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光学基础教程

合集下载

镜头知识学习(基础篇)

镜头知识学习(基础篇)

镜头知识学习(基础篇)镜头知识学习(基础篇)作者:佚名厚朴教育来源:佚名点击数:968 更新时间:2009-11-14定焦镜头及变焦镜头的运用 只有清楚了解镜头的相关原理及意义,配合熟练的操作技巧,才能拍摄出好的照片。

菜鸟级的摄影爱好者,更是需要加强学习镜头的基础知识,以便提升拍摄技巧。

最简单的摄影不需要镜头,针孔就可以,它的光圈一般是f/128或更小。

单镜片镜头在早期的相机使用,成像可以比针孔锐利,光圈也更大,基本可以手持拍摄。

工作光圈大概在f/12左右。

由于当时使用大底片,效果可以接收。

从双镜片再到三镜片,镜头的光圈更大,成像也相当锐利,Cooke Triplet是目前已知的最好设计。

如果是四片镜片,成像已经相当好,比如Zeiss Tessar(天塞),四片三组结构,其中两片粘在一起形成一组。

四片结构的天塞镜头唯一的问题是光圈不能做得太大,不然像质会下降。

对于35毫米相机,天塞结构的顶限是f/2.8,即使使用当前最好的光学玻璃。

要光圈更大,就要更多镜片。

速度(即最大光圈)不是唯一的问题。

视角越大,需要的镜片越多。

一支低速小视角镜头,例如Leitz 560mm f/6.8 Telyt,只用了两片镜片。

50mm f/1.4一般需要6或7片,21m m f/4.5 Zeiss Biogon使用了8片。

更多的镜片使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个锐利、快速或广角的镜头需要的镜片数目,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要担心,就是镜头的实际尺寸。

上面560mm Telyt镜头中的两片镜片当聚焦在无限远时,必须距离胶片560mm,因此镜头有60厘米长!相反的,21mm Biogon全长为45毫米,当聚焦无限远时,镜头的光心必须距离胶片21毫米,这21毫米基本被镜片占据,使最后一片镜片离胶片只有5毫米。

这就是为什么Biogon不能用于单反相机,因为没有给反光镜的空间!1、远摄和倒置远摄结构(Telephoto and Reverse-Telephoto)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惊人的相似。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
光学镜头是一种能够改变穿过镜头的光线之光线束的导向能力而改变图像的形
象的光学元件。

光学镜头也可以调节焦距来影响拍摄到的图像。

现在它们被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摄像机、摄影机、显微镜和望远镜。

光学镜头是由多个不同样式的元件构成的光学结构,包括透镜、衍射光栅和它
们的组合;它们们的功效是以分束、折射、衍射和聚焦折射的方式能够将光线束重新定向,从而形成形状和尺寸精确、清晰的图像。

光学镜头的设计非常复杂,它需要依赖光学设计软件完成,即执行光学系统仿
真计算,并实现光学组件的调节。

此外,光学镜头的调节必须克服折射和衍射,实现其发挥最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对光学镜头的考虑不仅仅是调制器、滤光片等物理元素,它也
受到衍射、绕射等光学现象的影响。

因此,要得到理想的效果,应运用专业技术设计光学镜头,并要按照精准原理规范进行校正,这样才能实现光学组件的最佳利用。

从上述文字可以清晰地了解,光学镜头不可缺少,他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
要的影响,正因此,在高校及高等等教育中,要正确地教授它们的发展史、设计原理和校正标准,以提升学生们对这一领域的知识素养,并期望着他们能够在未来继续努力改进发展它们。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

CCD和CMOS的特性对比CCD也有两种:全帧(full frame)的和隔行(interline)的。

这两种CCD的性能区别非常大。

总的来说,全帧的CCD性能最好。

其次是隔行的CCD。

CMOS的综合性能最差。

full frame CCD最突出的优势是分辨率和动态范围。

最弱的地方就是贵,耗电。

CMOS最差的地方是分辨率,动态范围和噪声。

优势就是便宜,省电。

interline CCD比CMOS强的地方在于噪声。

总的来说,两种CCD的颜色还原都比CMOS强。

现在一般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在宣传上都不说是Full frame CCD还是Interline CCD。

当然多数都是后者。

专业级的数码相机,肯定是前者。

所以,Full frame CCD 和Interline CCD间的区别,都存在于专业级数码相机和消费级机之间。

当然,专业级数码相机彩用的大面积CCD带来的好处更突出。

光学镜头基础知识光学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影响算法的实现和效果。

另外争取选折合适的镜头,降低机器视觉系统成本,才是产业兴旺发达的唯一出路。

光学镜头规格繁多,有时不免头晕。

光学镜头从焦距上可分为短焦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从视场大小分有广角、标准,远摄镜头;结构上分有固定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光圈定焦镜头,自动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变焦镜头、自动变焦镜头,自动光圈电动变焦镜头,电动三可变(光圈、焦距、聚焦均可变)镜头等。

根据我们使用的经验,俄罗斯的光学镜头很便宜。

结构上分1固定光圈定焦镜头简单。

镜头只有一个可以手动调整的对焦调整环,左右旋转该环可使成像在CCD 靶面上的图像最清晰。

没有光圈调整环,光圈不能调整,进入镜头的光通量不能通过改变镜头因素而改变,只能通过改变视场的光照度来调整。

结构简单,价格便宜。

2手动光圈定焦镜头手动光圈定焦镜头比固定光圈定焦镜头增加了光圈调整环,光圈范围一般从F1.2 或F1.4到全关闭,能方便地适应被被摄现场地光照度,光圈调整是通过手动人为进行的。

镜头基础知识

镜头基础知识

镜头基础知识日期:2012年1月6日15:13摘要:光学镜头的主要参数焦距主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光学系统的焦距,这是镜头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像与实际物体之间的比例。

在物距一定的情况下,要得到大比例的像,则要求选用长焦距的镜头。

如图2所示,自物方主点H到物方焦点F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或前焦距f;类似地,自像方主点H '到物方焦点F '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或前焦距f '。

其定义具有方向性,如果主点到焦点的方向与光线的方向一致,则焦距为正;反之则为负。

图2中所示的情况,像方焦距f '>0,物方焦距f '<0。

如果系统两侧的介质相同,则f '=-f。

相对孔径与光圈数F数相对孔径为入瞳直径与焦距的比值D/f ' ,它主要影响像面的照度,照相镜头像面的照度与相对孔径的平方成正比。

为了满足景物较暗时摄影的需要,或者为了对高速运动物体摄影,要求采用很短的曝光时间,它们都要求提高像面的照度,因此就需要采用大的相对孔径。

镜头通常采用光圈数F来表示通光孔径的大小,光圈数F数为相对孔径的倒数,即F=f ' / D视场角(FOV:Field of view)与像面尺寸镜头的视场角决定了被拍摄景物的范围。

由于摄影系统一般是对远处景物成像,所以其像面通常位于焦平面附近,因此像面大小与视场角2W ' 的关系可表示为公式y ' =f ' tanW '公式中y ' 应该是像面区域的半径。

目前,工业相机通常使用CCD或者CMOS传感器作为像面接收器,有面阵和线阵两种,其工作区域的形状分别为矩形或线形,传感器的工作区域必须包含在镜头所确定的像面圆形区域之内。

在镜头的参数中,也经常使用传感器的大小来表示视场大小。

面阵传感器是由许多像素单元组成的一个矩形阵列,每个像素单元都是一个方形传感器。

面阵传感器的大小通常是以其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归纳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归纳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归纳镜头设计是摄影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成像效果的质量和特点。

在镜头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光学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应用。

本文将对镜头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光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1. 焦距和焦平面焦距是衡量镜头光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决定了摄影中的景深、视角和透视效果。

焦距较小的镜头具有广阔的视角和深景深,而焦距较大的镜头则具有较窄的视角和浅景深。

焦平面是镜头的聚焦面,图像在焦平面上才能获得最佳清晰度。

2. 光圈和景深光圈是控制镜头进光量的装置,也决定了景深的大小。

较小的光圈(大F值)能够提供较大的景深,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得到清晰呈现;而较大的光圈(小F值)能够提供较小的景深,使得主体能够突出而背景模糊。

3. 畸变和色差畸变是指图像中直线变形的现象,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

合理的镜头设计可以减小或消除畸变现象,使得图像更接近真实。

色差是指不同波长的光聚焦位置不同,导致彩色图像出现边缘色差的现象。

镜头设计师需要考虑使用适当的光学元件来校正色差,以获得更准确的颜色再现性。

4. 散焦和散光散焦是指镜头在不同焦距下图像的聚焦点出现位移的现象。

通过对散焦现象的控制,可以实现镜头的多焦点调整和变焦功能。

散光是指聚光点周围图像发散开来的现象,镜头设计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散光现象以获得更锐利的图像。

5. 渐晕和反射渐晕是指镜头中心光亮度高于边缘的现象,造成边缘图像暗淡。

反射是指镜头在强光照射下由于光线反射而产生的干扰,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良好的镜头设计需要有效减小渐晕和反射现象,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6. 变形和变焦变形是指图像在成像过程中出现的形变现象,包括桶形变形和枕形变形。

变焦是指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改变视角和远近比例的能力。

合理的镜头设计需要控制变形,并保证变焦过程中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7. 倍率和接触角倍率是指镜头实际焦距与标准焦距之间的比值,决定了图像的放大程度。

安防摄像机镜头成像几何光学基础课件

安防摄像机镜头成像几何光学基础课件
抛光
使用抛光剂对镜片表面进行精细抛光,进一步提高表面平滑度。
镜头的抗眩光处理
抗眩光涂层
在镜头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涂层,减少强光下的眩光和鬼影现象。
防反射涂层
通过涂覆多层不同折射率的涂层,减少光线在镜头表面的反射。
05
CATALOGUE
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环境光照条件对成像的影响
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对摄像机的曝光和动态范围有影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 可能导致画面过曝或欠曝。
安防摄像机镜头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监控
安防摄像机广泛应用于各 类公共场所和私人领域, 用于监控和记录。
侦查
公安、司法等部门使用安 防摄像机进行侦查和取证。
工业
工厂、仓库等场所使用安 防摄像机进行安全监控和 管理。
02
CATALOGUE
镜头成像几何基础
透镜成像原理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或发散,形成实 像或虚像。
定期清洁
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清洁镜头表面,避免灰尘和污渍影响成像。
防尘措施
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应采取防尘措施,如加装防尘罩。
检查与维修
定期检查镜头的光学性能和机械结构,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THANKS
感谢观看
镜头的景深与调焦
景深
景深是指在拍摄主体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清晰范围,景深越大,清晰范围越广;景 深越小,清晰范围越窄。
调焦
调焦是指通过调节镜头与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画面的清晰度。
04
E
镜头光学材料与工艺
光学玻璃的种类与特性
冕牌玻璃
折射率适中,色散低,常用作消色差镜头的主透镜。
燧石玻璃

镜头基础知识和知识点总结

镜头基础知识和知识点总结

镜头基础知识和知识点总结镜头基础知识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镜头作为摄影器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照片质量和效果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了解镜头的基础知识和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合的镜头进行拍摄,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照片的构图和质量问题。

本文将从镜头的构造、分类、光学原理以及一些实用的知识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和介绍。

二、镜头的构造1. 玻璃光学元件镜头的构造主要由玻璃光学元件组成,包括透镜和反射镜等。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和组合方式,可以改变光线的折射和聚焦效果。

2. 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具有可变直径的孔径,在光线通过后,可以调整光圈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相机传感器的光量。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和光线的明暗。

3. 对焦机构对焦机构是镜头中用来调节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从而使被摄物体保持清晰的部分。

现代镜头的对焦机构通常由电机和多个对焦组件组成,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对焦。

三、镜头的分类1. 按焦距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一般具有小于50mm的焦距,适用于拍摄广角景物,能够呈现出宽广的景深和视角。

标准镜头一般为50mm,是最接近人眼视角的镜头。

长焦镜头超过50mm,适合远距离或需要放大物体的拍摄。

2. 按功能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定焦镜头焦距固定,无法调节,但一般具有更好的成像质量和透光性能。

变焦镜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焦距,适合拍摄需要不同视角的场景。

3. 按反射系统分为单反镜头和无反镜头单反镜头为配合单反相机设计的镜头,通过反光板和五棱镜将图像引导至取景器中观察。

无反镜头为适配无反相机的镜头,直接将图像传导至相机的电子取景器或显示屏中。

四、光学原理1. 焦点和景深焦点是指光线通过透镜后汇聚在传感器上的位置,决定了被摄物体的清晰与否。

景深则是指摄影中被认为是清晰的范围,包括近景和远景。

焦点和景深的关系是,当焦点调整到一定位置时,会带来不同的景深效果。

2. 色差和畸变色差是指透镜在不同颜色的光线传播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照片中出现色彩偏移现象。

3c相机镜头光源基础知识及光学系统选型设计方法

3c相机镜头光源基础知识及光学系统选型设计方法

3c相机镜头光源基础知识及光学系统选型设计方法3C相机镜头光源基础知识及光学系统选型设计方法1. 前言在数字相机领域,镜头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相机的成像效果。

而要了解镜头光源基础知识及光学系统选型设计方法,首先需要掌握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光的传播和干扰现象,以及不同光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光学基础知识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干扰和折射等现象的学科。

光的传播是通过光线完成的,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光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光的波动模型和几何模型来进行分析。

2.1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光源发出的电磁波,其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几何光学原理,即光线模型。

光线在空气、玻璃等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这是由光的波动性质决定的。

2.2 光的干扰光的干扰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在空间中相遇时,相互干涉和衍射的现象。

干涉是指光线的互相叠加和相长相消的现象,衍射是指光线通过障碍物或孔径时发生偏折和扩散的现象。

3. 光源基础知识在摄影领域,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

常见的光源有自然光、白炽灯、荧光灯、LED等。

光源的色温、亮度、光线的色彩饱和度等参数都会对拍摄的效果产生影响。

3.1 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它的色温与太阳的高度和时间相关,早晨和傍晚的自然光偏暖色调,中午的自然光偏冷色调。

自然光的光线比较柔和和均匀,适合拍摄风景和人物照片。

3.2 白炽灯白炽灯是一种传统的光源,它具有较高的色温和较低的色彩饱和度。

白炽灯下的拍摄会使照片呈现出暖色调,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

但是由于白炽灯的光线比较黄,容易导致色彩偏差。

3.3 荧光灯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室内光源,它具有较高的色温和较高的色彩饱和度。

荧光灯下的拍摄会使照片呈现出冷色调,给人一种冷静和清爽的感觉。

但是由于荧光灯的光线比较刺眼,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3.4 LEDLED是一种较新的光源,它具有较高的色温和较高的色彩饱和度。

LED灯下的拍摄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光线的色温和亮度,适用于各种场景的拍摄。

光学镜头方面知识点总结

光学镜头方面知识点总结

光学镜头方面知识点总结一、光学镜头的基本原理1. 光学镜头的作用光学镜头是通过折射、反射等光学原理,使被拍摄的物体投射到感光材料上,形成物体的像。

不同类型的光学镜头可以实现不同的成像效果,如平行光线汇聚成焦点、物像大小比例等。

2. 成像原理光学镜头的成像原理涉及到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知识。

在几何光学中,光线的传播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在物理光学中,光波的传播涉及到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根据光学传播的波动特性来分析成像效果。

3. 光学镜头的设计光学镜头的设计包括确定镜头的结构、曲面形状、材料选择、透镜组合等内容。

在镜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像差的控制、光通量的损失、光学系统的受限空间等。

钟禽、动物、虫鱼及昆虫均可很好地观察和拍摄。

二、光学镜头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 光学镜头的分类光学镜头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透镜和反射镜头两大类。

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其常用的组合有单透镜、复合透镜和透镜组。

而反射镜头则主要包括反射镜和折射棱镜。

2. 光学镜头的性能指标光学镜头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像差、分辨率、透过率、光学畸变、色彩表现等。

像差是衡量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球面像差、色差、像散等;分辨率则是表示镜头成像细节的能力,通常以线对应距离为单位;透过率是指镜头透射光线的比例,与透镜材料和镀膜技术有关;光学畸变主要包括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等。

三、光学镜头的制造工艺1. 光学镜头的制造材料常用的透镜材料包括玻璃、光学塑料、水晶等,其光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有所差异。

玻璃透镜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但密度大、重量大、易碎等缺点;光学塑料则具有轻质、抗震动等优点,但易受湿气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水晶则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色散性能,用于高端光学系统。

2. 光学镜头的加工工艺光学镜头制造的关键工艺包括镜片加工、光学面加工、表面处理、组装调试等步骤。

镜片加工主要包括玻璃切割、抛光、磨面、抛光、研磨等工艺,保证镜片的形状和表面光洁度;光学面加工则是利用机械加工或激光加工技术对镜片表面进行形状修整和表面精加工,以达到所需的精度和光学质量要求;表面处理则是对镜片进行光学薄膜镀膜、抗反射处理等,以提高透光率和耐磨耐蚀性能;组装调试则是将加工好的镜片按一定的匹配组合成镜头组,再通过对焦、校准等操作,使镜头能够达到预期的成像效果。

《镜头的基础知识》课件

《镜头的基础知识》课件

5 最近对焦距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防抖技术
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与 摄影主题的距离关系, 以及对于微距摄影的影 响。
镜头的防抖技术对于减 少手持拍摄时的抖动产 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选 择适合的镜头。
7 滤镜的类型和规格
介绍常见的滤镜类型和规格,如偏振镜、中性密度镜等,以及使用滤镜的技巧。
三、镜头的构造与横向色差
1
镜头构造
二、镜头的参数和规格
1 焦距
了解焦距的概念,以及 不同焦距对照片视野、 透视和景深的影响。
4 放大率
了解放大率的概念,以 及如何根据放大率选择 合适的镜头进行微距摄 影。
2 光圈
3 视角
光圈大小对照片的曝光 和景深产生的影响,以 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光圈。
视角的定义和不同视角 创造的照片效果,如拍 摄广角和长焦照片的特 点。
深入了解镜头的构造类型,包括单玻、复合式、多组分和非球面结构的特点和优 势。
2
横向色差
解释横向色差的原因,以及使用光谱分解、色差修正和特殊材料来改善色差问题 的方法。
四、镜头的使用和维护
1 镜头使用技巧
分享一些使用镜头的实 用技巧,如选择拍摄角 度和光线、合理设置摄 影参数等。
2 镜头的维护与保养
强调正确选择和使用镜头的必要性,以提 升摄影技巧和创作水平。
介绍如何正确清洁镜头 并保护镜头表面,延长 镜头的使用寿命。
3 镜头的存储和保管
指导用户如何正确存储 和保管镜头,防止出现 损坏或损失。
五、应用实例展示
人像摄影
展示镜头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 如肖像照、拍摄风格和表情的 呈现。
风景摄影
分享风景摄影中使用镜头的技 巧,如景深控制、使用滤镜和 捕捉自然光。

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光学镜头及其运用

视场角
镜头视场角是用来表现摄像机镜头视场角大小 的参数,决定了能在感光胶片上良好成像的空 间范围。 视场角的大小约为成像边缘与镜头光心形成的 夹角。 光学镜头的视场角受镜头成像面积与镜头焦距 这两个因素的制约。 一般在拍摄中只能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镜头来 实现改变视场角大小。(为什么?)




视场角
下面我们来看另一张图,大家思考 一下光圈大小会如何影响景深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 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光圈越大(孔径越大),景深越小,光 圈越小(孔径越小),景深越大 书本上表述的是光圈值,也就是光圈 的f值,光圈的f值的大小和光圈大小 (孔径大小)刚好是相反的,比如f2就 比f16要大。
近距离拍摄脸部会产生明显的变形效果, 在拍摄中要注意。
4、表现运动对象时: 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 物距越远越弱 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 物距越远越强
二、功用: 1、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较好的 展示环境。 2、利用大景深可以在画面内展示多层次景 物,增加信息量 3、利用大景深完成近距离抢拍和偷拍 4、利用形变效果形成特殊的表达意义 5、在运动摄像中有利于保持画面稳定
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非常简单: 在光圈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距离 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 越大。
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
相对孔径:镜头的入射光孔直径(D) 与焦距(f)的比值。 光圈系数:相对孔径(D/f)的倒数 (f/D)。也就是焦距与入射光孔直径的比 值。 我们使用的摄像机镜头上面标刻的光 圈数值就是光圈系数。
由上图我们可以知道,拍摄距离 不变的情况下: 镜头焦距与(视角大小)取景范 围成反比:镜头焦距越长,(视角)取 景范围越小;镜头焦距越短,(视角) 取景范围越大 下面我们通过一幅图片来加深一下印 象:

镜头光学的基本知识

镜头光学的基本知识

镜头光学的基本知识英文回答:Lens optics is a fascinating subject that involves the study of how light interacts with lenses to produce images. As a photography enthusiast, I have spent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ime learning about the basics of lens optics.Firstly, it'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lenses are made up of transparent materials, usually glass or plastic, that have curved surfaces. These curved surfaces are responsible for bending and focusing light rays to form an image.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lenses, including convex lenses and concave lense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properties.Convex lenses are thicker at the center and thinner at the edges. They converge light rays and are commonly used in cameras to capture sharp, focused images. On the other hand, concave lenses are thinner at the center and thickerat the edges. They diverge light rays and are often used to correct vision problems in eyeglasses.The way light is refracted, or bent, as it passes through a lens depends on the lens' shape and the angle at which the light rays enter the lens. This bending of light is what allows lenses to focus images. The focal length of a lens is a measure of how strongly it bends light and determines the distance at which objects will appear in focus.In addition to focal length, lenses also have an aperture, which controls the amount of light that enters the camera. The aperture is represented by an f-number, such as f/2.8 or f/16. A lower f-number indicates a larger aperture, allowing more light to enter the camera. This is useful in low-light situations or when a photographer wants to achieve a shallow depth of field.Depth of field refers to the range of distance in an image that appears acceptably sharp. A shallow depth of field, achieved with a wide aperture, can create a blurredbackground while keeping the subject in focus. On the other hand, a narrow aperture can increase the depth of field, resulting in more of the image being in focus.In addition to these basic concepts, lens optics also involves understanding various lens aberrations and how they can affect image quality. Aberrations are imperfections in the lens that can cause distortion, blurring, or color fringing in the final image. Lens manufacturers strive to minimize these aberrations through advanced lens designs and coatings.中文回答:镜头光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涉及到光线如何与镜头相互作用以产生图像。

镜头光学知识点总结

镜头光学知识点总结

镜头光学知识点总结一、光学基础知识1.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时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10^8米/秒。

当光线穿过介质时,其速度会减小,这是因为光在介质中遇到原子和分子时会被吸收和重新辐射,这导致光线传播的速度减慢。

1.2 光的折射光线穿过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公式,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即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1.3 光的反射光线在与介质交界面相接触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即θi=θr。

1.4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光通过两个或多个狭缝或者偏振器后,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波相遇后相互干涉的现象,衍射是指波在通过狭缝或物体边缘时产生弯曲的现象。

二、镜头光学基础知识2.1 透镜透镜是用来使光线汇聚或发散的光学元件,根据其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使光线汇聚,而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2.2 焦距和焦距方程透镜的焦距是指光线汇聚或发散的距离,可以通过焦距方程来计算,即1/f=1/d1+1/d2,其中f是焦距,d1和d2分别是物体和像的距离。

2.3 光圈和光圈数值光圈是指透镜的光线通道大小,通过光圈数值(F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线通道越大,光圈越大,反之亦然。

2.4 焦段和深度焦段是指透镜能够清晰成像的距离范围,焦距越长,焦段越短。

深度是指透镜能够清晰成像的深度范围,与光圈大小、焦距和焦段有关。

2.5 像差透镜成像时会出现像差现象,包括球差、色差、像散和畸变等。

通过合适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可以减少或者消除这些像差。

2.6 镜头组合为了满足不同的成像需求,通常会使用多个透镜组合成镜头组。

镜头组的设计和安排可以有效地减小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三、摄影镜头类型3.1 定焦镜头定焦镜头焦距固定,适用于需要固定成像画面或者拍摄特定焦距的场景。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镜头设计是摄影及光学领域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光学原理、镜头的结构组成以及各种参数的调整。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与镜头设计相关的光学知识点。

1. 光学原理光学原理是镜头设计的基础,它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吸收等现象。

在镜头设计中,最常用的原理是折射原理。

通过合理地设计镜片的曲率、厚度,可以实现光线的聚焦和调节。

此外,还需要考虑透镜的材质、透过率、散射等因素对光线的影响。

2. 焦距和光圈焦距是指镜头将平行光线聚焦所需的距离。

焦距的选择会影响到图像的放大倍率和景深。

长焦距的镜头适合拍摄远距离的物体,而短焦距的镜头适合拍摄广角景观。

光圈则是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参数,它决定了相机所接收到的光线的多少。

较大的光圈可以增加镜头进光量,有利于拍摄暗场景,而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度。

3. 像差像差是镜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图像模糊或色彩偏移。

主要有球差、色差和像散差。

球差是由于折射光线穿过球面镜片时,不同位置的光线聚焦点不一致导致的。

色差则是不同波长的光线经过透镜时,折射角度不同而产生色偏现象。

像散差是光线经过透镜后不同位置的折射角度不同,使得光线无法聚焦在同一点上。

镜头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减小这些像差,以提高图像质量。

4. 光学涂层光学涂层是一种涂覆在镜片表面的薄膜,用于减少反射和抑制光线散射。

光学涂层可以提高透光率,减少光线的反射,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色彩鲜艳度。

不同的光学涂层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如增加防水防污性能、减少光线的散射等。

5. 变焦和定焦变焦镜头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焦距来实现对远近物体的拍摄。

变焦镜头一般有多个焦段可选择,用户可以按需选择合适的焦距拍摄。

而定焦镜头则是焦距固定的镜头,一般具备较高的成像质量和较大的光圈。

定焦镜头在利用光学原理,实现高质量图像的同时,也需要摄影师更多的拍摄技巧。

6. 光圈叶片和虚化效果光圈叶片是位于镜头内部的可调节的叶片,它的数量和形状决定了光圈的开合速度和光圈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鏡頭光學基礎第一章:基礎光學名詞在這個課程中,所要講的題目是“鏡頭檢測之光學基礎”。

主要內容是有關鏡頭檢測所必須具備的光學基礎概念。

我們將分兩個主題進行說明,第一個主題是“基礎光學名詞”的解釋,第二個主題則是“像差”觀念的介紹。

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基礎光學名詞”的解釋,內容則包含:光軸/近光軸、六個基本點、焦距、F-Number 、光瞳與視場。

六個基本點與焦距是光學基礎中最基本的認知。

讓我們來瞭解一下。

六個基本點(在英文的名詞為6 cardinal points) ,它們是指:前焦點、後焦點、前主點、後主點、前節點和後節點;焦距則可分為前焦距、後焦距、前有效焦距和後有效焦距。

右邊的圖示是代表六個基本點與焦距的相關圖示。

在談論光學規格時,我們經常會用到這些名詞,點選它們看圖解,在後面的課程中我們會一一來做介紹。

1-1光軸/ 近光軸何謂光軸?光軸的英文名詞是Optical Axis,對於單一透鏡而言,由前後兩個面的曲率中心所定出的一條線,就稱為光軸。

如果鏡片不止一片,也是以此類推,取所有面的曲率中心衍生出的直線,就是光軸。

近光軸的英文名詞為Paraxial Axis,也稱為順光軸,指的是極靠近光軸且沿著光軸之區域。

如圖所示,紅線為光軸,綠色區域就是近光軸。

1-2 前/後焦點vs. 前/後焦距我們先來看前焦點。

如圖所示,紅色的平行光線沿著光軸從鏡片後方進來,通過透鏡,光線會聚焦到透鏡前方的點,這個光點我們就稱之為前焦點,我們以小f1表示。

而前焦距Front Focal Lengrh指的就是:在光軸上,從前焦點到鏡片前頂點位置A的距離,英文縮寫為FFL 。

後焦距指的是平行光線沿著光軸從透鏡前方平行射入,匯聚到鏡頭後方的點,這個光點就稱為後焦點,以小f2表示。

在光軸上,從後焦點到到透鏡後方的最頂點位置B,我們稱之為後焦距,英文名稱是Back Focal Lengrh,英文縮寫則以BFL 表示。

1-3 前/後主點vs. 前/後有效焦距vs. 主平面/主面介紹了前焦點、後焦點與前焦距、後焦距之後,我們要介紹主點與有效焦距。

什麼叫做主點呢?在圖中,平行光線沿著光軸由透鏡後方入射,經過透鏡折射並通過鏡片後,光線再由鏡片射出。

我們將這平行入射光線做一延長線;而從鏡頭出射的光線,我們同樣的也對此出射光線做一延長線,兩個延長線的交會之處我們就稱為主點。

由各個主點所構成的面就是我們說的主面,英文稱為“ principal surface”。

主面實際上會有一點彎曲,而非平面。

在極為靠近光軸上的主點,我們可看成是位於光軸上的主點,此光軸上的主點就是第一主點。

由光軸上之主點,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畫一平面,此平面稱為第一主平面。

同樣的,如果平行光是從透鏡前方入射,通過鏡片之後,聚焦到後焦點的位置,我們將這個平行入射光和鏡頭出射光各做一條延長線,兩延長線的交會點就是主點,在光軸上的主點我們稱為第二主點。

由第一主點到前焦點之距離我們稱為前有效焦距。

由第二主點到後焦點的距離就是後有效焦距。

何謂有效焦距?有效焦距指的就是主點到焦點之間的距離。

一般而言,如果透鏡是放置在空氣中,那麼,前後的有效焦距是一樣的;如果透鏡一半置放在空氣,一半浸在水中,那麼前後的有效焦距就會不一樣。

在一般規格書上,所謂的焦距若沒有特別指明,那麼它指的就是有效焦距,不是前焦距,也不是後焦距,這是我們所必須特別注意的部分。

我們已經知道什麼是焦點什麼是主點,現在讓我們來瞭解一下焦點和主點的位置關係。

不同形狀的透鏡,其焦點和主點的位置會有所不同。

F1代表前焦點,F2代表後焦點,P1代表前主點,P2則代表後主點。

以凸透鏡和凹透鏡來看,兩者的前焦點和後焦點的位置恰好相反,這是由於光線經過凸透鏡會聚焦在一點,而光線經過凹透鏡則會發散的關係。

我們從這些圖可以歸納出一些定律:無論是凸透鏡或是凹透鏡,只要透鏡兩面對稱,它們的主點都會落在鏡片內;如果是平凸透鏡或平凹透鏡,那麼,鏡片的一個主點會落在鏡片內,另一個會落在鏡片的曲面上;至於雙月型的的透鏡,一個主點在鏡片內,另一個主點則會在鏡片之外。

1-4 節點接下來,我們要介紹什麼是節點。

當光線斜向入射於一個透鏡,經過透鏡之後會產生折射現象,再從透鏡射出。

假設:該入射光線和光軸所形成的夾角,我們稱之為θ1;出射光線和光軸所形成的夾角,我們稱為θ2。

如圖A所示,當θ1= θ2時,我們就可以定義出兩個節點。

那麼,如何定義出節點的位置呢? 我們可以對入射光畫一條延長線,此延長線與光軸交會之處即為節點N1,而出射光之延長線與光軸交會之處則為另一個節點N2。

圖B則顯示光線未通過N1, N2的情形,此時,θ1不會等於θ2 。

相反的,如果光線通過鏡片折射後,入射光線與光軸之夾角θ1不等於出射光與光軸之夾角θ2時,於就表示光線的延長線不會通過節點。

另外,我們要說明的一點是:當鏡片置於空氣中的時候,其節點位置與主點位置重合。

也就是說:當鏡片置於空氣中的時候,節點就是主點。

1-5 主光線/邊緣光線/視場角在這個單元,我們要認識一下主光線、邊緣光線、視場角和視場高度。

點選這些名詞,瞭解它們的定義和圖解。

凡是通過光圈中心點的光線我們就稱為主光線。

主光線可以有很多條。

邊緣光線指的是由光軸上的物點發出、且通過光圈邊緣的光線。

由射出之主光線所延伸的延長線和光軸所形成的夾角θ角,我們稱為視場角。

而主光線的延長線與光軸相交會之處,即為出光瞳之位置。

所以,視場角可看成是:由出光瞳發出之光線與光軸所夾之角度。

事實上,不同的主光線決定出不同的視場角。

到達成像面之最大邊緣處之主光線,就決定出最大視場角度。

至於何謂出光瞳?將於後面的單元解釋。

視場高度指的是在成像面上主光線與光軸之間的距離,也就是眼睛可以看到的範圍。

因此,從螢幕最邊緣的位置到鏡頭光軸位置之間的距離,我們就可以得知最大的視場高度是多少。

1-6 光瞳(光闌)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光瞳。

光瞳,亦稱為光闌,可分為四種:分別是孔徑光闌(Aperture Stop或Aperture Pupil )、視場光闌(Field Stop)、入光瞳(Entrance Pupil)和出光瞳(Exit Pupil)。

我們將在後面一一介紹。

孔徑光闌,英文是Aperture Stop,亦稱為Aperture Pupil,它是限制光學系統進光量之孔徑大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圈,在相機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機制,如左圖所示。

鏡頭本身雖然很大,但卻有一個機制限制進光量的大小,這個機制就是孔徑光闌。

那麼,什麼是視場光闌呢?視場光闌的英文為Field Stop。

我們以右邊圖形來做解說,假設鏡頭的右方是底片,光源從鏡頭的左下方進入,在這個圖中,能控制進光量的是鏡片本身,所以孔徑光闌就是鏡片本身。

當斜向入射光線角度太大時,將使得光線無法進入底片,這也就意謂著底片限制了斜向入射光線的入射角度,也就是說底片控制了視場角度與視場高度的大小,因此,底片就是我們所說的視場光闌。

1-7 入光瞳/出光瞳現在,我們要介紹什麼是入光瞳,什麼是出光瞳。

主光線沿著光入射方向之延長線,與光軸交會處,即為入光瞳之位置。

而入光瞳的大小,則由入射之邊緣光線的延長線決定。

入光瞳其實就是光圈對於位於光圈前方鏡片所成的影像。

也就是說,光圈在物空間成像之大小即為入光瞳大小。

而主光線沿著光出射方向之延長線,與光軸交會處,即為出光瞳之位置。

出光瞳之大小,由出射之邊緣光線之延長線決定。

出光瞳其實就是光圈對於位於光圈後方鏡片組所成的影像。

也就是說,光圈在像空間成像之大小即為出光瞳大小。

要如何辨別入光瞳或出光瞳的大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實際拿鏡頭來觀察,以中間的照片為例子,如果是站在鏡頭前方,所看到的光圈大小,其實就是入光瞳的大小,此為光圈對於位於光圈前面的鏡片所成之影像;反之,如果是站在鏡頭的後方,所看到的光圈大小,其實就是出光瞳的大小,此為光圈對於位於光圈後面的鏡片所成之影像。

1-8 F-Number學完了有效焦距和入光瞳,我們就可以來推算F-number,F-number在光學規格中會經常聽到。

它的定義是什麼呢?F-number的定義即是有效焦距除以入光瞳大小。

對於擁有相同焦距的兩個鏡頭而言,F-number 值較大的鏡頭,代表它的入光瞳較小。

反之,F-number 值較小的鏡頭,代表它的入光瞳較大。

入光瞳愈大,可進入此鏡頭之進光量就愈多;入光瞳愈小,可進入此鏡頭之進光量就愈少。

對於相機鏡頭而言,入光瞳愈大,進光量愈多,底片所需要的曝光時間就愈短。

反之,F-number 值愈大,入光瞳愈小,相機鏡頭的進光量愈少,底片所需要的曝光時間也就愈長。

第二章:像差介紹了幾個基礎光學名詞之後,接下來,我們要介紹像差。

通常我們講的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場曲、畸變和色差。

英文名稱分別是:Spherical Aberration、Coma 、Astigmatism、Field Curvature、Distortion以及Chromatic Aberration。

這些影響成像品質的像差其實決定了鏡頭的好壞,而鏡頭的品質大大影響量測的結果。

所以在學鏡頭檢測前,我們必須對這些像差有概略性的瞭解。

至於為什麼會有像差?此乃光經過球面透鏡折射後,所自然產生的情況,這些像差會影響成像品質的好壞。

為了提昇成像品質,降低這些像差,於是有所謂的鏡頭光學設計,設計出如何搭配不同材質與形狀的鏡片,甚至有非球面鏡片的設計,以降低不同的像差,達到光學品質的需求。

2-1 球面像差首先我們來看何謂球差,或稱“球面像差”,英文名稱是Spherical Aberration。

理想而言,當平行光經過透鏡,我們期望光線會聚焦到同一點上,以使成像為清晰的光點。

但是由於球面透鏡本質的關係,在靠近光軸區域的平行光線會聚焦在光點P上,而經過透鏡較外緣部分的光線卻會聚焦在另一個光點B上。

也就是光線在經過透鏡不同孔徑區域範圍的光線會聚焦在不同的位置上,使得成像面上的光點不再是清晰的一個光點,而是一團模糊的光暈,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球差。

2-2 彗星形像差如果光斜向入射進入透鏡,它的成像點不是圓點,而是彗星形狀的一個點,這種像差稱為彗差。

它的英文名稱是“Coma”。

2-3 像散現在我們來介紹像散,像散的英文名稱是“Astigmatism”。

在介紹像散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何謂Tangential Plane? 何謂Sagittal Plane? 假設物點P在光軸下方,則由物點P與光軸所構成之鉛垂面稱為Tangential Plane,或稱為Meridinal plane,中文翻譯成“子午面” ,而與此鉛垂面相互垂直之水平面即為Sagittal Plane,亦稱為Radial Plane 。

像散指的就是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成像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