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申论参考答案地市级(新常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参考答案
一、“给定资料1~2”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具体如下:一是产能过剩。
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低,钢铁行业以及铁矿石生产等陷入“你减我增”和越亏损越生产怪圈。
二是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威胁民众生命健康,影响生产生活。
三是结构失衡。
虚拟经济异常火爆,房地产抽走大量实业资金,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四是地方债务危机。
某些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无力化解,欠条变成当地“流通货币”。
二、“给定资料5”介绍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请对这些特征进行归纳概括。
(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新常态有四大特征。
具体而言:一是中高速。
增速换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速增长后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各经济单元的接续发力又决定了发展能量将巨大而持久。
二是优结构。
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三是新动力。
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四是多挑战。
潜在风险日益凸显,互相关联的风险因素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三、“给定资料4”中的专家认为:“‘人才红利’是时代需求,释放中国的‘人才红利’最根本的还是释放体制改革的制度红利。
”请结合“给定资料3~4”,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20分)要求:理解准确,有深度,条理清楚。
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含义是利用人才红利已是大势所趋,而释放人才红利则要通过制度改革来实现。
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迫在眉睫的经济转型呼唤人才红利。
一方面,人口红利式微。
人口红利曾为中国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然而,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
具体而言,中国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创新、一味模仿,产品附加值低,而人口红利减少使得薄利多销模式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使然。
从高消耗、低成本发展模式向低消耗、高成本、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转型需要高质量人力资源。
然而,释放人才红利仍面临诸多制度困境。
一是人才培养机制存缺陷。
“应试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训练,造成学生高分低能;“标准答案”抑制孩子多元思维。
二是人才引进制度存缺陷。
绿卡发放量少,申请门槛高,知晓度低,给持卡人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不利于吸引更多人才。
三是人才使用机制存缺陷。
科研环境不宽松、管理混乱,科研人员不得不应付各类事情,无暇潜心钻研。
如今,我国已具备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物质保障和人才保障。
因此,今后要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进行改革,释放红利,拥抱科学的春天。
四、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6”的内容做了一版题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你我生活如何改变?》的专栏,请你为该专栏撰写一则“导语”。
(15分)
要求:
(1)定位准确,语言流畅;
(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3)对读者有一定吸引力;
(4)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导语:
“新常态”这一新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老百姓可消费、能消费的选择更多,频次更密,但推高物价涨幅的隐忧仍存在;创业显井喷,以创业带动就业渐成“新风景”,但传统行业就业萎缩,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边房价松动,一边政府“救市”,“买”与“不买”困扰千万家庭。
“新常态”下,喜中有忧,我们如何看待、怎样应对?
从本周起,我们开设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你我生活如何改变?》专栏,以期帮助大家了解“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应对“新常态”。
五、请以“新常态呼唤……”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
(40分)
要求:
(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新常态呼唤……”中的省略号部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
(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
(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新常态呼唤新心态
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有必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辩证看待新常态,以便从心态上积极适应新常态,从而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认识新常态。
经济进入新常态,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
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巨大,难能可贵。
还能不能继续保持那样的高速度?应该说,是做不到、受不了、没必要。
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制约着速度的提升。
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也难以承受过高的速度。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按这个目标算,每年7.5%左右的速度就够了。
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也会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
正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
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正深刻改变中国经济的面貌。
辩证看待新常态。
新常态是进步,是“富态”,是中国经济进入更高层次发展阶段后才出现的状态。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上了大台阶,体量大了,家底厚了,百姓生活改善了,今天我们才可以用更大的力量去做过去想做却很难做的事情,推动中国经济迈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个更大的台阶。
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
“三期”叠加,矛盾交织,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金融风险等隐患有所显现,但我们更应看到,“新四化”的不断推进,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空间,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我们也完全有信心、有实力化解“成长的烦恼”。
积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有长期性,要求我们保持平常心。
一是冷静理性,不急不躁,顺势而为。
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放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冲击,力求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不过速,不失速。
二是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尽力而为。
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
民生。
新常态,新发展。
面对新常态,我们要以一颗冷静的心、坚定的心和火热的心,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从容应对新常态,从而在新常态下探索出适合当下的发展道路,创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