;而另一些系统则不是..3.OS功能作为独立进程执行的模型OS功能作为独立进程执行的模型把操作系统组织成一组系统进程、即操作系统功能是这些系统进程集合运行的结果;这些系统进程也称为服务器或服务器进程;于是与用户进程或其他服务器进程之间构成了Client/Server关系;Windows2000/XP采用了这种结构..如图1-5所示;除了极少部分功能在内核模式下运行;大部分操作系统功能被组织在一组分离的独立进程内实现;这组进程在用户模式下运行;而进程切换例行程序的执行仍然在进程之外..这一实现模型有很多优点..首先;它采用了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实现方法;模块之间具有最少和简洁的接口..其次;大多数操作系统功能被组织成独立的进程;有利于操作系统的实现、配置和扩充;如性能监控程序用来记录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中用户进程的执行速度;由于这些程序并不提供给进程特别的服务;仅仅被操作系统调用;把它设计成一个服务器进程;便可赋予一定的优先级;夹在其他进程中运行..最后;这一结构在多处理器和多计算机的环境下非常有效;一些操作系统服务可指派到专门处理器上执行;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改进..。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一、内核(Kernel)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是内核,它负责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硬件设备、调度进程和提供基本的系统服务。
Linux内核采用单内核结构,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大部分核心功能和驱动程序。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它提供了操作系统运行所必须的基本功能。
Linux内核具有以下特点:1、多任务处理:Linux内核支持多任务处理,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实现多个程序之间的切换和管理。
2、硬件管理:Linux内核负责管理硬件设备,与硬件设备交互,控制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
3、内存管理:Linux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内存,包括内存的分配、释放、映射和交换等操作。
4、文件系统:Linux内核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ext4、NTFS、FAT等,负责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5、进程管理:Linux内核管理系统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挂起、唤醒和终止等操作。
6、网络通信:Linux内核支持网络通信功能,包括TCP/IP协议栈、网卡驱动等,实现网络数据传输和通信。
二、ShellShell是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解释器,用户通过Shell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
Shell接受用户的命令,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系统调用,最终由内核执行。
Linux系统中常用的Shell有Bash、Zsh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Shell。
Shell具有以下功能:1、命令解释:Shell接受用户输入的命令,并将其翻译为操作系统可以执行的命令。
2、执行程序:Shell可以执行各种程序、脚本和命令,包括系统工具、应用程序等。
3、环境控制:Shell可以设置环境变量、别名和路径等,帮助用户管理系统环境。
4、文件处理:Shell可以处理文件操作,包括创建、删除、复制、移动等。
5、脚本编程:Shell支持脚本编程,用户可以编写Shell脚本来自动执行一系列操作。
三、系统工具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系统工具,帮助用户管理系统和执行各种任务。
操作系统结构
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计算资源、提供用户接口以及协调和控制系统中各个程序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操作系统,了解其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结构,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一、单体结构单体结构是最早出现的操作系统结构之一。
它将所有的操作系统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大的程序中,这个程序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系统功能,如文件管理、内存管理、进程调度等。
单体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简单直观,易于开发和理解。
然而,由于所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程序中,当系统变得复杂时,单体结构容易导致代码紊乱、难以维护和扩展。
二、层次结构为了解决单体结构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层次结构的操作系统设计思想。
层次结构将操作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提供不同的功能接口,并且每个层次只依赖于更低层次的功能接口。
这样一来,系统变得更加模块化,每个层次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
常见的操作系统层次结构包括内核层、文件系统层、设备驱动层等。
层次结构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性能开销。
三、微内核结构微内核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层次结构,它将操作系统划分为最小的核心和若干个可选的服务进程。
微内核只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而其他功能则由服务进程来实现。
这种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内核的规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微内核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加载和卸载服务进程,从而实现系统功能的动态扩展。
四、虚拟机结构虚拟机结构是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操作系统结构。
它通过在物理机器上创建多个虚拟机来模拟多个独立的计算环境,每个虚拟机可以运行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
虚拟机结构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更好的资源隔离和资源管理能力,可以更灵活地配置和管理计算资源。
虚拟机结构广泛用于云计算和服务器虚拟化领域。
五、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结构。
它将操作系统划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客户端和服务器。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在一个多线程环境中,进程是系统进行保护和资源分配的单位, 而线程则是进程中一条执行路径,每个进程中允许有多个线程, 线程才是系统进行调度的独立单位。 在一个进程中包含有多个可并发执行的控制流,而不是把多个 控制流一一分散在多个进程中,这是并发多线程程序设计与并 发多进程程序设计的主要不同之处。
4.管程
进程概念使OS结构变得清晰,主要表现在:
1)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的控制转移由进程调度机构统一管 理,不能杂乱无章,随意进行。
2)进程间的信号发送、消息传递和同步互斥由通信及同步机 制完成,进程无法有意或无意破坏其它进程的数据。每个进程 相对独立,相互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进程结构较好刻画了系统的并发性,动态地描述出系统的 执行过程,具有进程结构的操作系统,结构清晰、整齐划一, 可维护性好。
4)内核可以使用特权指令。现代计算机都提供常态和 特态等多种机器工作状态,有一类指令称为特权指令, 只允许在特态下使用,规定这类指令只允许内核使用, 可防止系统出现混乱。
内核是操作系统对裸机的第一次改造,内核和裸机组 成多台虚拟机,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虚拟机没有中断,进程设计者不再需要有硬件中 断的概念,用户进程执行中无需处理中断。
二、整体式结构的操作系统 (1)
(a)整体式结构
操作系统的整体式结构又叫模块组合法,是基于结构化程序设 计的一种软件结构设计方法。早期操作系统(如IBM操作系统) 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法。 1.主要设计思想和步骤
把模块作为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按照功能需要而不是根据程 序和数据的特性把整个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还可再分成子模 块),每个模块具有一定独立功能,若干个关联模块协作完成 某个功能。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关系,各个模块间可以不 加控制,自由调用;然后,分别设计、编码、调试各个模块。 最后,把所有模块连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
了解电脑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电脑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是电脑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如何运行以及优化系统性能。
本文将介绍电脑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享,读者能够对电脑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是指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进程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进程,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调度等。
进程是指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时的实例,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小的执行单位。
2. 内存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的分配、回收、虚拟内存管理等。
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重要资源。
3. 文件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
文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组织和管理文件的一种机制。
4. 设备驱动程序: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包括设备的初始化、操作和控制等。
设备驱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设备交互的一种程序。
二、为什么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很重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开发: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原理,从而更高效地进行系统开发。
2. 维护: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可以帮助维护人员更好地定位和解决系统问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优化: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可以帮助优化人员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三、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的应用领域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需要使用计算机的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核结构对个人计算机的运行和性能影响较大。
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结构
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结构操作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和结构⼀、操作系统的概念在信息化时代,软件被称为计算机系统的灵魂。
⽽作为软件核⼼的操作系统,已经与现代计算机系统密不可分、融为⼀体。
计算机系统⾃下⽽上可粗分为四个部分:硬件、操作系统、应⽤程序和⽤户。
操作系统管理各种计算机硬件,为应⽤程序提供基础,并充当计算机硬件和⽤户的中介。
硬件,如中央处理器、内存、输⼊输出设备等,提供了基本的计算资源。
应⽤程序,如字处理程序、电⼦制表软件、编译器、⽹络浏览器等,规定了按何种⽅式使⽤这些资源来解决⽤户的计算问题。
操作系统控制和协调各⽤户的应⽤程序对硬件的使⽤。
综上所述,操作系统是指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合理的组织调度计算机的⼯作和资源的分配,以提供给⽤户和其他软件⽅便的接⼝和环境集合。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研究和应⽤的发展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特征 操作系统是⼀种系统软件,但与其他的系统软件和应⽤软件有很⼤的不同,他有⾃⼰的特殊性即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
这些概念对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关重要,将⼀直贯穿于各章节中。
并发 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时间间隔内发⽣,在多道程序环境下,⼀段时间内宏观上有多个程序在同时执⾏,⽽在同⼀时刻,单处理器环境下实际上只有⼀个程序在执⾏,故微观上这些程序还是在分时的交替进⾏。
操作系统的并发是通过分时得以实现的。
操作系统的并发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运⾏着的程序,因此它具有处理和调度多个程序同时执⾏的能⼒。
在操作系统中,引⼊进程的⽬的实施程序能并发执⾏。
共享 资源共享即共享,是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的进程共同使⽤。
共享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资源共享⽅式。
1)互斥共享⽅式 系统中的某些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虽然他们可以提供给多个进程使⽤,但为使所打印的内容不致造成混淆,应规定在同⼀段时间内只允许⼀个进程⽅位该资源。
UNIX操作系统介绍71绪言UNIX操作系统的结构
四、磁盘块的读写
1、读磁盘的方式
A、一般读方式:把磁盘中的信息读入缓冲区
B、提前(预先)读方式:在一个进程顺序地读一 个文件各盘块时,会预先看见下一个要读的盘块, 因此可以在读出指定盘块的同时,要求提前将下一 个盘块的信息读入缓冲区。
2、写磁盘的方式 A、一般写方式:把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磁盘,调用 者进程因为等待写操作完成而进入睡眠状态,写操 作完成后释放缓冲区。
系统调用fork完成的功能: ⑴为子进程在proc结构表中分配一个空项 ⑵ 为子进程赋一个唯一的进程标识号pid
⑶ 复制一个父进程上下文的逻辑副本。(只复制 不共享的部分)
⑷增加与父进程相关联的有关文件系统的进程引 入计数。 ⑸对父进程返回子进程的进程标识号,对子进程 返回零。 当父进程使用fork()创建了子进程后,子进程就 继承了父进程的正文段,数据段和栈。子进程的 状态为创建态。
2、存储区分配策略:最先适应策略
3、存储区的分配与释放 三、现代UNIX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 1、管理方式:请求调页的存储管理 2、内存空间的管理 A、位示图 B、页的大小:512B-----4KB
C、所用的数据结构:
页表
一个进程的虚地址空间在逻辑上被分成三个区段:系 统区段(常驻内存)、进程控制区段、进程程序区段。 每个区段都有自己的虚拟地址空间,故每个区段都有 自己的页表。
C、所有空闲缓冲区通过指针形成一个空闲缓冲区队 列
D、缓冲区的分配和回收通过GETCF()和PUTCF ()函数完成。
2、块设备缓冲区管理 A、组成 用于真正存放数据的缓冲区 用于管理的缓冲区控制块 B、分配和回收 它们二者一一 对应
C、UNIX块设备的缓冲区构成三个队列: 空闲缓冲区队列: UNIX将系统中的空闲缓冲区控制块用两个指 针构成双向链表,并对这个队列采用先进先出的管 理算法,当释放一个空闲缓冲区时,将它链入队列 尾,当申请一个缓冲区时,就从队列首摘下分配 。 输入/输出请求队列: 将对某一设备提出的I/O请求所对应的缓冲区 控制块用一个指针构成单向链表。UNIX对这个队 列采用先进先出的管理算法。服务完一个就把它从 队首摘下,然后再为下一个服务。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接口和良好的体验。
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是操作系统设计者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概述1. 操作系统的任务操作系统主要任务包括: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接口、控制程序执行、保护计算机资源等。
2. 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由内核和外壳两部分组成。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控制硬件资源;外壳则是用户与内核交互的界面。
3.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常见的层次结构包括:硬件层、设备驱动程序层、内核层、服务程序层和应用程序层等。
三、具体内容详解1. 硬件层硬件层是计算机物理设备,包括CPU、内存、IO设备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硬件资源进行初始化和管理。
例如:建立中断向量表,初始化存储器等。
2. 设备驱动程序层设备驱动程序层是连接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层次,它负责将硬件设备转换成操作系统可以理解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3. 内核层内核层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控制硬件资源。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进程、线程、内存、文件等资源的管理和调度。
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外壳、服务程序等其他组成部分的调用。
4. 服务程序层服务程序层是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部分,例如:文件管理、网络连接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服务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5. 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层是用户直接使用的部分,例如:文本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
在这一层中,操作系统需要完成对应用程序的管理和调度。
四、结论通过以上详细介绍可以看出,操作系统基本结构是由多个不同职责和功能的组成部分构成。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任务,在整个操作系统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了解操作系统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并能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系统结构设计操作系统是一种大型、复杂的并发系统,为了研制操作系统,首先必须研究它的结构,力求设计出结构良好的程序。
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操作系统的整体结构,由程序的构成成分组成操作系统程序的构造过程和方法;二是研究操作系统程序的局部结构,包括数据结构和控制结构。
采用不同的构件和构造方法可组成不同结构的操作系统。
本节将在讨论操作系统构件之后,全面介绍各种操作系统的构造方法。
1.2.1 操作系统的组件通常把组成操作系统程序的基本单位称作操作系统的构件。
剖析现代操作系统,构成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除内核之外,主要还有进程、线程、类程和管程。
1.内核现代操作系统中大都采用了进程的概念,为了解决系统的并发性、共享性和随机性,并使进程能协调地工作,单靠计算机硬件提供的功能是十分不够的。
例如,进程调度工作目前就不能用硬件来实现;而进程自己调度自己也是困难的。
所以,系统必须有一个软件部分能对硬件处理器及有关资源进行首次改造,以便给进程的执行提供良好运行环境,这个部分就是操作系统的内核。
由于操作系统设计的目标和环境不同,内核的大小和功能有很大差别。
有些设计希望把内核做得尽量小仅具有极少的必需功能,称为微内核(microkernel ),其他功能都在核外实现,通过微内核提供的消息传递机制完成其余功能模块间的联系;有些设计则希望内核具有较多的功能,虽然其内部也可划分成层次或模块,但运行时是一个大二进制映像,模块间的联系可通过函数或过程调用实现,称为单内核(monolithickernel )。
操作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内核的功能设计。
微内核结构是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之一,这种方法把内核和核外服务程序的开发分离,可为特定应用程序或运行环境要求定制服务程序,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简化了实现,提供了灵活性,很适合分布式系统的构造。
一般而言,内核必须提供以下 3 个方面的功能。
(1)中断处理。
中断处理是内核中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操作系统赖以活动的基础,为了缩短屏蔽中断的时间,增加系统内的并发性,通常它仅仅进行有限的、简短的处理,其余任务交给在内核之外的特殊用户态进程完成。
当中断事件产生时,先由内核截获并转向中断处理例行程序进行原则处理,它分析中断事件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必要的状态修改,然后交给内核之外的进程去处理。
例如,产生外围设备结束中断事件时,内核首先分析是否正常结束,如果是正常结束,那么,就应释放等待该外围传输的进程;否则启动相应设备管理进程进行出错或异常处理。
又如当操作员请求从控制台输入命令时,内核将把这一任务转交给命令管理进程去处理,以接收和执行命令。
(2)短程调度。
主要职能是分配处理器。
当系统中发生了一个事件之后,可能一个进程要让出处理器,而另一个进程又要获得处理器。
短程调度按照一定的策略管理处理器的转让,以及完成保护和恢复现场的工作。
由于它是协调进程竞争处理器资源的程序,所以它不是进程而是内核中的一个程序。
(3)原语管理。
原语是内核中实现某一功能的不可中断过程。
为了协调进程完成通信、并发执行和共享资源,各种原语是必不可少的。
通信原语为进程相互传递消息,同步原语能协调并发进程之间的种种制约关系。
此外,还有其他原语,如启动外围设备工作的启动原语,若启动不成功则请求启动者应等待,显然,这个启动过程应该是完整的,否则在成为等待状态时,可能外围设备已经空闲。
由于设备的操作与硬件密切相关,故通常设备驱动程序等功能都放在内核中完成。
内核是操作系统对裸机的首次改造,内核和裸机组成了一台虚拟机,进程就在这台虚拟机上运行,它比裸机的功能更强大,具有以下特性:(1)虚拟机没有中断,因而,进程的设计者不再需要有硬件中断的概念,用户进程执行中无须处理中断;(2)虚拟机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台虚拟处理器,每个进程就好像在各自的私有处理器上顺序地推进,实现了多个进程的并发执行;(3)虚拟机为进程提供了功能较强的指令系统,即它们能够使用机器非特权指令、系统调用和原语所组成的新的指令系统。
为了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设计内核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
如果内核功能过强,则一方面在修改系统时可能牵动内核;另一方面它占用的内存容量和执行时间都会增大,且屏蔽中断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系统效率。
因而,设计内核时应注意:中断处理要简单;调度算法要有效;原语应灵活有力、数量适当。
这样就可以做到下次修改系统时,尽量少改动内核,执行时中断屏蔽时间缩短。
2.进程管理程序本身并不能做什么,只有在CPL执行它的指令时才能有所作为;因此,可以把进程看做是正在运行的程序。
但是当我们进一步研究时,对进程的定义将更为普遍。
例如:一个分时用户程序(如编译器)是一个进程,个人用户在PC上运行的字处理程序是一个进程,一个系统任务(如输出到打印机)也是一个进程,并可以提供允许进程创建与其并发执行的子进程的系统调用。
进程需要特定的资源(包括CPU寸间、内存、文件和I/O设备)来完成工作。
这些资源或者在进程创建时分配给它,或者在其运行时分配。
除了在进程创建时所获得的各种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以外,各种各样的初始化数据(或输入)也可能一同传送给进程。
例如,考虑一个能够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一个文件状态的进程。
这个进程将获得包含输入的文件名,将执行相应的指令和系统调用来获取所期望的信息并显示在终端上。
着重强调程序本身不是进程;程序是静态实体(passiveentity )(好像是存储在磁盘中的文件的内容),而进程是动态实体(activeentity ),它用一个程序计数器来指明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
进程必须要按顺序执行,CPU执行完进程的一条指令后再执行下一条,直到进程结束。
进一步地讲,一次最多执行一条代表该进程的指令。
这样,从来就不会出现两个独立运行的序列。
但一个程序在运行时创建多个进程是非常普遍的。
进程是并发程序设计的一个工具,并发程序设计支撑了多道程序设计,由于进程能确切、动态地刻画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并发性,更好地解决系统资源的共享性,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发展史上,进程概念被较早地引入了系统。
它在操作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现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用进程概念使得操作系统结构变得清晰,主要表现如下。
(1)一个进程到另一个进程的控制转移由进程调度机构统一管理,不能杂乱无章,随意进行。
(2)进程之间的交互如信号发送、消息传递和同步互斥等活动由通信及同步机制完成,从而使进程无法有意或无意破坏其他进程的数据。
因此,每个进程相对独立,相互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进程结构较好地刻画了系统的并发性,动态地描述出系统的执行过程,因而具有进程结构的操作系统,结构清晰、整齐划一,可维护性好。
3.主存储器管理主存储器是现代计算机系统运行的核心。
主存储器是由字或字节组成的大型队列,每个字或字节都有它自己的地址。
主存储器是CPU和I/O 设备共享的大容量快速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在取指令周期中从主存储器中读取指令,而且在取数据周期中从主存储器中读/写数据。
通过DM A动态内存存取),I/O操作也实现了对主存储器的数据读/写。
通常主存储器是CPU隹一能够直接寻址和访问的大容量存储空间。
例如,CPL要处理磁盘中的数据,那么CPU首先发出I/O调用将这些数据传送到主存储器中。
同样,指令必须在存储器中才能够由CPU执行。
必须要把程序映射到绝对地址并载入内存中才可以执行。
在程序运行时,它通过产生绝对地址来从内存中访问程序指令和数据。
最后,程序结束,释放所占的内存空间,方便下一个程序载入。
为了提高CPU利用率和计算机响应速度,必须在内存中保留多个程序。
有许多不同的内存管理策略,而且不同算法的效率取决于具体的环境。
为具体的系统选择内存管理策略要考虑许多因素——尤其是系统的硬件设计。
每种算法都需要自己的硬件支持。
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内存管理相关的工作:跟踪内存使用情况,明确哪一部分正在使用和为谁所用;在内存空间有效时决定将哪个进程载入内存;根据需要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
4.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可视性最强的组件之一。
计算机能够将数据存储在各种类型的物理介质上。
磁带、磁盘和光盘是最常用的介质。
每种介质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物理结构。
每个存储媒体由一个驱动器控制(如磁盘驱动器或磁带驱动器),这种驱动器也有自己的独有特性。
这些特性包括访问速度、容量、数据传输率和存取方式(顺序的或随机的)。
为了便于使用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整体逻辑层面。
操作系统把存储设备的物理属性抽象定义为一个逻辑存储单元——文件。
文件被映像到物理媒介中,通过存储设备来访问这些文件。
文件是由其创建者定义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一般的文件表现为程序(源程序和目标代码)和数据。
数据文件可能是数字的、字母的或二者混合的。
文件可能是形式自由的(如文本文件),也可能有严格定义的格式(如固定字段)。
由字、字节、行或记录组成的文件结构是其创建者定义的。
文件概念具有相当广泛的含义。
操作系统通过管理大容量存储体(如由驱动器控制的磁盘和磁带)实现了文件的抽象概念。
另外,为了更简易地使用文件,通常将他们组织到目录中。
最后,如果有多个用户访问文件,可能需要控制谁以什么样的方式访问(例如:读、写、追加)。
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文件管理相关的工作:创建和删除文件;创建和删除目录;将文件映像到辅助存储器中;将文件备份到永久(非易失性)存储体中。
5.I/O 系统管理操作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向用户隐藏具体的硬件特性。
例如,在UNIX中,通过I/O子系统向操作系统隐藏了I/O设备的特性。
I/O子系统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个内存管理模块,这包括Buffering 、Caching 和SPOOLing;一个通用设备驱动程序接口;针对具体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6.辅助存储器管理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执行程序。
这些程序在运行时(以及它们要访问的数据)都必须在主存储器中。
因为主存储器的容量太小不能存储所有的程序和数据,而且掉电后会丢失所有的存储信息,所以计算机系统必须要提供辅助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的后备。
大多数现代计算机系统使用磁盘作为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主要联机存储体。
大多数程序(包括编译程序、汇编程序、排列程序、编辑程序和格式化程序)在载入内存之前存储在磁盘上,并且在运行时利用磁盘存储它们所处理的源文件和目标文件。
因此,合理的磁盘管理对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操作系统要负责下列与辅助存储器管理相关的工作:空闲空间管理;空间分配;磁盘调度。
因为频繁地使用辅助存储器,所以必须要能够高效运行。
而且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取决于磁盘子系统的速度和该子系统实现算法的效率。
7.网络管理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处理机的集合,这些处理机既不共享内存和外围设备,也不共享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