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化与人文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发展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发展

对未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 文化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文 化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世界 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 的国际传播。
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科技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 的动力和手段。未来,中国文 化发展将更加注重运用现代科 技手段,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 文化创新。
中国艺术家在绘画、雕塑、音乐、舞 蹈等领域不断创新,推动现代艺术的 发展,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现代魅力。
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壮大
文化产业政策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 发展。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各地纷纷建设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文化产业资源和企业,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鲁 迅、茅盾等文学巨匠的出现,以及京剧、电影等艺术形式 的创新。
当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全球化
多元文化的交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 频繁,形成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局面。
网络文化的兴起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等新型文化形态不断涌现。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 、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 源,以及森林、草原、水资源等可再 生资源。
生态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包括森林、 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近年 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 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03
中国的文化发展历程
古代文化的起源与传承
文化旅游融合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 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3、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4、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结构(二)人文地理学的地位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2、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与空间研究: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第七卷1049—1650页)记载的是“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即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人文活动和人文特征。

2、人地关系研究:人文地理学是揭示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3、时间序列研究:人文现象的时间尺度和差异。

探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形成过程,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向。

思考:下列哪些问题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人类活动与全球变化美国对外政策与美国对外贸易伙伴山东经济结构调整的未来方向城乡人口流动机理分析苏州旅游线路设计国际大都市定位·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尽管有些问题带有区域的修饰语,但是它们讨论的是经济过程、人口过程等,因此它们不是人文地理问题。

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三个维度一横+一纵+时间变化一横: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一纵: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纵向关系时间序列:时代背景及随时间的发展变化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一)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人文地理各章要点

人文地理各章要点

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地理环境,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基本理论:代表性的人地关系理论,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3、分析应用: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4、拓展区域人地关系的协调,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态综述,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实践意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基本概念: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扩展扩散,迁移扩散,文化景观,文化整合,环境感知2、基本理论: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实例分析某一地区文化(某一文化现象)的文化整合。

文化的层次结构以及关系,地理环境与文化的主要观点3、分析应用: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基本概念: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2、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一基本概念人口构成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密度人种(种族)民族民俗二、基本理论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民族的特征民族的形成、整合民族的迁移与集聚影响民居的主要地理因素黄土窑洞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因素分析三、分析应用:分析中国自然环境特征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

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因素联系实际分析民俗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五章1、基本概念: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2、基本原理:传统农业类型及其各自特征现代农业类型及其各自特征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第六章工业类型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第七章1、基本概念:聚落城市化城市体系农村聚落体系城市景观城市感知2、基本原理: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城市化的三个进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当代城市化的特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型与理论城市景观的体现3、应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实例分析村落形状类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实例分析城市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例分析城市化及其影响分析太原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条件)黄土窑洞民居的地理背景分析。

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关系

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关系

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关系地理学是一个既定的学科,它不仅仅关注地球的物理特点,还探讨了我们的世界,地球上的人类和文化。

其中,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是两个重要而互相关联的领域。

它们通过探究人类的活动、文化实践和空间剖析,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丰富的人文环境。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的关系,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是交叉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研究了人类活动、文化和其他影响人类社会的地理因素。

而文化地理研究了人类在空间中的文化实践、文化影响和文化理解的地理因素。

这两个研究领域本质上是交叉的,可以互相补充和影响。

人文地理关注的主要是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的活动,并试图探讨这些活动是如何塑造了社会、文化和环境。

文化地理则更着重于探究文化如何被塑造和影响地理环境,以及空间对文化的作用和反作用。

因此,通过人类的活动、文化实践和空间剖析,两个领域互相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了解的人文环境。

文化因素影响空间人们在特定时刻和地点开展的活动是一种文化实践。

文化实践按照一定的文化规则和惯例来进行,这些规则和惯例是基于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

因此,文化实践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反映文化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地理成为研究文化实践的空间维度的领域。

空间,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空间,具有多重维度的文化属性。

人类在空间中开展文化活动时受到空间文化特征和限制的影响。

例如,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婚配,都会对人们是否选择某种空间有所影响。

建筑风格等西方现代艺术也植入了中国文化,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点。

与此同时,空间本身也会对文化产生影响,例如,一些建筑和景观可以成为文化表达和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空间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互相塑造的,两者一起揭示了文化的异同和发展趋势。

文化和经济发展文化的发展也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城市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城市文化景观

城市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城市文化景观

城市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城市文化景观城市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产物,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中体现特定文化特征的景观环境,是城市形象、城市氛围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探讨城市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城市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在长期历史沉淀和文化传承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精神财富。

城市文化的内涵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

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城市公共艺术品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人文地理与城市文化景观的关系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城市文化景观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特征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文化内涵。

例如,沿海城市因与海洋接触密切,其文化景观常常与海洋文化息息相关;而内陆城市则更容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因素还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城市文化景观的意义与作用城市文化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1. 增强城市认同感:城市文化景观体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发展特色,使居民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吸引人才和游客: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促进人才和游客的流动与交流。

3. 推动经济发展:城市文化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4. 传承与创新:城市文化景观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创新城市文化的空间平台,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四、城市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景观,是保持城市文化独特性和传统魅力的重要手段。

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景观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文化遗产的申遗工作等。

五、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与规划城市文化景观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与观念1.4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2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2.3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4 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3.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3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3.4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2 农业生产与农业地理4.3 工业生产与工业地理4.4 服务业与服务业地理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5.2 语言与文字的地理分布5.3 宗教与宗教地理5.4 饮食、服饰、建筑与节庆习俗的地理分布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6.2 国家与领土的地理分布6.3 政区划分与政府治理6.4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第七章:社会地理学7.1 社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7.2 社会阶层与社区地理7.3 种族、民族与种族地理7.4 社会问题与社会地理第八章:旅游地理学8.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8.2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8.3 旅游者的行为与旅游市场8.4 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第九章:环境地理学9.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9.2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9.3 环境问题与环境治理9.4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第十章:地理信息系统(GIS)10.1 GIS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0.2 GIS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10.3 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案例10.4 GIS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研究对象与方法、重要理论与观念、研究意义与价值。

2.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人口的分布与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政策与人口规划。

高二必修1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必修1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必修1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颖而且充满挑战的学科。

高二必修1地理知识点作为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地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高二必修1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对于学习地理来说至关重要。

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部分。

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地球两个极点和一个给定位置之间,经过地球中心的任何纬线所度量出的角度值。

纬度则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点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4.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研究和教学的基本工具之一。

了解地图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对于地理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当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对于学生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1.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获取、存储、处理和传输地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有助于学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员。

2. 地理调查的方法与实践地理调查是地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野外考察和实地调查,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的自然面貌。

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人类生活空间中的气候、气象和空气质量等因素。

了解大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和改善空气质量。

2. 水文环境水文环境是指水资源、水循环和水污染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水文环境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3.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和它们的生存环境。

了解生物环境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

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人文地理与文化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领域,它们研究的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尽管两者在概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它们的目标都是探索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人文地理和文化地理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1. 人文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人文地理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它关注人类的居住、经济、交通、城市与乡村、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地理特征和变化。

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与城市化等问题,分析人口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区位和城市发展规律,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分析交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和区域发展,分析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地域差异与空间组织,探讨社会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文化地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文化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塑造作用,以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它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影响。

文化地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景观和文化区域:研究地理环境中人类社会和文化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特征,分析文化景观和文化区域的形成与演变。

(2)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研究乡村和城市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差异,探讨地理环境对乡村和城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3)宗教、语言和民族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对宗教、语言和民族分布与传播的影响,分析宗教、语言和民族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与塑造作用。

(4)文化遗产与旅游地理学:研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利用,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探究

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探究

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关系探究人类文化和人文地理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指一群人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创造、发展和共享的一套共同信仰、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其物质成果的系统。

而人文地理则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塑造。

文化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究:文化的地理分布与形成、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及人文地理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一、文化的地理分布与形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群与资源条件不同,使得其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区域性。

例如,人们在高海拔的地区往往形成了与高寒环境适应的特有文化,如西藏的藏族文化;而热带地区的居民则往往形成了与热带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相适应的文化,如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原住民文化。

同时,地理环境也影响了不同地区文化的形成和传承。

例如,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人们往往以渔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成了以水为生命象征的文化,如中国南方的水乡文化;而沙漠地区的人们则以沙漠为背景形成了与干旱气候及沙漠生活方式相关的文化。

二、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理条件的差异,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举例来说,山区和平原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条件的不同。

山区的陡峭山脉和狭窄山谷限制了交通和物资的流动,导致山区社会相对封闭,形成了独特的山区文化;而平原地区由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们更容易相互接触和交流,社会更加开放,文化也更加多元。

三、人文地理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人文地理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流动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和发展。

交通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使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接触到其他地区的文化,从而对其进行吸收和改造。

同时,地理环境也为文化的传承保留了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历史上,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理遗迹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古代的城堡、遗址和文化景观。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知识点

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知识点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第一节人口与发展1.人类进化历史: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2.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世界人口增长逐渐加快。

3.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①极低的人口密度②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③人口的分布相对集中和迁移4.农业社会与采集狩猎社会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能支持更高的人口密度。

5.农业社会的人口特征:①出生率及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②高的人口密集度③定居的村落生活④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的发展及社会阶层的分化⑤平均寿命低6.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生产系统化、机械化和能量化,从而提高了单位资本的产出水平,并完成财富的积累。

7.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①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农业改革、工业化、改善运输、社会改革、室内和工作去温度级湿度的控制、公共卫生、改善个人卫生、无菌操作法和抗菌发、免疫学等。

)②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为限制家庭规模的意愿而非由限制生育的避孕方法引起的;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经济因素也与出生率的下降关系密切;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③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8.世界人口增长趋势9.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0.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11.人口转变理论:①法国人口学家兰迪(ndy)在《人口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他总结法国人的口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序列”。

②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F.W.Notestein)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转变”的概念,将兰迪的三个序列分为三个阶段。

③寇尔(A.Coale)进一步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对五个阶段进行了重新命名并提出了哥哥阶段的数量界限。

④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C.P.Blacker)提出人口转变的五阶段模式。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二是近代地理学,德国最早在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二战后,地理学形成了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等。

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地理学进入“革命”时期,先后出现了计量革命、理论革命、行为革命等思潮,学术空前繁荣,学科流派纷呈,引入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较多,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

3、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于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例如人文现象的时间序列、社会关系、组织机构等。

从作为一门区域科学的地理学的学科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

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特征,探讨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文地理学-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颧骨较高。
白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 洲等地,肤色较浅,呈白色或浅 黄色,头发细软而呈波浪状,眼 色多为浅蓝色或灰色,面部轮廓
清晰,鼻梁高而窄。
黑色人种
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肤色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卷曲 而浓密,眼色多为深褐色或黑色, 面部特征较为突出,嘴唇较厚。
人种地理分布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中国、日本、朝鲜、越南 等国家。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口、人种和民族差异
生育观念的差异
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育观念存在较大差 异,如一些地区或民族可能更倾向于多 子多福,而另一些则更注重少生优生。
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对于人口、人种和民 族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如一些宗教或民 族可能有特殊的饮食禁忌、节庆习俗等。
婚姻制度的多样性
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成为可能,进一步促 进了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
资源利用
人口迁移改变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可能对 迁入地资源环境造成压力。
生态环境
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如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发等。
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影响
01
经济发展
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资 源,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 整。
人口迁移类型及原因
要点一
经济因素
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经济差异驱动人口迁移 。
要点二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政策调整等政治因素导致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类型及原因
社会文化因素
教育、文化、宗教、语言等社会文化差异影响人口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发人口迁 移。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独具魅力。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章中国的地域多样性中国地域广阔,拥有多种地理特点。

华北平原位于中国的北部,地势平坦,农业相对发达。

西南地区则是山区密集,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如云南的石林和四川的九寨沟。

东部沿海地区则是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拥有广阔的港口和现代化的城市。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分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不均衡。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而西部地区人口较为稀疏,有着辽阔的草原和沙漠。

由于中国广大而复杂的地理条件,各地的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第三章中国的历史遗迹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长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它起于东部的辽宁,绵延至西部的甘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边防防线。

另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是故宫,位于北京,是中国皇室的宫殿和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闻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元素,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国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

传统书法也是中国的重要艺术形式,它强调用笔墨线条来表现文字的美感和意境。

第五章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拥有悠久的中华文化,包括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家和佛家的哲学、中医药和中国茶文化等。

中国的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欢乐和团结。

中国菜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调味品和烹饪技巧而闻名。

结语中国的人文地理与文化特点丰富多样,与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密切相关。

从地域多样性、人口分布、历史遗迹、传统艺术和中华文化等方面来看,中国的独特之处使其成为一个令人着迷且不可忽视的国家。

人文地理学学习提纲_ 第四章

人文地理学学习提纲_ 第四章

第四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一节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文化的概念1.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整体,历史的积累和选择的结果,和人类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不仅包括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也包以非物质方式所保存文化特质,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地域性。

(2)制度文化(社会文化):是人类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关系的文化产物。

(3)精神文化:是人类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包括价值观、伦理、道德、信仰、风俗、艺术等等人文地理学中的文化与研究趋向1.人文地理学中关于文化的理解: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共享的意义系统,包括价值、信仰、习惯,以及有关信仰、语言、家庭、性别、性等观念上的认同地域文化系统1.文化系统: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群体的总体特征。

核心要素:宗教、语言。

2.地域文化系统概念:“人——文化系统——环境”共同构成地域文化系统。

人——人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文化系统——人与环境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对环境也是对人类自身产生作用的媒介。

3.文化特质(cultural traits):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既可指某个行为因素,也可指某种生产工具,某种思想、观念等,也称为文化因子。

4.文化综合体(cultural complex):一组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又称文化丛。

5.文化系统(cultural system):特定地域内,各种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综合体的集合。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域整体性。

其界定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历史、传统等方面。

6.文化生态关系: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可延伸为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

包括直链型(线性因果关系)、网链型(强调人的选择能力)、社会型文化生态系统(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第二节文化的起源与扩散文化的起源1.文化源地(hearth of culture):某种文化的发生地,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该文化的核心区域地位,能够持续地产生革新,推进文化的演进和扩散。

人文地理文化

人文地理文化

人文地理文化人文地理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和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类的文化又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和反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地理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地理环境和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而社会环境则包括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情况、政治制度等。

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文地理文化。

例如,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往往与海洋文化紧密相连,渔业、海洋贸易等活动成为他们的特色;而生活在高山地区的人们则更多地与山地文化相关,山地耕作、畜牧业等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地理环境对人文地理文化的影响1.经济与发展:地理环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方向。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水运和海洋资源的便利,往往具备发达的港口贸易和渔业资源,形成繁荣的海洋文化;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资源限制,更倾向于农业和畜牧业,形成独特的内陆文化。

2.人民性格和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民性格和生活方式。

例如,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人们往往勤劳勇敢、适应环境严苛的生活;而生活在温暖湿润地区的人们则更加开放和自由,富有激情和浪漫。

3.语言与传承:地理环境也对语言传承产生了影响。

一些孤立的山区和岛屿地区,由于地理交通的限制,形成了独特的方言和习俗。

这些地区的居民在言语交流和文化传承上相对封闭,保留了独特的人文地理文化。

三、人文地理文化的地理分布1.文化圈:人文地理文化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圈。

例如,东亚文化圈、西方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等。

这些地理区域的居民在语言、信仰、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并且遵循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2.文化交汇:由于地理接触和交通的便捷,不同地理区域的人文地理文化也会相互交流与融合。

例如,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带来了东西方文明的互补和融合。

人文地理整理

人文地理整理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一门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地”概念:“人”:人文现象与人类活动“地”:空间分布、过程、结构与规律。

2.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其他社会学科的差别(1)立足于空间的概念。

人文地理学区别于其它人文学科的关键之处。

(2)强调人地关系的观念。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3.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三阶段)一、古代阶段二、近代阶段15-18世纪地理学大发现~~二战结束主要学派:环境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三、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1)与其他社会科学互动(2)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3)新的研究内容与方向5.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1)理论构成1、综合理论部分2、专论部分3、通论部分(2)分支学科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6.人文地理学应用1、经济区划及规划2、城市区划及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第二章人文地理学一、基本概念1.空间人文地理学中有绝对的、相对的和相关的空间概念。

绝对的空间:“一个清晰、自然、真实或经验的实体”。

相对的空间:事物间一种联系,或其中的一个方面,并受时间和过程制约。

相关的空间:将空间看作和时间一样,是一种框架,或参照系,即空间包含在客体之中。

2.地方地方是由人或物占据的部分地理空间。

区位既可以指某一绝对的位置(如经纬度),也可以用地点或位置等所表示的相对位置。

区位分析的几何要素:运动,路径,节点,节点层次,域面,空间扩散模式3.距离(一)直线距离:来自于测量和几何学的概念,反映空间上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度量。

直线距离的概念:(1)和早期地理的绝对空间哲学结合在一起,绝对空间的度量是均质性和恒定性的。

(2)常用在理论模型中(3)但上述模型在实证过程中,与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对比时,发现,几何上的直线距离必须用时间、费用、社会相互作用等变量来替代(二)时间距离:(1)受交通方式影响,运行同样的直线距离所消耗的时间有很大差别。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 张敏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 张敏

复习思考题第二章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阐述空间概念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发展:①偏向形态学和几何学的空间结构概念。

空间结构常被解释成数学空间中的抽象序列。

②反结构概念,趋于独特空间现象和过程研究。

③极端的空间概念趋于缓和与互相渗透。

(2)辨析空间和地方的含义:见下。

(3)结合实际,简述区位分析的要素:①运动:区域间要素流动和相互作用的模式;②路径:要素运动的路径或运动网络模式;③节点:网络节点空间布局模式;④节点层次:节点的等级结构模式;⑤域面:结点和网络所形成的地面空间组织模式,如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和程度;⑥空间扩散模式,反映人类占据地表模式的时空变化过程.(4)阐述距离概念的发展演变。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以空间为核心的人文地理学领域内,距离作为空间构成部分,曾经是研究的重要内容直线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社会距离(5)阐述区域的类型:①形式区:以某种区别性特征的存在或缺失为基础进行界定的区域。

②功能区(functional region)又称为节点区,由功能中心和外围地带构成,并且在功能辐射或联系强度上具有明显距离递减规律,有清晰的边界。

市场区、经济区、行政区都属于功能区。

(6)分析信息时代到来所出现新型时空关系:信息网络时代,颠覆了传统的空间相互作用法则,同一网络内各点间的距离被消除,相互作用的强弱不受传统的距离因素影响,而取决于对网络的可接入性。

(7)简述影响可达性的主要因素可达性: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是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前提条件,也是空间联系网络形成的基础①要考察某一地点在研究区域的区位,区位的差异对可达性影响很大;②交通运输系统的形式、结构、质量对可达性影响也很大。

(8)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现象的空间述扩散类型。

①迁移扩散:又称重新区位扩散,是指事物或特质随着接受者或承载者的位移而产生的扩散。

E.g. 移民过程中,语言、宗教、习俗随人口一同扩散到其他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文化与人文地理
5※<标题二>
一、文化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劳动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即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学术等。

(一)泰勒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克罗伯和克鲁克洪对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型的和隐型的;其符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三)克罗伯和克鲁克洪文化定义的特点
1、该定义将文化当作行为的模型,而这种行为模型,既有外在的显型,又有
内在的隐型;
2、该定义说明后天的文化获得与传播是靠符号而实现的;
3、该定义是从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历程中来解说文化的。

二、文化结构
文化的结构通常由三个层次所组成,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

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物质文化的物质性
2、物质文化的基础性
3、物质文化的时代性
(二)制度文化
又称为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

(三)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是人类在改造和创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它又可以分为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和心理文化。

精神文化的不同层面
1、书面文化是以书面形式而凝固了的精神文化,它是借助书写的各种符号,
跨越时空界限传递给他人。

2、行为文化是指以语言、礼俗、仪容、服饰、动作等形态出现的行为模式,
是心理文化的直接显示。

3、艺术文化是代表人们艺术活动的方式和艺术产品的总和。

4、心理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长期孕育而产生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审
美观念等所组成的有机的总体结构。

5※<标题三>
第二节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一、人类的出现与其对环境的适应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经历来看,人类脱离动物界独立发展,有两个主要特征。

一个是人开始直立行走,脑量增加,使人的体质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另一个是人类对工具和火的使用,对工具的制造和人工取火的出现。

这两个特征都是在人类适应环境而发展中产生的,前者一般称为生物适应,后者则称为文化适应。

二、从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比较看文化的特点
(一)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其发展中,既随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

2、两者都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
增强适应性。

3、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的。

4、在竞争与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二)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不同之处
1、人的生物特性和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

2、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

3、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
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

4、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

5※<标题四>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一、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
(一)形式文化区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其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
糊的过渡带。

这种文化区是该文化现象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部的某种作用而形成的。

(二)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

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等。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如国家的首都等。

但也有一些文化现象有具体的中心,亦有一定的功能范围,但却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功能区。

(三)乡土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即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
(一)文化的扩展扩散
1、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
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

这种扩散种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有的速度慢,有的很快。

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接触扩散(传染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传播。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二)文化的迁移扩散
1、迁移扩散的概念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2、迁移扩散的类型特点
3、文化扩散的原因
4、时尚文化的传播有快慢的波动和周期变化
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文化生态指文化现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明显关系,侧重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布之间存在的关系。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人类学中新出现的一门学科。

其中的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创造文化的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学家非常重视文化生态的研究与应用。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如果在功能上是不协调的,就没有实现文化整合。

世界的每个文化系统都在发展,除去其发展而使内部有关文化特质发生变化外,在与其他文化系统接触中也会引起文化变化。

每个文化系统都是在这种变化中出现整合与不整合的交替,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变化。

五、文化景观
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综合体。

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就是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亦称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所形成的综合体。

文化景观的特征
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不同文化集团的差异与特征
最重要的文化景观是聚落,聚落景观有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文化景观除有空间的变化外,还有时间上的变化。

5※<标题五>第四节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
一、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汤因比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从多种文明起源的情况分析中,提出了三个原则
1、挑战与应战原则
2、逆境美德
3、中庸之道
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说明了宗教思想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新教的基本伦理—命定论
?为了证明自己被上帝选中,必须在绝对的信仰中得到安慰。

即每个人有责
任坚信其已被选中,不应有任何怀疑,怀疑是魔的诱惑,缺乏自信也是信仰不坚定的表现。

要获得被选中的自信,唯一的办法是尽忠于你的职业。

把不停息的操劳当做服持上帝,信徒们就会增强信心。

三、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法国年鉴学派接受了维达尔地理学思想,认为地理学应研究地理环境和人
的生活的复杂联系,人的生活方式不只是地理环境主宰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心理等许多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

?重要人物费弗尔在其《土地与人类演变》中指出,应把对人类历史的研究与对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历史学家不考虑地理环境就
不能研究社会发展,地理学家不考虑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不理解自然的变化。

四、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J.E.斯宾塞和W.L.托马斯所著《文化地理学概论》中提出了人地关系图
式。

?该图式是一个社会文化系统的人地关系模式。

其中四个要素即人口、自然
生物环境、社会组织和技术。

这四个要素形成彼此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六对联系带,加上每对联系带又都受到其他另两要素的影响,则图式反映出较为复杂的关系系统。

其特点是反映了文化的结构,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的关系。

5※<标题六>
思考题:
从人类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差异分析文化的特点
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