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_0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心血管内科分级护理制度
一、护理分级标准
1.一级护理:适用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全面护理。
(1)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及时执行治疗、用药措施;
(3)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管理;
(4)做好口腔、皮肤、尿道口等部位的护理;
(5)保持患者舒适,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3)动态调整护理级别,确保患者安全。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推广电子病历,实现护理信息共享;
(2)运用移动护理系统,实时监测患者病情;
(3)建立护理质量控制数据库,定期分析护理质量。
七、护理人员培训与发展
1.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提升护理专业素养;
(1)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确保胜任本职工作;
1.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科研工作,提升护理学科水平;
(1)设立护理科研基金,支持护理人员开展科研项目;
(2)举办护理科研培训班,提高护理人员科研能力;
(3)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护理科研发展。
2.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1)组织参加国内外护理学术会议,交流学术成果;
(2)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护理理念;
(2)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
(3)储备应急物资,确保患者安全。
2.提升灾难护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开展灾难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灾难应对能力;
(2)建立灾难护理团队,协同应对重大灾害;
(3)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护理队伍的社会责任感。
十五、护理科研与创新
1.加强护理科研能力,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2.推进健康促进工作,预防疾病发生;

心内科小讲课题目选集

心内科小讲课题目选集

心内科小讲课题目选集
1、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 PDCA循环在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3、能级对应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5、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6、人性化管理在改善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中的效果分析
7、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8、舒适护理对老年心血管内科病人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9、炙甘草汤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效果分析
10、品管圈在降低心血管内科患者夜间外出不归率中的应用。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危及生命。

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一、护理风险1.心血管意外事件: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因是心血管意外事件,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2.低氧血症: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往往存在低氧血症的症状,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缺氧甚至死亡。

3.恶性心律失常: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有可能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这会导致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4.感染: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往往较弱,容易感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二、管理策略1.严密监测: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要进行严密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进行更加频繁的监测。

2.及时干预: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如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心肺复苏、氧疗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预防感染:对于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应采取措施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如维护良好的个人卫生、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

4.药物治疗: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常常需要药物治疗,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和护理计划执行,同时注意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5.加强营养支持: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策略需要整体化、全面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通过严密的监测、及时干预、预防感染、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及正规的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心内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飞快发展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行为方面发生较大的转变,导致临床中心血管疾病高发,特别是中老年群体,是当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且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包括疾病发展快速、急迫性、预见性较差以及死亡率较高等,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临床护理模式显然难以适应疾病护理需要。

针对护理风险较高的心内科而言,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深度分析护理风险的隐患和成因,继而对其风险展开研究和探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1 护理风险1.1医院管理因素心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医院方面的因素,不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心内科所收入的患者年龄相对较高,其肢体活动能力逐渐减退,对于护理环境具有较高要求。

因此,医院方面针对病房的防摔和防滑措施处理不到位,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跌倒或者坠床的风险。

另一方面,医院方面针对心内科的临床护理管理,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理措施,在护理风险事件突发以后,无法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影响心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1.2患者自身因素我国医院心内科收入的患者,大多为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在进行疾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疾病因素而引发的风险较大。

另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在关店以后,面对生活习惯的突发性改变,患者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

特别是卧床或活动受到限制的患者,生活存在无法自理的情况。

且许多老年患者加之身体原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跌倒、坠床、压疮和烫伤等风险隐患。

1.3护理人员因素心内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由护理人员所引发的护理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按照心内科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特别是针对心内科的危重症病人,在交班时相对较为仓促,并未进行系统化检查,对医嘱遵循度相对较差,进而容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需要全面、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

本文将从患者护理的风险管理原则、风险的认识和识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风险的控制和干预以及风险的监测和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给予人性化的关怀:重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非常敏感,需要给予患者温暖的关怀,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每时每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及时发现变化,并进行有效干预,防止患者发生危急情况。

3. 细致、全面地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药物过敏和用药情况等,为后续的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基础。

4. 具有协调性: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协同配合,共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进行全面的护理。

二、风险的认识和识别在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情况,认识和识别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1. 突然死亡2. 心律失常3. 低血糖、高血糖4. 血栓形成5. 呼吸道感染6. 肢体血管的缺血7. 营养不良8. 医院感染三、风险的分析和评估1. 风险的概率2. 风险的严重程度3. 风险的可避免性四、风险的控制和干预在分析和评估风险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干预措施,防止患者发生危险情况,主要包括:1. 给予适当的药物,控制患者病情2. 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3. 定期进行评估,监测患者的情况4. 进行呼吸治疗,避免呼吸道感染5. 进行相关的疼痛治疗5. 紧急情况的处理五、风险的监测和反馈在给予控制和干预措施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浅议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浅议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和康复阶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计划,使患者更加了解自己的病 情及注意事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个性化护理风险管理策略
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个性化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帮 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
研究结构
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研究背景与 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结论分析五个部分
02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概述
护理风险定义与特点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有害因素,以 及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不可预测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具有高发性、隐蔽性、不可预 知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流程
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监测等,以及评估病情严重 程度、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
03
国内外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现状及比较
国外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现状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
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国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方面更加注重病情观察和 应急处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护理风险评估和干预机制。
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代表性,需要进一步扩大 样本量,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未来需要更加注 重细节管理和流程优化,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 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
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是指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其病情危重且病情变化快。

这类患者的护理风险较高,护理工作需高度重视和精心管理。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之一是心血管系统的失控。

这类患者常常存在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脏骤停等情况,需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进行心脏复苏、紧急心电转复等。

呼吸系统的失控也是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重要风险。

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等症状,需要及时给予氧气治疗、药物辅助呼吸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音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液体平衡的失控也是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重要问题。

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水潴留或者心脏骤停等情况,需要合理管理液体平衡。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血压、尿量等指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整液体输注量和药物使用。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可能伴随着感染风险的增加。

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操作,这可能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措施,严格控制感染源,保护患者的免疫系统。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在长时间卧床休养时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进行床边体操、深静脉按摩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也应合理安排患者的翻身和换位,减少长时间固定造成的压力溃疡风险。

对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及时干预,并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措施。

这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失控、呼吸系统的失控、液体平衡的失控、感染风险的增加以及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管理。

只有合理应对这些风险,才能保证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心血管科分级护理

心血管科分级护理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协助翻身1次/2小时,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温水擦浴,床上洗头,指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心电图的变化观察
血糖的监测
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休息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或能自理处于康复期者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特别关注心率的变化,血压的改变。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5.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协助翻身1次/2小时,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温水擦浴,床上洗头,指甲护理)需要时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心电图的变化观察
血糖的监测
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1.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时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并观察患者反应。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心血管重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重症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系统重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一般护理:1.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3.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限制钠盐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

4.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即 2— 4L/min,浓度 30%~40%,严重缺氧者6~SL/min。

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 30%一50%乙醇湿化吸氧。

5.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

6.关心、体贴、鼓励患者。

急救护理:1.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

2.各抢救用物做到“五定”。

3.发生病情变化,通知医师就地抢救。

4.吸氧,建立静脉通道。

5.按医嘱准、稳、快地使用各类药物。

6.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心绞痛症状部位——以左侧胸为主,可以放射到左肩,后背,颈两侧及下颌部。

性质——呈压迫或绞榨感,多是钝痛,很少呈尖锐性。

诱因——疼痛多在劳力时诱发,持续时间短约3-5分钟,停止劳力或含服药物后缓解。

观察要点——1疼痛出现的时间2性质3程度4部位5体位6合并症状护理——1 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2 吸氧2-4升。

3 遵医嘱给药并严密观察。

4 必要时心电监测。

书写——患者进食时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观患者半卧位,痛苦面容,体表潮湿,口唇甲床无紫绀,立即报告医生。

予。

后跟治疗效果并再次报告二.心梗症状--1、突然明显加重的心绞痛发作;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或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4、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因此而加重;5、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尖,或伴有心律失常观察要点—1 意识、血压、血气分析、代谢情况2 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24小时出入量3 当发现病人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率快、多汗、肢端发冷、全身紫绀、少尿或无尿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血管疾病也成为了当前威胁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是指因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造成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而对于这类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高风险: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常常较为严重,病情不稳定,易出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病情,护理风险较大。

2. 多重疾病: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伴随其他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多重因素,风险较高。

3. 接受治疗: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风险增加。

4. 心理影响:心血管疾病常常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护理工作中需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避免心理风险。

1. 评估风险:在护理工作开始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病情稳定性、并发疾病、心理状态等方面的评估,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2. 监测病情: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合理用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需按照医嘱合理给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4. 预防并发症: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5. 心理关怀: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难,提高治疗效果。

6. 安全保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摔倒、滑倒等,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7. 交流沟通: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诉求,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是指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心脏、心血管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

由于心脏功能的紊乱,这些患者往往伴有高危和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管理。

1. 循环系统风险: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往往伴有心血管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病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指标。

护理人员在监测指标的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营养代谢风险: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由于疾病和治疗影响,常常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问题。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营养状态,及时调整饮食措施。

3. 呼吸系统风险: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呼吸系统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采取氧疗、呼吸道管理、体位调整等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4. 感染风险: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往往免疫功能低下,易于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洗手和消毒等操作规范,保持患者的环境清洁,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防感染药物。

5. 神经系统风险: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脑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常常存在神经系统问题。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神经系统问题,如脑灌注的提高、防止脑水肿等。

1. 建立完善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监测指标、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等,明确护理目标和方法。

2. 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心内科医生、心理医生、营养师等。

护理人员应与相关专业人员保持沟通和配合,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方案。

3. 加强教育和宣传: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包括疾病的认识、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4. 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1. 引言1.1 概述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这类患者时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并发症较多,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

这种类型的患者需要特别细心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尤为关键。

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这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和分级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加强医疗器械和药物的使用管理,做好感染控制与预防,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概述】1.2 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性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性在心血管内科领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病情变化快,预后不确定性大,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重症患者护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风险评估、临床护理干预、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药物使用与监测以及感染控制与预防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重症患者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干预,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字数:204】2. 正文2.1 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是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患者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可以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精准度和针对性。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护理人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手术史、用药情况等多个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风险。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

方法此次的研究对象是选取2011年1月~2012 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定为对照组;自2013年1月起,我院对心血管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5/212)、护理满意率为98.1%(208/2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4%(20/212)、护理满意率为85.8%(182/2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大多病症危急程度高、病情发展快,若不给予患者针对性、优质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易引发护理风险事件,严重时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1]。

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可引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使得护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因此,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这一情况,我院自2013年1月起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旨在降低科室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 2012 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158例作为对照组;自2013年1月起,我院对心血管外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类型及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自2013年1月起,我院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1.2.1成立护理管理风险小组在心血管内科护士长的带领与号召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高级责任护士3名及普通护理10名。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关乎患者安全的重要工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重视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

护士应定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应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应及时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护士应正确使用药物,并准确记录和报告患者的用药情况。

对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特别重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护士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注意体位的合理调整。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调整患者的体位,维持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通畅。

对于不能翻身和活动的患者,应定期进行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还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护士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存在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的形成和脱落。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需要强调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

护士应与医生、药师、物理治疗师等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分享患者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共同制定和调整患者的护理计划。

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安全意识,以减少潜在的护理风险。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护士应加强对生命体征的监测、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体位的合理调整、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的重视,以提高患者的安全和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也是最需要高度关注护理安全的科室之一。

由于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其病情多为危急,需要密切监护和护理,因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和风险也相对较高。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风险防范。

1. 药物安全问题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常常需要大量的药物治疗,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多种药物安全问题。

首先是药品选择不当,由于药品治疗是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核心措施之一,而不同的病人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不同,需要的药品也不同,如果选用错误的药品就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安全问题。

其次是药物剂量控制不当,因为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肝肾功能往往受损,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如果剂量不当就会出现药物过量和药品积累等严重的药物安全问题。

此外,还有药物配伍不当、药物误用、药物错误标识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药物管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单次给药的药品选择、药物剂量计算和加药方式要谨慎。

(2)在记录用药的同时及时核对病人的病历资料,确定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等信息与医嘱一致。

(3)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监测和预防,对药品的计量和监测做好完整记录。

(4)要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药品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参与医院制定的近期待开展的有些新技术和新药品治疗时。

2. 氧气疗法的安全问题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因氧气不足而缺氧,需要通过氧气的补充来缓解病情。

然而,不当的氧气疗法也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如氧中毒、烧伤等。

此外,有些患者的心肺功能可能已经减弱,不能耐受过量的氧气,超量使用也会引起患者的不适甚至出现危险。

因此,在氧气疗法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氧气疗法需要根据患者的肺功能和氧气饱和度等因素个性化给予,切勿过量。

(2)使用氧气容器和疗法设备时,要认真检查其安全性,避免漏氧、氧气浓度不准等问题。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是指心血管疾病导致病情严重、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其病情危急,需要高度的护理和监测。

以下是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的相关内容。

1. 心律失常: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常发生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

管理策略包括监测心电图、定期测量血压、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并在必要时实施心电转复术、药物治疗或安置心脏起搏器等。

2. 心肌梗死: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需要及时抢救。

管理策略包括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和心电图变化,必要时实施急救治疗,并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3. 急性心力衰竭:心内科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需要积极护理。

管理策略包括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尿量等生命体征,定期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保持患者吸氧通气,给予利尿剂和强心药物治疗,并保持患者的静息和低盐饮食。

4.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心内科危重症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血管穿孔、心律失常等。

管理策略包括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患者的伤口有无渗液、感染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心内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策略需要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科学合理地安排护理措施,及时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护士还应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与医生、家属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研究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研究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 年11月至2015 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

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内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

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护理风险管理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3 年11月至2015 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

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3例。

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以上患者中患有冠心病患者12例,患有心律失常患者6例,患有心肌病患者7 例,其他先关心血管疾病患者5例。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在3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以上患者中患有冠心病患者11例,患有心律失常患者7例,患有心肌病患者6例,其他先关心血管疾病患者6例。

两组研究对象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将两组进行对比。

1.2方法1.2.1观察组:对3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吸氧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的常规同时开展护理风险管理。

(1)护理风险评估:在开展护理管理之前,要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主要包括:设备风险、疾病风险、人员素质以及药物风险评估等方面,通过以上这些方面的评估我们可以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防,同时还要正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护理方案,使得护理过程对每个患者都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分析心血管重症患者护理过程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

方法以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55%、1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70.0%、9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当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当。

标签:心血管;风险因素;护理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cardiovascular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and explore effectiv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80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in severe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risk ev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linical nursing effect.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isk event rates were 55%,15% respectively;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care were 70.0%,97.5%,two groups of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and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should be in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Cardiovascular;Risk factors;Nursing countermeasures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内科常见多发病症,具有突发性、高致死致残率的特点,护理不当可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中风偏瘫等重症疾病[1]。

临床护理对治疗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存在多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为了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笔者以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0±2.5)岁;其中高血压20例,冠心病24例,心肌病10例,脑卒中16例,心律失常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临床药物治疗、生命体征检测、常规康复锻炼、吸氧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以患者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案、既往病史以及病症进展情况为依据,分析和识别可预见的风险。

(2)结合医院护理方案,分析护理过程潜在的风险因素。

比如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护理操作不规范、业务能力差等均可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3)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严格控制和管理护理风险,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

1.3 护理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调查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以百分数(%)作为计数单位,组间的对比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22例,占55%;观察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共6例,占1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2所示,其中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3.1 护理风险分析
护理风险主要包括:(1)护理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工作疏忽、责任心不强导致风险事件发生,比如给药错误、未按时给药、用药剂量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严重可致患者组织器官损伤、致残或致死。

(2)护理纠纷:重症患者受病痛的折
磨,往往心理波动比较大,如何护理人员沟通不及时或者工作态度不端正,容易引发患者不满的情绪,继而产生纠纷事件。

(3)意外事件:患者个人安全意识淡薄,或者护理人员指导监督不到位,容易发生跌伤、烫伤、滑到等意外事件。

(4)并发症:心血管重症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猝死、体液潴留、心肌梗死、肺水肿等并发症[3]。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首先,医院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沟通技巧、行业礼仪等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

其次,结合患者病情、治疗方案、潜在风险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模式,尤其加强心理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减少护患纠纷。

最后,完善医院安全设施,做好防滑防跌防烫伤的工作,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5%,该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70%,而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7.5%,可见观察组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是减少和控制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当实施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亚萍.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管病杂志,2011,19(09):108-109.
[2] 韩露霞.浅谈心脑血管科护理工作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05):175-176.
[3] 王媛,庞艳蓉.心血管介入治疗引起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